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气候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发展总是由简单、 不成熟、 不稳定的阶段,逐步发展到比较复杂、成熟、稳定的阶段。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条件下, 植物群落经演替最终达到能自我维持、自我繁殖并能保持长久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群落的演替顶极。主要的学说有:
①单元演替顶极说。1916年由美国生态学家FE克莱门茨提出。认为在任何气候区内,群落的发展经过若于阶段,最后都要达到与该气候区气候完全相适应的最稳定的状态,即气候演替顶极;而在同一气候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如任其长期自然发展,最后将出现同一的顶极群落。偏途顶极不同于亚顶极之处是在于它并非处于该演替系列顶极的前一阶段,甚至可以在该演替系列之外,如中国南方地区的杉木林、油茶林等都是偏途顶极。亚顶极和偏途顶极都是不稳定的,当外力影响消失后,都将向真正的顶极方向演替。此外还有后演替顶极和前演替顶极。以森林-草原-荒漠植被类型顺序为例,在以草原为顶极的气候区中,若局部地方因出现较湿润的生境而生长落叶阔叶林时,就称为后演替顶极;若在局部更干旱的生境出现了荒漠植被时,则称为前演替顶极。二者都以当地顶极为基础进行比较而有前后之分,但都比较稳定。这就是单元演替顶极学说。在同一气候内,由于地形变化,土壤差异或其他外力的干扰,他认为也可能产生一些其他顶极(非气候演替顶极),如亚演替顶极,是指在外力长期影响下,群落停滞于该演替系列顶极前一演替阶段的状态;偏途演替顶极,是指在外力的长期作用下,群落不能达到正常的顶极,而出现的一种非真正的顶极。
②多元演替顶极说。以1939年英国生态学家AG坦斯利提出的为代表。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内可以出现几个顶极。即除了气候演替顶极外,还有土壤演替顶极,地形演替顶极,火、风、动物等因素形成的顶极,人为活动形成的演替顶极等。这些演替顶极都是稳定的,它们并不趋于同一气候顶极。中国植物分类和植物地理学家刘慎谔提出的地带性演替顶极和非地带性演替顶极,也属于多元演替顶极的范畴。
③顶极格式假说。20世纪中期,美国生态学家RH惠特克等人通过对环境、种群及群落特征所作的梯度分析,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假说。认为演替的起因既涉及外因,也涉及内因以及两者的交互影响;变化着的环境、种群及群落特征的梯度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一个地区的多元顶极群落间的关系,反映了环境梯度变化的格式。
演替的研究方法常用的有4种:①永久样地法。在不同生境设置永久性样地,定期对群落进行记载分析以取得演替的动态资料。 这一方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②调查分析法。 对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各类植物群落,联系其生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以找出各类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③孢粉分析法。通过对各地层中孢粉的分析来了解植物群落的历史变迁过程。④实验群落法。用以判明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演替过程。
从20世纪开始,欧美国家多采用群落内分层动态分析、年龄结构分析、繁殖体传播格式以及生长发育和死亡分析等方法,提出群落演替的数学模型,以预测群落的演替过程。
参考书目
DCWest ,Forest Succession,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pringer-Verlag,New York,1981
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发生演替的主要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逐步被另一个群落替代。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是指优势取代,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它往往是连续变化的过程,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演替使群落的总能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扩展资料:
群落演替的发展:
1、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但是任何一个群落在形成过程中,至少要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
2、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3、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积累越来越多,出现在有机污染的水体,由于细菌和真菌分解特别强,有机物质是随演替而减少的。
-群落演替
群落外貌按照四季顺序变化的过程,叫做季相更替,一般地说,季相更替并不导致群落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
由于外部环境或内部环境等原因,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的现象叫做演替
不同在于:季相更替后的群落仍然是同一个群落,演替之后的群落却是另一个不同的生物群落
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生物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的必修课程的相关标准、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和《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生物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生物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又兼顾覆盖面,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同时能够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关注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沿。
三、考试目标要求
按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分别从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的角度,把考试目标划分为如下5个要求层次:
1.了解水平(以A代表):能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2.理解水平(以B代表):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3.应用水平(以C代表):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4.独立操作水平(以D代表):能够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和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5.认同水平(以E代表):能够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等。
三维目标作为有机整体,主要通过知识为载体,综合地进行考查。
四、考试内容
本考试的范围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其具体内容如下:
1.《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
(1)细胞的分子组成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细胞的结构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3)细胞的代谢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描述细胞呼吸及其原理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描述细胞的分化;举例说出细胞的全能性;描述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关注恶性肿瘤的预防。
2.《生物2:遗传与进化》模块
(1)遗传的细胞基础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描述配子的形成过程和受精过程。
(2)遗传的分子基础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描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概述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描述DNA分子的复制;描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3)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析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描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概述伴性遗传。
(4)生物的变异
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举例说出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5)人类遗传病
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6)生物的进化
描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描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举例说出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3.《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
(1)植物的激素调节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简述生长素作用;列举其他植物激素;举例说出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2)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简述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简述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举例说出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描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种群和群落
列举种群的特性;描述种群的数量变动;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描述群落的演替。
(5)生态系统
描述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生态环境的保护
描述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认同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五、考试形式
纸笔测试,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六、试卷结构
1.题型:单向选择题(四选一);非选择题。
2.题量及占分比例:选择题30题,占60分;非选择题7题左右,占40分。
3.各模块内容比例:《生物1:分子与细胞》约占40%,《生物2:遗传与进化》约占30%,《生物3:稳态与环境》约占30% 。
4.试卷难度:容易题(难度为08以上)约80%,中等难度题(难度为06—08)约10%,较难题(难度为04—06)约10%;全卷的难度为08—085。
七、题型示例
例1遗传信息是指
A.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序列 D.核苷酸
答案:A。
说明: 本题目涉及“描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概述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中的知识;考查能否再认或回忆知识;要求属于了解水平(A),是容易题。
例2下列对于生物体内自由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由水是生物体的细胞代谢旺盛时含量最丰富的物质
B.自由水不发生化学反应
C.自由水为生物体内各种反应的环境
D.植物越冬时,自由水的含量比例增加
答案:D。
说明:本题目涉及“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中的知识,考查能否辨认事实或证据,要求属于了解水平(A),要求属于了解水平(A),是容易题。
例3血红蛋白分子含四条多肽链,共由574个氨基酸构成,那么该分子中含有的肽键数应是
A 570 B573 C574 D578
答案:A。
说明:本题目涉及“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中的知识,考查能否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推断,要求属于理解水平(B),是中等难度题。
例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一个种群在不受环境阻碍的状况下增长的是
答案:D。
说明:本题目涉及“描述种群的数量变动”中的知识,考查能否辨认事实或证据,以及能够表达自己的价值判断等,要求属于了解水平(A)和认同水平(E),是容易题。
例5使用普通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细胞装片,在视野中已经看见了一个细胞的图象,但比较模糊不够清晰,这时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换用高倍镜 B.增大光圈
C.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D.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答案:D。
说明:本题目涉及“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中的知识和技能,考查能否回忆知识,辨认事实,以及能否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独立完成操作等,要求属于了解水平(A)和独立操作水平(D),是容易题。
例6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使生物学走上了科学的轨道。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统一性的原因是 。
答案:因为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祖先(或:因为地球上的生物均来源于原始生命)。
说明: 本题目涉及“描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中的知识,考查能否回忆知识,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以及能否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等。本题又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做答,只要观点正确,没有科学性错误即可。题目的要求属于了解水平(A)和认同水平(E),是容易题。
例7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原因是组成各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 不同, 成百上千, 变化多端,肽链的 千差万别。
答案:种类;数目;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折叠方式及空间结构。
说明:本题目涉及“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中的知识,考查能否把握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等。题目的要求属于理解水平(B),是中等难度题。
例8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是 。
答案:XBXb。
说明:本题目涉及“概述伴性遗传”中的知识,考查能否回忆知识,辨认事实。题目的要求属于了解水平(A),是容易题。
例9据右边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回答:([ ]中填
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该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答: 。
你的判断依据之一是: 。
(2)④的基本支架是 ,它的结构
特点是:具有 性。
(3)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能量的细胞器是[ ] 。
答案:(1)动物;此细胞没有细胞壁;(2)磷脂双分子层;(一定的)流动性;(3)[①]线粒体。
说明:本题目涉及“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中的知识,考查能否再认或回忆知识,辨认证据,以及观察生物学基本图形的能力等。题目的要求属于了解水平(A),整体上是容易题,但(1)的第二问达到中等难度的水平。
例10据右边生态系统碳循环部分过程简图回答:
(1)生产者通过过程③,即 ,
把 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2)过程②、④、⑤、⑦中,与碳循环有直接关系的是 。
(3)大气中的CO2能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运动,可见,碳的循环具有 性。
(4)从图中可以推知,为了使全球气温不致升高,人类必须
。
答案:(1)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2) ②、④、⑤、⑦;(3) 全球 (4)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说明: 本题目涉及“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中的知识,考查能否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能否表达价值判断,以及识图能力等。本题目的总体要求达到了应用水平(C)和认同水平(E),是稍难题。其中,(1)为理解水平(B),(2)为分析应用水平(C),(3)为了解水平(A),(4)为理解水平(B)和认同水平(E)。
八、参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 组成人体的最基本元素是
AO BH CP DC
2 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简式是
3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B 基因是染色体的载体
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双螺旋排列 D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4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 蛋白质 B 脂质 C糖类 D 核酸
5 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A 遗传多样性 B 细胞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6.下列有关酶的一系列叙述中 , 不正确的是
A 过酸、过碱不影响酶的活性
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7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末期
8.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种群密度
9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与卷毛 B 猫的黑毛与兔的白毛
C 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D 豌豆的高茎与红花
10.ATP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其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A.A-P~P~P B.A-P-P-P C.A-P~P D.A-P-P-P
11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
A 不需要 ATP , 需要载体 B 需要 ATP , 需要载体
C. 不需要 ATP , 不需要载体 D 需要 ATP , 不需要载体
12 下列有关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叙述 , 不正确的是
A 三个阶段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B 第一、第二阶段都产生[H]
C 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 D 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参与
13.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过程中,必须
A.始终使用低倍镜 B.始终使用高倍镜
C.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D.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
14.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产生的颜色是
A.砖红色 B.橙** C.蓝色 D.紫色
15 下列叙述中 , 不是生长素作用的是
A 促进细胞分裂 B 防止落花落果
C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促进果实发育
16 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A 甲状腺激素 B 胰岛素 C 胰高血糖素 D 生长激素
17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 感受器 B 反射弧 C 效应器 D 神经中枢
18 在动物的体细胞中 ,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
A 同一条染色体上 B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C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DNA 的两条链上
19 DNA 分子复制时,与鸟嘌呤(G)配对的碱基是
A腺嘌呤(A) B胸腺嘧啶(T) C 鸟嘌呤(G) D胞嘧啶(C)
20 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 RNA 的过程称为
A 复制 B 解旋 C 翻译 D 转录
21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 , 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AR 型细菌的蛋白质 BS 型细菌的蛋白质
CS 型细菌的 DNA DR 型细菌的糖类
22 下列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构成
B.生物膜系统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C.生物膜系统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
D.生物膜系统能够隔绝细胞与外界的联系
23.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研磨绿叶碎片需要加入碳酸钙,目的是
A.使研磨得充分 B.防止色素破坏
C.加快提取速度 D.促进色素溶解
24 在37℃, pH为68时,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比用FeCl3 做催化剂快得多, 这说明了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 专一性 B 高效性 C 多样性 D 普遍性
2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包括的内容是
A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种群的变异是定向的
C 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26.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是
A.XBXB B.XbXb C.XBY D.XbY
27.人体的内环境就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28.下列不属于人脑特有高级功能的例子是
A.读书 B.写字 C.说话 D.听声
29 下列四组生物中 , 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病毒和香菇 B鱼和细菌 C 荠菜和蓝藻 D 萝卜和鸡
30 自然条件下,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这是因为
A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 物质和能量能够循环流动 , 反复利用
C 生态系统具有固定不变的营养结构
D 人类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
31在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 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结构和 结构等方面。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全球性的。碳在 与 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由于人类的活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当前,人类已经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了 的观念,即要追求自然、经济、社会能够 。(7分)
32.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由基因D、d控制的。把两株高茎豌豆杂交所得的种子种下,得到153株高茎豌豆和50株矮茎豌豆。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由此可知,亲本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 、 。上述遗传遵循 定律。(4分)
33.右图为某动物(其体细胞含2对染色体)的2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7分)
(1)A图的细胞进行 分裂,细胞有 对同源染
色体, 个DNA分子, 条染色单体;该细胞的名称
。
(2)B图的细胞进行 分裂,此时处于 期。
34 右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
中填序号,在横线上填文字)(5分)
(1)该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答:
。你的判断依据之一是:
。
(2)⑨的基本支架是 ,
它是 膜。
(3)该细胞中,能够形成ATP的细胞器之一是
[ ] 。
35.右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的物质 C 是 ,物质D
是 。
(2)过程③为过程④提供的A物质
是 ,B是 。
(3)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是
。
36 右图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解,据图回答。(6分)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
(2)在此食物网中,猫头鹰共占有 个营养级,它与蛇的一
种种间关系是 。
(3)图中箭号除表示相关两种生物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
系之外,还表示物质和 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
向;后者的流动特点是 和 。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型和个体数
长翅 残翅
甲 长翅×长翅 93 30
乙 长翅×残翅 67 65
丙 残翅×残翅 0 128
37果蝇的翅形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下表是果蝇翅形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据表回答:(6分)
(1) 从表中 组合的试验可以推知,
隐性性状是 。
(2)表中的 组合为测交试验。请写
出该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60分。)
1D 2B 3D 4C 5B 6A 7C 8D 9C 10 A 11B 12A 13C 14D 15A 16B 17B 18C 19D 20D 21C 22D 23B 24B 25B 26 B 27C 28D 29D 30A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的以外,每个答案1分,共40分)
31.水平 垂直 生物圈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可持续发展 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后两问,只要从生物学角度回答,意思正确即可)
32.性状分离 Dd Dd (基因)分离(或:孟德尔第一)
33 (1)减数(第一次) 2 8 8 初级精母细胞 (2)有丝 (分裂期)后
34 (1)植物 有细胞壁(或:有叶绿体;有大液泡) (2)磷脂双分子层 选择透过性 (3)[○11]叶绿体(或:[⑥]线粒体)(1分,全部正确才得分)
35(1)ADP C5( 或:五碳化合物 ) (2)〔H〕 ATP(或:能量 )
光能
(3)C02+H20—一→(CH2O)+O2
叶绿体
36.(1) 草 (2)3 捕食(或:竞争) (3)能量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37(1)甲 残翅 (2)乙
P Bb × bb
↙ ↘ ↓
配子 B b b
↓ ↓
测交后代 Bb bb
长翅 残翅
1 : 1 (共3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