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文案 | 第二弹

关于春天的文案 | 第二弹,第1张

U ´꓃ ` U哈喽艾瑞巴蒂,这里是柴柴~

“我寻了半生春天,你一笑便是了。”

“你从春光里走来,我便明了春天的一切美好都齐全了。”

“你每想念一次春天枝头就攒了一朵花开。”

“春天也是远道得来的浪漫。”

“春风绕转捎上暖意与我撞了个满怀。”

“春天比你先来了,可如果你会来,春天不值一提。”

“那时我便为你写首春天的诗,当一切都已经重新开始。”

“会见面的,再等等,等春天的温柔长满了枝头。”

“春天是没有国籍的,白云是世界的公民。”

“碎花裙和野餐是我对春天最美好的期望。”

“好好忍耐不要沮丧。如果春天要来,大地会使它一点一点地完成。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会比大地之于春天更为艰难。”

“你每想念一次春天,枝头就攒了一朵花开。”

“在石榴花丛中,那里有光有酒,有石榴花你不来的话,这一切都了无意义你来了的话,这一切也会变得了无意义。”

“春天真好啊,柔柔的风里透着花的味道,云朵们在风里荡啊荡晃啊晃,打着可爱的小卷,我坐在台阶上,害羞又大胆的目光落在你身上。”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会交还给你。”

“窥见春日浪漫。”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

“永远着迷于春天,花香令人心动,风里夹着温柔。”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

“是这样温暖而寂静的春天的阳光,透过绿色的树叶,像水一样地倾泻下来。”

“春天,西山柔和的暮色。几乎把京都的半边天都染上了暮色。”

“对我来说,春天最期盼的就是在夜里做梦,在风情万种的春风里来一场漫无目的的散步。”

“三月多云的天空下,电车放慢了速度。我让瞬间的宿命论,换上梅花的香馨。在可爱的电车沿线,除了春天禁止入内。”

“你是立春之后的一树一树的花开。”

(っ˘зʕ•̫͡•ʔ今天依旧是爱你滴柴~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白

简析:

从放浪的形骸和奇妙的联想中,可窥见诗人浪漫率真的个性和寂寞的心情。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古诗十九首之一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注释

  〔青青陵上柏二句〕『陵』,大的土山。『柏』,四季常青的树木。『青青』,犹言长青青。『磊磊』,众石攒聚貌。『涧』,s间的溪流。这两句是托物兴起的,用以兴起生命短暂,人不如物的感慨。

  [忽如远行客]『忽』,速貌。『远行客』,比喻人生的短暂。离家远行,思家更切,到了那里,尤其不能久留。不但极言生命的短暂,而且暗示有厌世的意思。

  [斗酒相娱乐二句]斗酒指少量的酒。

  [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华热闹的气象。

  [冠带自相索]『冠带』,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此作贵人的代称。『索』,求也。『贵人自相索』,是说贵人只和贵人来往,不理别人。

  [长衢罗夹巷二句]『衢』,四达之道,即大街。『罗』,列也。『夹巷』,夹在长衢两旁的小巷。这两句是说大街的两旁,罗列着小巷,许多王侯的第宅在巷中,而第宅的大门,则面临大街,以见气概之盛,引人注目。

  〔两宫遥相望二句〕『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

  〔极宴娱心意二句〕『极宴』,穷极宴会。『戚戚』,忧思也。上句写那些冠带人物们的生活现象,下句写他们的现实心情。

  说明:这首诗是一位失意之士藉由他所看到的当时政治首都洛阳的一些现象,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

  古诗十九首之二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乎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津路?

  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注释

  〔良宴会〕『良』,善也。『良宴会』,犹言热闹的宴会。

  〔杂具陈〕『具』,备也。『陈』,列。『杂具陈』,犹言难以一一述说。

  〔弹筝奋逸响二句〕『筝』,乐器。『奋逸』,不同凡俗的音响。『新声』,指当时最流行的曲调。指西北邻族传来的胡乐。『妙入神』,称赞乐调旋律达到高度的完满调和。

  〔令德唱高言二句〕『令』,善也。『令德』,有令德的人,就是指知音者。『唱』古作『倡』,这里泛用于言谈,『唱高言』,犹言首发高论。『真』,谓曲中真意。指知音的人不仅欣赏音乐的悦耳,而是能用体会所得发为高论。

  〔齐心同所愿二句〕上句说,下面感慨为人人心中所有,下句说,这种感慨大家都没有把它说出来。

  〔奄忽若飙尘〕『奄忽』,急遽也。『飙尘』,指狂风里被卷起来的尘土。用此比喻人生,言其短促、空虚。

  〔何不策高足二句〕『路』,路口。『津』,渡口。『据要路津』,是说占住重要的位置。要想『先据要路津』,就必须『策高足』。『高足』,良马的代称。『策高足』,就是『捷足先得』的意思。

  〔无为守贫贱〕不要守贫贱,是劝诫的语气,和『何不策高足』的反诘语气相称应,表示一种迫切的心情。

  说明:这首诗写客中对酒听歌的感慨,表现出『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激心情。

  古诗十九首之三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

  〔交疏结绮窗〕『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的制造的精致。『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结』,张挂。『结绮』,张挂着绮制的帘幕,指窗的装饰的华美。

  〔阿阁三重阶〕阁有四阿,叫做『阿阁』,指屋极四面有曲檐,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

  〔弦歌〕就是弹唱。

  [无乃杞梁妻]『无乃』,犹言大概。是一种不能肯定的揣测的语气。『杞梁妻』,齐国杞梁的妻子;杞梁战死,其妻孤苦无依枕尸痛哭,其遭遇极人世之至悲。意谓在『高楼』里奏着这『音响一何悲』的曲调的是谁呢?大概是内心蕴藏有深长悲哀的人吧。

  〔清商〕乐曲名。

  〔中曲正徘徊〕『中曲』,指奏曲的当中。『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曲调的往复萦回。

  [一弹再三叹] 『一弹』,指奏完一曲弦歌。『再三叹』,指歌辞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而言,就是上句所说的『徘徊』。

  〔慷慨有余哀〕『余哀』,指作者悲哀的意绪,对别人的感染,不随乐曲的终止而终止。

  〔不惜歌者苦二句〕『苦』,指曲调的哀怨缠绵。『知音』不仅指精通音律,而是通过音律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的内在涵义,奏乐者的心情。这种情感生活在共同时代环境里的人应该能够体会得,而『知音』难遇,所以说『但伤』。

  〔双鸿鹄〕皆鸟名,指听歌者和歌者。

  说明:这首诗和『今日良宴会』都是听曲感心之作。『今日良宴会』是发抒『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慨,这首诗进一步写出黑暗时代所带给一切被压抑者的苦闷与悲哀,以及他们不甘于现实的想法。所反映的社会精神面貌,较『今日良宴会』更为深广。

  古诗十九首之四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芙蓉〕莲花的别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称『菡萏』。

  〔兰泽多芳草〕『泽』,低下之地。『兰泽』,生长着兰草的泽。『芳草』,指兰。

  〔遗〕赠予。

  〔所思在远道〕『所思』所思念的人,这里是指在『旧乡』的妻子。『远道』,指下句的『旧乡』。

  〔漫浩浩〕犹言漫漫浩浩。『漫漫』路长貌。『漫』古通『曼』。『浩浩』,水流貌。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宽无边。

  〔同心而离居〕『同心』,古代常用的成词,一般地都习用于男女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情感的融洽。这句里的『同心』,与『离居』为对称词。

  说明:这首诗是一位飘流异地失意的人,怀念他在家乡的妻子,写出欲归不得的愁苦心情。

  古诗十九首之五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皎夜光〕犹言明夜光。

  〔促织鸣东壁〕『促织』,蟋蟀的别名,一作『趣织』。『趣』是『促』的古字。蟋蟀的鸣声标志着秋天的到来,是妇女们忙着织寒衣的时候了。这句是表明气候已经进入渐渐寒冷的深秋。

  〔玉衡指孟冬〕『玉衡』,北斗七星之一。『玉衡指孟冬』是从星空的流转说明秋夜已深。

  〔白露,秋蝉,玄鸟〕『玄鸟』就是燕,亦作『燕』,诗中是点明仲秋八月的。『白露沾草』,『寒蝉鸣树』,也都是带有季节特征的秋天景象。

  〔同门友〕同在师门受学的朋友。

  〔高举振六翮〕就是奋翅高飞的意思。用以比喻『同门友』的得志。『六翮』,指翅膀。

  〔携手好〕指共患难的交谊。

  〔南箕北有斗二句〕这两句取『诗经』成语,加以变化,用来比喻『同门友』空有『同门』之名而无真实交谊。

  〔良无盘石固〕『良』,诚也。『盘』,大石也。用以象征坚定不移的感情。

  说明:这首诗是秋夜即兴之作。篇中写出秋季景物的凄清,失意的人生活的孤独和惆怅,归结到显贵的朋友不相援引,表示无限怨望,词意是非常明显的。

  古诗十九首之六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注释

  〔回车驾言迈〕『回』,转也。『言』,语助词。『迈』,远行也。

  〔悠悠〕远而未至之貌。

  〔涉〕本义是徒步过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水。这里是『涉长道』,犹言『历长道』。

  〔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并承上『悠悠涉长道』而抒写空虚无着落的远客心情。

  〔所遇无故物二句〕『故』,旧也。『无故物』承『东风摇百草』而言。『东风』,指春风,『百草』是新生的草。节序推移,新陈代谢,去年的枯草,已成『故物』,当然是看不到了。『焉得不速老』是由眼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草很容易由荣而枯,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盛衰各有时二句〕『各有时』,犹言『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内,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既然如此,『立身』就必须早了。『早』,指盛时。『立身』,犹言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

  〔人生非金石二句〕『金』,言其坚,『石』,言其固。上句言生命的脆弱。『考』,老也。『寿考』,犹言老寿。下句是说,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

  〔奄忽随物化〕『-奄忽』,急遽也。『随物化』,犹言『随物而化』,指死亡。

  〔荣名〕指荣禄和声名。

  说明:这首诗从客观景物的更新,联想到人生寿命的短暂,因而发出『立身不早』,沉沦失意的慨叹。

  古诗十九首之七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

  〔东城〕洛阳的东城。

  〔逶迤自相属〕『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

  〔回风动地起〕『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动地起』言风力之劲。

  〔秋草萋已绿〕『已』,一作『以』。『萋』,通作『凄』。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萋已绿』,犹『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

  〔四时更变化二句〕『更』,替也。『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

  〔晨风怀苦心二句〕『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是健飞的鸟。『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蟋蟀』,是承上文『岁暮』而言。『局促』,不开展也。『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秋季渐寒,蟋蟀就暖,由旷野入居室内,到了『在堂』,则是秋意已深的时候,而蟋蟀的生命也就垂垂向尽了。『伤局促』,隐喻人生短暂的北哀,提示下文『何为自结束』的及时行乐的想法。

  〔荡涤放情志二句〕『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放情志』,谓展胸怀。『结束』,犹言拘束。『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

  〔燕赵多佳人二句〕『燕赵』,犹言美人。『如玉』,形容肤色洁白。

  〔被服罗裳衣二句〕『被服』,犹言穿著,『被』,披也。『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理乐』。

  〔弦急知柱促〕『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

  〔驰情整中带二句〕『驰情』,犹言遐想,深思。『中带』,内衣的带子。一作『衣带』。『沈吟』,沉思吟咏。『踯躅』,住足也。是一种极端悲哀的情感的表现。这两句是说:由于听曲感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想、深思,反复沉吟,体味曲中的涵义,手在弄着衣带,足为之踯躅不前,完全被歌者深沉的悲哀吸引住了。『聊』,姑且。表现无以自遗的怅惘心情。

  〔思为双飞燕二句〕上句是说愿与歌者成为『双飞燕』。下句是『君』,指歌者。『衔泥巢屋』,意指同居。

  说明:这首诗,通过客中生活的一个偶然现象,反映出诗人空虚而无着落的现实苦闷和悲哀,与『西北有高楼』意境相似。

  古诗十九首之八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注释

  [驱车上东门]『上东门』,洛阳东城三门中最近北的城门。『东有三门,最北头曰上东门』。

  [郭北墓]指洛阳城北的北邙山。城阳恭王刘只死,葬于北邙,其后王侯卿相亦多葬此,遂成著名的公墓地带。

  〔白杨何萧萧二句〕『白阳,松柏』都是墓地上的树木。古代墓地,多种树木,用以坚固墓茔的土壤,并作为标志,便于子孙祭扫。『萧萧』,木叶鸣风的悲声。只要有点微风,白阳叶就会颤动,发出一种萧萧的声音,使人感到悲哀。『广路』,指墓道。北邙山是富贵人的墓地,墓门前有广阔的墓道。

  〔陈死人〕久死之人。陈,久也。

  〔杳杳即长暮〕『杳杳』,幽暗也。『即』,就也,『长暮』,犹言长夜。夜是暗黑的,人死一入坟墓,就看不到光明,如同在长夜之中。

  〔潜寐黄泉下二句〕『潜寐』,一作『寐潜』。『寐』,睡也。『寤』,醒也。『黄泉』,指深到有泉水的地下。这两句承上文『即长暮』而言,把『陈死人』比作睡觉;可是他却睡在人所看不见的黄泉之下,千年也不会醒,以喻人死之不可复生。

  〔浩浩阴阳移二句〕『浩浩』,水流无边无际的样子。『阴阳』,指时间。古人把一切自然界的现象,都看作阴阳之理。例如天为阳,则地为阴;春夏为阳,则秋冬为阴。『阴阳移』,就是『四时运行』的意思。『年命』,犹言寿命。『朝露』,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干。这两句,上言岁月之无穷,下说生命之短促。

  〔寄〕寓居『寄』,言不久即归。

  〔万岁更相送〕『万岁』,犹言自古。『更相送』是说生死更迭,一代送一代,永无了时。『度』通『渡』,超越的意思。『莫能度』,指不能超越这一客观规律。

  〔服食〕『服』与食同义,『服食』,食也。

  〔被服纨与素〕『纨』『素』,都是白色的丝织品,就是绢。

  说明:这首诗,是流荡在洛阳的游子,因为看到北邙山的坟墓而触发的人生慨叹。

  古诗十九首之九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注释

  〔去者日以疏二句〕『去者』和『来者』,指客观现象中的一切事物。『来』一作『生』。『生者』,犹言新生的事物,与『来』同意。『疏』,疏远。『亲』,亲近。『日以亲』,犹言一天比一天迫近。『以』,古『以』『已』通用,义同。

  〔郭门〕城外曰郭,『郭门』就是外城的城门。

  〔古墓犁为田二句〕『犁』,农具。这里作动词用,就是耕的意思。『摧』折也。上句是说,古墓已平,被人犁成田地;下句是说,墓上的柏树,被人斫断,当作柴烧。

  〔白杨〕也是种在丘墓间的树木。

  〔思还故里闾二句〕古代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后来泛指居所,凡是人户聚居的地方通称作『里』。『闾』里门也。『故里闾』,犹言故居。『还』,通『环』,环绕的意思。『因』,由也。

  说明:这首诗,和『驱车上东门』的内容基本相同,所表现的情感是前面一篇的引申。

  古诗十九首之十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长夜短苦,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注释

  〔昼短夜苦长二句〕『秉』,执也。『秉烛游』,犹言作长夜之游。

  〔来兹〕因为草生一年一次,所以训『兹』为『年』,这是引申义。『来兹』,就是『来年』。

  〔费〕费用,指钱财。

  〔嗤〕轻蔑的笑。

  〔仙人王子乔二句〕『王子乔』,古代传说中著名的仙人之一。『期』,待也,指成仙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

  说明:这首诗,和『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两篇用意略同。诗中强调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古诗十九首之十一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释

  〔罗床帏〕『帏』,音挥,帐也。『罗床帏』,指罗制的帐子。罗质轻薄透光,所以睡在床上能见到明月『皎皎』,以至引起愁思,不能成寐。

  〔揽衣起徘徊〕『揽衣』犹言披衣。

  〔彷徨〕与『徘徊』同义。

  〔引领〕伸着颈子远望。这句写欲归不得的心情,是承上文『不如早旋归』而说的。

  〔泪下〕一作下泪。

  〔裳衣〕一作衣裳。

  说明:这首诗也是久客思归之作,与『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两篇用意略同,而内容各异。

  古诗十九首之十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

  〔生别离〕是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所谓『生别离』,并非指人生一般的别离,而是有别后难以再聚的涵义,所以下面说,『会面安可知』。

  〔各在天一涯〕『涯』,方也。

  〔道路阻且长〕『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会面安可知〕『知』,一作『期』,义同。〔胡马依北风二句〕『依』,一作『嘶』。『胡马』产于北地,『越鸟』来自南方(古代的『越』,指今广东福建一带地区),『依北风』和『巢南枝』是动物一种自发的怀念乡土情感的表现。这两句用比喻来代替抒情;『胡马』『越鸟』尚且如此,难道『游子』就不思恋故乡吗 〔相去日以远二句〕『远』,指时间而言。上句谓别离之久,下句言思念之深;久别思深,人一天天地瘦下去,衣带自然也就一天天地感到弛松了。〔浮云蔽白日二句〕『文子』:『日月欲明,浮云蔽之。』『古杨柳行』:『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浮云蔽日』,是古代最流行的比喻。一般的习用于谗臣之蔽贤,『白日』是隐喻君王的。这里则以之象征她远游未归的丈夫。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关系各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观念上是统一的。『浮云』,是设想他另有新欢,象征彼此间情感的障碍。『顾』,念也。『反』,同『返』。〔思君令人老〕这句是承前『衣带日已缓』而说的。『老』,并不是说年龄的老大,而是指心情的忧伤,形体的消瘦。〔岁月忽已晚〕『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言流转之速。〔弃捐勿复道二句〕『弃「和『捐』同义。『弃捐』犹言丢下。『勿复道』,不必再说。上句的意思是说,尽管自己如何申诉相思之苦,但她所思念的人不会因此而归来,那末说来说去有什么必要呢『加餐饭』,是当时习用的一种最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餐』,一作『歹食』。说明:这首诗和下面几首都是思妇词,虽然写个人离别之情,但和前面几篇一样,也都是东汉末年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古诗十九首之十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注释

  〔盈盈〕『盈』,同『嬴』(俗作女赢)。『广雅:释诂』:『嬴嬴,容也。』就是多仪态的意思。

  〔皎皎〕本义是月光的白,这里用以形容在春光照耀下『当窗牖』的『楼上女』风采的明艳。

  〔窗牖〕『牖』,窗的一种,用木条横直制成,又名『交窗』。『窗』和『牖』本义有区别;在屋上的叫做『窗』。在墙上的叫做『牖』。这里的『窗牖』,就是泛指现在安在墙上的窗子。

  〔娥娥红粉妆〕『娥娥』,形容容貌的美好。『红粉』,原为妇女化妆品的一种。『红粉妆』,指艳丽的妆饰。『妆』,一作『妆』、『装』,义同。

  〔纤纤出素手〕『纤纤』,细也,手的形状。『素』,白也,手的肤色。

  〔昔为倡家女二句〕『初学记』引作『自云倡家女,嫁为荡子妇。』『倡』,发歌也。由此引申,凡是以歌唱为业的艺人就叫做『倡』。『倡家』,即后世所谓『乐籍』。『倡家女』,犹言『歌妓』。『荡子』,指长期浪漫四方不归乡土的人,与『游子』义近而有别。

  说明:这首思妇词,用第三人称写的。在『古诗十九首』里,这样写法是唯一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之十四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为何!

  注释

  〔冉冉生孤竹二句〕『冉冉』,柔弱下垂貌。『孤』,独。『孤生竹』,犹言野生竹。『泰』,同『太』,与『大』义同。『阿』,曲处。『泰山阿』,犹言大山里面。『孤生竹』虽是细弱的植物,但能『结根泰山』,也就可以很好地成长。这两句是托物起兴的。上句说自己未嫁前身世的孤苦;下句说希望嫁一个终身可以依靠的丈夫。

  〔与君为新婚二句〕『兔丝』,是柔弱蔓生植物,『女萝』,地衣类植物。同样是依附他物生长,而不能为他物所依附的。这里以『兔丝』自比,以『女萝』比丈夫,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已结婚,但新婚远别,仍然是孤独而无依靠。

  〔兔丝生有时二句〕『生有时』的『时』,即下文『过时而不采』的时。是说草木有繁盛即有枯萎,以喻人生有少壮即有衰老。『会』,聚会,指夫妇的同居。『宜』犹言适当的时间。

  〔千里远结婚二句〕『悠悠』,远也。上句说离家远嫁,结婚不容易,是回想去;下句说婚后远别,久别,是现在的悲哀。

  〔思君令人老二句〕从下文看,这位女子正是青春时期。上句极言相思之苦。『轩车』,是有屏蔽的车。古代大夫以上乘『轩车』。这位女子的丈夫婚后远出,当然是为了寻求功名富贵。『轩车』是她的想象,并非实指。下句是说久游不归,含有盼望他早日得归来的意思。

  〔伤彼蕙兰花〕『蕙兰花』,女子自比。『伤彼』,也就是自伤。

  〔含英〕『英』,花瓣。『含』,没有完全发舒。『含英』,指即将盛开的花朵。比喻人的青春活力正在旺盛的时期。

  〔君亮执高节二句〕『亮』,信也。『高节』,指坚贞不渝的爱情。『执高节』,即守节情不移的意思。上句是惟恐他丈夫不如此,也只有相信其如此,因而聊以此自慰。下句是说,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可以表示的呢?惟有耐心等待而已。

  说明:这首诗,写新婚后久别之怨,也就是所谓新婚别。风格与『行行重行行』相近,但它所描写的别恨离愁则集中在这一点上。

  『十九首』所描写的别恨离愁,归结起来,当然都是一个社会问题。在这篇里,诗人是通过女性这一共同的心理特征的细致刻划而把它表现出来的。古典诗歌中写相思离别的作品最多,但以新婚别为题材的这还是第一篇。

  古诗十九首之十五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

  〔奇树〕犹言美树。

  〔绿叶发华滋〕『华』,同花。『滋』,繁盛也。

  〔攀条折其荣〕『荣』,即上句的『华』。『华』和『荣』意义本有分别,木本植物开的叫做华,草本植物开的叫做荣。但可通。

  〔路远莫致之〕『致』,送诣也。意思是说路远而无人为之送达。

  〔贵〕一作『贡』,献的意思。

  说明:本篇和『涉江采芙蓉』篇内容大致相同,都是折芳寄远。但前一篇是行客望乡的感慨,这一篇是思妇忆远的心情。两篇都只有八句,是『十九首』中最短的两篇。

  等等

  参考http://wenkubaiducom/view/539b9baedd3383c4bb4cd2ffhtml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注释

辅:卫护,屏藩。

三秦:城阙:指长安的城郭宫阙。 泛指当时长安附近京畿之地。

五津:岷江的五大津渡。此借以蜀地。

宦游人:为仕宦而离家外出的人。

歧路:岔路。指分手处。

简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从军行①

杨炯

烽火②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③辞凤阙,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⑤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⑥,胜作一书生。

简析

“初唐四杰”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

《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发端警竦。“烽火照西京”一句,用夸张手法外患严重、情势危急,自然引出下句。目睹外患严重而“心中自不平”,其“从军”愿望与卫国决心,已和盘托出。第二联写从军。“牙璋”才“辞凤阙”,“铁骑”已“绕龙城”,词采壮丽,对偶精整,而一气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历,声势逼人。第二联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反跌尾联:尽管风雪苦寒,战斗激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呼应,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登幽州古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 “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①弃轩冕②,白首卧松云③。

醉月频中圣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⑤。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提问人的追问 2009-08-06 11:25

能不能诗歌多一点,解析少一点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06 11:36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简析从放浪的形骸和奇妙的联想中,可窥见诗人浪漫率真的个性和寂寞的心情。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简析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地近京城而又山林幽静。斛斯山人想来是一位隐士,同时是李白的好朋友。这首诗只写一次很平常的作客经过,但写出了很淳朴的感情。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①,晚动归桡出道场②。

卢橘子低山雨重③,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④,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常喜欢到佛寺里听听僧侣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风景中处处点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①,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②,绿杨阴里白沙堤③。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 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今昔盛衰的感伤与怅惘。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白

简析:

从放浪的形骸和奇妙的联想中,可窥见诗人浪漫率真的个性和寂寞的心情。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02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