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幼小衔接方法与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生活上的差异,我们需要做好主动性的培养,以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比如主动学习、主动交往等能力。
2培养独立性
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幼儿提前培养独立性,比如自理能力、自护能力等。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之后更多问题出现在人际交往上,缺乏主动性、人际交往策略等,所以需要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幼儿在幼儿园规则意识较弱,而小学需要学生具有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比如完成作业、打扫卫生等。
5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会导致幼儿在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健康的身体是应对一切压力的前提,所以需要增强体质。
(二)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1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
小班教学活动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30分钟,这就是在缩小和小学的差异,另外从环境创设上也可以体现,大班的环境创设开始变得简洁。
2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
这里主要体现的是联谊活动,幼儿园和小学的联谊活动有助于幼儿提前了解小学,适应小学。
3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仪式感很重要,需要幼儿在大班毕业典礼上树立意识,马上进入小学,成为小学生,需要更主动、更独立、具有人际交往能力等。
当了爸妈都容易焦虑,堂妈也是如此。
进入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后,很多家长面临一个难题——
让孩子留在幼儿园继续读大班还是退园去上幼小衔接班?
我的建议是: 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还是让孩子在幼儿园愉快地度过完整的三年时光吧。
每个家长的选择不一样,理由也不同,先听听幼儿园老师的看法吧。
文 | 堂妈(堂小楠)
为什么不建议孩子上学前班?
有一位幼师朋友曾经认真的跟我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为什么不建议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呢?原因有以下4点。
1孩子生理和心理没做好准备
学龄前孩子大脑和身体发育不完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很少孩子能坐下来进行正规学习。
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家长就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 抑制孩子爱玩天性的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
孩子没有了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便无法发挥,想要在学习中树立兴趣就变得难上加难。
2重复性学习让孩子厌学情绪高涨
提前把小学知识填给孩子,孩子做不好家长不理解甚至责骂,未来孩子厌学便成了必然。
重复性学习使孩子丧失兴趣,让注意力短的孩子不许动、不许说话地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会让孩子觉得学校生活索然无味。
3学龄前应该以塑造 健康 人格为主
学龄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敏感期,现在很多家庭的情况是六个大人疼爱一个孩子,无形中给孩子许多袒护,甚至溺爱。
学习并不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如果长辈给孩子过分关注或放纵,很容易走两种极端状态,阻碍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无法建立兴趣点,学习必然会困难重重。
孩子学不好会影响自信心的建立,一旦错过幼儿人格形成的敏感期,这种伤害便无法逆转。
4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在学龄前养成
研究表明: 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知识储备,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只有本着探究问题的好奇心,才会获得学习的动力,才能独立思考去努力解决问题,今后的学习生活才会顺风顺雨。
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什么都很吃力。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学前教育的重点所在。
高效亲子时光,学习、陪伴两不耽误
与其送孩子去幼小衔接班,不如抓住陪伴孩子的短暂岁月,珍惜亲子间的亲密时光,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一些技能和知识。
1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会使人产生学习兴趣,对于心思单纯的孩子更是如此。
特定的家庭环境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学习熏陶容易使孩子产生求知欲。
比如,喜欢阅读的家长,每天书不离手,孩子自然对书本产生兴趣。
反之,如果家长在家里不是打 游戏 就是刷朋友圈,孩子只会对电脑和手机感兴趣。
如果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的学习欲望会更强烈,效果会更好。
家长可以采取多提问的方式,麻烦孩子找到答案后教会自己。
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给孩子充足的研究时间和学习条件,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吸收学习内容。
坚持这种方式,慢慢地家长会发现,学习对孩子来说一点儿也不难。
2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孩童时期,每个孩子内心都希望得到爸妈的关注,家长要转变观念,倾听孩子的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感兴趣的活动会异常专注,对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
家长只要稍加注意就能洞察孩子的心思,倾听孩子对某事的不同看法,鼓励孩子 探索 。
孩子对小动物感兴趣,家长抓住这个时期的兴趣点——动物,陪孩子看动物绘本,参观自然博物馆,讲述动物的习性等。
孩子上学后,家长仿照这种方式继续接近孩子的学习,早已习惯这种获取知识方式的孩子,一定会欣然接受的。
3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家长常把孩子的培养局限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正是这种传统观念,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比如,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很多事情都离不开数学,让孩子从心里认可数学的重要性。
乘电梯时按正确的按钮,才能保证顺利回家;不同的零食价钱不一样,购物时要做出正确预算……
家里随处可见的素材是建构孩子数学概念的好帮手,孩子天生好奇心强,喜欢 探索 ,所以学习兴趣和欲望很强烈。
但孩子需要通过大量体验、操作、感受来学习,家长若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多进行各种形式的 游戏
孩子的日常生活除了吃饭、睡觉,主要活动是玩 游戏 ,家长不能忽视 游戏 的重要性。
游戏 是孩子学习知识最有力、有效的方法。
家长在 游戏 中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将枯燥、无趣、生硬的学习方法转为轻松、活泼、 游戏 式的学习活动。
比如,孩子学习舞蹈时,家长可以扮演火车司机,孩子扮演列车员,随着音乐的节奏家长多做舞蹈动作,同时鼓励孩子一同参与。
这种 游戏 既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孩子的节奏感,同时可以激起孩子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陪孩子学本领是幸福的事,趁着孩子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压力,让亲子时光再久一点吧。
对于是否上幼小衔接班这个问题,无论家长怎么决定,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你能欣慰地说,没有后悔曾经的选择。
孩子这样,首先要考虑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影响最大。而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关系不好,家庭经常吵架,或者父母的行为习惯,和做事方法不太好,可能也会影响到孩子。从而出现一些不好的习惯。其次要考虑孩子是由谁带大的。如果是爷爷奶奶,老一辈的长辈进行抚养,在行为习惯和养成良好品质方面可能会差一些。比如卫生习惯,礼貌习惯。自己自制力方面的培养。如果是父母,就可以进行延迟满足的尝试,让孩子学会等待,或者做一些自制力的游戏,比如说串珠十分钟,二十分钟等等。
其次是老师方面的原因。老师这种做法显然是有失师德的。孩子做小动作,可以进行提醒,也可以和家长沟通,但是扔孩子东西,把卷子撕了,这种做法明显打压了孩子的自信心。可能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因为一年级的孩子,从幼儿园过渡过来,在幼儿园的一些行为习惯,跟小学的肯定不一样。小学有明显的规则意识,而幼儿园主要以生活活动为主,老师跟孩子的关系跟亲近,整体环境也比较宽松,所以孩子可能没有适应过来。这时老师可以从幼小衔接方面考虑。给孩子们适应和缓冲的时候,多做家长工作,家园合作,让家长在家里也培养孩子的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孩子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在家模拟上课情形,引导孩子遵守上课的一些规则。比如说不做小动作,考试不可以和别人说话。用移情(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循序渐进的适应小学生活。同时也多与老师沟通,与老师搞好关系,让老师了解家长是重视孩子的,是配合工作的。从而重视您的孩子。
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哦。
下面是幼小衔接的一些内容:
1、认知和学习能力:幼小衔接的重点之一是帮助孩子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这包括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幼儿时期的游戏和探索经验可以继续在小学中得到发展,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社交和情绪发展:幼小衔接还需要关注孩子的社交和情绪发展。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会遇到新的同学和老师,需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机会,让孩子接触到多样的社交环境,并培养合作、分享和互助的意识。
3、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小学相比幼儿园会有更加正式和结构化的学习环境,为此,幼小衔接要关注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协调与衔接。学校可以提供适合小学生的教室环境、学习材料和工具,让孩子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家长也可以提供支持,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准备好必要的学习资源等。
4、家校合作与沟通:幼小衔接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沟通。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议、座谈会等活动,向家长介绍小学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提供指导和支持。家长可以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协调解决。
5、转变角色和责任:幼小衔接也涉及到家长、老师和孩子角色的转变与适应。家长需要从幼儿时期的陪伴和照顾转变为培养和引导的角色,支持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老师需要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学习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教学和关怀。而孩子则需要逐渐承担更多学习和生活的责任,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小衔接注意事项
1、提前了解小学要求:作为家长,提前了解小学的课程设置、学习目标和学业要求,以便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学前准备和支持。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议、座谈会等活动,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和信息。
2、适应学习环境和团队合作: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团队合作。小学相较于幼儿园可能更加正式和结构化,学习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通过提前让孩子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规则,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欢迎您来到北京果雪儿学前教育频道。今天的主题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果雪儿问答指导系列》第六部分,什么是幼小衔接问题?
果雪儿学前国学教育首先要强调的是,幼小衔接问题和幼小衔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果雪儿问答指导系列》第三部分中,我们已经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幼小衔接”,简单来说,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两个教育阶段要实现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而幼小衔接问题,指的是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让衔接的过程不那么自然、不那么和谐、不那么平稳。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小衔接问题不好好面对和处理的话,不仅仅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对儿童的一生发展都会带来影响。
其次,果雪儿学前国学教育要强调的是,幼小衔接问题作为长期被教师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其中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对该问题认识的不全面不彻底。
接下来,果雪儿学前国学教育就为您一一揭晓幼小衔接问题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幼小衔接问题到底有哪些问题?
第一个方面,幼小衔接问题中,幼儿园方面的问题。
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小学化”的问题。
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法,再到学习目标要求,幼儿园教育超常提速,以为提前学一些小学的教材,就可以减轻入学压力了,就可以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啦。
甚至把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准则,统统下移到幼儿园里面来。小朋友规规矩矩,不许开小差,不许交头接耳,不许顶嘴辩解……
这就好像园丁,给花花草草施加了催化剂、灭草剂,花花草草呼呼啦啦,生长得蓬蓬勃勃,可是却不能抵挡温室外边的风雨。
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还突出地表现在“士兵突击”方面。
也就是说,在小班、中班、大班上学期还是能够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可是到了大班下学期,“风声”紧了,幼小衔接“忽如一夜春风来”,拼音要“突击”学习,数学要“突击”学习,英语要“突击”学习,汉字书写要“突击”学习……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达,忽视了幼儿的认知接受能力,忽视了各个环节的有序衔接,致使幼师和幼儿压力山大,疲于奔命。教育的效果不理想,教育的对象、可怜的幼儿甚至对未来的小学生活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
果雪儿学前国学教育在这里,禁不住痛心打油一首:
幼小要衔接,否则会撕裂!
幼儿园在这,小学则在那。
撕开裂开的,还是小小孩!
第二个方面,幼小衔接问题中,家长方面的问题。
无疑家长是非常爱着自己的小孩子的,可是果雪儿要问的是,在幼小衔接问题中,有多少家长是闭着眼睛爱自己的小孩子?
闭着眼睛的家长,沦陷在自己落后的理念、盲目的要求里面。
他们不关心幼儿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关心幼儿的学习态度培养,更不重视幼儿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养成。
家长关注的是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在别人后边,会听说读写算就是聪明的孩子。
在这些家长眼里,依然是“分分分,孩子的命根”。
比如,有这么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面参与了果雪儿国医启蒙游戏活动,回到家缠着爸爸妈妈,要教给家长做护肾操。
没有想到,妈妈一把拎过来小朋友,声色俱厉地说:“去去去,先把汉语拼音给我背会了学好了,再说。”
爸爸一边添油加醋敲边鼓:“哼,人家隔壁老王家的孩子,九九乘法口诀都会背了。”
果雪儿学前国学教育要问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厌学、甚至逃学?
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稍稍长大一些,会离家出走,甚至轻生?
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孩子不是谁的奴隶。
孩子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有尊严的生命。
包括幼儿园教育在内,我们的教育是要努力让他(她)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还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格外“关心”。其他的呢?“这不还远着呐”、“这才多大的人啊”。
比如,有这么一个小朋友,都上大班了,早饭还是奶奶一口一口给他喂饭;在家里面,小朋友说一不二;有了好吃好喝的,没有他的同意,家长哪怕尝了一小口,这个小朋友都要大发雷霆,把家长骂一顿,甚至拳打脚踢一番;鞋带开了,自己都不会系……
第三个方面,幼小衔接问题中,小学学校方面的问题。
在《“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果雪儿问答指导系列》第三部分中,果雪儿曾经指出过,幼小衔接工作,是以幼儿园为主、家长及社区配合、小学辅助衔接的一个系统工作。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小学是置之事外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并没有协助辖区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
某些小学学校在幼小衔接方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设置入学门槛,开展入学考试,无形中助推了幼儿园“小学化”教育。
结合国家及教育部门的最新政策,小学学校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必须毫不推诿、主动积极承担起来自己应尽的职责,配合幼儿园做好相互衔接,提供自身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个方面,幼小衔接问题中,幼儿方面的问题。
幼儿方面的问题,是幼小衔接问题中最集中的体现。
不过,果雪儿要指出的是,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的问题,根源在于前边三方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幼儿园、家长、小学学校乃至社会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问题,造成了幼儿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不稳定、不和谐。
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因为“小学化”倾向,造成了儿童的“瘸腿”化成长。
从幼儿园开始,儿童忽略道德培育,忽视生活习惯养成,导致儿童自私、自我、“小大人”、自理能力薄弱、懒散、缺失想象力、缺少创新思维、缺乏动手能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儿童成长的地基不牢固,中国教育现代化就永远是一个“伪命题”。
同样是“小学化”倾向的后果,还有可能导致幼儿厌学、情绪不稳定。
进入小学后,因为课本知识已经学习过,再学习就小菜一碟,所以会经常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自信心像气球一样极度膨胀。
等学习新知识时候,儿童学习吸收消化能力变弱,学习进度缓慢。这时候教师和家长开始“变脸”,批评、训斥。儿童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出现种种逆反心理,自信心就好像充满了气的气球一下子瘪了下来。
另外一方面,幼儿园在“小学化”教育方面,五花八门,从课程选择到目标要求差异性很大;加上儿童在身心发育及认知方面,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
这些儿童同步进入小学后,出现在同一个班级里面,差异更是几何级数增长。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两极分化,“吃不饱”、“吃不消”同时存在,小学教师也不能很好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了。
幼儿国学玩起来,中华文化活起来,全人格养成教育推广起来,学前教育幸福起来。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要告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如此众多的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家长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作好一切准备。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和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就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还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家长们经常找我诉苦,要我帮忙。其实反观做父母的这样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更是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皆受益的主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少走许多弯路。
暑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时间过得很快,孩子们再过几个月,就要成为小学生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的转变都要巨大。的确,如果“幼小”衔接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那么怎样才算做好“幼小”衔接呢?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不懂就问; 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
因此,我们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教育规律,在“幼小衔接班”设置以下课程:1幼小衔接语文,如:拼音、儿歌、幼儿故事、拼音游戏等;2幼小衔接数学,如:计算、数字书写及游戏、面积题型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等;3珠心算,促进孩子左右脑的平衡发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
针对这些课程,我们在课时中间还安排了穿插识字(常用字的认识、小学题型中常出现的字)和写字(让孩子保持正确书写姿势,培养孩子良好书写习惯)等教学内容。
希望本期内容能带给各位家长一些启示,同时,欢迎您把孩子送到我们的幼小衔接班来,我们本着对每个孩子都负责的教育宗旨,采用小班制,每班限额招收,由专业的学前教育老师任教,并设有专业的特色课程。让我们有机会多多交流,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祝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家庭教育的专家,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也祝愿所有的儿童都能健康快乐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
五六岁幼儿应具备的技能有哪些(中)
不过,给娃娃穿脱衣服也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要是有的小男孩觉得这么做太“幼稚”了,不妨让他给自己喜爱的大动物玩具穿上小小孩的衣服。
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穿一些带扣子(按扣也行)、带拉链的服装(上衣)和需要系鞋带的鞋子,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小肌肉,同时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第三,拼图
要说拼图,松松家里可有不少,从几十块一盒的到上千块一盒的都有,图案更是五花八门、色彩纷呈,因为松松爸爸觉得这是一种发展智力的游戏。
五六岁幼儿应具备的技能有哪些呢?对此,早教专家表示,从发展孩子的运动技能来看,并不是说孩子能拼的块数越多、图案越复杂就越好。
在这里,拼图的目的很明确:在发展孩子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同时,提高孩子运用小肌肉进行精细运动的能力和空间技能。使用那些图案简单的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如下:
1、整体性,综合性原则
幼小衔接工作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避免这个过程中过分偏执的做法,而应在德智体美多方面综合进行;
2、长期性,系统性原则
幼小衔接作为儿童学习,生活中一次重要的过渡,应该着眼于儿童的长远发展,为其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3、平等合作原则
幼小衔接出现问题,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不利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二者应该努力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积极的寻求合作,同时实现互补,为儿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过渡。
幼小衔接的四个准备:
1、心理准备:
幼儿园毕业在即将步入小学生活前期,首要任务是要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随意哭闹的小宝宝了,强化规则意识。要让他们接受自己的成长,认识到自己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新的成长经历,让孩子提前有个自我认识。
心理愿望准备:同时要培养孩子学习热情,帮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将来要面对的是什么,小学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上学是一种没有商量余地且必须坚持的事情,也让孩子能揣着梦想进入小学生活。
心理期待准备:在步入小学前期,家长可以给孩子多描绘下小学生活,让孩子能提前感悟下小学生活的多彩多姿,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向往小学生活。
2、习惯准备
生活习惯:在步入小学前期,家长朋友们要开始制定相应的生活计划,让孩子逐步按照小学的生活习惯来执行。比如一日三餐要定时,进入小学后中途就没有餐点了,要提前让孩子适应,大小便的习惯也要提前养成,否则到了小学很多孩子上课中就会拉屎拉尿。
学习习惯:要让孩子提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按时定时完成作业,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养成问问题的习惯,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养成错题积累的习惯等。
作息时间习惯:进入小学就不能随意迟到了,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就要让孩子适用小学学习的作息时间表,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到校,几点放学,几点完成作业,几点准时休息的好习惯。
听课做笔记的习惯:要培养孩子听课的专注力,听课高效的学习习惯,要让孩子学会做笔记的习惯。
3、知识准备
安全知识准备:进入小学后,同学多,空间窄,同学运动范围扩大,因此一定要在幼小衔接的时候让孩子做好安全知识的准备,主要包括:学校的安全知识、上学路上的安全知识、通安全知识、防溺水防火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等。
学习技巧准备:在幼小衔接阶段,一定要培养孩子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否则孩子一上小学,一下没有适用,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4、生活物资准备
书包:要给孩子提前准备一个符合小学生身份的书包,不需要很花哨,大小要适中,简约耐用,背起来舒适就好。
文具:准备好笔记本、质量好点的铅笔、清爽简约的文具盒以及比较好用的卷笔刀,刚进入小学的时候,都是用铅笔写字,且都是在学生字,因此会有比较大的书写量,需要经常卷削铅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