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反应与共情同感的关系

情感反应与共情同感的关系,第1张

因果关系。情感反应是因为共情同感之后参会产生的情感反应,两者相互影响,属于因果关系。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所谓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该词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

这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即个体能够以他人为中心,识别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研究显示: 它和社交能力呈正相关。

共情也就是说拥有共同的情感,——你懂你,我懂你,我比你还懂你。

共情,也可以是同理心,是指对他人的心理活动或情感感同身受、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能力。通俗地讲,共情就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做到通情达理。

对心理咨询而言,当我的头脑放松下来,全身贯注地聆听时,我的身体和情感,甚至能极为精妙地共振到对方身体和情感的转折变化。

共情的相关说明

共情的机制被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感知和模仿、关心和抚慰和设身处地的帮助他人。

当我们感知到了别人的消极情绪,在共情的作用下,我们就会尝试用肢体接触和语言来抚慰他的心情。在这一层的外面,共情的最高形式,就是设身处地、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帮助他人。

共情可以让我们知道别人的需求,让我们学会给别人公平,有利于合作的进行。时至今日,人类已经成为了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我们极度依赖社会,几乎没有人能脱离社会独自生存。为了生存,我们都必须融入社会,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创造更高的价值。合作才会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利益。

这并不代表共情的能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它也会对别人造成更多的伤害。作者说,人类在拥有最强的共情能力的同时,也非常擅长折磨别人,这是因为人可以对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有所体会。要想知道怎样才能让别人痛苦,就要先对别人的痛苦有共情。

-共情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2-2-5讲十坚持分享第934天

同感力指咨询师能够准确无误地感受、体察来访者内心体验的能力。初学者在同感表达上容易犯两个毛病:一个是因过分关注来访者的感觉而制造出一大堆同感泡沫,于同感共情无实际的帮助。另一个是因过分认同对方的想法而设置了重重的同感陷阱,错失了面质来访者的机会。

同感并不一定是言语性的,它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甚至一份真诚的聆听就够了。同感的艺术在于,不说错话不等于说对话,这就融通不输并不等于赢,是一样的道理。说了不少的同感的话语,说多了就泡沫化了,说了等于白说,甚至还不如不说。宁肯不说话,也不要说错话。

心理咨询的同感共情是什么?

(1)同感共情是平等的(Empathy is of equal relationship)。这是因为心理咨询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而非权威的关系。其中平等是尊重、理解、中立、客观的前提保障。如果心理咨询关系一旦变成了权威关系(如医患关系、师生关系),则来询者需要或期望接受咨询师的指导,这就违背了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原则。由此,咨询师要在同感共情实践中培养、完善自己平等待人的能力加以真情表露。

(2)同感共情是互动的(Empathy is interactive)。这是因为同感共情是在互动交流中表现的。这种交流需要咨询师敏锐地观察来询者的内心冲突与变化,并适时地做出相应的回应,以极大强化来询者的主述欲望。由此,咨询师要在同感共情实践中学会主动回应,及时反馈,用心伴随来询者。

(3)同感共情是真诚的(Empathy is genuine)。这是因为同感共情要求咨询师能够真情实意地进入来询者的内心世界,以设身处地地感受其喜怒哀乐。如果同感共情中没有真诚,就相当于大自然中没有空气,世间一切将由此变得苍白无力,生机全无。由此,咨询师要在同感共情实践中,学会真诚待人,实话实说,以取得来询者的信任。罗杰斯曾经说过重复就是力量,但是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来询者的话,既没有站在来询者的立场感同身受,也没有帮助来询者进行自我探索,这样的重复是不能达到同感效果的。

(4)同感共情是多方位的(Empathy is multi-dimensional)。这是因为同感共情交流中既有言语的交流,也有体语的交流。其中言语的交流包括谈话的语气、语调及措辞等,体语的交流包括谈话时的面部表情、坐姿、手势等,这一切都应该协调一致,传达着同感共情的信息。而如果咨询师一边与来询者说话,一边又在看表、梳头发、目视其他地方等,就会给来询者以心口不一、心不在焉的感觉。由此,咨询师要在同感共情实践中,不断克服自己的种种口头禅与小毛病,以给来询者最全神贯注的感觉。

总之,同感共情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询者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不设防,以能够正视自己的力量与不足,发现自身的非理性思维方式,最终有效地调整。对此,罗杰斯曾指出:“治疗师必须具有一种特殊的感应能力,能准确地感受到当事人的个人经验,并能体会到当事人所表达的内容。只要进行得顺利,治疗师不但能够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所要澄清的各项意义,甚至在下意识里就能对情况一目了然。

同感共情“不是”什么?

简单说来,同感共情也具有以下之特征:

(1)同感共情不是同意(Empathy is not agreement)。两者的本质差别在于前者是对来询者内心感受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而非对对方想法和理念的完全接受;而后者是对来询者思想的完全认同。在心理咨询中表现同感共情,是为了“将心比心”,以尊重换信任,以理解促反思。由此,咨询师在同感共情实践中学会接受来询者,而不是认可他的某些非理性想法。

(2)同感共情不是同情(Empathy is not sympathy)。两者的本质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位式的反应,它包含了对来询者处境的怜悯,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似的反应;而后者则是客位式的,完全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的反应,因而是平等的、共鸣似的反应。由此,咨询师在同感共情实践中切忌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态度。

(3)同感共情不是移情(Empathy is not transference)。在心理学上,移情泛指个人把自己对以往生活中重要人物、事件及东西的爱与恨投射到另一个相关人物、事件及东西的意向。同感共情与移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平等、中立、公正的情绪反应;而后者则带有个人的偏见、偏好或是情绪指向。由此,咨询师要在同感共情实践中警惕自己的移情表现,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来询者头上。

(4)同感共情不是热情(Empathy is not simple kindness)。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冷静、理性、温情的情绪反应;而后者则可能表现出过多的主动与主观。由此,咨询师在同感共情实践中切忌表现得过分主动、热情,那样会令来询者感觉不适,望而生畏。

总之,同感共情是心理咨询的入门功夫,它需要咨询师在谈话中表现得淡定自如、衷心诚恳。这就需要咨询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省自我、磨炼自我,以渐入佳境,娴熟把握。此外,同感共情不意味着满足当事人的情感与要求,而只意味着给他提供一个安全的、支持性的环境,接纳其人,而非其事。

什么是共情,又该怎么做到呢?

共情(empathy),也叫换位思考,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能力,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Hoffman教授认为,共情能力是一种人类生而具备且必不可少的能力。

有趣的是,大多数对他人情绪敏感又反应强烈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因为太能感同身受,也就是共情能力过强。但事实上,真正的共情和上述的两种对他人情绪敏感的情况之间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共情的出发点是为他人的利益,而不是为自身的利益——共情是为了理解、体谅和缓和他人的苦难,而并非是出于自我保护。

那么,正确的共情应该怎样做呢?

1 明确自己的情绪来自哪里

首先,你需要觉察自己被他人的情绪影响究竟是由于感同身受,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还是仅仅只是被对方那种强烈的情绪感染了。有一个确认的方法是,在你看到他人心情低落,而自己也似乎因此变得低落时,问一问自己:我的低落是因为我尽量想象把自己放到了和对方同样的处境,所以体会到了Ta身在其中的痛苦;还是我只是看到Ta低落,觉得这种‘身边的人情绪不好’的感觉让我很紧张、焦灼,因此想让Ta恢复平静?如此一来,你能够区分自己是在共情对方,还是更多出于对自己的保护。

2 “这真的与我相关吗?”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他人情绪的敏感是出于害怕自己因此受到伤害,或是担心那是对自己的评价,那么,你需要明白以及去证实,他人的情绪可能与你无关。为此,你可以试着留心并记录下周围人情绪激动的时刻,克制住自己不去做出反应,比如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取悦他人。

接着,你需要做的就是观察对方的情绪是否是指向你的,是否真的预示了接下来Ta会对你造成伤害。此时你多半会发现,你并不是他人情绪的“受害者”。而如果你在得到现实的验证前已经抢先一步为了自我保护作出了反应,就会失去验证的机会,因为即使你没有被伤害,你也会归因成“幸亏我已经先有所行动了”。不仅如此,你甚至还可以在对方情绪平静下来以后直接向对方确认你的猜想和预设。

3 说服自己:我没有承担他人情绪的责任

你需要明白的是,无论是为他人的共情,还是为自己的保护机制,你用不着、也不能够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不管是多么亲密的亲人,伴侣还是朋友,你们也始终是独立于彼此的个体。因此,你在对他人的痛苦悲伤感同身受的同时,也要清晰地意识到:这是Ta的情绪,也是Ta的人生,我可以去站在Ta的角度上理解Ta现在的感受,但我不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除了情绪上的边界,行为上的边界也尤为重要。当你知道某个亲密的人陷入困境时,你可以告诉Ta你会支持Ta,可以给Ta提出一些建议,可以陪伴在Ta身边。但,你不能擅自为Ta做决定,也不能过度干涉Ta的选择,即使你认为自己是出于“好心”。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你不能代替他人痛苦,更无法拯救别人。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和他人之间健康的边界。有能力关怀,也有能力保持自我的平稳。这样的话,你就能进入到一个非常舒服的状态了。

共情的表达方式有言语激励、重复关键字词或语句、概括性重复、非言语表达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意义

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2、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3、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85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