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城中城”大火,一共造成了46人死亡,41人受伤情况。这起大火发生的原因,根据当地警方调查,可能因为没有熄灭的香灰引燃垃圾,进而出现明火,让周围的杂物燃烧。楼梯老旧,加上有煤气罐存在,才使得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酿成了严重的事故后果。
每一次大火出现,都不是一个偶然情况,而是有一定的外因存在。这一次“城中城”火势过大,同楼梯结构,以及楼道内的管理,有着很大关系存在。大楼起火的真正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可能存在人为纵火,也可能是意外失火。
有关大楼起火原因,目前有这样的说法存在,这些说法还有待进一步得到证实。
一、香灰引发大火楼内一位女子,在同有人喝酒聊天时候,曾经点燃了檀香来驱散蚊子,这样一个操作,也是让人惊叹不已。在他们聚会结束以后,女子将檀香灰倒进了垃圾桶中,她当时并没有留意到,檀香灰并没有完全熄灭,也因为檀香灰让垃圾桶内出现明火自燃。
一旦有明火出现,就会快速引燃周边的物品;加上火灾发生时间,处于半夜阶段,这一个阶段,很少有人会发现起火的情况。
二、楼内存在众多易燃物,增大了火势这一栋老旧楼内,不仅有众多商家存在,居住在这里的民众,还在楼道内堆放有大量的杂物。这些杂物,在平日里可能并不起眼,却是火灾发生,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
加上楼栋内经营商家,存放有煤气罐,火灾发生以后,这些煤气罐就成为了最危险的物品。
每一次火灾的出现,背后都有值得深究的原因,我们也能够从中,汲取深刻经验和教训。这一次的火情,遇难者多为老人,遇难人数之多,让人十分心痛。
台湾高雄一个“城中城”发生一起火灾,火灾造成46人死亡,多人受伤,据悉这场大火不排除人为放火的可能。
一、突发大火数人被困台湾高雄凌晨三点左右,盐埕区“城中城”大楼发生火灾。这栋大楼已经建造40年,属于商住两用楼。一共有15层,地上13层地下2层。
据悉这栋大楼着火点是一楼,一楼有一家二手家电公司。目前火灾已经导致46人死亡,多人受伤。大火被熄灭后能清晰看见被烧黑的墙壁,很多人驻留围观。
还有人跪地大哭,可能楼内有他的亲人还未救出。根据相关报道称,警方已经带有四名嫌疑人,不排除这场大火是为人纵火。大火熄灭后场面一片狼藉,很多人被送往医院救治,有些人却连救治的机会都没有了。
因为现场有大量的杂物堆积,加重了大火燃烧速度。消防员接到报警后,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火。现场一共有75台消防车,159人赶赴现场灭火。
二、居民楼起火该怎么办?这栋大楼内从七楼到十一楼为居民楼,大概有120户住户。大火火势蔓延很快,从一楼迅速往上蔓延。如果发现居民楼起火,居民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乘坐电梯。当发现大楼起火后,不要乘坐电梯下楼,尤其是在不清楚那层楼着火的时候。像这场大火是从一楼开始燃起的,在乘坐电梯往上走就不安全了。
然后,跑不出去,就躲在卫生间里。当大火已经堵门出去时,赶快躲进卫生间里,再用毛巾或胶布将卫生间门的缝隙堵住。将棉被弄湿披在身上,最重要的是打电话报火警,并告知你的具体位置。
最后,逃走时人比物件重要。家里起火最重要的就是保住性命,不要为了拿钱财再次返回火场,很容易被火势困住或被烟熏到。
三、综上所述台湾高雄一“城中城”大楼发生严重火灾,火灾造成46人死亡。警方带走四名嫌疑人,不排除是人为纵火。
高雄“城中城”失火,造成了46人在火灾中不幸遇难。这起大火引发的原因,可能因为没有熄灭的檀香灰。一名女子利用檀香灰驱蚊,后来又将檀香灰倒入垃圾桶中,因此才引发了火灾。这名女子事后被调查时候,多次修改自己的说辞,只为了逃避火灾带来责任。
大楼起火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发生在老旧大楼,和在深夜这一个时间段内。老旧大楼逃生设施陈旧,对火灾的抵抗能力较弱;加上发生在深夜这个时间段,才使得火灾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这一起火灾事故,最新的调查进展,查明了起火的可能原因,以及相应的事故发生责任人。
一、事故可能由檀香灰引发没有完全熄灭的檀香灰,就倒进垃圾桶内,这样的行为十分危险。垃圾桶内杂物丛生,存在很多容易被引燃物品。檀香灰具有很高的温度,将垃圾桶引燃以后,就会出现明火。
事发地为老旧楼栋,1-6楼属于商用性质,这里存在着大量易燃物品。加上楼道内堆积杂物,最终引发了大火。装修材料的易燃性,加上煤炉罐的助力,让大火一发不可收拾。
二、女子聚会,用檀香驱蚊事发当天这位女子,同自己的男朋友一吵架以后,男友负气离开。于是女子便和自己好友,在房间内饮酒聚会。期间女子为了驱散蚊子,点燃了家中的檀香,就这样檀香灰也就有了。聚会结束以后,女子和朋友离开时候,将檀香灰顺手倒进了垃圾桶中。
事发时间为半夜十分,人们都处在熟睡的状态,这样一个险情,也就被人忽略,最后才引发了一场大火。
女子多次改变说辞的情况,就引起了民警的怀疑,最后选择将女子,交给检察官询问。如果火情因她而起,她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双喜临门(重庆)
金银铜铁(无锡)
类似还有
1、四季开花(长春)
2、双喜临门(重庆)
3、千里戈壁(长沙)
4、拿枪的兵(武汉)
5、巨轮出海(杭州)
6、风平浪静(宁波)
7、金银铜铁(无锡)
8、大江东去(上海)
9、胖子开会(合肥)
10、空中霸王(高雄)
11、初次见面(新会)
12、空中码头(连云港)
千里戈壁(长沙)
年年丰收(常熟)
双喜临门(重庆)
觉醒了的土地(苏州)
会生金蛋的鸡(宝鸡)
作者\编辑部
编按: 近期天气炎热,「隐翅虫」又开始大量出来活动。本月7号(四)有高雄市民一夜间便捕获50只隐翅虫,并将照片贴到社群媒体,希望市长韩国瑜能尽速处理,让自己家能快点远离虫虫危机。
于脸书社团「公民割草行动」上发文的民众表示,自己在高雄大学附近的住家有隐翅虫大量出没,他将自己杀死的隐翅虫放在卫生纸上拍照,借此呼吁市长韩国瑜以他拆招牌的速度尽速处理。
推荐阅读:虫虫危机!荔枝椿象、隐翅虫如何防?
网友们看到照片后纷纷表示惊讶,也有人分享自己过去的惨痛经验。事实上,去年高雄也曾有民众反应隐翅虫的问题,当时市府呼吁民众夜间紧闭纱窗及门窗、注意自身防护。若民众发现有隐翅虫请轻轻吹走,切勿碰触和拍打。除了做好自身防护外,爸妈也应教导孩子正确观念,保护他们的皮肤健康!
天啊!!妈妈怕怕!夏天里的毁容怪客–隐翅虫!!
隐翅虫又被称为青蚂蚁,属于节肢动物门的隐翅虫属。栖息在水田草地及树林间,而且有趋光性,其实,隐翅虫本身并不会咬人, 而是它的体液对皮肤有严重的 性, 会导致发炎反应,网路上也有许多被隐翅虫咬伤的可怕照片, 这一点让人闻之色变。
台湾地区最常见的是褐毒隐翅虫,体长约06~1cm,宽约02, 胸部是铁青色,腹部是黑**相间的环纹。 这种虫非常喜好栖息在草丛或树林中,所以受害者以山区、农村或郊区居民为主;其主要在每年的夏季出没,暑假父母喜欢带小朋友到山林里游玩, 踏青、露营、爬山,小朋友好奇心重,喜欢东摸摸西摸摸,就有可能不小心被咬伤, 其实不只是野外,隐翅虫本身还有趋光习性,夜间会飞到灯火通明之处,再加上体型较小,可以穿过一般家庭门窗之纱窗, 所以也很容易潜入住家中,爬行的速度很快,也能飞行。
推荐阅读:隐翅虫千万不要用手打!被隐翅虫「纹身」怎么防?
小孩被咬怎么办?隐翅虫皮肤炎会怎么样?
隐翅虫琥珀色透明体液有「隐翅虫素」,这是一种会让我们的皮肤产生坏死性红斑,感觉起来就像被火烧般疼痛的 性毒素, 伤口外观上会有小型水泡及溃烂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隐翅虫皮肤炎」, 如果当身体其它部位也碰触到伤口,一开始呈现线状、斑片状或混合型的浮肿性红斑,有灼热及刺痛感, 在二十四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水泡、化脓及溃烂的变化, 或是手上沾有毒液又碰触到眼睛摸到其它部位,同样也会造成不同大小的伤害,隐翅虫皮肤炎通常几天就可能自然痊愈,但是医生也会会依据情况不同者,严重者可能会给予口服抗组织胺药止痒,或是抗生素之类药品预防伤口感染, 处理不慎的话也可能留下暗沉疤痕。
去山林必知的必要知识!碰到隐翅虫体液时急救处理!
8个好方法,聪明处理手足争吵 家里不时发生手足争吵的状况吗?为了抢玩具动口、动手,甚至一言不合就跑来跟父母告状,想必一定常令爸妈感到一个头两个大!其实孩子之间的争吵,也是学习人际互动的过程,若能进行合适的引导,不仅能从中学到妥协、处理不同的意见,也有助于社会化与价值观的建立。 孩子又吵架?
2岁的妹妹经常趁姊姊不注意翻她幼儿园的书包,偶尔还会从书包里直接拿走姊姊的作品或文具。当姊姊发现时,气愤的从妹妹手中抢回来,妹妹立刻不甘示弱的高声哭闹,此时家中大人听到妹妹的哭闹声多是过来责备姊姊,要她别这么小气还跟妹妹抢,应该礼让妹妹……。
上述为资深心理师何采谕曾辅导过的状况,她指出:「由于大人较为坦护妹妹,造成姊姊的心理不平衡,两人因而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不过,好在奶奶理解姐妹争执的状况,何心理师与家长沟通时,建议应给予妹妹适当的规范与教导,毕竟妹妹未经姊姊同意直接翻找书包或拿走物品并不恰当,在大人的教导与留意下,两姊妹的争执也逐渐减少。
何采谕心理师进一步指出:「手足争执最常见到的状况,是哥哥或姊姊抱怨弟弟、妹妹抢玩具;而弟弟、妹妹则是生气哥哥、姊姊不愿意分享。」或是孩子们在关心的事物上互相计较,包括大小或多少,例如:为什么哥哥的蛋糕比较大块,我的比较小?为什么他的玩具比较多,我的玩具比较少?
为何手足容易发生争执?对于手足之间好发的争吵原因,何采谕心理师提出两个主要重点: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一般而言,孩子会随年龄发展出每个阶段应具备的认知能力,例如「你的」、「我的」、「爸爸的」、「妈妈的」等,当孩子年龄未到尚未发展这些认知,就容易因为不理解而出现误会与争执;加上2~6岁的孩子比较自我中心,他认为这些玩具是他的,为什么要与人分享? 甚至当爸妈拿不同杯子装一样多的饮料给孩子,哥哥可能认为弟弟的杯子比较宽或比较高,装的饮料比较多而起争执,但其实内容物是一样的。何采谕心理师表示:「因为孩子的认知力还不具有容量的概念。」
除此,由于这阶段孩子的注意力无法同时捕捉太多讯息,对于大人的话可能只专注于前半段,例如:妈妈请妹妹先把玩具给姊姊玩,再拿另一个玩具给妹妹,妹妹可能只听到「先把玩具给姊姊玩」,于是妹妹开始闹脾气,为什么只有姊姊可以玩、我却没有玩具?综合这些因素下,孩子容易陷在固著的思考状态,无法理解为什么大人要求他做这些事。
羡慕、嫉妒或争宠 手足争执的主要关键多在于计较公平与否,例如在弟弟或妹妹出生前,身为老大或排行较前面的孩子多是独享玩具。当弟弟或妹妹出生、长大了,他必须学习与弟妹分享,此时会产生「为什么要跟他们分享?是不是爸爸妈妈对他们比较好,所以要把我的东西拿走」等念头。若加上大人经常对孩子说:「你是姊姊或哥哥,要照顾弟弟妹妹」,更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嫉妒或羡慕的心态,为什么爸妈对弟弟妹妹比较好?若心态没有处理好,即使到了小五、小六仍会出现羡慕、嫉妒或争宠的状况。
手足争执的关键在于计较公平与否
8个好方法,聪明处理手足争吵 小心!3个NG处理法手足之间争吵时,常见的处理模式是父母大声斥责,接着要求年长孩子礼让年幼孩子以平息纠纷,然而总是要求大让小的方法恰当吗?是否会造成反效果?还有哪些常见的处理方式亦有待商榷?
1 大的要让小的 当父母经常以「大的要让小的」为由,希望年长孩子将玩具或物品先给年幼的孩子时,何采谕心理师指出:「容易造成年长孩子产生嫉妒或争宠的情绪,觉得爸妈比较疼爱弟弟或妹妹,甚至觉得爸妈对他的关爱被弟妹剥夺,可能趁大人没注意偷偷欺负年幼的孩子。」
2 通通有奖或通通处罚 孩子起争执时,假设是因为玩具的缘故,有些爸妈可能会直接将玩具全部没收,让孩子们都没得玩,何心理师说明:「这即是连坐法。不可否认的,有时连坐法有其效果。」她分析,孩子在争执过程无法进行协调时,有时连坐法是让双方冷静下来的方式,可是不能经常使用,否则对没犯错的孩子不公平。毕竟两个孩子争吵时应先了解原因,倘若爸妈问也没问直接将玩具收走,也许对其中一个孩子并不公平、未顾及孩子的感受。
何心理师曾见过有些父母,习惯以连坐法处理手足争吵的情况,导致孩子发展「玉石俱焚」的心理。像有的孩子故意霸著玩具不让另一个手足玩,让另一方急得跳脚,当爸妈采取连坐法介入处理,也顺应孩子「我不要玩,你也别玩」的心理。
3 哭闹孩子有糖吃 当孩子之间起争执时,哭闹的孩子总是会引来大人的关注,久而久之也可能造成他利用这种手段达到目的,何心理师表示:「这类孩子未来上幼儿园或进入小学,与同侪相处容易产生状况。」像是他在学校得不到要的东西时,直接以哭闹的方式表现,倘若老师坚持原则,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可能发更大的脾气或以其它手段来取得。
因此,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并非孩子大哭、吵闹就立刻满足他的需求,应让孩子学习适当的情绪表达,例如哭,但哭完以后应有解决的方法,像是以语言表达他的需求或不满,别让孩子习惯用哭闹作为手段。
8个好方法,聪明处理手足争吵 孩子又吵架!试试8个好方法1 先观察,让他们自行处理 在进入幼儿园前,孩子必须具备社交技巧,换言之,本身要发展一套因应与处理模式。所以当手足发生争吵时,大人不妨先放手让孩子练习自行协调,借此训练他们的社交技巧与问题解决能力。除非孩子已经大打出手,出现伤害彼此的情况,否则不用急着涉入孩子之间的争执,先听听他们的对话、是否协调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
2 处理的原则公平 处理争执的方式尽可能公平,何采谕心理师指出:「所谓的公平,必须随着孩子的特性、认知能力等有所差异,每个孩子的基准点不同。」毕竟如果两个孩子的年纪、身心发展状态不同,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对于其中某个孩子并不公平,应个别对他们有着独一无二的标准,而处理方式也应量身打造。
举例来说,姊姊喜欢衣服、弟弟喜欢车子,如果新年礼物父母都帮姊弟俩准备车子,做法看似公平,但姊姊想必感到不开心、甚至觉得不公平,弟弟喜欢车子,但她喜欢的是衣服而不是车子,因而心生不平觉得为何弟弟收到他喜欢的礼物,自己却不能收到喜欢的衣服?
如果孩子因为协助家务而起争执,例如:7岁姊姊和4岁妹妹整理房间,为了负责的工作而吵架,何采谕心理师建议,父母应根据两人的能力分配工作,例如姊姊负责把书本放进书柜里,弟弟负责把积木、小汽车放进玩具盒里,每个人都依照能力分配工作,也都有事可忙,如此一来不仅从中获得成就感,也不会因为都是姊姊做、弟弟没有做,或两个人做同样的事而计较、争执。
3 让孩子轮流发言说明 偶尔不妨训练孩子举手发言,尤其当他们起冲突时大家会争着解释,何采谕心理师指出:「有时连谁先讲、谁后讲都成了争执点,甚至让大人对于原先状态感到混淆。」因此,试着让孩子轮流说明发生状况,同时训练孩子当他人发言时必须学习等待,也是尊重发言者的表现。
4 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常见到家长会落入「不与人分享就不是好孩子」的观念,可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却觉得这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亲子间因而陷入矛盾……,何心理师表示:「分享与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是两个概念,孩子对于自己的专属玩具能自主决定是否出借或分享,倘若他愿意与人分享,则是更高的层次。」
5 平时鼓励、培养孩子共享 平时多鼓励孩子与人分享玩具,不仅能从中得到快乐;别人若也愿意与自己分享,除了在人际社交有所交流,也许自己还能玩到不同的两种或三种玩具。不过原则上父母不应予以强迫,而是由孩子自行决定。
6 订立家规与界线 应依照孩子的能力分派他可以做的家务,当孩子完成时,给他一些奖励或鼓励,何心理师表示:「除了像点心、零用钱等实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正面的口头鼓励,让他从中获得成就感。」
7 转移注意力 由于孩子的认知尚在发展,有时在争执状态下容易固著于某一个问题点,即使父母不断告诉他原因,但因为他的认知能力还没发展到这个阶段,会出现无法沟通的情况,尤其幼儿园与中、低年级的孩子经常发生。例如:爸妈要求孩子将饼干分给弟弟妹妹吃,他可能会觉得这是他的饼乾,为什么要分给别人吃?虽然大人希望孩子依照社会的标准来做,但孩子的认知思考还没发展到这个状态,可能会产生一些反效果。因此,何采谕心理师建议:「出现类似情况时,不妨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做其它的事或转开话题。」
8 正向情绪面对孩子的状态 当父母处理孩子的争执时,必须衡量处理方式是否会受自身情绪影响,因此,尽量让自己处在情绪平稳的状态下处理孩子的问题,也才能思考这个方法对孩子是否恰当。
情绪平稳的状态下处理孩子的问题
8个好方法,聪明处理手足争吵 处理手足吵架,Hold住4原则因为孩子的想法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容易发生手足争执,当父母在处置时应掌握哪些原则?
原则1 安全范围内勿过度干涉 当孩子为了饼干点心或玩具而争吵时,何心理师指出:「先在旁观察他们的处理方式,对于不恰当之处予以提醒,让他们思考解决方式。」倘若孩子提出:「我先玩汽车,等一下再轮弟弟玩」,由他自行征询对方意见,如果对方愿意那就照这方式进行;若对方不同意,请孩子再思考其它协调方式,例如猜拳,让他培养与人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假如父母过度介入,可能会发现孩子经常打小报告:「我要告诉妈妈」、「我要告诉老师」,没有发展出自己的解决方式。
不过何采谕心理师提醒:「这必须视孩子的年纪与发生状况而定,若是2、3岁年纪较小的孩子,则需要大人协助。另外,如果涉及打架等暴力行为,亦需要父母较强制的介入处理。」
原则上,家长不用特别界定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时是仲裁者、有时是协调者、也可能是沟通者。举例来说,年纪较小的孩子不会处理争执,需要父母直接下指令;至于大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完整,加上经验多,比较懂得如何处理事情,此时父母可以做一个引导者。
原则2 切忌肢体处罚 处理孩子们的争执时,尽可能别以暴制暴。有时候孩子管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出现激烈的反应,如果孩子们大声吵架,爸妈还比他们更大声,容易让孩子学到这样的互动模式。另外,以暴制暴也包括肢体的体罚或情绪勒索,有些父母用自己的情绪强迫孩子接受,这可能造成孩子表面接受,内心却有着不甘愿。除此,有些父母还会威胁孩子:「如果你不做什么事,我就不让你做什么」,试图剥夺孩子喜欢的东西来要求他做出好行为的目的。
若想借由剥夺孩子喜欢的事物来要求他做出好行为,何心理师指出:「有2件事不能剥夺──生理需求,不能因为孩子没做到要求的事而不让孩子吃饭、睡觉、或上厕所等;哭泣,哭是情绪表达与发泄的管道,可是孩子哭完时,应让他学习以适当方式(例如冷静说明过程)来表达发生什么事。」
哭是情绪表达与发泄的管道
原则3 情绪不佳时请家人协助 有时父母可能因为工作不顺利或遇到棘手的问题,而将情绪带回家里,此时面对孩子争吵,心烦意乱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处理方式,甚至在气头上而说出不妥的言语或责备,当爸妈发现这种现象时建议暂时离开现场,或请其他家人来协助。不过何心理师表示:「平时大人之间必须培养默契、互相沟通协调,了解主要照顾者的原则。如果随意请一个家人来处理,他可能因为不熟悉父母与孩子互动的状态或标准,反而造成反效果。」
原则4 明确的价值观 家长必须具有明确的价值观,毕竟孩子争执的事物或状况不见得每次相同,当爸妈具有清楚的原则,孩子才知道爸妈的界限,能笃定的处理。倘若原则或价值观模糊或摇摆不定,可能令孩子不知该遵守的规矩,有些精明的孩子则会试探爸妈的底限,如果他发现这个程度爸妈不会生气,就再前进一点。再者,当爸妈的标准、价值观不够明确时,父母所给的指导或处理方式未必能让孩子信服。
8个好方法,聪明处理手足争吵 3撇步,教养变Easy1 发掘孩子独特的特质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展现的气质也不尽相同。因此,父母借由与孩子的亲子互动时间发掘孩子的长处,协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发挥专长或优势。
2 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家庭气氛和谐融洽,孩子的情绪会比较稳定。因此,建议家人之间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相处、互动时既温暖又轻松。
3 培养家人间的亲密感 无论是亲子、夫妻之间,或与长辈相处,平常应培养亲密感。如果经常冷漠以对,何采谕心理师指出:「可能让孩子觉得好像不需要在意别人的想法,当他在面对问题时即以自我状态考量。」然而,若家人的关系紧密,孩子在与人互动沟通,甚至在外面对人际问题,心态与情绪也会较正向。
何采谕 学历:政治大学心理学系、高雄医学大学行为科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 经历:台南欣悦诊所临床心理师、高雄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临床心理师、上善心理治疗所临床心理师 现职:儿童绘本作家、《亲子天下杂志》「请问教养专家」驻站临床心理师、《全国儿童乐园》月刊咨询专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