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孔子说)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啊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出自:《论语·先进》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居则曰:居,平日,平时。
则:连 词,那么 ,就。
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扩展资料
子路轶事: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李白的飘逸洒脱
(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自尊
1 天下才士,舍我其谁
李白天性中有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强烈自信,他对自己的才能始终坚信不移,这种自信一直贯穿在李白的政治旅途中,不管形势多么不尽人意,他也从未对自己的才能有过一丝一毫的怀疑。这种自信自心底迸发出来,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便是一股舍我其谁的干云豪气,那种气势如同黄河巨浪滔天而来,奔流到海势不可挡。
他弱冠之年曾谒见时任渝州刺史的李邕,今存《上李邕》一首,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大鹏”是庄子笔下的庞然大物,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又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大鹏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理想的象征,李白深受道家黄老哲学的影响,又心怀大志,是故多以大鹏自诩,并在后来的多篇诗作中引用。此诗之意是说:你看那大鹏,一旦乘风而起,它就会直上云霄,就算是风停了,它也能把大海里的水溅得到处都是。我就像是一只大鹏鸟,尚未得志的时候,很多人都讥笑我,说我不自量力,但就连孔老夫子都知道后生可畏的道理,更何况你李邕也不是一般人了,怎么能和一般人一样来取笑于我呢?当时的李白只不过是初出茅庐的一介布衣,而李邕却是渝州刺史,并且还是当时的名士,素以能文养士著称,就算是不以官职高下论处,作为晚辈,李白也应当执后学之礼,更何况李白此时还是有求于李邕,希望他能够提拔自己,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此诗则不然,李白并没有走别人干谒诗中贬低自己,抬高他人的旧套路,他先声夺人地说自己是如何志向不凡,你不能看不起我,骨子里透出的是一股气,“我就是一只尚未飞起的大鹏鸟,等待我的是沧溟大海,日月星辰!”颇有种“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叫,一鸣惊人”的味道,这就是李白的性格,他傲气冲天,挥斥方遒,就是因为他够自信,够狂傲——“天下才士,舍我其谁!”
2干谒失败却信念不失
李白的自信不仅表现在他初出茅庐,未尝世事艰辛的时候,甚至在他投靠张说父子失
败后还是那么坚信不疑。他在梁宋之地游历时曾赋诗曰:“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也就是说他把一入长安不得重用的责任归咎在未进入统治阶级内部,未曾面见
君王上,他还保持着乐观和信心,认为自己只是时机未至,而不是能力不足,等到时机到
来,他就会“东山再起”,继续他兼济苍生的梦想。此间李白还有另外一首诗: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在这首诗里有好几个典故,此中取一,是说当年姜子牙“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姜太公年且八十,并在渭滨垂钓十年,尚且始得文王举用,而自己年纪正值壮年,李白认为自己时运不济,但只要时机一到就可以大展身手。他的自信里充满了与上古先贤相提并论的豪情,似乎政治上的不如意他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样。
可事实是此后李白却将要经历他政治旅途中的另一次失败。当他被唐玄宗征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时,他万万没想到他会在经历了两年的“诗文待诏”生活后又体面地被“赐金放还”,再接着“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隐居庐山。他是要从此不问世事了吗?不是!永王李璘举兵后,李白便受邀加入了李璘的幕府,他的自信仍是尚未消失,他认为这次选择是正确无误的,他的政治生涯就快要正式辉煌地开始了,他的政治人生就快要实现了,他定可载誉归来,此刻诗人的自信心无疑是高涨到了极点,这种自信体现在诗中便是“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李白的自信是源于对自我才华的极度认可,他这只“大鹏”又怎会被时运不济的困难所击呢?
(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乐观
1.踌躇满志的梦想
“一个人年轻时所培育的思想,往往一辈子都会留下烙印。”[5]李白生于西域碎叶,五岁时随父亲入蜀地定居,一直到二十四岁才离开蜀地东下游历,因而蜀地文化的烙印伴随着诗人终身。蜀地文化一直受到春秋战国时期纵横思想的影响,早年如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等名士都曾驻居蜀地,他们的思想一直为蜀地文士所崇仰,这种思想从李白“五岁通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奇书”的自述中可窥一斑。李白从年轻时就走上了纵横游侠与献赋求仕的道路,他不愿与当代文士那样卑躬屈膝,走科举的道路,他所想的是要如同姜尚,管仲,诸葛武侯那样,得到他人的赏识举荐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他希望得到展现自己在文学和政治上天赋的机会,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后再功成身退。
深受文人“兼济天下”思想影响的李白,骨子里充满了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憧憬,这从他的诗词里满布着的渴望建功立业,忧国忧民基调中便可看出。弱冠年华的李白初出蜀地就写了不少的干谒诗以及文章来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正如上文的《上李邕》,此外尚有几篇诗作,如《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曰:“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在此诗中李白把自己比作躬耕陇亩,等待赏识的诸葛亮,希望崔氏兄弟可以像崔州平和崔瑗一样能够提拔自己。在另一诗作《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中,李白亦有“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的言论,当是时李白一入长安,托身于宰相张说父子门下,寄身玉真公主别馆,等待着不知什么时候到来的玉真公主,可谓无奈至极。面对连绵秋雨,渴望为国效力的诗人只感自己的才华不为人所知,就如同初入孟尝君门下的冯谖一样,有力无处使,只好举杯缅怀管仲,乐毅那样的历史英豪,心情苦闷,难以诉说。试问,若非积极用世之人,这样衣食不愁,消闲自得的生活,谁人还发如此牢骚?也就只是李白而已。
2.深陷政治漩涡时的不屈挣扎
李白有多篇怀古诗传世,诗中也大多抒发诗人渴望积极用世,报国救民的愿望。如《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在诗人漫游江南的途中,目睹春秋时期吴越之地历史遗迹,遥想当年强大如吴、越,也终究敌不过岁月的流逝,一代霸主尽皆成为尘烟,这一切的场景使诗人不仅想到了自己的国家:权臣当道,外戚拥兵,天子圣听闭塞,整日钟情声色,这种生活和破灭前的吴越又有何异?再如《登金陵凤凰台》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全诗怀古伤今,蕴藏着一股对长安的无比眷恋,暗藏着诗人对时政的担忧,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可以说,诗人即使在二入长安,政治理想遭到再一次沉重打击后也没有放弃自己内心深处积极用世的态度,他一刻也没有放下对唐王朝国政的关心,始终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而当现实不能给诗人提供大展拳脚的舞台时,当他眼睁睁看着社稷百姓的苦难时,诗人不禁爆发出了发自心底的呐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可就算是如此的绝望,诗人心底积极乐观的态度还是让他留存着最后一丝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除却怀古诗和干谒诗,诗人还留下了为数不多的边塞诗,在这些边塞诗中也是无一例外地凝结着诗人积极的态度。诗作中诗人每每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如在《塞下曲》六首诗歌中,诗人向天呐喊:“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或以诗文描写军中将士的艰苦生活,如《五月天山雪》中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从军行》中的“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或反映思妇忧念从军千里之外的丈夫的苦闷心情,如《北风行》中“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娥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忧国忧民的诗人在诗文中也不乏对老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以及对那些权臣奸宦的嘲讽:“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视王侯
1.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李白蔑视权贵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其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力士脱靴”[6]:相传李白名播四海,蒙玄宗召见,玄宗见李白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不觉命李白纳履,白遂展足与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为其脱之。而在《警世通言》的“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一文中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并且在“力士脱靴”的基础上还添加了“李白醉草吓蛮书”和“贵妃捧砚”的细节。当然据《康震品李白》一书所言,这个故事多半是民间为烘托李白傲视权贵的不屈性格而杜撰出来的,但即使是假故事,却依然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且千百年来不心生怀疑,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李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性格的喜爱和推崇。如此故事,若是放于他人身上,岂会流传许久?更何况故事能够流传也必然有它可信的地方,这里暂且不做太多讨论。《合璧事类》中也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李白游华阴,县令开门方决事,白乘醉跨驴过门。宰怒,引至庭下:‘汝何人,辄敢无礼!’白乞供状,曰:‘无姓名。曾用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天子殿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显而易见,李白的傲岸性情可不是旁人能够东施效颦的,这个故事里折射出的是世人对李白的喜爱程度。
2.傲骨天生,不向权贵折腰
事实上李白傲视权贵的性格体现在他的诗歌里便是一种傲岸不屈,正直高洁的风骨,这在李白的多首诗歌中就可管窥一斑,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性格率真豪放,不愿阿谀逢迎,献媚取宠的正直士人形象;在《古风四十二》中曰:“松柏有本心,难为桃李颜”;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用“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把自己和那些奸佞小人划清了界线;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则公开宣称:“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在《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中宁可“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此外,李白在其诗歌中经常用大鹏、天马、凤凰、青松、碧荷等高洁之物自比,使“自我”和那些高洁、美好的形象融为一体。俗语云“人不可有傲心,但不可无傲骨”,李白的血管内流淌着的是文人清高、自由的血液,不甘平淡是他的天性,他敢于藐视那些不学无术却身居高位的贵族,这也难怪李白会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喊,如此大胆妄为的举动,除却李太白,又有何人敢如此!
李白傲视权贵的性格体现在思想上是一种“平交王侯”的气质,一如前文所引李白《上李邕》一诗便是丝毫不把堂堂渝州刺史放在眼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又如《上安州裴长吏书》中的:“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李白他可从来没有把儒家治世原则的“上下之序,夷夏之防”放在眼里,他所憧憬的是古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故事,正如他在《古诗十五》中所言道的:“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只可惜的是“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李白从先秦士人的事迹中受到鼓舞,那种自信,自尊,自负的性格,也就成了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傲视王侯,平交王侯的精神动力。
(四)“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仗义豪迈
1.深植心中的游侠思想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相信读过金庸名著《侠客行》的读者,一定也会记得这首同名的诗作,此诗便是出自李白笔下,除此篇诗作,李白尚有《白马篇》、《幽州胡马客歌》、《行行且游猎篇》、《结袜子》等诸多歌颂游侠的名篇,在这些诗篇中诗人以战国至汉代的著名侠士,如专诸、朱亥、侯嬴、高渐离、剧孟等人为主角,歌颂了他们豪放不羁的胸怀和仗义赴难的情操,以及慷慨激烈,非常人所能为的行为。诗人受蜀地及西域蛮夷文化的影响,出于对古史上那些侠士的敬仰,他自身也是极具侠士情怀。他自幼喜好剑术,好行侠仗义,平时的装扮也是“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李白有诗《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曰:“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邀。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记叙了他在京城时期的一段任侠生活,大意是说当初李白和朋友在京城两都之地游玩,因故和当地的豪族少年产生了冲突,被人围困不得突出,面对几倍于己的对手却也丝毫不惧,后来在当地官员的协调下安然脱离。事实上盛唐时期游侠文化亦曾盛行一时,大约是因为盛唐时代的经济环境较好,给游侠文化提供了一块寄生的土壤吧?此处暂且不深究。但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李白对于游侠文化的喜爱可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他是的确亲身经历过的。向往游侠生活,任侠仗义的李白,在他的笔下,灌注给那些豪侠烈士的便是一种“虽千万人逝,吾亦往也”的慷慨激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大丈夫胸怀,也是因此,“谪仙人”李白的诗歌才会有着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气势,那种如同滚滚黄河扑面而来的大气!
2.任侠仗义,存交重义
侠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注重实践诺言,注重义气,注重社会正义感。受此影响的李白也极为看重义气,他曾在《上安州裴长吏书》中说自己“存交重义”,说是自己和朋友一起漫游洞庭,朋友患病猝死,他伏尸痛哭,直至啼血,后将朋友安葬湖边,几年后又专程赶回将朋友剔骨迁葬至家乡。
此外,李白也是极为乐善好施:“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任侠仗义的性格使得李白特别注重和朋友之间的友谊,事实上在唐代的诗人群体中,李白的朋友可谓是遍及全国各地,著名的诗人,如贺知章、岑参、杜甫等都是他的好友。每逢朋友离别之时,折柳相送,长亭饮别,伴随着各自心中的忧心事务,不觉间心神不稳,这种欲言又止,离别话语似尽未尽,却已不知该说什么的感觉,体现在李白的诗歌中便是化情语于景语的手法,如《金陵酒肆留别》中“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与滔滔江水相比,与之一较长短;或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已然远去,自己仍然孤立江头,眼望孤帆远影,惆怅万分的心情;或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借月寄情,表达对朋友的深深记挂之情;又或如《送友人》中“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朋友分别时,天地草木,落日浮云皆为之悲的深情。
二、李白的狂放不羁
(一)“何处弹剑无不可”的自负狂傲
1.自信的极致是自负
不可否认,李白的确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他“五岁通六甲,十岁观百家”,作为一个“天生我材”的诗人,他以自己的生花妙笔写出了一首首不朽的诗篇;作为文人,他受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影响极深,每以管仲,诸葛孔明等开国安邦
之材自诩,“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怀抱着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人不可有傲心,但必须有傲骨,可以说李白的才华和志向使得他在人生的路途上始终信心十足,这是他引以为傲的资本。但有的时候自信和自负就像是一张白纸的两面,往正面说是自信,可要是当这种自信发展到极为强烈的地步,那么就转化成为了自负,如同一柄寒光淋漓的宝剑,在杀敌的同时也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并且当事人或许还不会了解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和饮鸩止渴的区别。因而可以说极度自信的李白也是极度自负及狂傲,据《唐语林》记载:“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白曰:‘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白曰:‘以天下无义气之丈夫为饵。’宰相竦然”。初一看来,李白的言辞当真是气吞山河,雄阔宇内,直把虹霓做线,明月成钩,天地乾坤当以李白为有情有义之大丈夫之首,这样言辞甚至连当朝宰相也为之悚然。但,李白是谁?一介布衣而已!前文曾引过李白《上李邕》诗作一首曰:“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首诗作可以说是李白极度自信和狂傲自负的代表作,在世间一边要奢求权贵引荐自己,一边又不把权贵放在眼下的,似乎在唐代除了自觉才高八斗,唯相如子建之流可与之比肩的李白,何人安敢如此?这种狂傲,这种自负是李白诗歌风格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2.狂傲不羁的干谒者
在唐代士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若非走科举取士道路,便只有依附权贵,以求得到举荐,免试为官,这种路途后人称之为“干谒”,和诸多文士写干谒诗的风格不同,李白从不在诗中贬低自己,奉承官员,他的诗作在结尾的部分甚至透出自信、自负、乃至狂傲的语气。除却上文所举之例,尚有其他文章可体现出李白的狂傲,如《上安州裴长史书》结尾处曰:“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瑞乎英盼,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在文章中李白以冯谖自诩,他说如果裴长史你能给我足够的尊重,给我好的待遇,就像冯谖和孟尝君那样的话,我可以为你万死不辞,即便是让我像荆轲那样去刺杀秦王也绝不二话。但,要是你对我不予接纳,还耀武扬威,嘲讽于我的话,我就会像志存高远的黄鹄那样一去不复返。按照《康震品李白》中的话来说:这厮有点太狂傲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何处弹剑无不可”的自负可不是每个诗人都能有的,这也就是李白绝顶诗才,绝顶自信,绝顶自负,绝顶狂傲的气质性格在他诗歌风格中的体现,如若让后人来品评李白这种自信中无处不锋芒毕露,傲气十足的性格,怕也只能
长叹一声“好一个李太白,好一个青莲狂士!”
(二)“但愿长醉不愿醒”的自我放逐
1.梦想破碎后的颓废
“李白是以满腔的热情拥抱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然而,当他步入社会,踏入仕途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并不是平坦如砥的九衢长安大道,而是荆棘丛生的崎岖坎坷;不是光明灿烂的艳阳春天,而是阴霾遍地的隆冬寒月。他悲愤,他惆怅,他嗟叹,他呼喊。拔剑击柱,是他情不自禁的表达;终夜坐吟,是他心绪不平的常态。”
诗人怀抱着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但是,想象往往和现实差距很大,曾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在政治路途上却走的相当艰难,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翰林待诏,或许他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但他绝对不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两年的供奉待诏生活,他充分认识到了玄宗的昏庸无能和荒*无耻;盘桓长安的岁月,他彻底领教了朝廷内部的黑暗腐败,看到了杨国忠,李林甫之流的卑鄙自私,使得他对玄宗朝廷失去了信心,不仅自己报国救世理想无法实现,甚至连雄心壮志也在酒楼歌肆的风花雪月中被逐渐消磨,“诗圣”杜甫曾赋诗形容此时的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
李白把无限的幽愤浓缩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全诗结构跳跃,起落跌宕,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幽愤,有对自己理想无法实现的痛惜与追悔.也有忧国忧民之情难以抑制的宣泄,还有报国无路之愤不可平息的喷涌。割不断的愁绪抽刀无可奈何,浇不灭的愁焰杯酒无能为力。残酷现实的打击一次又一次使得这位立志“兼济天下“的诗人苦闷难当,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事情,毕竟李白也是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他不可能在现实的残酷前永远高昂着头,他也会产生出失望,以甚至产生“但愿长醉不愿醒”“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心态。
2.自暴自弃的自我放逐
李白的自我放逐心态让他沉溺于美酒之中,人生仕途如此不如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醉了可以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事情,醉了可以不去挂念功未成,名未就。“天生我材无人用”的悲哀使得诗人始终无法释怀,他所有的狂呼欢饮也只是为了麻醉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只有这样诗人的心灵才会获得暂时的安宁,因此他整天长醉酒乡,不思归去,甚至最后的死因也是饮酒过度而造成的“腐肋疾”,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醉了总会有醒的一天,而诗人一次次醒来后又是一次次地陷入了现实无情的苦闷中。
他的自我放逐还体现在他在对游仙求道的追求中,当然这和蜀地文化的熏陶也不无联系。诗人年少时曾在寺庙中苦学,有诗曰“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在他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李白便直奔齐州临淄郡接受道箓,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道士,政治上的不如意,让他想到在道教中寻找一丝安慰,寻求政治以外的精神支点,了却了自己求道的梦想。不能不说这是李白诗歌创作中的的一次飞跃:因为求道他的游仙诗中多了更多浪漫的情调,绮丽的的幻想,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多了更多的傲岸不屈、放荡不羁,如《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嘲讽自己当初的治国理想;也多了些对生活的明悟“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情感话题解读,带您走进更多的正向情感世界!我是你的情感解忧人,但你要懂得放过你自己!从来就不是一回事。
如果,有人认为恋爱就会走进婚姻,那这个人一定是一个不懂得把男女之间的卿卿我我,落到实处的人。恋爱,只要荷尔蒙催动了心跳就可以在一起。婚姻,却需要多个维度都达标,才能称为“完美”的结合。在这个婚恋开放的当下,很多人都认为,婚姻和爱情的差别,只是一纸婚书的差别。至于,和谁恋爱、和谁结婚,最后和谁到白头,根本很少有人去做仔细的考虑。
所以,这情爱多变,才成为了婚恋开放的当下,一抹负向靓丽的风景线,已经司空见惯了!可以说,当下太多男女,就是因为误解了“婚恋开放”四个字,才对感情关系的责任心,越发的麻木了。婚恋开放,本是要抛开固有的陈旧观念,让人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婚恋关系的“有利”之举。只可惜,太多男女,却因此开展了释放人类初始“欲望”的行为。凡事都有规则,规则的进展就要有固定的步骤。倘若,步骤提前没有对规则本身造成负面的影响,那么“提前”也未尝不可。
可是,若步骤是破坏规则的的提前,那就是不被接受的。所以,婚前的亲密关系行为,虽然被动地在婚恋开放中,被提前“盛行”对待,但始终不被认可。但那又怎样呢?没有人,愿意控制欲望,成为当下“进步”社会的“落后之人”。02从现实角度分析时,婚恋开放,属于现实社会上,“责任”退化形成的必要因素。这一“退化”,大大增加的情爱多变的指数,也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男女的感情关系建立,只享受当下,很少关注以后的“多变”悲哀现状。在当下这个社会之中,男女择偶,往往是以“欲望”作为开端,以“现实”作为是否结合甚至结合后是否走到最后的条件。诚然,现实社会中,所有关系的建立,都应该以“等价交换”来作为关系平衡的根本。
只不过,男女关系中,这样的“等价交换”更为重要。只可惜,婚恋开放注定了的情爱多变中,相当一部分的男女在择偶时,都只站在了“利己”的角度——横竖是这个不行随便换,下一个更乖!并且,亲密关系的发生——提前得到,让人们对责任心淡薄,根本不把分分合合“当回事”了!所以,欲望开端之后,哪怕是马拉松式的恋爱,也没能逃脱一拍两散的结局。现实利己价值被满足,责任心就是富足的。否则,责任心就是淡薄的。可以说,欲望开端和现实结合的中间过程中,男女之间如何相互“了解”,为彼此的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03目光投放现实时,可能很多人会有着同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恋爱了多年,最后还是分开了?为什么有些人,非要到了谈“彩礼”时,才分手?因为,你在对方心里的“存在价值”不高或压根不够!因为,在没有涉及到真正结合的问题之前,有些男女,只注重了风花雪月,忽视了落地现实的深入了解。以至于,在谈婚论嫁时,才知道:原来,你是这样“不堪”的人。无论恋爱多久,面临真正结合的时候,彩礼几乎成为了分与合的罪魁祸首。
女人面对彩礼,有两种态度:一种,无论给多少,这个过程必须有,这是你对我余生的尊重,是我有勇气与你迈入余生的踏实。另一种,是我要求多少必须就是多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男人面对彩礼,也有两种态度:一种,经济真的薄弱,如果真的有要多少给多少;另一种,我认为你不值得我花那么多彩礼娶,你又不是“新的”。
曾经有一位35岁的大龄女人和我咨询时,就说:我和男朋友恋爱9年,难道我不应该要彩礼吗?凭什么我要40万彩礼的时候,他不但不给,还觉得是我狮子大张口?咨询者说:难道,我这么一个大活人,为了他付出那么多年,我不该要彩礼吗?可她男朋友却说,彩礼的钱不是没有,但我觉得没必要走彩礼这个形式。
因为,你与别人“相处”过!但我保证婚后我的工资,可以全部上交!言外之意,我不会花钱,投放在“旧货”上。最后,这位读者和男朋友不欢而散,全网拉黑,在拉黑之前还相互仇人般对骂,立誓生死敌对!在谈到男女结合的问题时,我们一直说,真正相爱的人不会分开。一点不假!
并且,真正爱你的人,也不会钻婚恋开放的空子,把不该有的步骤提前完成。当一个人默认了某些步骤的提前完成,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一张底牌。倘若遇上了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定然对往事不追究。
否则,一边嫌弃你又一边因为现实价值选择你的人,一定会让你千疮百孔。身处在这个婚恋开放的当下,男女之间,要如何让自己在最后,收获一个相对理想的另一半,让自己的后半生与幸福和幸运,更好的相拥呢?不外乎如下几种方式:第一:不要为了欲望,盲目在荷尔蒙的状态下,与谁轻易建立感情关系;第二:不钻婚恋开放的空子,轻易与谁建立亲密关系;第三:在相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合理地将风花雪月融入到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撇开放大对方的优点,而理智地观察眼前人到底与自己是否适合;第四:在真正面临结合以前,就先修正自己的三观和品行,在负责又怀着敬畏的基础上,以真正相爱为出发点,步入结合的阶段;第五:相处过程中,发现了“不合适”,就要及时结束关系,不要拖泥带水,害人害己;第六:不要太用物质衡量感情,也不要太用吝啬考验感情;第七:彩礼问题,只要真正相爱,在经济承受范围内,可以被满足。
完全看两个人,如何看待彼此,诚意度如何!第八:感情,必须建立在双向奔赴的基础上,否则,单向经营的感情,是没有结果就是痛苦的煎熬。第九:记住——真正相爱的两个人,要么控制欲望不提前建立亲密关系,要么步骤提前也会无论面对什么问题都不离不弃!情,是人在世间的炼狱。爱情也好、友情也罢,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才能修成正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