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叹~,三载依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兵荒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典故: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例句: 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兵戎相见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语典故: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烽火连年
fēng huò lián nián 成语典故: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成语出处: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穷兵黩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成语典故: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枕戈寝甲
zhěn gē qǐn jiǎ 成语典故: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成语出处: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祸结兵连
huò jié bīng lián 成语典故: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成语出处: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例句: 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成语典故: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成语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龙血玄黄
lóng xuě xuán huáng 成语典故: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成语出处: 《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夫当关 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死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战无不克: 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出处: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来数郡。”
百战百胜: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百战不殆: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连战皆捷: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速战速决: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战速决的希望。”
血战到底: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出处:唐·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出处:《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各自为战: 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孤军奋战: 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出处:《魏书·赵瑕传》:“思祖率彭沛之众望阵奔退,瑕孤军奋击,独破仙琕。”《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决一死战: 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明耻教战: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南征北战: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能征惯战: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休兵罢战: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浴血奋战: 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一:“战士们在这十五昼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骁勇善战: 勇猛,善于战斗。
出处:《南齐书·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打草惊蛇、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纸上谈兵,合纵连横,老马识途,霸王别姬,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马革裹尸,乌合之众,揭竿而起,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腹背受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欲盖弥彰:约旦等国政府既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象征性地驱逐伊外交官,又声称该举动与美国无关。
欲速则不达:美英联军企图以零伤亡速胜,结果被证明是妄想。
全民皆兵:指伊拉克。有近千万的枪支分发到了平民手中。
同仇敌忾:美英虽打着解放伊人民的幌子,无奈伊人民不肯领情,仍将它们视为可恶的入侵者。
弄巧成拙:美欲在正式开战前依居情报将伊首脑消灭,便先行轰炸锁定目标后即提前宣布开战,结果因伧促开战反而拖延了战事。
义无反顾:美威胁叙利亚要其慎重考虑立场,以免麻烦;叙答要坚决站在伊人民一边反对侵略。
池鱼之殃:伊周边诸国不时为美失控导弹误伤,愤愤不平而又无法可想。
力不从心:自前苏联解体俄罗斯国力已大不如前,虽想捍卫在伊的巨大利益而无此能力。
人穷志短:指埃及、约旦、土耳奇等国。美英要求它们学狗叫(发不利于伊的声音),即给予美元,叫得越响则给钱越多。
忧心忡忡:指土耳奇。美为战事顺利而扶植伊库尔德族,该族壮大后必然要闹独立,土境内的库尔德族肯定会响应。
举步惟艰: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面对伊战事,极难做出任何决定。
无所作为:联合国连一个声讨入侵的决议也不能够作出。
口说无凭:美土会谈之美方许诺。
内外交困:英国首相布莱尔以辞职相威胁得以派兵海湾,速胜不得时内外压力陡增。
左右为难:土耳奇既想跟从美国捞些好处,又害怕伊库尔德人做大影响己国内的该族人闹独立。
表里不一:阿拉伯诸国。政府为表,最多给伊以口头支持;民众为里,很短时间里就有数千志愿者进入伊拉克去共同对入侵者作战。
同归于尽:伊拉克上演的小型“神风敢死队”。
忽略不计:联军虽说有多国,但美英部队占了九成九,其余诸国只是象征性的,故可忽略。
左右讨好:一些国家既派些许兵讨好美国,又宣布给伊人道主义援助。
隔岸观火:以色列小心翼翼注视战局,防备战火烧到自己的土地上,同时想着如何趁机获得伊的滚滚石油。
喜出望外:美军进攻巴格达,原胆战心惊地准备接受一场残酷的短兵相接,不料没遇任何抵抗便抵达市中心,并很快占领全城。
谎话连篇:美英新闻发言人第一天的说法常常第二天就为事实或自己的新说法所否认。
唇齿相依:与伊接壤诸国中,不乏明中暗中协助美英的,它们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短兵相接:指伊大肆渲染的巷战,结果并未发生。
趁火打劫:伊社会的不良分子及对原政权的反对分子趁原政权瓦解的权力真空期,大肆抢劫。
张牙舞爪:自伊政权兵败如山倒以来,美一再威胁伊周围邻国,甚至欲将叙利亚作为下一个打击目标。
金蝉脱壳:萨达姆自开战以来,虽频频以各种形式露面,但可能都是假借的,真身或早已在阿拉伯世界如也门、阿尔及利亚这类反美国家里了。
一厢请愿:美国想通过推翻萨达姆政权来建一个美国模式的新政权,作为阿拉伯世界的样板。谁肯仿效?
落井下石:西班牙在伊政权解体时第一个驱逐其外交官以讨好美国,好在战后重建中分一杯羹。
一满目山河
新水浒翻拍和热播时候,也没有很关注,也没有去关注它的争议,我只是浏览网页的时候目光触摸到这两个熟悉的字,一片相思就升了起来。
当时我以为不过是一本书,不过是一个故事。我也没有想到年少时候那一场相逢,竟然就像一粒种子落进了我心中,在今后那么长的旅程一有风吹草动你就会复生,而且迅速的长到郁郁葱葱,为我覆盖下一片一片挥不去的葱茏。
我很是怀念,包括那一个开场,那个看起来都不相干的引子里的一个故事,就是那位宋仁宗是赤脚大仙转世的故事,当时根本就不明白放在那里说什么,现在不是明白,是不去想了,只是知道有,在那里。
我很是怀念,包括第一章那一个庄严的庙堂,还有那一段简直可以和西游媲美的神神叨叨的张天师误走妖魔,当时,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明白那些妖魔就是我们的好汉呀,原来他们换一副眼睛开就是那么可怕的妖魔,坏的很呢。
我很是怀念,甚至高俅发迹的那一段故事,不只是野百合呀,小人也有春天。
我很是怀念水浒传英雄之外的一个禁军教头王进被高俅逼走,带着母亲连夜逃命,觉的一路风餐露宿很是天涯的感觉,也觉得他和九纹龙史进的那一段相遇无比的江湖,谁知道一番好意收留了一个住宿的赶路人竟然是一位禁军教头武术高手。就是当时,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搞明白九纹龙是纹身,又费了好一番力气才搞清楚了,纹身和刺青是一回事,又过了很长时间才大概弄明白这回事是大概怎么个事情。
我怀念那一个淮阴县的史家庄还有附近有住着三个强盗的少华山。
我也怀念那个经略府,虽然我到底也没有高明白那是做什么的,我只是无端的知道有个老种经络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是谁也不知道,知道这句话仅仅是因为他是当时还是鲁达的鲁智深说的。
我怀念那一片地面,那一片史进路上能遇到鲁达,看个杂耍的人也是个李忠,能够找茬儿去打个镇关西的渭州地面。
我怀念被鲁智深打闹过的五台山和五台山上的文殊院。我喜欢有史进剪径剪到了鲁智深的赤松林,我喜欢门外有一棵大柳树的大相国寺的菜园子,用一句很有历史感的话说,我上个世纪末去过大相国寺,门外是柏油路,不远是包公湖,没有看见菜园子当然也没有看见垂杨柳。
我怀念那一片京师,林冲被逼走,卢俊义被骗走的那一片京师,还有蔡京写着他的好字,皇帝逛着妓院的那一个繁华的清明山河图里京都。
我怀念风雪里那个山神庙和那个草料场,怀念那个时候雪正下的紧,更怀念他“曲”了那么久终于在忍无可忍之下那终于痛快淋漓爆发。终于让人也明白那是一把抢不是挑着酒葫芦的木棒,虽然它也可以挑酒葫芦。我也怀念着风雪里的梁山边上朱贵把暗哨打了一下,才由船出来把林教头送到梁山上,虽然那时候的梁山还不是我们后来耳熟能详的那样。
那不是庙堂之高,那是江湖之远。远远的江湖却那么近那么近的贴着市井人间。
仿佛你转一个圈儿,就是一条山东阳谷县的那道紫石头街,里面有开银铺的的姚大叔叫姚文卿,有个开纸马铺子的叫赵仲铭,还有个买冷酒的胡正卿,有开茶馆的王婆,她家邻居是个老头叫张公,还有打铁的,还有买灯烛纸张的,还有一个卖梨的小哥叫做郓哥,还有一户从清河县刚搬来的人家,男的是武大郎,女的叫潘金莲------
仿佛你走着走着绕上几条街,就会到了山东的郓城,那里有个很专业很有心又黑白两道通吃的押司叫宋江,那里还有两个都头,都很能干的,一个叫雷横,一个叫朱仝,朱仝还有很漂亮的胡子,离那个县城不远还有个村子叫东溪村,那个村长好像叫晁盖,还有个教书的先生叫做吴用,那个村子外面有个庙宇,有一天那个雷横都头过来例行公事抓住了一个红头发的外乡人交差,然后去村子里的村长家去喝酒发现那人是晁村长的外甥就放了,然后那个外甥因为心疼银子就追着都头打架,然后被那个叫吴用的一个教书先生给劝住了。
沿着这些所在朝着那座山走走,会遇到一个小渔村叫做石碣村,村子里有三个不正混的打鱼人正羡慕着强盗的生活。
离这些都不太远还有一条岗叫黄泥岗,在那里京都的蔡太师好容易搜集的民脂民膏被做了强盗的“民”给抢得那叫一个精彩,回目上说了,那叫“智取生辰纲”。
我有时候会想,在后世所谓的风雅的大宋里走着,应该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景阳冈上有一只老虎,你怎么知道你去的时候武松去过没有,去个酒店说不定是十字坡,也有可能是蒋门神的快活林,还可能是朱贵开的送你去梁山的,你说有多倒霉,揭阳岭那片地方,过了镇,过了岭,还有条江,每一处分好了一样一对一对的有特点有个性有技术的打劫。浔阳江头,买鱼的张横和张顺都把人愁死了,又去个个买鱼的李逵,不打起来才怪,去个劝架的,先是戴宗然后是宋江------
--------
今日的天幕下是和昨日大概相似的河山,汴京,青州,孟州,华山,桃花山,翠华山,沧州道,野猪林,灵官殿,宝珠寺,横海县,景阳冈,十字坡,安平寨,鸳鸯楼,飞云浦,揭阳岭,浔阳江,祝家庄,梁山泊,因为有了那样的故事,所以连地方都变得那么鲜活,因为有了那些人,我才不由自主的去怀念和向往这满目的山河。
二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山东快书一边又一遍的曰过:闲言碎语不用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水浒里,武松确实是我喜欢的,不仅仅是功夫和故事,听他说话我都乐。
我觉得武松的口才是真的好,从他景阳冈前那个店小二到孟州城里的那个差拨就没见他给谁吵架输过。到他去蒋门神那里找茬,那简直称得上是天才,非一般的创意。
“三碗不过岗”的小店里,武松可店小二和店老板的对话什么时候看都忍不住笑,那叫一个风趣。你听他说:“就算你有蒙汗药,我也有鼻子。”你再听他说:“要你扶的不是好汉”。然后听他说:“你叫我怎地,我又不少你酒钱。”那家老板也真好,对着这样的客人还解释还劝说,于是你又可以听到他把话说得气死人不偿命:武松道:“你鸟子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我要是酒家,听到这话只怕都巴不得他被老虎吃了。
水浒里武松的故事简直就是招牌,我当然喜欢,看得热血沸腾,有时候也义愤填膺,但是每次听他说话,才真是绝倒。
其实,如果需要或者他喜欢,他也可以文质彬彬的。你看他初出场跟宋江依依惜别,感觉都很有话别的一点情调了,不是李逵鲁智深哪一种头一扭:我走了。你再看他和知县打招呼,也很好,特别是他要给哥哥报酬的时候去请左邻右舍,那叫礼节周到,而且,那时候他还带了那么重的杀机,都去找西门庆去了,跟人问路还跟没事人一样,客客气气的:“借一步说话。”
若果在你看不见他的杀机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觉得他还真是好人呢,然而杀机一显出来,那也不是一般的狠。看他去威胁何九叔,我都下了一跳,看他在家审害死他哥哥的案子,觉得都不敢在现场。如果仅仅是上述两者之一都还好,就是有时候还转的那么快,快的有点让人反应不过来,前一句还文质彬彬的:借一步说话。下一句就变成了:你要死要活。
不过,我最佩服的是他说话听话都只问重点,到家看到哥哥没了那么突然,那么受打击的情况下,问得那三个问题:“我哥哥几时死了得甚么症候吃谁的药?”个个都在点子上。你在听他去报酬问西门庆在哪里包括后来问张都监在哪里,都是听话抓住信息就好。
我觉得他的“调情”也近似专业,你看他在十字坡,听得孙二娘人家老公不在家,说的是什么:“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这种话,他也说的出来,以至于后来水浒编成电视剧的时候导演都没通过,直接让押送的公人说出来的,导演大概是怕把握不住,毁了他的英雄形象。或者演员选的不太好做他说这句话的表情,就都没有演出来。
再看他的“无赖”也臻于化境,如果只是看他去快活林找茬,那活脱脱可以用来做培养无赖的教材。先找酒的茬,没找到,找人的茬,人家不理他,就要人家娘子陪他喝酒。简直都给了我一个启示:找茬总是能找到的。还有那句:他怎么不姓李,亏他怎么想起来的。
真觉得他平时对这些是有积攒的,不然,临时哪能发挥出来。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他竟然还那么幽默,要知道中国人是很少幽默的。他要显摆自己有本事,要举石墩,还得先说:不行,举不动,说的还那么真,说:“小人真个娇惰了,那里拔得动。”然后人家都信了,他再举起来,都落到囚徒了,还有心情开玩笑。
我最喜欢的是他跟差拨吵架,那个差拨就很有意思,骂人好像经过了训练的;“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你是景阳冈打虎的好汉,阳谷县做都头,只道你晓事,如何这等不达时务!你敢来我这里,猫儿也不吃你打了!”
武松道:“你倒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个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金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
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书上说,那差拨大怒去了。没气死算好的。
只是吵架和找茬就罢了,他还教训人,也教训的精彩,你你听他还是一个囚徒的身份教训施恩:“你要教人干事,不要这等儿女象,颠倒恁地,不是干事的人了。”还有一句是在他着急的问清楚这孟州城的牢营为什么对他好得蹊跷,施恩已经要细说端详了,他还要再教训一句:“小管营,不要文文诌诌,只拣紧要的话直说来。”
还有,英雄武二郎很是“自大”呢,去景阳冈,说:就是真有虎,我怕他怎地?那刚刚是谁一看真有虎,转身要走来着。还有听到蒋门神厉害,根本不去问人家的功夫来路,直接问人家有几颗头,几条胳膊,问人家是不是八臂的哪吒。那口气,感情这世界上都没有他怕的人。
最令我笑的喘不过气的是,他还说谎不打草稿,在十字坡的时候,他和张青孙二娘聊那些杀人不偿命的天,把两个公认吓得半死,你听他说什么:“我等江湖上好汉们说话,你休要吃惊,我们并不肯害为善的人。”并不肯害为善的人,哈哈,他也不怕笑死人,孙二娘的包子馅儿能都是坏人?他本人和鲁智深不也差一点成了包子馅儿?
不过说道说谎不打草稿,那个施恩他爹才是祖宗呢,他这老爹说儿子开酒店是:“原在快活林中做些买卖,非为贪财好利,实是壮观孟州,增添豪侠气象。”他也真敢朝上扯,照他这理论,感情这上海那么多酒点饭店金银珠宝店都不是赚钱的,都是为了装点街道的。
有时候看点书,那是真长见识。
我不感慨就是了。
这是我在水浒里看到的武松了,会市井,会无赖,会说谎,很性急,也忠厚,不然也不会受骗,也精明,不然没有办法复仇。
这些加起来再加真功夫,再加一段上梁山的命运轨迹,就是我心里的武松了。
我知道他并不是真的像他所说的: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也知道,他有时候连正义也未必坚持了,只是谁对我好,我对谁好,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看这样一本旧书,和一个山东大汉,也看得兴高采烈。
三施耐庵好有闲情
《水浒传》是一本经典,经典起来都还蛮严肃的,感觉那个作者还挺苦大仇深的控诉黑暗社会的,其实我倒是觉得,人家施耐庵虽然写了那么黑暗的现实,虽然写了那么多让人血泪满吭的命运,然而人家也未必写的那么沉重,字里行间看起来,我觉得施耐庵写水浒不知道写的多享受呢。
你看看鲁智深下五台山喝个小酒,看见个卖酒的还得唱着一首山歌,那首歌儿都古意盎然的,歌曰:九里山前做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只看这首诗,还觉得是上好的怀古呢,谁知道就哪过来让那个调酒的小哥这个解闷的唱着。
还有差点忘了,鲁智深下个山,还得在那儿看一会儿山景,然后再下去,感觉我们的好汉还好会审美的呢。
还有朝山下去,去了一个小酒店,人家不卖酒给和尚,又去一个小酒店,说那小酒店不上档次,说了一堆儿的好词,什么家伙也不好,墙也不好,窗户什么的也不好,最后那一句调侃,真是笑死人了,说什么:更有一番可笑处,牛屎泥墙画酒仙。想想看,一堵墙,牛屎糊的,干了促粗糙糙上面妖怪一样的画着几个东倒西歪的人,传说中的酒仙。
这些就算了,不就是鲁智深下去喝个酒吗,还没有闹五台山呢,他还得用上一家张旭的一篇“罪歌行”下面还得加上一篇长篇大论的“酒论”,说酒能成事能败事的,说什么胆小的喝了怎样,胆大喝了又怎样,论得头头是道的,当年把我忽悠的一愣一愣的,然后才知道人家主要还不是来喝酒了,喝点小酒是闹五台山的前奏。
五台山太热闹,我说不过来,留给说书的。
反正我看的时候,经常给他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你看看他让人家武松拿跟梢棒上景阳冈了,那根棍子郑重其事的,说一遍说一遍的,真去打虎了,打树枝上了,把看得的人心都提那儿去了,好容易都看得人气都不敢喘一下,虎打完了,心在嗓子眼儿提着还没朝下放呢,哇,又出来两只虎,那颗心才要松一点呼又提上去了,刚提上去,神经绷得紧紧的,人家下一句交代了,猎户扮装的。看得人连怪他的力气都没有了,而且他还就这么乐此不彼的吓唬你,又让武松提一把刀找西门庆去了,刚开打,刀被踢飞了,有本事就别看呀,看了真是拿着作者没办法,不只是那情节,人家还拿场景,让人家的人物吓得你绝望绝望的,那个宋江比西游记的唐僧还可怜,过一条山要被宰了,过一条河问要“吃饺子”还是“下面条”?
而且有时候,你明知道好戏要开场了,你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准备看着的,人家作者他老人家知道你心切,他就使劲儿的磨蹭,你看武松去打个蒋门神,你越着急看他打呢,他得那么多破讲究,他得喝酒,你又要看打有多担一份心,怕他真醉了,然后他还得一步一步慢慢的过去,还不骑马,还走过去,还真喝,而我们的作者也还兴致,动不动还得描述一个那个小酒店,酒什么样子店什么样子,挑一个酒旗什么样子,有时候他百忙之中还得说一句怎么挑的,斜着的,还是横着的。好不容易走到了,看见蒋门神了,还得绕过去,然后是快活林酒店的招牌,那个名字起的还那么学问叫:何阳风月。那个对联还写的那叫雅致:醉里乾坤大,酒中日月长。好容易他自己啰嗦完了,他自己还得再说一句:话休絮繁。我看得时候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说什么我都听着。然后人家还不开始打架,我就接着看那么活色生香的找茬,好容易打起来了。等了那么久才盼来的打架就像是等了那么久才看到的演出,能不精彩吗?打完了,人家还不忘了议论一番:夺人道路人还夺,义气多时利亦多。快活林中重快活,恶人自有恶人磨。
还有,你看在飞云浦跑掉,人家报仇那么心切的回去,他还有心写一下夜色,还的什么:“两两佳人归绣楼,双双士子罢了书帷。”说的那么雅致那么有情调,意思就是:天黑了可以杀人了。而且人家时刻都不忘了幽默一下,武松用刀撬开门,里面是一个马槽,马槽说:天还没黑,你就来偷衣服,太早了点儿吧。啊呀衬托在一段血腥之前,看得人都哭笑不得。
我觉得他自己写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开心,字里行间才会有的运笔和抒情,曲折和婉转。他要真的是那么苦大仇深灾难深重的写,我们能看得那么痛快才怪。
有啊 吸烟有害健康,正在成长发育的中小学生尤其应该远离烟草。可我们遗憾地看到,现今在烟民的队伍中并不乏一些小小的身影。为什么中学生吸烟现象屡禁不止呢?为什么虽然学校、家长三令五申,却还是有不少同学置若罔闻呢?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老师、家长转换一下思路,在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的同时,也要多与孩子沟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学生吸烟的内在症结和外部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同时,如果能够经常在学校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在班级组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真正了解吸烟的危害性,认识到怎样才算真正的成熟,怎样拒绝一些有害的“时尚”,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总之,只要能够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平等交流,耐心帮助,相信老师、家长、同学们一定会找到多种多样的办法,驱除校园中的这股毒雾。
戒烟不应只针对学生
很多学生与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都是在父母、老师的影响下发生的。这些大人几乎每天都在“吞云吐雾”中工作、生活,而且还赋予抽烟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提高工作效率。同学们本来就单纯,对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于是许多人禁不住诱惑,仿效长辈,就抽上了烟。在许多学生对烟由好奇到嗜好的过程中,大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明知道吸烟有害,自己还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给自己的孩子、学生树立了不好的形象。他们自己就是“瘾君子”,还怎么能理直气壮地说服晚辈呢?因此,我认为要想让学生不吸烟,大人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健康的榜样,这样才能以理服人。◇
(山西省河曲县河曲中学 王逸)
压力太大
在家里,家长看中的就是孩子的成绩,只要成绩好,能升入重点学校就行;在学校里,老师虽然一直在说素质教育,却还是把升学率看得高于一切;在社会上,许多用人单位只看文凭。所以,现在的中学生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不得不刻苦学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些人内心非常烦闷,时间长了,就像要爆发的火山,但又不能表现出来,所以他们就希望有一种方法去解脱,许多人因此选择了吸烟这种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焦虑。而有些商贩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大发“学生财”。所以我希望家长以后不要只看学习成绩,学校不要只看升学率,社会不要只看文凭。◇
(河南省南乐一中 马浩亮)
谁的责任
许多同学开始接触香烟,往往是在家里。我有一个同学,他的爸爸嗜烟如命,每天一盒“红旗渠”雷打不动。幼小的他在烟味中成长,到了后来,闻不着烟味儿就难受。于是便偷偷学着抽烟,越抽瘾越大,最后成了学校里有名的“烟鬼”。结果,父母不得不让他退学回家戒烟。这时,他的爸爸才醒悟,陪着儿子一起戒。这虽然是个有点极端的例子,但我想与这性质差不多的事例一定还有很多。诚然,吸烟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现象,但家长最起码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吸,毕竟我们还小,还在成长。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尽责管好自己,管好孩子,那会有多少学生免受香烟的毒害啊。◇
(河南省新乡铁一中 魏琪)
小卖部害人不浅
据我了解,大多数吸烟的同学都不会带整包的香烟在身上。我估计他们这样做有以下几点理由:一是烟被老师发现后会全部没收,损失“惨重”;二是带整包的烟会让老师看出自己是个“惯犯”。校园周边的小卖部正是掌握了吸烟同学的这些心理,把一包烟拆开,一根两根地卖,每根烟比正常价格多几分钱甚至几毛钱。这样,既“满足”了吸烟同学的需要,又可以增加利润。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校园周边的小卖部都在做这种生意,而且做得很“火”。更可气的是,很多学校内的小卖部也做起了这种生意。他们借学校对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平时不能外出的“商机”,向学生出售零散香烟。这里在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那里却为了金钱教唆学生违反纪律,真是一个讽刺!◇
(湖北省大冶市第九中学 卢杰斌)
从心理问题出发
学生吸烟有时是逆反心理在起作用。我的一个吸上瘾的同学告诉我,他第一次吸烟就是与他爸闹翻的那一天,他故意吸烟让他爸生气、伤心。还有许多同学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他们偏要吸,有点故意作对,也有点不相信吸烟会损害健康,非要试一试。此外,有些同学心情不好,也会躲到某个无人的角落尽情地吸烟。其实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是很烦的,担心自己的未来,自己不能挣钱,这么大这么高的人了还只能回家向父母要钱花,心里一点都不好过。还有与朋友吵架、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有什么事以及有些早恋的同学之间闹别扭、闹分手等等,常常会弄得人情绪低落,许多人就会让自己沉浸在烟雾中,减少一点压力。所以,我认为要解决学生吸烟的问题,还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多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效果。◇
(湖南省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仇箫)
观点集粹
吸烟还会带来其他更为不利的影响。如当这些学生一旦陷入身无分文的境地时,为了过把烟瘾,他们可能会不择手段地去“找钱”,如偷盗、抢劫等。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城南中学 吴海华
现在一些学校只重视知识教育,却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中学生吸烟人数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实验中学 马晓玲
学校禁止,家长反对,迫于无奈,有些学生只好东躲西藏,每一个隐蔽的角落都可能成为他们吸烟的场所,比如网吧、录像厅以及学校里的厕所等地方。
——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舒炜
国家明文规定生产厂商要在烟盒侧面标注“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有的烟商虽然这样做了,但同时又极“聪明”地开始“作秀”,比如在烟盒正面边缘写上“您每消费一盒×××香烟,就向希望工程献一份爱心”的字样,这样做其实是在怂恿、教唆、误导孩子们去做他们不该做的事。
——湖北省大冶市罗家桥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 郭明玉
许多学生开始吸烟的最大理由是:吸烟很时尚。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坚决杜绝吸烟。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中学 叶旭军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此爱好的大多是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他们被老师冠以“差生”的帽子,被同学们戏称为“笨人”,在班里抬不起头来,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吸烟便成为他们标新立异、支撑脆弱自尊的支柱。
——山东省寿光市文家二中 袁文奎
记得在我的中学时代,班里的男同学也有吸烟的,但他们大都是几个人悄悄地躲到厕所去吸,一旦被老师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教育。班里的同学知道了也都认为他们吸烟不对。可是现在我在街头散步时,时常会见到身穿校服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几个人蹲在马路边上边说笑边吐着“烟花”,好像在以此炫耀。看着此情此景,心里真是异常难受,既担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更担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河北省邯郸市劳教所 沈文卿
我是一名教育节目的主持人,经常接触校园生活。我发现学生吸烟数量呈上升趋势。学生时代是成长的宝贵时期,希望同学们多学知识增强本领,远离香烟。
——山东省齐河人民广播电台 牟炜
我有过这方面的亲身体会。初三时,学习压力特别大,父母又对我期望很高,当时心情特别烦躁。偶尔点燃一枝香烟,吸上几口,烦躁的心情会随着烟雾一起吐出,消散在空气中。因为贪恋那种轻松的快感,烟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但后来随着咽炎、气喘等症状的出现,才体会到吸烟的危害。所以,我奉劝广大学生朋友千万不要吸烟,不要当香烟的俘虏。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教练团52分队 李杨洁
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吸烟的学生多半都是三五成群。在这样一个小集体中,存在着“传帮带”现象。只要一加入其中,即使以前不吸烟的,也会在其他成员的传授和带领下,慢慢成为吸烟一族。为了逃避老师和家长的训斥,他们会结成攻守同盟,互相帮助蒙混过关。因此,要想刹住学生吸烟这股歪风,就必须切断这个“传帮带”的链条,让吸烟者在校园里没有“市场”。
——湖北省潜江市教育局办公室 彭梦宁
中学生自己没有什么收入,如果吸烟的话,在经济上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况且学生们往往有互相攀比的心理,因此吸烟的档次也会竞相提高,如此一来,父母的负担也就更重了。
——吉林省四平市65575部队 刘章云
我建议在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和建立“心理治疗室”,帮助学生舒缓心理压力,保持开朗的情绪,学生心里没有了烦恼,吸烟的自然就少了。
谷瑞玉为什么被叫大洋马
张学良共有三任妻子,分别是于凤至、谷瑞玉、赵一荻。
一、于凤至
于凤至生于1897年奉天怀德,为张学良的原配妻子。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伉俪。1936年“西安事变”后陪伴张学良,其间乳房烂疮日益严重。1940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同年赴美求医,病好后在华尔街股市拼杀,赚了许多钱。1990年3月20日午夜12时半,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因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二、谷瑞玉
谷瑞玉是天津人。1904年2月出生于天津附近杨柳青一大户人家。张学良的第二位夫人。谷瑞玉具体去世时间不详,后有张学良研究学者采访过她,是在一九八几年才去世的,采访之后不久便殁了,活了八十几岁。
三、赵一荻
赵一荻1912528出生在香港,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而被称赵四**。赵一荻幼年随父移居北京,就读于京城教会学校。其父被免职后,避居于天津租界。赵一荻在2000622去世。
扩展资料:
一、于凤至与张学良的子女有四个:长子张闾_,次子张闾_,三子张闾琪,女儿张闾瑛。此外,于凤至还有养子、养女各一人:养子萧朝智,由于于凤至所生三子均早于张、于二人去世,故晚年收养东北故旧之子萧朝智养老。养女张桂兰,黑龙江人,曾任黑龙江华侨商会会长。
二、1931年1月,张学良在张作霖的干预下,与谷瑞玉解除了婚姻关系。张学良在天津的英租界为谷瑞玉购买小楼房一幢,又给她10万元作为生活之资。俩人未曾生子,谷瑞玉独居时收了外甥女胡文秀为养女,得到张学良认可。谷瑞玉有个绰号叫“大洋马”。据一位东北军将领后来回忆,用“大洋马”来形容谷瑞玉,主要是因为她身材高大,而且体态丰满,加上是中俄混血儿,绰号并无贬义之谓。
三、1929年,赵一荻有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张闾琳。在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中,赵四**一直是张学良生活上最大的支柱,1964年,于凤至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的爱情。同年7月4日,即张学良64岁那年与51岁的赵一荻终于在台北市正式结为夫妻,从此赵四**才在两人同居36年之后获得了正式的名分。
——于凤至
——谷瑞玉
——赵一荻
于凤至为什么不接受谷瑞玉
谷瑞玉是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据说谷瑞玉是个中俄混血儿,一般混血儿都是很漂亮的,由此可以想象谷瑞玉也是一个美女,还带有异域风情。她和张学良并不是在什么家宴上认识的。而是在他剿匪的时候认识的,谷瑞玉曾经是一个小学老师,在一次混乱中,为了保护学生,被一个土匪头子抢来做了小老婆,并非自己情愿,后来土匪头子被张学良处决,这才和张学良认识的。
那么这位身世有些坎坷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生?她又是怎样的一位女子?一切的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张学良初识谷瑞玉
出生于1904年的谷瑞玉,是天津附近杨柳青的大户人家,谷家是世代经商的,到了谷瑞玉这一代有没落之势,谷瑞玉的姐姐嫁给了一位军人,看着姐夫经常威风凛凛往来的样子,谷瑞玉也想找个这样的丈夫,从小对军人就亲切而且颇有好感,三姐又与张学良麾下的一位副官结成伉俪。因此,谷瑞玉从小便有机会见到张学良。
1922年,谷瑞玉在出席二姐夫的家宴时,有幸与张学良结识。这时的谷瑞玉才刚刚18岁,却以一口流利标准的英文发音让张学良刮目相看,两人因为英文结缘,相识后相谈甚欢,意外的邂逅,使张、谷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次宴会二人匆匆交汇,没有尽兴,各自回家后都期待着下次还有机会能够见面,谷瑞玉的心思全看在二姐的眼里,几次和丈夫商量,请丈夫从中牵线搭桥才促成了谷瑞玉与张学良的第二次见面。而这第二次见面,距上次已是一年了。时任东北航空处督办的张学良,新购置了一批飞机需要与英国商人进行商业会谈,需要一名翻译,谷瑞玉便充当了张学良与英国军火商人谈判的翻译。而谷瑞玉本人用流利的英语与英国商人斡旋,最后谈判成功,张学良很高兴在津门大排筵宴,表示庆贺。经过这次会面,两人对对方是更加倾心,然而张学良终究有所顾忌,他已娶妻和妻子感情笃深,自己的婚姻又是父母之命,谷瑞玉的出现是绝对不被张家接纳的。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此时还驻守在前线,为战事忙得焦头烂额,战火中谷瑞玉的一封来信,像春风一样让张学良心里的花都开了,书信是谷瑞玉用英文写的,描写了她初识少帅时的情景,后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这一封充满情感的书信,就是一封谷瑞玉的情书,少帅看了是大为感动。更让他感动的是,谷瑞玉还在战事异常激烈的时候,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全,跑来前线慰问他,张学良被一个少女的真情给感动了,他发现美丽的谷瑞玉不仅具有漂亮的外貌,还有一颗为了爱情不惧生死的真诚之心在少帅看来,谷瑞玉敢于上前线之举,是任何姑娘都不能做到的。于是,谷瑞玉就留在战场陪伴张学良,一直到东北军的最后胜利。
昔日恋人最后反目
这件事情被张作霖知道了,两人提出要结婚,而这婚事竟也被父亲默许了。于是,1924年10月张学良与谷瑞玉遂在天津结婚。尽管如此,张学良仍无法将谷瑞玉带回沈阳的大帅府,因为原配于凤至不接受,那么于凤至为何能接受赵四**却不接受谷瑞玉?于夫人不接受她,主要是因为就是在她之后,少帅才开始在外面找女人,她认为她是“祸根”,种种原因让于凤至都难接受,因此,谷瑞玉一直居住在天津,直至后来她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谷瑞玉都始终未能名正言顺地踏进过沈阳大南门张氏帅府。
1925年5月,张学良奉命统帅东北军第三方面军前往长江下游地区开辟新的势力范围,谷瑞玉毅然随他前往,在此期间他们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并没有出现什么摩擦。随着张学良南征北战即使是自己水土不服条件不怎么好,也不会有半句怨言,对张学良照顾的也很周到,他们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乱世中最快乐的几年,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1928年2月,张学良升任第三方面军团总司令,驻防保定。由于战争的困扰及南征北战带来的烦躁使谷瑞玉变成了另一个人,她变得唠叨又爱计较,总是为一些小事和张学良吵架,本来为政务忙得焦头烂额的张学良回到家,期望能够有人能宽慰他,理解下他安抚他,却没想到谷瑞玉整日与自己因为芝麻绿豆的事情吵架,他更觉得心烦,加之后来谷瑞玉的兴趣和嗜好,完全变得与以前不一样了,两人之间可聊的也少了,默契也就荡然无存了。她还经常借着张学良的名义请名伶,到她借住的朋友私寓里唱堂会,因此影响了那些著名演员的票房收入。张学良知道了更是心有不悦。
最让他不痛快是,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时,谷瑞玉在天津居住,秘不发丧的期间,她私自行动暴露了张作霖在皇姑屯炸死的事实,亲手埋下了与张学良分道扬镳的祸根。张学良主政东北后,谷瑞玉不甘住在沈阳经三路的小洋楼里。她不顾张的反对,几次争着想回大帅府,认为张今天所得地位与她当年随军征战不无关系。
张学良越来越意识到,谷瑞玉的转变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他与谷瑞玉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终于在杨宇霆事件中,发现在杨宇霆家里有谷瑞玉的信笺。此事发生后,张学良和谷瑞玉遂反目。谷瑞玉一气之下愤然离沈返回天津独居。
1931年1月,张学良与谷瑞玉解除了婚姻关系。张学良在天津的英租界为谷瑞玉购买小楼房一幢,又给她10万元作为生活之资。离开了张学良的谷瑞玉,听说在南开大学当了物理系的教授,一直到退休,终生未再嫁,在一九八几年才去世的,活了八十几岁,也算长寿了吧。
于凤至吸毒为什么长寿
杜月笙—,原名月生,发迹后改名镛,号月笙,年月日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的鬼节。
杜月笙的父亲杜文卿,曾在茶馆当过跑堂,在码头做过丁役,后又与人合作在浦开过一家米店,惨淡经营。母亲朱氏则时常帮人浆洗衣物,补贴家用。
岁的时候,杜月笙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日夕与当地的一些痞子鬼混,又因为嗜赌成性,不久便被水果行开除,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不久即被称为“水果月生”,“莱阳梨”,因为他练就了一手的削梨技术,嘴里和别人谈笑的时候,飞快地动着手指,一眨眼夫,均匀地削下一圈圈果皮,粗细深浅如一,一刀到尾不断不折。
这个从社会的层黑头黑脸冲出来的小瘪三,十四岁到上海水果行做学徒,凭着削水果出类拔萃,成为出名的水果杜。而后拜了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因这层关系不久进入了上海滩黑帮老大黄金荣的公馆。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他们谁才是上海滩真正的老大呢?这要分几个时期来说,在上世纪年代年代初,上海滩绝对是黄金荣的天下。
张啸林出道最早,在青帮中的地位还高于黄金荣和杜月笙,可是在很长时间内,他的风头却一直被黄金荣和杜月笙所压制,因此他很是不服。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日军侵占了上海,张啸林自以为机会来了,因为那个时候黄金荣是隐居不出,杜月笙南下香港,这正是他独霸上海滩的好机会,因此张啸林拒绝了邀请他前去香港,他自己就留在了上海,而且投靠日伪政权,成了一名可耻的汉。
年代以后,上海滩出现了杜月笙,张啸林,尤其是杜月笙,以善于为人处事而著称的他,其才智和手段都比黄金荣张啸林更胜一筹,因此杜月笙后者居上,成了上海滩的老大。
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杜月笙做梦都想当上海市长,可是为最终是亏一篑呢?年杜月笙还是一个刚刚来到上海混迹于水果摊儿的小混混,短短十年之后,这杜月笙就摇身一变,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那时候的人不认识上海市长的很多,但是没有听说杜月笙这三个字的却少之又少,然而尽管杜月笙是黑道出身,黑白两道通吃,但是他终其一生,都在极力的想摆脱这个黑道的身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洗白自己。
年,为了庆祝大寿,杜月笙送飞机一架,并将之命名为上海禁烟号。在年,在全国范围内能够控制的飞机总数不过架,而杜月笙一次就送来了架,可见他真是下了血本,抗战以后,杜月笙仗着自己在抗战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劳苦高。意图能获得上海市长的职位,就算当不了上海市长,当一个副市长也是可以的,杜月笙倒不是想过一把官瘾,而是想借上海市长,为自己进行的洗白。
可是杜月笙始终没有想明白的是,他不管多么的努力向表达忠心,多么的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可在的眼里,他这个万人之上的龙头老大,依然是不入流的混混,甚至还比不上一个小小的县长。
但是杜月笙在上海滩的势力越来越大,人缘儿也越来越好。
举一个例子,这年代初,黄金荣在一次看戏的时候,得罪了皖系军阀上海护军使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卢小嘉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一怒之下指使卢永祥的老部下何丰林,派手下将黄金荣绑架后并关到一个地牢里,长达七天七夜。杜月笙亲自去拜见何丰林,又是赔礼又是道歉,是给足了面子。由黄金荣向罗小嘉赔礼道歉,给卢永祥的捐献了一架飞机,才算了结此事。这件事让黄金荣颜面扫地,却让年轻的杜月笙脱颖而出。
杜月笙是一个超级大戏迷,不仅自个儿喜欢听戏唱戏,更喜欢在舞台上也能够表演一番,在,历史上第一场选美大赛发生在年的上海滩,它的主办者就是杜月笙。年月日,上海各大报纸上刊登了一则醒目的启事:欢迎上海市的名媛佳丽报名竞选“上海**”。这场选美轰动一时,参选的佳丽多为上海滩当红歌星、。结果,大获成。
就这样杜月笙忙前忙后,把所有赚到的钱全部用在了赈济东北灾民的身上,后来我们发现这一段时期可以说是杜月笙人生当中非常忙碌的一段时间,一方面他要去负责成立的救国会来日货的活动,而另外一方面又要频频地搞这个户外活动,搞义演,募集善款全部救济灾民,当时有很多手下朋友劝他没必要这么操劳,但是每当听到这种的时候,杜月笙总是厉声的呵斥对方,国难当头,如果再不赶紧做点,那真的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呀,杜月笙虽然说贩卖贩卖人口,干了一些黑帮的事儿,但是在救国这个问题上,咱无法回避杜月笙他所做出的贡献,就这一点真得为他点赞,为所有在救国当中奉献的人点赞。
杜月笙在抗战期间奔走疾呼,出了不少的力,值得我们为他响起响亮的掌声,正是因为抗战的原因,杜月笙也结交了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这些人物也成为他一生当中宝贵的财富,接下来即将登场的这位我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他的如雷贯耳,那就是少帅张学良,那么杜月笙和张学良之间发生了样的呢?
之后,东北随即沦丧,作为东北军的总司令,张学良当时的压力非常大。
后来张学良带着老婆孩子去了上海,上海的地盘儿了,作为当时上海的市长,这吴铁成是非常的头疼,如果说在之前张学良作为东北的一个封疆大吏,那来到上海,肯定得得夹道欢迎啊。但现在?
杜月笙这消息之后,表示愿意去保护张学良在上海的,衣食住行全包了。这一下当时的市长那是开心的不得了,这个烫手的山芋终于有人接手了。
于是,杜月笙开始保护张学良。
每个人都有年少无知的时候,这少帅张学良当然也不例外,年轻的时候曾经吸毒,开始每天还定量,后来烦心的事儿越来越多了,怎么办呢?真是何以解忧,唯有呐,一下子就失控了,后来赌瘾是越来越大,普通已经没法满足他的需求了,只能靠这个针筒注射,以此来度日。其实这会儿在上海戒毒的张学良并非是一个人在,他的秘书赵四**和他的夫人于凤至她们也吸毒了,所以刚好一起组团儿开始戒毒,后来经过众人的努力,包括张学良张少帅本身的顽强意志的坚持,一个月之后,张学良的毒瘾终于是戒掉了,此时的张学良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又成为了昔日那个风度翩翩的少帅。
只是不久,张学良造到,不得不离开上海。
但,杜月笙也算做到了仁至义尽。
年月日,日本铁道守备队的河本末守中尉率领的几名手下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反而说是中队所为,其实大家都,九一八事变爆发,也就意味着举国上下即将陷入到一场血雨腥风的时代了,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不久,上海的工人学生和市民就动员起来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运动。
月上海多名学生前往南京,要求政府停止内战,北上,将日本鬼子赶出东北,面对上海滩这番局面,此时杜月笙正是人生顶峰的时候,那总得做点儿吧?
杜月笙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日货,杜月笙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由于在这之前的五卅当中,学各界联合对英国人进行了经济,结果为工人赢得了应有的权益,也给日本人看了一个下马威,相当不错。
年月日,一个清瘦的男人偕全家,随身暗藏着四十万美元,在上海南外滩十六铺码头登上荷兰客轮。望着烟雨中的花花世界上海滩,黯然神伤,半晌说了一句话:“当年我是小瘪三,在十六铺起家,想不到成了百万富翁还是落在十六铺,重新走上倒运的道路。”
杜月笙一生共明媒正娶了五位太太,有三个太太是或,各个有才有貌,姿色上等。
大太太名英,苏州人,没有生育。她一个儿子,名杜维潘,虽是养子,但此子进门后,杜月笙事事顺利,所以爱得胜过己出。后大太太因与表哥通被杜月笙幽禁十年。
二太太陈帼英,上海人,原是,后跳舞结识杜并嫁给杜,共生育三个儿子,即维桓,维翰,维宁。
三太太孙佩豪,苏州人,筱桂荪外甥女,十六岁嫁给杜。生育两个儿子,即维屏、维亲。
四太太姚玉兰,北京人,著名京剧,父亲为著名京剧丑角“七盏灯”,姚玉兰与母亲小兰英,妹妹姚玉英在上海演出时被杜月笙看中,姐妹同一晚被杜月笙强占,后一个星期后姚玉英病死,姚玉兰生育二子和二女,即维善、维嵩和美如、美霞。
五太太孟小冬,北京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姚玉兰师姐,先前曾经与京剧梅兰芳的一段爱情为世人赞叹。后随杜月笙在年逃往香港后,与其结婚,没有生育。有京剧皇后之称的孟小东与梅兰芳后饱经流言蜚语一度遁入空门,杜月笙曾帮她出头向梅兰芳拿到了万块的费。复出之后她剪彩时遇到了当年帮助过他的杜,在杜月笙四姨太的牵线搭桥下,她终于开始和杜月笙,没有名分。
晚年的杜月笙在香港带喜气的事,是和著名京剧孟小冬结婚。孟小冬是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也是一房。
进入年夏,杜月笙已经病入膏肓,他手里全部的财产是万美元和一箱子借条,临死之前他烧掉了所有的借据,他对子女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
年月日下午,岁的杜月笙咽下了一口气。他的骨灰葬在,而他的遗愿是在故乡浦东高桥入土,至今没有实现。
不管后世对杜月笙的评价如何,但是做人当学杜月笙的名言却流传至今。他对抗战所做的贡献也永远不可磨灭。杜月笙可以说是在黑红白三道得善终的那个人。他的传奇也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谷瑞玉后来嫁人了吗吗
张学良与于凤至生活了24年。
1916年15岁的张学良同18岁的于凤至完婚,过门后的于凤至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善待下人,在张府内赢得一致好评。然而张学良对这门包办的婚姻却不是很满意。婚后经常和一些女子同居,于凤至对这些没有过多指责。仍然无微不至的照顾张学良。就连张学良把赵一荻带进帅府时,她也视赵一荻为姐妹,三人和谐相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而此时的于凤至正在美国陪子女读书,接到消息后,她立即回国,陪伴张学良四年。后来由于她患乳腺癌,1940不得去美国接受治疗,没想到这一分别就是永别。
扩展资料:
1964年7月4日,经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同意离婚,64岁的张学良才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他们结束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婚礼。
爱尔窦是张学良的老朋友,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女方证婚人是黄仁霖。13人的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
于凤至女士至死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
参考资料:
不了了之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出处: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草草了事 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实录》:“陈文端请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务于详备,一志多至四五十万余言。未几,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草率收兵 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九:“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工作,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长乐未央 未央:未尽。长久欢乐,永不结束。
出处:《金石索·汉长乐宫瓦》:“‘长乐未央’,此长东宫瓦。”
大工告成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贾鲁河故道》:“计其功费,用银不过二三万,用夫不过三万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大功毕成 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大功告成 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出处:《尚书·禹贡》:“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等因奉此 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恩断义绝 恩:恩情;义:情义。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恩断意绝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恩绝义断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反目成仇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分钗断带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出处:南朝·梁·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风吹云散 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出处: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封刀挂剑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出处:《羊城晚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
夫妻反目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处:《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功德圆满 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出处:隋·隋炀帝《入朝遣使参书》:“奉五月二日诲,用慰驰结,仰承衡岳,功德圆满,便致荆巫。”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劳燕分飞 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出处:《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鸾凤分飞 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
出处:唐·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鸣金收兵 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出处:《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袅袅余音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起承转合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出处:清·金圣叹《西厢记读法》:“有此许多起承转合,便令题目透出文字。”
千了百当 了:完了,结束;当:恰当。比喻妥帖、有着落。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不道你不是千了百当底人,此语只似先师下底语。”
千了百了 了:完了,结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贴。
全始全终 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
善罢甘休 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奶奶就是让着他,他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儿,他就善罢甘休了?”
慎终于始 指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始终如一 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收锣罢鼓 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速战速决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战速决的希望。”
完事大吉 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休兵罢战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一刀两段 ①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同“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一刀两断 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语类》卷四十四:“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
一了百了 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出处:《朱子语类》卷八:“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以终天年 以:表示目的。终:结束,完了。天年:指人的自然的年寿。指养老送终。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多少是好!”
余波未平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雨断云销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出处: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雨散云收 ①比喻亲朋离散。②指雨后转晴。
出处: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雨收云散 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
出处: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雨消云散 比喻消失得一干二净。
出处: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
雨歇云收 比喻男女离散。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长地久,谁承望雨歇云收。”
云散风流 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出处: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云收雨散 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
出处:宋·周邦彦《烛影摇红》词:“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
止戈散马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出处:《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终始如一 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铸甲销戈 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出处:明·刘基《丙申岁十月还乡作》诗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铸甲销戈会有期。”
铸剑为犁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结束战争,把用于战争的武器,铸造成用于耕田的犁,使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出处:《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不了了之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出处: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草草了事 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实录》:“陈文端请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务于详备,一志多至四五十万余言。未几,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草率收兵 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九:“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工作,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长乐未央 未央:未尽。长久欢乐,永不结束。
出处:《金石索·汉长乐宫瓦》:“‘长乐未央’,此长东宫瓦。”
大工告成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贾鲁河故道》:“计其功费,用银不过二三万,用夫不过三万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大功毕成 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大功告成 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出处:《尚书·禹贡》:“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等因奉此 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恩断义绝 恩:恩情;义:情义。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恩断意绝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恩绝义断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反目成仇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分钗断带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出处:南朝·梁·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风吹云散 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出处: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封刀挂剑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出处:《羊城晚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
夫妻反目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处:《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功德圆满 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出处:隋·隋炀帝《入朝遣使参书》:“奉五月二日诲,用慰驰结,仰承衡岳,功德圆满,便致荆巫。”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劳燕分飞 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出处:《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鸾凤分飞 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
出处:唐·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鸣金收兵 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出处:《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袅袅余音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起承转合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出处:清·金圣叹《西厢记读法》:“有此许多起承转合,便令题目透出文字。”
千了百当 了:完了,结束;当:恰当。比喻妥帖、有着落。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不道你不是千了百当底人,此语只似先师下底语。”
千了百了 了:完了,结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贴。
全始全终 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
善罢甘休 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奶奶就是让着他,他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儿,他就善罢甘休了?”
慎终于始 指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始终如一 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收锣罢鼓 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速战速决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战速决的希望。”
完事大吉 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休兵罢战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一刀两段 ①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同“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一刀两断 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语类》卷四十四:“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
一了百了 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出处:《朱子语类》卷八:“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以终天年 以:表示目的。终:结束,完了。天年:指人的自然的年寿。指养老送终。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多少是好!”
余波未平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雨断云销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出处: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雨散云收 ①比喻亲朋离散。②指雨后转晴。
出处: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雨收云散 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
出处: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雨消云散 比喻消失得一干二净。
出处: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
雨歇云收 比喻男女离散。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长地久,谁承望雨歇云收。”
云散风流 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出处: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云收雨散 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
出处:宋·周邦彦《烛影摇红》词:“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
止戈散马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出处:《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终始如一 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铸甲销戈 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出处:明·刘基《丙申岁十月还乡作》诗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铸甲销戈会有期。”
铸剑为犁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结束战争,把用于战争的武器,铸造成用于耕田的犁,使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出处:《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