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之死是何人策划的,小小外伤怎会一夜暴毙?

孙策之死是何人策划的,小小外伤怎会一夜暴毙?,第1张

要问三国中最大的英雄是谁?非常曹操莫属。这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为了彰显传统君主文化刻意地抹黑了他的功业而已。相反,就因为刘备是汉朝皇室的后裔,至于真假还分不清楚,此人虽然虚伪奸诈却被作者穷尽修饰之词。然而在三国中,天不怕地不怕的曹操,却对这个年轻人恐惧万分。如果不是此人英年早逝,鹿死谁手还真的难以预料。

要问此人有多猛,仅仅凭借3000兵马就能火箭升空一样地快速发展,仅仅用几年时间就占据了全国东南几省最富饶的土地。不错,他的名字就叫孙策。这个仅仅只活了二十六岁的青年,如果不是被人暗害,凭着他的武功和谋略,如果再给他20年光阴,统一三国的很可能最后是他。

对于孙策的死,真实的历史上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说法,在三国志却被认为最具权威性的记载。孙策的死完全是出于大意,也可以说是太过狂妄。在他取得了东吴的控制权之后,他把这一地区原来的地方军阀许贡给弄死了。正所谓秦桧还有三个相好呢,更何况这个曾经称霸一方的枭雄呢。小霸王孙策仗着自己一身武艺,对安保工作的安排并没有太过上心。殊不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只是倒霉的孙策还的有点早。然而在三国那个纷杂乱世之中,谁又能保证自己还能活过明天呢?

对于孙策的死,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里都有着相同的记载。大概意思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年轻有为,事业有成的孙策有一天心情特别好。他决定牵着狼狗,架着鹰去野外兜兜风。由于古代还不流行盖房子卖,土地的利用价值没有现在高,所以想找一个地方打猎还是很容易的事情。在他们出城不远来到一片郊区的荒地上之后,便在这里设置了猎场。雄姿英发的孙策,如同那天的太阳一样,悬挂高空光芒四射。也是他第一个发现了前面一头公鹿,喜悦之情不由而生啊。在追逐射杀之中,孙策快马加鞭超越了护卫的保护。就在这个瞬间他被暗藏在草木丛中的许贡手下所伤,尽管刺客最后都被成功歼灭了。但精心策划的刺杀行动还是划破了孙策的脸。

按说以孙策的身体素质,这种面部的皮外伤根本不至于要了他的性命。然而孙策却是一个很爱面子,也很在乎形象的人。在当天晚上,医生给他上药包扎好之后,孙策坐下来在镜子面前看了看被医生给他包裹得乱七八糟的脸,越看越觉得这不是自己,而这恰恰正是自己,一个堂堂的像项羽一样的大英雄怎么可以就这样破相了呢?为什么我那么不小心呢?行猎之前为什么不派人在这一地区先行搜查打探呢?为什么拥有盖世武功的我就没躲过敌人的攻击呢?这一切都是太不可思议了。孙策越想越生气,就举起铜镜狠狠地摔在了桌子上。小霸王孙策力大无穷,伴随着一声响亮的铜器之声,他的伤口因为遭此铜振迅速恶化,是夜毙命。在传统中医里,受过刀伤的人,是不能听到铜器的敲打之声的,这是引起发炎的根本原因。这种说法虽然没有科学根据,但在我小时候依然有老人这个讲究。如果家里有外伤之人,是绝对不会让下乡卖气球卖针的锣鼓在自己门前敲击的。

但用现在的科学来推断,孙策很可能是中毒身亡。而下毒的那个人,很可能来自两个地方。第一就是刺客使用的工具,这种精心的策划,要的就是一剑封喉,不会讲究什么道义的。想想荆轲刺秦用的那把剧毒无比的匕首,就知道古人在刺杀时惯用这种手段。否则的话仅仅是个外伤,就算是破伤风感染了也不会如此快就一夜之间死人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内在因素。孙策外出打猎,是一时兴起的偶发事件,敌人怎么会知道这件事的呢?他们不可能因为一次暗杀24小时监控吧。是谁透露了这次行动的计划?还有孙策和刺杀他的那三个人有过对话,对方也没有明确说他们就是许贡的手下。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刺客是没必要再隐藏身份拉。恰恰相反,一声高喊,什么什么万岁,那才显得英雄气概啊!所以这三个人,很可能是孙策内部人员干的。

历史已经证明了孙策“传位”给孙权是正确的选择,正是孙权这位雄主开创了吴国鼎立魏蜀的局面。这里所说传位更确切地讲是传孙氏家业,江东四大家族并起的局面下,家业的传承当然以能者胜之,这与国家继承人的选择还有些不同,毕竟是以家创国的阶段,孙氏集团是江东门阀利益的代言人,而这个代言人必须是能者居之,否则家业不保,何谈立国?孙策之死的幕后黑手?受益者曹操也,刘表也,孙权也。

传位经过

孙伯符,是江东猛虎孙坚长子,孙权兄长,公元191年孙坚阵亡后,他子承父业,继续发展孙氏基业,当时孙策年仅17岁,不得已屈膝于袁术,后因袁术屡屡失信于他,孙策认为袁术难成大业,加之胸怀大志,于是在好友周瑜的帮助下自立门户,并很快于江东站稳脚跟。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200年四月,孙策在行猎过程中被刺客射伤,不久便伤重不治去世了,死时年仅26岁。临终前,孙策把未尽之业传给了他的弟弟孙权,将吴侯的印绶交给孙权,对心腹大臣做下重托,在做完了接班人的安排之后,当天夜里他就去世了。

传位孙权而非孙绍的原因

稚子太过年幼

孙绍是出生在东汉建安四年己卯,即公历199年10月20日,孙策去世的时候他还不过是六个月大的襁褓婴儿,又如何承继江东基业呢?再者单凭他是先主公之子不仅身无尺寸之功,辈分又极小,在程普、韩当、周泰这些老将面前说他是孙子辈也不为过,又如何服众呢?

保住江东基业不坏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主传》

孙策弥留之际对孙权的一席话,很明显地道出了他传位于孙权的用意就是为了保住自己与父亲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江东基业,不至于落入他人之手。此时的江东门阀皆蠢蠢欲动,吴氏江东的统治基础便是门阀士族,若非一位才贤并举的代言人主持大局,恐怕江东内乱以致孙氏家业不保。

孙权天资聪颖

孙权为人足智多谋,遇事果决,因此孙策经常让他在旁参与许多重大事务的决策,其展现出来的才能经常让孙策都自愧不如,这也难改精明睿智的枭雄曹操后来也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兄弟关系不错

虽没有史料记载二人如何的手足情深,但是父亲孙坚去世后,顿失依靠年仅9岁的孙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跟随的都是孙策,正所谓长兄如父,孙策这个年长7岁的哥哥想必在幼弟孙权的眼里既是兄长,亦似慈父一般,二人感情如何能不好呢?

孙策之死

《三国志》版——遇刺伤重而亡

“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至夜卒,时年二十六。”——《三国志》

正史中记载,孙策打猎的时候撞上了仇人许贡的儿子和宾客,被他们给射伤,最终不治而亡。这个许贡本是吴郡太守,孙策离开袁术创业时夺得吴郡,许贡便投奔严白虎,随后严白虎再被孙策战败,许贡如丧家之犬流离失所,故而上表曹操“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也就是所要借曹操之手为自己报仇,但此计被孙策发现,于是先下手为强,除掉了许贡,这从逻辑上才符合许贡门客刺杀孙策的事件。

但在这件事情上还存在一些蹊跷,一则孙策行猎的时间地点为何会被许贡门客摸得如此精准呢?想必江东是有内奸的,这在诸多传言中,受益者最大的是孙权,故而有孙权为主谋的说法,但我并不认同此说,毕竟兄弟二人为手足情深。故而江东门阀任高官者出了内奸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江东门阀势力盘根错节,孙策为创业之主,难免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埋下恩怨也在所难免,遇刺身亡或许就是这些人透露的消息。

关于此事,北方的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夕便已有谈论,曹操担心孙策会趁许都空虚之际偷袭其根基后方,此时郭嘉认为孙策为人过于跋扈,自身多灾,恐难保性命,不必顾虑。这个预测可谓是胆大心细,或许孙策之死,曹操谋士郭嘉难逃干系,否则怎有这一席话。又或者郭嘉早已看出孙氏集团在江东没能够权衡各方势力,终究会惹祸上身,但无论如何,曹操成为了间接的受益者。

《吴历》版——作死而亡

这里说的是本来孙策遇刺后,医官同他说伤情不是特别严重,只要细心调理还是可以慢慢康复的,只不过短时间内不能剧烈运动,更不能妄动肝火。却不料后来孙策拿着镜子过来一照,发现自己面目全非,原来“英俊”的面孔早已不在,于是怒火中烧,仰天大吼了几声,结果没想到创口由此崩裂,伤情顿时恶化,他也因此当夜就去世了。

《搜神记》版——于吉致亡

书中记载孙策因事杀了一个名为于吉的术士,于吉阴魂不散一直跟在身旁。此次受了箭伤本来将养得好,伤情刚有些许起色,万不料孙策照镜自视时猛地一看,突然发现于吉出现在了镜子里,回首一望却没有发现他的踪影,如此重复了数次,孙策不堪其忧,于是愤然大怒,又是一顿怒吼,最终伤口破裂,而后不治去世。

历史的结果已经证明,孙策把江山传给孙权还算是个比较英明的决定,毕竟孙权不仅仅守住了他们孙氏两代三人的基业,并且发展了江南之地的经济,还建立了吴国当上了皇帝,让孙家也过了一回天子瘾。但是孙策之死其说法太多,且大多离奇,可信度不高,也许就真像《三国志》记载的那样,他是被仇人所暗害,重伤而后不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小霸王孙策在打猎的路上被暗箭射中脸颊

孙策强忍着疼痛,杀死了刺伤者,然后摔倒在地。突然被刺伤后,孙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整天躺在床上。江山需要继承者,因此谁是最佳候选人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

现在孙家有三个候选人可供选择,包括孙策的两个弟弟孙权、孙毅和长子孙绍

孙绍作为长子,一定是最有资格继位的,但为什么大臣们都跑去支持孙毅呢?孙权最终继位了?让我们逐一分析一下。虽然孙绍当时是长子,但他太年轻了。当时,他还是一个6岁的孩子。如果他让一个孩子坐在王位上,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毕竟,在三国战争时期,如果君主太弱,可能会给一些奸臣谋反的机会。

小霸王孙策自然不傻

他把儿子从继承人的行列中移除。他只能从他的两个兄弟中选择。孙昭大臣们强烈推荐孙毅继承,但孙策坚持亲自将自己的位置传给孙权。所以问题是,为什么大臣们更喜欢17岁的孙毅而不是19岁的孙权?在大臣们看来,孙权的表现仍然不如孙毅好。虽然孙权年轻时很优秀,但他在军事领域的成长并不是特别好。

公元197年,当时只有16岁的孙权进入宣城

当地的土匪制造了混乱。作为老板,孙权必须看起来像老板,但面对强大的土匪,孙权太害怕了,不敢出门。周泰率领军队,最终摧毁了土匪。这样一件可耻的事情不能传出去。虽然目击者周泰想为他保密,但后来它传到了别人的耳朵里。后来,孙策带领军队攻打刘勋,孙权带领军队攻打匡祁城。此时,孙权的军事实力远远领先于敌人,但由于指挥错误,敌人直接冲了出来。

看到如此强大的进攻,孙权直接选择逃跑,没有发挥军队优势的空间。在这两起事件之后,孙权的声誉一直很糟糕。江东大臣觉得孙权虽然很有才华,但胆小怕事,不愿承担重大军事责任。作为江东大臣的代表,张昭的话代表了江东士族的意见。孙策为什么选择二弟孙权取代自己的位置?

孙策有自己的想法让孙权继承

孙策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孙健去世时,孙策一直在与孙权作战,年轻的孙毅基本上没有出现在后面。他们不仅是兄弟,也是战友,所以孙策心里一定更喜欢孙权。孙毅和张昭的关系。张昭是吴国的开国大臣。吴国刚开始发展时,江东家庭全力支持孙家,张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策担心以张昭为代表的人会占领孙家的江山。正是因为张昭和其他人的大力支持,孙毅才讨厌孙策。他的兄弟没有帮助孙策,而是转身帮助张昭和其他人。如果孙毅接管王位,孙江的江山迟早会落入张昭手中。孙权的执政能力比孙毅强。虽然孙毅在军事上可以与孙策媲美,但这样的人真的不适合成为一个国家的国王。

孙权不仅具有优秀的政治能力,而且在许多方面都非常有才华。因此,孙策不顾大臣们的意见,亲自传给了他的兄弟孙权!孙权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孙权的领导下,吴国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土地,而且在战争时代变得越来越强大。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074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