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9号线,有一男一女因座位拥挤而互相殴打,通过现场的视频可以看出,女子王某和男子许某在车厢内,因为座位发生了口角,然后两人走出车厢,在地铁过道互相厮打,开始是女的打了男生一拳,然后男生也正面反击,直接将女人打倒在地,现场也有不少的乘客在围观,然后轻轨内的安全值班员立即进行制止,并且拨打了报警电话,这两人也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特别是在早晚高峰的时候,地铁内是非常拥挤的,经常要排队很长时间才能挤进车厢内,在这样密集的环境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和争执,也据知情人透露,在上海的地铁站内经常听到有人吵架,大家都是上班族,生活也不容易,我觉得应该相互体谅和理解,都是赶着去上班,没有必要因为座位太拥挤而争执不休。
其实不仅上海地铁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包括重庆和成都都有乘客因为座位而互殴的情况,但是这些乘客均遭受到严厉的惩罚,地铁内属于公共环境,每个人都应该严格的遵守公共秩序,不应该在里面进行打架斗殴,如果确实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应该及时选择报警,而不是私下用暴力解决问题,这既伤害了别人,同时也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处境。
文明礼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当双方遇到矛盾纠纷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协商和沟通,更重要的就是保持冷静,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只要大家都退让一步,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仅仅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就会导致矛盾越来越严重,不仅耽误自己上班,也会让周边的乘客看笑话。
我的看法就是,千万不要在公共场合与低素质的人发生冲突,即使是你站在道理这一边,也没有必要表现得太强势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家相安无事是最好的局面。
因为低素质的人,是根本就没有办法跟他讲道理的,他只认自己的心中的道理,坚持自己的立场,任凭你说得天花乱坠他也一律不管。这种人就犹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这样低素质的人,你跟他讲道理又讲不通,又不能够和他动粗,甚至说难听点,你还不一定动得了他,事情闹到最后,吃亏的还不是你自己?
如果明知道对方的素质比较低了,那我们就应该敬而远之,尽量不要去招惹对方。毕竟在公共场合,不是你私人场合,你是没有多大的说话权的。与其这样子引火烧身,还不如机智地选择明哲保身。
如果真的不小心和低素质的人发生了冲突,那么我们理应该尽可能放低姿态,不要激化矛盾,不要把小事闹大,这样子更加让对方下不来台,他就更加不会放过你。
一般来说,除非对方故意要找茬,否则的话看见你放低姿态,主动示好认错了,他也不会死死揪着你不放,更不会对你造成某些伤害。
现代社会人心浮躁,道德沦丧。人们只认金钱权势,而唾弃仁义道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热血上头,难以克制冲动的时候。所以我们经常时不时地听见某某地方又捅死人了,某某地方又有人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了等等。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一时的意气之争而导致了惨案。
我觉得,人生在世几十年,能够活着并且拥有幸福的生活,这已经的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了。所以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一时的意气之争,最终却惹上了滔天的灾祸降临,那可就让人感觉到非常痛惜了!
很多时候,我也会在公共场合和陌生人有过摩擦、或者发生过一点小矛盾,比方说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之类的。这时候我一般都会马上和那个人认错,希望能够求得对方的谅解。大概是由于我的态度比较诚恳吧,所以人家一般都不怎么为难我。
我很感谢那些宽容我的人,所以当我被别人侵犯到的时候,只要别人对我说一声抱歉,我也一下子就原谅了对方,不会去揪着不放,能够和谐是最好的。
安全问题一直是悬在网约车头顶的一块石头。这一次它从嘀嗒出行的头顶滚落。
11月16日晚间,嘀嗒乘客崔女士在网络发文称,因嘀嗒出行网约车司机违规跨平台接单,她从“嘀嗒网约车上跳车。11月18日,嘀嗒出行发给《华夏时报》记者的回应显示,根据平台公约,已对车主账号的行为分进行相应的扣除,在本次事件未处理完成前,暂停该账户的使用。
目前这一事件还未有最终定论。但它为自今年下半年起,厉兵秣马、高调扩张的网约车企业们提了个醒:无论网约车行业格局如何变化,安全是所有0前面的那个“1。
预付与违规
目前嘀嗒和乘客崔女士各自的声明存在一些差别。
对于11月16日的网约车行程,崔女士将之称为拼车乱象,但嘀嗒在声明中表示崔女士乘坐的是顺风车。对于这二者之间的差别,嘀嗒出行方面人士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以官方回复为准。不过记者在嘀嗒出行APP看到,嘀嗒仅有顺风车和出租车两种运力模式。而在顺风车模式中,嘀嗒允许乘客拼车,并会在拼单成功后返给乘客一部分资金。
此外,不同于崔女士所称的“跳车这个关键细节,嘀嗒平台给出的回复则称,“据平台回访车主,车主明确表示自己很快就靠边停车了,随后乘客下车,在录音中也可以听到明显的开门和关门声,此间双方还有激烈言辞的对话。
在平台与乘客的不同表述中,关键人物都是晚高峰时段跨平台拼单的网约车司机。
嘀嗒出行公布的时间线显示,崔女士在11月16日下午六点前发布了顺风车行程需求,六点零八分,接单车主表示合拼乘客是其它平台用户,崔女士表示不能接受。双方发生言语争执,随后车主表示乘客不同意合拼可以下车。乘客拒绝下车并报警,车主同意。
六点十分,乘客在车上致电嘀嗒客服,表示车主违规多拼,赶自己下车,要求平台核实。客服确认乘客安全后,表示平台不允许车主跨平台接单。此后嘀嗒代替乘客报警。
有网约车司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确实有部分司机在多个平台上,同时发布顺风车行程后跨平台接单拼车,“顺风单很便宜,合下来大概一块多一公里。司机拉一个人就能赚回油钱,拉两个人就赚了。高峰时候赚得更多。但他同时也认为,司机跨平台接顺风单并不容易,“不可能另一个乘客就正好在路边等你,多绕几公里路先上来的乘客不会答应。另外平台都有大数据监测,会发现行程不对。
而对于嘀嗒出行司机的“硬气,这位司机认为这主要源于嘀嗒出行的预付模式,“嘀嗒一般拉的都是大单,至少二三十公里。不管乘客上不上车,吵架还是投诉,钱都已经到手了。
难以约束的司机
目前这场争执中关键的司机还在沉默中。事实上,顺风车的安全问题此前就已经被外界关注。而从嘀嗒出行目前公布的惩罚措施来看,在这场争执未有结果前,该车主不能继续在嘀嗒平台拉单,此外还会被扣出行分。
嘀嗒没有公布具体的扣分额度,但《华夏时报》记者看到,嘀嗒司机行为分的初始分数为满分12分,每项违规扣除分数在90天后会自动恢复。第一次行为分扣至0分以下将被处罚15天封禁,而第二次行为分扣至0分以下,则会被永久封禁。
而在嘀嗒出行列出的一系列违规行为中,与此次纠纷有一定关联度的“言行恶劣严重影响对方出行体验一项,会被扣除六分,违反车主禁止接单15天。“在合乘期间采取其他手段同时接送其他乘客,则只会被扣除3分,禁止接单3天。
如果考虑到崔女士文中出现的“威胁一词,嘀嗒出行的相关规定是,“涉嫌诈骗,威胁和乘人的人身安全,要被扣除24分,永久封禁。
不过多位网约车司机在被《华夏时报》记者问及扣出行分的严重性时,均认为扣分对司机的影响并不算大。这或许就是有司机明知道平台不允许跨平台接单,却仍违规操作的原因之一。
另一位网约车司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以他过往的经历来看,平时被扣分平台只是会减少派单,或者“尽派些小单,只有被连续扣分,或者扣至一定分数才会不让出车。“但能出车后,连续拉几天,拉够单数分就回来了。
在这背后,司机成为各个网约车平台争抢的香饽饽。毕竟,乘客可以靠引流,但有司机才有运力,有运力才能履约订单。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在滴滴APP今年7月被下架后,美团、曹操。高德等多个网约车平台都采取了多种激励措施吸引司机入驻。11月18日,《华夏时报》记者在美团打车司机APP还看到,新司机注册仍可以7天免佣金,此外还有邀请新司机可得奖励等活动。在大力补贴下,不少司机选择同时加入多个平台。
资本推动下的变局
伴随着多个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的火热招募,资本也成为网约车行业的变局推手。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网约车的融资记录在今年下半年被不断打破。9月上旬,曹操出行宣布完成了38亿元的B轮融资。这笔融资当时被称为2020年以来网约车企业所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但在10月下旬,T3出行宣布的77亿元的融资,直接将这一纪录翻倍。
不过它们最终还是绕不过跟滴滴的较量。
成立于2014年嘀嗒出行,此前想抢在滴滴之前成为“网约车出行第一股。不过它的上市之路并不顺畅。今年4月嘀嗒出行在港股第二次递交招股书,但《华夏时报》记者在披露易看到,目前该文件已在“失效状态,不能查阅。嘀嗒出行在去年10月第一次赴港递交的招股书,也同样过了6个月的有效期。
11月18日,嘀嗒出行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市申请失效是港股IPO的正常机制,更多的信息暂时不方便置评,一切以官方通知为准。
从今年4月更新后的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嘀嗒出行的盘子并不大。2020年全年,嘀嗒出行的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581亿元增加至791亿元。而在90亿元的出行交易总额中,顺风车占据了81亿,占比高达九成。招股书还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调研报告称,按2019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是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占据了665%的市场份额。
在盈利方面,嘀嗒出行2019年亏损756亿元,2020年亏损2194亿元。但经调整后,2019年及2020年嘀嗒出行净利润都超过3亿元。
招股书显示,2020年嘀嗒出行App每月平均活跃用户大约是1530万。而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滴滴APP去年12月的月活是557518万,在它列出的移动出行月活榜单上,当期只有第二名哈_的月活过千万,其他均不及千万。上述网约车司机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滴滴APP下架后,感觉订单相比以前有所减少。但在所有网约车平台中,虽然滴滴扣的最多,但订单也最多。
有互联网行业的业内人士在与《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认为,未来嘀嗒、首汽、T3出行这些企业还是会在顺风车、专车等单线业务发力。“未来两到三年,市场还很考验出行企业的盈利能力。
责任编辑:黄兴利主编:寒丰
这两天,高铁“霸座”男刷新了大家的三观,即使公开道歉,也给人敷衍的感觉。像高铁“霸座”男这样的无德之人,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说说我坐高铁的经历吧!
我坐高铁的时候,最怕遇到熊孩子。本来出行是一件让人很愉快的事情,却经常被这些熊孩子搅得烦躁不已。熊孩子之所以成为熊孩子,本身不是因为孩子有多熊,而是因为熊孩子背后有一个熊父母。
第一个熊孩子是个小男孩,大概三四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孩子不说可以有多自律,至少还在大人可控的范围之内。一上车,他的妈妈就拿出IPAD,播放动画片给孩子看,声音公放,音量调得很大声。等车子开动之后,大家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此时动画片的声音显得格外的大,我试着沟通孩子的妈妈,让声音调小声点,可是这个妈妈却说:“孩子小,声音小听不到。”沟通无效,这个孩子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时不时发出尖叫,车厢里很多人都很无语。
第二个熊孩子是一堆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到了可以自律的年纪。这堆孩子是放暑假父母带着出去游玩的,应该是好几个家庭一起出行,所以他们的位置前后左右都有。这几个熊孩子本来都在父母身边坐着,结果几个孩子非要坐一起,然后就三个人坐在我前面的位置上。如果在家中几个孩子嬉闹蹦跳倒也无妨,偏偏这几个孩子在位置上大声嬉闹,跳来跳去,整个车厢都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他们的父母就坐在不远处面带微笑的看着。我大概是好管闲事的人,以注意安全为由,让这些孩子乖乖坐着,结果没人听,你猜,最后怎么着?玩得太兴奋,靠过道的孩子重心不稳一下子摔下来了,不偏不倚撞到一个端着开水泡面的乘客,烫得哇哇哭。
有时候真心对这些奇葩的熊家长感到无语,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的言行都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