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针对一岁半的男孩子,方法又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孩子,没有统一的模板可以套,这是教育的难点,也是教育的艺术所在。
1岁半的男孩子,除了个别父母特别注重早期教育会引导的,大部分男孩子这时候说话还说不太利索,只会一些简单的称呼,但是同时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只不过无法准确的表达。高兴了会笑,不高兴了就哭或者发脾气,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主要特征,非常正常。
对待四五岁的孩子可以给他们讲一些道理,比如你不能发脾气,这样是不礼貌的等等,对这么小的孩子,只能是“对牛弹琴”,无法达到效果,还有一些家长会采取“以暴制暴”,孩子发脾气摔东西就打骂大吼孩子,更没有必要。
孩子被打骂被大吼之后,只会感觉到爸爸妈妈好可怕,根本不会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人家只是个小宝宝,还没有反思这个能力呢!
那么对于这样的孩子,讲道理讲不通,“以暴制暴”更不行,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我有几个建议给家长:一、在孩子发脾气时采取冷处理
1岁半的孩子毕竟力量有限,即使发脾气造成的破坏力也是比较小的,家长完全可以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比如看孩子要发脾气时,把他抱到单独的空间,陪着他,也可以转移注意力,让他冷静下来。只要家长心平气和,不暴怒不焦虑,孩子很快就能恢复。
家长也完全不需要担心孩子以后慢慢大了会更加变本加厉。永远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孩子。谁小时候没干过一些让家长生气的事情呢?后来长大了不都挺好的吗?
二、可以给宝宝买一些摔着玩的玩具
某宝有很多,大家可以搜一下。孩子未必是搞破坏,只不过是想引起大人注意罢了,可以以尽量安全无害的方式,让孩子把强烈的情绪释放出来。
三、家中的布置
家里有这么小的孩子,需要玩耍的空间尽量大,同时贵重物品、易碎物品、危险物品要放好锁起来,不要给宝宝摔坏的机会。我见到的很多家庭都是把整个客厅空出来不放电视不放茶几顶多留个沙发,把尽量大的空间留给孩子做玩耍区和阅读区。
四、多带宝宝在户外活动消耗体力
我一直以为男孩子是不适合圈养在家里的,他们精力太旺盛了,多余的精力无法释放就容易在家里“搞事”,所以一定要多带孩子在户外活动。疯跑,骑适合他们的小车、去儿童乐园爬上爬下蹦床荡秋千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多余的精力得到释放,孩子玩的开心,也不容易发脾气。今年疫情期间很多孩子闷在家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五、多跟孩子表达爱,多拥抱孩子
孩子脱离妈妈温暖的子宫来到这个冰冷的世界上,天生是充满恐惧的,最需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爱和肯定,3岁前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安全感。
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看着他们的眼睛,多跟他们真诚的表达爱,多给孩子温暖的拥抱和身体抚触,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一个被爱滋养的孩子,也会慢慢学会如何给予爱。
宝宝为什么变得爱发脾气了呢?
1、因为这阶段的小朋友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希望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一旦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如他们所愿,他们就会着急发脾气。
2、由于小宝宝的智力发展快于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有想法,但往往表达能力跟不上,表达不清楚,所以大人很难理解他们的意图。他们就会因为急躁而发脾气。
3、
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家庭都是一大家子伺候一个小宝宝,天天捧着、抱着、亲着,一旦让他自己玩一会,或者你在忙,暂时忽略他一会,他就会过来唧唧歪歪的,想引起你注意。
4、 这阶段的宝宝容易冲动,自制力差、不会忍耐。这主要是因为年龄小,缺乏锻炼所致。
5、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受到原生家庭环境影响:比如父母家人表达方式比较粗暴,平时动不动就对他大吼大叫,小宝宝遇到事情就会学着大人这样表达。
虽然宝宝爱发脾气,跟他这阶段的年龄特别有一定关系,但是家长也不能听之任之,过分骄纵。否则宝宝一旦养成爱发脾气的坏习惯,就会很难改掉,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人际关系。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宝宝摆脱爱发脾气的习惯呢?
1、首先,不要打骂,多些耐心与细心,尝试与宝宝沟通,主动找出宝宝发脾气的原因。比如,他饿了、困了,还是哪里不舒服了等。再视情况合理应对。
比如发现宝宝是因为困了才发脾气的,我们就早点安排他睡觉,尽量不要让他再做其他事情就好了。因为困的感觉实在难受,这个我们大人也是深有体会的,何况是小宝宝呢!
2、当宝宝因为一些非原则性问题而发脾气时,我们可以尽量满足他,而当我们不能满足的时候,可以尝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这阶段的宝宝极容易被转移注意力,上一秒,大哭大闹,下一秒,很可能就会忘记自己刚才为什么哭闹,然后就破涕为笑。
3、如果宝宝无理取闹,家长也不要一味迁就,不妨冷处理试试,用我们经常说的话,就是晾他一会。
而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大了以后就很难改掉。最近网上热传的一个视频,不知大家有没有看到,讲的就是一个小男孩,拳打脚踢自己的母亲,原因就是他母亲没有给他买玩具。看过这个视频,不禁让人唏嘘。有人说:“养不教父之过”也有人说“慈母多败儿”,无论是哪种说法,很明显,这就是被家长惯出来的“熊孩子”。
特别是宝宝第一次以此方式“威胁”父母满足不合理的要求时,使用效果最明显。
4、培养宝宝耐心。有些事情上可以故意让宝宝延迟满足,以此来锻炼他的耐心,让他学会等待。
6、如果父母脾气暴躁,在与宝宝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不妨努力克制一下。争取给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这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如果他上一秒看到你往床上扔衣服,他下一秒有可能就会模仿你摔自己手里的玩具,他不知道,那样会把玩具摔坏,他会觉得这个很好玩。甚至不止一遍地练习。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多些关怀与耐心,及时给予回应并做好正确引导,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宝宝每天都在进步,他会朝着充满爱与阳光的方向走去。
1岁半的孩子很痛苦,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多,但语言和行动能力却没跟上。比如孩子想要绿色的球,父母给的红色。但孩子又没有学会说绿色,孩子此时的感受,如同我们在国外旅游,向别人求助,但没一个人懂我们要表达什么,那种焦急又无助的感觉。
1岁半的孩子,需求没有被满足,又不懂如何表达,怎么办?只能发脾气,哭闹,满地打滚。
一方面是孩子的需求增加,一方面是能力没跟上。如想要骑自行车,但自己路走不稳。或者不想要草莓味的泡芙,但又不懂如何跟妈妈说。孩子的无力感和挫败感,不断地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爆发,简直就是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爆。
一、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通过孩子的视角,看到孩子的遇到的困难,父母才能用积极的心情,帮助孩子平和地渡过,他的每个不稳定期,而不会出现父母与孩子相互杠上。
孩子的平静期和不稳定期,呈螺旋状交替出现(如上图)。1岁3个月到1岁9个月,是孩子的一个不稳定期。1岁半时,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意愿强烈。产生很多自己想法和需求,不像1岁之前,基本是按照父母的想法行事。
二、父母用语言说出孩子的需求
了解孩子当前年龄段的发展特性,观察、解读孩子的行为,从1岁半孩子,咿咿呀呀模糊的语言中,判断孩子的需求,父母用语言,帮助孩子说他的想法。这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非常好的契机。此时孩子有非常强的学习说话的动机。
当孩子需求没有被满足,哭闹发脾气的时候,父母能理解1岁半孩子的难处,和气地问对宝宝说:“积木倒了,你很生气对吗?”父母说出孩子的情绪,孩子即使需求还没有被满足,知道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得到父母的关注后,情绪也会缓和。
三、父母给孩子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负面情绪
父母用语言说出孩子的情绪,能够帮助孩子,把自己抽象的情绪,与对应具体的情绪词汇。既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是给孩子给孩子示范,如何正确地处理的自己负面情绪。
当下次孩子能说出:“拿不到桌上的玩具,我很难过。”那个一不顺心就满地打滚发脾气的孩子,就是一个语言表达流畅,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情绪,需求的的乖宝贝了。
等孩子2岁的时候,随着语言能力和身体行动能力的成熟,孩子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想法。孩子又会进入下一个稳定期,情绪稳定,每天又是开开心心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