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食物赋予了什么感情寄托和文化意味

中国人为食物赋予了什么感情寄托和文化意味,第1张

我只知道一些俗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先(中国人重视美食的基本表现)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认为的人所必需的日常用品中,与食物、饮料有关的就占绝大部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侧面表明了中国人对必需品的重视,也表达了中国人对不懂事的小孩子的无奈)

东辣西酸南甜北咸(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只是对各地食品口味的总结)

据我所知,好比汤这个东西,北方传统的汤一般就是菜心浇上水这么简单;南方则不同,讲究这个参那个药的,还要天时地利在瓦罐中煮汤,这应该是和民俗还有环境有关。

食物是人生的根本,在古时候自然条件、生存条件恶劣的情况下,食物却不可缺少,自然让中国人感到食物的重要性。于是,许多词语中都用对食物的形容来说明所修饰宾语的状况。好比说“风餐露宿”表明了生存环境的恶劣;“茹毛饮血”形容了某人的野蛮;“山珍海味”表明了富足奢华的生活。许多词语、成语、俗语、歇后语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与食物沾边。

生活中最温暖人心的无非是和所爱之人分享美食,分享品味美食的愉悦心情世间唯有美食不可辜负,所以大家只有对待食物的忠诚始终不变,每次伤心难过的时候去吃一顿美食,食物里传递出来的情感总可以安抚人心。有位著名美食家曾说“好的人生,从好好吃饭开始;好好吃饭,就是好好爱自己”

      食物,除了让人的生命得以持续,更是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记忆。在每个人喜好的食物里,都能链接到与食物相关的、带着爱的温度与回忆的人和故事。

 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不经意间品尝到与家中亲人所做的食物一样的味道时,惊喜和愉悦就会随着味蕾的感觉遍布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同时涌现的还有与这道食物有关的、与家人往事的温暖回忆。这样的食物,你会一再去品尝,好像是在食物里一遍遍回味那些曾经的美好。

      日本**《深夜食堂》(改编自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的同名治愈漫画),就很好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食物里藏着人们与爱相系的人生故事。

 食堂位于繁华东京的某个小巷中,食堂老板(小林薰饰)是一个左脸上有一道自上而下的疤痕、看上去有些沧桑但让人感觉沉稳安定的中年男人。他言语不多却有着独特的经营方针:一是菜单上只有一道猪肉汤套餐,客人可以随意点其他菜,能做尽量做;二是营业时间从深夜12点到次日清晨7点,“在人们都赶回家的路上时”,他的一天才开始。

 深夜,是灵魂需要抚慰的时刻;食物,是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特别是那些带着爱的味道、温度和记忆的食物。“深夜食堂”每一位客人最喜欢点的那道食物,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食物。影片中主要讲述的三道食物散发出的温暖意蕴,漫出**中沉沉的夜色,透过屏幕的时空距离,丝丝缕缕地浸入观众的心中。

  玉子在“深夜食堂”是除了老板之外,不太让别的客人喜欢的年轻女子,因为她是房地产商人的情人。**的第一个故事就从她因地产商人突然去世,又没有得到承诺的遗产,心灰意冷地来到老板的餐馆讲起。

 玉子一边借酒浇愁,一边自言自语地抱怨着自己。善解人意的老板做了一份那不勒斯意面安慰玉子,惊喜的玉子满足地大口吃下意面后,失意的心情有了好转。这时正好一个来到餐馆的年轻男子阿初,对玉子的那不勒斯意面感兴趣,让观众也了解了为什么这份面对玉子的情绪有提振的作用。

 原来,玉子小时候家里很穷,老板这份那不勒斯意面的做法就是她的家乡意大利面的做法。对那时的玉子来说,这就是人间美味了,只有在生日或是开学典礼的时候,会去百货店吃。不论玉子是和家人或是与同学、好友一起去吃这“珍贵”的意面,这份面里承载的都是玉子小时候最快乐的回忆,携带着玉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会让她对同好的人产生好感。因此,当阿初表现出也很喜欢那不勒斯意面后,对阿初讲述对意面往事的玉子,是兴奋、激动和愉快的,也让玉子就迅速地与阿初建立起情感的联结。

 虽然从家乡来到东京的玉子,选择了一条大多数人不太能接受的生活道路。但在玉子的人生中,至少还有一道“那不勒斯意面”能让她在失落的时候,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让内心有力量去支撑她活好自己的人生。

  美智留是一个没有父母,从小被外婆带大的女孩。被前男友欺骗后,从新泻乡下来到东京的她只能流落街头,不得已到老板的餐馆吃了一次霸王餐。在她点的山药泥拌饭做好之前,她已经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老板好心让她先充饥的几道菜,并悄然离开了。

 内心的良知让美智留悔恨不已,对老板充满了歉疚,然后鼓足勇气来向老板道歉,并恳求留下来打工偿还餐费。好心的老板明白,这个女孩是碰上难处了,但她能够返回餐馆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让老板看到了她内心的淳朴、善良和担当,一如她点餐的山药泥拌饭,洁白细腻的山药泥搭配白花花的米饭,简单、却美味又营养。可以想到,山药泥拌饭应该是美智留和外婆经常吃的食物,外婆用这样一道简单的食物,养育了美智留纯真的心灵。

 于是老板的餐馆多了美智留帮忙。美智留第一次为客人做的食物是煎蛋卷,客人都夸赞好吃。美智留的蛋卷煎得好,是因为在初中时,邻居女孩秀子的妈妈死了,家贫的她只能煎了蛋卷去慰问。秀子吃了煎蛋卷,并对她说:“很好吃,谢谢你!希望你能继续为他人做煎蛋卷。” 用食物去安慰秀子的美智留反倒被秀子激励到了,感受到自己用食物表达的心意让秀子很看重,大受鼓舞的美智留于是在煎蛋卷中倾注着自己对他人的真诚祝福。

 在美智留离开餐馆之前,还做了一道叫“金丝南瓜”的小菜给客人们品尝。这道小菜是小时候在家乡,夏天天热没有食欲时外婆经常做给美智留吃的。在客人们品尝后的交口称赞中,美智留完成了对外婆这道小菜的传承,也表达着美智留对外婆的思念和致敬。

 没有父母的美智留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有疼爱她的外婆、有鼓励她的伙伴,让她在日常的一蔬一饭中,感受着爱的滋养成长。

  谦三的妻子在海啸中遇难,明美是赈济海啸灾民的志愿者。悲痛欲绝的谦三在明美不断的问候和鼓励下,慢慢走出阴郁的心情,但却喜欢上了明美,穷追不舍一路追求到东京。

 明美在老板这里学做咖喱饭赈济灾民,被明美的坚持探望感动的谦三,津津有味地吃下明美做的咖喱饭,心中对自己没有照顾好亡妻的内疚引发的强烈补偿愿望,转移到了让他感受到温暖的志愿者明美身上,于是一厢情愿地纠缠明美,还向明美求婚。

 而明美在谦三突兀地表白下,也对自己做志愿者的初衷产生自责的情绪。因为明美在做志愿者之前,和自己的上司有不正当关系,被甩后为逃避内心的痛苦才去做志愿者。所以明美一直为自己是在利用灾民的感情来振作自己感到羞耻。

 谦三和明美纠结的关系,就像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咖喱饭一样,各种食材、各种味道都混合、黏连、搅拌在一起,让他们看不清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是什么。

 好在有老板的点拨,谦三知道了明美为他做的咖喱饭里,有着超越个人情感的大爱,是在表达人性的善意。明美也更坚定了自己学做咖喱饭的初心,放下了内心对自我的谴责,拥有了更大的心量去容纳做志愿者过程中会碰到的各种复杂情感。

 咖喱饭中承载的善意和大爱,从老板的深夜食堂里,通过一个个像明美一样的志愿者,传递到更多的人心中。

  **在以上食物的故事讲述中,还穿插了两个和食物有关的插曲。

 一个是老板的旧相识,附近一家餐厅的女老板,给老板送来做米糠酸菜用的米糠。这个女老板对深夜食堂的老板一往情深,而老板也觉得她送来的米糠味道更浓郁。女老板对此的回应是:“想要味道浓郁并非易事,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就像我们。”这个送米糠的小插曲,传达出“ 食物中的等待 ”之意味。

 另一个是在**结尾,一个中年女人来到深夜食堂,寻回自己故意遗留在店里的前夫的骨灰壶。原来这个妇人的前夫是棒球迷,曾参加过甲子园球赛(日本高中棒球联赛),而那时的妇人是在看台卖刨冰的青春少女,一边祈祷前夫能赢比赛,一边卖刨冰。在向大家讲述的过程中,妇人突然一扬脸,面带柔和的微笑,大声喊出一句“要不要来份刨冰啊!”的叫卖,那神情仿佛再次置身当年的比赛场,令人不禁喟叹。这个“卖刨冰”的小插曲,让我们看到了妇人“ 食物中的眷恋 ”的情义。

 **的故事讲完了,我开始好奇老板的深夜食堂菜单上那一道独一无二的猪肉汤套餐,在老板的人生经历里,会有和什么人的联系?会有怎样的故事在言说?

 **里食物的故事,有没有让你想起与自己的内心和情感有着深深链接的食物呢?这样的食物又让你想起什么人和什么往事呢?

 食物常常是和人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藏在食物中的爱、温暖、善意、支持和力量,会让人们与食物之间产生共鸣。

 当我们用心品尝食物的时候,我们会再次得到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当我们就着食物回忆起往事,就能够振作起来,获得信心与勇气,能够去做一些改变自己人生的事。

 我认为这就是日本**《深夜食堂》被大众喜爱、得到很高评价的魅力所在。通过讲述食物传递出的一个个温情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人间和生活的美好。

 好好吃饭,用心生活,是对自己、也是对人间值得的美好回馈!

1

从小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的,记忆中的饭菜总是有外婆的味道。

外婆家有一厨具,听外婆说是她五十多岁时买的,已经用了二十几年。锅底面是用三个支脚支起,锅面呈圆拱形,可以做各种煎食。提前将丝瓜滤成丝状,将花椒研碎,取细沫掺杂在面粉中,再打上两颗鸡蛋,加水加盐,搅拌成糊状,又或者把玉米面加水拌糊,加点糖精都可以。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靠着氧气与微生物的作用发酵上一晚,次日就能闻到一股酵母的酸味。用勺子舀上一勺顺着锅面的顶部倾下去,拱形的结构使得糊状的面食可以均匀地铺满整个锅面,两面煎熟,绝对比现在电饼铛做出来的要好吃得多。

咸的散发着花椒的香气,蘸点醋,吃五个不在话下。而刚出锅的玉米煎饼透着热气,趁着热乎劲再在上面抹一层白糖,白糖融化成糖水,卷起来吃满口甜味。又或者等煎饼晾干,等到想吃的时候,放在炉火上烤一烤,煎饼受热自然卷曲,中间再包上点配菜,爽脆可口。

除此之外,外婆还喜欢熬粥喝。外婆总是会指着家里那个熬粥的老砂锅跟我说:这锅年龄和你一般大。然后慢悠悠地给我讲起砂锅的故事。

母亲养我的时候剖腹产,术后伤口一直愈合不了,每天疼得龇牙咧嘴,饭也吃不下去。外婆就去买了一口砂锅,每天给母亲熬粥喝。就这样,靠着外婆熬的粥,母亲有了力气养身子,伤口也慢慢愈合,自己也因此被喂得白白胖胖的。

或许是因为喝着粥长大的缘故,我后来特别爱喝粥,尤其是外婆熬的粥。每年寒暑假在外婆家住的那段时间,每天下午外婆都会给我熬粥喝。

外婆熬的粥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淘洗点黄豆,放锅里熬滚了就结束。外婆却慢悠悠地去熬一锅粥。

下一斗米,少许红豆,放在砂锅里,加半瓢水,大火熬,等到水沸腾起来,再加半瓢水,把水点凉了,继续大火熬。就这样一直反复,总要熬上五六滚,直到将红豆的精华全部融在汤里面才罢。最后再添几个红枣进去,盖严熬滚起锅。一掀盖子,色泽诱人,红枣的香气扑面而来。喝在嘴里,汤汁浓郁,暖气遍身。

小时候吃着外婆做的煎饼,喝着外婆熬的粥,坐在青石瓦亮的长凳上,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日落的夕阳洒满整个院落,也照在我们的脸上,彼此欢声笑语,想来总是温情。

后来在外求学,见惯了天南海北各色美食,才发觉自己的饮食习惯也渐渐随了外婆。不忌荤,却也不喜欢大鱼大肉地吃,喜吃甜食,爱喝粥的习惯一点儿也没变。而不管在外面喝到各种各样的花式养生粥,我却始终对外婆那一碗简简单单的小米粥情有独钟。

时间给了我一个挑剔的胃的同时,也给了我一份无法替代的爱。

2

可能从小习惯了外婆菜的口味,以至后来我很爱拿母亲的厨艺和外婆做比较,然后各种不满意。

外婆用很少的油可以炒出一份很香的菜,母亲放再多的油也难以再现外婆的味道。外婆做的油饼要比母亲的脆,蒸的馒头也更加香软,不似母亲,总拿捏不好碱的用量,把馒头做的又硬又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揶揄母亲的厨艺,母亲总是沉默不语地继续给我做着一切,没有任何抱怨。

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压力大,母亲开始在伙食上给我有了明显的改善。父亲是陕西人,家乡那边爱吃炖汤和腊肉饭,母亲就跟那边一个老乡学习熬汤的秘诀。买来排骨剁块,加入山药、枸杞、板栗,再放上去年冬天晾干的干豆角,用高压锅熬上几个小时,等我回来喝。

刚开始做的不好,汤看起来总是黑乎乎的,我很没有食欲,母亲还老是逼着我喝,我就很排斥。每次总是匆匆地喝上几口,就说自己还有很多作业要做,马上跑开了。

上高三的时候,学校为了保证学习的质量,开始实习半封闭管理。早晚的伙食全部在学校解决,省去在路上折腾的时间,美其名曰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刚开始适应了一段时间,结果食堂的饭菜真的很难吃,学生们纷纷抱怨。于是家长就开始给自己的孩子送饭吃,到了饭点,提着保温桶等在校门口,让孩子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母亲加入了送饭的大军,早晚提着保温桶等在门口,有的时候是腊肉饭,有的时候是煎蛋,还有的时候是那碗黑乎乎的排骨汤,盛在上层的小碗里。

冬日的寒风凛冽,我每次都会提着饭桶去食堂吃。坐在角落里,我看着其他同学排队拥挤着打饭,我突然就笑了。原来能吃上母亲做的饭是一件超幸福的事。我突然就不排斥母亲那拙劣的厨艺了,其间母亲认真的付出已抵过了一切。然后我就会安慰自己母亲只是醋放多了,而且喝起来还不是很酸。

后来上了大学,武汉饭菜的口味都比较重,食堂卖的瓦罐汤也不会太用心选肉,熬制,吃到的大多数都是骨头,我很少去喝。我胃不太好,每每难受的时候,就想着有一口浓浓的热汤温暖一下该有多舒服。然后也会想起母亲那一锅食补的浓汤。

曾有一份温情而不自知,再次明白暖意已经溢满心头。

3

外婆自从六十岁的时候大病一场,出院后就成了严格的素食主义者,这几年更是有过犹不及的趋势。起初只是不吃肉,后来家里的器具也不让做肉食用,再到这几年,开始鸡蛋茄子之类的也不再吃。

相反,外公却是另一个极端,不仅荤素不忌,而且胃口很好,从来不挑食。旧时贫困的生活造就了他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印象很深,小的时候我吃饭爱掉米粒,每次外公都会重新捡起来象征性地吹一下再吃掉。

我们都很心疼外公,因为外婆的缘故,外公的饮食水平也就长期处于匮乏阶段——不仅一天三餐吃不到肉,就连油水也少的可怜,寡淡如水,食之无味。所以每次外公去了几个儿女家,我们都尽可能买些荤的让外公打打牙祭,临走的时候还会给外公带点小吃,火腿肠,牛肉粒,平常也会专门带着好吃的给外公送去,努力让外公的饮食达到初级小康水平。

我最爱给外公带的一道小吃就是肉夹馍。外公爱吃肉,牙口却不是很好,像牛肉、排骨基本嚼不动,总是囫囵吞下去。反倒是肉夹馍,肉剁得细碎点,外公吃起来才不至于那么费劲。也是注意到这点,我开始习惯给外公买这个小吃。每次在镇上逛完总会买上一个,回家外公拿到后总是会先递给我,我也总是会骗他已经在镇上吃过了。然后看着外公凑着热乎劲吃得满嘴流油。他谦让着我,我欺骗着他,像两个小孩子。

最后一次我给他买肉夹馍,是暑假离家返校的那天。那时外公尚显精神,站在路口等待着我春节回来。不到两个月之后,他却意外在门前摔了一跤,坐在家门的深情显得落寞且呆滞。因为身体的一些缘故,我临时回家待了半个月。临走的时候,外公已经卧床不起不能再出来送我。我止不住泪流,用着以往的方式许诺他:明年我会去北京,到时候我给你带更多新鲜的好吃的。外公终究没有遵守承诺,在去年的寒冬离我们而去。从此以后,我们都没有机会彼此谦让和欺骗了。

我突然明白,食物之于人生,有时会像是一纸美好的契约,我想用美味锁住你离去的脚步,你也想用它对抗日渐衰老的身体。尽管最后我们所有人都逃脱不了,尽管可能我们最后都会失约,但食物却会永远成为最佳的索引,让我以后漫长时光里,总是想起你。生活时有无奈,食物始终忠诚。

4

如今外公已经吃不到我给他买的肉夹馍了;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也会再吃不到外婆做的新鲜的小吃以及她熬的粥;母亲在一天天老去,有一天也会换成是我继续熬汤给她喝,也许起初她也会嫌弃我做的不好,没关系我也曾这般错过。

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有人会离去,有人会变老,也有人会长大。我怀念过去,却再也无法回去。这本就是人生,我们终究要习惯它。

不过庆幸的是,还有那日复一日的三餐,还有每个人口中独一无二的味蕾,构成了我们最忠诚的记忆,勾连了彼此最温情的时光。

我们不禁安慰自己:只要舌尖上的那一抹“羁绊”还在,曾经的爱与回忆就会都在。无论家常小菜,还是街头小吃,幸福的味道从来只属于自己。一口下肚,几分滋味,回忆自然而然会各自涌上心头。当然也就只有自己明白那唇边微笑,抑或眼中热泪。

以前未曾远离家乡,一菜一汤总是熟悉的味道,从未感觉到一份食物中包裹的感情。后来在外求学,才渐渐明白那份味道的独特与奢侈。每次只要吃到家乡饭,就会觉得家从未远去又或者距离家的距离就更近了一些。《舌尖上的中国》里说: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遥远的地方有家,也会有家里人给自己做的最爱吃的饭菜。回家,热乎乎地吃上一口,我们所有的漂泊都会有归处,我们所有的情感都会被安放。

这世间,终归是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当人们在身体尚未感到饥饿时吃东西,代表食物对他们而言有其他用途,而不是把食物当作满足身体所需的东西。他们利用食物来满足另一种饥饿感—情绪上的饥饿感、心理上的饥饿感,或是精神上的饥饿感。」─洁宁.罗丝(Geneen Roth)

有一种进食叫做「情绪性进食」

我们都和食物有种情绪上的连结关系,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情绪性进食是利用食物让自己心情变好的一种行为。人类是情绪性的动物,吃东西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性饥饿感而已,也会利用食物来满足我们的情感所需。

一般来说,情绪性进食反映了压力或孤独感等负面情绪,而不是像快乐这样的正面情绪。这是我们一出生就学习到的习惯,在婴儿时期,我们的初次进食或喂食体验和父母的拥抱相互连结,所以我们开始把食物与安慰及安全感划上等号;这些早期经验塑造了我们对于食物和情绪之间关系的理解。

出现这5情形都是情绪惹的祸 情绪性进食就是利用食物来让自己心情变好的行为

如何得知自己正在情绪性进食?以下列举几项你或许体验过的方式:

1 情绪性饥饿感来得突然,不会慢慢累积;感觉就像急需抓痒的痒感。 2 你会渴望吃特定食物,像是披萨或巧克力。 3 吃东西吃得心不在焉,即使没有让你分心的事物也会这样。 4 你真的很想吃东西,即使你现在感到充分的饱足感。 5 情绪性饥饿感通常会让你感到后悔、羞耻或有罪恶感。

但这些并非绝对正确的规则;如果你正专心于工作或正在看最爱的乐团表演,生理性饥饿感有时也会突然汹涌而来。你偶尔也会对特定食物有所渴望,因为你的身体知道它想要什么样的养分;你可能会在晚餐后仍想吃些点心,因为这是你培养出来的习惯,而且也有各种其他原因让你在吃东西后会怀有罪恶感。(当然,有罪恶感不该是吃东西后的正常反应!)

情绪性进食的名声向来不太好,会被视为软弱、缺乏意志力或无法「控制情绪」。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这样随便地排斥情绪性进食,反而应该进一步了解背后来源和机制。毕竟,我们的心理及情绪健康和我们的生理健康一样重要。

不用排斥情绪性进食,而是进一步了解背后来源 别用食物来安慰自己

更为人熟知的一个例子就是「安慰食物」(fort food),这是一种能同时满足情绪和生理所需的食物。安慰食物的存在很合理,也已有研究人员在不同背景设定下对之进行研究。

有人定义出 4 大类的安慰食物有怀旧食物、放纵食物、便利食物以及生理性安慰食物。一种食物甚至可以被分到不只一个分类中

每个人所认定的安慰食物各有不同,这要依我们的成长背景、文化以及成长过程的经历而定;但所有安慰食物的相同之处,就是对我们情绪状态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帮助我们减轻压力、孤独、愤怒和忧惧等负面情绪。

食物在我们的快乐与心理健康状态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回想上一次你感到悲伤、快乐、有压力或孤单的时候,我敢打赌,其中一定有食物的身影。食物能影响我们的心情,而我们的心情也会影响食物的选择。了解食物会对心情造成怎么样的影响,能帮助我们变得更快乐、更健康,减少因情绪而吃太多的情况。

内容摘自《不节食更健康:英国营养师带你破除减肥迷思,善用直觉饮食,培养身体自愈力》,作者为琵克希‧特纳,时报出版出版。

责任编辑 / 彭幸茹  图 / 何宜庭

我来回答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战地记者麦卡利斯特在他的书《甜蜜的悲伤》中,就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这本书的副题就是“关于爱、家庭和美食的回忆”,我买此书的缘故也就在美食两字上。读完,才知道其中美食的内容并不多,更多的是怀念作者刚刚去世的母亲,想起母亲在世时的一切,当然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母亲所做的美食,那成为逝去的母亲与他之间仍心灵相通的媒介。他对母亲的怨,他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的笑貌音容,都在作者对于母亲所做美食的回忆之中,渐渐地地清晰起来。

  

  麦卡利斯特是个来自英国的战地记者,然而在这本《甜蜜的悲伤》中,却没有一点硝烟味,也无一点刚强气,有的只是一种悲伤,一种痛失母亲的悲伤,以及他在回忆母亲时所感觉到的那种甜蜜,如此的柔软,如此的温情,那是潜伏于每个男人心中的秘密。作者以三条线串起了此书的内容:一是对于去世母亲的追忆,再就是作者与妻子期待怀孕生子的过程,还有就是作者寻找着母亲的菜谱,想重温母亲的美食。这三条线最后都着眼于两个字:亲情,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无利益牵扯也最为温馨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有着血浓于水的联系,而且有着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相同记忆。

  

  而这种相同记忆,是由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构成,一个温馨的玩笑,一次开心的旅行,都能让家庭中的每位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会伴随着他们一生。吃,则是这个家庭中最为经常,最为广泛,也最为隐秘的事。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饮食习惯,都有着自己的心头之好,都有着母亲的精心料理,融入了母亲的爱心。这些都是关于亲情的温暖记忆,会伴随着他们终生。那是母亲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那是谁也无法夺走的记忆,也是永远也磨灭不了的亲情。亲情就在饭菜的香气里氤氲,它牵住了每位家庭成员的胃口,也牵住了他们的心。“最喜欢妈妈的饭”,这句话里蕴含了多少的温馨,多少的回忆!

  

  作者在寻找母亲的菜谱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心灵之旅,找回了对于母亲那份感情。他母亲后来的酗酒、精神病,曾经给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母亲晚年孤苦一人的落泊生活,又让作者心里充满了歉疚。母亲的去世,让这个在枪林弹雨中出入的刚强汉子,一下子被击倒,亲情只有失去时,才会觉得对于自己是多么的重要。不过,他在味觉之中刷新了母亲的形象,也重建了对于母亲的爱,同时也让自己重新兴起对于亲情的依恋,也重塑了自己对于生活的信心。美食在这里,成为生活的核心,也成为亲情的纽带。

  

  麦卡利斯特在书中不仅是个写情的里手,也是个烹饪的高手。遗憾的是,书中关于美食的内容并不多,虽然书的封底有提示,说书中附有精美的菜谱,实际上菜谱是有,也仅有几则而已。不过,就在作者所写的不多的美食之中,也写得挺有滋有味的,让人食指大动。如他对于豆闷肉的细细描绘,写到自己母亲如何做的,也写了自己如何加以改进,真是很精彩。豆闷肉已经很好吃了,这种融化着浓浓亲情在汤里的豆闷肉,那还不是人间至味?

  

  我们细细咀嚼的,往往不是氤氲的美味,而是让人柔软的亲情。

美食是人类最大的享受之一。从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一直在探索和创造各种各样的食物,以满足我们对美食的追求。每一种美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和故事,而其中有几种美食,只要吃过一次,就会让人终身难忘。

首先,意大利培根折面是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美食。在意大利品尝这道美食,让我沉醉其中。这种面条的酥脆口感和浓郁的培根和芝士味道,让人一口接一口,不禁忘却了时间。在这道美食中,培根的咸味和芝士的醇香相互融合,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意式风情。

其次,日式火锅也是一种让人终身难忘的美食。我曾在东京的小巷子里品尝过这道美食,那时我觉得生鲜的味道从未如此强烈过。锅底浓郁的味道,让人感受到日本四季的味道。鱼生、牛肉、素菜等食材都十分鲜美,让人感受到日本的美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第三,香辣牛肉面是一种让人回味无穷的美食。我曾在河南品尝过这道美食,牛肉丝爽脆Q弹,干面浸透了酸辣香料,牛肉越勾越香。这道美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绝对不会让人觉得腻,反而让人越吃越想吃。这道美食的辣味和香味相互交织,让人感受到华南的独特风味。

第四,炸鸡里脊也是一道让人回忆起年少时光的美食。在南方求学时,每次夜归经过那家炸鸡店,浓浓的油香传了一路。这道美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肉质鲜嫩多汁,外皮酥脆香气四溢。每一口都充满了满足感和回忆的味道。

第五,果酱香蕉是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美食。我小时候,母亲常常用新鲜的香蕉和晶莹透亮的果酱制作这道美食。这道美食的特别之处在于,香蕉的鲜香与果酱的酸甜完美融合,让人感受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第六,辣香鱼是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美食。这是河南的风味小吃,新鲜的活鱼在油中炸的焦脆红妆,配醋的辣酱汁是那味道……这道美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辣味和香味相互交织,让人感受到了火辣辣的美味。同时,鱼的肉质鲜嫩,口感十分丰富。

这几种美食虽然各有特色,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能够让人快速回忆起美好的时光。美食的魅力在于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滋养。每一道美食都有着它自己的故事和历史,它们承载着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够回忆起生命中的点滴。

除了这些美食,还有许多其他的美食也能够让人终身难忘。比如说,巴黎的法式糕点、墨西哥的玉米卷饼、印度的咖喱鸡肉和泰国的绿咖喱等等,这些美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味道和故事。品尝这些美食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蕾,更能够让人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

总之,美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每一道美食都有着它自己的故事和历史,它们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无论是在家中品尝美食,还是在外游走尝试美食,每一次品尝都会让人感受到美食的魅力和无限的可能性。让我们一起品尝这些美食,感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5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