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苏州虎丘法院‘蛉玲姐姐”校园法制行活动中,“玲玲姐姐”法官们将“法律屋”开到了学校,给孩子

材料一:苏州虎丘法院‘蛉玲姐姐”校园法制行活动中,“玲玲姐姐”法官们将“法律屋”开到了学校,给孩子,第1张

(1)法官进校园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2分)学校进行阳光教育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2分)(本小题共4分)

(2)未成年人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分)

试题分析:(1)要回答此问题,就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找到有效的信息。材料一中法官进校园进行法制宣传活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材料二中“中小学制定了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体现了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2)材料三中的一些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在没有成人的监护下私自下水游泳,致使溺水身亡。这些令人深省的事实告诉我们: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考点: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相关知识。

张海迪简历

张海迪 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向天空敞开的轮椅梦

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其中,她的最大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

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

谁是玲玲

你不知道吧?告诉你,玲玲就是张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爻隽嗣,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与张海迪的对话——真实美丽张海迪(节选)] 20多年过去了,今年就要47岁的张海迪,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似乎渐渐消去。经历了癌症的折磨,爱情婚姻的争议,死亡的挑战,……依然坦然面对鲁豫。她会说些什么…… 张海迪:最早大家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才26岁,今年就要47岁了,20多年过去了,时间是真的很快,但是当时那些我有时候回想一下,我就觉得像做梦一样,而且想想还是觉得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鲁豫:你还记得当时你被神话的最厉害的那段时间,你大概每天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张海迪:每天生活不得安宁,我当时每天收到的信,都是用麻袋来装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我的单位,送到我的家里,那个时候一点没有办法,而且在我家里,就是成批成批的人,有的多则上百,少则几十个,或者是几个人,每天都去,我们一定要见见海迪,我看她一眼行吗? 鲁豫:但是从外人看来,比如从我看来,有一天,张海迪好象就从我的视线消失了,然后就很少听到她的消息。就感觉慢慢地,你不知道你自己主动就淡出我们的视线,还是外界在慢慢远离你。到底是一种双向选择,还是纯属你个人的选择? 张海迪:大概,我觉得是双向,因为首先是我觉得是我个人的。我个人我觉得我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特别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作为作家,是应该在幕后工作的,而不是在前台。因为我不是一个演员,我不是去演戏,我不需要登舞台,因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大家看不见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当大家看不见我的时候,可能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里艰难跋涉的时刻。那么在这个宣传媒体上,他们对一个人物的宣传,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长久的了。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什么一个版一个版地写海迪了或者是怎么样。但是,当时到了1986年,这个情况会好了一些。 (解说)1991年,张海迪接受医生诊断,得知鼻部患有黑色素癌。于是,她经历了生命中第6次大手术。鲁豫:那手术过程很痛苦吧? 张海迪:非常痛苦,应该说是从剥离到缝合这段时间,因为这么一点点地方,上海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疗,已经是作了最大的努力,而且这么一点地方缝了四十多针。很小很小的针,虽然那个线很细但对我来说好像是拉一根麻绳。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我承受了男性都难以承受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皮肉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当时作完手术以后我的手也很凉,也有些颤抖,但是我没有叫一声。我出来的时候,我爱人正在外面等着我,他的手我这么一摸,比我还凉。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我有一种感觉,如果我要是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了去,我什么也不会说,我说你会说吗,他说我也不说。我说不,你会说。那个时候不能笑了,因为脸上太疼了,不能笑了,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能够忍受世界上最难以忍耐的痛苦。 鲁豫:你那个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过吗? 张海迪:没有,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而掉过眼泪。我这个人是非常富有感情的,但是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掉过眼泪。总是因为别离,离开了自己亲人,离开朋友,然后什么什么,眼泪汪汪,就这样。大家等一下可以吗,我是看着表上厕所。 鲁豫:我发现海迪身上有一点超出常人,那就是对时间的敏感。由于她从胸部以下,身体完全没有知觉,所以必须非常严格的遵守时间。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使用一次洗手间,而每一次她并不需要旁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上闹钟,好像身体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提醒她。海迪告诉我说,这是她用了40年的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 (解说)手术后,张海迪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但她依然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 鲁豫:42年跟疾病一直这样相伴,不知道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状态? 张海迪:有的时候我自己想想,偶尔也有热泪盈眶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感动。因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么想想,哎呀,特别是有时候我跟我妈妈聊起来。有时候就讲说,妈妈你说,我如果当时病了,我坚持十年,二十年,我都可以坚持,三十年我也可以坚持。真的,如果我能够坚持四十年的话,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为我要战胜很多别人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就是得克服很多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惑和障碍。 鲁豫:但是你为什么没有放弃呢? 张海迪:没有放弃是,每天都想想放弃,但是每天又把它拾起来。我觉得又把生命的火焰,就是已经将要熄灭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就像我前几天跟他们讲的,我说我自己每天都想放弃,又像一团小火焰一样把它拾起来。这个小火种我吹一吹,我又让它变成我心灵的篝火,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让它继续燃烧。 鲁豫:一直以来,张海迪被人们视作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我们心目当中总觉得英雄和常人不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但张海迪和每一个平凡的女性一样,从小就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当然她品尝过爱情的幸福,也遭受过失恋的打击。不过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解说)197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莘县农村。在那里,少女时代的张海迪情窦初开,有了初恋。 张海迪:有一天我喜欢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我,就是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里。但是就是经历了这么几年之后,大概,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天就是他忽然带着一个女孩子到我家,一直到现在我都记着那个女孩子。那是个冬天,她穿着一件当时很少见的,因为她从外地来,穿着一件很少见的毛大衣,毛毛领子,是这样子的我就觉得就像冬妮娅穿的那种,那个衣服一样,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当时很冷的。他进来了以后说,啊,海迪,这是我的表妹。那天还是一起去看**,他们推着我去看**,他就告诉我这是他的表妹。 但是当时我非常敏感的就是看了这个女孩子,她真的也非常漂亮,那么健康。就是从这天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他真的疏离了我。在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什么呢,我就觉得,真的那个地方太小了,那个我的残疾太重了。那么就是说他在做现实的,和想象中的爱情决择的时候,他必定要偏向社会世俗的一些方面,我能理解。我愿意把这痛苦自己咀嚼掉,我相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痛苦了,果真是这样。 经历了非常大的痛苦。后来以至于于我做什么事情还像以前一样。有的时候我的朋友推我去看**,去露天剧院去看**。看**的时候,我这个朋友去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他,很想在看他一眼。但不一定是面对面的,面对面是不可能的,他不敢对我的眼睛,我更不愿意看见他的眼睛,我愿意远远的默默的看一看。后来就是我的朋友推着我,就是走过一个胡同的时候,正好他在胡同紧那头,我这么一看,他跟那个女孩子,就是他的表妹走在一起,我心里当时真的像,你知道吗,什么叫针扎。 鲁豫:我明白那种感觉。 张海迪:我真的知道是针扎的感觉,我们每个女性,我觉得应该经历那样疼痛,爱情真的是,就是像莎士比亚说的,爱情就是让人尝遍天下所有的滋味,如果真的一开始就是甜蜜的话,不经历这种疼痛的话,一个女性她就不是完整的。 鲁豫:那后来呢,除了感情这种疼痛,感觉其他的滋味尝过吗?酸甜苦辣你应该都尝过,包括甜美。 张海迪:甜美的确是有过,这里面还有就是我经历的。像我有一个男性的朋友,当时去看我的时候,他给我留下一句话,让我就想了,就是想了好几年,他说,海迪,他说,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真的你获得了幸福,就这么一句话,当时我们都非常的隐晦。后来几年之后,他在很远的地方,也是知识青年,在黄河军马场,在那个地方,这件事情我极少跟别人说。过了一些年,有一天他给我寄来一封信,这封存信里面夹了个照片,这个照片看了以后,我接着就撕了。 鲁豫:为什么? 张海迪:因为(照片上)他跟一个女性站在一个台阶上,一个楼房的台阶上,他站的高一点,女性站的低一点。他后面写的什么呢,就是说,海迪,我已经结婚了,我的爱人是做什么什么的。他非常非常平淡的就说这样的话,而且还寄给我这样的照片,我想他很可能期待我的祝福。而他对我来说,就好像一颗子弹,一下子,不说是一颗子弹吧,就像一把利剑一下子扎了我一下,就是那种疼痛就是甚至让我全身都猛的一下子抽搐了,让我就从那个幻梦中一下子回到了现实,并且一瞬间会觉得现实是非常的冷酷,是如此冷酷。我一次一次的追求,一次一次的又失掉了。 (解说)张海迪的丈夫是王佐良,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外语。两人的结合是在1982年。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都在平静中度过,如同现在一样。 鲁豫:记得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报纸上曾经有过一阵子争论,张海迪到底应不应该结婚,对于这些争论张海迪自己是一笑至之,她说早在1982年,她家喻户晓之前,就已经结婚了,经历过将近20年的婚姻生活,我们以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那张轮椅,这对夫妇跟中国千百万平凡的夫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鲁豫:在见张海迪之前,我心里一直有点顾虑,我怕她不愿意谈到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但海迪非常的坦率,在做这个访问的时候,海迪的先生和妹妹都在家里,海迪也完全不避讳我们,不时指挥自己的老公帮自己垫一下垫子,或者倒一杯咖啡,我能够感觉到海迪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倒不是因为全家人由于她的病情,而要围着她转,而是海迪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力量,把周围的人凝聚在一起。 (解说)张海迪夫妇没有孩子。10年前,他们收养这只小狗,取名“板凳”。夫妻俩对它疼爱倍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 鲁豫:关于张海迪,我听到过这样两种声音,有的人说,像她这样一个聪明的有才气的女子,却要承受身体上这么大的痛苦,老天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也有人说,张海迪什么都有了,有名气,有地位,出了那么多书,还要求什么呢。但海迪跟我说,她愿意放弃所有这一切,只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身体。我想这一点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 海迪在一起我们谈到了死亡,我问她如果自己来撰写自己的墓志铭,她会写些什么?海迪说,她会这么写,这里躺着一个不屈的海迪,一个美丽的海迪。

  《生命的追问》这本书是由著名的文学家张海迪所写的。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就对它的标题产生了兴趣,生命的追问,到底是追问什么呢?直到现在,我对书中的那两句话仍然记忆犹新:“假如我能站起来吻你,世界该有多美啊!”“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在书中,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残疾人的痛苦和作为一个作家发自内心的激情。整本书中,透露了一个残疾人对爱的`向往,对大自然的追求,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对命运的挑战。但是作者总是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事物,因此文章中很少出现一些伤感的字眼,作者更多写的是当年随父亲一起流放的那个小山村,村里一群热情的姑娘和一些纯朴的村民,当这群乡村少女围在作者轮椅旁,亲切地叫着“玲玲姐”,推着她去十八里铺的公社看**,听她唱着苏联民歌《红梅花儿开》时,那是一副多么感人的画面,真令人羡慕!

 这深深的感染了我,她们的纯洁善良、热情开朗,被作者真实的描写出来,她们是一群快乐的天使,与她们在一起,不仅能给作者带来无穷的生命力,也传递给读者生活的乐观。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残疾也是一种美。张海迪用自己的坚毅和善良,书写着它的灿烂人生,大家一定要好好品味这本书,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想一想,写一写。

这句话有多种标点方法,请你分别标出,表达不同的意思。

(1)玲 玲, 姐 姐 叫 你 快 去。

(2)玲 玲 姐 姐, 叫 你 快 去!

(3)玲 玲 姐 姐 叫 你, 快 去!

(4)玲 玲? 姐 姐 叫 你, 快 去!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用他们的精神品质激励着我们努力前行,还记得十一小长假时,我和留学回来的婷婷姐姐去他小时候游戏、玩耍的“天堂”——小汤山

 我们到小汤山的时候,小汤山正是金秋,放眼望去一片金黄,风轻轻地吹动着摇摇欲坠的叶子。满地都是银杏树的叶子,好像铺成的地毯一样,迎接我们的到来。用脚踩上去软软的不时发出“咔嚓咔嚓。”的清脆响声。小汤山的风景虽美,但是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位,我见过最美的姐姐,之间她是一位身材高挑、眉目清秀长得很漂亮的大姐姐在跳舞,她的舞姿非常美,看着看着我的身体也情不自禁的跟着他的节奏舞动起来,我想:这没姐姐肯定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可不比专修舞蹈的婷婷姐姐差。又看见她在一支大鼓上,舞动起来,在场的许多人,都发自内心的为他鼓掌。我凑近婷婷姐姐说:“他的舞跳得真好,您们是不是一所大学的?”“这是我们一起长大的朋友,玲玲。我们是一起考上的北京舞蹈学院,当时他的舞跳的是数一数二的好。可是。”婷婷姐姐低下了头,“可是她是先天性的失明。”我一下子惊呆了。我想:一位双目失明的姐姐,他是如何掌握平衡的,如何练习的,这都让我太不可思议了。同时我又对这位大姐姐充满了敬佩。

 这是,他的舞跳完了,我们一起走回了宾馆。

 回到宾馆里我同玲玲姐姐,我看见她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这是我想:姐姐身上已经伤成这样了,但是还是队伍打一样的热爱与坚持。我再一次被她的精神所震撼了。我对玲玲姐姐说:“姐姐您的舞跳的可真好,像仙女一样。”“没有你说的那么好,我只是不断练习,每一个动作,都要很认真的练习。”玲玲姐姐微笑着说。“那您的腿上胳膊上有很都疤,您不累吗?”我好奇地问,玲玲姐姐摇摇头说“不会呀!因为我喜欢跳舞,也是因为我的眼睛看不见,所以我要比别人更努力。”玲玲姐姐清秀的脸上,流露出伤心地神情。我暗暗的想:和玲玲姐姐比起来,我简直太不会坚持了。每次都因为一点小事就放弃了。“你有梦想吗?”玲玲姐姐微笑着对我说。“当然了每个人都有梦想。”玲玲姐姐平静地说着“那就向着你的梦想前进吧!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因没梦想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虽然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是放弃就注定失败,我们不但有怀揣梦想,还要时刻自己的梦想的目标努力。”姐姐说到这她抬起头望着窗外表情变得凝重起来,内心好像在想着什么,看着姐姐的平静的神情,我的内心变得不平静起来。

 过了两天我们要回去了。临走天灵灵姐姐一直把我们送出山。她送给我了一个八音盒,里面夹着一个纸条写着:

 小妹妹,坚持一直追寻梦想是美好的事,因为我们可以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学会很多。让我们一起加油!这个八音盒里也有一个跳舞的女孩,希望你看到他就能想起我说的话!

 看到这,我不禁热泪盈眶又想起玲玲姐姐优美的舞姿、甜美的笑容、还有那耐人寻味的话和那份坚持追梦的勇气和执着。

 到现在那张字条,那精美的八音盒还都在我的百宝箱里。当然我又要把玲玲姐姐的那种精神品质收藏到我的“百宝箱”里。而且是一辈子的收藏。

 在在小汤山玩耍的经历我不会忘记,但我这一生不会忘记的就是那个跳舞的漂亮姐姐和他最后说的话,最重要的是它身上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自忠小学肖雨霄

北京西城区自忠小学六年级:肖雨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113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