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租房故事,主人公是陈小青和她爱人,今年她刚满30岁。
2016年12月17日,经过在通州、朝阳、亦庄等地的四处看房后,我和爱人终于在北京北五环外的天通苑签下了租房合同。然而,一周后搬家的那天夜晚,我们却是在派出所度过的。
2月19日,北京,看完几套房,陈小青和丈夫朱延宝又坐上了驶向北五环外天通苑社区的公交车。他俩去派出所询问去年年底在天通苑租房被骗的立案进展。
老家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黑泉乡,2004年来到北京务工,至今已有13年。我和丈夫目前租住的房子在南二环内崇文门附近的一个小区内,面积100多平方米,月租金8800元,这里是丈夫公司的办公场所,也是我俩在北京的家。2016年年底,丈夫从事的图书出版业经历了明显的下滑,为了节约租金,也为了将生活空间分离出来,我们只能去更远些的地方租房。
去年12月16日,在中介和二房东的带领下,我们在离天通苑地铁站较近的北一区看中了仅剩的最后一套空房,定在第二天签约。没想到房产证是伪造的,房东身份信息也是虚假的,我们落入了诈骗的圈套。
12月23日,我们报了警。在社区的协助下,真正的房东赶来和我们一起去警局做笔录。律师朋友说这是刑事案件。据说派出所已经把嫌疑人的姓名告诉周边的房屋中介。之后,我在朋友圈里写道:可以努力,可以改变,但当这社会给你一巴掌时才能理解底层人做出偏激行为时的无力。
2月18日,北京南三环内的一间出租房里,陈小青和丈夫在吃晚饭。这里是丈夫和同事们的办公室,也是他们夫妻的家。
12月26日晚12点,在真房东的坚持下,我们只能连夜从天通苑搬回崇文门。我记得,那天一切结束后,已经是凌晨3点,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北京冬天刺骨的冷。4天里,来回搬家折腾两趟,被骗走了房租33600元,搬家花了2600元。看着满屋子打包的纸箱,第二天我就生病了。
北京天通苑派出所,陈小青和丈夫朱延宝在等候领取立案回执。去年年底,他们租房被骗,损失了近4万元。
游走在天通苑与崇文门之间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隐藏在二环与五环之间的断层。但我依然深爱这座城市,在北京的这份工作让我感觉离这个社会如此之近。
陈小青和丈夫在北三环内的一间半地下的一居室内看房。这里的使用面积30多平方米,每个月租金4000元。他们觉得,在这些天看到的房子中,这间还算不错。
从小父母就希望我和哥哥好好上学。我们一家四口人有8亩地,父母从同村多找了两亩,又从别的村子租了70亩地,只希望种粮食多卖点钱,能为我们兄妹交学费。过度操劳让他们看起来比同龄人老许多。
陈小青和丈夫朱延宝分别坐上中介公司工作人员的电动车去看另外一套房子。小青觉得,北京的租房中介公司都异常热情。
2003年,初中毕业后,看着父母日夜与几十亩田地抗争,我将所有的书本打包当废品卖掉。强压着内心的哭泣,我跟父母说“我不上学了”,说完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干农活。那年我16岁。
辍学后的那个寒假,我带着高中录取通知书,经同学介绍到高台县城帮她的亲戚看鱼摊儿。每次看到身着蓝色校服的高中生时,眼泪怎么都忍不住。真的好想上学,怎么就那么想上学呢?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社区,一群租房中介叫住陈小青和朱延宝,向他们介绍附近的出租房。据了解,天通苑社区人口接近70万,居民多为外来,有网友称这里为“北漂大本营”“亚洲第一大社区”。
2004年,我在电视上看到甘肃妇联和北京富平学校合作的家政培训。在跟家人商量后,我来到了北京。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挣钱,等哥哥大学毕业。
在为期3周的培训后,我开始在西单附近胡同里的一户人家做保姆。家政工作很顺利,也很平淡。我和这家人的良好关系一直维持到了现在,在北京的这些年里,那儿也成了我的一个家,不忙的时候每月都要回去看看。
那时,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每月两天的假期里我可以去西单图书大厦。那里的书太多了,走进去就不想出来。当时我想,北京的孩子怎么这么幸福!
2006年5月,我离开生活了一年多的雇主家,在人民大学西门附近的万泉庄每月花280元租了一个床位,开始边打零工边学习。成考、自考、会计证、电脑、英语、PS(Photoshop)……培训机构广告上的项目我好像都学过了。
陈小青和丈夫在租房中介的带领下看一个半地下的一居室出租房。地处三环内,又是学区房,这个小区的房屋虽然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但成交价据说已经达到每平方米12万元。
2008年7月,我正式以员工身份入职刚来北京时帮我找工作的这家社会公司,目前从事公益项目管理工作。当时打算等人大学历证书下来就离开,没想到一干就是8年。
这8年里,我考取了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证书,学习网络营销。在公司的门店里,我见到了许多和我一样家境不好、出来当保姆的姑娘,但她们大多待不久就离开了。除了打工生活太过枯燥外,不少人都是到了一定年纪不得不回家结婚。在大城市里,她们对世界、对人生产生了新的看法,但是还有许多是她们无法改变的。
随着工作能力的提升,我的收入也在增加。但想来,我没有离开的主要原因是,在工作中,我建立了在学校无法形成的价值观。我现在的工作所推动的公益事业,跟和我一样的底层弱势群体息息相关,他们面临的许多问题,正是国家快速发展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我认为,自己一直耿耿于怀的辍学,并不是因为我的父母不够努力。他们比当地许多人更努力,却仍难以改变命运。我希望在工作中,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北京北三环内某小区,陈小青和丈夫朱延宝在看朋友家租的房子。小青和朱延宝2016年末结婚。小青说,她很喜欢小孩,但是目前的生活状况无法保障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生孩子的计划只好推迟。
2016年12月30日,我和爱人按原计划回他的老家办理婚姻登记,被骗后曾经有过的内心挣扎和对社会的怀疑也在忙碌中慢慢平静。
不过,我们在北京的租房之旅还得继续。
撒贝宁作为央视主持人,他的求学之路也是异常精彩,没有众人经历过的北漂生涯,一路本科保送、研究生保送的撒贝宁,直接读到了北大研究生学历,知识渊博的他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更是有自己的看法,最初在撒贝宁与章子怡的恋情曝光后,网友们纷纷表示不太看好,两人无论是经历还是形象都不是十分匹配,之后撒贝宁也表示已经与章子怡分手,最近有网友保爆出撒贝宁一家四口就餐的照片,那撒贝宁和自己的妻子是怎么认识的呢?下面小编就来仔细讲解。
两人相识的过程非常戏剧化,撒贝宁的老婆是一名外国女孩名叫李白,在《吉尼斯中国》这档栏目中两人相识。那时,李白还不知道撒贝宁究竟是为何人物,两人加了微信好友后开始经常有意无意的打探对方的近况,撒贝宁的幽默风趣渐渐打动了李白的心,而李白也很大方的答应了,很快两人开始了正式恋爱阶段。结婚后在一次访谈中,李白承认当时撒贝宁确实撩到了自己的内心,他希望找一个有责任、有担当且幽默的中国男人,撒贝宁宁正好符合她的胃口,两人一拍即合。
婚后撒贝宁夫妇两人经常一起参加节目,各种撒狗粮去秀恩爱自是不必多说,也能看到撒贝宁在幸福的家庭婚姻中所表现出来的变化,撒贝宁经常在众人面前毫不遮掩的夸赞自己的媳妇李白,而李白对撒贝宁也是含情脉脉。
缘分自是天注定,撒贝宁与章子怡便是有缘无份,而他与李白的感情更加契合,幸福的婚姻需要两人聪明且耐心的经营,作为北大才子的撒贝宁,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婚姻出现危机,在这里也祝福他们俩白头偕老。
主演:
集数:36集
导演:
状态:
编剧:
年份:
地区:中国大陆
首播时间:
首播平台:
类型:都市
剧情介绍
适逢事业上升期、生活奋斗期,田蓓蕾和郭一鸣这对在北京工作的小夫妻意外怀上了二胎,双方父母两处奔来,四个老人抛家舍业立志为儿孙当北漂。一个屋檐下,两地、三代、七口人上演起悲喜交加的家庭情感故事。要强的田蓓蕾为前途孤注一掷丢了工作,独辟蹊径又柳暗花明;厚道的郭一鸣身受家里家外两重压力力撑梁柱,两人走到离婚的尽途又温情回归。四位老人为爱斗法,两度折返北京,又分别立足。一系列现实的问题如儿女的升职、孙辈的入托、二胎的取舍、老人的情感等等,一次次考验着剧中主人公。通过他们各自的坚持和谅解、力争和妥协,分离与回归,换来相互的感动和全剧对统价值观的褒扬,生活使年轻人最终感悟到,只要亲情相守,只要真情永在,只要自信乐观,明天一定美好。
以下来自一个北漂朋友的口述。
我没上过大学,没有敲门砖,也没有一技之长,来北京之前我还是一个在工地挥洒汗水的所谓“农民工”,说到优势,我能想到的只有自己年轻的身体可以出些苦力。
大都市里白白净净的大学生不愿出的苦力。
有个远房的表哥在北京混了个小工头,来北京也是通过他介绍的,相比较而言,城市的建设总是需要我们这帮人,而北京,有更高一点的薪水。
北京是一个充满可能的地方,他让我这个曾经只会听指挥干活的人也成了几个刚毕业年轻人的小领导,这曾让我一度骄傲不已。
前些年的时候,我没有犹豫就到了北京,干过工地,管理过仓库,甚至从事过媒体,也稀里糊涂做过销售。这一待就是四五年,这些年,好像没干什么事,除了帮家里还清了前些年父亲生病欠下的债务,依旧清苦。
与手里可支配的存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披在身上的西装革履,它让我们表面看起来光鲜,实则一切都是为了客户去服务,忽悠人而已。
我极度讨厌穿着正装,每天挤在地铁和公交上经常让我一身臭汗,可这身皮,实在不容易脱。这身衣服,也是公司强制性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量身定制的,花了我近两千块,从我两个月工资里分期扣的。
我身不由己的朋友们也大都如此。
在这座城市,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都是年轻人,每每问及他们以后的打算时,他们都曾表示过自己要留在北京,永远留在大都市。
但我跟他们不一样,我从最初就没指望过自己会留在这。就算我有更多的钱,买得起房子,摇得了号,孩子能在这上学,我依然不会选择留在这。这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存在,我能想到的,就只有衣锦还乡。
像刘强东一样,富贵寻祖宗。
北漂10年,积分落户正在申请,三四年内希望不大,最焦虑的不是自己的工作,焦虑的是孩子的上学问题。
小孩子一个上二年级,一个上幼儿园,四年后就要考虑让孩子在哪里上初中,在哪里参加高考。
如果回原籍,爸爸的专业在非一线工作的话不太可能,而且工资很低,那么爸爸留京工作养家,孩子们离开爸爸,妈妈回户籍地陪读,这就造成家人分离,对孩子身心 健康 不利。比起学习成绩我更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建设。
不回原籍有两条路,在北京读国际学校,然后出国读书,经济压力会太大,而且送去国外不单单只是担心两国的文化冲击给青春期孩子造成认知和适应的困难,最担心的是国外不安全。
不选择出国,还是留在国内高考,又不想跟家人长久分离,那就只能选择天津买房落户,爸爸通勤。可是听我已经过去上初中高中的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打电话跟我聊的反馈信息来看了也有不少弊端。
总之,现阶段对我来说,北漂最大的难处就是孩子的高考问题。期望能有好政策,也许可以同城高考,异地录取。
首先我也是80后,几年前在环京燕郊买了套房,户口也落在这里了,勉强算是扎根了,这个问题真的好现实,对于未来感到迷茫的,80后们需要提前做打算了。
第一,如果你在北京有买房资格的话,按年薪在20-50万这个算的话,到现在也应该能拿出首付的钱了,钱少的话,就在北京6环郊区附近先上车再说,房子买了,心里应该就踏实很多了,别相信那些把北京房子卖了回三、四线城市的故事,就算真有,好多也是不习惯三、四线城市的生活,又重新回来的。
第二,如果没有北京购房资格的话,可以在家乡的二线省会城市先买一套房,先占个位置再说,别北京买不起了,最后二线省会的你也买不起了,那个时候你就真不知道你的未来在哪里了。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太重了,如果你不买个房,就说明你还不够稳定,看不到你的未来在哪里,也不要说别人太势力,这跟中国的整个大环境有关系。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丧失我们前进的动力,或许我们会有对未来短暂的迷茫,也不时会有焦虑感,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努力奋斗,一定会一个光明的未来。
我来北京今年刚好十年,34岁。我觉得我是特别普通的一个人,没能力,没特长,工作上也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先生是北京人,我们住在通州,孩子上学没问题,只是好学校也特别费劲儿,我们经济条件一般,孩子只要有学校上就行。我们俩都是特别普通的工薪阶层,一套小房子还在还贷。我可能没有安全感,也刚好到这个年纪了,对未来很担心。我不可能再回老家,但是事业上又很一般,看不到未来。我们俩都是农村出身,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必须坚持下去。
因为小的时候家里条件特别不好,玩具零食什么的根本没有,兴趣班更没钱报了。我女儿现在的生活比我小时候好太多了,这一点让我很欣慰。北漂儿的生活都不容易,多想想我们已有的,如果总盯着得不到的,生活就太艰难了。
北漂青年的前途和未来,由他们自已会把握,用不着看热闹的旁人操心,这是一个很勇敢追求和劳动创造的群体,是未来财富阶层的重要群体,要预祝他们的成功!
我们肯定不能离开北京,因为社保在这交了近15年了,去哪医保都不认,想离开都难,再说了,保险交了到享用了怎能离去,孩子上大学了,没户口也就不占便宜呗,孩子争气,还锻炼了毅力,对以后 社会 发展也没坏处,所以我等是死磕北京,管它什么。
先自我介绍一下:鱼儿,今年的本命年,84年出生,两宝宝妈,至今行走在北漂之路上已17年,可谓是一名资深的“北漂一族”!
无法融入的北京,回不去的老家,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今晚,公婆打电话对老公说,当年一块合伙盖的房子,现在村里要确权,因为我们户口不在农村,这房子只能是确权在哥的名下,归他所有。
这一说,完全把我们当时盖房在老公农村的退路,堵的死死的了!
当初公婆提出兄弟俩出共同的钱,合伙盖房子。我原本不同意的,但老公说落叶归根,他不可能在老家没房子,他以后退休了,还得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老家去。他得住在农村带院子的房子,种种菜、养养花,也得享受享受一下生活!
可是,今晚,这个梦想,彻底破灭了。钱,算是白出了。当初的所有规划,一切清零!
我们,唯有负重前行,继续硬着头皮往前走,让自己一直在漂的路上行走。
虽然,我安慰老公,我们还能回我娘家去住,我们娘家的房子,不管任何时候,都有我们的份。可是,他男人自尊心太强,肯定是不愿意跟着我长期回娘家居住。
我们目前,在北京买不起房子,只好在北三县买房了,买的一套小房,不到六十平,一家四口居住。实话说,这房子,确实太小了,不够住啊!
原本,确实是想着再换套大房子,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可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我们的危机感越来越强。
燕郊虽然紧挨着北京,但是毕竟是属于河北。高考分数线太高,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太多,录取率又太低了。怎么办?回老家,同样分数线太高,孩子又长期在北方生活,早就不适应南方地区的潮湿和阴冷,没有暖气的房子。但在北京上学,即使能一直读,但因为没有北京户口,无法参加北京的高考,无法享受到北京高考政策的实惠。
怎么办?想破了头皮,终于想到只有走众多“北漂一族”的路子,“曲线为孩子减压”,为了孩子,再多的折腾也是值得的!
再三考虑,不打算在燕郊换房子,把所有的钱集中拿去天津买房,让孩子以后去天津上学,参加天津的高考。
也许,这是我们“北漂一族”漂二代们最好的出路吧!
有的人可能会说,可以积分落户啊。可是,你们可知道,积分落户,谈何容易啊?像我们这种没多大贡献,普普通通的北漂族,积分落户,得到猴年马月?孩子能等上吗?
目前为止,困扰我们的只有孩子读书的问题。至于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我们心有愧疚,但还好,我们夫妻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
老公的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哥嫂一直和公婆同吃住,并且公婆也特别偏向哥嫂,任何事情都帮着他们去处理,给他们弄好之类的。正如公婆自己所说的“我们以后是要靠着你哥嫂养老,指望他们伺候我们的。”所以,不管公婆做事如何的偏向哥嫂,我能理解他们的初衷。农村老人,确实是也考虑实际情况,我们长期漂在外面,他们早就不对我们抱有希望了,只想着想法设法的讨好老大、老大媳妇,让自己晚年有个好的归宿。
至于我的父母,我妈已经去世了,我爸有我的大姐和二姐精心照顾,我一点都不担心。想我爸的时候,给他打个电话,发个视频之类的。有的时候撒撒娇,给他讨要好吃的,或者是让他过来帮帮我,帮我接送着点孩子,买买菜之类的,他都能依着我。
真的,很多时候,在北漂之路上走的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幸好我有一对好父母。他们无时不刻的在鼓励着我,做我最强硬的后盾。我妈在世的时候,我工作忙,顾不上孩子,只要我提出来了,我妈二话不说,立马收拾东西赶到我身边。我身体不好,我妈比我还紧张,即使人在老家,也会给我弄了好东西让我大姐给我邮寄过来。我工作不顺心,打电话给我妈妈聊聊心,很神奇的是,挂了电话,我心中的雾霾,全没了。我爸妈时常对我说:“在外面撑不下去了,就回来,爸妈这里,任何时候,有你一碗饭,有你一间房!”
早在四五年前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强烈的想回老家去发展。可是,回老家,我能干什么呢?我能适应老家的生活吗?
别说孩子了,就是我自己,恐怕也是无法再适应老家的生活了吧。我早已习惯北方冬天有暖气的屋子了,我早已习惯这边的快节凑了,我早已习惯这边还算过的去的收入、干着顺心的工作了。
可是,如果回老家,我能干什么呢?首先一点,我估计连一份像样,体面的工作都很难找到。我从事文案的,老家小地方,各单位虽然有秘书,但一个萝卜一个坑,像我这种忽然回去的,人家怎可能要我呢?即使要我,老家人均收入才三千几,我每个月房贷就得七八千,这点收入,还房贷都不够。我该如何生活呢?
当时,确实是想了很多很多。考虑到的问题都是特实际的问题。纠结了好几天,终于最终放弃回老家发展的年头,继续过着“北漂”的生活。
如今,我还行走在北漂之路的。也许在未来的N年,我仍旧是在北漂之路上。但那时候,也许我已经退休了,早已经适应了这种漂着的生活了吧。而我们的孩子,从漂二代,慢慢过渡到完全融入到这个城市了吧!
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无论怎样漂泊都是为实现心中所想,实现自我价值。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无论你选择去或留,都是自身原因和客观原因决定的。跻身于一线城市,如你所说北京,虽很辛苦,但是机遇颇多。
时下俨然孩子的教育成了大多数人被迫离开的无耐之举。其实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在北京有稳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者自行创业,不妨暂时牺牲一人回家照顾孩子,况且自己的父母也已年迈,两者兼顾岂不更好?也弥补一下多年未尽的孝心。
其实人生就是在失与得中尽显完美。无论选择在哪里打拼,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给父母一个老年的依靠。
孩子是父母一生最大的财富,如果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孩子,一生所有的辛苦打拼都是值得的,不论过往如何,不论路程远近,无论如何取舍,所想看到的只是心中盼望的结果。
留在北京!
前提是1趁着前几年房价还没长起来时买了房,哪怕你是六环边的大兴昌平顺义通州房山门头沟;
2限购前买了车,上了京牌,或者限购后摇上号了
3夫妻俩至少一方本科毕业,生了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办了工作居住证,或者有了五年以上的连续社保
4如题主所说,年薪20-50万,这样的话,撇开高考可以和京籍一样不错的生活
5我的高中同学们,类衡中教育模式的一县城中学,大学毕业出来混北京十多年,基本都留下了
不喜欢北上广,感觉人情冷漠!可能是都压力大吧,我的一位战友是北漂,存款据可靠消息两千万,他到任何一个地方,当地战友都是热情接待,可是任何一个战友到北京,他都不接待!以前大家没有被接待,以为他忙,也不好意思说,现在经过大家聊天,发现他原来谁也不接待
连续五年社保不是太难的事情,在一家单位一直待着就做得到。北漂难的不是买房资格,是买房的收入,所以大部分的结局就是逃离。具体如下
每次看见有人离开北京,都忍不住莫名的伤感,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有这个想法由来之久,这也是我能想到的最不好的结局。也许选择了离开,在这里你不只是收获了车子、房子、家庭、孩子,更多的是一生对于北漂的回忆。
而又有多少人没有能力选择离开,他们已经深深“扎根”在这片“又爱又恨”的热土,而这又是永远没有归属感的土地,即使我们拼劲全力。有人说“北漂是苦难和快乐并存的旅程,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走一遭。”我比较赞成前一句话。
人生本来就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缺少了某一样,你的人生多少有些许的残缺。“如果我此时真的离开北京,我没有更多的能力支撑我现在的房贷,更没有能力支付一家三口每年高昂的保险。”这是一位闺蜜的原话。
我替她细算了这笔账,房贷、车贷每个月6千,三口人的保险每年3万,每年固定花销是10W+,在北京消耗掉一个人的工资;而回到老家三线城市,俩个人每个月各有四五千的工资,也许剩下的日子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很现实的例子,北漂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多少人与无奈生活的的博弈。多少人怀揣梦想来到这里,一心想大展宏图,让家里人过上所谓的好日子,而今却不敢离开,更不能胆怯离去。“都说北漂的孩子,人生会更没有归属感。
但是育儿专家说过: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家,家就是最美的地方。也许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归属感的情愫会随着年龄慢慢成长,那是几年后的事情了,”说这话的是我的一位北漂的前同事,如今孩子已经三年级,他正为孩子初中是否回老家而犯愁。
北漂,即使买了房子、车子、最终孩子的高考也是不能在北京高考的。那时候回到老家也许只能望洋兴叹了。北漂,即使在北京缴了一定年数的社会保险,最终亦不能在北京领到退休金,这些年缴纳的社会统筹部分就和自己没有丁点的关系。
打回自己老家账户的保险金额将是这些年自己真金白银缴纳的数额,加上丁点的利息。北漂的我们,有多少人恋恋不舍,而又有多少人踌躇满志来到这里。北漂的我们,有多少人衣锦还乡,而又有多少人放弃梦想。
有多少同袍做了北漂后很是欣喜,如今是真的走不了?别人灌输的生活无论多美好,都不如自己去争取,生活没有捷径,永远保持清醒,永远坚信未来。生活不必更多的羡慕生活在北京,生活中我们要多次问问自己,现有的生活是否符合自己的“基因”。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北漂的这几年里,这句诗就像是张晓晓的写真照。一年三百六五天,不是开会,就是上庭。就像漩涡里的落叶,不停地转呀,转呀,转呀。可又不敢停,停下就会被冲走,被淘汰。其它的叶子会迅速霸占这个漩涡。
张晓晓渴望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可是过不上,因为这种生活的前提是“我有一个房子”。经过几年拼搏,在律师界也算小有名气,挣着小几十万的年薪,却依然买不起房子。这就是帝都,可以包容每一缕自由上进的灵魂,却难挤出一处安放肉身的空间。
时间正一点点向三十岁红线迈进,父母催促返乡相亲的电话越来越频繁。最后连一向友好,准时的“大姨妈”也开始罢工,仿佛对她毫无作为月月浪费有限卵子的抗议。
最后张晓晓咬咬上嘴唇,狠狠心。抛下奋斗多年的事业,收好行囊,返回家乡。她以为落叶终于归根,不再如陌上之尘四处漂泊。回去后才发现,在封闭、守旧,以从众为荣的家乡生活,就如同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子里,无自我、无价值。
家乡靠的只有关系。
就像回去工作后爸爸对她说的第一句话:蜘蛛的强大,从不在于自己比其他昆虫多出来的脚,而在于那张紧致、细密的蛛网。
1
“请律师,就是充门面。听说我老婆都请了,我也不能比她差。出庭时,你们公司派三个律师,一定要在人数上碾压她们。”
张晓晓无语地望着对面的当事人。短裤,拖鞋,二郎腿颤得桌上咖啡杯都随之舞动,真的有种想撞墙的冲动。回家半年,进了当地最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可经手的案子都是鸡毛蒜皮的小案子。小城市本来大案子就少,她这种新人空有一身本事,公司跟本就不重用。
桌上手机半小时已经响了二十次。张晓晓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妈妈气急败坏的嘴脸。
这次相亲原本定在明晚,男方临时要出差,为了配合对方时间母亲连问都不问她一下,便一口答应下来。只是电话通知了她:“晚上五点一品茶楼和男方见面。”二十九岁的老姑娘在家乡小城市就像菜市场撤摊前的白菜,不管蔫不蔫都没有讲价的资本,只要不烂在手上就算不错了。
雨中的出租车实在难打,招手拦了不下十次没有一辆停下。呼啸而过车身,只给张晓晓的西装留下几排不规则的泥点。口袋里手机不厌其烦地唱着《越长大越孤单》,提醒着她,妈妈已经要出离愤怒了。
“蹬、蹬、蹬”穿着高跟鞋,顶着皮包,奔走在雨中。秋雨已经没有了春的轻柔和夏的豪爽,阵阵秋风夹着雨水一直往人脖颈里钻。
张晓晓谈完公事,来不及添衣服便匆匆赶往相亲的茶楼。此刻被冻得嘴唇发紫,只能裹紧西装加快脚步。
一路走过,家乡的变化还真是挺大,沿途都是高楼大厦,小时候的平房已经无影无踪。大厦上悬挂着“北京”、“曼哈顿广场”、“洋人街”等代表着城市心态的广告牌。小城市最喜欢用这些表面文章来标榜自己的国际化,却丝毫不改变内在的封闭和落后。
来到茶楼门口已经比预定的相亲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张晓晓用纸巾匆匆擦拭一下头发直接冲了进去。结果和里面出来得男士撞了个满怀,身体后倾,脚下一滑,一屁股跌坐在地上。更不幸的是,鞋跟崴断了,真是“人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
男士高大斯文,站在远处一个劲地跟她道歉,却丝毫都没有要上前扶她一下的意思。张晓晓心里暗暗自嘲:老女人果然是没有吸引力,偶像剧里的经典桥段,放到她身上算是白瞎了。看来还是女汉子比较适合她。
张晓晓扶着门框,以金鸡独立式站好,查看自己断跟的鞋子。
“能去茶楼左手第二个杂货店买支502胶吗?”对着离他五米远的肇事者说道。
男士满口答应,五分钟就买来了胶。张晓晓三下五除二弄好了鞋,在北京那几年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使其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穿上鞋,对着男士摆了摆手,示意可以走了。随后连忙向二楼的包间跑去。
看到她,母亲本就不太好看的脸色又沉了几分,转过脸尴尬地陪着笑。
“张院长,让您见笑了。这孩子领导让临时加班,时间匆忙,来不及收拾。您别介意,平时挺文静的。”
张院长50岁左右,短发,上嘴唇厚实。张晓晓记得大学心理课老师曾讲过,上嘴唇丰满的女人一般控制欲都比较强。
“晓晓呀,坐吧。我家小东临时有事,提前走了。他听我的,我们先聊聊。”
张晓晓手指不断在茶楼玻璃窗上画着圈,窗外的大树正在与秋风争夺着枯叶,路灯下的行人快步疾行地奔向自己温暖的家。
旁边的妈妈像一名烂白菜推销员,殷勤全面地向买主介绍着自家的东西。两人你言我语聊得异常兴奋,张院长都已经在安排孙子的看护工作了。反倒是她这位当事人,没有被批准一次完整的发言。
“下周一,小东晚上没事,你们一起去看**吧。”张院长用一个肯定句结束了这次让双方父母甚是满意的见面。
2
“周一早晨”这四个字,本就让上班族伤心欲绝、兵荒马乱。如果旁边再有个指手画脚、不厌其烦告诉你看**该穿什么的妈妈,这个早晨就更加惨绝人寰。
那次见面后,妈妈便向家里所有亲朋好友宣布:她闺女要做法院院长家的儿媳妇了。那些逢年过节必会询问她有没有男朋友的亲友,此刻全部酸溜溜恭喜:你家真是烧高香了,这么大岁数还能攀上这样的亲家。
张晓晓真是无语,为什么两个人都没有真正见过面,他妈就能绘声绘色描画出年底就要结婚的场面。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刚进单位,就被领导叫到办公室。李总的肚子挺得张扬,肉粉色衬衫纳在深蓝色裤腰里,亮出皮带扣上的鳄鱼商标。每次见到这位领导,张晓晓都会想起小时候玩的不倒翁娃娃,头和肚子构成了整个身体。
张总找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宣布:之前由她负责的业主和开发商的经济纠纷案,现在交由马晓黎负责。
这是光明正大的抢劫呀。张晓晓已经收集全关于这个案子的所有资料。凭借在北京打这类官司的经验,她确信这个官司业主会赢。如果按照赔偿的4%收取律师费,那将是一笔可观的奖金。更重要的是这种业主赢开发商的官司,极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可以大大提升律师的知名度。
张总看着气急败坏的张晓晓,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丰硕的肚子无声地向她靠近了几分。“晓晓,你也是在首都干过的人,应该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好律师吧。第一,和法院的领导沾亲带故,这种是最厉害的。其次,和咱公司的领导关系融洽,这是第二重要的。最后才是工作能力强。”说完张总抬起手臂,略显费力地搭在她的肩上。
“你现在只能算是第三种,不过凭你的综合能力是有可能变成第二种的。”说话的同时,手由肩部开始向臀部游走。
这画面实在讽刺,一名资深律师正在遭受职场性骚扰。
张晓晓气愤地拿起桌上的茶杯,举到胸前时又犹豫了,最后端到嘴边艰难地喝了一口。茶水吞咽的过程异常艰难,就如同在吞咽一口恶气、一只苍蝇,恶心得要命。但最终还是被咽下去了,嗓子这下舒服了,可五脏六腑开始涨得难受。
“我在北京从来都是靠专业实力赢得最佳律师的。”说完这句不咸不淡的话,仓皇逃出领导办公室,逃跑是她现在唯一能做的事。
这口恶气折腾了张晓晓一整天,直到下班前夕手机上显示出一个陌生电话。打电话的是那位未曾谋面的相亲对象马志东。开始对于这次相亲张晓晓并没有多大兴趣,可此时想起张院长光灿灿的身份,仿佛看到了恶气排放口。
见到坐在黑色奥迪A6中的马志东时,张晓晓还真是被惊吓到了,因为他就是茶楼门口把她鞋跟撞断的男子。相亲对象高大英俊且自带金灿灿的光环,这下憋闷的心底终于开了一道窗,早上积存那些阴郁发霉的东西,迅速消散了许多。
张晓晓理所当然打开副驾驶的门,可座位上堆积的文件、公文包和西装外套,没给她留下一丝空地。
“坐后面吧。”
一路上这是马志东说的唯一一句话,剩下的时间都在沉默、尴尬中度过了。
马志东独自到售票处买好**票。看到**名字《恐怖快递》,张晓晓心中重新燃起希望。车上的种种迹象,使她感到男方根本没看上自己。可现在对方打算和她一起看恐怖**,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深意呢?她们大学时期男同学都喜欢带女生看恐怖**,这样就有了女生往男生怀里钻的机会。看来马志东是个闷骚男。
**还真挺恐怖,其中几个血腥镜头,张晓晓只好用手捂上眼睛。可她一直都没有往马志东怀里钻,不是矜持,是够不着,他们之间隔了一对热恋的情侣。
入座时,马志东刻意解释过,好的观影位置没有挨着的座位可选。
“问一下,你们是提前选好的票吗?”张晓晓对着开场10分钟后才姗姗来迟的情侣问道。
“刚买的,我们不想看**,就是想找个能呆在一起的地方。正好赶上这部**买票就进来了。”
刚要破土而出的小嫩芽,被一脚踩回了土里。
**散场后,马志东想要送张晓晓回家,被拒绝了。既然没有那种意思,也没必要再浪费彼此的时间。
雨后黄叶树,灯下夜归人。
走在归家的小路上,看着积水映射出的孤影,风衣,长裙,刻意而模糊的妆容。这还是她吗?当初大学毕业,父亲还在法院没有退休。虽然不是什么大权在握,但干了一辈子,托人给闺女安排个工作还是没问题的。
那时的张晓晓意气风发、雄心万丈,坚决留在北京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可现在她却开始幻想着曾经被自己所不齿的关系。其实在车里张志东的种种表现已经很明显了,自己还拼命地为这种行为找借口。究其原因还不是他有位当院长的妈妈,让一贯冷静、理智的她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
张晓晓用力咬了咬下嘴唇:回家一定要跟父母说清楚,不要再到处宣传这种不切实际的梦,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说笑资料。
3
“闺女,你怎么才回来。”一进家门,迎面而来的是父母满面春风的脸。心里揣着的凉水,是现在泼给他们,还是等他们高兴劲落落再泼。
张晓晓犹豫之间,妈妈已经憋不住心里头的喜悦抢先发了言:“张院长已经来电话了,说他们家小东对你特满意。她着急抱孙子,说大家要是没意见就先把婚订下。我和你爸那是一百个满意呀,你就更不会有意见了吧。”
冷水没泼出去,反被浇了一头雾水。
“妈,你把意思理解反了吧!”
“怎么可能,张院长都询问我们家想要什么彩礼了。这还能有错。”
事出反常必有妖。
妖到底什么呢?张晓晓觉得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否则就要不清不楚地被嫁出去。要主动出击,抓出这只妖。
“马志东,我是张晓晓,你觉得咱两还能继续往下发展吗?”晓晓在微信上直奔主题。
“你挺好,我妈和我都挺满意。她已经在张罗订婚事宜。我没意见,你要也没意见,咱们下个月就把婚订了。”
“你不觉得只见一面就订婚太快了吗?”
“你不是在北京工作很多年吗?思想还这么保守。我觉得闪婚很正常呀。”
正常个鬼,见面时爱理不理,现在又要马上订婚,不会是个性无能吧。张晓晓用力咬了咬下嘴唇,决定要使出杀手锏。
“订婚前须要多了解了解,今晚八点天上月KTV。我已经订好包房,必须到呀,如果不到我只能打电话和张院长了解你的情况了。不聊了,手机马上没电自动关机。”不给马志东任何拒绝的机会,张晓晓发完微信立马关机。
对着KTV包厢墙上玻璃,张晓晓把紧身V领裙子往下又拽了拽,白花花的乳沟令人馋涎欲滴。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了八点十分,马志东还没有到,这是要不战而退呀。
正想着,包厢门被从外推开,马志东和一位清秀的男人有说有笑地走了进来。男人进屋,鄙夷地看了张晓晓几眼,然后扒在马志东耳旁嘀嘀咕咕说了半天。
男子名叫王圆,是马志东最好的朋友。开始三人还是一人一首中规中矩地唱歌,后来就演变成他俩你给我点,我给你点,或者两人合唱,张晓晓俨然就是只高瓦数电灯泡。
事情已然明了,马志东就是个GAY,找她张晓晓给当遮羞布。
“张晓晓,找服务员点些喝的。记住不能有一点酒精,王圆严重酒精过敏。”
服务员端上饮料,吼了两个多小时歌的三人,一口气把饮料喝光。看着立马满身满脸红疹的王圆,张晓晓心里暗笑:这灵敏度,不去当交警真是可惜了。要不查酒驾哪还用测量仪,直接对着他的脸吹口气,看过不过敏,就能判断喝没喝酒了。
“张晓晓,跟你说了不能含酒精,你没听见呀。”马志东对着她气急败坏地大吼。
“音乐声太大,我没听到他酒精过敏呀。”张晓晓很是无辜地耸了耸肩。
“你就是故意的。”
“对呀,我就是故意的。就行同性恋骗婚,还不行我恶作剧一下,过敏又死不了人。”
“你个老女人,故意整我是吧。”王圆撸胳膊挽袖子就要动手,被马志东伸手拦下。
“张晓晓,玩阴的是吧。对,我就是同性恋,我就是和王圆好。今天我把话撂着,同妻这个身份你当定了。”说完扶着王圆奔向医院。
这次一定要和父母摊牌。天上白掉下的馅饼,多半是浸着毒药的。
“你敢不订婚!”没等张晓晓把原因说完,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怒喝一声,用力把手里的茶杯掷到地上。母亲明里在劝父亲,可话里话外全是抱怨她的不懂事。
“张院长说了你爸爸只是病休,没有办正式的退休手续,等明年正式办的时候可以提半级。张院长还说了,你弟弟公务员面试肯定没问题,她会提前给打招呼的。你说爸妈也没为难你呀,没有让你嫁什么痴呆捏傻。
“马家有权有势,小伙子工作好,人精神,你说人家是同性恋。别吃过大城市几年盐,就变洋了。我在这一辈子了,也没见过什么同性恋呀。
“都老姑娘了,有人娶就不错了。”
一句老姑娘外加爸爸的退休金和弟弟的好工作,这些东西彻底蒙蔽了父母的心。其实这桩婚姻也不错,除了没有爱情其他都有。她可以凭借婆婆的权势在单位耀武扬威,可以随便找情人老公也不会有意见。
张晓晓这次用力地咬了咬上嘴唇,咬下嘴唇是对别人狠,咬上嘴唇就是对自己狠。
4
透过洗手间的镜子,张晓晓看到从男卫生间走出的名义丈夫马志东,两人相视一笑。
“后天是我妈生日,她看好了一款包,一会把和钱转到你手机上。”
“马总,现在代购都是要收手续费的,更何况我不仅要买东西,还要在你妈面前演戏。这少说也要给50%的好处费吧。”
“行,就喜欢你这斤斤计较的小样,要不怎么能体现我们夫妻毫无感情呢。”马志东笑着走出了洗手间。
张晓晓今天是来饭店参加公司聚会,律师事务所的同事一个个到她面前敬酒。公司的张总就坐在旁边,表面上一本正经地夸赞着她的工作能力,可桌子底下的手却龌龊地在她腿上游走。
张晓晓抬头看着饭店落地窗上自己的身影,波浪长发,高档服装,院长婆婆,老总情人。
真是人生赢家。
可当初那个自强自立,永于拼搏的张晓晓去哪了。
看着看着,玻璃上的身影渐渐变成干练短发,西装革履的张晓晓。她慢慢地从玻璃上飘出来,伸出双手死死地掐住现实中的张晓晓。
“啊”随着一声大叫,张晓晓从梦中惊醒。看看表凌晨四点多,该起床准备早上出庭的资料了。工作前,趴在窗前先喝杯红酒清醒一下。想起订婚当天,播放两人甜蜜画面的大屏幕突然出现马志东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声音时,张院长母子像吃了脏东西的表情就大快人心。
张晓晓在此之前已经在北京找了新工作,并用全部积蓄在南六环贷款买了个40平米的商住小公寓。
现在已经是早春,一个个嫩芽正费力地顶破树枝。
对面人家的灯突然也亮了,一位同样手握酒杯的男士出现在了窗前,两人隔空一笑。
谁说老姑娘不能有春天,她张晓晓的春天马上就要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