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一幅对联让堂堂知府大人丢了官,送了命

秀才一幅对联让堂堂知府大人丢了官,送了命,第1张

清朝时,福建有个专门以当幕友为生的读书人,姓陈,受聘于新上任的福州知府王某处。

然而过了没多久,陈秀才就发现,这位知府大人很贪,不但损公肥私、收受贿赂、欺上压下,甚至还草菅人命,真可谓劣迹斑斑。陈秀才经常婉言相劝,王知府不但不听,还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我虽然尊称你一声“陈先生”,可是你别忘了,我是有权有势的地方大员,你不过是一个穷愁潦倒的酸秀才而已,何况你是我出钱雇来的,端着我的饭碗,从本质上说与做奴做婢没什么两样,你不替我排忧解难,还啰啰嗦嗦地专门挑刺儿?这些话虽然没对陈秀才当面说,可是聪明的陈秀才早已从东家的神态中觉察到了,于是一气之下便辞掉幕职,飘然而去。

陈秀才原以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可是一连走了十几个衙门,却没有哪一位州县长官肯收留他再当幕友了。后来,一个也当幕友的朋友悄悄地告诉他说:“王知府对你的辞职怀恨在心,吩咐手下那些州县官员,不得延请你进衙门,那些州县官员又怎肯为了一个穷秀才而得罪顶头上司呢?”

陈秀才断绝了生活来源,困窘异常,心中越想越气,越想越恨: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衙门里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只不过为人正直,不肯随波逐流地跟着那贪官做昧心事,竟然被逼得如此狼狈!

可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穷秀才又怎能奈何堂堂的知府大人呢?打官司告他么?别说没钱告状,即使有钱,也可能只是官官相护,又能告出个什么名堂!思来想去,陈秀才只得来到福州城隍庙,点上香烛,焚化纸钱,在城隍爷面前祭祀哭诉了一番。最后,又于城隍庙外贴了这么副对联:结甚么仇,造甚么孽,害甚么身家性命,纵饶你颠倒是非,此日自夸权在手;占尽了利,沽尽了名,丧尽了天理良心,且看他荣华富贵,一朝也有雨淋头。

陈秀才哭诉时,身边就已经围观了不少看热闹的人,这副对联每个字都有一尺见方,十分醒目,对联于闹市区的城隍庙一贴出,人们更是争相观看,没多久就传遍整个福州城。王知府气坏了,却又无计可施。

后来,不知是被某个同僚向朝廷参奏了一本,还是被某个微服私访的御史访出了一些劣迹,没过多久,王知府就被罢了官。罢官后还不到一个月,竟然怏怏病逝。虽然是罢官后死的,但出于官场惯例,曾经是其下属的那些州县官员还是需要到“老上级”的灵堂前祭吊一番。不过,不少官员纷纷托故不去,灵前便显得冷冷清清。于是,有个叫符云樵的县官就送了副嘲笑王知府的挽联:风波海上纵横,难立足惟宦游客;车马门前冷落,最伤心是罢官人。

这个故事载之于清人张培仁的《妙香室丛话》,当时人记当时事,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可悲的是,王知府的被罢官乃至抑郁而死,不过是个偶然因素罢了,在那官官相护的大环境里,连有点身份的秀才,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尚且冤屈难伸,就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不过,由于那副对联的传播与影响,毕竟让堂堂知府大人丢了官、送了命,而王知府身后凄凉,既衬托出世态炎凉,又说明即使在封建官场,总还有一些正直者。由此可见,即使在数百年前,舆论与民心,毕竟还是能够起点作用的。

这是出于明 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原文如下: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翻译:

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

尽管现在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 

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 

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因为他们的后人在战乱中死去了)

高启的这首诗写于清明时节,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表达了因战乱给人们带来灾难,对故人的一种怀念,也是对战争的不满的思想感情。

供参考。

年代:魏晋

作者:曹丕

题目:杂诗

内容: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年代:魏晋

作者:傅玄

题目:豫章行苦相篇

内容: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

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

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

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

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

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

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

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

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

年代:唐

作者:崔国辅

题目:九日侍宴应制

内容:

运偶千年圣,时传九日神。

尧樽列钟鼓,汉阙辟钩陈。

金箓三清降,琼筵五老巡。

始惊兰佩出,复咏柏梁新。

云雁楼前晚,霜花酒里春。

欢娱无限极,书剑太平人。

注释: 尽此数州内:一作望尽此州内。

年代:唐

作者:崔国辅

题目:七夕

内容: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年代:魏晋

作者:左思

题目:咏史

内容: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年代:魏晋

作者:左思

题目:咏史

内容: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年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题目:咏怀

内容:

楚材称晋用,秦臣即赵冠。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

寓卫非所寓,安齐独未安。

雪泣悲去鲁,凄然忆相韩。

唯彼穷途恸,知余行路难。

年代:隋

作者:杨素

题目: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内容: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内容:

诏授户曹掾,捧认感君恩。

感恩非为己,禄养及吾亲。

弟兄俱簪笏,新妇俨衣巾。

罗列高堂下,拜庆正纷纷。

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囗禾)。

喧喧车马来,贺客满我门。

不以我为贪,知我家内贫。

置酒延贺客,客容亦欢欣。

笑云今日后,不复忧空樽。

答云如君言,愿君少逡巡。

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

人生百岁期,七十有几人。

浮荣及虚位,皆是身之宾。

唯有衣与食,此事粗关身。

苟免饥寒外,余物尽浮云。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初授拾遗

内容: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答《四皓庙》

内容:

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

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

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

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

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

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

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

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

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

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

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

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

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

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

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

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

从容下南山,顾(目兮)入东闱。

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

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

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暗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

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

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

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

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

泽则在天下,云复归稀夷。

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

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

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

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

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

卷之不盈握,舒之亘八陲。

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

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读张籍古乐府

内容: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

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

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

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

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二

内容:

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

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

惟有唐衢见,知我平生志。

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

因和三十韵,手题远缄寄。

致吾陈杜间,赏爱非常意。

此人无复见,此诗犹可贵。

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

不知何处葬,欲问先嘘唏。

终去哭坟前,还君一掬泪。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感白莲花

内容:

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氵贲)。

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

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

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

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

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

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

一为池中物,永别江南春。

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

埋殁汉父祖,孳生胡子孙。

已忘乡土恋,岂念君亲恩。

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

送陈经秀才序的译文如下:

伊水出于陆浑山,流经陆浑以南,从山上倾泻而下,向东与黄河相汇。陆浑山夹在伊水的东西两面,其正北为洛阳城门,和双阕迎面相对。当年隋炀帝开始兴建洛阳宫殿时,登上北邙山向南眺望,说道:"这里难道不是龙门吗"后世因此也称这里为龙门,但不是《尚书禹贡》篇里所说的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到达龙门的那个龙门。

然而山形从当中断开,悬崖巨石或耸或口既像是断裂又像是被刻。当年大禹治水形成九州时,披凿高山砍伐林木,几乎走遍了天下。凡是水流穿过山谷而涌出的地方,大都是大禹开凿过的,何止龙门_处伊水在诸水中是最清最浅的,水奔涌迸溅的声音,在山石间鸣响,划着船跟随水波而行,可以自行浮在水面,钓到的鲂鱼和整,足够我们美餐一顿。

山的两麓浸泡在水流之中,那里没有岩石回凸回旋的险境,还可以登到高处四下眺望。从长夏向下游漂流,总共才18里,清晨出发,日暮便可以回来。故而人们在这段水域游玩的,都能十分轻松地尽享山水带来的乐趣,从来不会有劳累疲惫的感觉,即使来过多次,也都不会感到无趣。

然而洛阳毕竟是国家的西京,到这里来的大多数是达官显贵,这些人不是总有机会来此地观光游览的。偶尔有幸赶上有机会来游玩_番,又往往是前呼后拥,人马遮道,吆喝声一阵接着一阵,前面有向导引路,旁边有侍从搀扶,登临游览还没有看完,心里已经感到厌倦了,所以很难享受到在激流中上下翻腾,看着鱼和鸟儿自鸣得意,成群结伙地的飞来游去的快意了。

所以真正能够体验这种享受的,只有地位低微,颇有闲暇的人比较适合。欢阳某作为西京留守推官,子聪兄为司户参军,应之兄任县里的主簿,秀才陈生和我们一道游玩,都是些官位低微都有闲暇的人,于是结伴到这里同游。

夜里歇息在西峰之上,踏着月色漫步在松树林间,又登山到达上方阁,直到没了路,才重新返回。第二天来到香山的石楼,聆听八节滩的潺潺流水,晚间叫来小船,沿着山脚战战兢兢地走到船上,赋诗饮酒,直到暮色很深了才回到官衙。

其后三天,陈生告诉我说他将要西行,我刚刚和陈生相交,很喜欢和他一起游览,可惜他很快又要离去,故而记下我们如何惬意地游览此地,作为给他临行的赠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479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