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第1张

6岁的孩子可以选择大班也可以选择学前班。如果孩子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强,可以不用上学前班或者幼小衔接班;如果孩子较难接受、有些许的厌学情绪或习惯不适应,那还是要引导孩子到学前班或者幼小衔接班。

大班与学前班的区别:

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都是在进行着幼小衔接工作,而幼儿园大班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来设计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实行科学的教育和保育,重视在心理和学习习惯、生活能力方面进行幼小衔接,而学前班在培养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还以学习知识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将小学的知识提前的传授给孩子。

学前班都教些什么:

专业的办学机构开办的幼小衔接(学前)班注重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主要通过科学的课程安排让孩子保有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从而喜欢学。相较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这种快乐教学法及相应综合能力的积累与培养,对孩子今后的学业更有益。调查发现,那些在学前就掌握大量知识的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厌学。扎实的知识基础反而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在课堂上会更积极主动的举手发言,与老师互动,从中体味学习乐趣,将知识掌握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延伸,进而品学兼优。一个真正的幼小衔接班的教学特色应该包括学科知识、适应训练心理调试。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与注意点如下:

原则一:双向性原则。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根据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发展特点,结合幼儿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积极引导和促进,可带幼儿进入小学参观,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以便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原则二:全面性原则。衔接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地进行,而不是偏重某方面。幼儿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是比较严重的,一说到衔接很容易就与教认字、教拼音、教数学等连起来,而忽视了衔接应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事实表明,健康的身体、热爱学习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安定的情绪、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等等,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幼儿入学后的考察发现,其学习上的困难不仅仅是由于“智”的方面准备不足,更多的是在健康状况、学习态度,包括学习兴趣、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因此幼小衔接必须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去完成。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原则三:渐进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幼儿上小学,让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只是其近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一工作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中,仅将之视为大班后期的突击性任务是错误的。幼儿园阶段是全面的素质准备阶段。帮助幼儿为入学作准备的最终目的,乃是为其适应终身学习做准备。因此,入学准备不应当是急功近利的,而应当是对幼儿长远发展有利的素质教育。这样的素质准备教育不可能只靠大班后期来突击完成,因而必须作为整个幼儿园阶段的重要而长远的工作。

1,幼儿园识字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采取填鸭式的教育。

3、4岁的孩子正处于识字的敏感期。家长可以通过读古诗、绘本、朗读书籍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教孩子识字,但没必要像小学生一样强迫孩子读书。

因为孩子还小,专注力和记忆能力还是有限的。如果孩子一开始就觉得识字、写字是很大的负担,很枯燥,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那就得不偿失了。

让孩子在故事和游戏中阅读,一方面可以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不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小瑞,我好朋友兰心的女儿,现在在一所重点中学学习。兰心教我少年收敛的经验时告诉我,孩子在上小学之前能掌握的识字量越多,就越占优势。

首先,如果孩子小学以后识字量大,会比同龄人多读课外书,思想会更成熟,理解力会更强,学习成绩自然会更好。

另外,因为识字量大,孩子可以认识和记住同学的名字。班里的一些活动,比如整理黑板报,发作业,更愿意由小瑞来做,自然小瑞就成了班长。

成为班长后,小瑞的责任心更强,学习动力更足,学习主动性更强,成绩自然名列前茅。

兰心还说,对小瑞来说,在幼儿园学会阅读是很自然的事,并不需要花太多力气。平时给小瑞读绘本或者古诗儿歌的时候,她会用手指点着单词,让小瑞边读边注意单词的发音。慢慢地,小瑞会熟悉常用的汉字。

后来,为了省事,兰心给小瑞买了一些阅读书籍。小瑞可以订购和阅读它们。小瑞慢慢地自己记住了1000多个单词。

小瑞识字量很大,可以自己看绘本。他读的书越多,他就越能读,形成良性循环。

但如果家长拿着小黑板或笔记本,强迫孩子阅读,孩子很快就会感到厌烦、厌烦,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2如果幼小衔接只是提前学习小学课本,孩子上小学后就没有新鲜感了,会有很大的弊端。

因为孩子已经提前学习了小学课本,所以当孩子坐在小学课堂上时,课本对孩子来说已经不再新鲜,孩子会走神,比如和同桌说话,做小动作,睡觉,玩铅笔和橡皮。

有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老师什么都懂,开始盲目自大,上课随便插嘴,甚至顶撞老师,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因此,儿童与幼儿的衔接必须在不同的体系中进行,而不是简单地提前学习小学课本,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习小学知识。

3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重点。

可以说,在孩子上学的整个阶段,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内在因素才能起决定作用,外力只能起帮助作用。只有孩子对学习感兴趣,能够自主学习,家长才能真正安心无忧。

人们常说的“三年级现象”是指很多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特别好,但是到了三年级以后成绩就开始逐年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二年级的知识比较少,比较单一。父母像拐杖一样帮助孩子学习。

常见的幼小衔接方法与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生活上的差异,我们需要做好主动性的培养,以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比如主动学习、主动交往等能力。

2培养独立性

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幼儿提前培养独立性,比如自理能力、自护能力等。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之后更多问题出现在人际交往上,缺乏主动性、人际交往策略等,所以需要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幼儿在幼儿园规则意识较弱,而小学需要学生具有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比如完成作业、打扫卫生等。

5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会导致幼儿在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健康的身体是应对一切压力的前提,所以需要增强体质。

(二)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1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

小班教学活动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30分钟,这就是在缩小和小学的差异,另外从环境创设上也可以体现,大班的环境创设开始变得简洁。

2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

这里主要体现的是联谊活动,幼儿园和小学的联谊活动有助于幼儿提前了解小学,适应小学。

3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仪式感很重要,需要幼儿在大班毕业典礼上树立意识,马上进入小学,成为小学生,需要更主动、更独立、具有人际交往能力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377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