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了两个孩子总是吵架,作为父母该如何教育他们?

家住了两个孩子总是吵架,作为父母该如何教育他们?,第1张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举足轻重,在如今的大环境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追求的人生目标,该怎样教育好孩子呢?有些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一、李健与邻居王勇是好朋友,都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一天,他俩在小区里打卡玩耍,发生了争吵,还打起架来。

李健哭着跑回家,他父母见孩子被欺负了,找到王勇的父母开始理论,结果两家家长互相指责对方对方的孩子不好。

孩子受了别人的欺负,父母也会心疼、难受,但是在处理事情方面都要有个度,不能过度去溺爱孩子。

孩子还小都很顽皮、淘气,玩的时候避免不了发生争吵、打架,这也很正常。

孩子今天吵架,明天和好。而大人吵了一架,从此互不搭理,成了仇人一般,这是不可取的方法。

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有话好好说,谁不对家长带着孩子向对方道个歉,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就行了。

在孩子面前,家长说话注意语气,要有家长的样子,动不动就是母夜叉的样子出现,看谁强势,孩子学坏样最快。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解决问题,才是明智之举:

一、李健的父母应该问清楚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他们俩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健被打的原因是什么。

二、判断是非不能只听信孩子一面之词,为了避免孩子说谎,李健父母把王勇叫过来,甚至把王勇的父母也一起请过来问清楚事情的经过,然后双方家长一起教育孩子。

三、双方家长站在同一层面上去分析问,避免各执一词,如果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了,要对方给一个说法,双方家长互不互不相让。大人之间的思想出现了问题,也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

二、面对孩子,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教育方法,做一个优秀家长。

1、实事求是的态度

孩子告状的时候,通常都会夸大别人的错误,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然后掩掩饰自己的缺点。

家长如果不去了解实情,一味地听信自己孩子的话,不引导孩子判断是非观念;不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长大以后,在性格上也会有缺陷。

2、不过度溺爱孩子。

俗话说:娇儿不孝,娇狗上灶。

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太宠爱孩子,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到别人地欺负,吃了亏,娇生惯养孩子,有错也不指出来。

有些人,把孩子当小皇帝养,要什么给什么。孩子长大之后,家长满足不了他的欲望,走向犯罪的道路。

3、反省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作为父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面教育好孩子,实事求是的讲话,不撒谎、不骗人,诚实守信。

教育孩子每天反省有没有做错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古时候,一个江洋大盗要被砍头时,狱官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说最后想见母亲一面,想吃一口母亲的奶。

母亲解开衣服扣,他居然狠狠咬了母亲一口乳房说:我恨你,是母亲把我教坏的,当我有小偷小摸时等恶习时,你没有及时纠正我。纵容我,才让我到这个地步。

这个故事给我们警醒,过度依赖孩子、顺从孩子,对孩子偏心,最终反而会害了孩子。

有人说: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不修不行,越修越行。孩子身上有问题,家长身上找答案。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优秀的家长。

家庭教育,折射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优秀的家长教出优秀的孩子。过度宠爱孩子,孩子长大之后,思想会受到局限,不利于孩子成长,希望这类家长引以为戒。

如何有效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出:拖延症的本质是依赖心理和获取关注。

了解了拖延背后的行为动机,家长便可对症下药。

一、父母放手,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更不能代替孩子去做任何事情,而孩子作为个体终究是要脱离父母,去走完自己的一生。

其实,父母眼中的拖拖拉拉,并不是孩子在拖延,而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认知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采取行动。

父母要学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而不是事事包办,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

二、有效陪伴,积极关注

大多数父母跟孩子在一起,只是陪着,往往孩子在玩手机,父母在看电视,父母玩手机,孩子在打 游戏 。电子产品陪伴孩子,这一幕景象相信是大多数家庭的常态。

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缺爱,缺鼓励,缺有效陪伴,于是孩子会通过其他方式寻求关注和认同,比如捣乱,比如和同伴吵架甚至打架。孩子通过错误的行为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式,宁愿父母指责,也好过无人关心。

三、学会倾听,有效引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父母应及时察觉,并给予有效指导,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而不是严母严父。

鼓励孩子培养兴趣,多和同伴交流、 游戏 ,多带孩子出门,增强见识,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做孩子心灵上的“引路人”。

我是@淑的宝麻麻,喜欢读诗和经典 育儿 书籍。分享 育儿 心得,助你一臂之力,更多问题欢迎关注或私信,有问必答

首先第一步,想一下自己被领导催着要文件,要材料的感觉,尤其是作为新人,在什么都还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被要求在短时间内交一份完美的材料。

然后将心比心,小孩子的认知发展是有阶段过程的,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小孩子。

具体的解决办法,家长准备一个清单,比如第二天要上幼儿园,要几点出门,要带什么东西,哪些需要小孩自己做,哪些是家长做,前一天能准备好的东西就先准备好,小孩出门一般都比较慢,预留足够的时间,前一天一定要早点睡,早睡才能早起。

当然可能还有其它的事情,我只是举个例子,总体的思路就是首先家长要有耐心,明白小孩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其次家长要对事情有预判,准备好清单,留出足够的时间,最后家长和小孩的每次互动都可以是表达爱的机会,不要因为家长性子急,从而让小孩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用。

我是爱育社@爱育社 ,与千万父母一起成长,做智慧父母,养儿不焦虑。

孩子爱拖拉,首先不能吵,吵了也没用,家长气得不行,孩子却一脸无幸的表情其实啊,不是咱的孩子有拖延证,是孩子还不懂得对时间的管理,对时间还没有完全的概念这时候家长再急性子,再着急上火,也无济于事啊

对于孩子来说,对时间还没有完全的感知能力也就是说,他们还不能很好的认识到5分钟是多长的时间,10分钟是多久的时间,以至于一个小时也没有完全的概念对时间感稍微有些迟钝。家长认为一个小时了,一碗饭还没吃完,真磨蹭呀孩子的反应可能是,不就是吃个饭嘛,有那么着急吗

其实啊,这也是时间感不同所导致的,我们每个人对于时间的感知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也就形成了两种性格的人:急性子人和慢性子人人的大脑和肌肉是有记忆性的,我们不能强迫孩子根据家长的性子来要提高孩子对时间的紧迫感,多些耐心,让孩子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有些时候,适当的给些处罚,比如说,早上起床,不催他洗漱、不催他吃饭、不催他出门,让他承担没有运用好时间带来的后果慢慢的形成孩子对时间的重视,当两人都重视时间的时候,这一矛盾也就化解了

我是妈咪勤@妈咪勤 育儿 路上一起交流吧!

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常常接到一些因行为问题而过来调整的孩子,比如,拖延、磨唧、被动反抗等行为。面对孩子的这类行为,不少父母尝试过各种教育方式——苦口婆心、敦敦教诲、耳提面命、责备、呵斥、打骂。然而所有的努力都被孩子挫败了,父母陷入了无助、焦虑,孩子也无奈。

  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儿童青少年咨询师徐文娇老师 解读:

 小宇,初中一年级。父母觉得儿子比较聪明,成绩中上等,但性格不够好,外人面前较为内向,不善表达自己,做事磨唧,对自己放松,对他人(同学、老师、父母等)要求严苛,在家对父母发脾气、闹情绪。父母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让儿子得到成长,改善性格,行为更自律、自控一些,害怕儿子在青春期会变得叛逆或更糟糕,难以服从管教,现在提前做个预防。

 对于小宇的情况,妈妈比较焦虑和担心,因为妈妈负责照顾小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跟小宇的关系比较亲近;爸爸负责挣钱养家,对家庭大事做主,小事不怎么管,父子沟通时间较少。

 对于父母带自己过来进行心理咨询,小宇刚开始较为防备,抗拒访谈的形式,想试一次沙盘咨询,但又不断表示不知道怎么做沙盘 游戏 ,不知道自己要摆什么,很犹豫,反复换了多个主题,感觉时间不断流逝后,越来越焦虑。咨询师反馈出他这一行为,鼓励他把脑海中现在的构思呈现出来,若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及时提出,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小宇表示可以尝试一下。

 在过程中小宇慢慢投入进来,沙画逐渐丰满,故事也慢慢清晰。然而,因为当次时间到了,今天只能停在这里,小宇感到很挫败、很遗憾,不断自责,觉得自己本应该做得更好、做得更快。

 下一次沙盘咨询中,小宇进入咨询室在挑选沙具上又开始反复犹豫,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这个不够好,那个也有瑕疵,难以让他满意。咨询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时与小宇互动,引导小宇用语言表达他内心的所感所想。

 在前十次咨询中,小宇更多的是表达对外界的各种不满,比如,沙具、沙盘 游戏 、学校的老师、同学等。但他内心很矛盾,在意识到自己过多的负性表达后,会陷入自责、“自我反思”中,觉得自己不该那么说、那么想,觉得自己身上也有很多缺点,没有资格去说别人,觉得自己本应该更好、更优秀。

 他很困惑,明明自己很想优秀、想变得更好,但总是做不到,总是做得不够,甚至有时想努力又提不起劲儿,感觉自己很累很累,已经拼尽全力了。父母觉得小宇一点苦都吃不了,什么都没有做就喊累,双方经常为此争论。比如,放学回来,妈妈叫小宇复习一下功课,他复习10分钟玩30分钟,妈妈认为小宇应该抓紧时间多复习,小宇觉得自己已经努力复习了,已经很辛苦、很累了。妈妈觉得很困惑,也很愤怒:“你什么都没做,累什么累。我一天到晚照顾你,好吃好喝伺候你,还得好心情哄着你学习,我都没说累,你累什么!”

 对于妈妈,小宇感到内疚又愤怒,内疚的是妈妈说的是事实,她确实更辛苦,相比之下,自己并不辛苦;愤怒的是他真的感觉自己就是很辛苦,就是很累,妈妈不仅不理解,反而老是唠叨。冲妈妈发完脾气后,内疚心理促使他很想跟妈妈道歉,希望得到妈妈的原谅;但道歉后自己又怄自己的气,觉得我就是很累啊,妈妈这样说我,我就是很委屈啊,应该她给我道歉而不是我给她道歉。

 这让他很矛盾,一会儿觉得是妈妈的错,一会儿又觉得是自己不对。这种感觉很难受,反反复复,不断冒出来。为了让自己好受些,他会玩手机,打打 游戏 、刷刷抖音,让自己不去想这个事情,平复心情。但这种行为是父母不能理解的,他们觉得马上就期末考了,你不仅不好好复习,还在钻空子玩手机!小宇心里感到很憋气,也知道自己不该玩手机,但最近就是忍不住玩,不玩就觉得很烦、很闷、心里难受。

 在咨询中,小宇意识到自己近期玩手机,原来是想在内心把自己从与妈妈的 情感 纠缠中脱离出来,不去体验、承受对妈妈的内疚和愤怒,不想让这种情绪发酵而导致自己忍不住去恨妈妈、去对妈妈发脾气。

 两周后,父母反映小宇玩手机的次数少了,但会看一些课外书,而不是认真复习,很失望很焦虑。而咨询中,小宇觉得自己是进步了,觉得自己不必执着于玩手机这一种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会看一些有意义的书,不仅缓解了内心,也增加了自己的知识;觉得之前难以承受的情绪好像没有那么强烈、那么难以承受了。小宇觉得父母还是没有改变,而自己确实在改变,做事积极了,有自己的动力和想法了,跟父母发脾气的次数也少了,对自己的改变还是挺满意的,觉得自己会越来越好。

 对于自己创造的沙盘,小宇也越来越欣赏。在摆沙盘的过程中,不时自我肯定,学会了欣赏自己,“嗯,我觉得这个位置放这个很棒”、“你看,这样把它们搭起来,是不是特别有XX感觉啊”。

 咨询师感觉小宇的自我在不断强大,在刚开始咨询时,他常常对自己、对他人、对外界有很多不满,不知道如何呈现自己才能让别人(包括父母、咨询师、同学等)满意,害怕别人挑剔自己而衍生出自己不断挑剔别人的行为。现在他可以很自然地展现自己,自己喜欢自己,并觉得别人也会喜欢他;对自己的努力、能力感到满意,觉得别人也可能会感到满意、舒服;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创造沙盘,自我控制能力变强,觉得自己想快就快些,想慢就慢些,不再像之前那么失控、焦虑……这些内在体验也让他更有动力去成就自己。

 随着咨询的进展,小宇妈妈意识到自己内心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太多的不安和焦虑,总觉得“不够”:

 你不够好

 你不够努力

 你不够受人喜欢

 你性格不够好

 你本可以更好

 你应该更好(也就是“你现在不够好,你应该更好”)

 我都已经接受你这方面的不足,你为什么不能那方面好一些……

 妈妈内心这些“不够”,也让孩子感到自信受损,压力重重,“我不知道我哪些地方是让你真正满意的”、“我好像怎样努力,你都看不到,你都觉得不足够”,内心不断呐喊:“我还不够努力吗,我做了ABCDEF好多好多事情啊,你看看啊”。当妈妈还是没法看见孩子的情绪与需要,还是觉得不够而不断催促孩子时,孩子无计可施了,就用行为来表达拒绝“我就慢慢做吧,反正你要么盯着我已做完的,要么又提出更多任务”……

 妈妈反思到自己不仅在对儿子有这样的心理,在其他方面也会这样,会觉得老公对家庭的付出不够,老公对儿子的教育参与不够,经常会抱怨老公;觉得自己妈妈的角色不够好,担心自己给予儿子的不够,经常为儿子付出很多很多;有时觉得自己妻子的角色也做得不够,觉得对丈夫的包容、支持不够……

 妈妈在这方面做了些自我调整,当自己出现类似的心理时,及时觉察自己,对儿子、丈夫满意的地方增多,也开始学习肯定自己,抱怨和焦虑有所降低。

  广州心理咨询 结语:小宇依旧在不断成长,目前的心理咨询只是触及了他的一部分。相信在信任、安全的咨询环境里,在稳定的咨访关系中,小宇将会更深地触碰自己,更好地处理自己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咨询过程中,父母也逐渐在改变自己对小宇的期待,学会如何更好地爱孩子,也在修通、改变自己内心不曾意识到的情结。相信这些努力终有收获的!

陪着孩子拖延一下试试?尤其是孩子着急某件事的时候,你也来个拖延一下。让孩子慢慢体会。

其实,家长着急没用,关键是习惯要培养好。不着急,着急无用。刘欢有首歌叫《时间慢》,听听,有趣。

我能说我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我是急脾气,孩子是慢性子,让他做点什么事很拖拉,写作业也总是磨磨唧唧,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小的时候拖拉墨迹是很大的一部分人,只要想发脾气就对自己说,是亲生的亲生的!!只能慢慢调节自己,然后慢慢给孩子讲道理,别的我觉得没啥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制定优先顺序,爱拖拉的人,不能遵守计划经常会说:“我没时间,我太忙了”。如果孩子不懂从何做起,那么就请你排列出事情的先后顺序吧,按照优先顺序,一件一件的完成下去就可以实现计划。首先你要明确你的最终木有,然后是具体计划实现目标的途径,这你需要做的事情,首先,按照时间预订计划是错误的方法,以前我给孩子制定生活计划表的第一步,也是按照一天24小时来制定计划表的,一个假期都会制定一份生活计划表,在墙上写着,六点起床七点吃饭,八点写作业,九点休息……但是孩子也没有遵守这个计划表,这种计划表制定的再多再好也没有用,因为遵守不了就不是真正的计划表。与其计划一天学习几个小时,还不如计划从哪学到哪,学到什么程度比如说做上计划,我今天上午要写数学,下午开始写语文要学到什么程度到哪里?而且不要总跟孩子说,你看看你就是一个拖拖拉拉的人,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他自己是一个拖拉的孩子,首先,你要把消极的心态转变成积极的心态经常对孩子说,别人可以做到,你也可以做到,你也行,这样的话,如果如果孩子能够按照他的计划完成了目标,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只要你家长能够一步两步能够慢慢的和孩子一起计划一起友好的走下去,那么他就会成为你的朋友,能够实现按照目标制定的计划那孩子的拖拉证就没有了,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学生!

不要急着干涉。

有的宝爸宝妈爱子心切,看到自家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吵时,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为孩子“撑腰”。但是家长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而且也不利于以后交际能力的培养。当家长发现孩子吵架时,应先保持冷静,等弄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再做出妥善的解决方法。

转移法。

孩子们有争执时,家长首先做到察言观色,先让他们自己解决。如果他们能自己解决最好,要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激烈,这个时候家长再出手。首先,把他们分开,要是因为玩具、书本等某一件物品有争执,家长可以再拿出一个相似的给他们,转移这个物品对他们的吸引力。在这里要说一点,这个方法比较适合5岁内的小朋友,对年龄稍大的小朋友效果会没有那么好。

讲道理

讲道理是在孩子们发生争执时,家长最应该做的。把他们拉在自己面前,细心的询问事情经过,然后耐心给他们讲这件事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但是,家长要记住一点,不要偏袒任何人,站在中立的角度,细细向他们讲述。等事情解决之后,家长最好让他们拥抱一下,这对孩子们之间友情的培养更有好处。

保留孩子的尊严。

如果这件事是自己孩子做错的话,宝妈就一定得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心,在批评孩子时不要用嘲讽的语气,不要对孩子进行人格和个性的侮辱式批判,更不能当着众人的面动手打孩子,以免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界限感这个词,跟教养一样,经常被人谈及。

可还是太容易被忽视了。

有很多人会觉得有界限就像有了隔阂,觉得是多余的,一团和气,不分彼此不是很好吗。

可是,如果弄混了边界,自己侵入到了他人的空间,或者自己的空间被侵犯时,你未必会发现很好。

比如小两口吵架争执,公公婆婆强行干预进来,有时事情得不到任何解决,反而会越帮越忙。

作家周国平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大人之间的交往或者家人之间的相处如此。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如果父母经常越界, 真的会拖累孩子的一生

2

有人会说,“你真的太夸张了吧!难道我还不能随心所欲地管孩子了!”

“孩子的日记我随便看!”

“孩子不能在我面前关门。”

“我说要他把东西送人就必须送人!”

“我都是为了他好,难道我会害了孩子吗?”

这类父母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念。

 

你是我生的,连你都是我的,难道你的东西我不能做主安排?

觉得自己可以安排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

 

这样的观念愈强烈,父母对孩子的干扰就会愈大。

会干扰孩子界限感的形成。

日记是孩子可以藏秘密的空间。

我还记得自己读中学时,买了带小锁的日记本,在里面记下自己的秘密。

然后藏在抽屉的最深处。

幸运的是没有被大人翻开过。

我一直很喜欢这种方式,一直保持至今,还是会经常记日记,跟自己说说话,放松自己。

如果你总是干扰,孩子还会记日记吗?

而说到关门。

孩子到了需要的时候,就会关上房门,代表自己不想被打搅。

有时孩子会锁住门玩游戏或者看手机。

所以父母会很紧张,不能这样。

然后强行打开门。

对于这样的情形,要区别对待。

如果孩子是为了有一个独立空间,不想被打搅,那就尊重孩子的选择。

不要强迫孩子打开房门。

3

孩子越小,他们跟父母的界限越模糊。

也是导致父母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孩子跟我是一体的,所以我能帮他做主。

所以孩子的玩具会在毫无商量的情况下被处理。

随意扔掉那些自己觉得“没用”的东西。

也会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东西随便送人。

有一位妈妈曾说:“自己有一次想将孩子的一套绘本送人,觉得孩子已经读了很多遍,反正放在书架上也是占地方,而且他现在也不读了。结果孩子有一天想读那套书,找了很久后才告诉他送人了。他吵着闹着非要拿回来,给他买新的也不同意,就是要自己的那套书。自己当时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凶了他一顿。”

“如今想想,真的很后悔,没有顾及孩子的想法,完全是自己想当然了。”

还有很多时候,孩子堆砌的积木,也会被“指导”而拆解,或者为了搞卫生而强行收纳。

还有做的那些粗糙的手工作品,甚至来不及仔细说明,就被丢掉了。

之前鱼妈也会随意清理,让孩子哭过不少次,后来只要是小小鱼的东西,他自己动手制作的美术作品或者画画、手工,都会要他自己安排,我们给他一些大箱子装,还有属于他自己的书桌。

当然,我也得先反省一下。

虽然我一直觉得,孩子要得到尊重,他们自己的东西让他们安排做主。

可还是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疏忽。

比如在外边吃早餐时,有时担心小小鱼吃太撑,我会分掉他的一些米粉。

那时候他还小,这样做的确有用,而且孩子也不反对。

可如今也会习惯性地去做。

问题是我还没询问他的意见,而直接夹过来了。

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不能这样做。

如果一直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东西可以被随便占用。

不懂得拒绝,是不尊重自己的界限,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常见的“烂好人”。

而且,没有界限感的孩子,也会对别人提出过分的要求,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可以支配他人,这是不尊重他人的界限,只会造成更多的交际困扰。

4

那我们怎么保护孩子的界限感形成?

首先是看见孩子。

孩子的世界,你能看见吗?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特别爱跟小孩玩。

因为孩子的世界,跟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并不是说不孩子看到的树就不是树。

而是他们看到的树,跟我们看到的树不一样。

可能看到了“恐惧”,因为在动画片里看到过树妖。

或者看到的是欢乐。

这是感受的不同。

很多时候,孩子的感受,根本得不到尊重。

父母常说:你就是这样想的。

孩子反驳着:我不是。

“你就是想出去玩,想吃东西,才这样做。”

“你就是想偷懒。”

“你就是想耍赖,这样一点都不痛。”

父母总是用自己的“自以为是”来判定孩子的行为,还不容反驳。

其次是共情孩子。

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

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

 

比如有时我跟小小鱼看云。

同样的区域,同样的云,他看到了马儿的形状,而我却看到了人脸的模样。

总是会不一样。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看到一个趴在地上的石头雕像。

雕像的屁股处好像是有一摊积水。

妈妈以为孩子是在认真的看雕像。

问他看到了什么?

孩子说,“他拉兜了!”

是不是让人哈哈大笑的同时又值得思考。

所以,我常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玩。

因为他们总是会让人耳目一新。

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草丛里的螳螂,树皮上的苔藓。

墙角的蜗牛

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只要打开心,认真聆听就够了。

不要说太多,也不要太打扰。

因为他们正向我们展示一个我们无法抵达的新世界。

而孩子哪天在外边用枯草搭建鸟窝,掏出小地洞。

拾掇一些树叶树枝,或者晒干了的昆虫。

你不会再觉得是毫无意义的瞎玩。

 

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孩子。

人跟人之间的界限感建立,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尊重”。

大人们常常会尊重比自己强大的人,却忘记去尊重孩子。

可是, 只有当一个孩子得到了足够的尊重,他也会去尊重身边的人。

当他感知到了界限,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的界限,保护自己的界限。

才会变得更有教养。

父母平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私人空间,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权和选择权。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孩子不属于我们。

他们属于自己,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养育孩子,不仅仅为了生命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参与一段生命成长的过程,我们彼此有幸同行一段而已呀。

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难免会发生一些口角,或者一些小打小闹,其实,这些也都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之间发生争吵的原因有哪些:

1、争抢一件物品的归属权,可能是一个玩具、一块零食、电视节目等等。

2、孩子之间吵架很多时候由于表达不清楚,使双方矛盾加深,因此产生争吵。

3、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在家吵架的时候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当孩子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就会模仿家长,通过争吵的方式来为自己发声。

4、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对,告诉孩子只要有人欺负你,你就要还回去,双方很有可能就会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那么,面对孩子争吵家长应该怎么办?家长如何处理?

如果处理好了,孩子们会化解矛盾,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的交友方式产生不好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睿智灯塔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教育方法,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1、稳定孩子情绪,转移孩子注意力

当孩子在争吵的时候,双方情绪都不稳定,更容易发泄自己的情绪,家长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先让孩子稳定下来。

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性,将其中一位迅速带离现场,或者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让他远离争吵。

2、冷静之后,让孩子学会理解和原谅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先理解孩子的情绪,把孩子安慰好了。然后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孩子分析哪里做的对,哪里做的不对,让孩子明白争吵的起因。

最后,不管孩子有没有错,都要说一声对不起,道歉不一定是孩子哪里错了,而是一种基本礼貌,也是修复孩子的重要因素。如果对方也道歉之后,孩子也要学会原谅。

3、留出空间让孩子自己解决

其实,孩子之间的感情很简单,可能是一个拥抱,一包零食,两个人的关系立马就会和好如初。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留出空间让孩子自己解决,家长只要默默观察就好,孩子们会有自己的小心思,过多干涉反而会让孩子不好意思找到和好的理由。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更多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决定,辅助孩子解决问题要比替孩子解决问题重要很多,给出空间,让孩子们自己解决事情吧!

小孩子之间经常会吵架,作为父母当看到孩子吵架时该怎么办呢?如何帮助孩子化解矛盾,不让孩子受到伤害呢?

1、首先要稳定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和别的孩子吵架之后,回到家里,不管对错,首先还是希望父母能够关心一下她,能够安慰一下,因为和别的小孩吵架了,这个孩子是觉得比较委屈的,要是回到家里开始哭或者闹脾气,那么肯定是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关心,这个时候,父母先不要责怪孩子,先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

2、时转移孩子注意力

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性,将其中一位迅速带离现场,或者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让他远离争吵。

3、父母不要太认真

孩子之间发生吵架,家长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轻下定论,那样弱势一方的孩子会不服气,产生抵触情绪,对家长产生不信赖。对于占优势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就没有错,让孩子产生骄纵的心理,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在孩子之间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原谅彼此,友谊第一。小伙伴之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笑泯恩仇。况且孩子吵架,吵完了很快也就没事了,以后孩子之间又可以很好的玩在一起了。

4、和孩子探讨解决方法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同时让他了解怎么做才正确。 孩子们发生冲突,大多是争取权利或表达情绪的行为,如果处理得好还可以一起玩耍,但是表达不当则会变成互相攻击。 我们要非常明确告诉孩子,解决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暴力的方式,还有更多途径可以走。

5、尽量做到不偏不倚

很多家长在一个家庭中,不知不觉可能会偏爱某一个孩子,比如姐弟争吵时,如果父母不问缘由,就指责姐姐没有让着弟弟,这样会很伤姐姐的心。虽然不被父母偏爱的孩子试图轻描淡写地对待这种情况,但是他们明显地感到伤心,自我价值认知也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家长们请注意:孩子们非常敏感,他们会察觉到父母的情绪和偏爱,尤其是父母会偏向谁,不被偏爱的孩子可能会怨恨父母一辈子。

孩子顶嘴反抗,家长该怎么办?

  1、家长不要一味地阻止孩子顶嘴,因为此时孩子表达的欲望很强烈。 应给予儿童一定的发言权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 不了解孩子的内心就定义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 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家长可以顺势而为,解决孩子心中的问题。

  2、孩子顶嘴时,家长不要生气。 这时,一声“吼”可能会伤到孩子的心。 家长注意耐心指导,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意愿。 当孩子顶嘴时,告诉孩子顶嘴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不要针锋相对,要冷静和耐心。

  3、如果孩子经常顶嘴,或者完全不讲理,家长要及时严厉教育。 孩子冷静下来后,要以适当严厉的语气批评孩子,认真教育孩子懂事。

  4、给孩子讲道理,在孩子完全信服后,可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但要注意方法方法,不要翻旧账,搞连带惩罚。

  孩子反抗时顶嘴的原因:

  1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唱反调。 叛逆期的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对父母说不,总是会拒绝别人的要求。 这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可以从反对者中获得快乐,所以他们热衷于拒绝别人只是为了让自己快乐。

  2、我喜欢自己做,不希望别人做我自己的决定。 因为叛逆期的孩子不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孩子,他们总是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希望能像大人一样获得独立和自由的权利。 所以当父母为他们做主,为他们做选择时,他们往往会很生气。 事实上,孩子想要被尊重,想要被平等对待,所以他们不能接受父母的命令和命令。

  3、脾气暴躁,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叛逆期的孩子脾气不是很好。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时父母只是多说几句,或者提些建议,就被孩子因生气而砸东西、哭闹的行为吓坏了。 这是因为孩子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只能通过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而当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在他身上时,他也会生气,经常选择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1不要匆忙干涉。有些父母深怕孩子吃亏。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吵架时,会第一时间“支持”自己的孩子,但这只会让孩子养成“自重”的性格。当我们发现孩子吵架的时候,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需要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父母的干涉有时会激化矛盾,所以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让孩子自己分析是非,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帮助孩子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孩子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稳定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教他们情绪管理父母真的很难理性对待孩子,尤其是对失败者。人们的本能反应是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尽力维护孩子的利益,但这并不利于矛盾的解决。不要看到孩子受欺负受委屈就情绪失控,恨不得把对方揍一顿,拿出来给孩子出气。要理智,不要激动,帮助孩子冷静处理问题,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3搞清楚这是正常的孩子之间的冲突还是“欺负”。其实在幼儿期,基本没有什么“欺负”,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冲突。比如,一个孩子想让另一个孩子加入自己的游戏,但表达不清楚,他可能会拍另一个孩子的照片,或者拉他的衣服。但是其他孩子可能会认为是在打他,会不高兴,甚至会哭。这种事情发生过,但没那么严重。你解释清楚就好了。如果孩子和对方沟通失败,身边又没有大人,可以用“打回去”作为替代。

4及时制止争吵。多生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个负担,因为照顾孩子要花很多精力。长大后,父母也需要考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是多一个孩子会让你在家里更活泼,也会让你的孩子多一个弟弟妹妹。如果你发现两个孩子在争吵,那么家长一定要大声告诉他们停下来。吵架是一件很伤人的事情。父母可以利用他们的权威让两个孩子停止争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760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