三、判断题(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
2、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3、刺激替代是操作条件反应形式()
4、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符合认识发展的辩证运动规律()
6、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称弱方法()
7、根据概念的定义,天安门、地球等都是概念()
8、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9、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10、对运动技能的解释,习惯论优于认知论()
11、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12、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的行为()
13、记忆中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不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14、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15、布鲁纳与皮亚杰都同意教育对认知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考试大论坛
16、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17、斯金纳将动机与学习作了区分,认为学习可以用强化解释,而动机不能用强化解释()
18、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的程度就越大,其效果也越好()
19、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同化成人的价值观念有重要的影响()
20、测验的信度越高,其效度也会越高()
四、名词解释
1、学习
2、组织者
3、移情
4、品德
5、控制点
五、简答题
1、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2、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4、对超常儿童教育,你有何建议?
六、论述题与分析题
1、论创造性的培养
2、假设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这个概念”。请你分析这个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恰当。
1学生的控制点主要通过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而影响学生的学习( )
2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
3“理解别人”是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这其中最核心的是客观性( )
4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
5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
6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是影响有意义习得的和机械习得的知识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
7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是一种学习现象( )
8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
9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
10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11观察学习是与条件反应完全无关的学习形式( )
12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
13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
14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
15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触类旁通”指的是概念与规则获得后在新情境中的运用,这也是学习迁移现象( )
16社会文化期待是造成男女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 )
17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而顿悟式解决问题则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
18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 ) 来源于考试大
19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
20在有意义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
21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 )
22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
23刺激替代是操作条件反应形式( )
24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
2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符合认识发展的辩证运动规律( )
26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称弱方法( )
27根据概念的定义,天安门地球等都是概念( )
28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
29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
30对运动技能的解释,习惯论优于认知论( )
31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
32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的行为( )
33记忆中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不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
34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
35布鲁纳与皮亚杰都同意教育对认知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
36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
37斯金纳将动机与学习作了区分,认为学习可以用强化解释,而动机不能用强化解释( )
38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的程度就越大,其效果也越好( )
39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同化成人的价值观念有重要的影响( )
40测验的信度越高,其效度也会越高( )
41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实际上这样的介绍材料 便是奥苏贝尔所说的“组织者”。( )
42程序教学的首创者不是斯金纳,但对程序教学贡献的却是斯金纳。( )
43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
4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实质上没有区别。( )
45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46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47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
48教师智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 )
49根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主要要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 )
50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
51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
52在动作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反馈信息的来源和作用不同( )
53 从测量学的观点看,语文考试中以作文代替学期测验,其效度是难以保证的。( )
54在上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总是导致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 )
55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适当的方法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
56原有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运用与学习的迁移是同质现象( )
57工作记忆就是短时记忆( )
58学生在学习中因控制源性质不同,他们对自己成败的归因也不同( )
5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6遍刚好成诵,要想取得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朗诵4遍( )
60社会文化期待是造成男女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 )
61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 )
62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
63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
64精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
65产生式理论中的C—A公式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公式来解释( )
66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适当的方法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
67运动技能的遗忘进程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有很大的区别( )
68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或品德的充分而必要条件是促使他陷入认知失调( )
69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表明,影响策略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对策略应用效果的反省认知( )
70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 )
71练习的相对同一和变化,既考虑了学习定势的积极作用,也避免了其消极作用( )
72对能力一般的儿童而言,高焦虑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
73根据儿童智力水平进行教学的目的是缩小学生学习速度上的差别( )
74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没有动机,学习便不能发生( )
75掌握学习通常要求学生掌握80%-90%的测验项目才能学习下一单元( )
76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个别化教学受到普遍重视的重要原因。( )
77无论在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学习情景中,我们都一致地强调动机焦虑和竞争应保持中等水平,才能有利 于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挥。( )
78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各级目标是行为目标的范例( ) 考\试大
79客观测验的优点是教师出题方便,批改方便,且适合测量学生的高层次的能力( )
80品德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是同时品德又是行为情境相似性的函数( )
81教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出现较教育心理学为早( )
83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
84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
85奥苏贝尔的同化论与皮亚杰的同化论没有重要区别( )
86组织策略不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 )
87在心理学中,传统上被称为技能的东西,在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中被称为程序性知识。( )
88一般来说,例—规法优于规—例法教学,所以课堂上应尽量避免规一例法教学。( )
89专家解决问题时由于善于应用一般解题策略,所以他们比新手解决问题快而且不易出错。( )
90创造是解决问题的形式,但人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会有创造性的表现。( )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1冯特的情感学说把情绪情感分为
冯特提出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他的这种看法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 其三维模式图长轴为快乐维度,短轴为注意维度,垂直于椭圆面的轴则是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到各种情绪。60年代末,普拉切克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维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顶部是八种最强烈的基本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每一类情绪中都有一些性质相似、强度依次递减的情绪,如厌恶、厌烦,哀伤、忧郁。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情绪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维度。黄希庭认为若撇开情绪所指的具体对象,仅就情绪体验的性质来看,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 强度、紧张度、 度、复杂度。按照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可将情绪分类心境、 和应激三种:
(1) 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弥散和持久的情绪 , 也即平时说的心情。心境的好坏 , 常常是由某个具体而直接的原因造成的 , 它所带来的愉快或不愉快会保持一个较长的时段 , 并且把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 影响人的感知、思维和记忆。 愉快的心境让人精神抖擞 , 感知敏锐 , 思维活跃 , 待人宽容 ; 而不 愉快的心境让人萎靡不振 ,, 感知和思维麻木 , 多疑,看到的、听到 的全都是不如意、不顺心的事物。
(2) 。 是一种猛烈、迅疾和短暂的情绪 , 类似于平时说的激动。 是由某个事件或原因引起的当场发作 , 情绪表现猛烈,但持续的时间不长 , 并且牵涉的面不广。 通过激 烈的言语爆发出来 , 是一种心理能量的宣泄 , 从一个较长的时段来看 , 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平衡有益 , 但过激的情绪也会使当时的失衡产生可能的危险。特别是当 表现为惊恐、狂怒而又爆发不出来的时候 , 全身发抖、手脚冰凉、小便失禁、浑身瘫软 , 那就得赶快送医院了。
(3) 应激。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 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这些 因素称为应激原。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指各种过强的不良 ,以及对它们的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应激反应指所有对生物系统导致损耗的非特异性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应激或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应激原) 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物学理论
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情绪 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
2简述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培养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良好、和睦的环境有利于孩子较稳定情绪的形成,能给教育带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可以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入手。 1、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温湿适宜、采光照明良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无噪音干扰、导出充满了绿色植物和美的画面的环境。 其次,教室的环境和玩具和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
如小班的教室应有娃娃家、简单的建构区等;中大班的教室角区相应要复杂些,如较有创意的表演区、创意画廊等。 最后,幼儿可在教师设计好的角色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如在布置娃娃家时,主题墙面可以张贴孩子的家庭合影或自己房间的照片,粘贴幼儿手工作品等。创设这种家庭化的生活空间,使幼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氛围,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愉悦感。
2、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是使孩子保持良好情绪的基础。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避免脏乱、嘈杂;成年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二)使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 1、建立幼儿合理的生活常规 给幼儿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表,内容要丰富并要考虑动静交替,使之养成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注意不要轻易破坏常规。
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让幼儿为人处世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情绪也相对能稳定的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 当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幼儿只有学会了关心、爱护自己,才能学会关心、爱护别人,才能懂得别人为其所付出的一切。
因此要让幼儿参与一切有关并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意识以及责任感。 3、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 幼儿的体能训练除了帮助幼儿消除体内多余的能量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广泛的兴趣,从而培养其勇敢、坚强、不怕苦的意志品质。
4、巧用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促使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所经历的情绪状态;形成换位思考的品质,能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有关情绪情感的各种感性知识。
另外,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情绪的冲动性高,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所以,幼儿的情绪有易变性的特点。而在游戏中,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和遵守各种游戏规则,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情绪的调控能力。
再者,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情绪情感会得到合理的宣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宣泄情感,使儿童逃避现实生活的强制和约束,宣泄在现实生活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
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素材,启发他们的思路,创造各种游戏必需条件——包括各种游戏材料和场地,还有足够的时间等。幼儿的游戏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但是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
总之,要将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教师的指导作用完美地结合起来,不能让游戏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幼儿情绪智力的健康发展。 5、榜样表率法 家长、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在家长、教师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和是非标准,并由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进行着榜样的示范和暗示,孩子的品德、性格、举止、习惯都会在家长和教师身上找到蛛丝马迹,甚至将其延伸或扩大。所以,家长和教师要严于律己,从自己的思想、言论、作风、情绪等方面身体力行,做好幼儿的表率。
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韩莹
一、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与情感感染幼儿
幼儿的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周围人们尤其是成人的情绪所影响。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要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对此,我认为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每一天的问候做起。即教师每天与幼儿见面时,要以满腔热忱,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幼儿问早、问好,从而激发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好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当幼儿刚入小班不久,我就试着从多渠道去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结果效果很好。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老师问早、问好、说再见,还会跟别班老师问好。但是由于幼儿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反应就渐渐差了,有些幼儿对问候流于形式,有些幼儿甚至对教师的问候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主动的方式来影响幼儿,使幼儿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每天当我见到幼儿来园或走进教室时就高高兴兴、认认真真地先向他们问好,他们也争先恐后地跑过来向我问好,而且脸上的表情和情绪总是跟老师那么相仿。就这样,日复一日,幼儿每天一进园,就能置身于愉快的环境气氛中,产生了欢乐的情绪。
2、在关心和抚爱中培养。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关心、抚爱是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如果幼儿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生活照顾不周,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而如果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感到老师不爱他,小朋友骂他,有人抢了他的玩具……,也同样会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应时刻关心抚爱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幼儿发生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关心幼儿的冷暖,及时了解其在家的情况,在幼儿表现不愉快时就告诉他:“老师是你的朋友,有事情讲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幼儿遭受同伴攻击时,要及时给予安慰,并请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者道歉,以消除幼儿受欺凌的不良情绪。
3、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实践证明,教师对周边人的良好态度和情感能对幼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师同家长或其他来园参观学习的客人进行友好的招呼、轻松愉快的谈话,都能引起幼儿对教师尊敬热爱的情感。每当新老师来园了,我都向幼儿一一介绍每一位新老师,让新老师给幼儿说几句话;幼儿也一一向新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通过这样友好的礼貌的沟通之后,说也奇怪,小朋友总是会记住每一位老师是姓什么的,这就是因为幼儿在情绪高涨时,对新老师十分热爱的情况下记得最快的,对其教育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二、为幼儿创设愉快、友好的环境
情绪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的,而幼儿的情感的培养是深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因此,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产生愉快、友好情绪的软硬环境,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4小学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情绪和情感的成长怎能用发展来形容呢,小童鞋知道知道你在研究他们的作业要不要加倍的话,呵呵,等着课堂变游乐场吧,我知道你此时在说我神经,胡说乱扯,没有?好吧,入正题,认真看噢,没敢直接说答案,也难以形容,文字很长很长,错别字难免,将就着看看哈。
关于小学习生,皆指“九年义务教育”一至六年级,此段年龄的孩子,很笨,这想法一般只有崩溃老师才会有,而本人认为“小学生”小童鞋小伙伴,想法不得了,
此时见这话之人会不会问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他们的心理世界观,只有领花钱,只想和大哥哥一起去抓泥鳅,和卓依婷折折纸飞机啥的。不,这算啥恐怖?那是70~80年代小思想,连逃课的小情绪都不敢有,情感大多保持在了报名一年级妈妈那句话中。(比如我妈妈那年那天说了一句:别欺负女童鞋哈。我:嗯。结果我现在耳边都还在悠悠的: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直至今日光棍20有加个几年我没欺负过一个女孩,那一年的单身贵族,这一年成了单身狗)
被二比青年打败了,不对不对,是二比“少年”,如今的三年级帅哥动不动就要削我,大爷大娘们的作业各种500字600字作文,直接往百度上一摆“总有一个人能帮助到你”零悬赏,提问爽朗有力,谢写的字眼鼓励被小神们省略掉了,手机个钟爱疯六,香蕉七,锤子八……每一部都比我的值钱LOL高手,CF灭队魔,最后传来的都是嫩滑的声音“特么换Qiang啊啊,傻那啥!!!小学生……”,
这百度提问感情区域的行家估计被小失恋妹纸的种种爱情玩弄的够呛几千大字下来,提问者爽快了,回答的苦逼比们迟迟看不到采NA,没责任呀这是。
最详细最落入的回答,现在的小童鞋不再是童鞋,是阿迪 丝,摩擦摩擦滑板鞋!他们的情感不是发展,是难以发展,老师肯定忘记教育小童鞋们什么事情感了,怪不得看老是有四年级的提问“第五个男朋友了,他们都不爱我,然后提问不是提问,说说不是说说的碍眼。”
当年我们这年龄的年少们,手抓游戏机玩着堆木积,那一年我们每个礼拜一个童鞋人手一条干柴孝敬老师的,老师忙着批作业没时间上山伐木,跟你这题一样,哎呀分析不下去了,会激动的。
5试述智力三元理论2论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 斯腾伯格提出智力三元理论 即智力成分亚理论, 智力情境亚理论, 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包括三种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智力情境亚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的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智力经验亚理论:包括:一,处理新环境,新任务所要求的能力;二,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一,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6举例说明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个老师刚和谈了四年女朋友分手,今天是分手后跟同学们上的第一节课。随着“叮铃铃”的 他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教室。一套师生互相问候的礼节结束后,他阴沉着脸冲班上的女班长发火道“于丽娜,谁让你擅自做主和钱晓涛坐在一个位置的?以后你们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不许坐在一起,否则按早恋记过处分!”同学们心中都很纳闷忐忑,今天老师是怎么啦?明明是他安排男女生坐一排的啊,当时还笑呵呵的说‘男生和女生坐在一个位置可以更好的互相监督和学习的。因为男生偏理科,女生偏文科。希望大家以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弄得一堂课下来学生都胆战心惊的,老师讲的课也没有讲到重点内容!
月考前连着几天同学们都不敢找他请教问题,后来,他所代的班级由全年级的第一名拉到了第六名,考试的内容全是课文里最基本的知识点以及一些课外延伸。而他,作为一名教师,把自己失恋后的痛苦带到了工作上,导致了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学到应该学会的知识,是一种失职,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了恐惧感,导致学生的心理有了压力,生怕自己被老师责罚!沮丧的授课教程不仅使学生倍感不安,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降。
当校长找他谈话时,劝慰他不要因为私人的事情而影响到工作态度时,那老师的情绪明显的激动,质问校长到“假如和你相濡以沫了的妻子跟别人私奔了,你还会有心情工作吗?你会吗?你会吗?”校长有点生气,心想,这人怎么如此不可理喻,因为一点小事就这么激动,学生怎么交给这种人管理?这么偏激的一个人怎么可以继续留用呢?校长想通这点之后,便对他说“胡老师,学校可以放你一个月的假,你可以利用这一个月去找一份属于你自己的工作,一个月后再来学校结算工资!”
校长没有说等他情绪冷静下来后继续教学,可见因为情绪领导对他的失望。因为自己情绪的原因丧失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教师工作,着实可惜!因为自己不好的情绪带给了学生心里上的阴影,也只有等他离开或许才能消散!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自己要保持一份好的心情给学生授课,同时也要把这种好的心情渲染给其他老师,最最重要的是渲染到学生身上!记得当年我的班主任就是如此,每天上课的时候都是带着微笑的,学生心里也很舒服,学习自然就好了!
不知道你要的和我讲的有没有偏离你所需要的主题思想,个人理解不同吧!
但愿对你有所帮助吧!
7联系实际,谈谈在中小学教学如何实施情绪与情感教育
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都具有多变的情绪,脆弱的情感和强烈的自尊等心理特点,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对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因素,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一、要了解和熟悉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情况了然于胸,如他们的优点、缺点,他们爱好什么,厌恶什么,性格特点如何,形成性格的外部原因又是什么等,这样才能架起师生间心灵的桥梁,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才能突出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了解和熟悉学生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二、理解和尊重学生。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绝不能以一时的表现或某一次的教学质量检测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更不能宠爱“学优生”,忽视“学困生”,对“学困生”采取歧视态度,而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学生,并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师爱。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情操。师爱既是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教育教学的力量和手段,也是学生普遍的需求和渴望。
教师使用激烈的语言,或者用充满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会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气氛,对学生的过失或错误,采用宽容、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其反省并树立信心,这些都会在学生中引起共鸣,这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将会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讲完某一重点后,就让学生练习,但学生经过多次努力仍不成功时,教师漠不关心或急躁训斥,学生的情感温度就会降到冰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散失殆尽,谈何教学效果。
理解和尊重学生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三、关心和帮助学生。
学生的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同学间的纠纷等矛盾无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就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细心观察和理解学生每时每刻的心态,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为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后顾之忧。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师生间情感交融的目的。关心和帮助学生其表现形态可分为 、心境、热情等,而热情是一种较为强烈稳定的深刻持久的情绪状态,在此状态下,可以推动人去刻苦学习、努力求取。
因此,对学生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热情产生的缘由,认真把握。我们知道。
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热爱,取决于他们对这种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同时,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起各种社会情感。
在学校中,师生的关系对学生社会情感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当一个学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时,就会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而且还会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并逐渐懂得应如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去对待别人。
关心和帮助学生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四、以精湛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
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对学生的爱不仅仅体现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关心和帮助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其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来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使学生能学有所获,这样才能获得学生从心底里的佩服和尊重,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具体时间、环境、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灵活确定和运用情感因素,以达到预期目的。
让学生越理解深刻的道理,情感也就越深厚。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懂得相关的道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说理中,教师要以生动的事例,采用平和的语言,融洽的环境进行诱导,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逐渐熟悉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循循善诱,要让学生自觉认识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喜欢你上的学科,这样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以理 ,情理交汇。
教师应努力创造多种机会,促使学生去活动、去发现。如在《西门豹》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汇报,进行第一次小组合作。
小组经过讨论、梳理,提出小组共同的疑难问题;接着各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各小组之间对问题进行交流、释疑;最后遗留下来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重难点,即怎样理解西门豹既惩治了官绅头子和巫婆,又破除了迷信,达到教育老百姓的目的,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小组进行第二次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重点讨论这个问题,相互启发,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通过两次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了活动。这样,依靠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更深层的活动,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情景,以调动学生情感。如在讲《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绘制一些精美的西沙风景彩画,录制了配乐朗诵。
让学生一边听着配乐朗诵一边观赏西沙风光。在声、乐、图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热爱祖国宝岛的感情。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规律
2心理现象可以分为 ① 心理过程 ② 个性心理 ③心理状态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过程: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同属于人的认识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5个性倾向性(最活跃部分)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
6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个性倾向性使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有目的。
所谓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学心理学的意义:①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 ②··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③··进行教育科研工作 ④··促进自身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试验法
7科学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
8反射种类: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9对于人类来说,主要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10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1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客观条件:
①直接作用于我们人体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客观刺激物
②接受刺激的相应的感觉器官
感受性的发展规律:⑴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① 感觉适应
② 感觉对比
⑵不同感觉间的互相作用
⑶视觉后像
⑷感受性的发展
1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应
知觉的基本特征:①知觉的选择性
③ 知觉的整体性
④ 知觉的理解性
⑤ 知觉的恒常性
社会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1他人知觉: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
2自我知觉
3人际知觉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歪曲的知觉
1视错觉2形重错觉3运动错觉4时间错觉5方位错觉
记忆的分类:从内容上分: 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
在头脑中保持时间长短来分: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3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乃至终生记忆)
记忆的规律:
识记: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
识记的规律:1识记的目的2对材料的理解3识记材料的数量4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
5主体的情绪状态6材料位置不同7对材料的态度
保持与遗忘的规律:1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因数:(a时间因数的制约、b识记材料的重要性、c识记材料的性质、d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e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再认或回忆规律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它所反应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思维的种类: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
3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最基本)、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数:1知觉情境的影响2功能固着的影响3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4原型启发5定势的作用6情绪与动机7迁移作用
想象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分为: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3幻想
幻想:1科学幻想2理想(积极)3空想(消极)
第六章: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和情感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观体验。
通常把那些与生理需要(如安全、饮食、性生活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
把那些与社会需要(如交往、文娱、教育、道德、劳动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
情绪的特性与情绪、情感的功能:
情绪是情感领域中最活跃、研究最多的方面。
一、情绪的特性
⑴情绪的生理特性(测谎仪运用此特性)⑵情绪的外显特征⑶情绪的两极性
⑷情绪的情境性
情绪和情感功能:
动力功能 2调节功能 3信号功能 4保健功能5感染功能6迁移功能
情绪的种类:喜、怒、哀、乐、爱、恶、惧七种基本形式。
1心境(也称心情)是一种比较软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的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绝望、暴怒)
3应激:是由于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在遇到火灾是紧张的情绪就是应激状态)
二、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第七章 意志
心理活动就是意志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意志的行动特征:(总是和行动紧密相连,所以通常称为意志行动。)
1自觉的确定行动目的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以随意行动为基础
动机斗争:
从形式上分为:1接近--接近型动机斗争(如:两者不可得兼)
2回避--回避型动机斗争(左右为难,不知选哪个)
3接近--回避型动机斗争,也叫趋避式冲突(遇麻烦时想叫别人帮忙又怕被拒绝)
4多重接近---回避型动机斗争(一个人有两个或以上两个目标,每个目标同时有吸引和排斥。回避一个选另一个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从内容上分为:非原则性动机斗争(是先做数学踢还是做英语)
意志行动过程分为: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1确定行动目的 2选择行动的方法和制定行动的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1及时执行决定 2克服困难
挫败的自我调节:1正确认识挫折,客观分析挫折的原因
2学习运用心理防御方式,减轻心理压力
3调节抱负水平
4改善挫折情境
5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意志的品质与其相反的品质:
意志的品质分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相反的品质为:独断型、优柔寡断、任性、见异思迁
这些品质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
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动作 2无关动作的停止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能力的分类(一发展出来的;二是潜在的):
1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也叫普通能力,即是通常所说的智力。
智力分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2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 模范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力测验:19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
智商和离差智商的差异: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智力测验量表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抽象思维推理能力 特点:用图形作为测验的内容。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 遗传2环境和教育3实践活动4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气质的天赋型和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就是指气质)
三气质的可变性(可塑性):在一定条件下或多或少会改变,它具有可塑性。
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努力、年龄等会影响气质发生变化。
气质类型: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包括六个心理成分: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行为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倾向性
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强度特征\稳定性、持久性、主导心境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1生物学因素2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
3主观因素
82
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2020年心理学入门考试 报考指南及条件须知
心理学入门考试_2020年改革,非心理学专业报考难度增大,需满足1学历要求 2年满18岁
xinlibaokaoshkzucom广告
▉ 2020年心理学考试内容 报考指南及条件须知
心理学考试内容_2020年改革,非心理学专业报考难度增大,需满足1学历要求 2年满18岁
xinlibaokaoshkzucom广告
相关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函授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内容
给你一套模拟试题,更多的帮助请登录中华心理学网查看: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是 ,其著作是 。2、新生儿先天具有多种无条件反射,其中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是 和
2013-03-30
济南大学心理学史考试的主要内容
就应该是分为四个部分: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填空部分内容比较杂,建议你 最后祝学弟学妹们顺利通过考试。
2014-01-03
1
报考心理学的条件
心理学自学考试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报名条件
心理学相关证书
心理学考试时间
心理学考试题
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的心理学专业考试内容有什么好过
文理学院的心理学是去年才开的,不过你们这届算幸运的,考试可以跟上届学长学姐借资料。其实考试只要把资料和重点背熟就没问题了,至于能不能学到东西,就看你自己学不学
2013-09-10
大学心理学考试题
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 2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
2014-01-20
请问北大和北师大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的科目是哪些
北大在招收研究生时的考试科目分别是: 普通心理学 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70分 实验心理学 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 70分 北师大心理学是全国心理学专业最好的一所高校,
2013-03-22
5
心理学考证
大一普通心理学试题
心理学c证
心理学自考
心理学考题
心理考试试题
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科目是什么
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4社会学理论④934社会学方法 复试:社会学综合 参考书目
2013-04-24
急求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心理学参加统考呀,没有所谓的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真题,因为全国都是一张卷。 心理学考研考试科目:思想政治(100分),外语(100分),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心理学
2013-04-25
通过国家自学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怎样取得考试合
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
2013-03-04
9
跪求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1)。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2013-06-12
5
我想了解一下重庆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的 具体情况 比如考试难度
重大的心理学不是很好,考西南大学的吧!是那里的王牌,但难度要大一些,分数只要英语上线,总分在350左右,就有希望!如果能找到熟人,走动走动,胜算会更大!
2013-11-24
报考心理学的条件
心理学考证
心理学报考
普通心理学试题
大学心理学
心理学跨考
武大心理学研究生考试考哪些内容是不是统考
武汉大学的心理学是统考的 考试范围是 按照全国统一大纲 普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统计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测量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参考书目老师先发给你 普通心
2013-10-27
1
高校的专职辅导员招聘考试
上午考的是基础知识,你可以买几套事业单位招聘的模拟试卷做一下,和公务员考试差不多,这个基本都是常识,平时积累很重要 下午考的就是专业知识,以教育心理学为主,基本
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A 5D
6B 7A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C 15D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此书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作者是( )
A杜威 B斯金纳 C霍尔 D桑代克
2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新旧知识的联系 B对新知识的理解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 D对新知识的应用
3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
A 概念 B表象 C概念和表象 D符号
4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最早把有关学习方法的学习概括为( )
A学习策略 B学会学习 C认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5儿童能对某一概念的属性进行抽象,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这是概念形成的( )
A抽象化阶段 B类化阶段 C辨别阶段 D符号化阶段
6任何一个问题都必须具有四种成分,即( )
A目的、条件、障碍、方法 B目的、个体已有知识、障碍、方法
C目的、条件、已有知识、障碍 D目的、条件、已有知识、方法
7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是( )
A班杜拉 B罗杰斯 C斯金纳 D布鲁姆
8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在学习迁移理论中,提出( )
A经验泛化论 B关系转换说 C相同要素论 D认知结构论
9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难度中等时,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强度应为( )
A较高 B较低 C中等 D极高
10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的原因是( )
A道德认识不足 B缺乏愿望与热情
C道德意志力不够 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
11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倾向于自发、适时地使用复述策略的年龄是( )
A5岁 B7岁 C9岁 D11岁
12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充分利用音韵和节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口诀,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13某生学习英语字母"b"时,总是发出汉语拼音的"b"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功能固着 B反应定势 C智力低下 D场依存性
14某位老师在班级教学中,常常激励学生相互启发,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是( )
A联想法 B清单法 C试误法 D脑力激励法
15道德性的社会行为理论代表人物是( )
A班杜拉 B皮亚杰 C斯陶布 D科尔伯格
16科尔伯格的道德性研究与皮亚杰的研究有不同之处,科尔伯格强调( )
A理论研究 B问卷调查研究 C实验研究 D应用研究
17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有效的纪律约束方法是( )
A强化 B强制 C法制约束 D集体约束
18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 )
A男性与女性相等 B男性多于女性
C男性少于女性 D与性别无关
19在心理学上,鉴定一个人的性格可以采用( )
A卡特尔量表 B韦克斯勒量表 C比奈量表 D瑟斯顿量表
20某生在学习上极其努力,但学业成绩仍跟不上班集体,多次承受失败之痛苦,因而产生被动、退缩、无动力、不进取。这种心理反应是:( )
A认识功能障碍 B无助感
C自我估价降低 D焦虑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关于师生关系的特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师生关系是一种多重角色的人际关系
B师生关系是一种有主导面的多重角色的人际关系
C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性的人际关系
D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性的人际关系
2班集体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
A松散期、同化期、凝聚期、形成期 B松散期、权威期、凝聚期、形成期
C权威期、同化期、凝聚期、成熟期 D松散期、同化期、凝聚期、成熟期
3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
A原则定向、良心定向
B社会契约定向、良心或原则定向
C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D"好孩子"定向、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4心理健康具有( )
A绝对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
5斯金纳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认知目的说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6杜威认为,问题解决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
A疑问、分析、假设、检验、结论 B疑问、分析、假设、检验和评价、结论
C疑问、分析、假设、评价、结论 D疑问、分析、假设、检验、评价
7个人智力的量化结果是( )
A智力水平 B智力测验 C智力发展水平 D智商
8瞬时记忆又称作为( )
A知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视觉记忆
9在派生类属学习中所学习的新概念是( )
A下位概念中的一个特例 B上位概念中的一个特例
C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 D下位概念中的一个新概念
10强化可以分为( )
A有效强化和无效强化 B正强化和负强化
C长期强化和短期强化 D食物强化和语言强化
11迁移量的计算公式为( )
A迁移量(%)= ×100 B迁移量(%)= ×100
C迁移量(%)= ×100 D迁移量(%)= ×100 12学校教育中有三个核心因素。这三个核心因素是( )
A教师、学生和家庭 B教师、学生和环境
C教师、学生和社会 D教师、学生和教材
13一般认为,较为理想的复习安排是每次复习的时间为( )
A1个小时 B10分钟左右 C20-50分钟 D1个小时多一点
14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相比有以下优点( )
A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法的被动局面与观察法明显的人为性质
B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法明显的控制不够严格与观察法的被动局面
C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法明显的人为性质与观察法控制不够严格
D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法明显的人为性质与观察法的被动局面
15纵向迁移可以进一步地分为( )
A自下而上的迁移和自上而下的迁移 B正迁移和负迁移
C特殊成分的迁移和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D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16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是( )
A提出假设 B提出问题
C个体具有创造性 D提出方案
17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性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A互惠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互惠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互惠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
18归因理论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可以划分为三个维度,即( )
A天资、能力和心境 B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C个体的力量、环境因素和偶然因素 D内外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19人的心理现象( )
A具有自然属性 B具有社会属性
C既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又具有动物性
D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20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包括( )
A认知同化理论和认知目的说 B认知建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同化理论和认知建构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现理论
21PQ4R阅读法的4R除了复述、复习外,另外还包括( )
A背诵、反思 B背诵、提问 C练习、提问 D阅读、反思
22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随着年级的增高( )
A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
B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C社会助长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D社会阻抑作用和社会助长作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23人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迟早上的差异是属于( )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24学生是否接受教师所传授的道德规范首先取决于( )
A道德规范的可信度 B自己的道德认识
C已形成的态度定势 D自己的道德感
25个性的特征主要有( )
A先天性和后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B先天性和后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主观性和能动性
C先天性和后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
D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26学生的纪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A课堂里的纪律问题和课堂外的纪律问题
B个别学生经常表现出的破坏纪律行为、班级群体性的纪律问题
C校内的纪律问题和校外的纪律问题
D学校的纪律问题和家庭的纪律问题
27人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时,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就是( )
A挫折 B应激 C冲突 D焦虑
28常用的心理测量有( )
A智力测量、个性测量、学习诊断测量及心理测量
B智力测量、个性测量、心理健康测量等
C智力测量、个性测量、学习诊断测量等
D智力测量、个性测量和能力测量等
29教师的思维应具有的特征是( )
A准确性和创造性 B严密性和准确性
C逻辑性和精细性 D逻辑性和创造性
30关于迁移的认知结构说是由( )
A机能心理学派提出 B联结主义心理学派提出
C认知派提出 D人本主义学派提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群体规范有以下几种重要的心理功能( )
A行为诱发的功能 B群体支柱的功能 C评价标准的功能 D行为激励的功能
E行为导向的功能
32创建测量智力方法的学者有( )
A斯金纳 B西蒙 C冯特 D桑代克 E比奈
33应激反应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警戒阶段 B抵抗阶段 C适应阶段 D衰竭阶段 E恢复阶段
34规则学习的方式有( )
A规则的发现学习方式 B规则的掌握学习方式
C规则的自我学习方式 D规则的应用学习方式
E规则的接受学习方式
35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是( )
A动机和目的是一一对应的 B动机一定有与其相伴随的目的
C动机与目的是有区别的 D有了目的一定会有动机
E动机与目的的关系错综复杂。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
A.学习 B.成熟 C.学习准备 D.知识准备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3.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稳定性和清晰性三个变量,是( )的观点。
A.相同要素说 B.认知结构迁移说
C.概括说 D.关系转换说
4.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并不依靠他们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须接受或理解,以便今后可以利用或重视。这就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机械学习 D.掌握学习
5.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称之为( )。
A.道德评价 B.道德观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品质
6.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指( )。
A.形成问题的表征 B.解题成果的评价
C.知识技能的调用 D.知识的准备
7.认知领域的口标分为六级,其中( )是最低水平的认知结果。
A.知识 B.运用
C.领会 D.评价
8.根据练习的时间分配方式,可以将练习分为( )。
A.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B.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
C.内隐练习和外显练习 D.一般练习和特殊练习
9.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所面临的问题,在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型 B.冲动型
C.慎思型 D.独立型
10.处于概括水平同等层次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
A.逆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纵向迁移
11.在记忆的三个系统中,短时记忆的容量较小,一般仅能驻留( )个单元的信息。
A.7 2 B.5 2
C.9-20 D.10—15
12.自我评价是( )的一种形式。
A.自我控制 B.自我意识
C.自我体验 D.道德品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 )。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较,它具有的特点是( )。
A.教育的独立性 B.教育的主动性
C.教育的可控性 D.教育的权威性
3.学习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
A.学习的内驱力 B.智力水平
C.诱因 D.情绪
4.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对学习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 )。
A.情感学习 B.试误学习 C.顿悟学习 D.模仿学习
5.联结说关于学习的主要定律有( )。
A.练习律 B.情绪律 C.效果律 D.准备律
6.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 )编码。
A.言语 B.听党 C.视觉 D.表象
7.情绪的功能为( )。
A.信号交际 B.动机 C.适应 D.塑造个性
8.构成教学的基本因素有( )。
A.教师 B.学生 C.课程内容 D.政策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C 2.A 3.B 4.B 5.D 6.A
7.A 8.A 9.C 10.C 11.A 12.B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ABCD 2.ABC 3.AC 4.BCD
5.ACD 6.BC 7.ABCD 8.AB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时蓉华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心理 B社会行为 C个体心理 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位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三层次是( )
A哲学世界观 B专门方法论 C具体技术和手段 D各种理论
3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 )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群体研究 D理论研究
4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 )
A高觉敷 B严复 C梁启超 D潘菽
5从四五十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领域最突出是( )
A学科分化 B整合趋势 C产生危机 D学科繁荣
6文化人类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侧重于( )
A群体心理 B国民性 C人格 D文化
7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他扮演的角色不一致,这属于( )上的问题
A角色期待 B角色冲突 C角色认知 D角色矛盾
8激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需要 B行为 C目标 D刺激
9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 )
A随心所欲 B事业心强 C成名成家 D做力所能及的事
10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
知中属于(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11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 )
A同化 B内化 C服从 D从众
1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了( )
A总加量表法 B社会距离尺度法 C投射法 D生理反应法
13判断\"谢谢啦\"这句话的准确意思主要依赖于( )
A场合 B声调 C热情程度 D表情
14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 )
A和解 B妥协 C容忍 D调解
15最早研究暗示现象的人是( )
A中国学者孙本文 B俄国学者别赫捷列夫 C德国学者施密根斯 D法国学者塔尔德
16大众传播的心理效力是有限的观点是由( )提出的
A强效力论 B适度效力论 C子弹论 D有限效力论
17一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在动乱时混在人群中焚烧车辆,这种行为可以从( )中得到较好的解释
A匿名理论 B还原理论 C价值累加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18将领导行为分为民主、专制、放任三种类型的学者是( )
A勒温 B伯德 C斯德克迪尔 D若拉列夫
19俄国学者( )欲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社会心理学
A列宁 B巴甫洛夫 C斯大林 D普列汉诺夫
20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叫( )
A同化 B服从 C从众 D内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社会心理的内过程包括( )
A社会舆论 B社会认知 C社会动机 D聚集行为 E社会态度
22奥尔波特认为夸张可以分为( )
A内化 B磨尖 C同化 D削平 E弥补
23符号互动论者布卢默将群体分为( )
A行动人群 B临时人群 C常规人群 D松散人群 E表意人群
24合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合作者 B共同的环境 C共同的目标 D直接沟通 E行为配合
25身势语主要有( )
A手势 B体态 C人际距离 D言语 E触摸
26将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看成是心理学分支的代表人物有( )
A孙本文 B埃尔伍德 C时蓉华 D吴江霖
27社会心理学在形成时期受到了( )的影响
A社会学 B民族学 C心理学 D语言学 E人类学
28理智的对抗方式有( )
A消极对抗 B发泄不满 C侵犯行为 D自我辩解 E改变策略
29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对自我的( )
A情感 B认知 C模仿 D印象 E意向
30美国社会心理学出现危机被认为的原因有( )
A理论脱离现实 B实验室的局限 C不科学 D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E社会期望过高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B 7B 8A 9D 10B 11A 12B 13B 14A 15D 16D 17A 18A 19D 20C 21BCE 22BCD 23ABCE 24ACE 25AB E 26CDE 27AC 28DE 29ABE 30ABE
问题一:教学中情感目标是什么?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如
认知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3、继续增强学生将网络成为自己学习伙伴的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能力目标:
1、能自学或是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网上合作能力。
2、能利用网络资源,查看、收集、了解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什么?进行交流。
3、能用留言板进行网上交流与学习。
问题二:心理学中什么是情感目标 中学教学所要预期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的单方面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在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在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实践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还不够重视,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中情感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探究, 旨在促进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一、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内涵
在新的中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再是知识与能力的陪衬、附属,而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中学教学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也凸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情感目标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要素,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它们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情感学习与形成或改变态度、提高鉴赏能力、更新价值观念、培养高尚情操等密切相关。
新课标中的“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 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态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有乐观、积极进取、敢于求实创新的人生观, 热爱生活、学习、工作, 热爱自然、社会, 对社会有责任感、义务感,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等。态度教育对学生有终身的价值, 它有利于人的潜能释放、创造奇迹、实现自我, 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素质。
二、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 除了能处理在科技社会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文字、观念、数学等相关的知识能力外,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勇于创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有对文学精粹的渴求心, 能愉快地聆听优美的音乐等。所以, 情感目标在教育中显示出了重要的地位。通过情感教育, 要调节和协调人的情绪,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达到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学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情感目标的实现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够在中学教学中正确体现其情感目标呢?以下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1、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传统教育中, 教师权威的绝对化、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冷漠化, 阻碍了情感的生成, 在教师的权威下, 学生不能自主、自由地表达。若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和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基础上, 学生就能成为自己思想、情感、意志的主宰, 就能感知自身对他人的意义, 结合自身经验体验智者、仁者的思想情感, 借助文本完成审美体验, 唤醒人性的真善美,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就会自然生成。
2、要合理设计教学的情感性。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情感目标的设计环节,教师在备课教案中要体现出情感目标的设计。但这种目标大多是知识目标的附带物,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领会教材内容,从中找到能体现情感目标的内容。
3、教师要具有关怀学生的意识。在以言语为主要中介的师生交往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 在很大程度>>
问题三:教学的情感目标怎么写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 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 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普通高中14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大都是指如下的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这绝不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教案 教案是课堂教学思路的提纲性方案。 什么叫做有教案?什么叫做没有教案? 一个确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拿到一节课的题目时,在头脑中立即就形成了一个教学思路方案,即使当时没有能够写出来,那也是叫做有教案! 一个徒有虚名的教师,甚至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教师,即使利用很长的时间,拼凑出了一个五花八门的二、三十页的教案,或者是什么教学设计,但是心里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教学思路方案,这也叫做没有教案! 教案是常规教学中所设计使用的,是写出来的教学思路方案。不是上课时,老师自己看的,更不是给学生看的!也不是用来进行教学交流的。撰写出来的教案,主要是给教学领导检查看的。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一个更加详细的、加强版的教案而已。 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添加了“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栏目。其中,有的一些项目等的内容,在教案中是不用写出来的。 如:学情分析。自己的学生,自己应该很清楚。可以不用每个教案都写一遍。写出来就是一个词――嗦。 教学设计通常是在区级研究课、教学交流展示时用的。将任课教师平时在教案中,不用写出来的项目写出来。 如:“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为的是给不了解您的思路的听课老师、专家、领导们看的。因为他们不会像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那样,钻到您的脑子里去,了解您的想法。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
问题四:心理学中什么是情感目标 心理学原理出发,并在我国大量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较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的三维度四层次的课堂教学情感 目标分类框架,以冀为进一步编制有关的课堂教学的情感。
问题五:学习数学的情感目标是什么?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数学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子目标,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总目标,就作用而言,情感目标是其它目标的动力保障,它包括了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态度、价值观、习惯在内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等重要作用。
问题六: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 是什么意思 目标重要 速度比起来就排次要 虽然慢 只要有目标 有决心 迟早会实现!。
问题七:语法课情感目标怎么写 有点像五项管理中的生活目标。 就写上你要与某人在某时段进行某事,说到做到。 如果还没对象,那就写在多长时间内找到对象,怎么找? 然后将目标分解成细小的部分,通过朋友介绍~通过同事牵线~通过父母关系~等等。 之后往下继续分解,直到分解到你最近的情况。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A行为参照
B服从
D强迫
D认同
2小明从不和小伙伴玩,上学也是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后来老师只要发现他有与同学交往的表现,就鼓励表扬。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小明与同学关系变得很融洽,这里老师用了()法。
A代币奖励
B示范
D行为塑造
D惩罚
3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的位置往往是()。
A开始部分
B中间部分
D不一定
D都一样
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其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客观的意见
B是权威意见
D将有助于他
D是主观意见
5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A知识水平
B能力水平
D学习状况
D心理状况
6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是()。
A加涅
B布卢姆
D波斯纳
D罗森塔尔
7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8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D好奇心
D独立性
9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至50年代
D20世纪60至70年代
D20世纪B0年代以后
10按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的成熟年龄是()。
A3岁以前
B3岁左右
D5岁
D7岁
11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12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是()提出的。
A布鲁纳
B布卢姆
D布鲁巴奇
D波斯纳
13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14完形一顿悟说的创立者是()。
A加涅
B布鲁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15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6以词汇学习、实物、、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7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维纳
C加涅
D奥苏伯尔
18以下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和态度
19心智活动的执行具有()。
A外显性
B展开性
C内隐性
D客观性
20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二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整合阶段
D自动化阶段
21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A记忆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表象
D定向映象
22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23“砖能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2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A功能因素
B定势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25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近因效应
B社会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26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27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28()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2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年出版。
A1903
B1913
C1924
D1930
3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E社会风气
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班级的规模
D班级的性质
E教师的情绪状态
3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的特点有()。
A独立意识日趋强烈
B自我评价成熟
C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D有较强的自尊心
E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知识观
B教学观
C学习观
D教师观
E学生观
5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教学设施
D师生关系
E同学关系
6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短时记忆
D逻辑记忆
E长时记忆
7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A教学测量
B儿童的个性
C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D教学评估
E生理卫生
8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
A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
B对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
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
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
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
9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10群体的功能是()。
A评价性功能
B导向性功能
C生产性功能
D发动性功能
E维持性功能
11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行为规范学习
D态度与情感学习
E气质迁移
12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下位学习
E命题学习
13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特点。
A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的外显性
C执行的内潜性
D运用的闭合性
E结构的简缩性
14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教学设计策略
E学校领导策略
15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创造性的问题
D认知性的问题
E一般性的问题
1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
D道德原则
E道德行为
17抑郁症的表现是()。
A情绪消极
B消极的认识倾向
C动机缺失、被动
D躯体上疲劳、失眠
E生活的压力
18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A激发求知欲
B提示教学目标、
C变化教学情境
D评定学习结果
E配合学生经验
19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
A成文的正式规范
B口头约定的规范
C约定俗成的规范
D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E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20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
A案卷分析
B标准化成就测验
C观察
D情感评价
E自编测验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问题,说明该教师已进人关注情境阶段。()
2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功=力×距离”是解决问题学习。()
3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4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5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6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7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8单独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效果。()
9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10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11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12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13只要有强迫观念,就有神经症的表现。()
14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予间接指导。()
15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16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17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1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9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0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因素。()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1刨造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
D抽象思维
2下列符合创造性思维灵活性特点的是()。
A举一反三
B随机应变
C自以为是
D落叶知秋
3下列有关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智力水平高,创造性就强
B创造性强,一定是高智商
C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D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4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A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1考试临时抱佛脚违反了记忆规律,记忆规律是什么()
A先快后慢,不均衡
B先快后慢,最后忘完
C先慢后快
D不快不慢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A时间
B识记材料的性质
C系列位置效应
D学习程度
3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C适当过度学习
D多种感官相互协调
4在教育教学中应对小王进行一定的学习策略训练,在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时候,应遵循什么原则()
A主体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一、单选题
1A解析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2C解析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为复杂的行为。
3A解析开始部分与结尾部分效果好,中间部分由于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一般效果不好。
4C解析略。
5C解析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一般采用教师自编测验的方式。
6C解析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
7C解析题干是对自我促成的纪律的具体解释。
8A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9D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10B解析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IiD解析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构成一个常模参照系。
12C解析布鲁巴奇提出了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
13C解析食物是无条件刺激物,由此引起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应。
14C解析苛勒通过黑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提出了该学说。
15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对迁移进行研究的迁移理论。
16C解析符号学习不仅包括语言符号学习,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学习。
17D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8B解析几乎所有习得经验都可以以各种方式发生迁移。在此四项中气质不是习得经验,所以不能发生迁移。
19C解析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其他三项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20B解析安德森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联结阶段。
21C解析不断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其进一步地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22C解析ABD三项属计划策略的内容。
23A解析用途扩散就是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
24C解析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原型启发。
25B解析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社会刻板印象。
26C解析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27C解析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2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29C解析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0C解析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二、多选题
1BCD解析AE两项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
2ABE解析CD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3ABCDE解析此五项均为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4ACE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通过其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体现出来。
5ABDE解析教学设施属物质环境的内容。
6ACE解析BD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而划分的。
7BCE解析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8ACE解析对B和D两种类型的学生必须既提出正面材料,又出示反面材料,以增强学生对错;误观点的免疫力。
9BCDE解析群体士气的高低与群体人数无关。
10ABCDE解析这些都是群体的功能。
11ABCD解析气质不是习得经验,不能迁移。
12ACE解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划分出来的。
13ACE解析略。
14ABC解析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15AB解析研究者倾向于把各种问题分为两类,即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16ABE解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了品德的心理结构。
17ABCD二解析E项与抑郁症的表现无必然联系。
18ACE解析BD是与引导注意同一层次的教学事项。
19AD解析群体规范有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两类。
20ACD解析BE两项是两种主要的教学评价技术手段。
三、判断题
1×解析常思考这样问题的教师还处在关注生存阶段。
2X解析题干所述为规则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3×解析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4×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5√解析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的诱因。
6×解析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上位学习。
7√解析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8×解析单独孤立地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应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9×解析技能是在后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得来的。
10×解析惩罚不等于体罚,必须严格避免体罚。
11×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12×解析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13×解析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14×解析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予直接指导。
15×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16√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做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的判断。
17×解析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18×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9×解析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4~5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0×解析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原因除学习外,还有疾病、疲劳等其他原因。
四、情景题
(一)
1B解析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AB解析C项是思维缺乏批判性的表现,D项反映了个体思维的深刻性。
3CD解析A项错误,智力水平高,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B项错误,创造性强,智商应高于一般水平。
4ABD解析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多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二)
1A解析记忆规律是先快后慢,不均衡。
2ABCDIMP]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识记的时间、材料的性质、材料的位置及学习程度。
3AB(D解析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适当过度学习和多种感官相互协调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4ABCD解析学习策略的训练遵循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和有效的监控原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