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非常调皮,东摸摸西逛逛,家里的东西都不能放在低处,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花瓶打碎,把家里的物件给弄坏,在这时即使内心再坚强的家长,也避免不了肝火大动的时刻,就算不去打孩子,也免不了去大骂一顿。
但是在骂完孩子之后,想想又觉得非常心疼,是不是这一顿吼骂有些过分了呢?看着孩子那委屈的表情,怎么样才能够缓解亲子关系呢?
其实在孩子面前,爸爸妈妈也要有犯了错就要道歉的行为,如果你真是误解了孩子,并且打骂了他们,那必须要跟宝宝郑重的去道歉。如果不是误会,真的是孩子因为调皮捣蛋而导致的错误,当然父母们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怒火而导致孩子记恨起来。所以我们就要想出一些招来化解这种冷场,也让宝宝的情绪平复下来。
第一、发现误会了孩子,家长必须要道歉
不清楚前因后果,家长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去吼了一顿孩子,顿时家庭中的气氛就陷入一片紧张中,孩子的情绪开始低落,心里委屈恐惧,这种心理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家长必须要适时的去解决,让孩子能够坦然的面对。
在这时爸爸妈妈应该及时认错,告诉他刚才不该那么凶,让你难过了,能不能原谅妈妈呢?你说出这样的话来,孩子可能会在一瞬间大哭起来,其实这也是他的委屈情绪找到了宣泄口,反而在雨过之后会慢慢的天晴。
第二、家长要平复心情,慢慢的冷静
看到孩子情绪低落着坐在一个角落中,家长会有着愧疚的心情,因为愧疚会让你越来越没有原则。所以在这个事情告一段落之后,作为爸爸妈妈应该去反思一下,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是怎么发生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认真的体会。那样我们自然就会慢慢的冷静。
第三、可以用温柔的语气告诉孩子,妈妈是因为什么生气了
“你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玩具们也很难受呀,它们找不到家多可怜”,用温柔的语气和拟人化的比喻来给孩子讲述自己生气的原因,这样就会让孩子懂得自己犯错后会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下次他就能够记住并且不再犯了。
第四、体贴的问问他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情
跟孩子促膝长谈,让他把委屈诉说,这也是亲子交流的一种方式。孩子对家长是无条件的信任,我们也要信任宝宝,去肯定宝宝。当你得知他做错事的理由时,就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严重。
第五、从这次的经验教训中,就可以总结出来下次该怎么办?
通过你跟孩子之间的交流,把这次事情解决了,但是妈妈首先要给孩子表个态,如果下次再有态度不好时,宝宝要勇敢的指出来。当然了,下次宝宝也不能做这些不好的事情,否则妈妈也会给予善意提醒。既然制定了规则,那就必须严格执行,否则你在宝宝面前的威信将会荡然无存。
第六、彼此要互相鼓励和感谢
当这件事情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后,家长要对宝宝做出爱抚的动作,抱一抱他们,或者拍拍他的肩膀,这样给予鼓励和肯定,也会让宝宝原谅自己的大吼行为。
有了这6个步骤作为基础,宝宝不但不会跟爸妈渐行渐远,反而会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爸爸妈妈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你的经验其实是跟宝宝同龄而已,所以大家还是要不断的去学习。
吼叫,在心理学上来说是一种暴力,一种语言暴力,对一个普通的成年人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何况是对一个小孩子呢?心灵上的精神伤害比身体上所受到的伤害严重和可怕的多,吼叫,看似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其中的危害你知道吗?
吼叫会损害大脑,有个科学家曾做过长达十年的实验,证实了经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孩子,脑结构会受到损伤,影响智力发育,吼叫也会改变孩子的性格,经常被家长吼叫的孩子,会延续家长的暴躁式性格,遇到事情以暴制暴,有些孩子会因为经常被压制,认为自己总是在犯错误,自己太笨了,慢慢的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也有些孩子学会了顺从,形成了委屈自己,讨好别人的性格,所以家长经常对着孩子吼叫,不仅没有什么效果,还会伤害到孩子,那家长们要怎么样教育孩子呢?家长们首先要“戒吼”,你的情绪得到了发泄,但是伤害到了孩子的心灵,那要怎么样戒呢?
远离现场
家长们看到孩子不听话,调皮,或是将房间客厅搞得一团糟的时候,制造各种灾难现场的时候,建议家长们可以先离开现场,走到安静或者空旷的地方,例如卫生间,阳台等,洗把冷水脸,或者是眺望阳台远方,看云卷云舒,转移视线,等心情平静下来,再进去和孩子讲道理,不至于发火,大声的吼叫孩子。
运用同理心
无论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运用同理心都是很重要的,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别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知,与孩子共感共情,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孩子拿着扫帚在扫爸爸的床单,家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呵斥孩子,而是轻声细语的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说,看到爸爸的床单脏了,想帮爸爸扫干净,家长才明白,原来孩子觉得爸爸太久没有回家,帮爸爸扫干净床单,也是一种想念爸爸的行为,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是大声呵斥孩子的做法,不仅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也会打击到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所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考虑问题,学会倾听和接纳孩子。
学会道歉
很多家长都在孩子面前呈现出高高在上的一副姿态,即使是自己做错了也不肯低头认错道个歉,觉得自己道歉会伤害到作为家长的威望,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在不小心对孩子吼叫了之后,你要学会跟孩子真诚的道歉,告诉孩子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请求孩子的原谅,也请孩子来监督你,帮助你来改正错误。
事后反省
每次情绪没有控制好的时候,事后都要学会自我反省,避免下次再重犯这种错误,冷静下来之后要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都捋顺了,失控的原因,孩子的反应都记录下来,时刻的提醒自己不能对孩子吼叫,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伤害到孩子,在记录中反省,学会改正错误。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原本放松娱乐的周末时光,却被"加班"二字束缚,我独自在房间办公,让孩子在客厅自由活动。但女儿并不懂得"加班的痛",在客厅展现自己的"歌喉",思绪被扰乱,我对她破口大骂"给我安静点!再吵把你的嘴巴缝上!"
孩子较为识趣,去厨房端了一盆水,在客厅摆弄她的水中小玩具。正当我文思如泉涌之时,一声喊叫传来:"妈妈你快来!"我走出房间,看见女儿被泼湿的衣服和地上的水渍,揪着她的耳朵怒吼:"你是猪吗!玩水都能把盆打翻,真是个笨蛋!自己滚去换衣服!"
孩子眼含泪水,轻声抽泣着回到房间,直到晚上睡觉前,她也没有和我说一句话。
有人说父母的暴躁脾气多少来源于难以管教的孩子,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们却当作吹来的一阵"耳旁风"。看见孩子"肆意妄为",态度傲慢,家长只能用最解气,最为简单的直接的方法教训,就是厉声怒骂。
直截了当的一句怒骂,犹如佛家的"当头棒喝",瞬间将孩子的随性自我"逐出师门",给他们的内心深处一记严格的"审判"。之后一句"仔细想想你的过错"让孩子在哭泣和沉默进行"自我忏悔",从而向父母认错。
但是经常责骂孩子,真的可以让他们心服口服地"投降认错"吗?即便孩子当时认错,也是暂时性的"战略服软",并非诚心认错,只是不愿意听到父母口中的"粗鄙之语"。长期受到责骂,孩子会形成两种较为偏激的心理反应。
一种是彻底"沉沦",性格变得软弱内向,觉得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笨蛋"、"坏孩子"、"没出息",长时间受到负面情绪的暗示,孩子很容易"离经叛道",成长为父母眼中的"反面教材";另一种是孩子产生叛逆情绪,认为自尊心受到打压,没有受到应得的尊重,内心和父母产生日渐严重的心理隔阂。
责骂孩子时,家长需要注意这3个方面。
首先,不要提孩子过去的"丑事"。
德国诗人海涅所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有些家长责骂孩子时,喜欢谈及他们过去的错误,希望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有深刻的"忏悔"。但家长提起曾经的"伤疤",孩子封存已久的"耻辱感"会再次被父母"公诸于世",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二次伤害",便会产生抗拒情绪,甚至会和父母争吵顶嘴。
想让孩子客观认识到错误并反省,家长首先不要提及过去的"丑事",只要论述孩子当前的错误,告诉他们错误的严重性,让其独自反省即可。
很多家长在外受了气回家之后看到不听话的孩子就会情绪失控的吼孩子,冲着孩子大吼大叫,事后看着孩子躲在一边偷偷的哭泣,家长就会感到羞愧,想要跟孩子道歉有拉不下脸来。经常这样反复很容易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
大人一定不要把这种大声吼叫变成一种习惯,对着孩子生气大吼本来就是错误的行为,但是更为错误的是我们没有对这种错误做出改正和弥补,所以为了避免家长形成不假思索的行为,首先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家长要知道,孩子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岁月洗礼的普通孩子,心智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犯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大人也是从小孩子时期过来的,难道自己小时候就没有犯过错吗?大人都不能保证做到完美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尝试着接受孩子的这些错误和探索呢?
跟孩子讲道理常常有种秀才遇到兵的感受,跟他们讲一百句大道理他们未必能够听进一句,在不能完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放下这种纠结,找点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和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看到孩子哭闹着要玩手机,父母怎么说都不行,再继续下去估计就要开始狮子吼了,不如带孩子出门逛街买点零食,等双方冷静下来在探讨事情的对错。
家长一定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有时候家长跟他说上一万遍都不如让孩子去经历一次,当然一定要在安全范围内。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时候对孩子大吼大叫起不到作用,反而导致孩子叛逆,不如一开始就跟孩子立下规矩,让孩子有一个统一的准则,这样既可以教会孩子克制同时也能减少父母大吼大叫的机会。
吼完孩子后,父母一定要知道的3个补救方法
暴脾气的爸爸
打得好,骂得好,你不听话就该打,要是爸先知道这事,打得你屁股开花,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容易受外界诱惑。
搞事情的爸爸
好啦好啦,宝贝别再哭了啊,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妈妈是个恶人,她那个臭脾气,连我都不敢惹她,你惹她干嘛有损妈妈形象容易导致孩子与妈妈之间感情疏离
智慧爸爸这样做
被妈妈说啦你哭一哭,爸爸理解你哭好了吗来,爸爸抱一下。妈妈刚才为什么说你呀你想过没那是因为你犯错误了对不对妈妈说因为你那个行为不对才说你的,她是为了帮助你,让你养成一个好习惯,因为她偶尔也是这么帮助我的,爸爸觉得很对,妈妈很爱我们的,等会去抱一下妈妈哦!认同情绪,引导反思化解孩子与妈妈的隔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