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混战
列强卷土重来 一次大战后,美国不能容忍日本独霸中国,设法削弱日本。1921年11月12日,美、英、日、法、意、中、荷、葡、比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讨论限制军备问题及远东问题。在英美的干预下,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规定日本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由中国开为商埠,准许外人自由居住、经营工商业及其他职业;日军撤出山东;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赎金为5340614万金马克。日本同意放弃“二十一条”中的某些条款。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表示“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没有讨论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等一系列要求。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形成了列强共同支配宰割中国的局面。他们在中国各自扶植一派军阀,英、美扶植直系,日本扶植皖系和奉系,由此形成了军阀的局面。 当时青岛有关资料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各国代表 九国公约与山东问题
直皖战争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掌握实权,中国进入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死后,军阀分裂为多个派系,主要有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等。从1916年到1918年,黎元洪和徐世昌先后担任总统,但段祺瑞控制着北洋军阀政府的实权。段祺瑞使用“武力统一”手段,企图统一全国,但直系吴佩孚对他大为不满,不积极用兵,终使段祺瑞“武力统一”终成泡影。之后,吴佩孚与湘桂粤滇诸系军阀组成对抗皖系的同盟。与此同时,直系的曹锟与奉系张作霖联合,组成了直隶、江苏、湖北、江西和东北三省的七省反皖同盟。到1920年4月,已经形成直奉联合、共同抗皖的局面。
1920年7月14日,段祺瑞的皖军与张作霖的奉军和曹锟、吴佩孚的直军发生大战,初战时,皖军全力急攻,直军连连败退,17日后,吴佩孚击溃西路的皖军,19日,东路皖军也溃不成军,24日,直奉两军入京,战争以直系获胜而告结束。战后直奉两系达成分赃协定,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处于直奉联合控制之下。 直皖之战详情
直奉战争 直皖战争后,直奉矛盾加深。1920年8月,直系吴佩孚通电召开国民大会计划,想借民意打击奉系。1921年12月17日,北洋政府组成了以梁士诒为首的内阁,奉系占有优势地位。梁士诒上台后,同意日本要求,借日款赎回胶济铁路,抑制吴佩孚的军饷,更加激化了直奉矛盾。其卖国行径更遭到全国反对,1922年1月,吴佩孚和直系及各省军阀通电声讨梁士诒,导致梁士诒下台。张作霖等到广东向孙中山表示出兵北伐,又因直系内部不和,张即以为时机成熟,于是调兵入关进驻京津。在奉军大兵压境之际,直系内部消除不和,曹锟表示愿意作战,吴佩孚调集大军,到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开战后,双方在长辛店、马厂、固安一带激战。在东线,奉军发动猛攻,直军败退。在西线,双方犬牙交错,混战相攻。5月4日,原属直系冯国璋旧部的奉军第十六师临阵倒戈,西线奉军迅速溃败。受西线影响,东路奉军斗志全消。 奉军退往关外,然后宣布东三省“联省自治”。 直奉战争详情
奉系虽败,实力犹存。由于孙中山在南方已开始北伐,矛头直指直系。吴佩孚无法两面作战,于是直奉双方接受英美的停战建议,于6月18日签订停战条约,直奉战争结束。北京政府大权则由直系独揽。
直系的衰落 击败奉系后,曹锟想登上总统宝座,吴佩孚想取消南北两政府,另组第三政府。吴佩孚的策略,是按照民国成立时的临时约法的规定,恢复当初的国会,请黎元洪复位,此称“法统重光”。他以为,如此既可赶走徐世昌,又能使南方政府失去“护法”理由。在吴的授意下,直系将领、旧国会议长议员及社会“名流”等,都表示拥护恢复法统,否认民国六年北京政府解散国会的命令,宣布徐世昌为非法总统,1922年6月,徐世昌辞职,黎元洪入京复职,实权仍由吴佩孚掌握。 吴佩孚的兴起
此时直系内部发生分化,曹锟、直系诸将、各省军阀以及势力渐大的冯玉祥等人,出于各自的利益,对吴佩孚都生不满之心,形成反吴势力。而吴佩孚依靠英美的军火和贷款,以黄河流域为依托,八方征战,树敌太多。各地军阀为保护自己的地盘与利益,于是掀起“联省自治”运动,与吴佩孚的“武力统一”相抗衡。
腐败的政治与武力统一中国 1923年初,曹锟使用各种手段驱黎下台,以越俎代庖。6月13日,黎元洪被迫出走,“逼宫”成功后,曹锟以40万元收买国会议长,以每张选票5000-10000元的高价贿买了500多个议员,然后通过国会“当选”为总统,被人们称为“贿选总统”,参加贿选的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
在直系独掌北京政权的两年半间,它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地区,吴佩孚实行“武力统一”,使全国各地战乱不止,曹锟逼宫、贿选,更遭全国谴责。曹锟上台后,为换取帝国主义支持,作出种种残民媚外之举,奴颜婢膝,丧权辱国。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停滞衰落,人民生活的每况愈下,工人大量失业,农民纷纷破产,其他各阶层人民生活也愈来愈艰难。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一旦获得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组织和坚强领导,就必然会形成汹涌澎湃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高潮。
北洋军阀
1894年,清朝廷鉴于原有的八旗兵和绿营兵都不堪用,想要改革兵制,派长芦盐运使胡鹬芬在天津以南的新农镇即小站训练新军,取命“定武军”。1895年改派浙江温出道袁世凯督练,改名“新建陆军”,仿效德国军制和操典,聘请德国人为教官,编为10个营7300人,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节制,所以也称称为北洋军。1901年李鸿章病死,衰世凯接任,将北洋军扩编为6个镇(相当于师),从此成为北洋军首领,并在此基础上网罗亲信,膨胀势力,迅速形成左右全国局势的强大军事集团。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将全国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军事独裁统治。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系,竞相扩充实力,割据一方,为争夺中央政权,不惜依靠外国列强,混战不已,国家陷于四分五裂之中。从1913年起,孙中山就开始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7年在广东建立军政府,进行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组织北伐。1926年,国民革命军由广东出发,进行北伐战争,至1928年6月,将北洋军阀最后一任统治者、奉系首领张作霖逐出北京,推翻了北洋军阀对中国长达16年的统治,北洋军阀集团从此覆灭。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直系军阀1916年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直、皖、奉三系,以直隶人冯国璋为首的一派称直系。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委冯担任督练营务处总办,后长期追随袁世凯,与段祺瑞、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杰”。辛亥革命发生后,曾率清军第l军前往武汉镇压,打败黄兴所指挥的民军。袁世凯窃居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后,任冯国璋为直隶都督兼禁卫军总统,l913年镇压国民党二次革命,占领南京,任江苏都督。1916年任中华民国副总统,1917年代理总统,1919年病死。后曹锟、吴佩孚继为直系首领,1920年打败皖系,1922年又打败奉系,独揽北京政权。1923年,曹锟以5000元一张选票高价贿赂国会议员,被选为大总统,势力膨胀到顶点,直系基本部队有26个师又30多个旅,另有依附于直系的地方军阀部队20多个军(师)又20多个旅,控制着除东北以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奉系打败,但仍控制着川陕及长江中下游大部分省区。1926年北伐战争前,吴佩孚自称14省联军总司令,尚拥有16个师、2个旅及游杂部队20多万人;直系另一将领孙传芳任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也拥有10个师、16个旅20多万人,长期与国民党掌握的广州政府相对抗。1926至1927年,被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中打败,归于消亡,部分部队被国民革命军收编。
北洋军阀派系之二皖系军阀在北洋军阀集团的三大派系中,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为首的一派称为皖系。段祺瑞早年曾赴德国学习炮兵,回国后参与袁世凯小站练兵,任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其后又担任保定北洋速成学堂和军官学堂总办(校长)、北洋陆军第4镇、第6镇统制,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辛亥革命发生后,率领北洋军第2军镇压。袁世凯窃居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后,担任陆军总长、参谋总长、代理国务总理;袁世凯死后,担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是北洋军阀集团的铁腕人物。1920年前,实际把持中央政权,直接控制的部队有l1个师近20个旅,主要将领有徐树铮、段芝贵、靳云鹏、卢永祥等,势力主要分布在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福建、湖北、淞沪、浙江等省区。1917年力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宣战,在日本支持下,编组参战军,加强其军事实力。1920年直皖战争中,被直系打败,皖系部队部分被消灭,部分被直系收编。此后,段祺瑞以其个人在政界和军界的影响,还曾在北京政府中担任过临时执政,但皖系势力从此衰落。
北洋军阀派系之三奉系军阀奉系是北洋军阀三大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而得名。张作霖本是清朝末年的一股土匪,后被清朝廷收编,逐渐擢升。1912年袁世凯窃居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任命张作霖为陆军第27师师长。1916年袁世凯死后,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其部队扩大到3个师以上。
1920年升任东三省巡阅使,实力更加膨胀,被称为“东北王”。同年在直皖战争中因协助直系打败皖系,又将其势力范围扩大到热河、察哈尔、绥远和京津地区,部队扩编为5个师又26个旅。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败北,势力稍减,但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大败直系,把持北京政权,成为北洋军阀最后一位统治者,其势力延伸到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和上海,部队扩编为20多个师,并建立东北海军和空军。
1927年,自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组织军政府,行使统治权,并将其他各派系军队统编为安国军,自任总司令,以对抗国民革命军北伐。1928年6月被北伐军逐出北京,在退回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其子张学良继任为奉军首领。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奉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1931年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1913年10月,蔡锷辞掉云南都督职务,来到北京。他有才干,也很有声望,是北洋系以外颇有影响的人物。到京后,袁世凯先后任命他为陆军部编译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统率办事处办事员、政治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职,并加昭威将军称号。如此众多的头衔都是只赏高官,不给实权。这反映出袁世凯对他既怀疑又惧怕而又不得不装出重用的态度。
蔡锷本人,曾对袁世凯存有一些幻想,到京后,发觉了袁氏父子的阴谋与野心,目睹袁氏小朝廷的倒行逆施,逐渐对袁不满。
1915年5月,袁氏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8月,杨度为首的筹安会成立,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暴露于天下。第2天,蔡锷即到天津梁启超家中秘商对策。不久,梁启超的著名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发表,这使袁世凯增加了对蔡锷的注意,并于10月暗中派人搜查了他的住宅。在这种情况下,蔡锷假装意志消沉,经常出入于京城八大胡同馆,甚至装作赞成帝制,暗中却把家眷遣送回籍,以防不测。11月11日,已染喉疾的蔡锷假装治病,到天津与梁启超再商反袁计划,并与云南故旧联系。11月19日更名易装取道日本经香港,于12月21日抵昆明。
当时,云南军界早已开过秘会,并有少量部队北上入川,李烈钧、方声涛等人也先后到达。但云南都督唐继荛态度暧昧,因而云南迟迟未动。蔡锷抵滇后,先后与唐继荛商讨九次,并做了下属人员的大量思想工作,最后决定起义。1915年12月25日,由蔡锷、唐继荛、任可澄、刘显世、戴戡联名通电,声讨袁世凯,宣告云南独立。26日,云南正式成立护国军,蔡锷任第1军总司令,北上入川;李烈钧为第2军总司令,出兵湘粤;唐继荛以云南都督兼任第3军司令,坐镇大本营。其中,蔡锷所率的第1军是主力,其处境也是最困难的。他们以几千人抵挡万余装备精良的北洋军,力量对比悬殊。但他们依地形气候等有利条件,又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援,因此能不断取胜。这时,蔡锷已喉疾严重,声音嘶哑,面容憔悴,但他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在他统率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摧垮了四川的北洋军队。这样,袁世凯迫于全国的压力,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想保住总统的地位。蔡锷等人坚决要求袁世凯下台,1916年5月8日,滇、黔、桂、粤、浙五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蔡锷等15人被推为抚军。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声讨声中死去。6月7日,黎元洪依法继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署省长。
蔡锷此时病情已十分严重,他保荐罗佩金、戴戡代理职务,向北京政府辞职出外就医,8月9日离成都,22日到上海,为梁启超《盾鼻集》写序。9月20日,蔡锷抵达东京,入福冈大学医院治疗,终因病情过重医治无效,于1916年11月8日逝世,终年才34岁。北京政府迫于舆论压力,拨款2万元,为其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蔡锷的遗体安葬于长江边岳麓山上。
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四月,参议院决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民国二年(1913年)四月八日,中华民国国会正式成立,采用两院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便开始非法举动,独揽专权,实行专制,背叛民国,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斥国务总理唐绍仪(同盟会人),任用亲信赵秉钧为国务总理,密谕赵秉钧刺杀国民党重要人物宋教仁。民国二年(1913年)秋季,袁世凯将自己的武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如江西、安徽、南京、广东等),以所谓国军镇压国民党“二次革命”。民国二年(1913年)十月六日,袁世凯强迫威逼参众两院选自己为正式总统,至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形式上成了正式政府。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正式总统后,《天坛宪法草案》也于民国二年(1913年)十月三十一日由宪法会议起草完成。他极力反对《天坛宪法草案》,认为国民党议员干扰行政,谋求国会专制。终于在民国二年(1913年)十一月四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并取消国民党籍国会议员资格,一律追缴438人国民党议员证书徽章,彻底根除国民党在北方的势力。剩下的议员不足法定人数,不能开会。193人议员署名质问政府,认为国会议员不能由政府取消,袁世凯取消国会议员资格为违法。质问终无济于事,遂于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四日,袁世凯再下令国会停止开会,并解除剩下的议员职务。至此中华民国国会被袁世凯解散,随后,各省省议会也相继解散。《天坛宪法草案》也随国会解散而宣告取消。
国会解散后,于是袁世凯独断独行,组织所谓政治会议和约法会议,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变内阁制为总统制,废除责任内阁制度,提高大总统职权。以代替《天坛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过约法会议修改后,名曰《中华民国约法》,并于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一日,由袁世凯下令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公布后,袁世凯又变更官制,废除国务院,在总统府设政事堂,设国务卿和左右丞,各省民政长官改为巡按使。停止政治会议和约法会议,另组所谓参政院。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二十六日参政院成立,代行立法院职权。参政院实际上是袁世凯的顾问机关。
参政院代行立法院职权之后,首先组织公民团体向参政院请愿改变国体,改民国为帝国,参政院给总统府报告:“辛亥以后,改用共和,实于国情不适。”“君主立宪为救国良图。”随即组织国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君宪国体,因代表人选均系袁世凯亲信事前预定,全票赞成帝制(君宪国体),改变国体随即完成。接着参政院代行立法院受所谓国民代表大会的委托,于民国四年(1915年)十二月十一日上书推戴袁世凯为所谓“中华帝国”的皇帝。于是,袁世凯定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自洪宪元年一月一日至三月二十二日,袁世凯只当了82天皇帝,洪宪帝制就因南方护国军的反对而宣告终结。
洪宪帝制受到督理云南军务的唐继尧的反对,民国四年(191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即通电袁世凯,命其取消帝制。袁置之不理。唐乃于二十五日通电各省,宣布云南独立。民国五年(1916年)一月一日设立云南都督府,称其军曰“护国军”,蔡锷为第一军长。云南为反对帝制的中心,其他各省也积极响应,相继独立。同时南方的独立各省于民国五年(1916年)五月八日就已在肇庆设有军务院,为军政民政和对内对外的总机关,并遥尊黎元洪为大总统,完全成了一个独立的与北方立于对等地位的政府。正当反对帝制形势蓬勃发展,遍及全国之时。袁世凯为保持统治权,于洪宪元年(即民国五年,1916年)三月二十二日申令撤销帝制,希望与南方“护国军”讲和。然已大势已去,袁世凯于民国五年(1916年)六月六日病殁,终年57岁。遗令以副总统黎元洪代行大总统职权。
黎元洪代总统时代,又有张勋拥宣统复辟的恶剧。民国五年(1916年)六月七日,黎元洪代行大总统职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令召集国会,速定宪法;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民国六年(1917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激烈的时候,当年一月,德国宣布从二月一日实行海上封锁,引起世界各国抗议。中国也于二月九日向德国提出抗议,德政府置之不理;三月十四日,我国正式宣布和德国断交。国务总理段祺瑞召集各省督军省长入京,一致赞成对德宣战。但宣战须经众议院通过,众议院决定缓议宣战之案。段系军阀便纷纷电呈黎元洪,请解散国会。国会亦请黎元洪罢免段祺瑞责任内阁之职,从而引起府院极大冲突。(对德宣战符合当时需要,段祺瑞真正目的是想借此扩军)黎元洪遵国会之请,罢免段祺瑞内阁,从而引起段系督军的抵制,安徽省长倪嗣冲首倡与中央脱离关系,奉、陕、豫、浙、鲁、黑、直、闽、晋等省响应,且皖、鲁、豫、奉之兵逼近京师,对黎元洪以武力相要挟,以达到解散国会之目的。
张勋乘机拥宣统复辟。各省督军脱离中央之后,便在天津设立总参谋处,俨然有另组政府的举动。黎元洪深感不安,召安徽督军张勋进京调处,张勋以解散国会为调处条件。黎元洪为大势所迫,在军人的高压下,于民国六年(1917年)六月十二日下令解散国会。张勋逼黎元洪解散国会后,六月十四日亲自进京,计划拥宣统复辟,突然于七月一日晨三时,率数十人进入清室,以民主政治不适于中国为由,奏请清帝复辟。张勋的举动,黎元洪始料未及,也出于段系军人想象之外。清帝溥仪由张勋任意支配,连发上谕,大授勋位,大赐官爵,恢复前清一切制度。因为复辟首功,张勋为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今河北省)总督,北洋大臣。从民国六年(1917年)七月一日张勋复辟爆发到民国六年(1917年)七月十二日段祺瑞所组织的讨逆军进入北京摧毁张勋复辟,短短11天。
张勋复辟爆发的第二天(即民国六年七月二日),黎元洪就対南京副总统冯国璋发出通电,请冯国璋暂在军府代行大总统职权,同时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段祺瑞及浙、赣、湘、鄂等省均通电反对复辟,公推段祺瑞为总司令,组织讨逆军,在天津设司令部。东路司令段芝贵和西路司令曹锟,两路进攻北京,张勋势不能敌,民国六年(1917年)七月十二日讨逆军进入北京,形成巷战,复辟军惨败,多数缴械投诚,张勋逃往荷兰使馆。复辟运动,仅仅十多天,便告终结。
段祺瑞在北京与研究系(宪法研究会的简称)组织联合内阁,其中梁启超、汪大燮等重要人物加入段祺瑞内阁。段祺瑞赞成研究系的主张:中华民国因张勋复辟而灭亡,今国家新造应仿第一次革命,召集临时参议院。中国南北遂因此分裂,北方进入军阀混战。段祺瑞为皖系(段为安徽人),冯国璋为直系(冯为直隶人,今河北省),张作霖为奉系(张为奉天人,今辽宁省)。先有直皖之战,皖系主张以武力统一南北,直系反对,因此爆发战争,直系得胜(得力于奉天张作霖之助)。其次有直奉之战,奉系想拥自己的亲信梁士诒到中央主持内阁,直系反对,因此爆发战争,直系又得胜。还有反直之战,直系两次得胜后,气焰嚣张,引起各方反感,于是皖系和奉系联合云南唐继尧共同反直,直系失败。皖系和奉系抬出段祺瑞组织临时政府,名曰临时执政政府,段祺瑞的职位就叫执政。段祺瑞执政时代,不断爆发各种军阀混战。
军阀就其本质来说,除受帝国主义者利用外,在中国境内是代表官僚地主封建势力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掌握军民财政等权,霸占中央,分割地盘,充当帝国主义者的工具。
北洋军阀就这样破坏中华民国,中国民国遭到北洋军阀的践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郭松龄联合冯祥玉倒戈反奉在中国现代史上都算是一次大事件了。要想知道郭松龄的反戈都有哪些人参与,是怎么失败的。还是得从时间线来好好捋清楚。
电视剧少帅中郭松龄的扮演者
首先我们得知道郭松龄平时的人物关系是怎么样的
据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军内部逐渐形成了"老派"、"新派"。老派是奉军中的实力派,绝大多数都是和张作霖一起出道的结拜兄弟,成员有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吴俊升,这些人在奉军中都担任军政要职。新派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都是军校出身的人,"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以杨宇霆为首脑,成员有姜登选、韩麟春、于珍、常阴槐、王树常、于国翰、邢士廉等人,这些人对杨宇霆甚为依赖,视杨为"智囊"、"精神领袖"。而"陆大"派大多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以郭松龄为首。张学良虽不是陆大派的首领,但对陆大派最为赏识和拔擢,陆大派成员多是担任师长、旅长等职。郭松龄和奉天省省长王永江一样都是主张"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
从这可以看出,与郭松龄政治立场对立的人还是很多的
郭松龄简介
郭松龄当时登报反对张作霖,却拥戴张学良。对张学良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煎熬,他不想得罪父亲,也不想郭松龄走极端;于是发电报劝他,但是郭松龄决心既定,并未接受张学良的邀请。
后郭松龄又控诉杨宇霆的罪状,张作霖当即罢免了杨宇霆的职位,但是郭松龄并未领情。后又将张作霖的心腹姜登选杀害。
在冯祥玉的帮助下,郭松龄的大军攻破了山海关。此时,张作霖也决定讨伐郭松龄。郭松龄决心反奉前,曾得到李景林的支持。可就在大军冲破山海关后,李景林却又向张作霖示好,并公开表明自己为奉系。后又决计与吴佩孚、张宗昌一起攻打冯祥玉的国民军。
原本失去后方支援的郭松龄大受打击,但后来由于张作霖作战决策的失误,郭松龄一路大捷,打至锦州。郭松龄召开军事会议商议策略,将领们的态度很不统一。邹作华、高纪毅等将领极力主张"停战议和",而霁云、刘伟、范浦江等人积极主战。给郭致命一击的是,邹作华"突然将所部炮兵旅撤回,并停止前线子弹供应,郭军遂大溃"。
郭松龄
其实郭松龄反奉失败原因有很多,有军心不齐,盟友不给力,还有日军对张的支持等。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辛亥革命成功后,清帝退位,建立民国,随后中国南北陷入军阀混战之中。
袁世凯的死标志着军阀混战时期的开始。北京接连处于几个军人的控制之下,各省的地方势力对这些军人的服从常常仅停留在口头上。袁世凯死后在北京政府掌权的是国务院总理段祺瑞。为了使他的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非法解散了的国会。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比上次顺利,因为1917年6月12日,保守派将军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企图拥护清废帝溥仪复辟。同年8月,南下的一百五十余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了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军政府"。
原因: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关。因当时的中国经济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各个地方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这为军阀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了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它们分别在中国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这样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也就促进了中国各派军阀的割据纷争。
评价:
军阀混战是民国时期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也可以说是民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民国军阀派系众多,每个军阀都控制着一片固定的区域。军阀混战发生的社会原因:从主观上说,军阀想要获得更多的地盘和权力,所以开始发起争夺战争;从客观上说,中央政府缺乏威信,无法管制军阀,军队缺乏法纪,人民生活贫苦,国库财政空虚,列强对不同军阀的扶持,加剧了军阀之间的利益冲突。
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的前几年,战争的规模已经不小。国民党上台后,军阀混战的规模更大了。军阀混战造成政局的动荡,军阀的割据、纷争乃至混战,使社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给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提起北洋政府,给我们的感受就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别的不说,短短13年当中,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两届只有六天。
当时只是名义上的统一,由于军阀混战,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就像一个事情的两面,有坏的一面必然也有好的一面,北洋政府时期对中国各方面的贡献同样不能让我们忽视。
对于北洋军阀来说,即便在国内打的稀里哗啦,但由于国力贫弱,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根本无法实现强硬的外交政策,可是在国家大义和领土问题上一点都不含糊。
1917年,北洋政府参加了一战,与德奥断绝外交关系,并单方面采取行动,派出军警武力收回汉口、天津的德租界和奥租界。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主动收回外国租界。废除了侵略者的治外法权,终止了向它们支付庚子赔款,还赢得了暂停向协约国支付庚子赔款的5 年期限,开启了突破不平等条约防线的先河。
1921年又同德国签订了《中德协约》,这也是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上少见的平等条约之一。
十月革命爆发后,北洋政府趁俄内乱之际,果断决定随国际出兵俄国,并废除《中俄蒙协约》趁机收回了俄国在天津、汉口租界,同时短暂控制外蒙古。尽管外蒙最终独立,但不可忽视徐树铮的功劳。
1925年6月24日,北京政府正式向各国政府发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要求召开华盛顿会议确定的关税会议和法权会议。同年10月26日,关税特别会议在北京召开,共13个西方国家参加。11月19日会议第二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中国享受关税自主之权利,允许解除各该国与中国间现行各项条约中所包含之关税束缚,并允许中国国定关税率条例于1929年1月1日发生效力。
1925年,英国巡捕开枪打死示威学生,酿成五卅惨案,北洋政府以保护英国侨民的名义接管厦门英租界,至1930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正式完成交接手续。
1927年,北洋政府开始与比利时谈判,至1929年,国民政府签约,1931年3月,中国正式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
在看到北洋军阀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不应戴着有色眼镜,而应该客观地去分析。实力不如人,北洋政府在外交上是相当之被动和艰难,很多人恐怕不太喜欢北洋政府的混乱黑暗,但是北洋军阀在国家主权上做出的努力是不可否认的。
近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是一个局势多变的时代;是一个混乱无序的时代。近代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省军阀四起,相互征战,整个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避免自己的土地被他人掠夺,那些军阀更是想尽名目地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百姓们不堪其扰,但也无能为力,即使离开家乡,也免不了被压榨的命运。
这些军阀,除了大肆征收赋税以外,还想尽办法的欺辱百姓,无数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被军阀带到了战场,无数年轻貌美的大姑娘,惨遭军阀霸凌。可以说,这些军阀在自己统管的地区过的完全是一种“土皇帝”的生活。
在那样一个,没有天理的时代,想要活下去可以说是十分困难。但好在这个时代还是过去了,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节节败退,不得不逃往台湾,那些军阀也因此失去了保护伞,纷纷四处逃窜。但令人心痛的是,这些军阀在逃走的同时也带走了很多我们老祖宗的宝贝,宁夏军阀马鸿逵便是如此,他在逃跑时足足走了75吨黄金,按照现在的汇率来看折合人民币4亿多。
胡作非为
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军阀家庭,自小便做着子承父业的打算,他的父亲马福祥因为镇压河湟起义有功,顺利进入官场。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带着一众皇室逃往西北,因为护驾有功,马福祥顺利得到了太后的赏识,后来又结识了袁世凯。
在袁世凯成功当上大总统之后,准备将马福祥任命为青海办事长官,但却被他拒绝了,在他看来青海和宁夏相比,无论是当地的财力、物力都远远不如,于是他便买通政府官员,顺利当上了宁夏总兵,在宁夏他不断敛财壮大自己的势力。
马鸿逵在18岁的时候进入甘肃陆军学堂,在这里他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成功加入同盟会。之后,他被自己的父亲送到了袁世凯的身边担任副官。父亲的这一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长见识增长人脉,另一方面其实也有让他当人质消除袁世凯忌惮的嫌疑,不过他的确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马鸿逵立即投奔于他,随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第四军的军长。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带领讨蒋联军攻打蒋介石,就在他以为成功在即的时候,马鸿逵突然倒戈,他的倒戈大大削弱了联军的势力。
张学良在选择支持蒋介石后,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为了取得蒋介石的信任,马鸿逵特地为蒋介石修建了图书馆等多座建筑。很快蒋介石对他颇为信任,有了蒋介石的保护,他私自发行了340万的法币,他的这一行为致使新币迅速贬值,物价飞涨。
1932年蒋介石任命马鸿逵为宁夏主席,为了更好的巩固自己的实力,他在当地迅速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领导团队,南京中央政府在当地任命的官员都被他裁撤一空,很快他就大权独揽。除此以外,他还担任宁夏银行的董事长,借助银行他强行收购当地人民的土特产。对当地存款、款等业务进行垄断。
他在当地可以算得上是无恶不作,因为多加赋税,百姓们苦不堪言,不得不四处流浪。为了更好的敛财,他想到让百姓们“捐款”抗战。如果有百姓拒绝的话,他就说对方是“叛国贼”,随后就把整个家底都给抄了,如果家中正好有年轻貌美的女孩子,那么就把这个女孩子卖到外地换钱,因为暴政宁夏百姓们对他十分痛恨。
趁机逃跑
1949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国民党势力节节败退,蒋介石等人逃往台湾。此时的蒋介石早已无暇顾及远在西北一带的马鸿逵了。兰州会战时马步芳曾请求马鸿逵支援,但是马鸿逵拒绝了,马步芳逃往台湾之后,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马鸿逵的身上。
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曙光照亮了中国大地,马鸿逵深知自己早就没有了容身之地,于是便携带亲人老小,逃到了台湾。但是他在台湾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刚到台湾就因为马步芳对他的控诉就被革了职,想到在台湾的日子或许也很难,于是他便想要再次逃走。
可是台湾当局不可能轻易的放走他,于是他便让自己的妻子装病,借此他向台湾当局请了一个月的假,飞到了香港。在香港他办好了护照,乔装打扮顺利登上了去往美国的飞机。据说他走之前,就已经把这些年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钱全都运走了,除了财富以外,他还不忘带走自己的姨太太。
客死他乡
到了美国之后,日子也不像他想的那样快活,此时他已经60多岁了,身体早已大不如前,在之前他手下还有很多士兵,他稍不高兴就可以让士兵替他杀人,但是此时他身边只有三个姨太太,一开始这三个姨太太对他还算得上是顺从,可是因为语言不通,这三个姨太太只能在家里面呆着,随着时间的增长,彼此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整天吵架,这让马鸿逵极其心烦。但此时的他即使想管也没有那个心力了。
1960年马鸿逵的儿子和孙子因为财产问题把他告到了法院,这让他极其难过,纵观自己的一生,他也算得上是辉煌过,可最终却落得被自己亲儿子告到法院的结果。或许是因为对身边亲人的寒心,他渐渐的开始思念远在天边的故乡。可他自己也明白他所做的一切,中国百姓是不会原谅的。
晚年的时候,他在美国遇到了一个宁夏人,他特地问“百姓还恨我吗?”1970年,马鸿逵因病去世,死在了医院里,他最终还是没能重回故乡,这或许是对他曾经所作所为的惩罚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