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果者是什么意思

初果者是什么意思,第1张

初果者的素养(摘自-初果与初果以后-谭尼沙罗尊者)(2010-12-26 21:09:59)转载标签: 初果素养信心戒德慷慨明辨初智第二智文化 分类: 解脱道

巴利经藏中以四个素质描述初果者,有一个标准公式。初果四个素质的前三个因素与斩断疑惑的束缚直接有关。第四个因素与斩断对戒律与修持的执取这个束缚有关。

“有这样一个情形,圣者的这位弟子拥有对佛陀不可动摇的信心…对法不可动摇的信心…对僧伽不可动摇的信心…他/她拥有受圣者们欣赏的戒德: 不破不坏、无暇无疵、利于解脱、受智者赞扬、清净无染、走向正定。”

----AN X 92 (增支部)

尽管这是入流者四个素养的标准条目,在经中某些地方该四个素养则被其它名称所替代。

SN LV32 里把第四个素养定义如下: “进一步地,圣者的这位弟子住在家里,带着洗净了吝啬之染的知觉,慷慨、大方、宽宏大度、有求必应、乐于分享供养。”

SN LV 33 里是这样定义的: “更进一步地,圣者的弟子们有明辨,拥有明察生灭的能力----尊贵、有洞察力、走向苦的正确止息。”

把这些条目汇集起来,我们得到的是描述一位入流者的四个素养:信心、戒德、慷慨、明辨。AN VIII 54 把这些描述成是“使一位居家人来世快乐安宁的四种素养。经藏中有其它段落则对于这四个素养的每一个怎样体现在入流者的行为中,进行了探索。”

信心: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不仅仅是信仰或者崇拜。这需要他信赖业的原理----也就是他借以证得入流初果的因果原理。

“一位居家人有了这五个素质,便是众居士之宝、众居士之莲、众居士之卉。哪五个素质?他/她有信心、有戒德、不追求护身符与仪式、信赖业而不信赖护身符与仪式、不在僧伽以外寻找受供者,而是首先在这里作供养。”

----AN V.175 (增支部)

初果者持守戒德,也是出于他对业的原理的深刻信赖,以及因为这种信赖对他人产生的同情。尽管入流者仍可能破小戒,但是他们具有的深刻洞见为戒德注入了力量,确保他们对于基本道德原则的遵守不可动摇。

“有这样的情形,圣者的这位弟子作这般思索:‘我好生、不好死。我爱好幸福、憎恶苦痛。----若被杀死,是我不乐不愿的。如果我杀死另一个好生、不好死,爱好幸福、憎恨苦痛的人,是他不乐不愿的。我不乐不愿的,也是他人不乐不愿的。我怎能把自己不乐不愿的事加诸于他人?’ 他这般思索后,便会避免杀生、劝人不杀生、称赞不杀生。这样,他的行为便在三方面是纯净的。

“再者,他这般思索: ‘如果我尚未赠与,有人便从我处盗走(物品),那是我不乐不愿的…如果有人与我的妻子们通奸,那是我不乐不愿的…如果有人以谎言破坏我的安宁,那是我不乐不愿的…如果有人以谗言离间我的朋友,那是我不乐不愿的…如果有人要我加入闲谈,那是我不乐不愿的。我不乐不愿的,也是他人不乐不愿的。我怎能把自己不乐不愿的事加诸于他人?’ 他这般思索后,便会避免闲谈、劝他人不闲谈、赞扬不闲谈。这样,他的言语便在三方面是纯净的。”

----SN LV7 (相应部)

“比丘们,每隔半月就要持诵多于一百五十条的戒律,欲达解脱目标的僧伽按照这些戒律进行训练。这些戒律总体归集成三类训练。哪三类?对于提高戒德的训练、对于提高心智的训练、对提高明辨的训练。这就是戒律总体归集成的三类训练。

“有这样的情形,有一位比丘的戒德修持圆满、定力修成一部分、明辨修成一部分。对那些较为细小的戒律,他违反了,会自己改正。为什么?因为那不能说是他(的尊贵成就)的失格,但是对于那些对于圣道生活所必须而适当的基本戒律,他的戒德是永久的,他的戒德是稳定的。对于(前三种束缚)的彻底终结,他就是一位入流者,永远不坠恶趣,稳步走向自我觉醒。”

----AN III 87 (增支部)

布施是在入流之前必须培养的素质。但是,入流果的证得,给了布施以特殊的完整性。

“比丘们,吝啬有这样五类。哪五类?对本寺院住宿的吝啬、对护持者家族的吝啬、对个人收益的吝啬、对个人地位的吝啬、对法的吝啬。这就是五类吝啬。这五类中最有害是对法的吝啬…

“没有抛弃这五类吝啬,他不能证得初果。哪五类?对本寺院住宿的吝啬、对护持者家族的吝啬、对个人收益的吝啬、对个人地位的吝啬、还有忘恩负义。”

----AN V 254, 257 (增支部)

“这五类是有德者布施时的素质:哪五类?有德者带着信心布施、有德者带着专注布施、有德者应时布施、有德者带着热心布施、有德者布施时不伤害自己与他人。”

----AN V 148 (增支部)

明辩这个素质与初果者斩断自我观念的束缚最直接相关。然而,这个素质的蕴涵也推及正见的其它方面。实际上,“有具足见”是初果者的称号之一。具足见的影响不仅在于他的精神生活,还在于他的情感生活。

“有这样的情形,一位比丘去野外、去树下、或去空静之处,这般思索: ‘我是否还有不曾抛弃的内在迷惑,使我受其纠缠,不能得到如实的知与见?’ 如果一位比丘为贪欲所牵引,他的心就受纠缠。如果他被恶意所牵引,他的心就受纠缠。如果他受懒散与麻木所牵引,他的心就受纠缠。如果他被焦躁所牵引,他的心就受纠缠。如果他被疑问所牵引,他的心就受纠缠。如果一位比丘耽于对这个世界的猜想之中,他的心就受纠缠。如果一位比丘耽于对其它域界的猜想之中,他的心就受纠缠。如果一位比丘耽于争执、吵架、争论、以口舌为武器相互刺戳,他的心就受纠缠。

“他看清了,‘我内心已没有不曾抛弃的迷惑,受其纠缠,我不能得到如实之知、如实之见。我的心得到充分培养、走向对真相的了悟。’ 这便是他所得的初智,它尊贵、出世、是凡夫不具的。

“再者,圣者的弟子这般思索:’当我修习、培养、练习这个(具足)见时,我是否亲身得到宁静、我是否亲身得到解脱?’

“他看清了,‘当我修习、培养、练习如是见时,我亲身得到宁静、我亲身得到解脱。’

这便是他所得的第二智,它尊贵、出世、是凡夫不具的。

“再者,圣者的这位弟子这般思索:’是否有其他(教外)僧侣行者拥有我具备的如是见?’

“他看清了,’没有(教外)其他僧侣行者拥有我具备的如是见。’这便是他所得的第三智,它尊贵、出世、是凡夫不具的。’

“再者,圣者的弟子这般思索: ‘我是否有具足见者的素养?’

具足见者的素养是什么?这便是具足见者的素养:尽管他也许会触犯某条戒律,而那个错误是可以改正的,他仍然立即对师尊或者修行同伴们忏悔、检讨、报告,在将来约束不犯。就如一位年幼柔弱的婴儿仰面而躺,手脚触到火星末子,会立刻回缩,同样地,有具足见者,尽管他也许会触犯某条戒律,而那个错误是可以改正的,他仍然立即对师尊或者修行同伴们忏悔、检讨、报告,将来约束不犯。

“他看清了,‘我拥有了具足见者的素养。’ 这就是他所得的第四智,它尊贵、出世、是凡夫不具的。

“再者,圣者的弟子这般思索: ‘我是否有具足见者的素养?’

具足见者的素养是什么?这便是拥有具足见者的素养:尽管他也许会积极参与修行同伴们的各种活动,他仍然重视高等戒德的训练、高等心智的训练、高等明辨的训练。正如一头母牛带着小牛,一边吃草、一边看着小牛,同样地,拥有至高正见的人,尽管他也许会积极参与修行同伴们的各种活动,他仍然重视高等戒德的训练、高层心智的训练、高等明辨的训练。

“他看清了,‘我拥有具足见者的素养。’这就是他所得的第五智,它尊贵、出世、是凡夫不具的。

“再者,圣者的弟子这般思索: ‘我是否有具足见者的力量?’

具足见者的力量是什么?这便是具足见者的力量:当如来宣说法与律时,他尊重、专注、全心全意地投入、全神贯注地倾听。

“他看清了,‘我有具足见者的力量。’这就是他所得的第六智,它尊贵、出世、是凡夫不具的。

“再者,圣者的弟子这般思索:’我是否有具足见者的力量?’

具足见者的力量是什么?这便是具足见者的力量:当如来宣说的法与律时,他获得了理解,他理解了法义、为得法而喜悦。

“他看清了,‘我有具足见的力量。’这就是他所得的第七智,它尊贵、出世、是凡夫不具的。

“圣者这位具足七个因素的弟子,已善加探察了实现初果的素养。圣者的这位具足七种因素的弟子,已得初果。”

----MN48 (中部)

“有这样一个判断方法,一位初学比丘站在初学者的层次,通过判断可以看清,‘我是初学者。’而一位熟练者(原注: 即阿罗汉),站在熟练者的层次,通过判断可以看清,‘我是熟练者。’

“那么,一位初学比丘站在初学者的层次,通过判断可以看清: ‘我是初学者。’这个判断方法是什么?有这样的情形,有一位初学比丘。他如实看清‘这是苦…这是苦因…这是苦的止息…这是灭苦之道。’这就是一个判断方法,一位初学比丘可以站在初学者的层次,可用以判断,‘我是初学者。’

“再者,这位初学比丘作这般思索: ‘是否有(教外)其他僧侣行者如世尊那样传授真正、真实、准确的法?’他看清了,‘不,没有其他僧侣行者能如世尊那样传授真正、真实、准确的法。’ 这也是一个判断方法,一位初学比丘站在初学者的层次,可用以判断,‘我是初学者。’

“再者,这位初学比丘明察五力: 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明辨力。他(对五力)亲身接触,通过明辨,清楚地看见它们有目标、卓越、有果报、具足。这是一个判断方法,一位初学比丘站在初学者的层次,可用以判断,‘我是初学者。’

"那么,一位熟练的比丘站在熟练者的层次,通过判断可以看清: ‘我是熟练者。’这个判断方法是什么?有这样的情形,这位熟练的比丘明察五力: 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明辨力。他(对五力)亲身接触,通过明辨,清楚地看见它们有目标、卓越、有果报、具足。这是一个判断方法,一位熟练比丘站在熟练者的层次,可用以判断,‘我是熟练者。’

“再者,这位熟练者明察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他看清了: ‘这六根将会彻底消解、杳无踪迹、不着余痕,没有其它六根会从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升起。’ 这也是一个判断方法,一位熟练比丘站在熟练者的层次,可用以判断,’我是熟练者。”

----SN XL VIII 53 (相应部)

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去看(教外)其他行者。到达时,他有礼地向他们问候。在相互作友好的问候与致意之后,他在一旁坐下。他正坐下时,那些行者说: “居家者,告诉我们,行者乔达摩有什么看法?”

“尊者,我不完全了解世尊的看法。”

“好吧、好吧,你不完全了解行者乔达摩的看法。那么告诉我们,那些比丘们有什么看法。”

“我甚至也不完全了解比丘们的看法。”

“那么说,你既不完全了解行者乔达摩的看法,甚至也不了解比丘们的看法。那么告诉我们,你有什么看法。”

“要阐述我的看法并不难。不过请让尊者们各自阐述个人的看法,然后就不难由我来阐述我的看法。”

他这样说了,就有一位游方者对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说, “宇宙是永恒的。只有这点是真的、其它毫无价值。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另一位游方者对安那塔品迪卡说,“宇宙不是永恒的。只有这点是真的、其它毫无价值。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另一位游方者说,“宇宙是有限的…” “宇宙不是有限的…” “身与心是一回事…” “身是一回事,心是另一回事…” “死后一位如来还存在…” “死后如来不存在…” “死后如来既存在又不存在…” “死后如来不能既存在又不存在。只有这点是真的、其它毫无价值。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他们这样说完后,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对那些游方者说道: “对那位说了‘宇宙是永恒的,只有这点是真实的、其它毫无价值’的尊者,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他的观点来自他本人的不当思考、或者对他人言辞的依赖。如今这个看法产生、造作、意欲、缘起之后,它是无常的。任何无常之事都是苦。这位尊者于是粘着于那团苦、屈服于那团苦。’”(针对其它看法由此类推。)

他说完后,那些游方者对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说:“我们每个人都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把你的看法告诉我们。”

“无论什么,只要产生了、造作了、意欲了、缘起了,都是无常的。任何无常之事都是苦。任何苦都是非我、不是我的组成部分、不是我自身。我的看法就是这样的。”

“那么,居家者,无论什么,只要产生了、造作了、意欲了、缘起了,都是无常的。任何无常之事都是苦。于是你粘着于那团苦、自己屈服于那团苦。”

“尊者们,无论什么,只要产生了、造作了、意欲了、缘起了,都是无常的。任何无常之事都是苦。任何苦都是非我、不是我的组成部分、不是我自身。以正确的明辨,我也如实看清了从中解脱的高等途径。”

这话说完后,那些游方者们沉默了、羞愧了,坐在那里双肩耷拉、低头沉闷、无话可说。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注意到那些游方者们沉默了、羞愧了、坐在那里双肩耷拉、低头沉闷、无话可说,就起身去见世尊。到达时他顶礼世尊,然后坐在一旁。他坐着,把与那些游方者的对话尽数告诉了世尊。

〔世尊说〕“说得好,居家者,说得好。你间或就应该那样,端正地反驳那些蠢人。接着,他为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开示,教导、敦促、激励、鼓励他。当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接受了世尊的开示,受到教导、敦促、激励、鼓励。他起身顶礼世尊,之后离去,让世尊留在他的右方。之后不久,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即使是早已洞察法的义与律的比丘,间或也可以象居家者安那塔品迪卡那样,端正地反驳其他教派的游方者。’”

----AN X93 (增支部)

原文出处:(初果与初果以后-谭尼沙罗尊者)

不知道你说的是否是这个,搞自新浪博客

巨蟹座怎么挽回水瓶座

 巨蟹座怎么挽回水瓶座,星座是由星星之间相互连接而成,星座的解释是很浪漫的,这个星座在生活中人缘很好,很多人不知道这人星座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分享了巨蟹座怎么挽回水瓶座。

巨蟹座怎么挽回水瓶座1

  一、水瓶男分手后的心态

 水瓶男分手后会认真地思考一番总结一番,总结这段感情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分手给自己带来了什么遗憾,他可能会觉得分手后给自己一段冷静的时间认真的思考自己在这段感情中的得失利弊,是不错的结局,这样就能避免在以后的恋情中犯同样的错误。但与处女座不同的是,水瓶座虽然会去考虑分手的原因是什么,但他绝对不会把所有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他考虑问题是很客观的非常严谨,思考爱情就好像在做一项科学试验。还有可能会认真的做笔记哦。

 这样的水瓶座与巨蟹座碰在一起,巨蟹座想挽回是比较心累的。巨蟹座想用柔情去捉紧他之时,他会很理性的跟你讲不是这样,应该要给他多点自由,但放松不理他时,他又会认为你根本不关心他,巨蟹座那套好难用在他身上啊!所以水瓶座与巨蟹座想建立很深厚的感情还是挺难的。

  二、巨蟹座怎么挽回水瓶座

  1、回想以前初恋的甜蜜

 水瓶男脾气比较火爆,经常动不动就会吵架,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闹是必不可少的,跟水瓶男谈恋爱心脏必须要练习强大一些。当他提出分手的时候可能正在气头上,如果这个时候表现的平静一些,回想起以前初恋时候的甜蜜,并且跟他重温,会让水瓶男的心立即安静下来,想到你们曾经幸福的时光而舍不得分开。

  2、主动示弱

 水瓶男不喜欢强势的女生,更不喜欢一出现矛盾就需要他们去哄的感情,这会让他们心生厌烦,甚至已经想要放弃这段感情了。所以这个时候为了挽回水瓶男,一定要学会主动示弱,让他们看到你的诚意,这样水瓶男就不会计较太多了。他们有时候也是很要面子的,希望对方能够主动给他们台阶下。所以挽回水瓶男的心并不难,对症下药就够了。

巨蟹座怎么挽回水瓶座2

 巨蟹座:自己就是月亮女神

 这是女神最自如的星座月亮为巨蟹座的「守护星」,所以在十二个月亮星座中,巨蟹座是受月亮影响最大的星座,作为拥有月亮人格的巨蟹座,可能有某些特性的人际和交往障碍存在,他兼具创造性和敏感性,月亮落在巨蟹座的人可能会很有艺术天赋或者至少对艺术有极好的鉴赏力。

 月巨蟹的人专注于找到他们自己的方法达成个人目标。在最初面对不熟悉场面或者见完全陌生的人时,他们可能会很害羞,一旦他们感觉舒适了,他们就会变得更加外向甚至有进攻性。月亮正是巨蟹座的守护星,所以月亮落在巨蟹座可谓尽得月亮真传,气质当然便不自觉流露出亲切关怀、善解人意的`感觉,但却总是若有所思的忧郁状,月巨蟹的眼神都很忧郁,情绪化很严重,恋物癖也比较严重,有收藏东西的习惯,尤其是一些有纪念价值的旧物,对童年的事物特别印象深刻。

 另外,月巨蟹对感情的依赖心较重,偏好跟着直觉走,他天性中充满了疗愈和关怀的能量,月巨蟹倾向很实质的照顾爱人,为爱人经营一个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是容易早婚的人。月亮落在巨蟹座有早熟的倾向,他的感觉相当纤细敏锐,常会表现出超龄的成熟,当别人还是懵懂少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显得很有想法了,属于有自我主张也勇于负责的早熟之人。月巨蟹不太能为性而性,那会让他事后心灵更加空虚,美好的性必须出于感情的基础,所以月巨蟹很难有什么了不得的性幻想,毕竟所有幻想跟曾有过的美好回忆比起来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与其漫无目的地幻想,还不如回忆过去实在点。月巨蟹对性算是被动的,但只要气氛对了,爱人要求什么都会说好,而且很容易满足,不会主动要求改变,爱人热情狂野,他会乐于配合,甚至大胆演出;爱人若兴趣缺乏,那彼此静静拥抱月巨蟹也觉得享受极了。

 月亮落在巨蟹座是一个极好的位置,虽然带来情绪化的毛病,动不动情绪就波动得厉害,但容易发现问题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当他好好处理问题时就可以经一事,长二智,不仅能把经验累计为人生资产,甚至还能帮助别人如何去面对这些状况。月巨蟹的最大财富就是智慧随着年龄、经验而增加,散发着温柔和蔼的魅力。

 在职场中,月巨蟹就像匹黑马,刚踏入公司时可能是个错误百出的呆头鹅,连电话应对都欠缺技巧,但只要经过一番指点,深谙人情世故的他通常能很快掌握诀窍,漂亮得连用自如。他的学习力很强、进步快,加上所流露出的真诚性格,容易和同事交心,别人也更乐于分享经验给他,特别容易就被拔擢,这就是巨蟹座独有的长辈缘和贵人运。月巨蟹尤其善于结合兴趣与工作,显得特别多才多艺,对人友善亲切的他往往能好心有好报,别人都会主动卖人情给他,让他在工作时特别顺遂。象征美好的月巨蟹也没有辜负“入庙”的称谓,确实赋予了月巨蟹天生的幸运,许多月巨蟹很早就获得了老天爷的垂青,很多少年成名的成功人士都是月亮落入巨蟹座的人。

人这一生,会经历很多种烦恼。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烦恼。这些烦恼有时我们能够解除,有时却一时无法解除,郁积在心里,逐渐成为我们的心病,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烦恼,但又不得不面对这烦恼人生。所以怎样解除烦恼,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你解除烦恼的能力越高,那么你就会拥有更多的快乐,那么你就会生活的更幸福。所以提高我们解除烦恼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我的这篇文章就是希望能够给大家解析各种烦恼,分析我们烦恼的原因,各种烦恼心理的特点,然后找出解除烦恼的方法。

我认为我们的烦恼都是来源于我们的心灵和我们的生活的相互作用。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我们的思想心理一时无法很好地处理,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各种矛盾心理在我们的心里发生冲突,纠结成了一个个难以解开的心结。是这些心结给我们带来了烦恼,有些心结因为无法解开,越积越多,就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心病。有些严重的就会影响我们的精神健康,造成各种精神疾病。其实这些精神疾病的根源都是我们心里的各种未解开的心结所致。有句老话说:“心病要心药医。”要治好我们的心病,不仅要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还要在我们的心理上下功夫,因为许多心病都是我们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的,是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了难以解开的心结。如果能够解开这些心结,就能够治好我们的心理疾病。即使我们没有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但掌握了一些解开我们的烦恼心结的基本方法,就能够解除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获得更健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拥有更幸福的生活。

解开烦恼心结的方法,这一句话,其实包含了释迦牟尼佛的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其中烦恼是苦;心结是集,就是苦的起因;解开是灭,就是解除烦恼;方法是道,就是解除烦恼的方法。

我把引起我们烦恼的各种心结,整理出来,分别归类。然后具体分析,分析烦恼的起因和对治方法。读者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找到自己烦恼的心结。往往一种烦恼有多种心结所致。朋友们可以具体分析,只要掌握了基本原理,运用正确的方法,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修行,这些烦恼心结都是可以解开的,并不复杂。朋友们如果掌握了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解除自己的烦恼,还能运用这些原理方法帮助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1)恐惧死亡心结。

可以说,贪生怕死是每个人和其他有情动物的天性。恐惧死亡心结其实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它就像一个恶魔,一直潜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时不时跳出来,吓唬我们。例如当我们遭受故意伤害、身处险境、得了重大疾病等等,死亡仿佛就在眼前。那种极度的恐惧带给我们的痛苦是巨大的。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恐惧死亡的心结也一直影响着我们,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推动着我们前行,为生存而努力,要为更好地活着而拼搏。即使那些自杀的人,并不是他们不怕死,而是他们的心里纠结着很多难以解开的心结,给他们造成了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和痛苦,他们的精神承受不住这些压力和痛苦,又无法摆脱这些压力和痛苦。他们认为活着就一直要被这些压力和痛苦折磨,与其永远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死去,死去就可以解脱这些压力和痛苦了。这个思想观念在一时会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于是他们就选择了自杀。其实这都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知识见解,无法解开各种纠结的烦恼心结所致。

恐惧死亡的心结在每个人的心里的作用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心理调节能力,但都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要解开这个恐惧死亡的心结,有六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正确认识死亡。很多人认为死了就是什么也没有了,自己所有的努力成果和自己就彻底的毁灭了,这种死亡的“断灭论”会加大恐惧死亡的力量。其实这种思想观念是错误的,死亡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死亡毁坏的只是我们的肉体,而我们的心灵却并没有死。只是心灵失去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和相对应的心智,只剩下二识二智的意生身,俗称灵魂。(这意生身和生死的真相,我在文章《每个人的心灵的是一个大宝藏》中有详细的解说。)这意生身还会投生转世。当我们了解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真相后,了解到还有投生转世,还有来世的真相时,就能够减轻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感。

所以正确认识死的真相,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是对我们有好处的。但这只能减轻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并不能完全解开恐惧死亡的这个心结,因为导致恐惧死亡的心结还有其他因素。我们还需从其他方面下功夫。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破除心理的各种执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执”。“我执” 就是执著于有个真实的“自我”,建立一个独立的“我”,恒常的“我”,我们把所有事物都贴上“我”与“他”的标签,并执著于此。我执包括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被称为四种根本烦恼。一切烦恼都是由“我执”引起的分别妄想和纷争造成的。我执造成了四种颠倒妄见,这四种颠倒妄见就是我、常、乐、净。“我”颠倒就是执著有一个真实的我;“常”颠倒就是执著有一个恒常的我;“乐”颠倒就是我执著于世间的快乐;“净”颠倒就是执著于自己的身心是干净的,对自身的贪爱。

所有的执著的根在我们心灵的第七识,第七识是自我意识的根源,执著第八识为“我”,妄执“我”为实在,它恒常的审虑思量,执著自我。维护自我。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是自私自利的中心,起惑造业,是损人利己的原因。

对治四种颠倒妄见我、常、乐、净的方法就是佛教中常讲的四念处:法念处、心念处、受念处、身念处。用“观法无我”来对治执著有真实的我,要理解“无我”的原理,“我”本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是没有独立的自我存在的,我们之所以会认为有我,都是我们心灵的第七识的遍计所执性所致;用“观心无常”来对治执著有恒常的我,我们的身体在眨眼之间,就会新陈代谢无数次,已不是原来的身体了,我们的心灵的心念在眨眼之间就生灭了无数次,已不再是原来的心灵了;用“观受是苦”来对治执著于乐,短暂的乐带来的是对乐的贪恋,从而引起更多的因为对失去的乐和追逐得不到的乐的苦,这短暂的乐的感觉其实是苦的源泉;用“观身不净”来对治对自身的贪爱。对自我的贪爱就是自恋心结,自恋心结是每个人都有的,也是烦恼的内因,由于自恋会生出很多的烦恼,自恋顽固而执著,需要长期的修“观身不净”来破除这样的思维习惯。

懂得了破除我执的四种颠倒妄见,就能够降低我执的力量,就能够进一步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感,但恐惧死亡的心结并未完全解开。还需要第三个方面的努力,就是坚持不懈地精进修行四念处。这四念处的修行在佛教中有系统的方法。因为我执的执著力量很顽强,并不是懂得了破除我执的理论和方法就能够断除我执的四种颠倒妄见了,还要不断地用佛教中的方法来精进地修行四念处,改变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才能彻底的断除顽固的我执,才能彻底解开恐惧死亡的心结。修行四念处不仅能解开恐惧死亡的心结,还通用于各种烦恼心结的解开。后面会解说。

第四个方面,生死有命。我们每个人的生死其实在我们出生之前就有定数了。我们寿命的长短是由诸多前世的作业和行为所决定的。我们命运的发展遵循的是建元对应力法的法则,这个法的法则上半部分可画成金字塔形,从这金字塔形可以看出我们的命运是被严格控制的。但巧妙的是,我们的未来是取决于现在,由现在造就,而我们的现在取决于过去,由过去造就,现在所有的决定和选择是跳不出过去的因素的。建元对应力法的法则下半部分可画成太极八卦图,我们命运的发展变化都要遵循相对平衡原理,我们心灵投生转世是遵循趋向相对平衡的原理的,前世的作业和行为是投生转世的根据,然后为了趋向相对平衡而选择心灵的宿主,投生转世。趋向相对平衡的运动变化特点是循环的,所以有了轮回现象。就像圆周运动,但时间是单向的,所以命运的运动轨迹就是像螺旋状的,像DNA的螺旋状结构,所以我们的命运生死都是有规律和定数的。过多的忧虑死亡、想象死亡都是浪费时间,不会改变你的命数。懂得并理解了这个道理就会减少想象死亡猜测死亡,当死亡危机出现时,就会降低痛苦感。

第五个方面,精进地修正念。正念就是把注意力专注于当下,不去展望未来,也不回顾过去,全心全意的活在当下。这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懂得生也懂得死,不去思考想象死亡,就会降低对死亡的恐惧感。

第六个方面,为了使我们的将来避免遭受横死的果报,我们还要遵守佛教的第一大戒律:不杀生。因为杀生会导致杀生的果报——被杀。这个原理我在文章《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大宝藏》中有详细解说。而且食肉也相当于杀生,是间接杀生。所以我们最好不要食肉,不然你的来世之身的肉很可能被其他人或动物食用。这种因果报应有着非常严密的理论,是不会落空的。

(2)忧虑未来心结。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习惯的思考和展望未来。对于未知的未来,我们总喜欢想象未来的将会出现的状况。特别是遇到重要的事情时,例如考试、面试、竞争、竞标、手术、推销、困难、逆境、人事调动、失业等等,我们就会习惯性的忧虑未来,想象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越想心里越焦虑。有时会茶不思饭不想,睡不着,严重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烦恼。还会影响现在所做的事,无法集中精力应对当下的状况,做不好当下的事情。要解开这个忧虑未来的心结,解除这种烦恼,需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第一,就是要理解我们命运发展的真相和原理,以及万事万物发展的真相和发展原理。对于我们命运发展的真相和原理,我在文章《绝对真理》和《每个人的心灵的是一个大宝藏》中都有详细的解说。这个事物发展的真相和原理是我的整套理论体系的一个方面,读者朋友只有全部理解了这个理论体系,才能真正理解我们命运发展的真相和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命运发展是有定数的,就是说我们的命运是注定的。我们未来的命运是由现在造成的,但我们的现在的状况是由过去造成的。过去的已成事实,我们要抓住未来,就只有全力以赴面对现在的一切,做好当下的事。至于未来会怎样,我们不必担心,因为未来是注定的,每个人都有注定的命运,不需要担心,过多的忧虑只会影响现在的判断。但也不必因为未来是有定数的,就消极怠工,我们的未来是由现在造成的,只要认真面对现在,就是认真面对未来。就是要活在当下,而不要活在对未来的忧虑里。理解了我们命运和万事万物发展的真相和原理,就能够减轻我们对未来的忧虑,但还不能完全解开我们忧虑未来的心结。还需要了解这活在当下的原理和方法,就是正念的原理和方法,就是佛教八正道中的正念。第二,就是要了解正念的方法和理论。正念是佛教修行的一个重点,有着非常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还有许多修行正念的成功经验。读者朋友可以学习这些佛教的成熟理论和方法。我这里就简单地解说一下。正念就是保持觉照,清清楚楚地觉察当下的存在状态,专注于当下,这也是念兹在兹的意思。走路时便把走路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吃饭时便专注吃饭,一心觉察吃饭的整个过程,一旦发现自己走神了,就有意识地把注意力带回到吃的过程上。《大念处经》中说: “念必须不间断地专注所缘,而且念兹在兹,不眷恋过去,也不攀缘未来,系念于当下。”

第三,正念的原理很简单,但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因为我们忧虑未来的思维习惯是很顽固的,要改变这个带来烦恼的思维习惯,需要长期坚持训练,才能逐渐改变这个顽固的思维习惯。而用正念的思维习惯来生活,一旦你能够用正念来贯穿你的日常生活,那么你的生活会有你意想不到的质的飞跃,这正念给你带来的远远不止是解开忧虑未来的这个烦恼心结,还能让你解脱很多烦恼,如果进一步修行正定,还能够转识成智,获得远远超出常人的智慧和能力。

第四,修行禅定。禅定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佛教理论的实践就是戒、定、慧三学。“因戒生定,因定发慧。”禅定的心念状态就是把心安住在当下,不追忆过去,不思考未来。禅定是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修行,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不仅可以消除烦恼,还能够开发智慧,转识成智,转得威力强大的无漏智。成为菩萨,直至最终成佛。

第五,要想自己的未来和来世不要出现不愿看到的下场,还要尽量让自己不要犯下会导致将来可怕恶果果报的行为。就是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佛教中的戒律是非常好的标准。其中基本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

第六,要想自己的未来和来世有福,就要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而采用以利他为先,然后利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能够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造成的不知不觉的错误,而能够真正达到利己的目的。这个原理我在文章《每个人的心灵的是一个大宝藏》中有详细的解说。多行布施,其实等于布施给自己的未来,给自己的未来造福。

(3)悔恨过去心结。

悔恨过去的心结大都发生在我们犯了严重的错误,造成恶劣的后果以后。这个后果使我们陷入困境,或遭受惩罚。例如重大财物损失、破产危机、犯罪被抓、重大决策错误、看错了人、错误的选择、错误的行为导致的自食其果等等。我们后悔当初的一时冲动或愚昧无知,造成了现在的恶果。这种烦恼是痛苦的,会给我们的精神造成强烈的刺激,使我们无法正常面对现在的一切,影响现在工作和生活。严重的还会突发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而且在现在这个物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要解开这个悔恨过去的心结,需要从七个方面的入手。

第一,就是要让当事人在心理上接受现实。要说服当事人在心理上接受现实,就要了解我们命运发展的真相和原理。只有让当事人理解了我们命运发展和万事万物发展的真相和发展原理,明白我们的命运其实是早有定数的。现在的困境和恶果是他的命中注定,让当事人透彻理解这里面的道理,让当事人“认命”,当事人才会接受这心理上不愿接受的现实。接受了现实,就会有好的心态来面对后面的事情。还有一种方法让当事人接受现实,就是假设一种更糟糕的情况,让当事人知道在更糟糕的情况下,他仍有活路,仍然不是无可救药。

第二,要让当事人理解宇宙中一个最重要的原理,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相对平衡原理。理解了这个相对平衡原理:“宇宙中一切的运动变化都是为了趋向相对平衡。”这样就会给身陷困境的当事人带来希望,因为否极泰来,最困难的时候、最低谷的时候就意味着事情发生转机的时候,事物的发展就会往趋向好的方向发展。像古代老子《道德经》中说的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其实就是相对平衡原理所致的现象。困境中的当事人理解了这个原理后,就会燃起希望,转机就在危机之中,要让当事人注意要积极努力拼搏,积极处理各种事情,而不要一味地陷入悔恨过去的心境中,错失良机。

第三,要除去当事人对美好快乐的过去的贪恋、执著。对于已经一去不复返的美好过去,身陷困境的当事人都会习惯地怀念,执著过去的美好快乐,而不愿面对当前的现实。这种执著来源于心灵的第七识的执著作用。降低这种执著力的方法就是要修无常观,观身无常,观心无常,万事万物皆无常。接受并强化万法无常的观念。还要认清美好和快乐的本质。我们对美好和快乐的体验使我们产生对美好快乐的贪恋和执著,从而带来更多的关于得不到和失去的美好快乐的烦恼。短暂的美好和快乐带给我们的是长期的追寻和失去所带来的烦恼痛苦。所以美好和快乐的本质也是苦,是苦的源泉。这也是佛教四念处中“观受是苦”的原因。所以修行“观受是苦”能够让我们除去对过去的美好快乐的过度执著。

第四,修行正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每个动作,每件事中。使人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对过去的悔恨中,增加烦恼。当我们心念模糊的时候,它们会随意攀缘,会想到过去的错误,想到接下来要做的事将会怎样,表面上做着一件事,心却在想着其他的事,常常心不在焉,反而会影响当下的事情,和心的平静。如果这个当事人平时有修行正念的习惯,当灾难来时,就会有良好的心态来对待,承受打击的能力会很强。

第五,修行禅定,修行禅定能够让心平静,培养出坚不可摧的定力,因此做到不因境移,不为物转,不会因一时的得失而欣喜悲伤。改变我们不正确的思维习惯,从而消除烦恼。禅定修行的方法在佛教中已经很成熟,并有很多成功者的经验。

第六,要吸取教训,为防止以后做错事,而受到不好的果报,就要持戒。就是要遵守佛教的戒律。最基本的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都有很深刻的原理,不是随便定的。能够帮助持戒人不犯大错,而遭受恶劣的果报。

第七,现在当事人遭受这样的困境和错误,都是因为以前的错误所致,以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不知不觉中做错了事。如果吸取教训,以利他为先,然后利己的价值观来做事做人。这样才不会在不知不觉中做错事。其实利他就是利己,这个原理我在文章《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大宝藏》中有详细解说。

(4)比较心结。

我们一生,都习惯和他人他事作比较。学生时代比成绩;工作了比工作;比长相;比体力;比家庭条件;比聪明;比能力;比谁的钱多;比谁的官大;女人比老公优秀;男人比老婆漂亮;比房;比车;比福气……比较心结一直贯穿了我们的生活。比自己差的就会生出傲慢心、优越感、沾沾自喜。比自己好的就会羡慕嫉妒恨。我们乐于比较,爱比较,习惯了比较,比较中有乐也有苦。其实这些比较是我们烦恼的一个根源。比较中的乐让我们心生对乐的贪爱,这贪爱让我们追逐寻求,得不到的和失去的都让我们烦恼,产生了更多的苦。比较中的苦让我们因为比较苦上加苦,心里失去平衡,精神郁闷。所以这些比较心结是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烦恼。要解开这个比较心结,解除这些烦恼,需要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了解为什么我们会有千差万别的不同命运,我们的命运都是怎么造就的。这就要了解我们命运发展的真相和原理。了解我们的命运其实都是早有注定,我们今生的顺境逆境都是由我们的过去和我们无数的前世的作业和行为所造就。我们只是承受果报和继续造业而已。佛说因果偈云:“富贵皆有命,前世各修因。”这句话中其实包含了我们命运的根本真相。这个命运的真相和发展原理,我在文章《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大宝藏》中有全面系统的解说,有多种理论结合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没有任何漏洞。如果你理解了这个理论体系,你就会对命运的真相和原理有正确的认识了。这样就能够减少许多无谓的比较而产生的烦恼。

第二,我们的这些比较心结的根源在哪里呢?这根源在于我们的“我执”,“我执”就是我们把所有事物都贴上“我”与“他”的标签,并执著于此,执著有个自我,认为有个真实的“我”,有个独立的“我”,单一的“我”,恒常不变自在的“我”,从而有了自、他的对立,从而有了比较的心,加上错误的思想观念就形成了比较心结,引起了烦恼。这“我执”的根源在于我们心灵的第七识(末那识)的功用,这第七识就是妄执“我”为实在,它恒常的审虑思量,执著自我,维护自我。第七识的“我执”的力量是很顽强的,要破除“我执”,修四念处是很好的方法。这四念处就是:法念处、心念处、受念处、身念处。用“观法无我”来对治执著有个真实的“我”,要理解“无我”的原理;用“观心无常”来对治执著有个恒常的“我”;用“观受是苦”来对治执著于乐;用“观身不净”来对治对自身的贪爱。不仅要深刻理解这些道理,还有经常坚持不懈地修行这四念处,逐渐降低“我执”的力量,“我执”的力量越强,比较的烦恼就越强,“我执”的力量越弱,比较的烦恼就越弱。

第三,修无常观。一切事物始终在改变,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所有因比较而有区别的人和事物都在改变中,所以我们高于别人的或低于别人的都会发生改变,实在没有傲慢和嫉妒的必要。无常是所有人和事物的实相,如果让无常的思想观念深入我们的心灵,我们看待一切,都会释然,超然物外。

第四,修定心。面对因比较而起的心的各种波澜烦恼,要有一定的定力,才能不被所动,得到心的平静。修定是佛教“戒、定、慧”三学之一,是佛教修行的重点。修定不仅可以消除烦恼,还能开发智慧,使人真正得到解脱。修定就是佛教中经常讲的禅定的修行,这禅定的修行理论和方法在佛教中已经很成熟,有很多成功者的案例和经验,已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第五,修平等心。我们的分别比较的习惯是由心灵的第七识的执著作用所致,而和第七识对应的智慧是平等性智。这平等性智和第七识是一体的两面,第七识依平等性智而起,平等性智依第七识而成。平等性智的特点恰恰是否定“我”的优先性,主张众生平等,摈弃第七识的“我执”,转成清净平等的心智,消除烦恼,大慈大悲,是善的根源。所以修平等心是能够对治“我执”的,平等心的力量越强,“我执”的力量就越弱。比较的烦恼就越少越小。我们看这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高低贵贱,各不相同,好像不平等,其实他们本质上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各不相同的命运都是自己和自己的无数前世所造,所有的命运法则都遵循建元对应力法和相对平衡原理,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和自己前世的作业和行为造就,每个人都是自食其果,善则有善报,恶则有恶报。这些的原理我在文章《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大宝藏》中有详细解说。朋友们理解了这些理论,就会明白众生平等的真意了。

(5)周围习惯意识心结。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会受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主流意识、社会上主流的人生观、主流的价值观的影响。这些周围的主流意识对我们都有强大的影响力,裹挟着我们的意志思想,使我们的思想沉没在周围的主流意识中,而失去自我。例如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上讲究出生成份,三代贫农最光荣;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第一,社会上谁的钱多谁就最成功。在生活中,如果女人年纪大了不生孩子,思想压力就会很大;如果周围的人都在挣钱,自己不去挣钱,思想压力也会很大;周围的人都有汽车,而自己没有,也会有思想压力……等等。这些周围的习惯意识对许多人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也会给很多人带来烦恼。这就是周围习惯意识心结造成的烦恼,要解开这个周围习惯意识心结,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了解自己和世界。了解自己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了解宇宙万物和人生命运的真相和发展原理。我们容易在周围习惯意识中迷失自己,和我们没有深刻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真相有关。以前我们这个星球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正确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理论体系,所以许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偏差,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人生和世界。我的文章《绝对真理》和《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大宝藏》以及本篇文章,就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崭新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包括了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颠覆了以前许多散乱蒙昧的理论。我的整套理论完整而严密,环环相套,没有漏洞。这套超然的理论体系将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将是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的理论体系。读者朋友如果能够理解了这套理论体系,那么对于自己和世界都会有一个正确而清晰的认识,这样就不容易在周围习惯意识中迷失自己。

第二,周围习惯意识心结是比较心结所致。所以可以用解开比较心结的方法来破解周围习惯意识心结。修四念处对治我执,修无常观,修禅定,修平等心。

第三,破除法执。法执就是将所有存在之本质认为固定不变,有实体之物。这法执把我们的所见所识都认为是有实体的真实存在,其实这是错误的。这个原理我在文章《绝对真理》中有详细解说。就是“万物自性皆空”的原理,就是佛教中“空性”的理论。修空性观要用佛教的禅定的方法来修行。《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是指观世音菩萨在修行禅定时,观照到五蕴的空性,从而转识成智,成为十地菩萨。

(6)受迫害心结。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和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有时我们的身体和生命就会受到伤害和威胁。在受迫害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恐惧感,还有愤怒等心理。特别是恐惧,当我们的身体和生命受到伤害和威胁时,巨大的恐惧感会笼罩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强烈的痛苦感觉。即使事件过去了,这强烈的痛苦都会在我们的心里留下阴影,盘踞在我们心灵深处,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当我们再次遇到受迫害的场景时,恐惧感会更强大,想象恐惧甚至比恐惧更恐惧。所以要解开这受迫害的恐惧心结,做到临难不惧,需要下面几个方面的努力。

第一,理解因果报应的真相和原理。当我们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正确理解这危难的降临是有原因的,有的是自己过去的过失所致,有的是自己不了解的前世的恶业在今生造成的果报。这因果报应的原理和命运的真相我在文章《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大宝藏》中,有详细解说,比原来佛教中的因果理论更透彻更周全。了解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理和命运的真相后,面对危难就不会过于慌张。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有定数的,都是前世的作业和行为所造。《邓析子·无厚》中说:“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会知道现在遭受到的伤害都是自己以前和前世的造业所致,自己是遭受果报而已。就会降低面临的危难时的恐惧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508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