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20万四上《星光大道》,又欠40万的陕北女孩崔苗还好吗?

花120万四上《星光大道》,又欠40万的陕北女孩崔苗还好吗?,第1张

2009年,华商网一篇名为《女子负债40余万参加电视选秀被指人造成名》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中的女子不是别人,而是那个4次登上《星光大道》,不惜花费120万的崔苗。

崔苗斩获过《星光大道》的周冠军、月冠军,个人成绩还是非常亮眼,可星光熠熠的背后却是债台高筑。这让人们觉得花费百万就为参加一个节目,真的值吗?对于崔苗而言,没有什么值不值,梦想是唯一值得的东西。

崔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北女子,家庭背景与普通人并无两样。崔苗还有三个姐姐一个弟弟,父母以务农维持家里八口人的日常生活。出身艰苦,崔苗便比同龄孩子更懂事,放牛、洗碗、收拾家什么都干。

日复一日的忙碌家务活让崔苗有着独立性格,“独立”到底好吗?值得庆贺的是她懂得体贴父母,让人五味杂陈的是,她日后的疯狂举动会不会与这样的性格有关?谁都无法说清楚。

黄土地埋葬着一代人的心酸回忆,既然出身贫苦,那只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这是唯一的出路。可能有的人觉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有时,逆天改命这样的例子还是太少,甚至都能称为奇迹。

小时候的崔苗并没有想那么多,她只是对音乐有着单纯的喜爱,这是不夹杂任何物质,最纯净的热爱。崔苗的父亲是陕北汉子,每天都会唱一曲信天游,耳濡目染之下,崔苗对信天游滋生出一种激情。

说起人生中的第一个音乐老师,崔苗会毫不犹豫地将父亲的名字讲出来。有些人对艺术是真的有天赋,有些人对艺术是真的热爱,崔苗属于后者。

农村地区有很多庙会,时不时还会来戏班子,每当看到那些吹拉弹唱的演员,崔苗的心都被带走了。父亲见崔苗那么喜欢戏曲,本着减少口粮的考虑,就让崔苗跟着戏班子走南闯北。在老一辈人眼里,学一门手艺,总不至于饿死。

崔苗太过年幼,在戏班子只能打打杂,某日听到清涧有一个专门教歌舞的艺校,崔苗瞬间就两眼冒光。崔苗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可热衷于歌舞的她还是将心中的想法说给父母听。反对自然是反对,但崔苗的父亲最后来是选择妥协。

为了给崔苗凑学费,老父亲便将家里耕地的黄牛卖了。看到家里如此支持,崔苗就开始较劲,发誓要一番作为。练功再累也不会吭声,4年的时光,崔苗将“坚持就是胜利”当成座右铭,这句话也给她日后的人生带来很大的影响。

2002年之后,崔苗觉得小地方已经没法让自己进步,便只身一人前往省城西安拜师学艺。现实永远都很骨感,为了生计,崔苗不得不在一家饭店做服务员,一月拿着200块钱的工资,过着够吃不够花的生活。

恰逢西安电视台举办《开心就好》的节目,崔苗就主动报名,还拿了特等奖。有导演还和崔苗说:“你很有天赋,也很有潜力,再好好努力,找个师傅学一学,一定能成功。”崔苗愣住了,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人和她说成功,从心底她就更加相信自己能干出点什么。

都说好事成双,崔苗换工作之后,工资涨到600。崔苗觉得自己应该找一个老师,说干就干。挣钱不容易,崔苗上课总是格外认真,不论出现什么状况,都不会缺席。

后台,有一个饭店老板觉得崔苗的信天游很有感觉,便聘请她做驻饭店歌手,一月1600元,还包吃包住。生活稳定之后,崔苗就更加折腾,开始不断参加省、市举办的比赛,意外的是都取得好成绩。

崔苗的追梦路很坎坷,可每一次参加比赛,都能有所收获。这让崔苗觉得自己应该去往更大的舞台《星光大道》,因为,王二妮一举成名,确实让很多草根看到希望。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崔苗给《星光大道》栏目组写的自荐信,并没有回信。

放弃并不是崔苗的性格,最疯狂的时候,崔苗两年时间内写了两百多封自荐信,虽然杳无音讯,但不知为何,却让她变得更加坚定,而不是那种彷徨。

为了参加《星光大道》,崔苗就是时刻准备着,其中还不乏向亲戚借几万块钱的事。看着崔苗那么不死心,清涧文工团主任张胜宝就将其推荐给《星光大道》的编导。历经波折,崔苗算是如愿以偿。

那段时间,崔苗对于《星光大道》就是废寝忘食,一杯清茶、一碗凉粉就当做解决饥饿。苦心人天不负,崔苗那种没压力感,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都顺利通过,也拿下周冠军、月冠军。

主持人老毕还感慨,怎么又一个王二妮,遗憾的是崔苗在年度总决赛10进8中被淘汰,那是她的第四次《星光大道》之旅。对于一个普通农家女孩而言,崔苗已经是成功人物,但这成功的背后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甚至还有着残酷的事实。

四次上《星光大道》,崔苗花费的资金高达百万,很多人疑惑“真的值得吗?”的时候,也有不少人质疑一个大山姑娘哪来的那么多钱。

崔苗确确实实拿不出那么多钱,很多都是赞助,当地政府三次拿出15万元,当地的企业也拿出10万元,还有其他人的捐赠也有10多万元。但这些钱远远不够“造星”的开销,实在困难的时候,崔苗还会通过个人关系融资20多万元。

崔苗的家人、亲戚也表示出支持的态度,崔苗通过他们在农村个人借贷40多万元。为了上《星光大道》,崔苗前前后后花费120多万,个人也是负债累累。

追梦人并不容易,崔苗虽然在荧屏上大方的展示自己的才艺,身后却是超过17米的账单,“明星梦”着实有点昂贵。

可对于负债参加《星光大道》,崔苗并不觉得后悔和可惜,而是表示:“人生有这样的一次经历已经足够。”崔苗还很乐观的表示,自己会接一些演出活动,尽快还清债务。

崔苗的举动不可谓不疯狂,但某种程度上,又是在宣扬陕北文化,她同时算得上众多文艺工作者的奉献者和牺牲者,一切很难说值不值得。

如今的崔苗早已没有名气,也褪下光环,她与歌手艾先楼结为夫妇,还在担任饭店驻唱,算是重操旧业。11年过去,崔苗也归于平淡,过上再普通不过的日子。

没有背景和财富的崔苗还是打响名气,但也不过寥寥无几,坚持可能缔造一段传说。可能在电视上抛头露面的人,还是少之又少,更多怀揣梦想的人却埋没于生活的浪潮之中,甚至来不及抬头。但有梦想真的很了不起,崔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却不值得去效仿。

“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

夕阳的余晖照映着村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一位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着光板老羊皮袄的陕北老汉,扛着农具赶着老牛,从田地里耕作归来。山梁梁上有人唱起了壮美的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扩奔放的信天游,在那贫瘠苍莽、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陕北地区是革命老区,是中国 黄土高原 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 榆林市 和 延安市 。陕北自古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文化交融的“绳结区域”。在陕北形成了以 秦 汉 文化为主体,融合了部分北方草原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

塞上明珠--榆林

下午,我们从西安乘上车,一路沿着210国道北上,过了黄陵后,天色便渐渐黑了。西安到榆林距离600公里,长途卧铺大巴每天下午自西安发车,途中不再上乘客,次日天亮到榆林。乘坐卧铺大巴方便快捷,旅途可以睡觉休息,一觉起来到达目的地,不耽搁办事。不像长途公共汽车,一路上走走停停,到延安还要找旅店歇息一个晚上,旅途要多走上一整天。

到绥德、米脂后,天色渐渐亮了。透过车窗向外望去,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雄壮苍凉,那数不清的山梁,形态各异,百态千姿!但无定河流域,却是溪流纵横、水田密布,阡陌交错的农田周边,是一排排整齐的网状防风护林带。浓郁而独有的边塞文化和如诗如画的大漠风情让人难以忘怀。

榆林,称榆阳,古为上郡地,有“小北京”之美誉,依大漠,踞高原,北瞰河套,南蔽三秦,自商武丁北伐鬼方三年以来,一直是我国民族争战古战场的前哨要地,明成化年间设榆林卫,筑卫城,为长城九边重镇之一。现在榆林有公路北通内蒙古鄂尔多斯,东通山西,西至宁夏,南达关中,来往方便。这里仍是陕北的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

城北约5公里有镇北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为了保护蒙汉交易市场而建立的。台高四层,周长130米,面积5O50平方米,是长城沿线规模最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墩台。东连长城,环绕红山,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口,巍峙于鄂尔多斯毛乌素沙漠之边,俨然是一座巨大屏障。登临台顶眺望,榆林城景,尽收眼下。

离镇北台西不远,沿清水河岸有名胜 红石峡 ,由 红砂岩 构成,故名。两侧岩壁势如刀削,高10余米.凿石为窟,共44窟。据碑石记载,此处曾是宋元间一所名刹,叫红山寺,系由西夏二国王的陵墓建成。随着历史的变迁,今人称之红石峡。 石壁 上有许多古人题字题词。几百年来,红石峡曾名冠边塞,不少达官文人来到榆林,必先到这里吟诗作赋,偶有佳句丽章,便把它镌刻在石崖上。现为众人喜爱的游览胜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榆林还是县级市。榆溪河由北向南从城市中间穿过,城市主要街道就是一条老街,一水儿的青砖石板路,街上大都是明清建筑。主干道是条三里长街,由南至北依次分布着 文昌阁 、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六座楼阁,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背街小巷是一座座青砖砌筑的四合院。自明代中叶以来,文官武将、边商富贾和手工业者云集,长街短巷、高墙低檐的四合院便成为各阶层人士聚居的处所。榆林城扁街宽,坚厚的墙垣,宽敞的庭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据查,榆林城四合院有1000多座,可惜缺少文物保护意识,或被拆除,或成了大杂院。

二道街还未完全建成,西沙那片还是棚户区。市内最大的企业是榆林第二毛纺厂,榆林毛毯、羊毛防寒服质优价廉、驰名天下;最知名的学校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办学底蕴的百年名校,——榆林中学,是陕西省首批确定的十五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最甜不过桃花水。据说女子饮用普惠泉水后肌肤细腻、面若桃花,女美而妇丽。榆林的桃花水豆腐,自带的清香味道竟比肉还好吃。据说可以秤钩;最热闹的地方是南门外,榆林地区运输公司门前,人声鼎沸,叫卖声,吆喝声,吵架声混杂在一起,自行车、汽车、毛驴车熙熙攘攘,来来往往。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地貌特征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南部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西南部白于山区是梁状低山丘陵区。昔日榆林每年春天黄沙漫天,“柳桂湾,刮起了风,刮得白天点上灯,刮得喜鹊丧了命,刮得毛驴掉沟中,刮得磨盘翻烧饼。”榆林城曾被迫3次南迁,也曾发生数次“沙漫城垣,紧急排除”的事例,风沙甚于战祸,使城中百姓惶恐不安。

街道边上便是黄沙,脚踩上去绵绵无力。上街道走上一圈,飞扬起来的黄沙扑在衣服上,灌进鞋袜里,“咯吱咯吱”弄得浑身很不舒服。但不像黄土那样,沾上了就不易掸落。我找了辆自行车骑行,在沙地骑行很是费力,没骑多远便歪歪扭扭地倒下了,扶起来再骑,再摔倒。城市西郊,是人工栽植的成片的樟子松林;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黄沙梁,无边的沙海中,点缀着一丛丛绿色的沙柳、沙蒿。

自上世纪50年底末起,榆林政府和人民已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在沙漠的腹地种植万亩以上的成片林地,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如今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已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治沙面积5000万亩,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毛乌素沙漠植被覆盖率已达30%。榆林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3%,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种养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改善了全市的投资环境,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区域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陕北农村--佳县马家沟

在南门外,我们坐上去佳县的班车。小妹裹上了头巾,包的严严实实,扭过头莞尔一笑:“姐夫,这儿风沙可大了。”沿榆佳公路,过了青云寺后、然后顺着佳芦河畔,经过刘千河、方塌,约30公里路程,走了一个小时,最后到了王家砭。

王家贬镇,山川相连,交通便利,据六乡镇中心位置,是农副产品集散地,自古商贾云集,被称为佳县的“白菜心”。王家砭境内河道平坦、川塌地成片,水资源丰富,佳芦河水为两岸灌溉提供了方便。 境内王家砭中学是佳县重点中学之一。

在王家砭没有停留,我们又搭上通往刘国具乡的村村通班车。说是村村通班车,其实是辆破旧的中吉普车,车厢里坐得满满当当,还有只老山羊,——附近赶集的农民把羊也牵上了车。吉普车沿着山路飞快地奔跑了起来,一路黑烟,一路颠簸,尘土飞扬。约半个小时,到了康崖窑村我们下车,接下来的路程要步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站在陕北高高的山峦上,举目放眼望去,一道道沟沟梁梁、一座座山山卯卯,此起彼伏,绵延不绝,旷世原野,粗犷苍凉。大路旁边的沙地里,以梭梭草、沙柳、沙蒿、骆驼刺居多,乔木主要有胡杨、柳树、榆树。在沙地植物间的空隙,是斑斑驳驳的黄沙。风起了,黄沙滚滚,睁不开眼,砂砾打在脸上麻麻的痛。山峦上隔不多远,便突兀着一个小土丘,或者叫墩台,这是古代军事用途的烽火台。多建于北宋时期,为防御西夏、辽入侵而建,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前方不远处的山坳里,便是此行目的地——刘国具乡马家沟村。村子不是很大,也就百十户人家,全村都姓马。马家沟离刘国具30多里,倒是和王家砭镇连畔种地,人们跟集赶会也是到王家砭。依照“逐水而居,依山而筑。”原则,人们在沟道南坡向阳地方圈起了窑洞,一排排石砌窑洞高高低低,略呈台阶式布置,倒也错落有致。一进村是马家沟小学,一个不大的院子,建有三孔石窑洞,一圈低矮的用石头垒起来的院墙,简易栅栏大门几乎从不上锁。离学校不远处是座简易的龙王庙,村后边有座土地庙,农民离不开土地,土地离不开雨水。“村村有庙宇,家家有神龛”,是陕北所有县市的共有特征,马家沟也不例外。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一院窑洞一般修三孔或五孔,大多中窑为正窑。半圆形的窗棂贴上白格生生的窗纸,红格艳艳的窗花,窑内锅台用清油和鸡蛋皮皮砌成花朵,炕上有花花绿绿的炕围子,铺着白净的秸秸皮席子,再铺上羊毛毡,柜子、箱子、米囤,摆放有序。“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在炕上坐。”陕北的男人和女人就住在这样温馨的窑洞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欢女爱、繁衍生息,一片生机盎然。

沟底有条不知名的小河,河边有水井、山泉,清冽甘甜。陕北人和关中习俗大有不同,家里来客,先端上自家腌制的酒枣、卤水炒制的南瓜子、葵花子,再盛上碗小米粥。这儿没有喝茶习惯,给客人不提供茶水。口渴了,随手拿起水瓢,到水缸里舀一瓢饮。农村人大多食用猪油,不吃辣椒,少有醋,喜欢吃杂粮、大烩菜,猪肉烩粉条人人喜爱。

村庄周围的山梁梁上是农民的土地。主要种植谷米、高粱、玉米、荞麦、绿豆等,经济类作物有马铃薯和葵花。尤其适宜种植马铃薯,沙土地土质疏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平均亩产1600公斤至3000公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北农村的女人们经常说,离了蛮蛮(马铃薯),就不会做饭了。这里出产的马铃薯外皮光洁,色泽艳雅,个大肉肥,质地细致,含淀粉较高,深受当地农民喜爱。每年秋季收获的马铃薯也不拉回家,就近储藏在路边的菜窖里。“不会丢,没人去偷。”妻说。还有大红枣,佳县红枣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被称为“中国红枣之乡”。各家在门前、涧畔,或沟边、山卯,都栽上了枣树,漫山遍野,到处可见。人们上地、或牧羊时,捎带着就栽植十几颗枣树,家家都有十几亩枣园。

陕北过年最有年味。几乎家家都搭有“火塔塔”,除夕点燃,彻夜燃烧,孩子们也都围着“火塔塔”嬉戏玩耍。街上各家商号都要搭起丈余高的大火塔,人们围着火塔扭秧歌。 陕北人 闹秧歌 ,就是图个红火。每年正月二过后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压了锣鼓五音。由于当地 煤炭质量 好,又有 柴木 助燃,所以在正十五的夜晚点燃后,火焰照红夜空,在 伞头 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 唢呐 ,秧歌队绕塔高歌欢舞,特别是伞头的即兴表演、对唱,非常好看。

春节过后,孩子们开始上学了,家里的男人也要出外务工,地里的庄稼就靠女人务弄。男人走后,女人们独自扛起犁铧,赶着毛驴上山,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一年复一年地轮回。一头毛驴、一把镢头和一个女人,在山峁峁上把平静的高原搞得黄土飞扬。这里种地苦,苦在山地路也崎岖,苦在使不上机械,全靠人力。一片山坡连着一片山坡,一座峁子连着一座峁子,干不完的活,望不尽的地。她们上山背柴、下河挑水、推磨子压豆腐,整日在黄山沟梁间穿梭,整日在屋里院外忙碌。她们就像黄土高原背洼洼上鲜艳的山丹丹花,给单调的黄土高原带来一道夺目靓丽的风景。

这儿的人们爱唱歌,无论是苦还是甜,不管是开心还是郁闷;“陕北人都会几句信天游,扭一段大秧歌。”妻说。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轻易能听得到。关中的秦腔唱腔宽音大桑、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狂朴实之感;陕北的民歌却是像黄河水酿成的老烧酒,品上一口,立刻就会醉上心头。两者燕瘦环肥,各有所长。信天游里有蓝天的味儿,有黄土的味儿,还有浓浓的陕北人情味儿。信天游是黄土地上的天籁之音,是陕北人心底里生出的山丹丹。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为你开了另一扇窗。”2005年国家在王家砭到马家沟的黄沙梁上,勘探发现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岩盐资源。借着富足的岩盐资源,国家设立了省级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新建设的榆佳高速、神佳高速在这里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入驻企业28家,到处都是一片热火繁忙的景象。

大部分土地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陕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们搬出世代居住的马家沟,在交通方便的沙峁梁上圈起了新窑洞;通过人蓄饮水工程,把沟底的井水打上了新居民点,水泥路也通道了村里。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力,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上了班。每到黄昏,下班回来的年轻后生和婆姨女子们,聚集在村中心的文化广场,热热闹闹地跳起了广场舞、扭起了大秧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陕西是一个没有开化的地方,因历史和现今国家政策的影响,人们并不清楚自己是谁。部分陕西地区以圆脸唯美,肤黑是好吃加减肥造成的。陕西地区是我国出产二流 三流美女的地方。其看得过去的女孩比哪都多,也就是面相平均值全国最高。但相对论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因陕西关中一带自古女人较难看。凸显出陕南 陕北女孩的优势。注意这里只是,省内的比较,且是古代关中农民给陕南陕北女人戴的高帽。由于Shaanxi自古为天府之国。人也不愿意出去。故在此小范围内加上面相平均值很高,人人都有了自己是美女的想法。并且很狂傲。

崔苗,崔苗经典陕北民歌《陕北姑娘 》,崔苗,生于1986年,籍贯系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人,2009年星光大道月冠军,2016年7月发布首张歌曲专辑《姐弟唱响》。

《陕北姑娘》这首歌表达体现了陕北姑娘忠贞不渝的爱情和追求,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的苦乐和爱憎。

《陕北姑娘》歌词:

小河水从我家门前过,对面树上住着喜鹊窝。

悠悠地传来动人的歌,那就是我的三哥哥。

一把把黄土一道道沟,妹妹心里泛清波。

泛清波,小河水呀梦里过。

信天游唱出你和我,你和我。

啊哈嗨,唱出那高高的山。

唱出那弯弯的河,唱出那沟沟唱出那坡。

唱一首信天游属于我,属于你和我。

小河水从我家门前过,对面树上住着喜鹊窝。

悠悠地传来动人的歌,那就是我的三哥哥。

一把把黄土一道道沟,妹妹心里泛清波。

泛清波,小河水呀梦里过。

信天游唱出你和我,你和我。

啊哈嗨,唱出那高高的山。

唱出那弯弯的河,唱出那沟沟唱出那坡。

唱一曲信天游属于我,属于你和我。

唱出那高高的山,唱出那弯弯的河。

唱出那沟沟唱出那坡,唱一曲信天游属于我。

属于你和我,啊哈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032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