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话的发展

晋城话的发展,第1张

晋城古名泽州府,位于山西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自古就是三晋通向中原大地的门户。丹河萦其左,沁河饶其右,析城、王屋名载《夏书》。哲工宗匠先后辈出。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晋城话属中原官话的过渡方言晋语邯新片,共五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邯新片调值(以焦作话为代表)调值为冀鲁、中原两种调值的杂糅,其中阴调类更接近冀鲁,但阳调类则或或接近中原(开封)。邯新片,主要使用城市有晋城,邯郸、安阳、新乡、焦作。邯新片有些词汇接近中原而非典型晋语,比如晋语里说会话为“撇一会儿”或“撇一哈”,而邯新片说“喷一会儿”。邯新片民俗很多地方近河南,本地戏剧泽州鼓书、泽州四弦书、蒲剧与晋剧系统差别很大。

邯新片的音系最接近于早期冀鲁调型方言和中原调型方言有共同祖语面貌。从单字调的调型上讲,邯新片是典型的中原调型,主要原因有,冀鲁与中原在中古时期调型相同,后来分化为冀鲁和中原两种调值,今天的晋城调值介于冀鲁和中原之间,大概是二者未分化前的原始面貌。

而晋城盆地,音系上最接近于古官话,前后鼻音不合流,词汇上,受中原影响很大。而邯新片的音系,其实最接近早期官话,早期官话的祖语大概就是邯新片那个样子。而中原官话和北京官话都是近代官话,古貌罕存。 另外,怀庆方言(焦作、济源)同样是过渡型调值,值得深思。

晋城话也叫泽州话,属邯新片获济小片晋语。晋城自古为山西南下中原的门户,受中原官话影响,语音语调非常类似于有入声的中原官话。

晋城话不分尖团音(即z\c\s不可转化为j\q\x),指示代词也不三分,分前后鼻音,入声没有喉噻韵,也没有独立的调类,已经相当微弱,大部分阳入声字已读舒声,而和一般的山西方言有极大的不同。部分地区还讲中原官话,如沁水城西。

晋城话起源于古泽州南部地区。晋城话中存在明显的绕声和大量的儿化音,且所用词汇有80%以上的和中原官话方言同源(如“喷一会儿”、“得劲儿”“使慌”“枯出““今儿”“夜儿个中“”等等 )。不但语音语调不同于晋语,而且也没有多数晋语中普遍的惯用词汇(如”候生“”乃“”寡“等) 。因此和长治、临汾、运城等北部西部山西地区方言有极大的差别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576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