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独坐敬亭山讲解视频

李白独坐敬亭山讲解视频,第1张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独坐敬亭山》;

作者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这首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尽和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感到格外的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我们继续往下看,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独坐敬亭山》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望天门山》;

作者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诗的前两句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接下来的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再往后看诗的最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三句承前面的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整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的望字,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送友人》;

作者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是李白的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个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一起来看这首诗,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

接下去的两句写情,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再往后看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

最后尾联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意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尾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送友人》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山中问答》;

作者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一句起得突兀,后一句接得迷离,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俗人的疑问,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没有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

我们再接着往下看,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这两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

这首诗完全是口头语,很朴素,像行云流水似的,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是一首不错的佳作;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夜宿山寺》;

作者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整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的巧妙组合,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接下来的第二句,手可摘星辰,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的高耸入云,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而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最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不敢两个字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这首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夜宿山寺》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52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