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情上不认可你,再好的教育都会以失败告终。想教育一个孩子,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在感情上认可你、接受你。缺少这一环,再好的教育,也会以失败告终。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与孩子同感共情呢?我认为要掌握以下原则。当孩子行为失当或者做错事时,家长一定要沉着、冷静,切忌急躁、焦虑。家长要认识到,无论孩子的言行多么荒谬、错误犯得多么离谱,孩子都有自己的理由。只是我们没有读懂孩子、不知其中原因而已。确立这样的观念,我们就能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们就能从孩子的视角观察问题,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我们就多了一分理智、少了一分冲动。
心中要有原则,同感不等于认可,共情也不代表同意。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同意他的观点、认同他的做法。我们体谅孩子、关爱孩子,并不代表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仍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通过共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深切的爱,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明白,父母不是在命令和管教自己,而是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渡过难关。同感共情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在情感达到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导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当孩子体验某种不良行为的后果时,家长不要再往孩子伤口上撒盐。比如,孩子作业没完成,受到老师批评,家长这样奚落孩子:“这下服气了吧?我早给你说过要‘一日事,一日毕’,你偏不听!”再如,孩子丢了自行车,家长大发雷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让你骑旧车,你偏要骑新车,让小偷偷走了,活该!”这种态度只能令孩子反感,孩子不会接受教训,而且还会憎恨父母。
当孩子生活学习遇到困难、感到力不从心、产生畏缩情绪时,家长不要袖手旁观、置若罔闻,更不要批评指责、冷嘲热讽。家长要真诚地告诉孩子,父母理解你的苦恼,这件事确有一定难度,但我们相信你的能力。你能把那么多事做好,这件事也一定能做好。要告诉孩子,你比我们强多了,父母像你这种年龄,好多事情都做不好。人生充满了矛盾和问题,人都是在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的,这就是生活美好、生命精彩的真谛所在。一个人什么都可以丢,但不能丢掉精神。
同感共情是实施教育的第一步,制造了同感共情,就等于创造了教育的良好开端。当孩子情绪被接受、感受被认同时,他们会从内心感激父母,从而把父母当成知己。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融洽了,从心里接受父母、认同父母了,父母讲的道理孩子就会接受。反之,孩子不认可父母,父母的建议再有道理,孩子也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
当父母理解孩子打针有多疼时,孩子更容易承受痛苦;当父母理解孩子学业有多繁重、孩子多么不容易时,孩子会更坦然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当孩子感到被接纳、情绪被尊重时,孩子会感到深深的安慰。这种安慰能化做对父母的感恩,化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化做成长的力量。善于同感共情的父母,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抗拒心理就会大大减弱;孩子的感受得到尊重,同样会尊重父母的感受、接受父母的引导、接纳父母的建议。进入此种境界,家庭教育就上升到了一定高度。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
你和朋友家人的相处中有过共情吗分享你的经历和你的情感体验:我可以共情小说,可以共情电视,却没有办法共情家人和朋友,我自己觉得我自己是冷漠,我想这里头可能会有一个理解上的偏差,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在临床或者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上,共情是一个技术,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而你所说的共情更像代入感,因代替某人进入其所处的情境而产生的感受,也就是说你通过观看电视会把自己带入成其中某一个角色,身临其境,体会,如果你是这个角色,你会有同样的感觉,也有同样的期待。会幻想自己是其中的男主角或者女主角。包括我们玩游戏。都是使用这种代入感的,代入感也是体验感,更多的时候是想用户体验。就是也就是说你通过看电视的代入感,你体验了一些你的期待,比如说甜宠剧,我们都希望自己是被宠爱的女主。
二、如果她们感冒、发烧、摔伤了,我很无动于衷,连安慰都是官方话语这句话里头感受到了一个复杂的心理状态,你希望你对你的家人有情感上更深的链,比如说在他们受伤的时候,你可以真诚的安慰到他们。感受到他们对你的需要。感受到你对家人的照顾和支持。
三、同时你感觉到自己在这个部分是无力的,既是表达上的匮乏,也是情感上的匮乏,要好好照顾自己情绪上没有太大的波动,你的话说是无动于衷。表达上温度也不够,你的话官方的语言。你在这里提出是想要更深的探索,想知道是为什么,确切的说,我们需要从人格特质,家庭关系家人互动,多方面来了解。
对于这样的观点,小伙伴们,你们可千万别当真了。
有共同话题,只能说是好伙伴,但不一定是好感情。
共同话题这件事,在后面的生活中多少都能养成,但影响两个人感情和生活的其他三件事,才是当务之急。
第一件是足够的物质基础。
这一点的重要性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真正明白。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爸妈说,以后一定要找一个爱你的人,很少有爸妈说以后一定要找一个有足够物质基础的人。
而且一旦有父母教孩子找有物质基础的人,就会有人大义凌然的站出来指责,你就是见钱眼开!
呵呵哒!
如果仅仅只是谈恋爱,一贫如洗都不碍事;
但如果你们想走入婚姻殿堂,请记住,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物质基础,不然,这一定会成为你们经常吵架的导火索。
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是钱。
你本来就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为什么不?
至于这个物质由谁负责,女生也行、男生也罢,这一点并不重要。
标准嘛,看你们的心有多大了。
但,一定要有!
这个“有”,还有一种解释是,有潜力!
如果说一个男生有进取心,有潜力,正在努力,就算现在没能给你提供足够的物质,你也可以考虑。
最烦的是那些既没有条件,又一天到晚不思进取的人!当然,如果你是富豪,只要求对方有颜值就够了。
男女富豪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
第二件是共同的观念。
这个共同很关键。
想要有共同话题,不难。
共同观念,真难。
我们都知道,两个结合在一起的人是需要磨合的,这种磨合其实就是三大方面,一是习惯,二是性格,三是观念。
习惯可以稍微改变,个性可以互补,补不了就一方退让一点,几个回合下来,还是有机会能有所改变。
但观念这个东西,平时是看不着摸不到,不显山不露水,可一旦冲起来,那威力十级台风都不如它。
当然,这个也是常常被拿来提分手的借口。
自从开设公众号以来,我就经常在后台收到很多关于情感的留言。
上周连续有三个人问我,和男朋友生活观念不一样,是否还有继续下去的余地?
我旁边的助理小姑娘看到了,也痛苦的说,观念不同这个点真的很难搞。
她有个朋友,之前在广州上班,后来为了男友跑到了北京。俩人性格都很好,也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相同的爱好,门当户对,准备再努力四五年在北京买房安家。本来以为生活会一直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熟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俩人都发现彼此观念天壤之别,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足以击垮俩人的心理底线,最后双方协调忍痛分了手,特别可惜!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
我的两个高中同学,一男一女,高一在一起,大学毕业一年后分手。八年感情,死在了观念不合上。以前在学校没什么冲突,也没发现彼此的问题, 毕业一起生活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一言不合就掰了。
第三件是人品。
我有个闺蜜特别睿智,她找男票的前提是,人品好。
现在结婚了,过得超级幸福。
是啊,我们总说要找个对自己好的人,至于对其他人怎样不管。
如果他对其他人都不好就对你好,这是不现实的。
反过来,如果他对其他人都能好,对你不可能不好!
我读高中时,有一个很漂亮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剧是《流星花园》,最喜欢的人物是道明寺。后来被我们学校周边的一个小混混看上,中学辍学。她离开学校的前一晚在宿舍收拾东西,我问她,值得吗?
她说,他对我很好,认识他我才知道原来世界是那么美好,我们很聊得来,读书太没意思了。
然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学校。
家人为此伤透了心,发动全家,但都没有将她的心拉回来。
家人说,他不是个好人,穷凶极恶的小混混,你放弃前途跟他你会后悔的。
同桌说,他才不是你们想的那种人呢,他对我很好,我有自己的判断。
十几次劝说无果,她家人也死了心。
后来她背着家人偷拿户口本结了婚。
此后的很多年,我们都没了她的消息。
前几年,我回学校,从曾经的班主任那听说了她的消息。原来结婚后,她常常遭到混混老公暴打,她一直想离婚却至今未能脱离魔爪。
他对别人都很坏,就对我好!
这种只有偶像剧才有的情节也信?
他们也有共同话题,小混混还带我那同桌开拓了眼界,认识到了世界的大不同呢。
可是,结果还不是很惨?你以为有共同话题就行?别当真了,他顶多能成为你的人生好伙伴。
共同话题?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我外公外婆爱好不同,一个就喜欢外出看牌玩牌一生没干过什么大事,另一个只爱在家看电视剧;
性格不同,一个内向活在自己的世界,一个外向巴不得所有事情都向全世界宣告。
更没什么太多共同话题。
在一起最舒服的状态不是无限制的聊天说话,而是就算彼此不说话也不会感到尴尬。
共同话题没那么重要,基本的物质条件、共同的观念、过硬的人品才是决定你们能不能长期生活下去的基石。
只有切除隐患才能迎来安稳的爱情!
你好,
有什么同感?
一件事的同感要有共鸣,
也许有很多人会跟你有同感,
你想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相信大家会支持你的!
祝你生活愉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