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析与对策

西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析与对策,第1张

西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析与对策

 内容摘要

 本文以“渭源县清源二小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为例,指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长期的隔代监护或单亲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等,造成留守儿童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表现出诸多不良心理问题。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上,本文提出要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教育模式,共同搭建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隔代(断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孔子《论语》中的《里仁》一章,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说,这句话引申到西部教育现状,就呈现出“孩子在,父母游”的现象。究其根源,是因为我国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由此产生大量留守儿童现象。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2亿农民工,它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约有1000多万留在家乡,而且这个数逐年在增长。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业、人格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得不到满足[1]。为了充分了解这些滞留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特对我校24个班级的216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及其咨询活动。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留守儿童在长期的隔代监护或单亲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的影响下,造成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离,情感缺失,他们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障碍、学习焦虑、性格偏差等方面。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

 一、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1、隔代和断代教育造成过份溺爱,物质上得到满足,心灵上缺乏父母关爱,产生各类不良心理现象

 在家庭生活中,儿童对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留守孩子虽然有祖辈们的照顾,但老人们所能给予的更多的只是身体、起居饮食方面的关心,而心理方面大多爱莫能助,导致孩子极易产生心理焦虑[2]。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孩子一般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代养。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祖辈们对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错误行为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溺爱。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总觉得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因隔代教育与断代教育过分溺爱娇惯造成儿童的任性的现象尤为严重。

 2、社交行为和社交品质较低,导致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

 社交障碍分为社交心理障碍,社交功能社交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在我们调查时发现,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孩子在与外界的交往时容易出现两种情况:—种是孩子不愿或不敢与他人交往,心理越来越闭锁和内向;另一种是孩子乱x往,不分是“朱”还是“墨”。这就很容易使孩子沾染不良习气,甚至导致部分孩子产生“社会交往综合征”。3、留守儿童由于作为弱势群体,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会产生遗弃感,自暴自弃,并衍生为反社会行为。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因素和条件的制约,他们和城镇子女相比处于劣势,是属于弱势群体,久而久之就表现为讨厌他人,乃至仇视他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产生人际认识扭曲,认为别人总在寻机暗算他,从而逃避与人交往,甚至表现为攻击心理行为。这种对学校、对社会的不信任危机,导致憎恨、仇视、逆反的情绪,千方百计找机会对他人、对社会进行报复来宣泄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反常的人际关系,过高的物质需求,畸形的需要结构,轻浮的生活态度,错误的思想意识,愤世嫉俗,偏执倾向,精神空虚,心理不平衡,承挫能力低等又决定了他们对不良刺激内容的选择和消化,如不及时矫治和消除,其直接恶果必然导致各种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1、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完善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家庭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完善家庭教育模式,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关键。父母和监护人要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并和祖辈监护人就孩子的教养方式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父母要利用网络、通讯等多渠道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注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

 2、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建立留守儿童心理预防干预机制

 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时,要加大正面教育,加强法律、道德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把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纳入德育课,避免教育教学形式化,把正确的是非观引入其头脑中,使正气成为健康心理的支柱。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

 3、依托校外青少年活动中心,舆论宣传,强化和拓展社区教育,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建构留守儿童之家。

 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明天,要充分发挥校外机构的作用,扩大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建立留守家庭与社区的互动机制,帮助留守家庭教育、关爱孩子,共同搭建留守儿童关爱平台,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道德引导和心理疏导等。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让我们同心协力,给留守儿童一片完整的天空,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暑期社会实践(以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例)的预期结果:

1、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可以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茁壮健康的成长。

2、对于自身来说,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所作所为为留守儿童送去力所能及的温暖和关爱,培养自己走进社会、深入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同时,真实近距离的感受留守儿童的生活,可以让自身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珍视与父母朝夕相处的温馨时光。

3、对于社会来说,此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扶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修养,动员组织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有利于社会和谐。

扩展资料:

1、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活动。 用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要上的一门课程。

2、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也有些学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积攒一份零花钱。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情绪、缺乏安全感、情感障碍。

1、孤独感

留守儿童通常会在家中独自度过大部分时间,由于缺乏亲人的陪伴和关爱,他们会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抑郁情绪,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自卑感

由于缺乏亲人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可能会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这种自卑感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表现不佳,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

3、焦虑情绪

留守儿童通常会担心亲人的安全和健康,这种担心可能会演变成焦虑情绪,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这种焦虑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治疗,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缺乏安全感

由于缺乏亲人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可能会感到缺乏安全感,这种感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可能会变得胆小怯懦,不敢尝试新事物,甚至会对未来感到恐惧。

5、情感障碍

由于长期缺乏亲人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情感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可能会变得冷漠、孤僻,甚至会出现自闭症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农村的发展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在于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谈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农村的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问题越来越多,表现日益凸显,家庭教育缺失严重,教育状况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多方面。

关键词:教育;特殊群体;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62-01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老家,他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据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存在着三种结构型别:一是单亲教育,这种情况只是少数;二是隔代教育;三是寄养教育型。后两种型别在农村留守儿童中间普遍存在。留守儿童所受的家庭教育都是粗放的、残缺不全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在外打工,缺少亲情关怀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许多烦恼和问题都没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打电话也是嘱咐学习、强调安全,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二、监管不到位,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祖父母,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是文盲半文盲,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很难沟通和交流。他们对孩子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生活关怀上,缺少心理、学习、品德等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亲戚照管也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有时碍于情面,并不能严格管教,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孩子,在情感上总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单亲家庭负担较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顾此失彼,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种种原因导致留守儿童不仅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心理、行为上的“问题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不做家庭作业;不能自觉遵守纪律,迟到、早退、缺课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约束,学习无人过问,渐渐厌学,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另外,由于亲情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大都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

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但家庭教育更显重要。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应对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呢!

首先,在学校要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近年来,农村乡镇小学也逐渐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扩大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每所小学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这里,图书、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的时候在这里读书看报、做游戏。学校还派教师专门负责,和孩子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物质需要、进行感情疏导,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关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留守儿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其次,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只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求,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多多关注,当孩子情绪低落、犯错、或者取得点滴进步时,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打电话或写信,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再次,举办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祖父母往往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对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专门举办“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主要针对老人陈旧的家教观念,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现象。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同时,也对其他监管人进行培训,懂得家庭教育知识,克服临时观点,切实地负起临时监管人的责任。

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学校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尽责,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他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篇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孩子身心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路体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型别及家庭教育现状

1隔代监护

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隔代监护,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2上代监护

上代监护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上代监护由于监护物件并非亲生,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3自我监护

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既没有隔代教养,又没有亲戚朋友寄托,独自把孩子留在家中。大多数情况是几个孩子在家,哥哥姐姐照看弟弟妹妹。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成了一群“有家的孤儿”。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无人管教,饮食无依,亲情空缺,心理极不健康,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日益成为问题儿童。这样的家庭教育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4单亲监护

这种监护方式使得监护人的压力很大,家庭成员的外出增加了他们的劳动负担,他们要承受照顾家人和从事更多农业生产的双重负荷,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影响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的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继续增长趋势。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和安全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有的孩子花钱无节制,有的孩子营养不良,有的孩子身体健康指数低,经常生病,有时甚至面临生命的威胁。由于留守儿童得不到双亲的精心呵护,极易引起安全隐患。

2道德问题

留守儿童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管教,家庭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留守儿童经常出现道德行为偏差。

3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处在未成年期,是人格形成的最佳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和父母很难达到情感心理的沟通,难以找到情感倾诉物件。而且监护人很少与他们谈心交流,也只能给予物质上和生活上的满足,而他们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极易形成人格障碍、心理疾病。

4教育问题

不言而喻,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就要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孩子常常思念父母,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没有父母的管教,自控力差,难以完成课外作业,更谈不上主动预习或复习功课,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厌学情绪增加,最终导致逃学甚至辍学。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

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坏,由教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既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又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能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足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要严格管理,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督。务工期间,首先要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络,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其次,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厚望,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再次,还应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联络,以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发展等各个方面,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络,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络,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另外,学校和教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留守儿童”,做他们的朋友。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地方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群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 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与,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络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爱和保护责任。

其次,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 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 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它措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再次,地方 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咖、游戏厅、录影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2]叶峰,周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状与对策

[3]曹凤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J]创新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00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