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

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第1张

  说句实在话,孔、老两家的思想,优点和劣势一样的突出。非要帮哪个说话,支持哪个,真有些没话找话说。两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区别在于一个自喻为“木铎”,仁行天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个怀揣“赤子”之梦,“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一个的长处正是另一个的短处。两者相辅相成,造化了吾国吾民进退有余、内外兼修的性格特征。春风得意、醉卧长安,有孔子扶着;马失前蹄、江边垂钓,有老子作伴。

不能妄断孔子无以于易之说。孔子思想是先秦时各种上古思想的总结和粹取。而孔子一贯复周公之礼必演《周易》于群伦。后传儒家各个门人,无不以孔子之教为道统而非《周易》一支而睹全学。而孔之以“仁”一以贯之而爱人于人人,以克已复《周易》礼,仍然贯穿自已的思想之中。而最具哲学思想还不在爻词内而在儒家《系辞》之中,更非在市井卦摊之内。

老子同然继承《周易》有源之水,主要是“天人合一”以及“一阴一阳谓之道”

而老子创设“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辩证和谐新生事物诞生,以及“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的宇宙本源论。

应该不是老子而是庄子,而且也不能说骂说反对好一些……道家学说又说是玄学,不易为常人所理解。帝与老子学说合称“黄老学说”又称“帝王之术”,与从礼法教育着手儒家学说立足点并不一致。从道家学说来看,孔子学说所提“人之初性本善”认为制定了“善”的标准,“恶”随之产生,有违“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自然之道,虽有“善”的意愿却派生“恶”的后果……但是道家学说中“老虎不饿的时候婴孩不威胁它所以不攻击婴孩”,但是如果老虎在饿着的时候未必能因为婴孩不威胁它而不攻击婴孩。所谓“食、色,性也”,人性从无知到知必然经过求知过程而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对结果的追求转而成为对原因、因果间关系的追求,因此儒家学说从原理上可能不如道家学说,但“扬善抑恶”化为教育也是对人性与自然道理加以平衡,符合道家学说所叙述的道理……庄子与老子类似佛家的小乘与大乘,一个于个人修身一个于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自修虽可行但不是人人自修都可行,因此教育的作用还是必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875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