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特点

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特点,第1张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作品原文:

版本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扩展资料:

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上片写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二字,写出了古代战场的遗址如在目前。

“西边”一词,点明方位,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人道是”三字,借人们的传说加以证实,深化“怀古”的感情色彩,使人倍感亲切。“三国周郎赤壁”,由时代、人物、地点三个不同性质的名词,组成一幅历史风云的画卷,将“赤壁之战”的图景呈现于读者的面前。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

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上、下片转折的枢纽。“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

“一时多少豪杰”,虽赞颂周郎,但包括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在内。诗人在这里,把“如画”的江山和众多的“豪杰”联缀交织成词,创造出一种高尚隽美的意境,使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向往、倾倒。 

下片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三句描写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小乔初嫁了”,这句写入词中非等闲笔墨。“小乔”,是乔玄的小女,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周郎与她结婚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10年了。

这里写“初嫁”,不是诗人的一时疏忽,而是着意渲染词的浪漫气氛,这对塑造“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起着稍加点染、全篇生色的艺术效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他虽为武将,却有文士的风度,这样就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樯橹”,指曹操的军队,含有贬义。“灰飞烟灭”,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灭的惨象逼真地再现出来了,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心神仿佛游到三国时代周瑜立功的地方,应笑我自己多愁善感,早已生出白发来了。这三句是诗人抒发的感慨。上面怀古,这里抒情,这个情是由怀古而派生出来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消极感伤的情调,产生着极不健康的影响,读时值得注意。同时也应该看到:以酒祭奠江月,这是诗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而不能施展怀抱的情绪的流露,这当然是封建统治者迫使他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被磨折、被损害的心灵的结果;

无疑的,多少隐含着对现实不满的感情在内。“江月”既照应首句,又点明时间,增强了词的优美抒情气氛,使词的情调刚柔相济、浓淡有度。 

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为历代读者所传诵。

参考资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因为小乔不仅长相过人,身上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周瑜,因此也获得了周瑜的独宠。虽然周瑜足智多谋,但是却英年早逝,在周瑜死后小乔悲痛万分,整日变得闷闷不乐,最后也没有选择再嫁,而且一身孤独终老。周瑜对小乔用情至深,无时无刻都挂念小乔

周瑜作为一名大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很多人为了拉拢周瑜,便向周瑜进献很多美女,可是周瑜都无动于衷,并将人都拒之千里。周瑜将所有神情都给了小乔,不仅为了小乔不娶他人,更是走哪都带着小乔。私下里周瑜和小乔,更是一直如胶似漆,即使是要出征打仗,周瑜也会时刻将小乔带在身边,在古代一个男子能够如此深情,真是十分难得。而周瑜与小乔的爱情,也令人十分地羡慕。

周瑜用自己的才华感动了小乔,最终抱得美人归

小乔本身就容貌出众,所以拥有很多追求者,不过小乔却被孙策赐婚给了周瑜。为了得到小乔的欢心,周瑜便对小乔展开了猛烈追求,不仅多次在小乔面前,展现自己的琴技,还经常作诗给小乔。尤其是周瑜本身就长得潇洒倜傥,再加上不仅能文能武,还精通各种乐器,这也让小乔刮目相看。于是小乔也对周瑜产生了深深的爱意,最终周瑜虏获了小乔的欢心,两人经常琴瑟和鸣,生活十分幸福甜蜜。

周瑜文武双全却命运凄惨,小乔选择孤独终老

虽然周瑜与小乔之间感情很深厚,可无奈周瑜的命运比较坎坷,所以有爱妻陪伴在左右,还有一对可爱的儿女。但是周瑜的身体,却因为常年打仗,变得很脆弱。后来周瑜在打仗的途中患病,由于古代医术比较落后,周瑜得不到最好的救治英年早逝,留下了小乔与一对儿女。即使周瑜与小乔十分相爱,但是面对疾病也无可奈何。不过小乔在周瑜离世后,选择独自抚养儿女长大,而小乔一直处于悲痛之中,所以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最后小乔也因思念成疾,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了。

小乔风华正茂,却为了周瑜不愿再嫁

周瑜的离世给小乔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不过小乔却没有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另寻良缘,而是选择了一直守护周瑜。即使小乔可以凭借自己的容貌,完全可以在嫁人,可是她却拒绝了所有求亲的人。尤其是小乔在面对孙权多次的追求下,仍然无动于衷,可见小乔对于周瑜的感情有多深了。而且在当时的社会,小乔要独自抚养孩子长大,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可是小乔依旧坚定不移地不愿再嫁,就是因为小乔的心里只有周瑜一人。

周瑜与小乔可以说是郎才女貌,只不过老天不作美,两人缘分浅薄,只在一起度过了几年的幸福生活。后来因周瑜在打仗途中感染恶疾,最后不治而亡,小乔得知消息后,便在周瑜的墓前建了一处房屋,一直守护在周瑜身边。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76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