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立意深,内容表达新,思想情感真

主题立意深,内容表达新,思想情感真,第1张

齐帆齐微课

三月十七日齐帆齐微课课题为《如何写出有主题和立意的文章》。这节课齐老师举了自己和其他人的写作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写作确立主题立意的重要性。听了这节课,对于写作,我产生了三点感悟,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深,新,真。具体来说,那就是主题立意深,内容表达新,思想情感真。

一,主题立意深。

大部分人初写作只求自己开心,写自己的碎碎念,他是站在一个小我的角度。写作前期常常如此,都是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情,看到的,听到的,这样写上个半年,如果想让写作再上一个台阶,慢慢的后期就要站在高的角度去看问题, 要从小我跃升到大我,因为,大我,显得立意更高,格局大。

主题立意深,来源于作者思考得深入。思想的深度,都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我们首先心里要有这个意识:动笔之前打好腹稿,我今天这篇文章想突出什么主题呢?如何拔高它呢?

齐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妈妈的腌豇豆》,看似是在写腌豇豆的生活小事,但是实质是在写思念写亲情,这就是立意。

“这些年我去过无数个城市,见过超市,商场上有各种各样包装精美的腌菜,而再也没有吃到母亲亲手做的腌豇豆……

那是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亲情的味道,爱的味道……”

结尾点题文字,突出“腌豇豆”背后爱与亲情的主题立意,这就是一种升华。

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以使主题立意深刻起来,文章因此就有了灵魂。

二,内容表达新。

同样的主题,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水平。不同的角度,见解不同,给读者的阅读体验是新颖独特的。

余光中擅长写乡愁文章 。阿勒泰的李娟,她写的内容体现她所生活的地区特色,有特点。要做到内容表达新,少数民族作家反而有优势,因为他们写的东西会引起人的好奇,有亮点。

齐老师说,之前上有一个作者就生活在边疆地区,文章里写他的生活,喝羊奶,吃的也比较特别,住的更是和别处不一样。这样的人写的文章很容易出书,很容易成名。和大众不一样。

再如阿来写的《尘埃落定》,内容表达有特点,让人耳目一新,值得一看。

再比如,本身工作比较特别的,比如船员,写一些海上的故事,如果生活在一些边疆地区,也非常好,更容易得到出版的机会。

三,思想情感真。

写文章最高级的技巧就是一定要真实、真诚。哪怕故事是虚构的,情感一定要真实的。

好的文学作品有真情实感,能走进别人内心的深处,同时给人带来一个触动与思考。

如果是写干货的,你就要写出一些知识点,让别人有收获。

例如《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他融入了曹雪芹全部的热情,“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作者将自己平生经历,烈火烹油的贵族一落千丈成为瓦灶绳床的贫寒人,乃至“举家食粥酒常赊”,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让作者对炎凉世态有更深的体悟,情感自是更深一层,这些都在小说里得到体现。另外,曹雪芹本身就是一个奇才怪才,他是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就如“百科全书”一般,干货满满,难怪让人爱不释手。读《红楼梦》,收获多多。

齐帆齐微课第二期28天  (14)篇    1262字

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放下。

1、修行:修养德行。领悟:体会,解悟,整句意思是:成功是挫败叠加的,痛苦是攀比累积的,一个人的觉悟,不是对所有世事的无所谓,而是对无能为力之事的坦然接受。

2、该句出自网络,类似语句有: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本心,人这一辈子,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依托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是教学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形神俱佳,文质兼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感情,是情感满溢的海洋。这些课文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披文以入情”,把握住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搏,激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感悟思想情感的真谛。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直以来都被选作中学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读罢让人泪眼朦胧,就在于它字里行间渗透着爱子之情。在学习中教师紧紧抓住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蹒跚”、“探”、“攀”、“缩”等几个饱含深情的字眼,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父亲对儿子真挚、深厚的情感,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体悟父亲对自己关心的点点滴滴,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中所拥有的真情。这样,就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开启学生的情感世界,给学生以亲情的启迪,进而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融入感情,营造和谐人文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倾入感情,进行情感教学,让特定的情景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诱发学生的激情,撞击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也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得到体验。比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最后一课》的最后一个场景时,不是一般性的朗读、讲述,而是声像并举,充满激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就在这一位学生满带感情的朗读刚停,寂静笼罩课堂的刹那间,录音机里骤然响起“当、当……”12响沉重而遥远的钟声,学生既惊又诧,全神贯注。趁学生惊诧之际,她出示一张韩麦尔先生写完“法兰西万岁”五个大字的彩色,要求学生图文并照,仔细观察,仔细阅读,要求他们在认真品读的基础上用自己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当时课堂上庄严肃穆的场景,描述韩麦尔的神情、语言、动作以及他内心的痛楚和期待,描述此时此刻小弗朗士的心情和感受。学生观察、阅读,沉醉于文本之中,情不自禁地朗读,畅所欲言地谈起了自己的看法。于老师大加赞扬,并加入他们的行列,深情地谈起了她自己在抗战时,家乡的小学即将解散,音乐老师教唱《苏武牧羊》的一段亲身经历。她说,从此这首歌不断在胸中激荡,构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学生聚精会神,在心中弹奏爱国主义的最强音。融入了情感的语文课堂是充满诗意的世界,也惟有用充满激情的教学才能唤醒、激励、鼓舞学生,感动、感染、感化学生。

三、超越教材,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情感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多元价值又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辨别,但学生因知识、经验、年龄的影响,很容易受错误价值观的诱导。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理念为指导,让学生在直接的思维碰撞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把自己体验后形成的观点与教育和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进行比较,用共同价值来对自己的选择作适当的修正,使学生对价值取向进行自我判断,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教育、情感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著名特级教师窦建梅在教授《难忘的一课》时,就很好地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选择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深入的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课堂上,窦老师要求学生随着课文人物的需要一遍又一遍高声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给学生以深度的触动,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此时,窦老师又用低沉而有感染力的声音朗读了席慕容的《乡愁》一诗,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当学生再自己品读这首诗时,感情的闸门被打开,情感得到升华,不禁泪流满面。此时学生不是在用嘴读,而是用心去读、去体验、去感悟,台上台下已融为一体,都在心里翻滚着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熏陶。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突破单纯地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把学生的生活积累、感情积累充分调动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并最终积淀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品位的审美情趣。

楼主 法安~

如果说,不必知道什麼是真心,只需要空却烦恼、断我执後就是真心现前;

那试问: 阿罗汉也应该悟明真心了,阿罗汉断我见我执後,也不在著我相,那为何还不被佛菩萨所印可

如经云: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又如《入楞伽经》卷7︰「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馀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大慧!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是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欲证胜法如来藏阿梨耶识者,应当修行令清净故;…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大慧!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菩萨甚深智者,能了分别此二种法,诸馀声闻辟支佛及外道等执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大慧!是故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当学此法。」

换句话说, 佛已经开示菩萨应当要实证此心---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而这个心是声闻缘觉所不知不证的。

既然如此,悟明真心当然是入佛法大门的第一步,而不是单在除烦恼、杂念上下功夫,那是前方便、也是悟道前的资粮、工具,但千万别将工具当成是宝山。

因此,要体悟真心,当以禅法为捷,以看话头---参话头---参疑情的方式,当因缘成熟、一念相应慧时,自然瞥见本来面目。

最後、稍微辩证诸方学人所落入的我见坑,以利有缘学人能扫除邪见:

一楼的沁主人所落入的窠臼其实是将生灭无常的意识心(第六识)当成是真心,所以才会认为将意识心所相应的我执法执去掉之後,就会变成真心,这是典型的将妄心转成真心的邪见。

真如心从来就不与烦恼相应,你断烦恼、没断烦恼,都是本来自性清净,所以阿罗汉断烦恼後,仍然见不得真心,因此还无法成就无上佛道。

三楼liang也是落入意识变相,因此才会将意识不著相,也就是对於外境都无所执著的心境,当成是本来面目,然而真心不管你著不著相、你吃饭贪求美味时,真心还是本来就无所住;那纵然你离欲了,吃饭时不贪美味,真心仍是无所住於吃饭的境界,因为真心从来就不被三界一切境界所缠、所束缚。

四楼的yixinw也是落入意识境界,因为去不去执著,那是与意识相应的,才会有意识清净与不清净的差别,跟上述同样。

五楼的闲人虽然知道真心就是庵摩罗识(即阿赖耶识、妙真如心之异名),但是他说"渴"的作用是真心发出来的,以及不想再喝的作用也是真心所发出来,而过程中想获取水、喝水等心行都是假心的作用。首先,知道渴的作用、以及不想再喝的作用都是与妄心、也就是与假心所相应,真心从来就不知渴、也不知道什麼是不渴;然而,不论你会感觉到渴、想喝水、思虑如何获取水、喝水的过程、饱足不想再喝等,这些过程都是真妄和合,真心与末那、意识等和合运作,也不用说将两者合一,其实两者本来就没有分开过,只是妄心自己不知道真在何处,一直将妄心自己当成是真实的自我,才会迷己逐物、轮回颠倒。而闲人还说假心障碍真心反真成道,其实真心本来就没有成道可说,因为真心本身就是道,就是妄心悟明真心後的依止之道---即唯识所说的转依真如,真心本来就已经自性清净、本自涅槃了,这不是靠修行而成的,而是妄心悟明真心後,转依真心的清净性、涅槃性、去除烦恼障、以及悟後进修真心所含藏的一切种子,成就一切种智才能成佛。

而渴与喝水的过程中,是末那识查觉到口中的味尘有所变动、而意识才会去领纳到些微的苦味、这时候才会少分的知道渴了,但是决定要喝水或者还不要喝水的,是末那识,而喝水过程中,这拿起杯子、张开口、喝水的快慢节奏等,都是末那识在主导,意识只是负责领受、了知喝水过程的行相,以及了知是否不渴了,那决定不继续喝水的,还是末那识。

而这其中,真心从来就不知道什麼是渴、什麼是饱足、喝水过程的行为也全然无知----无所住,但是末那识怎麼决定、作意,真心从头至尾都是清楚的知道、随缘如如----生其心(即维摩结经云: 了众生心行)。

如果要亲自体验真心,而不是只知道名相、理论的话,就要发菩萨心、行六度万行、培养动中定力、然後参禅,就等一念相应的时节因缘,就能够悟明本心,亲见大德你本来的真身了。

我认为是现实生命,尤其是来自生命内部的麻烦。那什么又是生命内部的麻烦?就是我们心灵的安顿。心如何安顿?同时内心又是烦恼的根源。我们在不断地筹划未来,我们活着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在筹划未来。这不也是我们人生的主题吗?

如何安身立命?我们的祖先或许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人可以拥有很多的知识和技巧,活的岁数大了,也能拥有很多的生活经验。但这一切的“拥有”,并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要拥有“信仰”。

因为人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有限和虚无。一个人如果没有根本的谦卑态度,那他就不会有信仰。什么是谦卑?并不是谦虚的美德,而是对人生存在的根本结构的领会。

在这种谦卑的态度下于是我们有了信仰,因为信仰的缘故我们才能安顿内心。

人最后的矛盾在自己,同时人也是最难对付的,人最可爱,也最可恶。一个人可以笨一点,关键看他的“根基”;一个人可能智商很高,慧根很浅;一个人也可能智商并不高但慧根很深。

那人到底是往上升为“神圣”,还是往下坠落变成“恶魔”,根源在哪里?根源在于我们的生命 情感 。人生的种种实践,动力总是在生命 情感 。头脑只是概念判断逻辑推理,真正驱动的,是内心的 情感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人们生命 情感 之间的关系。“未发之中”,这个中,便是指心。喜怒哀乐都发自内心,试想一下我们能否用我们头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把我们心里面的生命体验给消解掉?做不到。

所谓人人都应收拾精神,做自作主张的大英雄。如何做到?首先要谦卑,把头放到地上——磕头,放弃小我。然后再有极高的自信,这个自信,就是我们的本心。

于是王阳明不断重复——本心自发见,我们要发现我们的本心。也是儒家主张“的“复性之工夫”,也是佛家主张的“戒、定、慧”。戒定慧也是 情感 ,正如贪痴嗔一样。从贪痴嗔转变为戒定慧,那是生命 情感 的提升,这也是“工夫”。

这也叫“格物”,王阳明重新解释了格物二字。格者正也,物者事也。我们要把我们每天做的种种事情,理解为格物,也就是正事。那什么叫正事,就是让我们所做的事情呈现“天理”。那什么叫天理?生命 情感 的本真。当我们听到阳明心学说“心即理”,这个理就是生命 情感 。让你所做的事情,都成为你生命 情感 真相的体现,这就是正事。但我们平时做事并非这样想,而是要把事情做好,以便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产生一个更有利于我们的结果。

如果没有,那这件事情,产生了也会再消失。陆象山主张——“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王阳明非常赞赏这句话,他说:除了人情事变再无其他。

喜怒哀乐是人情,富贵、贫贱、苦难、死生这些都是事变。事变亦在人情里。什么时候事情来了?你的生命 情感 受到影响了。一件好事情来了你高兴兴奋,坏事情来了你悲伤难过。这其中的 情感 变化就是表示事情来了,如果这个事情来了对你的 情感 毫无影响,那它叫做事情吗?

那都不是事儿……所以王阳明讲了,心外无事。

1注意表达方式。

例如:

失败案例:

帕克斯顿先生的眼中写满了悲伤。他告诉乔安:“对不起,乔安。我们公司已经不需要你这个职位了。“

听到这话,乔安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

成功案例:

乔安像一支崭新的铅笔似的挺起后背,只坐在椅子的边缘,目不转睛地盯着帕克斯顿先生。她在他的手下工作了整整十六年——即便自己身体不舒服,即便孩子生了病,她也会坐上弥漫着汗臭味的公交车,来往于办公室和家之间。可是此时此刻,他甚至不敢看乔安的眼睛。他一会儿摆弄摆弄她办公桌上的文件,一会儿挪一挪自己桌上的时髦摆件。他显然不想说出那个坏消息,但乔安没有就此作罢。

她手中的塑料钱包发出了响声,于是她松开了紧握的拳头,钱包里还插着孩子们的照片,捏皱了就不好了。

帕克斯顿先生清了清嗓子。乔安都不记得那是第几回了。

”乔安……呃,本森女士……你在我们公司的职位,恐怕已经——“

乔安猛地站起身来。被她撞到的椅子滑过地面,砸在墙上,发出一声巨响。与此同时,她冲出了办公室。

分析: 失败案例和成功案例最大的区别在于:

失败案例直接用抽象的形容词来表达人物的情绪,读者首先无法想象到这段话中,帕克斯顿先生和乔安的表情究竟如何,然后他们是否打起来了,还是吵起来了?当然后续可以补救,可是这一段确实是失败了,因为读者无法预测乔安接下来究竟想干嘛,读者会觉得这样写十分无聊,读起来就像吃到了水煮后,没放盐的鸡脯肉。

而成功案例则是运用了细腻的感官描写,巧妙的比如,具体的动词,以及身体的反应,通过许多元素的叠加,读者完全能够感受到乔安的愤怒,就连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都觉得,为了这样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公司付出了许多,最后一句话,说要离职就得离职,真是太不值得了。

同时,这一段描写中,还体现出来了另一个事实:乔安要养孩子,而她即将失去工作,未来她的生活将有多么的艰难?这让我对她的遭遇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是的,不仅对她的愤怒感同身受,而且我还同情她,迫不及待地想看她接下来要如何破局。

读后体悟 : 不要用抽象的语言表现出情绪,而是要用具体的,具象化的语句,来把人物的情绪呈现出来,这样才能让情绪跃然纸上。

我自己写文章,有的时候会忘记去呈现,这就导致我的文章在读到某些段落的时候,会显得索然无味。

对于这个问题的修正,应该要多多练习类似的呈现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

2丢掉情感的表达定式。

例如:

嘴角咧到了耳根

眼中噙着的泪珠滑落脸颊

膝盖直哆嗦

分析 :这些句子早已经被人用烂了,烂透了,虽然这些是十分有效的句子,能够准确传达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但是就像吃一样东西吃多了,也会觉得腻味一样,读者在太多地方看到过这样的叙述,作者凭什么有信心让读者在自己的文章中看到这几句不直接甩书走人呢?

其次,这种表达没有程度上的表达,眼中噙着泪珠,究竟这个人伤心到了什么程度呢?读者知道吗?不知道,也许他只是一个好哭的宝宝。膝盖直哆嗦也是一样,也许人家不是害怕,或许只是关节炎发作了,嘴角咧到了耳根,这个我也写过,就不多说了。

读后体悟 :要避免套路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多观察,多体悟,在真实的情境下,人物的肢体动作、语言、表情以及一系列的反应,才是最真实的。

我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也常常会把情绪尽量简化,之前总是认为剧情发展才是最为重要的,可当自己真的开始写长篇小说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把人物写好,这部小说才算是成功了,而要把人物写好,把握人物的情绪,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所以当我时常想象自己的情绪如何爆发的时候,其实是挺单一的,因为我的情绪不代表所有人的情绪,每个性格不同的人,选择情绪爆发的方式可能都不一样,所以必须多观察,及时记录,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加打动人心的素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53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