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分清楚正行和助行,如果坐在这里诵经就能解决一切问题,那也是好事,如果诵经没有这个功能,我不建议你学佛却与现实脱轨,然而诵经是十分重要的,你不能受干扰。
你诵经给冤亲债主,家里人吵架,实际上两者并无绝对关系,你和你的冤亲债主有恩怨,你诵经回向给他,有句话叫“人人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你们之间的恩怨和家里人吵架到底有何关系?
那么家里人吵架,你想挽回,也是可以的,你可以去劝一劝,其实我想告诉你这有时候就是浪费时间,有句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和社会不一样,这里干的不舒服我换场子,家人是一辈子在一起,那么本来人性的问题就会被强化,总之长久之下都会相互起矛盾,你要是告诉他圣贤教育,他没准还打你呢,所以有句话说佛门不度无缘之人,类似这种我一开口说圣道劝架,反而把我拿来人身攻击的人,善根匮乏,我们不谈救度他,没救了,不用你操闲心。
好好念佛吧,求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没有惹到谁。定弘法师,俗名钟茂森,2011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十五)钟茂森博士在香港圆明寺畅怀老法师座下剃度,法名“定弘”。1973年生于中国广州,出家前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广州中山大学客座教授。澳洲净宗学院副院长、方东美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在广州中山大学毕业,获经济学学士;1997年获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99年获该校金融博士。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州立大学任教四年,2003年迁居澳洲,在昆士兰大学商学院任教。在澳洲任教后,并担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中国财务金融与企业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及担任世界金融学术期刊的审稿工作,曾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12月在澳洲阿德莱德大学举行的“共同价值观教育”的国际会议
老法师lǎofǎshī上了年纪,精通佛教教义的僧尼;上海方言中指高手的意思;现代网络中,特指靠着资历老,倚老卖老,却能力有限的摄影师。出延伸为眼高手低的人。老法师,上海的俗语,指经验丰富的人或是精通某一行的人。
老法师通常指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退休后爱上了摄影,因为刚接触摄影水平还不高,但是器材又非常专业,于是年轻的圈内摄影师送了他们一个统称:老法师。一般这类老法师大家会觉为有如下特点:有钱,年纪大,设备好,摄影水平很普通,不怎么懂后期,这里的老法师重点是老,指老了来玩摄影的人。
其他:
老法师有贬义的成分,很多时候是因为有一个现象,一群老人家围着妹子拍,造成了不太好的名声,给老法师打上了新的标签,毕竟人的成见就是那样,年轻人围着妹子拍正常,老人家围着年轻妹子拍就有点闲言。当然,其实更多时候老法师喜欢打鸟,喜欢群体出动,喜欢跟着组织者拍风光。而且很多老法师其实摄影水平并不差,甚至很高,并非只是器材好,堪称真正的老法师。
阿弥陀佛
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教给我们弟子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义不依语;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第四、依智不依识。
四依法第一条是依法不依人。诸位要晓得,法是性德、是圆满的,如来证到究竟极果,从圆满果德当中流露出来的。
为什么不能依人?人修得再好,性德未能全彰。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未破,他所证的性德没圆满,道理是在此地。
佛陀在世以音声为教体,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将佛所说一切法集结,把它记录下来写成经典,经典就是佛的教科书。
经典是佛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换句话说,我们依经典就是依性德,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要依教奉行。
现在是末法时期,魔强法弱,魔多佛少。魔有能力障碍正法,不能毁灭正法。所以只要你能接受正法,认真修学,外不着相,内不动心,魔对你也无可奈何。
魔喜欢帮助那些迷惑颠倒的人——不能接受正法的人,增长贪嗔痴慢、增长自私自利,帮助他们造作恶业,看到他们堕阿鼻地狱,他很开心。
今天人业障深重,虽然学佛了,还是迷惑颠倒、依人不依法,这就坏了!
一定要记住佛的话,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法就是经典,要以经典为依据,对经典要深信不疑。
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理论、方法、境界,我们要深信不疑,要依教修行。现在有很多人批评经典、毁谤经典,甚至还要改造经典,那些都是妖魔鬼怪,我们要认清楚,不能上他的当。
第二条是依义不依语。“义”是佛讲的意思,“语”记录下来就是文字,文字不过是语言的符号而已。
所以我们要依义,语没有关系,多说几句、少说几句无所谓,只要意思对就行了,这是重要的一个标准。
佛在经上说了很多名词,名词不同,意思是一样的。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许多名词?这是有用意的,这种说法的目的是破执着,是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不要执着言说相。
第三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简单的说,能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脱离轮回,了生死出三界,这叫了义;如果这个经典没有办法帮助你这一生超越六道轮回,这个经典就叫不了义。
法门也是如此,不能超越三界的,这个法门是不了义的法门;能够超越三界生死轮回,这叫了义的法门。
我们今天看看所有的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就是了义的法门,这个经就是了义经典。
第四是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理智,识是感情,学佛的人要依理智不要依感情。依感情,生死一边的事,是轮回!依理智才能超越。所以,时时刻刻待人接物要有理性,不要重感情。
今天佛不在世了,我们能守住佛的遗教——四依法,就如同在佛的身边没有两样。所以修学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一定要守住佛的四依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