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俄罗斯人相处之道

与俄罗斯人相处之道,第1张

战斗民族如何定义? 许多人提起俄罗斯,就会开始车轱辘般地念叨「 ”战斗民族”。但是,大部分人对「 ”战斗民族”的印象,来自那一组组的搞笑视频。显然,这无法成为「 ”战斗民族”的衡量标杆。撇除「 ”战斗民族”这种带有民间戏称的说法,许多人会用「 ”尚武”或者「 ”善战”形容俄罗斯人。 这个印象的由来与苏联有直接关系。作为击败纳粹的头号功臣,俄罗斯被冠以「 ”善战”的称呼,似乎当之无愧。当然,这是不考虑苏联与纳粹的交换比,作为前提条件。 苏德的人员交换比为2:1,坦克为9:2 但是,与法国一样,我们不能因一次战争而对整个民族定性。更何况,俄罗斯有着全世界最辽阔的领土,这意味着它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以及后备基地。否则德军的闪电战,足以在一开始摧毁苏联的全部工业,也就没有后期的大反攻了。(法国就死在这里) 如果扣除俄罗斯客观拥有的地理、资源、人口优势,单独对这个民族本身的「 ”善战”与「 ”尚武”进行评判。我们就需要先给「 ”善战”和「 ”尚武”下一个定义。「 ”善战”可以解释为指外线作战能力强大,即境外作战不依靠自己的国土,进行防守反击的能力。比如全盛时期的英法,无论在欧陆还是在海外,都能打出不错的战绩。尤其是英国,人口、资源、纵深都是二流水准,却能打出日不落帝国,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一直到二战,皇家舰队都是海洋上的绝对霸主 「 ”尚武”的定义更为简单,即这个民族对「 ”武力”的看法,以及军人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最后,需要看体育在这个国度的地位。虽然,现代化的武器,正在抹平士兵体格上的差距。但一个优良的体魄,依旧是军人的根基。一个全民鄙视运动,恐惧武力的民族,肯定无法称之为尚武。 俄罗斯与欧洲各国的战争 我们先对俄罗斯人的「 ”善战”与否做出评判。看看历史上的俄罗斯人,在离开自己广袤的战略纵深后,是否有能力打出漂亮的战绩。 扣除金帐汗国时期,大部分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印象来自近现代。所以,我们选147-19世纪的俄罗斯进行解读。它既不像莫斯科公国那样,被蒙古人奴役;也不是不攻自破,真实实力为迷的苏联。它被人攻入过首都,也曾远征欧亚大陆,建立起辽阔的殖民地。 这个阶段的俄罗斯,是典型的两个拳头往两面打——既进攻欧洲,也入侵亚洲。前者主要体现在,对波兰为首的东欧各国进行长达数百年的入侵、殖民,以及与奥斯曼帝国多达十一次的大战;后者主要体现在对中亚各国和清王朝的蚕食上。 前者由于交通相对便捷,俄军可以出动几万至数十万的军队争霸。这让欧洲人一直蔑称毛子为「 ”灰色牲口”。但蔑称归蔑称,俄罗斯的战绩究竟如何?我们以波兰和土耳其为代表,看看「 ”战斗民族”的实际水平。 波兰人作为罗斯宿敌,双方从基辅远征算起,双方一共进行了18次大战。若把时间限定在17-19世纪,并将几次不对称战争去除。我们会发现,俄军虽然能够在战场上击败波军,但是无疑都占据数量优势,而且波兰特色的制度缺陷也引发了问题。俄军既有在波兰-莫斯科战争,以及斯摩棱斯克战争中被波军按地上摩擦的惨痛回忆,也有俄波战争和镇压巴尔联盟的爽快。总体而言,俄罗斯人能击败波兰,很大程度依靠波兰人内部问题(第一次瓜分波兰的理由,便是波兰人无法靠自己稳定秩序),以及自身的体量优势。 但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是如此。当俄罗斯的对手换成奥斯曼时,战争的过程便顺利许多。从1676年,双方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开始(不计算1568年的阿斯特拉罕远征),俄罗斯赢了大部分战争的胜利,奥斯曼仅有的几次胜利都建立在欧洲盟友的基础上。可以肯定,大部分时间段,奥斯曼的单兵素养不如俄罗斯,至少在步兵素质上,双方有巨大的差距。相比信奉天主教的波兰,有着更多亚非特色的奥斯曼在单独面对毛熊时,无疑十分吃力。 俄罗斯对亚洲的侵略 如果说俄罗斯打波兰和西欧需要盟友的帮助,以及确保自身的体量优势;打土耳其需要保证,其在外交上的相对孤立,不让奥斯曼人有机会得到欧洲的增援。那么在攻打北亚、东北亚、中亚时,俄罗斯只需要确保,没有其他列强玩虎口夺食,以及气候站在己方。哪怕军力上,俄军处于绝对弱势也没有关系。 1839年,俄军开始入侵土耳其斯坦。俄军在军力上,处于弱势,战斗部队+后勤一共5000人。12月30日,2000-3000名希瓦汗国的士兵袭击了他们。结果,俄军仅仅战死5人,受伤13人,希瓦汗国却被杀80人。最后,俄军因气候不适,大量士兵患病死亡,不得不下令撤退。 1847年,俄罗斯人吸取了1839年的失败经验,改为缓步推进。他们现在锡尔河三角区建立两座堡垒,然后利用蒸汽船顺流而下探险。这种相对保守的战略,取得了成果。最后,俄军以400多人死亡,不到千人受伤,600多病死的代价,消灭了上万土耳其斯坦的士兵。 与哈萨克人激战的哥萨克 在外东北,俄军的挺近更为顺利,往往几百人上千人的探险队配合 版的堡垒战略,就能让清军疲于应对。在外西北,清朝通过胡雪岩得到英国人的贷款,购买大量的德械装备,才勉强稳定住西线战局。但是,清朝依旧丢失霍尔果斯河以西,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所以,俄军在东线战场上,完全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在东亚称得上武德天花板的日本,在日俄战争中,需要靠英国人的援助,以及数倍的人员伤亡,才勉强击败远东俄军。 俄方画的日俄战争图 俄罗斯人的"尚武” 「 ”尚武”不同于「 ”善战”,它可以从很多维度去解析。但是,最佳的方法,无疑是观察民众,尤其是上层精英对参军的看法。因为,穷人可能为选票或者金钱而战。国家再穷困,也不太可能让军人饿肚皮,当兵对穷国的底层人而言,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贵族和精英阶层没有这个顾虑,他们也是这个国家的上层结构。他们的参军热情,是个很好的指向标,标志这个民族的实际情况。 例如英军的军官阶层一直被贵族把持,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战后许多贵族的继承人战死,不得不修改继承法,才能维系家族。 一战带给英国的伤痛,远比二战多 同理,德国的容克贵族,为帝国的建立和维系付出血的代价。尤其是二战后,名字中带有「 ”冯”的德国人,基本被排挤出政界。甚至连哈耶克这样,知名的自由派人物,也会因为名字中的「 ”冯”字而被对手抨击。这也暗合「 ”责任与义务等同”的真理,虽然希特勒不是贵族,但德国发动了战争,贵族无论是否愿意都要参战,并为战败买单。 反观俄罗斯,双方的武德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俄军最初为终身兵役制,全体国民只要参军,就必须在军队里度过余生。不过,贵族阶层很快便成功简化了其服役的条件。先是争取到贵族家庭兄弟中有一人可以免除兵役,后又将服兵役的期限限制到25年,1762年贵族阶层更是全部免除了兵役义务。 之后,有钱人也加入这个环节中,提出用金钱来免除兵役。19世纪,俄国总共有3000万纳税人,包括商人、荣誉市民、中产,其中有600万人通过经济手段免除自身的军事义务。实在很难将他们与西边的邻居相提并论。 但俄罗斯精英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个阶段的俄罗斯以音乐、绘画、小说闻名于世。和一些人心中傻大黑粗的「 ”战斗民族”印象截然相反,俄罗斯人非常文艺且富有艺术气息。许多苏联时期的课本,到今天依旧是中国在内的许多艺术生的教材。只能说部分国人对北方的邻居,真是缺乏最基本的了解。竟然将这么文艺的民族,视为美国式的傻大个。 结语 俄罗斯人善战也不善战,关键要看对手是谁。对手是波兰、瑞典人时,俄罗斯就依靠体量碾压,再利用外交夹击;对手是土耳其人时,俄罗斯人就利用步兵和海军的素质、技术优势配合体量碾压,同时尽可能地不让奥斯曼通过外交手段获取援助;当对手换成亚洲各国时,俄罗斯人则需要提防其他列强的干涉,尤其是英国搅屎棍的干涉。只要确保这点,再克服水土不服的客场劣势,俄军的进攻基本势如破竹。 至于尚武,俄罗斯的兵役制度已经很好地表达,「 ”俄罗斯人不尚武”这一事实。毕竟在一战前,精英阶层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民族的风向标。相反,俄罗斯的艺术造诣,完全可以匹敌西边的邻居。只能说网络时代,造成的误解比我们想象中更多。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一段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员工的醉酒视频在网上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从视频方面上可以看到这名工作人员在街头的走路轨迹呈现蛇形,而且还多次摔倒,那么这段曝光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工作人员的醉酒视频有什么用呢?

而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这名工作人员曾经是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队员,目前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担任保安工作,而俄罗斯方面将这段醉酒视频进行曝光,一方面有可能是为了嘲讽美国驻俄罗斯的工作人员,在上班的时候还出现醉酒的情况,视频画面上可以看到这名醉酒的工作人员在莫斯科的街头步履蹒跚,摇摇晃晃,还不时的转到路杆,在回到大使馆的过程当中,这名工作人员多次不慎摔倒,又试图站起来,最终走到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楼前,在出示相关的证件以后才被保安放行,而在这段视频发布以后,俄罗斯外交部还调侃道,呼吁美国国务院为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进行加薪,以应对不堪忍受的工作条件,当然这只不过是俄罗斯方面对美国的调侃之意。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名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存在着重大的失职,身为安保人员,而且还是肩负着大使馆的安保工作,在大使馆里面上班的话,一方面是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要保护好自己,国家的工作人员不受到伤害,可是这名工作人员不但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还出现了醉酒上班的情况,所以这段视频公布出来,就是为了指责美国方面对于工作人员缺乏管理,虽然说这是美国方面的事情,但是终究代表了美国的形象。如果这种事情没有进行制止的话,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所以,俄罗斯方面公布这一段醉酒视频,一方面是为了调侃美国驻俄罗斯工作人员失职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调侃美国在管理上的失误。

仅有35万人口的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的别斯兰市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悲伤过。9月5日,第一批中学人质事件遇难者的遗体开始下葬。根据最新的官方统计结果,在整个人质事件中丧生人数已经达到了338人,而据俄媒体报道,停尸房的工人们说,死亡人数是394,其中156名是学生。虽然直到现在,整个武力解救人质的过程仍然充满着疑问,但正如两年前解决莫斯科人质危机一样,惨重的伤亡代价却是事实——

强攻是偶然发生的?

9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硝烟刚刚散去的别斯兰市医院视察。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特种部队本来没有打算强攻关押人质的学校体育馆。他说:“我们研究了在别斯兰可能采取的各种行动,但使用武力不在计划之中。事态发展很快而且出人意料,不过特种部队展现了勇敢。”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3日下午1时刚过,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工作人员得到武装恐怖分子同意,开车进入学校收集9月1日上午绑架发生时被害人质尸体。就在此时,爆炸声突然响起。人质以为爆炸声是营救行动开始的信号开始逃跑,武装分子以为强攻开始,特种部队则以为是恐怖分子开始屠杀人质。

北奥塞梯共和国搜救局工作人员鲁斯兰·塔瓦希耶夫和工兵中校安德烈·卡拉卡耶夫告诉《共青团真理报》:“我们负责保护运尸体的联邦紧急情况部的人。当他们接近大楼时,主要入口大门打开,武装分子出现在门口,有人在检查身上的手榴弹。这时突然发生爆炸,武装分子开始疯狂地胡乱扫射。显然,武装分子以为联邦军队已经开始进攻行动,向紧急情况部的救援人员猛烈开火。四名救援人员当场倒地——两个小伙子牺牲,另外两个受了重伤。”

那么这改变一切的爆炸是怎么引起的?为什么碰巧在俄方人员进入距离绑架地点最近的地区时发生?有获救的人质告诉《俄罗斯新闻网》,爆炸是由于一枚绑在体育馆天花板上的炸弹意外落地引起的,一群孩子受惊外逃,武装分子向孩子们开枪,特种部队被迫冲入学校解救人质。另一些媒体和专家同意被迫发动强攻的说法,但却对这种说法表示质疑,他们分析说,可能是特种部队士兵利用接近工作人员体育馆的机会攀至该馆的房顶侦查,被恐怖分子发现了,武装分子开枪射击或是扔炸弹,导致屋顶坍塌。因为从整个解救行动来看,准备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好。

然而,俄媒体提供更多的军事分析家则认为,强攻行动应该是事先策划好的。一开始强调不会用武力解决人质危机只是一个烟雾弹,希望尽力拖延时间,一方面麻痹武装人员的警惕,另一方面可以为准备工作争取更多时间。但事实上,绑架者不让政府给人质提供水和食物,在这种前提下,小人质们最多只能活三天。发动强攻时间距离这一极限并没有多少个小时。

美联社的报道说,强攻开始后,各国的现场记者发现,所有的手机突然都全部打不通了。显然,这是俄罗斯当局防止恐怖分子像2002年莫斯科人质事件中与外界同伙进行沟通,故意对现场所有的手机信号进行了屏蔽。此外,从特种部队的行动速度以及数架直升机出现在记者视野里的时间来看,俄军的行动显然是有准备的。此前,细心的记者还发现,已经有大批救护车在校园周围待命,各大医院都准备出足够的床位和医疗设备。《消息报》报道称,在强攻行动开始时,北奥塞梯的官方已经开始组织献血活动。

伤亡为何如此惨重?

强攻解救人质后,人质死亡人数从最初的5人增加到200多人,再到最新的338人。法新社的报道认为,恐怖分子充足的弹药是造成人质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武装分子除了把炸药系在身上之外,还在学校各处布下炸弹阵。简陋的土制炸弹、地雷,包括盛着重螺丝和铁钉的塑胶炸弹,满地满墙都是。

在这次事件中活下来的14岁的阿萨玛斯·凯索耶夫告诉《俄罗斯新闻网》,“我们被赶到体育馆里。馆里的所有门都被上了锁。我看到两个巨大的爆炸装置被放在篮球框里,然后用电线穿过馆内,与另一头较小的爆炸物连接起来。10分钟内,整个地方都布了地雷。在体育馆周围都埋了炸弹,一些是从天花板上挂下来的,在馆内中心还有一枚大炸弹。绑匪中有两名系着自杀腰带的女子,还有一名男子的脚放在像是一个踏板或一个按钮上。”

人质伤亡最严重的地方就是这个体育馆。在发生混乱的时候,多枚炸弹同时引爆,结果屋顶倒塌,压死了众多的人质。

俄罗斯安全局人员9月4日称,恐怖分子早有预谋展开袭击,很多武器炸药都是事先埋好的。国际文传电讯社分析说:“武装分子不可能在9月1日学校开学第一天时手持枪支和弹药向别斯兰第一中学发动袭击,进而把大约1000人扣为人质。”

北奥塞梯安全局长透露,今年7月在这所中学进行维修时,恐怖分子装作建筑工人把大批炸药和武器弹药混在建筑材料里运进学校,并藏在学校体育馆地下室里。经人质证实,绑匪占据学校后从地下室取出了炸药和武器。该校所有维修工程都是由印古什的包工头做的。

法新社说,俄罗斯媒体的一些报道称,尽管北奥塞梯有高度军事化作保,但大多数边防及公路检查士兵都执法不严。一些士兵见到贿赂,便随即放行过路行人,甚至完全忽略安全检查。《经济学家》列举了一起袭击警察的事件时说,恐怖分子利用贿赂很容易通过检查站,而前去支援这些被袭警察的军队通过这些检查站时居然耗去了10个小时。

英国《卫报》9月5日甚至报道,部分武装人员在9月1日进入学校之前首先化妆成修理学校体育馆的建筑工人,也是在贿金的帮助下,得以顺利进入别斯兰第一中学校园。

另一个造成伤亡的原因是体育馆内人质过于拥挤。幸存的人质称,被绑架的人质高达1250人。由于馆内挤满了人质,人们并肩并坐着,空气闷热异常,小人质们不得不脱掉上衣。在没有饮水和食物的情况下,小人质们有的只好喝自己的尿,啃盆景里植物的树皮。在爆炸声响起后,这些少年四处逃窜,因体育馆的各大门都被锁上,他们只得冒着枪林弹雨从敲碎了的玻璃窗中逃生,这无情地提高了人质的死亡数量。再者,近三天没有进食进水,小人质的身体极度虚弱,因此,恐惧、缺乏组织性和踩踏也增加了死亡率。俄罗斯不像中国一样分大学、中学和小学,只有中学和大学,中学实行十年级制。所以别斯兰第一中学才会有那么多的儿童。9月1日学校开学,人员很集中,还有很多学生家长。

政府有没有失误?

针对人质重大伤亡,俄罗斯媒体的矛头对准了俄罗斯特种部队明显准备不足的问题。《真理报》网站的文章说,虽然俄特种部队准备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但在事情发生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兵力及装备都未能及时到位。攻击都开始了,突击队员却不知道配合拆弹的工兵在哪里,不得不在大街上大喊大叫着自己找工兵配合作战。一些媒体评论说,8月24日的连环坠机案已经牵扯了反恐部门太多的精力,对于人质事件显然总体上缺乏准备,反应也显得迟钝。

在别斯兰市探视了伤者之后,9月4日晚,普京将一脸严肃带入对全国的电视讲话中。他说,此次人质危机表明,恐怖分子已经针对俄罗斯发动起“全面恐怖战争”,原苏联的瓦解使得国家变得虚弱,变得反应迟钝。“总之,必须承认的是,我们对于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凸现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进而在一些事件中,我们的反应不够灵敏……我们表现出了虚弱,由此,虚弱的民众挨打了。”

有媒体称,强攻开始后平民未能及时撤出封锁区,给恐怖分子以平民作为掩护提供了机会。伤员中大多数为孩子,而且大多数为烧伤,明显是孩子们没有救生的概念。这说明,俄罗斯当局对北奥塞梯的反恐形势缺乏足够准备,反恐部门平时针对平民的反恐宣传及训练工作不到位。

具体到这次人质事件,俄罗斯中央政府和北奥塞梯地方政府最被媒体诟病的是对人质人数的隐瞒,反恐部门在向媒体通报时故意压低人质数量,不仅引起普通别斯兰市民的不满,也不能争取到足够的社会和国际舆论给绑匪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根据俄政府最初公布的报告,有大约350人被劫为人质。但是次日被武装人员释放的人质说,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时学校内至少有1500人。而当地议员在与人质家属会面时称,遭绑架的人质数量在1000人左右。

更令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俄特种部队已经为营救行动准备了将近三天时间,并且布下了多道防线,相对于北奥塞梯人,恐怖分子都具有明显的特征,可强攻行动发生后,一些恐怖分子却成功地突出包围。为此,普京不得不在强攻行动结束后的第二天下令关闭北奥塞梯共和国边界,搜捕一切与劫持人质事件有关的人员。

人质危机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俄罗斯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究竟有多少恐怖分子参与了此次绑架行动依然说不清楚,尤其是究竟有多少恐怖分子趁乱逃脱,目前没有哪个部门能够提供确切的说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职。最新消息称,俄军警在这次解救人质的行动中共打死27名武装人员。这位发言人说,有8名武装人员是在校内被打死的,其余19人则在学校附近地区被击毙。此外,还有3名武装人员被当场抓获,目前调查部门正在对他们进行审讯。

北奥塞梯共和国内务部长卡兹别克·赞季耶夫9月5日提出了辞职请求,这是人质事件后第一个请辞的政府官员,不过这一请求当天被俄联邦内政部拒绝。

谁是绑架行动的幕后黑手?

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尽管政府没有表态绑架者是否与车臣反政府武装有牵连,但至少有一名武装分子曾经从别斯兰学校的体育馆内向政府提出撤出驻扎在车臣地区政府军的要求。一些俄罗斯反恐分析专家由此认为,这起事件或多或少与车臣恐怖分子相关。

一些获救人质告诉媒体,绑匪中有车臣和印古什人。“他们大部分是用手势进行沟通的。但是从他们说话的语调看,分明可辨清他们中有车臣和印古什人。”

车臣叛军发言人艾哈迈德·扎卡耶夫9月3日晚却对此予以否认。“劫持人质者有的来自印古什,有的来自奥塞梯,有的来自俄罗斯,但没有车臣人。”扎卡耶夫告诉英国电视四台说,“当然,他们提出的要求全都与车臣有关,所以不管发生什么,车臣人恐怕都会受到指责。这正是我害怕看到的。”扎卡耶夫由于恐怖主义罪名在俄罗斯境内被通缉,他去年12月前往英国政治避难。

但是,俄通社-塔斯社援引不愿公开身份的消息来源的话说,车臣叛军首领沙米利·巴萨耶夫就是幕后策划者。现年39岁的巴萨耶夫是车臣著名的三大匪首之一,另外两人是流亡英国的前总统马斯哈多夫和已经被击毙的和“基地”关系密切的哈塔卜。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经常联手制造恐怖活动,但仍声称自己是车臣合法总统的马斯哈多夫为博取俄罗斯人的同情,每次都否认参与恐怖袭击,巴萨耶夫对此倒不予以否认。

作为“黑寡妇”的领导,巴萨耶夫涉嫌在俄境内外发动多起袭击事件,包括2002年10月的莫斯科剧院劫持人质事件和今年2月的莫斯科地铁爆炸案。早在今年3月,俄就有媒体称,巴萨耶夫分裂分子的网站“高加索中心”声明,宣布将对俄发动新的恐怖袭击,而且将首选公共场所,这与俄罗斯最近发生的莫斯科地铁车站自杀性爆炸事件以及此次北奥塞梯人质事件的性质恰好不谋而合。

9月4日,俄罗斯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将参与人质绑架事件的武装人员人数提升至35人。俄-塔社引述这名官员话说,初步调查发现,这35名武装人员中包括9名阿拉伯人和1名非洲人。情报部门也已查明此次劫持人质行动得到了“基地”在车臣地区联系人阿布·奥马尔·阿塞夫的资助。

这一事实也许更明确地表明,俄罗斯的恐怖活动确实正如普京所说的那样具有国际背景,事实上,早在1999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就有报道说,外国雇佣军出现在了车臣叛军的队伍中,而这些雇佣军清一色地来自中东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在阿富汗垮台的“基地”和塔利班的残余分子也有小股人马逃窜进入了车臣,与车臣叛军一道频频发动恐怖袭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有密切的来往了。中国的文化是很丰富的,有许多的特色,还有很多的美食,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外国人都会来到中国居住或是游玩。有的外国女孩,甚至还很想嫁到中国来,因为她们觉得中国的生活很好。

当初就有一个天津的小伙子,他去到了俄罗斯做生意,娶了两个俄罗斯女人,那么,后来的他怎么样了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俄罗斯女孩,莫妮卡

在2013年的时候,有一个叫莫妮卡的俄罗斯女孩,她只身一人来到了中国求学,她来到了天津外国语学院学习中文。而我们今天的男主人公,小王,也是就读于

两个人的相遇也有些戏剧化的,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缘分。那时候,小王去学校的足球场踢球,看到了莫妮卡,觉得她长得很好看,有眼缘,就去找莫妮卡要了****。这也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搭讪方式,先去要个****,才有可能邂逅一段美妙的爱情。

在两个人的关系比较好一点之后,小王发现,莫妮卡不会中文,只会说“你好”,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中文是比较难理解的,有许多外国友人都很难学会。小王也很关心莫妮卡,会问她想不想回家啊,也会教他中文,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喜欢上了彼此。

莫妮卡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有个人关心,照顾自己,似乎也是很好的。许多在外留学的人可能都会这样,自己孤身一人,然后因为一点小细节,就对面前的这个人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二、去往俄罗斯

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小王就带莫妮卡去见了自己的家人,他的家人待莫妮卡也很好,没有因为她是外国人而反对小王和她交往。但是,家人都认为小王和莫妮卡只是玩玩的,不是认真的。

其实不是,小王真的喜欢上了这个善良的外国女孩,想要将她娶回家,小王也真的做到了。小王去俄罗斯见了莫妮卡的父母之后,两个人就结婚了,后来生下了一个儿子。

许多人都会有水土不服的状况,莫妮卡也是,她在中国住的很不舒适,很想回自己的家乡,小王也就跟着莫妮卡一起去到了俄罗斯。

三、另一个俄罗斯女孩

爱情或许就有一种魔力,会让沉迷在感情中的彼此为对方付出,而小王也是这么一个有担当又靠谱的男人,他深知人在他乡,如果没有事业基础,很难在俄罗斯生活,更别说是养起整个家庭。于是在跟妻子了解过后,知道在俄罗斯有这么一条“唐人街”,在这里大概有成千上万名中国人,他们跟小王一样都是来俄罗斯打拼的创业者,每天在这条街上,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小王也正因如此萌生了异乡创业的想法——卖水果!

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小王也是一样,凭借以前的经商经验,让小王很快的在俄罗斯找到机会,他所经营的批发水果店,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就挣得盆满钵满,很快的就在俄罗斯买了一辆宝马X5。原以为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就如童话故事一样,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一次的投资失败,足以让小王的生活跌入谷底,他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会如电视剧一般,充满着戏剧化,这一次小王直接亏损了两百万。他的岳父母也在埋怨他,他和妻子也发生了争吵,一气之下,两人分道扬镳选择了过各自的生活。或许是命运的捉弄,也或许是两人的缘分,小王离开俄罗斯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小王做起了模特的经纪人,他认识了另一个俄罗斯女孩安妮,安妮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和他一起度过了难关,两人不久之后也结婚了。小王对安妮很满意,也很喜欢她。

后来,莫妮卡又回到了中国,小王对于莫妮卡似乎还是有感情的,小王感觉对安妮也很愧疚,只能够顺其自然了。

结语:看来,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对另一个人,是很难做到了,小王这样做,不仅会对不起安妮也会对不起莫妮卡。

叶戈尔·谢尔巴科夫也许没料到他会成为俄罗斯近期瞩目的焦点。10月13日,这位25岁的俄罗斯人在莫斯科与人发生争执,被来自高加索地区的一名攻击者捅死。随后,一场全面的种族骚乱爆发了,人们呼喊着“俄罗斯人的俄罗斯”和“白人权力”等口号,毁掉了一个购物中心。莫斯科警方抓捕了大约400人,其中大多数是极右民族主义者,他们试图报复在俄罗斯的外国人,还在全城搜索寻找行凶者。

此事很难说是孤立的。近年来,俄罗斯境内的排外、种族主义和对非斯拉夫人的暴力显著增加。专家们说,其原因在于民众对经济停滞和官员腐败的广泛不满。它也是对来自俄罗斯“近邻”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外来劳工激增的反应。现在,到俄罗斯的外国人多达1300~1400万人次,外来劳工数量仅次于美国。

但是,美国大体上融合了移民,而俄罗斯没有。据莫斯科高等经济学院的马克·尤斯蒂诺夫进行的研究,将近70%的俄罗斯人表现出对其他民族的负面看法,1/5的人认为自己在俄罗斯根本没地位。

此外,多数俄罗斯人希望政府对此采取行动。2012年11月,莫斯科莱瓦达分析中心进行的一项全国性民调显示,近65%的受访者支持对外来劳工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无怪乎近年来与种族有关的暴力事件大增,特别是在莫斯科和其他城市。据俄罗斯人权监督组织SOVA的估计,单是去年,全俄罗斯就有18人在种族袭击中被害,近200人受伤。但专家们说,实际数字可能要高很多,因为大多数袭击没有被报道。

极端右翼民族主义对种族暴力的增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历史上看,经济和政治动荡时期,民族主义观念和言论渗透于俄罗斯政治,助长俄罗斯大国信念以及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俄罗斯人的自我意识。

时至今日,俄罗斯极右声音远非只是民族主义言论。极右组织的影响力有增无减。SOVA的亚历山大·维克霍夫斯基表示:“虽然迄今,极右在俄罗斯政治仍属边缘现象。但在俄罗斯社会有一种广泛的观点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有前途的意识形态,今后会越来越受到民众支持。”

这种民族主义不仅是右翼的观念。俄罗斯不同政治派别中,越来越多人认同带有种族主义的国民身份。俄罗斯官方的公民社会监督组织公众院,在2012年的报告中指出:“如今,各种社会组织中的排外程度都有所上升。在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和受过高级教育的人群中,变化尤其显著。他们憎恶的首先是来自高加索和中亚的移民,受到‘不可逾越的’文化差异刺激。”于是,就形成了席卷全俄的“排外风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60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