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在做人方面有哪些高尚气节?

林则徐在做人方面有哪些高尚气节?,第1张

清代末叶以来,外国列强渐渐敲开了我国的国门,也开始了他们侵略、欺凌、戕(qiānɡ)害中国人民的历程。

从嘉庆时起,外国商人就开始在广州珠海外的海面上干起了走私鸦片的勾当。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他们开始成千上万箱地向我国输入鸦片,并逐年猛增。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已增至4万多箱。清朝每年出口的大量茶叶、丝绸等特产,都无法抵偿这些鸦片的价值,每年还得流出420万两白银。

鸦片不仅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它还深深地毒害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人民被称作“东亚病夫”。

这时,清政府内部针对鸦片的输入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林则徐为首的禁烟派,一种是反对禁烟的求和派。林则徐疾呼:“再不禁烟,中国将没有能够抵挡侵略的兵勇,也没有可充作军饷的银两。”道光皇帝被林则徐的慷慨陈词和爱国情感所感动,决定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一到广州,就立即下令对学生进行考试。考场大门在学生进入考场后就被关得严严的,不允许任何人进出。考卷发下来了,学生们大吃一惊,个个都愣住了。考卷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次考试,可以不答试题,但必须把自己知道的贩卖鸦片的人的姓名、住址和活动情况写下来,尤其是官兵受贿走私的内幕,更要写明,不得有丝毫隐瞒。”学生们都年轻活跃,对鸦片走私深恶痛绝,且又来自四面八方,对有关烟贩的情况知道得很多,便全都默默地写了出来。

烟贩们的情况被摸清后,林则徐立即严惩了一批违法官员和烟贩子。随后发出通告:所有外国商人必须在三天内缴出全部鸦片,并写下永远不再贩运鸦片的保证书。今后如再出售鸦片,货全没收,人皆伏法。

烟贩们得知消息后,立刻慌恐不安,遂交出鸦片共计两万余箱,约2376万斤。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四月二十二日,林则徐决定在广州门户——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全部鸦片。销烟开始了,光着膀子的工人和士兵们把鸦片纷纷倒入两大个挖好的卤水销烟池内,再投入生石灰。顿时,池水滚沸,浓烟冲天,周围的人也跟着沸腾了起来。五月十五日,鸦片全被销毁,历时二十多天。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狠杀了外国商人的嚣张气焰,大大显示了国威,捍卫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我们学习林则徐,就要学习他的果敢勇毅,也要做出一番“亲者快,仇者痛”事情来。虽然今天的祖国已不再孱弱,不再有人胆敢依仗坚船利炮来倾销鸦片,但我们应该对各种各样的毒品和“精神鸦片”提高警惕,因为总是有些人不愿我们祖国强大、人民安康。

他是一个为人民着想,对祖国的前程很关心的一个人!非常值得我们敬佩!

林则徐是个民族英雄,他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曾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果不其然,百余年之后,数百万领土已被蚕食鲸吞,历史证明了林则徐是正确的!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开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

为民办实事

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禁烟不禁商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52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