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吵架很有意思,本来两个毫无瓜葛的人却演绎成深仇大恨。首先两个人小试牛刀,互相的指责,埋怨对方不讲理。这样几个回合过后,见对方没有屈服的意愿,当然也不会屈服,如果讲理可以解决的,就不会吵架了。
双方开始升级到谩骂了,对方是如何的不要脸,有的语言高超的,会讽刺,不直接说你不要脸,会说给你脸给多了,这或许就是给脸不要脸的谜语吧。
又几个回合过后,两个人开始脸红脖子粗,怒目圆睁了,分明和对方有些血海深仇。也不顾及语言了,直接问候父母,亲属,这时候身体开始不听使唤,尤其是手比天画地,时刻准备着防御和进攻。
这时候就到了白热化阶段了,双方的直线距离已经缩短到不可再缩短了,同时也暗示着围观的该出手了,不能只看戏当观众了,需要干活了,会出现两班人,把吵架的两个人拉开,分别进行思想教育,当然那两个人也会隔着人群骂骂咧咧,不过已经在控制范围了。
下一个阶段开始互相给拉架的人诉苦,说自己如何委屈,对方是如何蛮横,劝架的人都会认同各方的观点,进行调解。几分钟后,当事人双方的嘴里仍然吐着坏话,只是声音小了。
你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不,还会有一段小高潮发生,调解之后的当事人见了面,又开始一番讨论,之后迅速骂骂咧咧,又要起冲突的样子,这个时候不用调解,双方自然有一个人展现胸怀宽广,甩袖而去,嘴里振振有词,“我不和你一般见识”。另一方虽然嘴里也在骂,但也不会去追赶了。到此曲终人散。
扩展资料
夫妻吵架后和好的方法:
一、不冷战,不回娘家
有多少的夫妻,吵架后,男人摔门而出,女人收拾东西回娘家。女人回娘家是一种很掉价的行为,男人来接了,利用父母和兄弟的优势,在对男人横加指责一通。只会让男人心里更生气。也许在刚开始的时候,男人还会去娘家接你回来。
但是次数多了,他就无所谓了。而女人此时只能有两种结果,要么自己回来,要么离婚。但是大多的女人,只能自己默默的回去,这样更加被人看不起。所以回娘家的行为不值得学习。
而冷战是大多数男人的行为,这种更可恶。冷战又称为冷暴力,冷暴力杀人于无形。它会让对方的身心都受到伤害。成熟的男人,懂得在吵架后主动说话。主动沟通的一方并不代表输了,而是让对方知道我更加爱你。
二、聪明的女人会撒娇
“我知道我错了,但是你应该来哄我了”。男女吵架后,女生这一句的效力比情话都动听。道歉并不是男女吵架后男人的专属,所以女人不该有吵架一定要男生道歉的念头。女生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先道歉,反而会让男人更加爱你。
吵架后,谁能情绪,谁先说话的一方,才是更成熟的人。谁先说话,绝不代表谁错了。也是他更加珍惜你们这段感情。相反,一直赌气的那个人应该反思自己。
三、献殷勤
买礼物这种是男人最常用的招,也是哄女孩子必备的手段。也给男孩子提个醒,和女孩子吵架,是会破费的,所以以后请注意态度和情绪哦。
当然献殷勤也不只买礼物这一种。可以分担对方的家务,帮对方做好他的事。例如,煮一餐大餐,美食总能让心情愉悦的;给对方泡一杯咖啡,兴奋的情绪更有利于交流。
我在旅途中好像没有跟人吵过架,不过跟我同行的朋友跟别人吵过。我后来总结,旅途中游客跟别人吵架,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 1、在排队购票,购物、就餐……的时候,由于有不直觉的游客加塞,这时如果没有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或维持秩序不利,很容易发生争执。 2、在公交车包括地铁上、游览车上,由于拥挤,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被挤了,这时容易发生冲突。 3、在景点或路上被踩了脚或被撞了,而对方又非常没有礼貌,这也可能导致发生口角。 4、在景点照相,因为位置的原因发生争吵。 我个人观察,以大妈为主的人群似乎更容易做出不礼貌的举止,更善于喋喋不休与人争吵,跟她们争吵很难讲清道理。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察,也许以偏概全了。 我不太善于吵架,我觉得一是尽量网上预约好门票,有的餐厅也可以预约订位。二是尽量少在景点吃饭,我的经验是景点的餐馆都是给外地游客开的,又贵又不正宗,当地几乎不光顾,所以饭还是事先做好功课去正宗有特色的馆子吃。三是照相,你要懂一点摄影,不必去抢所谓的位置。四是你要意识到你在一个人突然有几个钱了但素质还来不及提升的庞大旅游队伍中。
回看五一小长假这几天,
最火热的话题莫过于“旅游”。
都说旅行是检验感情的“试金石”,
可出去玩也难免产生摩擦。
这不,一对情侣因旅行七天吵了五次,
上了热搜……
当事人在社交媒体上,
仔细描述了和老公在旅行中的吵架瞬间,
吵架理由包括把手机遗落在大巴车上、
非要买景区差价极高的商品、
拍照拍得很丑、
晕车难受却被捉弄等等……
在此帖下面,
网友也是吃瓜不嫌事大,
多数人都是大声嘲笑
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旅游吵架的经历
不得不说,
吵架实在是影响旅游心情的“重磅炸弹”。
不仅是和对象吵,
有人还和朋友吵,和家人吵,和同学吵……
细看吵架原因,
其中被吐槽最多的大概有这些:
首先是拍照问题。
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有男人/父母被抱怨
其次就是全程都是随便。
逛哪个景点呀?随便。
吃什么特色呢?随便。
买什么纪念呢?随便。
有人说旅游途中总是随便,
是不是因为没提前做好攻略?
no!no!no!
第三大槽点就是即使提前做了攻略,
也免不了分歧。
第四个吵架因素是太累临时不想动了。
有人不想逛景点就想在酒店躺躺,
但另一个人还不想啊。
最后一个容易引发争吵的点,
就是出游时全程玩手机!
这么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冲突,
那外出旅行怎么才能避免吵架呢?
网友总结出这几个减少旅游时摩擦的小提示,看看能不能帮到你吧:
1、找到合适的旅游搭子:最好的旅游搭子是性格相似,都喜欢快节奏运动或者都喜欢慢节奏休息,提前沟通好要去的景点。
2、做攻略预留自由活动时间:当下“特种兵”旅游非常火热,但是紧凑的安排可能会让旅游情绪紧绷,在做计划时,可以预留出些空闲时间,以便临时起意有时间可用。
3、算好花费:无论是AA还是一人包揽,旅游伙伴都要算好账,金钱上出问题会非常影响旅游情绪。
4、多多换位思考:旅游本身就是为了开心,当然在途中也不要只考虑自己,也要适当包容对方情绪,毕竟一方生气的话,两个人都会不开心。
然后一点,也是最多人提到的,如果在旅游过程中是对方做攻略看地图找饭店,在对方忙中出错的时候,要努力安慰不能抱怨!脑力劳动上没有出力,至少要提供情绪价值。
今年“五一”,无疑是史上最火爆的一个“五一”,数据显示有多达274亿人次出游,到处都是人从众。
在旅途中,除了人多拥挤,难免遇到一些摩擦,有网友就说旅行了七天,结果和老公吵了5次架。
其中包括手机遗失在大巴上、高价买景区推销的草药、夫妻生活节奏不对、拍照很丑、晕车难受被捉弄等等。
最后,网友直接声称是想离婚的第一天。
对此,不少网友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纷纷开启了吃瓜模式,更多网友则表示感同身受,分享了自己旅游吵架的经历,尤其是女性吐槽自己老公、男朋友的占绝大多数,什么吃饭随便、乱花钱、只会玩手机、出轨等等不一而足。
甚至有网友称,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有男人因为拍照太丑而被骂。
当然了,如果两人共同出游,一定要根据彼此的喜好,提前做好规划,协商好去哪里玩、怎么吃、预算多少等等,尤其是一定要多多换位思考,彼此互相包容。
毕竟,假期难得,外出旅游就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闹心。
1 关于争吵的四字词语
描写和同学吵架的四字词语:
声嘶力竭
解释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闻一多《贾岛》:“眼看见前进也是枉然,不要说他们早已声嘶力竭。”
气势汹汹
解释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指桑骂槐
解释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指手画脚
解释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不可开交
解释开:打开,解开;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出处清·姬文《市声》第二十四回:“两口子正在吵得不可开交。”
污言秽语
解释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
出处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2 关于争吵的四字词关于争吵的四字词盎盂相击 比喻一家人争吵。
盎盂相敲 比喻一家人争吵。 妇姑勃溪 指婆媳间的争吵与不和。
比喻因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 妇姑勃溪 妇姑:儿媳和婆婆;勃溪:家庭争吵。
原指婆婆和儿媳间的争吵。后也比喻内部争斗。
家无二主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61326238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难分难解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
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九回:“一员将使五股托天叉;一员将使八楞熟铜锤;一员将使五爪烂银抓;三将大战,杀得难解难分。”
难解难分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挑唇料嘴 摇动嘴唇。指吵嘴,争吵。
同“挑牙料唇”。 挑牙料唇 摇动嘴唇。
指吵嘴,争吵。 同室操戈 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
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
泛指内部斗争。 阋墙谇帚 指家庭内部争吵不和。
谇帚,指妇女吵骂。 阋墙御侮 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
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 争多论少 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
形容斤斤计较。 争风吃醋 争:嬜,争夺;风:风韵,多指女子。
指因男女关系而妒忌、争吵。 抓破脸皮 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
抓破脸子 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 抓破面皮 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
3 关于争吵的四字词关于争吵的四字词
盎盂相击 比喻一家人争吵。
盎盂相敲 比喻一家人争吵。
妇姑勃溪 指婆媳间的争吵与不和。比喻因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
妇姑勃溪 妇姑:儿媳和婆婆;勃溪:家庭争吵。原指婆婆和儿媳间的争吵。后也比喻内部争斗。
家无二主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难分难解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九回:“一员将使五股托天叉;一员将使八楞熟铜锤;一员将使五爪烂银抓;三将大战,杀得难解难分。”
难解难分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挑唇料嘴 摇动嘴唇。指吵嘴,争吵。同“挑牙料唇”。
挑牙料唇 摇动嘴唇。指吵嘴,争吵。
同室操戈 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阋墙谇帚 指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
阋墙御侮 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
争多论少 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形容斤斤计较。
争风吃醋 争:嬜,争夺;风:风韵,多指女子。指因男女关系而妒忌、争吵。
抓破脸皮 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
抓破脸子 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
抓破面皮 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
4 很吵的四字成语有哪些人声鼎沸
词 目 人声鼎沸
发 音 rén shēng dǐng fèi
释 义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出 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示 例 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
熙熙攘攘
拼音发音 xī xī rǎng rǎng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成语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成语举例 共青团员都打扮成去远足的样子,每人提了个提包,有的是挂包,的会集在厂里的球场上
摩肩接踵
拼音发音 mó jiān jiē zhǒng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成语举例 节日的公园里,游人~,十分拥挤
5 形容吵架的四字成语风波乍起 怒目相向 怒不可遏 大吼大叫 大发雷霆 声嘶力竭 又哭又闹 又打又骂 脸色铁青 顿足捶胸 伤心落泪 乱作一团 乱七八糟 鸟烟瘴气 满地狼藉 火冒三丈 嚎啕大哭 满脸不悦 各执一端 固执已见 时断时续 争论不休 针锋相对 互不相让 喋喋不休 数数叨叨 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 闪烁其词 沉默不语 可怜巴巴 不理不睬 各行其是 慢条斯理 不急不躁 头头是道 结结巴巴 一反常态 你争我夺 各存心事
不可开交 振振有词 无济于事 满腹狐疑 满腹委屈 一肚苦水 有口难辩 不由分说 声色俱厉 不容分辩 劈头盖脑 语无伦次 抽抽搭搭 痛苦悲伤 撅嘴赌气
6 描写吵的四字词语描写吵的四字词语 :
吵吵闹闹、
大吵大闹
声嘶力竭
咆哮如雷
大喊大叫
畅叫扬疾:指大吵大闹“畅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
聒聒噪噪:吵吵闹闹
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鸡争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家翻宅乱: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闹闹哄哄:吵吵闹闹,指喧闹的场面
雀喧鸠聚:形容纷乱吵闹
筛锣擂鼓: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无理取闹: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指故意捣乱
7 形容一个家庭不和的四字成语同室操戈
tóng shì cāo gē
解释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戈;不能读作“ɡě”。
辨形戈;不能写作“弋”。
近义词相煎何急、自相残杀
反义词同仇敌忾、同心协力
辨析~和“自相残杀”;都有表示自己人互相伤害之意。但~含蓄典雅;程度比“自相残杀”轻。
例句你们~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昨晚又跟婆婆吵了起来。
昨晚九点左右,我在电脑前整理素材,不到三岁的儿子在旁边,一会玩车,一会跑去和爷爷躲猫猫,一会玩气球,不亦乐乎。
儿子玩气球时,正好孩子爸爸进来了,他看儿子玩气球,就拿出一袋又吹了起来。房间里本来有两个60厘米的长气球;蓝色、**篮球大小的两个圆气球。现在爸爸又吹了两个长的。吹到第二个时,他还专门叫我,表演给我看。那个气球未吹时有20厘米左右,因为很长,所以吹起来需要很大的肺活量,而且吹完之后两腮会很酸。小时候经常玩,而且工作以后,公司组织活动或者朋友生日多少都会用气球装饰,相信玩过气球的人应该都很清楚。
等孩子爸爸吹完第二个之后,我说:“儿子,快过来,看爸爸又给你吹了两辆加长车(孩子正在模拟气球假装加长公交车的游戏)。”
儿子看到后兴高采烈的接过去,玩了起来,而且小嘴还不停的念叨说:“好多加长公共汽车。”
我对着孩子爸说:“小明(代称),别吹了,吹这个太累了,一会头晕脑胀的,腮帮子还疼,屋里气球太多了,孩子来回跑,万一踩爆了,大晚上的再吓一跳。”
孩子爸连连说:“是,是,是。”然后我转过来又接着写材料。
没过一会功夫,我忽然闻着房间里有气球的那种橡胶味传过来,气球正常存放一般没多大味道,但是吹完撑开以后会散发出橡胶道。转过脸一看,孩子爸又在吹气球,大大小小的摆了一地,房间里顿时没了下脚地。
看到这我就有点急了,连忙说:“小明,不是给你说别吹了吗?怎么还吹,屋里橡胶味太大了。”心里想幸亏婆婆买的气球质量好,如果是几块钱一大袋的那种,估计味道更大。
孩子爸连忙笑着说:“不吹了,不吹了。”
“小明,把气球里的气放了,屋里别摆这么多了。”我边说边开窗户通风,现在冬天,窗户都是开个小缝,空气很难流通。楼房不像大院子,不用担心通风问题
听到我们说话,在客厅看电视的婆婆连忙走了进来,在门口就开始埋怨的说道:“他好心好意吹的,让孩子玩的,不是说了不让你吹了,怎么还吹,齁累的。”替小明解释个不停。
我本来心里没生气,只是为了让孩子爸不吹气球,说话语气重。再说,就算他不处理气球,为了孩子我也会自己弄。可是听到婆婆替他儿子维护个没完,加上她平时一遇到她儿子的事,就会非常激动,提高嗓门而且说话语气不好。
我心里一股气上涌,对着孩子爸说:“你不放气,我都扎爆了。”边说边拿自动笔准备扎气球。连扎了两个,孩子看着我。我知道一般当着他的面扎爆气球,他不害怕。
隔壁小区偶尔一起玩的一个两岁小女孩,因为被突然爆破的气球声音吓到,人没有其他事,就是从此很抵触气球,看到别的小朋友玩,就远远的跑着躲开。
有了前车之鉴,加上小孩子玩气球在所难免,所以为了他玩气球时不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吓到,我专门锻炼孩子,专门和他玩过扎气球的游戏。
我把笔递给孩子说:“你也来试试吧,咱们把气球扎破,听嘭嘭嘭的声音。”孩子正把气球想象成各类车,肯定不愿意扎,还拿着被我扎破的气球直让我再吹起来。
婆婆接着说:“别扎气球了,再吓着孩子”婆婆又对我老公说:“小明,把气球拿来,我放窗户护栏外边去,不让吹,人家那小孩小时候天天玩,也没见什么事”然后又在为他说个不停。
小时候我们是经常玩,可那时候的东西真是质量好,甭管吃的玩的不会有那么多添加,现在这些东西造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再说以前是院子,现在楼房,冬天本来通风不好这还用说吗?
婆婆很多时候是好心,怕我们吵起来,想从中调和。可是如果我俩的矛盾真的大到调和不了,你从中说和还可以理解。现在芝麻绿豆点的小事有什么可解释的。每次都是,只要我对小明语气重一点点,她要么拉个脸要么替他解释个没完没了。
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说实话,本来是我们夫妻俩,就一件吹气球的小事,埋怨两句,都丝毫达不到吵架的地步,小明也不可能受刺激,我们夫妻几年了,这点分寸我还是有的。
比如,平时我们两个人有争执时,本来是站在同一立场,就事论事,说完就没事了,可能都不到五分钟,我俩就又笑呵呵的聊别的了。可是婆婆一加入进来,性质就完全变了,就变成她们俩站在我的对立面,跟我在吵架。好多次了,夫妻两个人的拌嘴变成三个人的争吵。我不明白夫妻之间拌几句嘴再说都没有拌嘴那么严重,婆婆怎么就那么接受不了,一股气势汹汹的找我说道,装听不到不好吗?
小明原来是受过刺激,不过没有那么严重,我感觉婆婆有儿子受害倾向,每次都反应特别大。如果平时我在大家面前夸小明,婆婆就美滋滋的再好好补充几句;如果我埋怨小明几句,她就没完没了的替他解释。所以,现在我现在特不愿意和小明聊天,尤其是当着父母的面,实在不想每次沟通都是婆婆作为代言人替他说这个解释那个,感觉特别压抑。我尊敬她是长辈,说话的时候也不能像和老公一样随心所欲的表达。
平时我和老公单独沟通的时候,一直都挺好的,和气的时候特别和气,我埋怨他的时候,他也大大咧咧、嘻嘻哈哈不往心里去。我本身就不是一个爱生气的人,基本都是气话说完就没事了。三五分钟我们又和好如初了,所以不喜欢那么复杂。
有时候我就在想,婆婆那么强势一个人,平时有事没事就呲道我公公,她唠叨自己老公天经地义,难道我说我的老公就大逆不道了吗?再说,我是她媳妇,我说自己的老公都是为他好。如果不是为了家好,我怎么不找别的男人唠叨去,我对他要求严是因为我把他当一家人,希望这个家更好。如果婆婆真的为我们好,我真希望她能够给我们一些自己的空间,而不是总扮演一个法官角色替我们判案,让我们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在不断的磨合中增进感情。
我不知道她是怎么理解的,她可能总觉得我是欺负她儿子吧。如果夫妻之间拌嘴就是欺负的话,那我唠叨我老公那几句相比她说我公公的,简直九牛一毛。
话说回来,她是做妈的心疼儿子,我可以理解。站在母亲和儿子的立场,儿子做什么都是可以被原谅的,但是不能总站在以长辈宠溺小辈的立场考虑问题,还要考虑我们夫妻是平辈,我老公不是我儿子,我怎么可能对一个大男人说话像对儿子似的。再说,作为媳妇,我觉得我对自己的老公做的没有什么可挑剔的。我是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神。婆婆有没有想过,她也是做儿媳妇的,当初她和婆婆住一起,婆婆怼她两句,她会怎么吵。如果我用她的方式对待她,会怎么样?
但是,归根到底我不希望吵架,我希望家庭是和睦的,孩子在一个幸福的环境下成长,家里的每个人都是在友好的氛围里生活。我知道婆婆也是希望一家人和和气气,其实我们出发点都一样,只是沟通方式不对等,站的立场不同,所以偶有不和。
我婆婆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人又勤快而且能干,平时我缺什么、想吃什么、她都想着我,对我很好,所以我一直很感动,也很感恩她。只是现在看孩子也累,帮她分担不了太多。可是心里总想着等她和公公老了以后肯定好好孝敬,所以我尽量不惹她们生气。
除了看孩子,我在不累的时候能搭把手就搭把手。知道她胳膊不好,所以出去玩的时候,基本不让她抱孩子,不过每次回来,我也是胳膊都酸胀很久才缓过来。很早的时候,老公就说让孩子跟婆婆睡,我知道婆婆睡觉轻就拒绝了。小孩子晚上睡觉不老实,常常一拳一脚的,晚上吵醒人好几次,有时候我醒几次就很难再入睡,所以平时不让孩子跟婆婆睡,因为老年人长期睡眠不好,对身体伤害很大。我年轻点可能就好得多,不过因为常年休息不好,我也总是大把掉头发,原来缠两圈就很紧的皮筋,现在缠三圈都松松的。
其实每家都没有多少原则性的大问题,都是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幸运的话,会有一个从中调和的老公,可是偏偏我老公在婆媳之间起不到润滑剂的作用,有时候甚至为了达到一些小目的挑事,所幸我婆婆还是一个比较明事理的人,不会完全听之任之。
很多次我都想找婆婆好好聊聊。也试过,失败次数大于成功的次数。她很难平静的听人把话讲完。常常是,我两句三句没说完,她就态度强硬的八句十句的怼起来了,解释就解释可以理解,但是一解释就像葡萄串一样,一件事牵连很多事,经常再加一句,再苦再累都不怕,就是还受这种委屈,很难就事论事的讨论问题。
我婆婆是一个很不服输的人,容不得一点委屈。她是表达完了,心里的气出完痛快了,根本没有解决问题。所以,无论我跟她沟通什么,常常是还没说完,就被她把话噎回去了,她说完痛快了,我的情绪还在,我的原则总不能冲老人和孩子发火,反过来还是她的儿子遭殃,我的情绪总要找到发泄口。所以为了避免争吵,避免小事化大,慢慢的我不想跟她沟通。
有时候有些记不住是什么事的小矛盾慢慢的就像滚雪球一样,负面情绪越来越多,不知道赶到什么事情就爆发一次。有句话说的特别对“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之前很多很多稻草的积累”。所以,某件事的争吵,可能就是挤压了很久的情绪遇到导火索被释放了出来。
我感觉自己本性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不爱急赤白脸的吵架,所以遇到事情,你愿意沟通,我就以礼相待;沟通不了,那就只能当成一个定时炸弹晾着。
忘记哪个名人说过一句话,家庭之事无小事。你看那些因为挤牙膏方式不一样等很多鸡毛蒜皮离婚的夫妻,仅仅是因为挤牙膏本身的问题吗?并不是,是平时不沟通,很多日常矛盾的积累。以至于到最后别人问起,自己都说不清具体因为什么。其实是那些小事小情汇合到一起,日积月累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还是主张,不管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翁婿之间还是孩子之间,都以本着解决问题为原则进行沟通,都给彼此一些空间。
希望所有的家庭都能和和睦睦!
今天晚上 我值日 本来我应该自己回家的 可是 我走出校门准备买东西的时候 我看见爷爷站在对面 我回去时 奶奶正扒在窗台上看我回来 我说:“奶奶,我躲起来,一会你看看谁来了。”过了一会,爷爷进来了,我说:“我以后再也不在你这来了,我不是叫爷爷不来接我,他怎么还来接我啊!”奶奶说:“爸爸中午回来了,说下午值日值好了没有交警,所以让爷爷去接我。”我板着脸说:“反正我以后不到你这来了。”奶奶说:“哎呦,不接就不接吗,怎么不到我这来了呢!”说着说着,我就哭了,爷爷不高兴了:“晚上回来你跟你爸爸妈妈说,你明天不要到我家来了。”然后,爷爷就出去了。
我就洗了个澡,洗好以后,看到爸爸在外面,爸爸说:“你以后不要跟爷爷吵架了,他是为你好,一会去跟爷爷赔礼道歉。”我说:“哦。”过了一会,我们吃饭了。爷爷说:“不就是接你吗,你放学了没有交警了,我去看看你,不好吗?”我没说话。爷爷又说了几句,我认真的听了。我想:我以后再也不和爷爷奶奶吵架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