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桃花夫人》剧情简介:春秋时期,陈宣公次女妫嫁与息国(今河南息县)国君为妻,因其容貌娇美,艳若桃花,时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她一心辅佐息侯治理国家,然而此时南方的楚国国力日增,楚文王雄心勃勃,企图扫灭诸侯,夺取天下,他一路北上,在吞并了申国(今信阳)、黄国(今潢川)、蓼国(今固始)后,发兵息国,由此息夫人的命运急转直下,这位深明大义、善良聪慧的女性为了挽救息国,为了保护自己的丈夫,毅然走上了一条忍辱负重、大仁大义之路……
信阳豫剧团何雪林演出《桃花夫人》
1、《宇宙锋》
秦二世时,赵高、匡洪一殿为臣且是儿女亲家。赵高专权,匡洪不满。赵高遣人盗匡家所藏“宇宙锋”宝剑,后持剑行刺二世以嫁祸。二世震怒,抄斩匡门。
匡洪子匡扶逃,其妻赵艳容回赵家独居。秦二世胡亥见艳容貌美,欲立为嫔妃。艳容既恨父亲诬陷匡家,又恨二世荒*无道,断然拒绝。在使女哑奴(有剧为哑乳娘)的帮助下,赵艳容假装疯癫,以抗强暴。
2、《玉堂春》
官家子弟王景隆与名妓苏三誓偕白首,因金尽被逐,潦倒关王庙。苏三得悉,赴庙赠金,使王得回南京。后鸨儿将苏三卖给山西富商沈燕林为妾。
沈妻皮氏与赵监生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解至太原三堂会审,主审官恰为巡按王景隆,遂使冤案平反,王、苏团圆。
3、《长坂坡》
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杀回乱军寻找。
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七进七出,视曹军百万之众如同草芥。曹操传令活捉赵云,赵云就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4、《群英会》
曹操谋士蒋干,与周瑜故交,请求过江劝降。周瑜将计就计,盛会隆重宴请诸将和挚友,号称“群英会”。席间歌舞欢庆,相邀蒋干共眠,旋即详装酒醉,暗将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书信置于案头。
蒋干劝降不果,万般无奈,趁周瑜“熟睡”之际,翻阅文案,“偶遇”此信,大为惊恐,连夜返回江北,告知曹操。曹操即刻斩了蔡、张两人。周瑜暗喜曹操中计,除去了谙熟水战的将领。
5、《花木兰》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
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长坂坡》京剧传统剧目,又名《单骑救主》。取材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剧本根据《京剧丛刊》第三集整理,其中赵云、曹操、糜夫人部分,根据北京戏曲实验学校茹富兰及郝寿臣、王瑶卿先生演出本略有调整,其它角色根据一般舞台流行本,由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处吕瑞明进行整理。在整理编纂过程中,还有中国京剧团演员王玉让、苏维明、曹连孝、张玉禅、林盛竹、高富远等参加帮助。整理本较原本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原本第二场刘备上场唱词为:“堪叹万般皆由命,看来由命不由人,桃园弟兄秉忠正,治国安民破黄巾……”,与刘备当时心情不太切合,词意也不恰当,已作修改。 二、原本第二场有简雍袖占一课,算出大凶之兆的情节,已加删改。 三、第十三场夏侯恩的念白,过于脱离剧情,已据原本人物性格,加以修改。 四、赵云抱阿斗跌入陷马坑,取消了原本语涉迷信部分,强调赵云的英勇,改为马在坑内跃起。 赵云:武生
曹操:净
刘备:老生
甘夫人:旦
糜夫人:旦
简雍:老生
糜芳:丑
文聘:净
夏侯恩:丑
徐庶:老生
张飞:净
1976年,长春**制片厂拍摄了彩色京剧**《长坂坡》。俞大陆饰赵云,袁世海饰曹操。 第一场
(张郃、文聘同上,双起霸。) 张郃、文聘 (同点绛唇牌) 猛将千员, (许褚、张辽同上,双起霸。) 许褚、张辽 (同点绛唇牌) 雄兵百万, (曹洪、夏侯惇同上,双起霸。) 曹洪、夏侯惇 (同点绛唇牌) 军威显, (李典、乐进同上,双起霸。) 李典、 乐进 (同点绛唇牌) 号炮惊天, 众人 (同点绛唇牌) 旌旗空中展。 (同白) 俺—— 张郃 (白) 张郃。 文聘 (白) 文聘。 许褚 (白) 许褚。 张辽 (白) 张辽。 曹洪 (白) 曹洪。 夏侯惇 (白) 夏侯惇。 李典 (白) 李典。 乐进 (白) 乐进。 张郃 (白) 众位将军请了。 众人 (同白) 请了。 张郃 (白) 丞相升帐,你我两厢伺候。 众人 (同白) 请。 (八曹兵、曹操同上。) 曹操 (引子) 席卷荆襄建奇勋,望风来归顺。独力扶乾坤,用兵机,券必胜。 众人 (同白) 参见丞相。 曹操 (白) 站立两厢。 众人 (同白) 啊! 曹操 (念) 令出阃外山摇动,权倾廊庙废三公。满朝文武皆心腹,乾坤只在掌握中。 (白) 老夫曹操,汉室为臣,官居首相,统辖全军。探马报道:大耳刘备,弃出新野,败走樊城带领百姓,一个个扶老携幼,一日一夜只行数十余里。擒之在迩,因此整顿人马追赶大耳刘备。张郃听令! 张郃 (白) 在。 曹操 (白) 大队人马追赶刘备去者。 张郃 (白) 得令。令出,下面听者:大队人马追赶刘备去者。 (众人同允。) 张郃 (白) 传令已毕。 曹操 (白) 起兵前往。 (排子。众人同下。)
第二场 刘备 (内西皮导板) 哭声遍野追兵紧, (四兵士、糜芳、糜竺、赵云、简雍、甘夫人、糜夫人抱阿斗、刘备同上。) 刘备 (西皮原板) 扶老携幼奔江陵。 桃园弟兄威名震, 匡扶汉室秉忠心。 曹操专权违圣命, 奉诏勤王功未成。 徐元直打马 (西皮流水板) 许昌奔, 三顾茅庐访孔明。 指望同心扶汉鼎, 谁知兵败走樊城。 眼看此情珠泪滚 (狂风。) 刘备 (西皮散板) 狂风刮起马前尘。 (白) 啊,简先生!狂风四起,难以趱行,如何是好? 简雍 (白) 主公,若再迟延,曹兵追来,大势去矣! 刘备 (白) 依你之见? 简雍 (白) 抛弃车辆百姓,走为上策。 刘备 (白) 嗳!从新野相随数万百姓,怎忍一旦抛弃。 (刘备看。) 刘备 (白) 前面什么所在? 简雍 (白) 当阳县。 刘备 (白) 今晚就在当阳县歇马。 简雍 (白) 是!下面听者:今晚就在当阳县歇马。 (众人同允。) 刘备 (西皮散板) 抛弃百姓心不忍, 去到当阳暂安身。 大家小心往前进…… 张飞 (内白) 呔,众百姓!曹兵追赶,休得落后,速速趱行! (众百姓同上,过场,同下。张飞上。) 张飞 (白) 马来! (张飞下。) 刘备 (西皮散板) 再与先生说分明。 (白) 简先生!吩咐下去:今晚就在此地暂宿一宵,明日早行。 简雍 (白) 下面听者:今晚就在此地暂宿一宵,明日早行。 (众百姓自两边分上。众人同就坐。) 刘备 (白) 四弟。 赵云 (白) 主公。 刘备 (白) 你看秋末冬初,寒风透体,好不凄凉人也! 赵云 (白) 主公,且免愁肠,保重要紧。 刘备 (白) 大家席地而坐,耐到天明,再作道理。 赵云 (白) 是。 (起初更鼓。) 刘备 (白) 唉! (西皮原板) 寒风透体夜已深, 满天星斗起浮云; 英雄至此无限恨, 不是愁人也断魂。 (起二更鼓。) 甘夫人 (西皮原板) 夜静更深天寒冷, 点点珠泪湿衣襟。 (起三更鼓。) 糜夫人 (西皮原板) 阿斗在怀中睡不稳, 令人坐卧不安宁。 刘备 (西皮原板) 方才睡去忽又醒, 荒郊旷野起悲声。 莫不是刘备无福分? 今夜怎能耐到天明! (起四更鼓。) 张飞 (内白) 走啊! (张飞上。) 张飞 (西皮散板) 耳听得西北杀声震, (白) 大哥! (西皮散板) 曹操连夜发来兵! (众人同惊起。) 赵云 (白) 哎呀! (赵云收拾枪、马。) 刘备 (西皮散板) 听说曹操兵临境, 百姓又要受难行! 四弟你把家眷保, 三弟一同挡曹兵。 (鼓声。曹八将同上。百姓、四兵士同下。) (赵云架住文聘、张辽,刘备架住曹洪、乐进,张飞架住许褚、张郃,简雍、众人同架住夏侯惇、李典。刘备、曹洪、乐进同下。简雍、夏侯惇、李典同下。) 赵云、 张飞 (同白) 来呀! (赵云、张飞同下,众曹将同追下。) 第三场 (四曹兵、文聘同上。) 文聘 (白) 俺,文聘。奉了丞相之命,挡住刘备去路。众将官,杀! (刘备上。) 文聘 (白) 刘备往哪里走! 刘备 (白) 文聘你好不知羞也! (西皮快板) 你本荆州一小将, 景升待你恩德长; 忠义二字全不想, 背主求荣把曹降。 如今还来把路挡, 有何面目见三光。 文聘 (白) 啊! (西皮散板) 忽听刘备一言讲, 羞得豪杰脸无光。 我今辜负曹丞相, 拨转马头离战场。 (文聘下。曹洪、夏侯惇、李典、乐进同上。) 众曹将 (白) 刘备归降! 刘备 (白) 哎呀! (西皮散板) 四面俱是曹兵将, 口口声声劝我降。 拚命逃出天罗网, (张飞、四兵士同上。) 张飞 (西皮散板) 来了燕人翼德张。 (张飞架住四将,四兵士救刘备同下。张飞与四曹将同开打,张飞下,四曹将同追下。)
第四场
(张辽、赵云同上。许褚上,糜芳上,李典、乐进同上,张郃执弓上,射糜芳,赵云下。曹五将同追下。) 糜芳 (白) 被曹营将官,射了一箭,痛煞我也!哎呀且住!看赵云竟向西北而去,必是降曹去了,我不免报与主公知道。哎呀,痛煞我也! (糜芳下。)
第五场
(众百姓、糜夫人、甘夫人同上。曹洪、夏侯惇、李典、乐进同上,冲散甘夫人、糜夫人,自两边分下。) 第六场
(淳于导、四曹兵同上。糜竺上,糜竺被擒,众人同下。)
第七场
(简雍上,张郃上。张郃刺简雍倒地,张郃下。) 赵云 (内白) 马来! (赵云上。) 赵云 (西皮散板) 黑夜之间破曹阵, 主公不见天已明。 (白) 且住,昨晚四更时分,与曹兵截杀往来,今已天明,不知主公家眷逃往何方去了?哎呀且住,我想主公将二位主母并幼主阿斗,重托俺赵云身上,昨晚军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见主公?也罢!俺不免勒转马头,杀入曹营,好歹要寻找二位主母与小主人的下落也! (西皮散板) 赵云既然受重任, 上天入地去找寻; 催马向北来探询, 简雍 (白) 四将军救命啊! 赵云 (西皮散板) 只见简雍倒埃尘! (赵云救起简雍。) 简雍 (白) 多谢四将军搭救。 赵云 (白) 简先生为何这等模样? 简雍 (白) 被曹兵刺了一枪,痛煞我也! 赵云 (白) 可知二位主母与小主人下落? 简雍 (白) 不知去向。 (鼓声。) 赵云 (白) 啊!简先生。那旁来了一哨曹兵,你且躲在一旁,待俺斩将夺马,与你乘骑。 (曹将上,被赵云刺死。赵云夺马。) 赵云 (白) 今幸得来战马一匹,待俺扶你上马;报与主公知道,说俺赵云舍死忘生要寻找主母与小主人的下落也! (西皮散板) 烦劳报与主公听, 说俺拚命找夫人。 (赵云下。) 简雍 (白) 四将军杀奔曹营,我不免寻找主公便了。 (简雍下。)
第八场
(四兵士、张飞、刘备同上。) 刘备 (西皮散板) 满山遍野旌旗绕, 曹贼的人马似涌潮! 数万百姓命丧了, (哭头。) 张飞 (白) 嘿! 刘备 (西皮散板) 怎不叫人珠泪抛! 张飞 (白) 大哥!你我弟兄带领数万百姓弃新野、走樊城,小弟只为保护于你,眼前一片好战场,不能前去争杀,你却在一路之上,哭哭啼啼;叫弟啊,好不耐烦! 刘备 (白) 啊三弟!从新野相随数万百姓,一旦抛弃,子龙、家眷又不知生死存亡,叫愚兄怎不悲伤啊! 张飞 (白) 大哥,且免愁肠…… 糜芳 (内白) 主公慢走! 张飞 (白) 那旁好似糜芳来也。 (糜芳上。) 糜芳 (白) 参见主公。 刘备 (白) 罢了!为何这等模样? 糜芳 (白) 被曹营将官,射了一箭,痛煞我也! 刘备 (白) 如此说来,你吃了苦了! 糜芳 (白) 吃苦事小,哎呀主公,大事不好了! 刘备 (白) 何事惊慌? 糜芳 (白) 赵云他降曹去了。 刘备 (白) 嗳!焉有此事! 糜芳 (白) 直奔西北而去,岂不是降曹去了? 张飞 (白) 大哥!想那赵云,见你我弟兄势穷力尽,他必贪图富贵,投降曹操也是有的。 刘备 (白) 啊,三弟!子龙随愚兄患难相交,为人忠厚,岂是那贪图富贵之辈? 张飞 (白) 唩呀!看不得那赵云面带忠厚,他内藏奸诈! 刘备 (白) 依你之见? 张飞 (白) 待小弟去至两军阵前,见了那赵云,我就是这一枪,将他刺死,方消我心头之恨! 刘备 (白) 嗳!你可记得你二哥斩颜良、诛文丑之故么? 张飞 (白) 这个…… 简雍 (内白) 主公慢走! 张飞 (白) 简先生来也! (简雍上,下马。) 简雍 (白) 参见主公。 刘备 (白) 罢了,为何这等模样? 简雍 (白) 被曹营将官刺了一枪,若不是四将军搭救,险遭不测…… 张飞 (白) 那赵云呢? 简雍 (白) 四将军言道:好歹也要寻找二位主母与小主人的下落,因此杀奔曹营去了。 刘备 (白) 三弟,你看如何? 张飞 (白) 也罢,待小弟去至两军阵前,见机而行。 刘备 (白) 你可不要莽撞。 张飞 (白) 小弟记下了! (西皮散板) 赵云若是降曹操, 老张岂肯将他饶。 (张飞下。) 刘备 (西皮散板) 子龙随我情义好, 焉能背叛降奸曹。 糜芳与我前引道, 苍天因何困英豪! (众人同下。)
第九场
(四百姓、甘夫人同上。) 甘夫人 (西皮散板) 浑身疼痛难支撑, 寸步难行好伤情。 土坡之下来藏定…… (赵云急上。) 赵云 (西皮散板) 来了常山保驾人。 (白) 主母受惊,云之罪也! 甘夫人 (白) 罢了,四将军请起。 赵云 (白) 谢主母。 甘夫人 (白) 四将军因何落后? 赵云 (白) 俺只为寻找主母,因此落后。主母可曾看见糜夫人与小主人的下落? 甘夫人 (白) 被曹兵追赶冲散,不知去向。 (内喊声。) 赵云 (白) 主母。那旁来了一哨曹兵,主母且站高坡之上,待俺斩将夺马。 甘夫人 (白) 小心了! (淳于导绑糜竺同上,赵云刺死淳于导,救糜竺。夺马。) 赵云 (白) 糜子仲因何被擒? 糜竺 (白) 只因保定主母,弃掷车辆而走,忽然来了一员曹将将我擒住;若非四将军搭救,险遭不测! 赵云 (白) 可知主公下落? 糜竺 (白) 不知去向。 赵云 (白) 甘夫人在此,向前见过。 糜竺 (白) 参见主母。 甘夫人 (白) 罢了! 赵云 (白) 糜子仲,现有马匹,你我保定主母,寻找主公要紧! (糜竺带马,甘夫人上马,众人同下。)
第十场
(四兵士、张飞同上。)
张飞 (西上散板) 适才简雍报一信, 他道赵云无反心。 三军带路桥梁等…… (四百姓、糜竺、甘夫人、赵云同上。) 赵云 (西皮散板) 桥上站定三将军。 张飞 (白) 呔!赵云!你敢反俺的大哥么? 赵云 (白) 啊,何出此言? 张飞 (白) 你保的好家眷! 赵云 (白) 俺只为寻找主母,因此落后,何言反也? 张飞 (白) 若不是简雍前来报信,老张岂肯与你甘休! 赵云 (白) 主公在何处? 张飞 (白) 在桥后柳林。 赵云 (白) 糜子仲你且保定主母,去见主公。 (赵云向甘夫人。) 赵云 (白) 请主母过桥。 张飞 (白) 噢!嫂嫂到了,快快请过桥去! (甘夫人、糜竺、四百姓过桥同下。) 赵云 (白) 翼德,你在此立等,待俺赵云杀往曹营,寻找糜夫人与小主人下落,俺就此去也! 张飞 (白) 且慢,你看那曹兵人马,犹如潮水一般,你且退后,待咱老张挡他! (赵云冷笑。) 赵云 (白) 嘿……翼德你好小量人也! (西皮散板) 自古英雄有血性, 岂肯怕死与贪生。 此番寻找无踪影, (白) 翼德! 枉在天地走一程。 (赵云下。) 张飞 (白) 好赵云啊! (西皮散板) 赵云可算威风凛, 老张心中暗思忖。 (白) 且住,看那曹操人马,犹如潮水一般,咱的人马不到百骑,倘若杀到此处,叫咱老张是怎样地杀,怎样地战?哎呀,这……有了。三军的!你们将树梢砍下,绑在马尾之上,从东跑至西,从西跑至东,跑起尘土以为疑兵之计。你们与咱老张跑哇,你们与咱老张跑哇,你们与咱老张跑哇! (四兵士自两边分上,过场,同下。) 张飞 (白) 跑哇! (张飞下。)
第十一场
(四兵士、夏侯恩同上。) 夏侯恩 (西皮摇板) 大将出阵杀气高, 活捉刘备在今朝。 (白) 俺,背剑大将军夏侯恩。正在后帐歇息,忽听来了一员小将,杀进我营,无人抵挡。是我一闻此言,心中有气,忽然想起这青虹剑,削铁如泥,锋利无比;宝剑在手,何必着急。为此全身披挂整齐,杀上前去。此番到了两军阵前,俺要锤打简雍,枪挑张飞,剑砍刘备,活捉赵云。不要错过机会。来呀!阵前去者! (赵云上。) 赵云 (白) 来将通名。 夏侯恩 (白) 大将夏侯恩。 (赵云刺死夏侯恩。) 赵云 (白) 且住,这贼身背宝剑一口,光华耀眼,待俺下马看来。 (赵云下马,看剑。) 赵云 (白) 青釭剑,青釭剑。哎呀妙哇!闻得曹贼有宝剑二口:一名青釭,一名倚天,幸喜得了青釭宝剑,犹如肋生双翅一般,曹兵他远者枪挑,近者剑砍。曹操啊,曹操!赵云就是你的对头到了! (赵云上马。张辽、夏侯惇同上,赵云断张辽枪,断夏侯惇刀,四兵士上同上,同败下。赵云下。)
第十二场
(四曹兵、张郃执弓同上。百姓同上,过场,同下。曹兵同下。糜夫人上,张郃射糜夫人下。) 糜夫人 (西皮导板) 随定难民往前进, (白) 喂呀! (西皮散板) 不想中了箭雕翎; 怕的是阿斗无有命, 喂呀我的儿呀! 寸步难行待怎生! (白) 且住,只望抱定阿斗闯出重围,寻找夫君下落;谁知身带箭伤,寸步难行。这……便怎么处?有了!那厢有半壁颓垣,不免进内躲避片时,等候曹兵过去,慢慢再行便了! 赵云 (内白) 马来! (赵云上。) 赵云 (西皮散板) 四面八方曹兵阵, 耳听墙内有妇人声。 催马向北来看定, 糜夫人 (白) 墙外可是四将军么? 赵云 (白) 哎呀! (西皮散板) 果然怀抱小主人。 (白) 主母不必啼哭,云在此! 糜夫人 (白) 四将军请起。 赵云 (白) 谢主母。 糜夫人 (白) 子龙,我来问你,此时皇叔在否? 赵云 (白) 在桥后柳林。 糜夫人 (白) 但不知何人跟随呢? 赵云 (白) 翼德同行。 糜夫人 (白) 那甘夫人往哪里去了? 赵云 (白) 俺在乱军之中,见着甘夫人,救了糜子仲,一同送往长坂桥去了。 糜夫人 (白) 且喜他一家团聚,待我谢天谢地。 赵云 (白) 当谢天地。啊主母,此时小主人可安否? 糜夫人 (白) 阿斗么?幸喜无恙,四将军到此,阿斗有命矣! 赵云 (白) 主母何出此言? 糜夫人 (白) 可怜他父半世飘流,只有这点骨血,望将军保护此子,闯出重围,使他父子相见;我纵死九泉,也是无恨的了哇! 赵云 (白) 主母不必悲痛,请骑战马,待云步战,杀出重围,保定主母,去见主公要紧。 糜夫人 (白) 千万不可以我为念,速保此子去见他父,就是刘氏的祖先,也感你的大恩。况且大将交锋,岂可无马? 赵云 (白) 主母快请上马,那曹兵杀来,岂不两误? 糜夫人 (白) 将军啊! (西皮散板) 自古大将无战马, 怎能交锋把阵临。 赵云 (白) 主母啊! (西皮散板) 千言万语不肯听, 曹兵杀来怎样行! (张辽、乐进、李典、夏侯惇自两边分上,过场,同下。) (白) 哎呀,主母啊!快些上马,那曹兵他杀来了! 糜夫人 (白) 将军哪!并非不与你同行,怎奈我身带箭伤,寸步难移,你再迟延,曹兵至此,岂不两误矣! (西皮散板) 并非不与你逃命, 身带箭伤我怎能够行! 阿斗付与将军抱定 (糜夫人交阿斗与赵云,赵云不受,糜夫人再交,赵云仍不受。糜夫人将阿斗置于地,赵云急趋前抱起阿斗。) 赵云 (西皮散板) 接过刘家后代根。 主母上马莫迟顿, 待云步战杀曹兵。 糜夫人 (白) 啊,将军,那旁曹兵来了! 赵云 (白) 在哪里? 糜夫人 (白) 在那里。 (赵云回望,糜夫人跳井下。赵云急回身欲救,已不及。) 赵云 (白) 哎呀! (西皮散板) 一见主母落了井, 哭坏常山将赵云, 推倒土墙遮掩井…… (乐进、张辽、李典、夏侯惇同上,同下。赵云推墙掩井,上马。) (白) 啊呀!主母啊! (张郃上,与赵云起打。赵云下,张郃下。)
第十三场
曹操 (内西皮导板) 旌旗招展龙蛇影, (曹兵、徐庶、曹洪、曹操、伞夫同上。) 曹操 (西皮原板) 干戈耀日绕眼明。 大耳刘备实可恨, 他不该忘却保奏恩。 青梅煮酒英雄论, 闻雷失箸巧计生。 逃往徐州未坐稳, (西皮流水板) 弟兄兵败取古城。 落网之鱼无投奔, 今晚定把玄德擒。 老夫领兵来观阵, 金鼓齐鸣响连声。 偶遇高坡我就且上登, (西皮摇板) 遥望山川起浮尘。 (文聘、赵云同上,起打,文聘败下。张郃、曹兵、夏侯惇、乐进、许褚、张辽、李典轮次上,均败下。曹七将同上,同败下。赵云舞枪下。) 曹操 (白) 啊! (西皮散板) 军中一将威风凛, 白马银枪似天神。 马到之处人头滚, 枪扎剑砍尸血横。 这样虎将必须问, 快些叫他留姓名。 (白) 曹洪听令! 曹洪 (白) 在! 曹操 (白) 去到阵前,问那穿白袍小将名姓,速速报来。 曹洪 (白) 得令。 (曹洪下。张辽、赵云同上。夏侯惇、李典、乐进同上。曹众将同败下。曹洪上。) 曹洪 (白) 呔!马前小将通名受死! 赵云 (白) 常山赵云。来将? 曹洪 (白) 大将曹洪。 (赵云打曹洪下。赵云舞枪下。曹洪上。) 曹洪 (白) 启禀丞相,那一穿白袍小将乃是常山赵云。 曹操 (白) 噢!他就是常山的赵子龙!好将啊,真乃英勇好将啊! 徐庶 (白) 丞相连夸数声好将,莫非有爱将之意? 曹操 (白) 倒有爱将之意,不能收伏,也是枉然。 徐庶 (白) 山人有计献上。 曹操 (白) 有何妙计? 徐庶 (白) 丞相传下将令:赵所到之处,不准暗放冷箭,只许生擒活捉献功,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违令者斩! 曹操 (白) 咦——想先生自进我营以来,一策未献;今出此妙计,真乃好先生也!哈哈哈! 徐庶 (白) 夸奖了。 曹操 (白) 曹洪听令! 曹洪 (白) 在! 曹操 (白) 传谕众将:赵云所到之处,不许暗放冷箭,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违令者斩! 曹洪 (白) 得令。下面听者:丞相有令:赵云所到之处,不许暗放冷箭,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违令者斩。传令已毕。 曹操 (白) 带马! (西皮散板) 老夫传令心神稳, 定把赵云一鼓擒。 众将下山跨金镫, (曹兵、伞夫同上。) 曹操 (西皮散板) 且听军中报捷音。 (众人同下。)
第十四场
(张辽、乐进、张郃、文聘、夏侯惇、李典、许褚同上。) 张郃 (白) 众位将军,丞相传下将令:赵云所到之处,不许暗放冷箭,如何是好? 众将 (同白) 将军引他到来,我等陷马坑擒他! 张郃 (白) 待俺引他到来。 众将 (同白) 埋伏了。 (众将同下。)
第十五场
(赵云上。) 赵云 (三笑) 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 (念) 曹操传将令,晓谕众三军:只需活子龙,不要死赵云。 (白) 哎呀妙哇!曹操传此将令,不许暗放冷箭,不免趁此机会,我要杀他一个干干净净。 呔!曹营众将听者,哪个有胆量的,只管前来。 张郃 (内白) 张郃来也! (张郃上,引赵云同下。乐进、夏侯惇、张辽、文聘、李典、许褚同上。) 众将 (同白) 埋伏了。 (排子。众将同作挖坑身段。张郃引赵云同上,登高,赵云勒马跳下,落陷坑内。) 众将 (同白) 赵云投降! (赵云跃起,架住众将。曹兵同上,同败下。众将同败下。) 赵云 (念) 剑光如霜马如飞,单骑冲开长坂围。保定怀中一幼主,将军今日显神威。 (白) 哎呀且住!这场大战,杀死曹营将官不计其数。也不知幼主贵体怎么样了?待我看来:咦!他倒睡着了。 (念) 小阿斗一睡未醒,大将军八面威风。 (白) 呔!曹营众将听者:哪个不怕死的,只管前来! (曹四将同上,赵云下,曹四将同追下。)
第十六场 (四兵士、张飞同上,张飞登桥,兵士同下。赵云上。) 赵云 (白) 翼德!抵挡曹兵。 张飞 (白) 四弟来了!主母呢? 赵云 (白) 主母坠井已死! 张飞 (白) 幼主? 赵云 (白) 在身旁,请看! 张飞 (白) 咦!好四弟!请过桥去! (赵云过桥,下。夏侯杰、曹操、曹众将同上。) 夏侯杰 (白) 启禀丞相:桥头之上,站定一将。人高马大,长的可怕,慢说众将害怕,就是末将我也有点害怕! 曹操 (白) 伞盖去掉,问过名姓! 夏侯杰 (白) 呔!桥上那一将官,通名受死! 张飞 (白) 燕人张翼德! (夏侯杰吓死。) 曹操 (白) 扯下去。唔呼呀!桥梁之上大喊一声,吓死老夫一员大将。昔日关云长曾对我讲:他三弟张翼德,于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一般,又恐忘记,也曾记在衣衿之上;今见桥后尘土大起,必有埋伏,不可大意。 (曹操向张辽。) 曹操 (白) 仔细看来! (曹操看袍衿。) 张飞 (白) 呔!你们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哪个有胆量的近前来,与咱老张 (曹操向张辽。) 曹操 (白) 是的。 张飞 (白) 决一死战啊! 曹操 (白) 收兵!收兵! (曹操仓皇逃奔。众将随同仓皇逃下。) 张飞 (白) 嘿!曹操兵将,被俺大吼一声,就他娘的吓跑了。三军的,将桥梁拆断! (张飞下。) (完)
秦腔史家焦文彬先生,按戏剧故事发生的历史年代,开列出秦腔传统剧目1000多本(实列不足1000,其中尚有同剧异名者并列,本戏与折戏并列的情况),然而先生仍然认定五路秦腔剧目总数当在5000以上。为了给秦腔剧目研究者提供一个参考,特将焦先生提出的剧目转发于此,希望热心的网友也参与搜集补充。(注:只有剧名而无剧本的,不应计入。) 秦腔剧目按剧中故事的历史年代统计,计有: (一)先秦剧目124本(注:实列120本) 《黑逼宫》(又名《开国图》) 《斑衣记》 《反冀州》 《抱火斗》 《反五关》 《炮烙柱》《龙凤剑》 《太师回朝》 《太师显圣》 《三山关》 《乌鸦阵》 《斩三妖》 《李广》 《催贡》 《无影簪》 《斩李广》 《百里奚》 《绝缨会》 《文昭关》 《摘星楼》《浣纱女》 《刺王僚》 《孙武子演阵》 《文王哭狱》 《访西施》 《豫让割袍》 《孙庞斗智》《万仙阵》 《碧天院》 《赠绨袍》 《白鹦鹉》 《刺侠累》 《碧游宫》 《桑园会》 《蝴蝶梦》 《敲骨术金》 《芦花计》 《绝龙岭》 《打芦花》 《羊角哀》 《小儿难孔子》《黄河阵》 《进褒姒》 《收灶王》 《卧薪尝胆》 《会孟津》 《三迁教子》(即《孟母三迁》) 《广成子骂阵》 《渭水河》 《李刚打朝》 《群仙阵》 《崤山战》 《绍绫卷》 《庆阳城》《破渑池》(又名《定五岳》) 《清河桥》 《七箭书》 《过沙江》 《群妖厘》 《烟火墩》《进骊姬》 《黄金台》 《收梅山七怪》《淮都关》 《伐子都》 《回斗关》 《金桃会》 《八义图》 《挂图》 《专诸刺僚》 《美人图》 《铁兽图》 《大劈棺》 《蛟龙驹》(六本) 《蔽尘帕》 《太和城》 《临潼斗宝》 《战潼关》 《出樊城》(又名《出棠邑》) 《湘江会》《刺庆忌》 《出汤邑》 《崔子弑齐》 《出庆阳》 《国士桥》 《五雷阵》 《杀狗劝妻》《海潮珠》 《四大夫伐齐》《火烧绵山》 《采桑》 《刺秦王》 《哭秦庭》 《荆轲刺秦》《封相》 《孟姜女》 《打城隍》 《宇宙锋》 《张良刺秦》 《圯桥授书》 《韩原山》 《九战章邯》 《鸿门宴》 《追韩信》 《伯牙奉琴》 《伯牙摔琴》 《火化纪信》 《广成通霸》《马陵道》 《九里山》 《六义图》 《和氏璧》 《子期论琴》 《魁星卷》 《激友》《函谷关》 《打张仪》 《大郑宫》 《兰家庄》 《滚楼》 (二)两汉54本(注:实列52本) 《盗宗卷》 《未央宫》 《蒯通扑油锅》 《马前泼水》 《上元夫人》 《散潼关》 《棘阳关》《剐王莽》 《草桥关》 《上天台》 《赵五娘》 《淮河营》 《斩韩信》 《渔家乐》《收岑彭》 《东海黄公》 《安安送米》 《冲天岛》 《陌上桑》 《曹献剑》 《陈平保国》《盗金冠》 《龙床剑》 《玉梅縚》 《药酒台》 《马武考文》 《玉虎坠》 《劈寒犀》《玉梅绛》 《斩经堂》 《斩门官》 《双八卦》 《马武夺元》 《解刘秀》 《取洛阳》《走南阳》 《青冢记》 《昭君出塞》 《昭君和番》 《安安送女》 《龙凤旗》 《二龙山》《白阳河》 《姚期打朝》 《碧玉环》 《姚期招亲》 《双贤一孝》 《两合关》 《琴操》《汉班超》 《忠孝贤》 《陈兴打娘》 (三)三国123本 (注:实列121本) 《三顾茅芦》 《桃园结义》(又名《三结义》) 《磐河战》 《舌战群儒》 《定军山》 《连环计》 《三让徐州》《火烧赤壁》 《光武山》 《青梅宴》 《三闯辕门》 《衣带诏》 《破汝南》《白马坡》 《怒斩于吉》 《考于吉》 《跳马澶溪》 《回荆州》 《丹阳郡》 《三闯挡夏》《鼓滚刘封》 《博望坡》 《黄鹤楼》 《取四郡》 《取桂阳》 《三战吕布》《吕布戏貂婵》 《虎牢关》 《断百案》 《凤仪亭》 《献西川》 《截江》 《讨荆州》(又名《三气周瑜》《芦花荡》 《落凤坡》 《过巴州》 《大报仇》 《金雁桥》 《赵颜求寿》 《古城会》《马超哭头》 《活捉潘璋》 《水淹七军》 《哭灵牌》 《八阵图》 《出五关》(又名《过五关》《别宫祭江》 《白帝城》 《五丈原》 《骂王朗》 《祭灵》 《铁笼山》(又名《九伐中原》《割麦装疯》 《华容道》 《渡阴平》 《江油关》 《单刀会》 《哭祖庙》 《战绵竹》《取长沙》 《西凉遇马超》《白门楼》 《淹下邳》 《斩马谡》 《汜水关》 《哭刘表》 《斩华雄》(又名《温酒斩华雄》)《 斩郑文》 《战马超》(又名《葭萌关》) 《如意带》 《困土山》 《屯土山》 《辕门射戟》 《战渭南》 《取成都》 《战宛城》 《反西凉》 《打黄盖》《群英会》 《截江救主》 《长坂坡》 《借赵云》 《荆州堂》 《金雁桥》 《大破黄巾》《空城计》 《失街亭》 《血带诏》 《张飞拆书》 《白逼宫》 《收姜维》 《天水关》《徐母骂曹》 《姜维推碑》 《关公显圣》 《关公斩赤龙》《关公挑袍》 《辞曹挑袍》 《红逼宫》《荐诸葛》 《击鼓骂曹》 《张飞卖肉》 《葫芦峪》 《七擒孟获》 《征南蛮》 《祭长江》《祭东风》 《祭灯》 《诸葛吊孝》 《诸葛亮招亲》《诸葛观星》 《虎头桥》 《五路伐蜀》《江东》 《刮骨疗毒》 《伐吕蒙》 《许田射猎》 《许田追鹿》 《神亭岭》《指关卖娃》《柴桑关》 (四)西晋南北朝16本 《蛟龙驹》 《六部审》(又名《审刺客》) 《春秋笔》 《温太贞》 《一两漆》《哭道亭》 《 《胭脂襦》 《麟骨床》 《九华山》 《反毫州》《刘裕逼宫》《白雀匣》 《拷冯庆》 《双逼宫》 《九莲灯》 (五)隋唐五代160本(注:实列152本) 《秦王破阵》《哭杨广》(又名《杨广篡位》)《淤泥河》 《男起解》 《三挡杨陵》《金刚庙》 《金堤关》 《望子楼》 《秦段争亲》《临潼山》 《斩雄信》《宫门带》 《金琬钗》 《打临洮》 《药王卷》 《白良关》 《拾鞋》《三劈老君堂》《取帅印》 《摩天岭》 《四平山》 《乾坤带》 《光武山》《董家山》(又名《闯山》) 《棋盘山》 《马上缘》 《三省庄》 《闹花灯》《阳和摘印》 《夜打登州》 《挽金斗》 《九焰山》 《白鹿原》 《四望亭》《扬州擂》 《观阵》(又名《打登州》) 《四杰村》 《全家福》《宏碧缘》《卖人头》 《米粮川》 《满园春》 《虹霓关》 《金马门》 《百花亭》《百花诗》《文斩单童》 《武斩单童》《少华山》又名(《富贵图》)《罗通扫北》《赤水驿》 《女逼宫》 《兰关雪》 《胭脂关》 《万福莲》 《刺目劝学》《平贵回窑》《大登殿》 《五典坡》(又名《武家坡》) 《战洛阳》 《游六殿》《御果园》 《洪江记》 《秦琼表功》 《秦琼卖儿》 《上元驿》 《苑子山》《困重台》 《秦琼认姑》 《吊打秦琼》 《刘交抢亲》《秋风扇》 《封王》《擒五侯》 《南阳关》 《五龙斗》 《十道本》 《东宫扫雪》《蝴蝶媒》《麒麟山》 《寿山会》 《打刀》 《薛刚反唐》《赤金镯》 《九连珠》《孔家山》 《翠华宫》 《九宫桥》 《醉写》 《醉写吓蛮》《端午门》《大闹花灯》《望儿楼》 《望景塔》 七星庙》 《三劈关》 《游月宫》《鸡爪山》 《宛子山》 《九燕山》 《海中楼》 《困王山《杀乐女》《二度梅》 《薛刚打朝》 《薛刚祭坟》 《秦琼起解》《秦琼打擂》《铁钉床》《秦英征西》《阳河托印》 曲江打子》 《薛强接彩》《薛强回国》《三击掌》《十里铺》 《水门楼》 《金水桥》 《打金枝》 《罗成叫关》《罗成捎书》《牧羊圈》 《解薛刚》 《如意钩》 《移花接木》《访白袍》 《汾河湾》《芦花河》(又名《女斩子》)《雁塔寺》 《界牌关》 《杀四门》 《回龙阁》《盘山》 《高平关》 《沙陀国》 《沙陀搬兵》《托肠救主》《斩秦英》《刘高唐刀》《马踏五营》 《困铜台》 《汴梁图》 《李三娘》 《白兔记》 《观兵书》 《董家桥》 《送京娘》 《打瓜园》 《打龙棚》 《斫磨》《黄巢起义》《白虎堂》 (六)两宋187本(注:实列185本) 《陈桥兵变》 《斩黄袍》 《卖华山》 《梅降雪》 《镔铁剑》 《索烙镜》《香毛带》 《佘塘关》 《杨八姐闹馆》《火焰驹》 《碧玉簪》 《竹林计》《下南唐》 《小别母》 《二王图》 《贺后骂驾》 《七星庙》 《夜明珠》《玉阳山》 《刘金定别母》《老辕门》 《下河东》(又名《白霓关》) 《女杀四门》《双锁山》 《石合计》 《九华山》 《花钱袋》 《五子魁》 《梅鹿镜》《苦节传》 《两狼山》 《金沙滩》 《波二府》 《阴送》 《挡马》《飞龙策》 《阴功传》 《四郎探母》 《五郎出家》 《六郎坐帐》 《七郎打擂》《八郎捎书》 《五台会兄》 《探地穴》 《红火棍》 《打焦赞》 《孟良跑山》《昊天塔》 《辕门斩子》 《穆柯寨》 《洪羊峪》 《雁门关》 《一度梅》《白龙关》 《花柳林》 《刀劈韩天化》 《鸳鸯误》 《狄青借衣》《烈火旗》《琼林宴》 《打沙锅》 《 扛孀础《天门阵》 《四素》 《清素庵》《穆桂英》 《核桃园》 《传枪》 《北天门》 《彩楼记》 《木兰寺》《吕蒙正赶斋》《背靴》 《二天门》 《告御状》 《精忠报国》《洪羊洞》《王世宽大闹相国寺》 《朱仙镇》 《玉仙塔》 《牧虎关》 《审潘洪》《雁门关摘印》《清官册》 《破洪州》 《太君辞朝》 《铁角坟》 《赤桑镇》《明公断》 《打銮驾》 《秦香莲》(又名《铡美案》) 《赛琵琶》 《香联串》《铡赵王》《欧子英摆擂》《兵火拉伞》(又名《拜月亭》) 《五花洞》 《烙碗计》《火化司马庄》《双钉计》 《铡判官》 《探阴山》 《乾坤鞘》 《红灯计》《路遥知马力》《五虎平蛮》 《九头案》 《八件衣》 《抱妆盒》 《火焰山》《勋天关》 《狸猫换太子》《血手印》 《天仙帕》 《杨八姐打店》《石佛口》《打秦》 《花蝴蝶》 《破金鳌》 《青风亭》 《九文龙起义》《搬场拐妻》《卖胭脂》 《三难新郎》 《武松打店》 《白绫记》 《翠屏山》 《绣花袍》《巧连环》 《打祝庄》 《得胜图》 《大明府》 《收关胜》 《永寿庵》《鲤鱼峡》 《李陵碑》 《攥御状》 《拷寇》 《反延安》 《二龙山》《东平府》 《草坡面理》 《醉打山门》 《牛头山》 《神州擂》 《蔡家庄》《回府刺字》 《风波亭》 《活捉三郎》 《虎囊弹》 《灭方腊》 《桃花山> 《花田错》 《胡迪骂阎》 《宋江杀楼》 《十字坡》 《乌龙院》 《鸳鸯楼》《蜈蚣岭》 《八仙寿图》 《白狗争风》 《斩侯英》 《打洞房》 《夹马河》《牛皋扯旨》 《挑滑车》 《镇澶州》 《红桃山》 《洞庭湖》 《庆顶珠》《杀船》 《汤怀自刎》 《枪挑小梁王》《潞安州》 《八大锤》 《白水滩》 《盗银壶》 《陈姑赶船》(又名《琴挑》) 《血手印》 《借衣》 《时迁偷鸡》《独占花魁》 《游西湖》 《红梅阁》 《打花枝》 (七)元明清200本(注:实列172本) 《梵王宫》 《串龙珠》 《兴隆会》 《无影剑》 《九江口》 《广泰庄》《百凉楼》 《破宁国》 《白玉钿》 《香莲佩》 《采石矶》 《取金陵》《花云带箭》 《百花亭》 《挡亮》 《柳河川》 《八达岭》 《对银杯》《游武庙》 《阴阳河》 《永乐观灯》 《对菱花》 《白槐刮板》《贩马记》《三娘教子》 《珍珠衫》 《千里驹》 《折桂斧》 《梅龙镇》 《三笑缘》《打柴劝弟》 《三疑计》 《香罗带》 《斩李文忠》 《鸳鸯坠》 《斩莫成》《燕王破南京》《柳林会》 《打严嵩》 《于将军传》 《四进士》 《日月图》《卖画劈门》 《忠保国》 《大保国》 《二进宫》 《三打洞》 《闹严府》《三上殿》(即《假金牌》) 《群英会》(即《海瑞奏严》) 《玉凤楼》 《广寒图》《三上桥》(即《烈妇殉夫》)《马芳围城》 《福寿图》 《江东桥》 《汲水》《肉龙夫》 《忠义侠》 《水化太平庄》 《比翼鸟》 《周仁回府》《日月图》 《走雪山》 《意中缘》 《地风剑》 《白玉楼》 《春秋配》 《女秀才》《苦节图》 《双合进京》 《玉龙钗》 《广泰庄》 《斩杨继盛》《药茶计》《鄱阳湖》 《忠孝图》 《双贵图》 《定盘珠》 《蝴蝶杯》 《关王庙》《烈海驹》 《吉庆图》 《白水滩》 《黑叮本》 《顶砖》 《百凤图》《鸡鸣山》 《合凤裙》 《双相容》 《玉婵钗》 《穷人计》 《玉龙配》《孝廉卷》 《乾坤报》 《两不爱》 《黄天荡》 《洪山起义》《脱龙带》《铁冠图》 《通天河》 《ㄌ煜 《六月雪》 《康义卖桃》《双罗衫》 《康熙王游陕西》《玉堂春》《祥麟镜》 《背娃进府》 《陈三两告状》《兰家庄》《剪红灯》 《白绫记》 《七人贤》 《芙蓉剑》 《三节义》 《十五贯》《四莲梦》 《白玉罗帕》 《风云驹》 《金钟罩》 《滚钉板》 《九更天》《呢喃阁》 《法门寺》 《红门寺》 《上媒山》 《飞天人钉娘》《拾玉镯》 《三搜府》 《一串珠》 《三义节》 《考文》 《八腊庙》 《九龙杯》《帝王珠》 《明月珠》 《连环套》 《珍珠塔》 《梅花岭》 《阴阳树》《恶虎山》 《石墨镜》 《蛟龙帕》 《访苏州》 《庚娘传》 《雷火珠》《风萧媒》 《收莫木西》 《打金川》 《铁公鸡》 《王元征兆》《盗御马》《碧天纱》 《日月楼》 《红衣计》 《玉凤簪》 《皇姑打朝》《双世缘》《珊瑚鱼》 《宁武关》 《山海关》 《东皇庄》 《乾隆下江南》《争龙寺》 《乾隆杀花子》《困龙寺》 《马芳困城》 《哭五更》 《百宝箱》 《雅观楼》《桃花案》 (八)神话57本(注:实列52本) 《劈华山》 《二郎劈桃山》 《卖饽饽》 《清石山》 《万寿图》 《天河配》《白猿脱壳》 《悟空盗府》 《白蛇传》 《祭塔》 《过沙江》 《槐阴树》《征北海》 《大赐福》 《天官赐福》 《五福堂》 《斩三妖》 《封财神》《青狮吐八宝》《判官磨镜》 《白草山钉缸》《鲤鱼跳龙门》《钟馗嫁妹》《阴阳河》 《司马貌告状》《火焰山》 《闹天宫》 《花果山》 《水帘洞》 《降五魔》《哭侧厅》 《反天宫》 《江流认母》 《闹地府》 《高老庄》 《无底洞》《十万金》(即《李翠莲》) 《沙挤别》 《白虎岭》 《白骨山》 《五庄观》《金钱豹》 《收红孩》 《白龙潭》 《通天河》 《五行山》 《竹子城》 《真假美猴王》《盘丝洞》 《盗芭蕉扇》 《盗魂铃》 《稀天洞》 (九)朝代不明100本(注:实列54本) 《小寡妇上坟》 《小放牛》 《钉缸》 《背板凳》 《小过年》 《状元谱》《铁弓缘》 《老少换》 《万花船》(即《女状元》)《三世修》 《四劝》《瓮城子》(即《张古董借妻》)《九件衣》 《送银灯》 《玄玄锄谷》 《紫霞宫》《串龙珠》(即《蔡鸣凤打店》)《丑配》 《跪楼》 《药茶记》 《翠香寄柬》《相面》 《十八扯》 《错中错》 《温凉盏》 《小姑贤》 《隔门贤》《拾萧金》 《捉鹌鹑》 《张连卖布》 《打面缸》 《打沙锅》 《顶灯》《双摇会》 《大观灯》 《亲家打架》 《八件衣》 《王婆骂鸡》 《大割脚》《看女》 《杨三小》 《西湖主》 《血换布》 《香山射技》 《花换布》《二姐娃逛会》《袁文晋降妖》《桃花岸》 《当皮袄》 《丑别窑》 《游花园》《拉骡子》 《屎巴牛招亲》《回西岐》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http://wwwdongdongqiangcom/
中国戏曲
1 、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参考资料:
生化危机8中八尺夫人与海森伯格是很多玩家关注的角色,本次就为大家带来了生化危机8八尺夫人与海森伯格吵架剧情详解,非常全面的内容,想了解八尺夫人与海森伯格吵架剧情的朋友可以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图文攻略 视频攻略 收集攻略 谜题攻略 武器获取 食材位置 宝藏收集 无限子弹 天使头位置 钢琴解谜 宝物部件 需要安装Video 背景解析 结局分析 密码大全 弹药合成
八尺夫人与海森伯格吵架剧情
吵架内容莫名喜感,同时我知道海森伯格为什么从这时开始把他的铁锤丢掉不用了。
按照最后实验室那四本书里内容,资质最好的是海森伯格,最差的是鱼人。
没那刀八尺不破防啊,娃娃主要是精神有问题吧要不然开了幻术拿把小手枪都乱杀,莫罗不说了肯定被揍的那一个。
确实感觉铁锤比较有自觉的,知道和米兰达只不过利益关系而已,但他智商好像也不是很高,以为自己放水(并没有)就可以换取伊森的忠心,没成功就乱发脾气。
海森伯格自大之极,被米兰达改造并获得能力后,其他人都是崇拜羡慕米兰达,但是因为海森伯格的自大,他觉得是米兰达夺走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因为这份自大,他才被伊森杀了。
四个人里面明显海森伯格最有实力,那个工厂的技术真的是nb,其他人获得能力之前都是碌碌无为的,海森伯格不一样。
八尺夫人甚至得到了公爵的赞赏!一周目的时候都没注意这个问题。二周目撸死八尺夫人之后把结晶体卖给公爵,然后公爵对八尺夫人的评价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有提到 戏曲大全 中的元杂剧。在他们的代表作品中有提到《西厢记》,在元杂剧中还有三部与《西厢记》并称为元杂剧四大爱情的戏曲,有句话说的好,情也动人,情也伤人。那么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于这四大爱情戏曲中到底是个怎么么样的内容。
《墙头马上》:墙头马上中国古代经典喜剧漫画本。《墙头马上》是元代着名戏曲家白朴的作品。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历经坎坷终于夫妻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题材,却别具一格。
《拜月亭》
写王瑞兰和蒋世隆于患难中相遇,由相识而定婚。瑞兰父强行拆散了这对新婚三月的夫妻。瑞兰回家后,私下怨父思夫,但却有口难言,只有在夜晚独自对月祷告,一愿父改意,二愿夫平安。作品歌颂了青年人忠贞的爱情,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进行了批判。《拜月亭》元·关汉卿作。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的故事,《拜月亭》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倩女离魂》
写少女张倩女、书生王文举本“指腹为婚”。其后张母反悔,被迫以兄妹关系分离,但倩女依然爱恋文举,相思成疾,魂离肉体,随同文举一起上京赶考,而肉体仍在家卧病不起。及文举得官,和她一起归来,倩女魂与肉体合一。病亦痊愈,构成喜剧结局。作品塑造了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幸福生活的倩女形象。剧作在语言、心理刻画和情景描写方面都有较高成就。
《西厢记》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相见,便**而入,莺莺见他**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