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与慈禧的“战斗”

光绪皇帝与慈禧的“战斗”,第1张

  题记: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权倾朝野,不可一世;小皇帝光绪渐渐长大,“ ”意识开始苏醒,与老佛爷的冲突日益增多。

光绪五年初夏,北方大旱,人心浮动。

慈禧担心发生社会动荡,心急如焚,于是搞了一系列的祈雨活动。

先是老百姓祈雨,接着王公大臣祈雨,但都没有效果,无奈,只好安排皇帝出面。这是最后一着棋了,如果依然不下雨,就没咒念了,不仅将损害皇帝的威信,而且,百姓也会陷入绝望,很可能铤而走险。

四月这天,光绪帝率领百官在大高殿祈雨。这种仪式是个苦差事,衣冠楚楚地在 辣的太阳底下站上半天,还得以虔诚和惶恐的姿态向上天祷告。

现场负责纠察的御史发现光绪走路太快,这样一来,显得不够庄重不说,百官也跟不上皇帝的步伐。等到开始祈祷的时候,光绪低头念念有词,但不闭眼,小眼珠转来转去,四处偷看。御史当然不敢纠正皇帝的失仪举动,只能暗自跺脚。

光绪祈雨之后的半个月里天天万里无云,热得像个三伏天。本来,皇帝祈雨往往安排在臣民多次祈雨无效之后举行,就是因为从概率上讲这时候也该下雨了,所以,皇帝祈雨一般较为“灵验”。这回老天爷如此不给皇帝面子,让慈禧十分奇怪,追究责任才得知光绪帝在祈雨时的失态表现。

于是,她把天不下雨的责任推给了小光绪,说他心不诚,无法感动上天,罚跪、挨饿双管齐下,好长一段儿时间里对光绪帝不理不睬。

毕竟小光绪是个9岁的孩子;慈禧望子成龙虽然可以理解,但手段简单粗暴,不注意方式方法,更不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光绪动辄得咎,屡受处罚,所以,自打记事儿起,心灵深处就埋下了对慈禧的逆反心理。

转眼到了光绪十四年,光绪帝18岁了,他随慈禧皇太后到东陵祭祖。离开了紫禁城,看到青山绿水和广袤的原野,光绪帝心情十分开朗。突然,光绪帝眼睛一亮,只见路旁草丛中有一群毛茸茸的动物,这些动物个头不大不小,身体洁白,低头吃草,温顺可爱,见到人咩咩直叫,一点儿也不害怕。

光绪帝十分好奇,询问这是什么动物。太监不屑地回答皇帝:羊。光绪吃过羊肉,对羊并不陌生,这回才知道羊是什么样子,他顿时喜欢上了这种动物,表达了拥有几只羊的愿望。

这事儿好办,天子富有四海,别说几只羊,几万只羊也不难弄到,当然,光绪不要那么多,这就更好办了。于是,仪式完毕,回到紫禁城,太监给皇帝买回了几十只羊。光绪帝十分喜爱,然而,难题也接踵而至。大家知道,紫禁城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是神圣的殿堂,里面无处养羊,该把这些羊放到哪里呢太监建议放到御花园,光绪帝同意了。

没想到难题又来了,御花园里到处都是花花草草,几天下来,羊糟蹋了不少花草。御花园的管理者十分反感,于是,反映到慈禧太后那里。慈禧不耐烦地下令把这些羊统统处理掉,紫禁城里不准养羊。

该把这些羊弄到哪里去呢光绪帝一筹莫展。太监又来献计,建议到天坛放养。这倒是个好主意,光绪帝去过几次天坛,知道那里地面开阔,有大片的草地,适合放羊,于是,批准了这个建议。太监赶着羊出了紫禁城,大摇大摆地前往天坛。

然而,天坛的官员无论如何不允许太监赶羊进门,这里是皇帝祭天的神圣之所,不是牧场,他们更不相信皇帝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反而怀疑太监是不是吃错了药。但太监奉旨放羊,一点儿也不把官员放在眼里,于是双方起了纠纷。狐假虎威的太监扯着不阴不阳的嗓子,把天坛官员的祖宗八代都“问候”了一遍。双方情绪激动,还动了手。

天坛的官员忠于职守,却受到太监的羞辱,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他们上奏皇帝,要讨个公道。没想到光绪一口应承:是朕的旨意。这下子天坛官员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一想到太监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想到自己无辜受辱、无处申冤的处境,回到天坛之后,索性在一棵树上吊死了。这样一来事情闹大了。

慈禧得知真相大怒,立即命令将这几十只羊赶到御膳房,做成“羊肉制品”,并把惹事儿的太监重打几十大板之后,发往“打扫处”从事保洁工作。由于光绪已经18岁了,慈禧不便再使用原来罚跪之类的处罚办法,踌躇了半天,没想出办法,结果放过了光绪。

按说这事儿本来不值一提,处理完了就算完了,但光绪帝心疼那几十只羊,因此憋了一肚子气。一天傍晚,光绪在宫里散步,突然发现宫女牵着上百条各色各样的狗,原来,这都是慈禧的爱犬,定期放出来遛。光绪立即找到了报复慈禧的办法,他领着一群太监迎上前去,拦住了宫女的去路。

光绪帝阴沉着脸,故作不知地质问:“这是谁的狗”宫女跪在地上告知是太后的爱犬。光绪怒气冲冲地说:“不许牧羊,却能养狗,怎么能这样!”执意要将这些狗逐出紫禁城。

宫女急得直哭,这些狗是慈禧的命根子,而皇帝的命令又不敢违抗,急得恨不能一头碰死,为此现场乱成了一团。最后光绪领着太监们追打这群狗,现场鸡飞狗跳。

由这件事可见,光绪个性十足。这点光绪像妈妈,别忘了,光绪的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他跟慈禧有着旁系的血缘关系。双方针尖对麦芒,真是棋逢对手。

在光绪帝的皇后的选择上,慈禧确实是私心太重,她一点儿也不考虑光绪的感受,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和娘家的利益,把侄女指婚给光绪。

慈禧的侄女也是光绪帝的大表姐,二人属于近亲通婚。作为表姐,光绪对她并无恶感,但实在不能接受她从“表姐”到“爱人”的角色转变。更何况表姐也没什么可爱之处,身高不矮但有些驼背,脸型不短却写满了忧伤,一看就是一副“受气包”的模样,没有一点儿喜庆的感觉。所以,光绪帝一生没有跟她同居,二人仅是挂名夫妻,甚至成年累月不说一句话。

光绪帝讨厌皇后,但是同皇后一起进宫的还有两位姐妹丽人——瑾嫔和珍嫔,弥补了光绪情感上的空白。尤其是珍嫔,深得光绪的喜欢。

珍嫔具备南方女子的清秀聪慧,年龄也小,还是个天真烂漫、活泼聪明的小女孩儿。她琴棋书画也懂得一些,而且她不喜欢女妆,完全是一美少年的打扮。二人感情迅速升温,即使白天也形影不离。

当时,颐和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慈禧决定到颐和园住上几个月。皇后跟光绪赌气,要陪同太后一起去颐和园,说是去尽孝心;瑾嫔也表示愿意前去尽孝。慈禧十分高兴,答应了二人的请求。光绪帝心中暗喜,这样一来就远离了慈禧的 ,也看不到皇后那张“哭丧脸”了。紫禁城中就是他跟珍嫔的二人世界了,他要体验一下当家做主的感觉。

不料皇后和瑾嫔的举动将了珍嫔一军,俩人前去陪伴婆婆,珍嫔却留在紫禁城中,显得很另类,珍嫔只好言不由衷地向慈禧表示也愿意陪伴尽孝。慈禧心情格外高兴,她肯定了珍嫔的孝心后,表示总不能让皇帝一个人独居,所以,让珍嫔留下陪伴皇帝。此时的慈禧对珍嫔尚无恶感,甚至多少有些爱怜的意思,因为在三个儿媳妇中,只有珍嫔年龄最小。珍嫔喜欢画画,慈禧还曾让自己的御用画师指点过珍嫔。

珍嫔既做出了尽孝的姿态,又实现了跟皇帝独处的心愿,十分得意。太后领着皇后和瑾嫔走了,宫中生活顿时自由起来。珍嫔爱好广泛,比如摄影、唱戏,二人不顾宫廷礼法,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爱情生活。

有一个戏子时常进宫唱戏,珍嫔对他多有赏赐,戏子也送给珍嫔一些戏装照片。皇后觉得两个人的关系有些暧昧,于是,到婆婆那里搬弄是非,没想到慈禧也不以为然。别看慈禧年近六旬,但依然迷恋京剧,还利用皇太后的权势“追星捧角”,所以,她不认为珍嫔这一爱好有什么不好。

一次看戏,皇帝、皇后、瑾嫔、珍嫔都在场,轮到珍嫔喜爱的那位戏子登台的时候,皇后突然阴阳怪气地提醒皇帝看好了自己身边的美人,可别闹出什么笑话。说完,目光怪异地向台上一瞥。皇后话音刚落,珍嫔就委屈得放声大哭。光绪恼羞成怒,起身挥拳要打皇后,太监赶紧前来拉架。现场一片混乱,一台大戏从台上演到台下,草草收场。

从此之后,光绪帝十分反感皇后,开始想方设法报复、欺负皇后。皇后向姑姑兼婆婆哭诉,慈禧再训斥光绪,这对于夫妻关系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后的父亲、慈禧的弟弟桂祥又来凑热闹,问题就更复杂了。

桂祥平日里呼朋引类,三教九流的朋友很多,自打闺女成了皇后,更是自我膨胀,狐假虎威,结果给自己惹来了一桩麻烦。原来,经朋友引见,一个木材商宴请了桂祥,本来说是出于敬仰和爱戴,谁想到酒过三巡,木材商说出了宴请的真实用意:自己手里压着一批东南亚进口的上等木材,价值几万两白银,找不到买主,想卖给皇家,希望桂祥跟皇帝姑爷说一声,促成这笔交易,并许诺支付一定比例的回扣。桂祥已经喝得云里雾里,又架不住人家一顿奉承,就拍着胸脯答应了。

桂祥酒醒之后也很后悔。此时国家财力不足,颐和园落成后,暂时不会建大的工程,一下子购进几万两银子的木材何用而且,他也有自知之明,自己名为皇亲国戚,但姐姐慈禧太后恨他不成器,对他从无好脸色;姑爷光绪对他视而不见,别说求人赏个面子,简直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

但朋友们不知道他的苦衷,人家光知道他是风光体面的皇帝老丈人,况且他已经大包大揽,如果不兑现诺言就是丢面子到家了,今后如何在市面上混经过苦思冥想,桂祥哭丧着脸进宫找女儿。

女儿听完父亲的哀求也很犯难,她名为皇后,日子却过得战战兢兢,但看父亲眼巴巴的可怜样,又不好拒绝,就应承下来了。

皇后自己手中没有任何权力。跟婆婆说,她没这个胆子;跟丈夫说,她没这个机会。

最后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个办法——拜托瑾嫔办成这件事儿。一则光绪帝对瑾嫔尚不至于十分反感,再则她是珍嫔的亲姐姐,如果自己不愿说,也可托妹妹去说。

瑾嫔冒冒失失地跟光绪说了,不料光绪顿时大怒,痛斥瑾嫔简直堕落成了一个“村妇”。皇后在做梦,难道你也没醒吗!光绪骂够了,让瑾嫔给皇后捎个话:别拿太后这个靠山当回事儿,朕是皇帝,天下第一,谁都管不了。

慈禧的耳目遍布宫中,她知道这一切后,恶狠狠地说,当年若不是选他进宫,哪里轮到他做皇帝,辛辛苦苦把他养大成人,想不到这般忘恩负义,看怎么收拾他。

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多年,朝廷中的大臣尽是她的亲信,年轻的皇帝哪里是她的对手

但光绪皇帝并不甘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一心变法图强,重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完全公开化。

慈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囚禁在瀛台,废除了新法。

10年之后,38岁的光绪帝病逝在瀛台,24小时之内,74岁的慈禧也走完了她人生的历程。一对“冤家”至此彻底消亡。

皇帝慈禧

没有矛盾,孝钦皇太后是全力支持德宗皇帝变法的。错就错在康有为这样的乱臣贼子,妄想起兵围颐和园。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维新派的影响下,光绪锐意变法。变法和反变法的斗争非常激烈。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发布了由翁同龢起草的《明定国是诏》,把讲求西学,变法自强,作为清王朝的国策,使维新运动取得了合法地位。但是实行改革后不久,光绪和几个书生犯了急躁的毛病,要搞大跃进,同时, 革命党人趁机起事。在戊戌年春夏之交的那一场风波中,孝钦皇太后审时度势,冷静应对,果断平息了这一场动乱,维护了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事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洋人的帮助下,逃亡国外。那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央工作中的一些失误,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勾结国外反华势力,妄图制造动乱,颠覆政府,篡夺权力,其居心十分险恶,如果不是一批以太后为首的老同志还在,结果不堪设想。同光中兴事业就完全有可能被葬送。为了在海外继续蒙蔽群众,梁启超就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将谭嗣同的那首诗“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改成了现在历史书上所说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一点就可看出康梁保皇党滴险恶用心。包括后来两宫西狩是,孝钦皇太后在西安发布的立宪维新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慈禧太后一直都在想尽办法使国家强大起来,说到底,没有孝钦皇太后,就没有同光中兴。同光中兴也被历史上称作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次“回光返照”

慈禧太后不仅是光绪帝的养母、亲姨妈、还是他的伯母。刚开始母子关系很亲近。

1875年,慈禧年仅19岁的儿子、同治皇帝驾崩,无子嗣。慈禧为了更加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把3岁半的载湉(光绪帝)接进宫收为咸丰帝的养子,继承了皇位,年号光绪。光绪帝的父亲是醇亲王奕譞(七王爷),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

幼小的光绪帝突然和亲生父母分开,哭闹不止,主要由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照料。据慈禧自己说:载湉“常卧我寝榻上,时其寒暖,加减衣衿”,“我日书方纸课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惟恐不至”,按照慈禧自己的说法,她起初是疼爱光绪帝的,她让内阁学士翁同龢和侍郎夏同善为光绪帝的老师。

(光绪帝读书)

另外慈禧还保证

“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但是她的保证至始至终都未兑现。

相比慈禧光绪帝更喜欢慈安,因慈禧权力欲极强,对光绪帝的要求很严苛,束缚的厉害。慈禧性格强硬,无论是谁,只要是说话做事损害了她的私欲,都会严重处罚。光绪帝见到她自然害怕。  相反,慈安太后对权利不感兴趣,比较随和。就连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也喜欢和慈安亲近。在选皇后时同治帝采纳了慈安的意见,立阿鲁特氏为皇后,而不立慈禧选中的富察氏。这对嗜权如命、唯我独尊的慈禧来说,是无法容忍的,她感到丢人丢大发了,嫉恨儿子与慈安站在统一战线上对抗自己。  而光绪帝也和温和的慈安太后更亲近些。慈禧心中不快。

(慈安太后)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45岁的慈安太后身体一直很好,突然暴毙于钟粹宫。朝野皆惊,有人怀疑是慈禧下的手,但没有充足的证据。  

长大些的光绪试图拦阻慈禧的权利欲望,不愿接受慈禧的摆布,慈禧对光绪帝反感。  光绪为自己争取权利引发慈禧恼怒 ,光绪皇帝成年后,慈禧继续把握大权不交。

“凡遇召见引见,皇太后升座训政” 慈禧为了更好地控制光绪帝,就把自己的亲侄女叶赫那拉氏(隆裕皇后)指婚给光绪帝,慈禧的目的是让隆裕皇后监视光绪皇帝的一举一动。光绪帝一点都不喜欢她,而喜欢漂亮、聪明伶俐的珍妃,慈禧心中不快。  

(隆裕左,珍妃右)  

光绪帝大婚后以为慈禧该交权了,因为清朝祖法规定,皇帝大婚后就要主持朝政,而嗜权如命的慈禧违背祖制,把朝中大臣全部换为自己的心腹,继续变着法子操纵朝廷大权,控制光绪。她规定光绪帝每日向她问安,把朝中一切事宜向她“禀白而后行”。

光绪皇帝苦苦读书十余年,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帝,受压多年,血气方刚,满腔的治国之道和政治抱负渴望施展。

在对日本的战争中,慈禧集团主和,而光绪帝主战。  光绪帝在对日作战中,多次下令加兵筹饷。而此时的慈禧太后正在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光绪下令立刻停止慈禧的大兴土木,把银子用于军费,但没有被批准。

1895年清政府在与日方草签了《马关条约》时,光绪帝拒绝割地,拒绝签字,他想通过迁都和日本周旋,但遭到慈禧的强烈反对。慈禧太后令心腹大臣逼迫光绪帝在条约上签字,光绪帝捶胸顿足,痛哭流涕,被迫在《马关条约》上签了字。  光绪帝的所有想法和做法与慈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1898年戊戌变法损害了慈禧守旧派的利益,彻底激化了帝后的矛盾。光绪帝为救国,慈禧为了自己的大权,怕手中大权不保。她生怕光绪帝通过变法,壮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夺权。无论是谁,不管处于什么目的,只要有敢和慈禧夺权的意向,慈禧绝不会放过。由于袁世凯的告密,慈禧知道了维新派的密谋。9月28日她将康广仁、杨深秀、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六人杀害。光绪帝被囚禁瀛台,珍妃被打入冷宫。

慈禧想废掉光绪,在宗室中选了溥儁( jùn),想立他为“储君”,以达到继续顺利垂帘听政的目的,但遭到西方列强反对,未遂。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带着光绪帝西逃,她在逃跑前,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光绪对慈禧的恨可想而知,慈禧自知“母子”关系永远不能恢复,开始寻找新的傀儡,立3岁的溥仪为储君。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年仅38岁的光绪帝正值壮年突然暴崩,死于砒霜中毒。第二天,74岁的慈禧也离开了人间,二人死亡间隔约20个小时。

光绪进宫之后受到了慈禧的苛刻虐待,所以光绪见到慈禧就哆嗦。光绪进宫的时候才四岁,慈禧把光绪与醇王府的一切关系都斩断,不让光绪见亲生父母,让光绪一切都听慈禧的。并且慈禧让宫中伺候光绪的太监宫女们给他灌输慈禧是光绪生母的思想。

光绪进宫后的一切都是慈禧照看,但是慈禧并不是一个能好好照顾孩子的人,而且吸取到教育同治的经验,慈禧对光绪开始了严厉的管教。光绪本来性子就内向,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会害怕,后来造成了光绪性格上的缺陷。

光绪小时候总是受到慈禧的责骂,稍微有一点不顺慈禧的意思,她就让光绪在大殿内长跪或者用鞭子打。长久下去,每次光绪见了慈禧都想绕道走,一直战战兢兢的生活。光绪在慈禧的责骂下养成了害怕的习惯,就连听到敲锣打鼓或者鞭炮声都被非常害怕。

光绪每次给慈禧请安,慈禧不让他起来他就真的长跪不起。光绪在宫中甚至吃不饱。虽然桌子上山珍海味不少,但是光绪稍远的菜品都腐烂了,离光绪最近的菜也常常是冷的。光绪性格懦弱也不敢说。

光绪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皇帝,他每次到太监的房中总要翻找吃的,被太监抓住还要跪地求饶。在光绪身上,一点也体现不出皇帝的尊严。有一次,光绪房中的窗户破了,正是寒冷的冬天,光绪让大臣把窗户糊住,大臣看着光绪可怜,就去照办了。没想到这件事让慈禧知道了,慈禧狠狠的责骂了光绪一顿。从此光绪更不敢提什么要求了,遇到苛待只能自己忍着。

因为珍妃处处和她作对。

珍妃从小在广东长大。她小时候受过良好的教育,认识很多知识分子。她接受的新事物多了,头脑也灵活了,渐渐地她和慈禧之间有了隔阂。珍妃对光绪最大的打算就是让光绪多提拔自己的心腹。只要慈禧老臣逐渐被取代,那就一定是光绪的天下。珍妃不仅给了光绪这一招,她还私下收受了别人的贿赂,这些事情慈禧都知道了。这个事情一出,慈禧就亲自领人进了珍妃的卧室,把她买卖官职的证据扔在她面前。珍妃见了也不想求饶,而是开始和慈禧吵架。慈禧大怒,要求宫人脱去衣服进行仗责。1898年,慈禧下令软禁皇帝,又将珍妃打入冷宫。在被打入冷宫的两年里,没有人关注过珍妃。她是慈禧的眼中钉,大家都急于避开她,以免连累自己。

当然,珍妃之所以有今天,也完全是她自己咎由自取。再加上她得罪了一个连光绪都不敢得罪的人——慈禧太后。1900年,慈禧利用义和团运动挑战八国联军的失败。结果引火烧身,导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还威胁要杀死慈禧。这次慈禧害怕了,就在八国联军快到通县的时候,慈禧想到了一个逃生渡过难关的计划。然而,在她能够再次逃脱之前,她还得对付一个人,那个人就是珍妃。

首先,珍妃处处针对她,慈禧也没打算让她过好日子。其次,敌人入侵,如果觉得珍妃有用,可能会给珍妃留一条生路。珍妃本身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将来会不会对慈禧造成更大的威胁,也不好说。于是在她逃往西边之前,慈禧命令宫人去颐和轩的后院,把被关在那里两年的珍妃拖出来,然后扔到井里淹死。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啊,自然是因为触犯了权力,按照慈禧的习性,如果光绪乖乖地听话,自然就能得到善待,但是如果敢违背她的意愿,那么怎么可能会有好下场,另外,他们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在慈禧看来,皇帝之位是自己赐给他的,乖乖地做一个木偶就是了。

但是光绪不是这么想的,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是想要成为一个明君的,他不是生下来就要给别人做傀儡的,他从小就熟读孔孟圣贤,想要待成年之后能够正式接手最高统治权,但是这个想法只能是空想,因为没有人能让他如愿的,或者是他做皇帝是他人生悲剧的开始,并不是让他施展才能的。

慈禧对于光绪帝的讨厌是从小就开始的,在他小时候,慈禧太后就总是吓他,这些都给小小年纪的光绪留下了阴影,不过这时候厌恶他是因为慈安的缘故,因为她与慈安不和,而光绪却很是喜欢慈安,所以连带着她就十分讨厌光绪,我想或许小时候的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如此厌恶吧。

而后来的厌恶是随着光绪帝慢慢长大,已经成年想要自立门户夺权开始的,要知道慈禧对于权力的欲望是十分可怕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会选载湉做皇帝的原因。这个时候的载湉想要从她手中夺走这一切,她怎么可能不防范,所以后来她一再地迫害载湉,导致了光绪悲惨的一生。

因为光绪皇帝一心想自有作为,不甘心受慈禧指使,后来又弄维新,企图来改变太后统治的实质。而慈禧,只是想找一个傀儡皇帝,国事只由自己做主,无疑,在这利益和政权上起了冲突,怎能不恨?其实光绪小时候一进宫时,慈禧很爱他的,拿他当亲儿子带的,生病时,慈禧整夜不睡为他擦拭,喂药,这也是慈禧后来自己回忆说的。另外,光绪帝是慈禧妹妹的孩子,不应该是慈禧的孙子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56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