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宝黛初会”: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初次见到贾宝玉,先是听见丫环笑道“宝玉来了”,之后宝玉近来,林黛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先去见了他妈,又换了衣服,贾母叫他来见过“远客”,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名字是什么,有玉没有?听得黛玉说没有玉,便一时气恼,把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
第五回,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看宝钗,薛姨妈热情接待。宝钗急于看通灵宝玉,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宝钗锁上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一对儿,宝玉因要了锁看。宝玉要吃冷香丸,宝钗不给。
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雪雁给黛玉送手炉,黛玉趁机奚落宝钗。
第十九回,宝玉脸上带着胭脂膏子去看黛玉。黛玉说自己有俗香,无罗汉真人给的香。又说奇香、暖香、冷香的话。宝玉胡诌耗子精盗香芋的故事给黛玉听,使其不致睡出病来。宝钗来了,讥笑宝玉忘了芭蕉诗,急的满头汗。
第二十回 ,宝钗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 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妆狐媚”“配小子”,袭人气哭。宝玉守袭人,劝袭人,给袭人喂药。宝玉给麝月篦头,睛雯讽刺,宝玉说她“磨牙”。湘云至,黛玉因宝玉恋着宝钗而使气回房。宝玉对黛玉讲“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道理。
第二十二回,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
第二十三回, 宝玉偷看《会真记》,抖花瓣于水中,遇见葬花之黛玉。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竖眉瞪眼,带怒含嗔,说宝玉“欺负”她。黛玉在梨香院听《牡丹亭》,感慨缠绵,点头自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眼中落泪。
第二十五回, 凤姐给黛玉等送暹罗国进贡的茶叶。取笑说黛玉给她家作媳妇,黛玉骂她贫嘴贱舌讨人嫌。宝玉、凤姐一齐发疯。糊涂发烧。和尚道士持诵“宝玉”,宝玉病愈,黛玉念佛,宝钗说如来佛管林姑娘姻缘,黛玉骂钗与凤一样是贫嘴烂舌。
第二十六回,宝玉来到“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宝玉用《西厢记》中词曲相戏黛玉,黛玉变了脸,说宝玉拿她取笑。黛玉来看宝玉,晴雯不给开门,又听钗、玉说笑,黛玉不禁伤心落泪。
第二十七回, 黛玉看到定钗从宝玉房中出来,心中不忿回家依栏闷坐,二更方睡。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闺阁兴祭饯花神,众女孩在园中玩耍,宝钗欲寻黛玉,看见主进了潇湘馆,一怕宝玉不便,二怕黛玉猜忌,便要回来,路遇蝴蝶,赶至滴翠亭,细听小红和坠儿正说那贾芸拾帕之事。黛玉不理宝玉;探春在宝玉面骂赵姨娘,主动提出要给宝玉作鞋,被拒绝。黛玉葬花,宝玉痴倒。黛玉葬花: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一时痴了。
第二十八回宝玉与黛玉葬花诗发生共鸣,恸倒山坡。宝玉说黛玉把外四路的宝姐姐、凤姐姐主在心坎儿上,倒把他不理。宝玉、黛玉已清除误会。 端午节的礼物元妃赐了,宝、钗一样,黛玉心疑。宝玉却还想着宝钗的膀子要长在黛玉身上就好了。
第二十九回黛玉用手帕打了呆看宝钗的宝玉眼睛。宝、黛为张道士提亲事闹别扭。宝玉砸玉。黛玉“剪穗”。薛蟠生日,宝、黛、贾母等未去。宝玉对月长吁,黛玉临风洒泪。贾母从中为难,说:“老冤家遇见小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自己埋怨着也哭了。
第三十回宝玉给黛玉道歉,说就是自己死了,魂也要来一百遭。宝玉说黛玉死了他做和尚。黛玉用指戳宝玉额颅,又给宝玉绡帕叫擦泪,宝玉要拉黛玉去往老太太跟前。凤姐跳了进来拉黛玉去见贾母,说两人都扣了环了。宝玉比宝钗为杨妃,宝钗借靛儿来找扇子,发泄对宝、黛不满。宝钗又借李逵负荆讽刺宝、黛。
这是因为吵闹让彼此打开了心扉,不再有误会,贾宝玉看到了林黛玉的真心,林黛玉也看了贾宝玉的真情,感情自然就升温了,说成是升华点也不错。贾宝玉和林妹妹这样的吵闹是促进感情的催化剂,但是若是那种夹枪带棒的争吵,恐怕会起反作用,所以争吵也是一项技术活儿。贾宝玉第一次因为林黛玉摔玉是因为林黛玉没有玉,是在他们初相见的时期。
那时,贾宝玉见林黛玉第一面,便觉得熟悉。再问林黛玉有没有玉,在贾宝玉的心里,林黛玉必然是按有玉的,若是林黛玉这样的神仙妹妹都没有玉,那说明这玉啊,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当林黛玉说出没有玉的时候,贾宝玉就生气了,即刻将玉从金项圈上扯了下来,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引得全屋子人来找。
第二次吵架是因为在清虚观打平安醮回来后,林黛玉处处说反话,将真心藏起来,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这些行为摸不着头脑,也有些生气,于是两人最后终于吵起来,贾宝玉要剪林黛玉送给他装通灵宝玉的篓子,林黛玉见此,便生起气来抢过贾宝玉的玉,要剪掉那篓子。林黛玉没有再怎么剪,也没有碰着那玉,可见林黛玉对贾宝玉是真心的,她比谁都担心贾宝玉。两个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谁也劝不住,最后还将王夫人给招来了。
王夫人带走了宝玉,留下林黛玉一个人在那儿哭。其实这件事就是因为在清虚观,那张道士说出了金玉良缘这件事,林黛玉不高兴,才处处不给贾宝玉好。可是贾宝玉再怎么和林黛玉吵,第二天也总会去找林黛玉赔礼道歉,有这样的性子,也不怕林黛玉不原谅他了,而且贾宝玉又处处将林黛玉放在第一位,林黛玉不会感知不到。
林黛玉有些小心眼,贾宝玉总是在女人堆里,人缘又好,难免会让林妹妹吃醋的。因此吵架很多次。
第20回,湘云到贾府,黛玉得知宝玉是和宝钗一起,有点生气,偏宝玉又说什么“只许和你玩”的话,可不把黛玉给气着了。后来宝玉解释还是跟黛玉感情更深,才让黛玉释情。
第22回,湘云说龄官象黛玉,宝玉给湘云递眼色,黛玉不满宝玉的小动作,跟宝玉吵架。宝玉无趣之后写一偈,又填一词,黛玉看后取笑了他一番,二人和好。
第23回,宝黛共读西厢,宝玉说“你是那倾国倾城貎……”,黛玉以为他调戏自己,后宝玉说笑话哄她开心。
第26回,宝玉对紫鹃说“若共你多情**共鸳帐……”这话很无礼,引得黛玉生气,后来宝玉被袭人叫走。
第28回,黛玉挂念宝玉,夜探怡红院,被晴雯拒之门外,却看见宝钗从怡红院出来,错疑宝玉,后遇饯花之期,引起伤心,哭出《葬花》,宝玉听后大感悲恸,后来宝玉对黛玉剖诉了自己对她的心意。元春赐物,宝玉和宝钗的相同,宝玉怕黛玉不自在,黛玉偏又说什么金啊玉的,引得宝玉动气。宝玉说黛玉在他心中的份量仅次于老太太、老爷、太太。
第29回,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引得宝黛二人都不自在。更引得宝玉砸玉、黛玉剪香囊袋。惊动了老太太,动静很大。最后是宝玉上门赔罪和好。这次吵架是他们口角之争的高潮,因为再后来就是宝玉诉肺腑,黛玉知道了宝玉的心思,二人再少有争吵。
林黛玉生活在贾府里,而不能是一个外人,处境很尴尬,不是主子不是客人,没有母亲,没有父亲,对于生活有很强的不确定感,希望从贾宝玉那里得到安慰与依靠,但是贾宝玉又一直没有把话说明白,同时贾宝玉和很多女孩都很好,再加上有薛姨妈带着薛宝钗虎视眈眈,他更觉危机重重,在某种程度上,她神智比不上袭人,之所以吵架,就是在印证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位置吧,迹象小孩一样,并通过一次次吵架,确定彼此在对方心里的位置
或许是宝玉和黛玉太熟悉才陌生;或许是,太了解误会才产生;或许是,太相爱伤害才深。其实宝玉与黛玉二人本是心往一处想的,却大大吵了一架!甚至于惊动了王夫人和贾母。起因皆由清虚观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宝玉“心中不受用”,当然黛玉心中更是不受用了。我想那宝玉“心中不受用”,是因为自己心中早已有个她——林黛玉。而林黛玉呢,自然心中只有贾宝玉。可是爱在心头口难开!两人心间隔了一层纸,只要是这层纸捅破了,哪会发生这次吵闹了!当然那个时代,婚姻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年青人自己作主的?然而林黛玉“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第三十二回)”。贾宝玉父母(主要是王夫人)压根就不同意宝黛结合,更加上那宫里的姐姐也是不愿意的。在第二十八回中,贾妃赐些礼物给大观园中兄弟姐妹,“你的(贾宝玉)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从这里便可知贾妃的心意了。正因这些,贾宝玉总想表白的话是:“不管怎么样,我心里只有你。”可就句话无法脱口,便隐其中情,便用含糊的话安慰林黛玉;而林黛玉本来生性自卑,尤其来了个薛宝钗这样出众的对手,所以一提及“金玉良缘”之类的话便神经紧张。于是 “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这一假对一假,便弄出一场大大的误会来。只闹的一个碎玉,一个铰绥子;一个哭,一个吐。最后惊动了老太太,带走宝玉才算完事。这一闹,闹明白对方的心。后来这二人都后悔起来,从此更加亲密无间了。然而这一闹,别人会怎么想呢?王夫人定是更加不喜欢爱耍小性子的林黛玉了;就是在贾母心中也是大打折扣的。
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 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黛玉听说,回头就走.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林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当初怎么样? 今日怎么样?"宝玉叹道:“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 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 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 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的有冤无处诉!"说着不觉滴下眼泪来.
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形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宝玉见他这般形景,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 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 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 就便死了,也是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申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也是非常的曲折,最后也落得了一个比较悲惨的结局,一个身死,一个被迫娶了自己不爱的人,最后出家了结余生。《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讲述的是晚清时期贾史王薛这四位世家大族逐渐走向没落的过程。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这一个小说的男女主角,他们之间虽然有爱情,但是却一直不断的吵架,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彼此最在乎的人,总是把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
木石前盟
在《红楼梦》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章讲述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生,两个人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都用甘露来浇灌绛珠仙草,这一份恩情被绛珠仙草记在了心里,所以当神瑛侍者成为了贾宝玉,而绛珠仙草也因为他日日的浇灌有了灵气,成为了人,化身成为了林黛玉,要把浇灌的甘露变成泪水还给他。这样的一个故事设定注定了两个人之间一定是以悲剧结尾。
一心一意
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是一心一意的对待对方的,其实他们的相处模式就像是现在的小情侣一样,总觉得我不说你也应该懂,但是对方往往是不懂自己的意思的,就会平白无故的生出许多的事端,吵很多的架。林黛玉本来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她寄人篱下,所以凡事都非常的小心,多愁善感的性格也给她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带来了不少的阻碍,这些误会一个个的缠绕在一起,最终酿成了一个悲剧。
过于亲近
其实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会出现不断争吵的原因之二就是两个人过于亲近了。林黛玉是一个大家闺秀,所以她对长辈,对自己不熟悉的人都是非常的有礼貌的,但是一到了贾宝玉这里,她就变得刻薄,而且还不断的讽刺,挖苦宝玉,其实这都是因为两个人太过于亲近了,所以才会把最差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两个人虽然小吵不断,但是也无伤大雅,林黛玉因为性格的原因不被长辈所喜欢,最终在宝玉成亲的那一天吐血身亡。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贾元春(元妃)出钱请客,贾家在清虚观搭台唱戏,热闹非凡。被皇帝封为"太幻仙人"的张道士跟贾母说:见一人家有个姑娘15岁,长得十再漂亮,想替贾宝玉做媒说亲。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旁听了都不高兴。
贾宝玉心里说:天下姑娘都不如林黛玉好看。但他自己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林黛玉心里想:贾宝玉喜欢我,他自己又不说,难道要我一个女孩子说。我倒不如说话气气他。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越说越当真,最后吵起来。想到伤心的事,两人都哭了起来。
扩展资料: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
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
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