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及其周边部分地区的方言。由于淄博市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新设立的行政区域,其所辖各区、各县历史上并不属于同一地区,故其各区、各县所用方言不尽相同。因此,按照淄博市所辖各区、各县方言使用词汇的不同和发音声调的差异大致可以把淄博话细分为四个部分,其中淄川、张店、博山、周村、沂源等地方言处于冀鲁官话石济片中的聊泰小片,值得注意的是沂源当地方言虽处冀鲁官话区但明显受到中原官话的影响,故沂源当地方言中又明显带有中原官话的特色;桓台方言处于冀鲁官话沧惠片中的章桓小片;高青方言则处于冀鲁官话沧惠片中章桓小片和阳寿小片的过渡带;临淄方言则又处于胶辽官话东莱片中的青临小片和冀鲁官话石济片聊泰小片、沧惠片章桓小片的过渡带。因此,由来自不同方言片区的各区各县,重新排列组合组成了独具特色的“淄博话”。山东淄博方言 是山东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省鲁中地区方言的典型代表,在语言发音方面仍部分保留了历史上古齐国地区语言的痕迹。山东省淄博市中南部地区的淄川、博山一带保留的古齐国方言习惯的痕迹尤为明显。通过对比普通话与山东淄博话两者之间的区别,得以总结山东淄博话在语音方面的特点。
无儿话音
儿化音在普通话中出现的机率很大。在普通话中有一种语音现象,就是在一些口语常用词后面加一个后缀[er],写成汉字“儿”。这个“儿”不自成音节,而是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形成“卷舌韵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儿化”。儿化词大多数是名词,也有少数别的词类的词具有儿化形式。
但是,淄博方言中却没有出现儿化音。在淄博话中,没有儿化音并不是直接在儿化音的后面直接去掉[er]。比如“树叶儿”去掉儿化变成“树叶”,“没门儿”去掉儿化变成“没门”,“课本儿”去掉儿化变成“课本”等。在淄博方言中去儿化音也有一定的规律。第一,改变词语结构,通常采用叠词的方法;第二,在原来词汇的基础上创造新词,如“后bai”、“老hai”、“一zui”等;第三,采用书面语的表达方法。如“偷儿”改用“小偷”、“月牙儿”改用“月明”。
淄博方言是山东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鲁中地区方言的典型代表,在语言发音方面仍部分保留了历史上古齐国地区语言的痕迹。淄博市中南部地区的淄川、博山一带保留的古齐国方言习惯的痕迹尤为明显。通过对比普通话与淄博话两者之间的区别,得以总结淄博话在语音方面的特点。
山东人管老公叫俺男人,俺那口子。山东人叫自己的妻子为媳妇儿。
妻子,现代是指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中国古时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多以拙荆或内人来称呼,那时的妻子是妻子儿女的意思。进入现代后,则出现了书面与口语两种说法。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口语最常见的有老婆,因人而异,有多种变化,可随场合与心情随意使用。书面用语则仍然保留“内子”、“内人”“爱人”等对他人称自己妻子的名称。
现代语义中“老公”一般特指丈夫的俗称,也指陪伴老婆一起变老的男人。在唐朝时期,“老公”一词代指老年人的用法非常普遍,后来随着“老公”一词义为“丈夫”,意为“老年人”这一用法就逐渐衰变,而关于太监一词多在后期文学作品用使用到。
事实上,在历史发展中,男性称呼配偶的拙荆、荆妻、娘子、良人等,女性称呼配偶的郎君、相公、夫君、官人等,早已被历史淘汰,仅有丈夫、妻子、老公、老婆等不多的几组,沿用至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