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挫折或者不满的时候,容易发脾气,除了哭闹之外,还可能会出现摔东西、打人的事情发生,在果果3岁以后,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不少,有的时候不管手里拿着什么,就往别人身上摔,果爸果妈有时候被她打的很疼,而且果果有时候被冻冻惹怒之后也会去打冻冻,果爸果妈没少操心,想了很多的办法来应对这种打人事件,慢慢地,果果的这种现象逐渐的减少了。
如果孩子只是用手去拍打别人,那么等她平息之后,家长学着她的样子去拍打她,让她感受一下。
如果孩子愤怒之后只是用手去拍打别人,那么等她平息之后,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说“我学一下你刚才的样子好吗?”之后就同样的去拍打她,让她感受一下这样的后果,是不是很疼?引导她知道刚才的做法是会对别人造成疼痛的。
等他平息一下,和她聊聊打人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打人都是因为挫败或者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想发泄自己的怒火,可以和孩子谈谈心,交流一下,这样子做她的怒火减少了吗?这样子做对吗?换一种方式是不是会更好?和孩子深度沟通一下,孩子不是什么都不懂,孩子其实都明白,等她平息之后和她谈一下,问问他的想法,就知道其实她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是她控制不住而已。
教会孩子怎么样平息自己的心情。
有一本绘本叫《菲菲生气了》,果果很喜欢,可能是有共鸣吧,对于菲菲发出怒吼那一页百看不厌,也时常让爸爸妈妈给她念,这本书里面菲菲平息怒火的方式就是走进大自然,坐在榕树上看潮起潮落,听听小鸟的声音,每次果果发火完之后,我都愿意和她一起看一下这本书,告诉她生气之后还有很多的方式可以排解我们的怒火。
教会孩子怎么直面挫折。
挫败感也是引起孩子发火的一个原因,孩子尝试了很久都不能成功,所以也会摔东西打人来发泄,果果很喜欢一个动画片,就是果爸果妈小时候最爱看的小鼹鼠的故事,果果喜欢小鼹鼠是因为小鼹鼠总是能想出来好办法来应对困难,所以果果也希望和小鼹鼠一样,遇到困难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遇到挫折就发脾气,只要不断的尝试,就会像小鼹鼠一样成功。
如果孩子发生了严重的打人事件,那么一定要严厉的惩罚。
如果孩子拿着手里的东西很用力的打了人,无论是打得弟弟妹妹,还是爸爸妈妈,一定要严厉的惩罚,果妈的方法是用衣架打手心,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恶意的打人是一定不能犯得,今天手里拿着是玩具,明天拿着刀是不是也不管不顾的就往别人身上打呢?但是果妈打孩子的时候都会在事后和她好好的沟通,告诉她妈妈爱她,但是妈妈希望她成为一个好人。
如果孩子打了弟弟妹妹,先询问原因,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果果有的时候会打弟弟,一般的情况弟弟都会大哭,这时不要劈头盖脸责骂果果,先询问一下原因,如果是弟弟先去抢姐姐的东西导致的,那么不要责骂孩子,但是等过一会要心平气合的和他谈谈即使弟弟不对,打弟弟也是不对的,可以喊妈妈或者和弟弟讲道理的方式来处理,因为她犯了错误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没有打他啊,都是和他讲道理的。如果是恶意的打人,那么一定要和她沟通并接受惩罚。
赵露思和汪苏泷斗嘴现场是指在《拜托了冰箱》这档综艺中,汪苏泷和赵露思不停的斗嘴,并且其乐无穷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是再现了赵露思和汪苏泷尝试在唱歌环节比心的时候,可是两人配合却始终不够默契,每每到将比心的节拍时,要么赵露思出错,要么汪苏泷出错,以至于最后没能还原比心现场。所以赵露思吐槽汪苏泷再努力也比不成功。
第二个环节是开冰箱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众人先打开了赵露思的冰箱,发现赵露思的冰箱里鸡蛋的摆放,她把鸡蛋全部都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然后放在装鸡蛋的侧门上,于是汪苏泷见状,连忙大喊“有人给我们还来公道了,像你这种不爱整理的人,我推荐你鸡蛋原来就有的摆放器皿,你这样真的太乱了,我妈妈都整理的好好的。”
赵露思见汪苏泷疯狂吐槽,就说,她家的冰箱侧门上本来就有放鸡蛋的专属位置,只不过这个冰箱没有。
何炅老师连忙解围,说,“她的意思是她家里有槽位专门在侧门上放鸡蛋”于是她气呼呼的说“对!”
可是汪苏泷的嘴巴仍然没有停止吐槽,“你放在塑料袋里,随意的放在侧门,还不如直接买回来直接装进冰箱里,他还给你一颗颗整齐的摆好呢。”
于是何老师见状又连忙解释了一遍,然后赵露思在旁边连忙生气的说“对,是的。”气呼呼的,连脸都红了。
在之后,画面就转到了汪苏泷和赵露思无限吵架现场,为了完整还原,节目组还特意快进,并且为了保留两人的美丽人设,节目组特意将这段快进的录像静音,保证两人完整又和谐地把架吵完。
不过看了两人吵架的场景,不得不说汪苏泷和赵露思真的像极了两个小学生在拌嘴。
一、重视打架 在大人的潜意识里,我们多多少少是惧怕矛盾、惧怕打架的。我们从来以“听话”、“乖”、来区分“好孩子”心理学家说,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与别人保持一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打架也就在所难免。 一些幼儿教育家甚至认为打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日本爱珠幼儿园副园长解释说:“简单来说,孩子在打架中学会了社会知识。比如在幼儿园中,夺取别人玩具供自己玩的孩子也会做稍许自我反省,而将东西归还原主。” 当然,父母煽动挑唆自己的孩子去打架,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有攻击倾向的孩子,这样做是绝对错误的,也是非常糊涂的。打架是孩子们集体活动之一。孩子只单纯的掌握进攻性,说起来是那个孩子的大不幸。 家长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平常教给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鼓励他们运用这些技巧解决自己的争端,当然非常严重的打架需要大人的干预。一般的,两三岁的孩子之间的打架,完全是由于夺人东西或者东西被人夺的简单原因所致。孩子在3岁前,不明道理。如果任其所为,几会没有限度,往往会用手里拿着的东西打人出现危险。在此情况下,大人不能仅仅说“住手”,最明智的办法是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感兴趣的对象身上。如可以说:“喂,那里有只好玩的猫咪。” 二、引导方略 跟孩子讲明在解决不同意见时可以应用和不可以运用的方法。 2、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应减少生活环境中可能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因素,包括平时家长不经意的娇宠所造成的霸气及带有暴力情节的影视录象等。其实孩子攻击他人,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这就需要父母好好引导,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家长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联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3、父母和孩子一起在家饲养狗、猫、金鱼等,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教给孩子对待弱者的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 4、对孩子与同伴间的矛盾冲突,家长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犯错,必须要求他道歉。 6、家长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情景,相互扮演不同角色。几次实战下来,让孩子明白,拳头不是不能用,但绝对不能滥用。 解决孩子打架的问题,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打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打架可能会让双方都会受到伤害
2
教手足同侪之间好好吵架、不动手打人!
学龄前的手足与同侪之间,上一秒玩得很开心,下一秒就开始抢玩具,发生冲突时除了
争吵还会动手打人!大人可以理解较小的孩子因为语言表达较弱而只能动手,但是会说话的哥
哥姊姊,却还老是跟弟弟妹妹抢玩具、还动手打人,该如何是好
◎ 孩子生气会动手打人是面临冲突的反应,非故意!
『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细想,当大人你看到孩子出现越矩行为时,
情绪一来常常都会忍不住想动手打小孩了,更何况是大脑都还没发育好的孩子啊!当孩子面临
生气或冲突情形时也是一样,譬如当别人抢他手上的玩具时,孩子当下的情绪被激怒,身体
的肾上腺激素突然上升,很自然的出现「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反应慢或年纪小的孩子可能
大哭,反应快的孩子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动手打人来保卫自己的地盘。况且,我们必须了
解7岁前的孩子,大脑中负责思考与判断的前额叶仍未发育成熟,往往无法控制冲动与情绪,
更无法在气头上学会思考,就直接动手打人了! 因此,学龄前的同侪之间会难免会有冲突而争
吵动手,更何况是整天腻在一起的手足啊!
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面临冲突或挫折时的动手行为,往往都并非故意的。家长您要做的不
是责骂批评,也不是避免冲突,反而是教孩子如何面对冲突、不动手、好好的来吵架!
◎教孩子好好吵架、学会沟通、有同理心
家长对于孩子间的冲突容易失去耐心,希望手足同侪之间能主动不冲突、肯礼让。其实,手足与好友之间就犹如夫妻间会时常斗嘴,只是孩子还没学会用语言来沟通、理性的解决冲突。亲爱的家长您要努力的是,从2岁后试着帮孩子找玩伴或进入团体,去适应与不同孩子互动,也才有机会引导孩子在冲突时学会好好吵架与沟通、想出方法,进而引导同理心去体谅与分享,当然也能逐渐减少动手打人的行为。
当孩子正在与同侪或手足争吵、冲突时,家长你可以用五个步骤来引导孩子好好吵架:
1分开冷静
首先,大人要学会先冷静,避免大吼大骂,才不会做出最错误的身教。
立即将冲突的两人分开,避免拳脚相向或冲突越演越烈。
2好好表白情绪与界线
大人别急着仲裁!好好的引导双方表白,说出不满与情绪,更说出自己的
意见与界限。若有一方年纪小语言能力弱,则需要大人协助表达。让孩子说出
情绪,孩子才能真正冷静下来!
3聆听或 同理他人
要求孩子不管是否认同对方意想法,都要耐心聆听对方的情绪与意见。大人试
著引导孩子去理解对方的感受,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踏到别人的界线,或者做
出让对方不舒服的行为。
4 交流协商 方法
大人试着引导孩子一起协商出彼此可以接受的方法与规则,或大人也能想几个方法让孩子选
择,一起找出更好的互动相处方法,当然!方法中可能包括退让与分享。
5正向鼓励好的行为如不哭闹、愿意分享,强化孩子好的行为与正确的处理方式。
让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学会面对冲突、同理与分享给他人,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家长的耐
心与不厌其烦的引导,更需要家长您冷静的态度来应对。
妈咪和孩子斗嘴?! 「你哪来那么多意见?、为什么跟你说什么,你都要顶嘴呢?」面对孩子说出你不想听的话语时,家长的脑中是不是会浮起这些想法呢?大人该不该跟孩子斗嘴、斗气,孩子顶嘴真的就是顶嘴吗?其实这个问题和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连,用对了处理方式就可避免孩子常常出现顶嘴的情况。
新闻事件的反思 先来看一则明星与孩子斗嘴的新闻:这个事件发生在今年五月,主持界的名人小S在节目中与好友大谈育儿经,小S的好友说:小S要求大女儿Elly完成功课再出去,但女儿不写,还回嘴:「没要跟你出门,我们要带许老三下楼散步。」小S只好默默抱许老三进房大哭,Elly看到妈咪抱老三进房哭,接着说,「还我们许老三,我们要下去玩」、「大人哭,好幼稚!」最后的结局是小S妥协把小女儿给他们带下楼去玩。
新闻中我们看到当妈的小S在女儿顶嘴的第一时间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进入与女儿斗气的状态,最后的结局是女儿赢了这场斗嘴,顺利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样的结果可能让这个女儿接下来有更多的顶嘴机会,如果小S在第一时间改变自己当下的情绪与处置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冷静&理性和孩子好好谈 弘光科技大学附设幼儿园园长康素杏指出,东方的父母大多希望孩子做到闽南语俗谚「有耳无嘴」,并且认为小孩顶嘴就是不礼貌的行为,当孩子出现第一次顶嘴的状况时,通常家长的反应是很错愕,会让自己产生负面的情绪,当家长在当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又用负面的语言责骂小孩,就会造成亲子斗嘴、不欢而散的结果。家长首先要认知到,愈小的孩子对父母指令的顺从度愈高,但大约3、4岁开始顺从度就会下降,如果家长还是以权威、命令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有可能顶嘴。上述的新闻事件中,如果小S在女儿回嘴的第一时间保持冷静、不要动怒,先向女儿表示,你用这种语气和妈妈说话会让妈妈不舒服、妈妈会伤心,接着再用较为温和的语气问女儿为什么不想写作业?为什么不要跟妈妈出门?听完了女儿的说法后,可以给几个选项让她选择,借此让女儿知道妈妈的底线在哪里;如果家长一时情绪无法控制,像上述小S一样大哭,也应该在生气过后回过头跟女儿谈谈,为什么刚刚妈妈会这么难过;大人如果不跟孩子好好谈,孩子有时并不知道大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当亲子双方都处于负面情绪的状况下,通常无法正确传达真正的想法,导致双方为了斗气而为反对而反对,如此亲子关系只会恶化无法改善。 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需要不同的关心与教导。家长要试着耐心与孩子沟通,当自己或孩子有情绪时要给彼此时间冷静下来,带着负面情绪是无法沟通,也无法让事情有圆满的处理结果。当孩子发生顶嘴时,家长在第一时间应保持冷静,让孩子表达想法,之后再针对问题来讨论与解决,这样才是最好的亲子互动状态。 孩子顶嘴常见原因 孩子顶嘴并不是对父母不尊敬,也不是故意要激怒父母,孩子会顶嘴背后有许多原因,所以首先就来谈谈孩子顶嘴的原因。 原因1:模仿大人的语气 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就是经常生活在一起的父母、亲友长辈,再来就是电视、电玩、**、流行音乐等媒体。如果孩子的生活周遭经常听到的语言和语气是负面的、否定的、责骂的、争辩的,在孩子语言社会化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模仿、接受,所以当孩子出现这些学习而来的负面语句时,他并不知道这是不礼貌的、也不会知道这样的语句语气就是顶嘴,如果因此而遭到大人斥责,孩子还会想:为什么大人可以这样说话而我不可以。 原因2:想要突破家长的权限 孩子渐渐长大,会逐渐想要有掌控权,多大的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不要怀疑,大约3、4岁的孩子就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交换条件的方式达到自己的需求,孩子会在比较早的年纪就出现想要挑战家长权限的想法。康素杏园长举几个例子,家长说:你跟我出去散步回来就给你漂亮的发夹,你整理好房间我就给你5元,这些说法都带有物质上的交换条件,用久了不但孩子的价值观会混乱,也让孩子有机会可以挑战家长的权限,比如下次你请孩子整理房间,孩子可能向你要10元,家长不给这就会会挑起拌嘴的机会。 原因3:反应孩子心理状态 亚特拉派的心理学说认为,孩子之所以做出不当行为,是为了让自己能在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个孩子若不能借由正面的行为来获得归属感,就会选择利用负面的行为来达到目的。孩子都有被关注的需求,孩子顶嘴时父母强烈的回应方式让孩子认为借此方式可以引起父母的关注,这反应出孩子的心理是认为自己被忽略,因此借由生气、尖锐的语气吸引父母注意。就像前述的新闻事件中,小S的大女儿有可能认为妈咪关注的焦点在老三身上,自己被忽略了,才会想用这种语气来达到巩固自己在家中地位的目的。 原因4:孩子大了不喜欢被控制 专业心理咨商师王瑞琪在其写的「谢谢孩子会顶嘴」一书中表示,孩子不回应,不代表真听话,孩子常顶嘴,不代表爱忤逆,只是孩子大了,有了自我思考模式,让孩子说出想说的话,亲子才有沟通的机会。东方家庭还有许多采取权威式的教养模式,希望孩子照着家长的规定动作,但是不要忘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有自己的需求以及独立的想法,当拥有强烈控制欲的家长在孩子逐渐长大后还不能修正自己的教养模式,想要挣脱控制的孩子就会用顶嘴的方法来宣告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 原因5:常用否定句来对待孩子 家长可以反思一下,自己一天当中用了几次「不」、「不可以」、「No」、「不行」、「不准」等用「不」开头的话语,当孩子听到家长说的第一个字是「不」时,自然会产生防备的心态,亲子关系是相对应的,当家长经常用否定句来否定孩子,孩子在跟家长沟通时也会用否定、负面的语言。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谈完了顶嘴的原因就要进入对策的探讨,有很多方法是可以导正孩子顶嘴的问题,不过前提是家长也需要修正自己的想法与行为,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保持冷静,立即纠正孩子的用语 几乎每一个家长第一次面对孩子顶嘴时都会产生错愕、生气的情绪,建议家长此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性,用不带负面情绪的语句语言立即纠正孩子不当的言语,例如:你刚刚说的话(或行为)让我觉得很难过,你用这样的说话方式,只是想让我知道你不高兴,但如果我也用这样的语气对你说话,你是不是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家长需要耐心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完之后可以教导孩子,你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我沟通。如果家长在孩子顶嘴的第一时间发怒了,可以先到房间冷静一下或是喝杯水静一静,等亲子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再做沟通,家长可以先认错,说明自己刚刚发脾气的情绪和语言也是不应该的,让孩子知道家长也会为自己不当的语言道歉,树立良好的榜样。 倾听孩子的意见,选择该怎么做 康素杏园长表示,孩子需要适度开放、尊重的教养方式,家长应该采用沟通的方式代替命令与斗嘴,当孩子出现顶嘴状况时,家长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后,要听听孩子怎么说,并找出替代方案,家长可以清楚具体的说明事件的两个或三个处理方式,让孩子选择,如果孩子接受了也选择了,事情就告一段落,如果孩子依然耍赖、哭闹,家长这时就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并给孩子自行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举个例子:妈咪想要带妹妹出门散步,姊姊回嘴表示就是不想去,妈咪可心平气和的对姊姊说,我现在要带妹妹去散步,妈妈和妹妹都很希望姊姊能一起去,散步后再一起去吃冰淇淋,但如果你不想出门,你可以选择和爸爸待在家中,但是在家里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电玩。如果孩子接受了妈咪提出的选项之一,事件就结束,且依照约定执行;如果孩子表达既不想出门并且要求妈咪带冰淇淋回来给他吃,继续吵闹,妈咪可以坚定的表示,不会因为你吵闹就答应你的要求,之后给孩子几分钟静下来,再给孩子一次选择的机会,孩子就会知道妈咪的底限在哪。如果孩子一顶嘴、一哭闹大人就妥协,或是轻易的动怒,孩子就会一再利用相同的方式达到目的。 面对顶嘴时,错误的回应方式 当孩子顶嘴家长用了错误的回应方式,不但无法纠正孩子这个行为,亲子间也无法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常见的错误回应包括:不准你这样跟我说话、你给我注意一点要不然我就……。以上面的散步事件为例,如果家长对孩子说,不跟我出去散步等一下不给你吃冰淇淋或回来再给你好看,这种威吓的说法既无法纠正孩子顶嘴,还会让孩子学到威胁的语句。 注意日常用语,少用「不」开头的话语 身教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但要确实实践的确有点难,不过还是要请家长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常用负面、责骂的语气和他人说话,减少孩子模仿到坏习性的机会。再来,就要少用「不」开头的话语,这也是需要家长经过一番练习以及经常提醒自己才能做到的事。当孩子做了一件让自己不高兴的事,在第一时间可以用正向的语句提醒孩子,例如:我希望你怎么做或我们可以这样做,明确的告诉孩子家长希望孩子怎么做,而不要用「不」开头的话语去否定孩子的作法。 不动怒、讲原则,导正不良的表达方式 康素杏园长表示,孩子1岁多开始就有很强的模仿力,即是开始建立和孩子语言互动习惯的重要阶段,此时孩子若出现负面的、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家长最好采取不动怒、讲原则的方法来导正孩子,千万不要放任不管,才不会让这些负面习惯跟随着孩子长大影响其日后的人际关系,或者因为成人不恰当的回应变成孩子模仿的负面教材。如果不小心让孩子看到自己语气不好的情形,事后也要和孩子说明自己生气的原因,并告诉孩子这种语气是不对的,自己会减少这样的语句出现,建立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 康素杏 现职:弘光科技大学附设幼儿园园长 弘光科技大学幼保系兼任讲师 学历:朝阳科技大学幼儿保育研究所 经历:幼儿园保育员 幼儿园教学组长、教学主任 幼儿园专任所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