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之所以会战败,和许攸却没什么关联,那究竟是什么原因?

袁绍之所以会战败,和许攸却没什么关联,那究竟是什么原因?,第1张

在历史的长河里面,总会突然间有一场战争的爆发,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进程。也许那一场战争的结果可能会让一个本来权高位重的人,突然变得落魄不堪。官渡之战就让曾经四世三公的袁绍变得落魄不堪,而导致袁绍失败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是许攸的背叛,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原因了吗?

袁绍不会用人。首先要谈一下导致袁绍失败的最大的原因——将军之间不和气。袁绍手下大将其实都不比曹操差,比如张郃与高览两个将军就比曹操军里面的将军优秀很多。但是袁绍他并没有看到他这些优秀将军,他只注意到了他的两员大将颜良和文丑。

这就导致了其他的将军内心不服气,颜良文丑战死之后。袁绍便一直认为自己手底下没有将军可以用,于是不管哪个将军的能力怎么样都会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来安排职务。比如袁绍手底下一个叫淳于琼的将军是一个没有啥实力的人,都被安排了重要的职务。而其他厉害的将军却被袁绍猜疑,张郃因为自己的武功高强被袁绍怀疑有通敌的可能,便天天派他与曹操死战不获胜不准回。最终张郃被逼得投靠了曹操。

袁绍不懂得用兵。袁绍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下,他所想到的都是通过人数压制来战胜对手。之前的公孙瓒之所以被袁绍给打败就是因为袁绍兵多,与公孙瓒进行人海战术让公孙瓒战败的。而他面对曹操的时候,人海战术不起作用了。

曹操死守官渡,袁绍多次进攻都被曹操打退。其实只要袁绍加强自己守备力量,和曹操打消耗战的话曹操必败无疑。可惜他只想着正面用人海战术突破曹操的防线,让曹操最终找到了机会导致乌巢被烧,袁绍军队全线溃败。

官渡之战许攸背叛袁绍,首先是因为许攸献计没有被袁绍采纳,这让他觉得自己得不到重用,对袁绍心灰意冷;其次,许攸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人,袁绍却只让他做一个普通的谋士;另外,是因为审配抓捕了许攸家人,但是袁绍坐视不管。

首先是因为许攸献计没有被袁绍采纳。许攸这个人一向善于心计,在官渡之战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建议袁绍派一支军队连夜奔袭曹军的后方许都,然后出其不意攻打许都,再讨伐曹操。他还指出就算失败了,许都没有被攻陷,也能够让曹操手忙脚乱,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是袁绍没有采纳,直接拒绝了他的奇计。许攸觉得自己有才华,有能力,但是却得不到重用,也因此对袁绍的刚愎自用心灰意冷!

其次,许攸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人,袁绍却只让他做一个普通的谋士。许攸虽然有超群的智谋,但是也被很多人称为是一个贪财好利之人,连荀彧也曾指出许攸贪而不治,认为这个人贪得无厌,心胸狭隘,格局太低!在袁绍这边,许攸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利益。官渡之战的时候,他认为如果自己帮助曹操打败袁绍,应该能够得到重用和赏赐!这也就是为何许攸会出卖袁绍,投靠曹操!

另外,是因为审配抓捕了许攸家人,但是袁绍坐视不管。当初许攸家人被告犯法,于是被审配抓捕。许攸听说家人被审配抓捕之后,曾向袁绍求情,希望他能够帮自己,让审配放了自己的家人!但是袁绍没有帮他,拒绝了他。许攸因此内心一直记恨,非常气愤,认为在袁绍这边实在太憋屈了,于是就叛变了!这件事可以说是他叛变的导火索!

以上就是许攸之所以会背叛袁绍投靠曹操的原因!仅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官渡之战是一场决定北方霸权的战争,胜者将直接控制整个黄河流域,对于曹操和袁绍来说,这都是一场决定将来命运的大战,关系到自己一方的生死存亡,所以双方在战前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安排:比如拉拢政治盟友,孤立对方,但实际上,官渡之战从开始暴发到最终结束,始终都是曹操掌控着战场主动权。

官渡之战前,袁绍控制了北方四州,实际上曹操也控制了中原四州,袁绍想拉拢刘表和张绣一起攻击曹操,但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投靠了曹操,而刘表却只是个坐谈客,没有起到牵制曹操的作用。

曹操

官渡之战时,袁绍出动了10万步兵+1万骑兵,总共11万的军队,但曹操参与官渡之战的军队数量一直是个谜,也许曹操只是想隐藏自己的真实兵力,不让袁绍知道罢了。当双方在沿着黄河南北两岸数百里的布防时,曹操的后方出了一个意外,刘备率军夺了徐州,在曹操的侧后方硬生生地折腾出一个威胁来。

曹操派人攻打刘备,但被刘备击败,最终曹操决定亲自出兵攻打刘备,这个时候曹操的出兵就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威胁,因为袁结在大军在黄河以北集结,如果曹操去徐州打刘备,那么袁绍突然南下攻击许都怎么办?

事实上,还真有人给袁绍提建议,这个人是田丰,说是趁曹操攻打刘备这会,率领大军攻打曹操的后方,也就是许都,因为这里有汉献帝和名义上的朝廷,可惜袁绍拒绝了,史书上的理由是说袁绍因为小儿子生病了,不能打。

袁绍

先来判定一下袁绍到底能不能偷袭曹操的后方,曹操率领主力东征徐州的刘备,徐州离许都有800里路,算是有点远,一时之间曹操还真救不了许都,但是你能想到的问题,曹操会想不到吗?曹操既然东征刘备,他一定会安排好防守许都的。

再说了,袁绍军队的前锋是集结在黎阳的,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浚县,离许都有近500里路,袁绍军队想要偷袭许都,首先要渡过黄河,然后再突破曹操设置的三道防线,再渡过济水,才能长驱直入攻打许都,许都是曹操最重要的城池,安排防守那是一定的,袁绍军真要打起来,那绝对是不可能偷袭的,因为袁军不可能偷偷摸摸就能冲到许都城下,只能明面上的进攻,一道防线一道防线地攻。

袁绍与曹操

既然是这样,袁绍能有多少把握能攻到许都城下呢?曹操用兵在当时至少比袁绍高明多了,个人认为这不但不是袁绍的机会,反而是曹操设下的陷井,曹操在官渡之战上公开的军队不过一万多人,以曹操中州之地,何止才一万人兵力,更何况曹操还收了30万青州兵呢?说不定袁绍一攻过来,就有大量的曹操在守着,再说了,袁绍孤军深入,后勤跟得上吗?不怕曹军断了补给线?

所以袁绍这次事实上拒绝了田丰的建议应该是合理的,攻打许都的机会没这么容易。

事实上,除了田丰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建议过袁绍攻打许都,是在双方经过几次交战之后,可能是双方在官渡对峙的那会,许攸建议袁绍分兵突袭许都,先夺了许都,把皇帝抢过来,再对付曹操,可袁绍不是不同意,袁绍为何不听呢?如果听了许攸的建议会不会改写历史呢?

官渡之战曹操部署图

从官渡(河南中牟县)到许都只有200里路,轻骑兵两三天就能冲到许都城下,按道理来说这个建议有可行性,但真能成功吗?

别的先不说,先说说许攸这个人,许攸是个典型的投机倒把份子,为什么这样说呢?许攸早在汉灵帝在位的公元184年,也就是黄巾起义暴发的那一年,联合冀州刺史王芬,想趁汉灵帝北巡之机,废除了汉灵帝然后立合肥侯为帝,还让曹操一起参加,这可能是东汉末年最早的内部谋反事件了,别的不说,就算许攸能成功,那不就是第二个董卓吗?废立皇帝是他许攸能干的事吗?这不就是投机倒把行为吗?

许攸

许攸这个谋反最后失败了,他也逃走了,后来跟随了袁绍,现在提出这个建议,仔细分析下,袁绍当时与曹操是在官渡对峙,袁绍凭整个集团的实力强大在与曹操打消耗战,这是袁绍的正确决定,袁绍敢分兵吗?不敢,前车之鉴就是颜良和文丑是怎么被杀的,不就是分兵吗,曹操用兵如神,不是袁绍可以相比,袁绍当时比曹操强的只有实力,以强大实力消耗曹操,曹操迟早顶不住。

如果袁绍分兵,在官渡地区实力就会削弱,同时就算袁绍派兵攻打许都,那就是一张孤军,只能速战速决,不能拖得太长吧,一拖长就没有后勤补给,这可是在敌占区进行军事行动,如果袁绍派出轻骑兵偷袭许都,那么就不能携带攻城武器吧,没有攻城武器,袁军拿什么攻许都,况且许都还有曹操的重兵把守呢?

官渡之战

如果袁绍派步军的话,进军速度就会很慢,还是在敌占区前进,如果被曹军发现了,那将是灾难,如果袁绍和曹操一样的用兵能力,那样也许还能运用各种计谋突袭许都,但也一定能打赢,况且曹操还有重兵没有出现,那30万青兵州曹操部署在哪里了?再加上曹操收了吕布的军队,刘备的军队,张绣的军队,再加他自己的军队,怎么算也不止一万人,这些军队部署等哪里?这都是个谜,个人相信,不到万不得已,曹操不会用出来的。

所以,如果袁绍听了许攸的建议,官渡之战应该会提前结束,还是曹操胜,不过袁绍可能败得没有那么惨,毕竟比起粮食全部被烧了,部分军队战死不会影响整个大局,袁绍可有11万军队呢,但最终结局是曹操胜利这个结果不会变,袁绍注定了失败。

官渡之战中,占据优势的袁绍,最后为何反而还大败?胜负的关键——性格

根据《三国志·董二袁刘传》描述:“袁绍,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袁绍也有自己的深谋远虑:在之前汉献帝出逃的时候,左右权衡之后决定发展自己的势力。尽管被曹操实现了“挟天子而令诸侯”,但自己也得到了河北的人心,麾下良将、谋士众多。

袁绍的性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优柔寡断,在关键时候往往不能果决;但又往往刚愎自用,自认为决策正确,对反对的谋士喜欢用关押、威胁来打压。这样的做法让很多忠臣白白断送了性命,由此一些谋士内心不满,离开袁绍,这也为曹操的翻盘埋下了伏笔。

曹操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太祖运筹帷幄,鞭挞宇内,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在汉献帝出逃之际,就把握住机会,迎接汉献帝。

在袁绍谋士许攸独自一人来到自己寨内,更是“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对有才能的人,曹操从来不会去计较他是否有仇于自己,只要对方是贤才能士,便委以重任,手下的将领、谋士均忠心耿耿。

因此,曹操敢于在兵力、资源都不是袁绍对手的情况下,发动官渡之战。

战前两军内部环境及战略

袁绍内部谋士众多,如:田丰、荀谌、许攸、审配、逢纪、沮授等等,但是每个谋士互相成派,相互不睦。在没打之前,沮授的意见与郭图、审配的完全相反,沮授建议以逸待劳,采取持久战,而郭图、审配则主张速战速决。

从当时曹操的情况来看,持久战明显更加有利。因为自身以逸待劳,等着曹操过来,曹操是跋涉过来,不会带很多的粮食,静待曹操粮食不够出现内部慌乱的时候,一击击破即可。但袁绍自恃地广兵强、粮食充足,还不让沮授参加内政,白白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谋士。

官渡之战刚打,袁绍就在白马、延津的两次战斗中,折损颜良文丑两名大将和许多人马。这时沮授再一次对袁绍建议要稳住,打持久战,可惜袁绍还是不听。他命令部队逐渐逼近官渡,紧靠曹军扎营,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尽管这一次袁绍通过一些战术取得了胜利,使得局面进入了有利于袁绍的两军相持的局面。这时如果继续拖下去,就会真正进入袁绍的强势期:曹操军粮不足,军中必定大乱。

可是,袁绍性格的缺陷体现出来了。谋士许攸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出,轻骑奔袭许都的建议。然而,袁绍因之前韩荀和刘备袭击许都失败,不想再分兵冒险。刚好又有人邺来信,在邺城的许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在邺城的审配抓进监狱。袁绍又说许攸是和曹操有旧,故意来献策,先把许攸的头留下,让他退下去。

袁绍仅仅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又因为许攸是心向汉而不向袁,所以才说出这些话。但许攸知道曹操这时候必定有所行动,如果自己不动,就有可能被击破。所以当许攸出寨后就想自刎,但左右相劝,许攸就去投奔曹操。从而导致了曹操夜袭乌巢。

当曹操奔袭乌巢之时,袁军部将张郃主张救淳于琼,他对袁绍说:“曹操亲自出马,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郭图却别出心裁地说:“不如乘此时发兵去进攻曹军大营。”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只要攻拔曹营,曹操就无家可归了。于是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而只派轻骑救援乌巢。高览、张郃攻营不下,乌巢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二将无心恋战,竟自向曹军投降。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袁绍内部的混乱和袁绍自身不看清局势。

反观曹操内部,相互建议。先有荀彧的‘四胜四败’之论,后又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言,都给曹操军一个强心剂,部下都各尽其职。

不在官渡之战,守城的荀彧程昱也表现出色,成功地守住了曹操的基地。也不曾有人抱怨和离去。尽管战中河南的百姓纷纷投奔袁绍,但是这是战争所导致。

再说战略,原本局面已经出现不利的情形,自身军粮所剩不几,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背水一战,正如许攸所说,曹操肯定是要有所行动的。正好,许攸的到来,给曹操指明了道路,夜袭乌巢,仅仅5千精兵,就成功地烧毁了袁军的所有粮草物资,袁军旋即大败于官渡。这时如果按照张郃所说的去做,就还有可能逆转,可惜袁绍不听劝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789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