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里,最怕的不是吵架,而是其中一个热吵,另外一个冷对。
一个虽然说出了所有的委屈,但本质上是为了彼此的情绪融合。
另一个却有话不说,憋在心里,用沉默来代替所有。本质上是为了彼此之间的情绪疏离。
而一旦发生了这种状况,也就进入了我们常常说到的「冷暴力模式」。
也即最伤人的一种相处模式。
1
冷暴力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这和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关系的重建》这本书里,心理学家阿米尔莱文这样解释道:
「当我们在养育早期,被父母或重要他人在感情上漠视、忽冷忽热,甚至抛弃时,这样的体验会积累、内化成我们的一种防御系统。」
并将这种依恋类型,归纳为「逃避型依恋」。
在逃避型依恋的世界里,所有的感情都会失去的。为了避免失去的痛苦,他们会提前通过逃避,来「减轻」自己的痛苦。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模式。虽然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2
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当前十分流行的解释模型。但我的建议是,不要过于沉迷这种解释。
成长经历是成年后逃避型依恋的充分条件。这也就意味着,还有其他原因可能导致同样的结果。
比如,逃避型依恋典型的特征就是拒绝沟通。这种特征也极有可能和多巴胺能人格有关。
这种人格与成长经历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大脑中天生的多巴胺分泌水平。
比如大部分艺术家、政客、科学家、企业家,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水平都很高。这会让他们表现出「工作狂」的特质。他们善于抽象思考,拥有绝佳的创造力。但缺点就是过于关注未来,很难把精力放在过去和当下。
而情感联系总是属于过去和当下的。
也就是说,天生多巴胺能比较强的人,并不具备强烈共情的条件。他们强大的多巴胺能,可以轻易切断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关联。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些政客,有时候必须牺牲一小部分人,来拯救一大部分人。这种政策的下达,必须要切断情感关联,完全使用由多巴胺能所控制的理性系统来做出。
又或者一些艺术家,有时候会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对身边的人不闻不问。
不被接纳的成长经历同时也并非逃避型依恋的必要条件。因为必要条件指的是,如果没有这种成长经历,回避型人格就必然不会出现。
这一点不必过多论证,一些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即使小时候被接纳得很好的人,成年之后,遇见了十分糟糕的感情,也很有可能变成逃避型依恋。
这也就意味着,人的依恋类型是可以后天不断改变的。
因此,成长经历如何,只是一种合理解释罢了。
合理解释的意思是,面对我们无法理解的情境,可以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衡——人们恐惧活在无法理解的情境之中,因此需要一定的解释来让自己找到安全感。
将其当做让我们自己得到安全感的方式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将其用来解释他人,往往会造成矛盾。这一点需要尤其注意。
3
如前文所述,人的依恋类型可以后天不断改变。逃避型依恋,是可以通过一些建设性的方法,来让自己变成安全型依恋的。
其中,最重要的行为模式,就是学会「自我袒露」。
我们可以观察到,逃避型依恋的人,其实很少会谈论自己的过去。他们更愿意讨论未来的可能性。而每当谈论过去的时候,他们要么较少回忆细节,要么闭口不言。
这就切断了他们和过去的联系,同时也切断了他们和自己内心中的情感的联系。
如果一个人,愿意和自己的爱人,或者最好的朋友,练习自我袒露——也即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悲伤的或者快乐的经历。坦露得越多,也就越能够唤醒自己内心的情感。
接着,慢慢走出那些自己建立起来的情感之墙。
4
如果自己身边的人,是一个无法改变的逃避型依恋人格,又该怎么办呢?
有人说,最好的方法是离开对方。
这种建议是不负责任的。逃避型依恋并非某种病态,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也许这和其多巴胺能人格有关。强大的创造力,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正常的。更不用说,还有许多其他可能的原因,我们还没有完全找到。
任何人格都有利弊,没有绝对的完美。和任何人相处,最终我们也都会找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因此,重要的不是不断更换伴侣,而是学会如何相处。
而与逃避型依恋人格的相处之道,就是给对方充足的空间。
当然,充足的空间,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放纵。比如一旦发生冲突,离开家里好几天,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首先,我们可以表示对恋人的这种人格表示接纳。
接着,我们需要正确表达我们已经有的情绪,告诉对方:“那天我们两个吵架的时候,你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会让我感到很痛。”也即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表达情绪模板——
“你因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我有了怎样的感受。”
接下来,就是设定边界。
比如,告诉对方:你可以回避我们的争吵,甚至可以出门散散心,但需要告诉你在哪里等等。
逃避型依恋人格,在遇见冲突的时候,需要一个必要的喘息,来让自己恢复。
这在非逃避型依恋人格看来是很难接受的。
后者不希望问题悬而未决,而前者认为只有先让自己和问题离开一段距离,才能够得到必要的安全感。
但本着谁改变,谁进步的原则,我们也可以这样想:
让问题先悬置一会儿,可以让我们也恢复冷静,不至于将矛盾激化。
给对方空间的同时,又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些空间呢?
在足够的空间里,我们都可以平静的呼吸。也许在情绪消退之后,原本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当然,无论如何,正确表达情绪都是必要的。你需要让对方明白,TA怎样的行为,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这种正确的表达,同样可以在时间里,收获正确的结果。
不是因为反应迟钝,因为以下原因:
01自尊水平02认知差异03性格使然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周围其他人相互关联,任何人都是人类体系中的唯一成员。”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互动过程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皆因每个人的处事方式存在差异。
所以人与人之间有相处和谐的,也有相处不好的,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争吵,从而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明明有理,却吵不过别人,事后才想起回怼的话,非常懊悔和生气。
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脑子反应迟钝,没有对方聪明,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和这三点有关。
01自尊水平什么是自尊?就是你怎么看待自己,你喜不喜欢你眼中的自己。
通常来说,吵架厉害且不讲理的人,内心充满自信,她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喜欢眼中的自己。看似懂得保护自己,自尊水平高,但其实自尊水平很低。
他们吵架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赢了对方,不能受到一点损失和伤害,至于吵架是否给他人带来不好的结果或是个人影响,统统不考虑。
永远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这种人非常自私。
吵架弱的人,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怼不过别人,气得浑身发抖,脸涨得通红,更懊恼的是,事后才想起回怼的话,但是事情已经过了,也没必要再去争吵,所以时常不喜欢眼中的自己,觉得自己太笨
他们会顾及到自己带给周遭的影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会以声势的大小和蛮不讲理,强行地让别人屈服。
与人争吵时,脑海中会蹦出评价对方的词语:“丢人,没面子,不是一个层次,素质低下”,出发点是维护自己的自尊水平,自然想不出怼人的话。
而对方把重心放到了如何赢你,击垮你,同一时间,你和对方的思维模式不同,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
为什么事后才想到怼人的话?因为不稳定的高自尊,大多数人都属于不稳定的高自尊,包括我在内。
比如:听到别人夸奖鼓励,会自信满满,听到别人贬低,会产生失落。情绪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波动。
吵架时维护自己的自尊,自尊水平达到顶峰,吵架过后没有环境的影响,自然会想到自己的感受,自尊水平降低。
有些人会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肯定吵赢对方,遗憾地告诉你,即使给你几次机会,也依然吵不赢,因为对方的自尊水平始终比你低,不需要顾虑,而你始终受限。
02认知差异什么是认知?通过活动认识,了解,它是由一系列发展能力组成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决定了行为模式。
正向的认知,产生正确的人生态度,视烦恼,困难为向上的挑战和动力,从而人生路越走越顺。
负向的认知,产生错误的人生态度,视烦恼,困难为向下的绊脚石和阻力,从而人生路诸多不顺。
吵架厉害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讲道理,声势极高,恨不能吃掉对方。一种是话语不多,但每说的一句话,都能将对方怼得无话可说。
前者认知能力极差,只看到事物的表面,不经过分析思考,妄下结论,属于冲动无脑型。
后者认知能力极强,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经过缜密的思考,让人信服,属于成熟智慧型。
而吵架较弱的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心地善良,宽厚待人,不与无知的人争高下。这种人的认知极高,他们的人生态度是不与小人为伍,要与智者同行。
若是与亲人发生冲突,会选择先安慰,实在不行立马消失一会儿,等对方消气再表明自己的态度。
若是与外人发生争吵,会选择甩袖离去,懒得浪费唇舌。事后虽然想出怼人的话,也会一笑而过,不放在心上。
另一种是“君子动手不动口”,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吵不过就直接动手,这种人性子比较直,没啥心眼,很实在,但也属于有勇无谋。
他们对吵架厉害人的认知是正确的,知道对方的行为是错误的,自己不会像对方那样不讲道理,但是对自己的行为认知是不正确的,因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永远离不开沟通,而非动手。
认知的差异,导致了争吵时被情绪所控,自然怼不过别人。事后认知恢复正常,情绪稳定,想出一堆怼人的话,也无济于事。
03性格使然我们经常说,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不会因为后天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其实不然,基因遗传只是一小部分,原生家庭的影响则占了最主要的一部分。父母给养成了某种习惯,成年之后才真的很难改变。
父母若是蛮横不讲理,很大程度上培养出不讲道理的孩子,父母若是脾气很坏,孩子则不会控制情绪,脾气也会不好。
虽然性格外向,但脾气极差,很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吵,人际关系相对也不好。
父母若是憨厚老实,不爱说话,孩子的性格也会相对内向,虽然脾气好,但不愿与人沟通和交流,遇到不讲理的人,只能被欺负和受气。
发生争吵时,脾气不好的人,气势上直接碾压对方,而内向的人,气得一句话说不出来,并非反应迟钝,是习惯了不沟通不说话,遇到突发事件,大脑一片空白,只想逃避。
即使事后想到了怼人的话,不敢也不想找人再次理论,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造就了内向的性格,养成了或多或少的社交恐惧症,所以吵架自然吵不过别人。
吵架是一件消耗心力的事,不管赢还是输,都会影响个人的心情,并且气大伤身,损坏自己的身体,得不偿失。
与其吵架争输赢,不如心平气和坐下来好好沟通,因为吵赢吵输,事情都未必能解决,不被情绪所控,才能获得圆满的结果。
吵架时真正的敌人不是吵架的对手,而是自己的情绪。藏在我们身体里的"情绪",才是我们每个人的最大敌人。
世界上真的没有吵赢的架。吵架的双方一定都会输掉,只是看谁输的更惨。
我们总是在潜意识当中防止别人对自己进行贬低和否定的,每个人都期待外界对自己的认可,这也是我们积极和努力的源动力。
而当我们彼此发生争吵时,为了迅速挫败对方,一定会从一个人的道德和人品上去攻击对方。因此这个"自我价值保护"的红线是一定会被逾越的,那就不再是"双方谁对谁错的"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升级成一场"人格攻击战"和"人格保卫战"。
所以,吵架吵到一定程度,我们就不再为争对错,而是为了争一口气。也就是说我们是被自己的情绪牵着走的,于是吵架变成了同自己情绪斗争的过程。
人一旦被情绪左右,心魔就会趁机而出,很多冲动行为就是这样导致的。一时的冲动造成终身后悔的事情比比皆是。
所以,在被激怒的时刻,千万不要当即回击,不妨先在内心里从1数到10,然后再去交流和沟通,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下面这段话,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吵架教程":
这个人矮,你就攻击他的身高;
这个人胖,你就攻击他的身材;
这个人丑,你就攻击他的相貌;
这个女人有钱,你就说她是卖身来的;
这个男人有钱,你就说他是吃软饭的;
这个人穷,你就说他这辈子发不了财。
如果是照这个节奏下去,对方就只剩下一个出路,那就是和你同归于尽。
而我们唯一杜绝吵架的方法就是,要学会包容,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
当你遇到那些胡搅蛮缠、动不动就去辱骂别人的人,千万不要搭理。只要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运,然后继续走你的路。
相信我,这样做你会更快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