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禁忌:他们不吃所有动物的脚,也不吃内脏!肉类:除了猪肉,牛肉,羊肉,海鱼,梅花鹿肉,其他肉一概不吃。哦,还吃虾可以送他们点水果,反正国内不贵,荷兰水果贵过肉!他一定喜欢。嘿嘿,荔枝,龙眼什么的,荷兰没有的,你最好做个示范怎么吃比较好。牛奶什么的,咱就不拿出来丢人了。荷兰人不喜欢德国,所以别提。可以多提足球,荷兰人狂爱。当然了,还可以提F1,桌球,网球之类。荷兰人不算难打交道,千万记得出门一起吃饭的时候必须带上钱包,不然你囧死荷兰主体民族。主要分布在荷兰北部和中部地区。另有部分散居在美国、加拿大、奥地利、比利时和德国。属欧罗巴人种。使用荷兰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大多信奉基督教的加尔文派,北部地区有一些人信奉天主教。 荷兰人主要由属于日耳曼部落群西支的弗里斯人、巴塔维人、法兰克人、撒克逊人同克 尔特人结合而成。克尔特人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就居住在今荷兰、比利时的土地上。弗里斯人和巴塔维人于公元开始前迁来。公元3世纪,法兰克人与撒克逊人相继来到。法兰克人征服了其他部落,与他们融合在一起,成为形成荷兰人的基础。在长期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斗争中,荷兰人的民族意识逐渐增长,1581年荷兰共和国的成立,更使荷兰民族得以迅速形成。17世纪以荷兰方言为基础形成了荷兰书面用语。17世纪,荷兰人是欧洲最发达的民族。工商业和航运业都很发达,大部分地区消灭了封建土地关系。在文化方面,出现了唯物主义无神论哲学家Bde斯宾诺莎、近代国际法奠基者H格劳秀斯、画家伦勃朗等杰出人物。多从事工业,以造船和电子工业著称。农业以生产奶、肉的畜牧业为主,传统种植小麦、亚麻、甜菜、土豆、蔬菜、花卉。沿海居民从事捕鱼业。 1/3的家庭没有小孩,1/3的家庭是单亲家庭,2/9的家庭有两个小孩,剩下的是一个小孩或三个以上。 50%的妇女在家中生小孩,产假有16周,结婚与同居的权利义务相同。 看病至少要等3-7天,要先预约以安排时间,不是随到随看(除非很紧急)。 没有医师处方,在药房只能买到维他命及止痛药。 到餐厅用餐是最近几十年才流行的,而且有段时间餐馆都是中国人开的。 在荷兰,用餐很悠闲,一桌一个晚上通常只做一个桌次的生意,不赶时间(当然也不赶客人)。用餐坚守“各付各的”原则。 送礼一定附发票,不是要让你知道花多少钱,是让你不满意可以去更换,或方便维修。荷兰浒二手商店,一年中几次节庆还会有全国性跳蚤市。在荷兰买房子贷款可以贷120%,因为装修也要花钱。 发生车祸,通常双方车主下来握个手,换张名片就走了,因为吵架不能解决问题。保险公司会处理一切。 荷兰女王的公务车是福特,私家车是富豪,不浪费公款。 荷兰主流媒体有不成文规定,不报丑闻。读地方报不花钱,全国性大报纸星期日不出刊,让大家休息。大学毕业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份免费周报,每年填一次问卷就可以一直看。这份报纸分量跟杂志差不多,内容精彩,水准很高,是靠广告收维持的。 工作者每年都有23天的年假,部分人以缩短工时代替加薪,可有36天年假。6月份会发一个月度假费,因为怕员工没钱度假会影响工作情绪。荷兰人很喜欢旅游,平均每天有300万人出国(2001年时该国才1600万人)。 荷兰人相当幽默,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在学校就要学讲笑话。 荷兰人基本上不加班,该度假就度假,商店早上10点开门,下午6点关门,只在8小时内工作。尽管如此,经济力还是排在世界的前端。在荷兰,无法随工作压力也算工伤,许多人(将近100万)因此在家休养。 荷兰人不相信权威,彼此以平辈相处,对老板也是直呼其名。 荷兰人少有贪污,因为没有人行贿。 荷兰人会4种语言的很普遍。 九成的荷兰人觉得自己很幸福,八成六的人觉得自己很健康。
很多人喜欢关注外部世界,尤其关注那些遥远的地方。
这些年,关于北美洲的美墨边境砌墙了,南美洲的委内瑞拉挨饿了、土耳其人当街烧美元了、叙利亚内乱了、以及遥远的欧洲国家在议会里吵架了等等之类的消息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与之对比,作为亚洲国家的国人,却并不经常关注亚洲地区,尤其是长期忽略了两个低头发展的邻国:印度和越南。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对很多人来说,比较普遍被认同的印度标签是瑜伽,街头的苦行僧、摩托车上的叠罗汉、以及印度火车的免费“挂票”
除了这些之外,印度也有很多不被熟知的事情。
比如说,很少有人知道印度发射第一代遥感卫星的时间是1988年,这比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一号卫星的时间(2006年4月27日)提前了十几年。
2007年5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遥感二号卫星,全色分辨率达已经到了2米级别,技术上仍然落后于印度。
有人会说,遥感卫星相机分辨率高一点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样看问题的人是还没有体会到这种技术差距带来的后果。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于国内遥感卫星所拍摄的卫星图质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到获取国外提供的高分辨率灾区信息图像已是多日之后,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时效性。
再说说印度的汽车工业。
2008年,总部在孟买,进入全球商用汽车制造商前十名的印度汽车公司“塔塔汽车”从福特公司手中收购了捷豹路虎,正式成立了捷豹路虎汽车公司。
2010年,印度的另一家汽车企业马辛德拉(Mahindra & Mahindra)收购了曾经为美军生产吉普车的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商双龙汽车70%的股权,正式成为双龙(Ssangyong)的新东家。
此前的2004年,双龙汽车曾被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购,但是双方在2009年结束了彼此间的合作。
2016年,印度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2017年,印度的新车销量达到400万辆以上,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4位。
印度,这个亚洲第二个制造汽车的国家,有着同中国一样庞大的国内汽车市场,但与中国汽车市场上有众多外国品牌所不同的是,印度国产汽车在本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
再聊聊印度的软件业。
1989年的时候,印度软件业的总产值仅为2000万美元,1990年就增长到5000万美元,1999年时已达到40亿美元。到2004年,印度的软件出口值已达120亿美元,出口到世界一百多个国家。
再往后,我就很难查到印度软件出口的更多数据了,但是已知印度软件的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短短几十年,印度就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另外,在美国硅谷的软件公司中,印度裔也占了很大比例。
还有印度的制药。
不仅中国人去印度代购格列卫,日本人和韩国人也去印度代购,而且不止格列卫,很多抗癌药都是代购的热门。印度生产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仿制药,而且有一半以上是出口到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因为,印度制药的疗效是看得见的。
还有印度的核能发电。
目前,印度已运行的核电站有22座。预计到2050年,核能发电将占印度总发电量的50%。
对于国人来说,印度有太多不被了解却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的地方,在此不能一一列举。虽然印度在世界上闹出过很多笑话,不过他们在某些方面确实做得比较好。
反过来说,世界上哪个国家不闹笑话,其他国家的笑话也不少啊,也不小啊。
最后就说几句跟印度农业有关的吧。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印度东部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印度开始进口粮食。
后来,印度政府开始实施被称为“绿色革命”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印度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个拥有13亿5000万人口的国家,2018年大米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
同时,印度还是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也出口小麦。2018/19年度(4月到次年3月)印度出口小麦226,225吨。印度国有食品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10月初印度的小麦库存3930万吨,比正常缓冲库存2070万吨多了近一倍。
反观中国,却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大米进口量增长了九倍,2013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了。
把中国和印度这两个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放在一起对比,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印度大米出口占比世界第一位,中国大米进口占比世界第一位。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觉得这是在吹嘘印度。因为印度的面积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GDP也明显不如中国。如果现在有人说印度将来可能超越中国,根本没有人相信。
这就如同把时间拉回到1886年,当李鸿章在天津因为中日长崎事件盛气凌人地训斥日本外交官的时候,当时若有人告诉他,八年之后日本就会反超大清,并赠送给大清一场甲午战争,李鸿章当然也不会相信。
但在此前两年的1884年,也是在天津,第一次见到李鸿章的伊藤博文就已经看到了十年之后。
伊藤博文从天津回到日本后,就对满清的洋务运动做出了前期迅速崛起、欣欣向荣,但是很快就会抱残守缺、停滞不前,后期将一塌糊涂、混乱不堪的判断。
当年的日本就是看准了满清的这种趋势,先以吞并琉球为试探,然后一步步进逼,先割台湾,后图东北当然,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满清自己把自己搞砸了,自然也就挡不住别人再来砸一下。
当然,未来有很多理由相信历史会避免同样的错误,同样也有很多理由怀疑历史可能重复相似的轨迹。
然而今天,亚洲不只有一个北望藏南、将中国领土拉达克划入其版图的印度,还有一个对南海诸岛坚称主权、紧随中国之后全面进行革新的越南。
近年来,越南经济迅速增长,正在向制造业大国迈进。越南的发展速度有多快,有人说那里很像二十年前的中国。
2019年,英国发生货车偷渡事件,造成39名越南人死亡。曾几何时,一批中国人也正是用这种方式偷渡英国,为家乡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2000年6月18日发生在英国的多佛惨案,58名来自中国的偷渡者在卡车车厢里因窒息死亡。时隔二十年,世界看到的是另一批搏命求发展的越南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家国兴替,此起彼伏。当中国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拥有近1亿人口的越南现在正当年。
如果回顾一下不太遥远的历史,1861年,当满清开启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时,日本还处在混乱的幕府末期。
1886年,当满清北洋舰队的铁甲巨舰行驶在日本海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海军还没有像样的战船。
然而他们不到十年就赶上来了。
甲午战争之前,满清上下疲于应对西方各国,也没人拿日本这个岛国当回事。就像今天有些人看待印度和越南一样,时不时就会嘲笑他们一下。
当年搞洋务建北洋的李鸿章也嘲笑过日本,甲午的惨败也给他带来了深深的痛苦。
这个世界是圆的,某种意义上,这个世界也是平的,二十年前能跑多快,能跑多远,并不代表十年后的速度。
印度海军
如今的印度和越南都在加速,虽然他们的体量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跑在前面的国家突然停滞下来或者自己摔倒了,他们也可能一个接一个地赶上来。
人们说,底气是一种能力,但有些时候运气也是一种能力。
今天,不显山不露水的日本,不仅在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几乎一年一个诺贝尔奖持续提升着日本的科研力量。
另外,在亚洲的北方,还有一个叫俄罗斯的国家,俄罗斯曾经向西试图冲进欧洲,受阻之后又向东试图冲进亚洲,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俄罗斯逐渐退出了中国东北。近年来的俄罗斯看似一蹶不振、无所事事、又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太遥远的未来不说,十年之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们还是可以凭着自己的感觉预测一下的。
别看欧美天天闹情绪,这个脱欧了、那个弹劾了,外人看得惊心动魄,人家自己波澜不惊。
因为,他们毕竟有着几百年稳固的社会基础。即便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没有改变他们什么。
英国还是那么孤傲,法国还是那么浪漫,德国还是那么较真儿仅这一点,亚洲国家就比不了,很多亚洲国家性情不稳。
十年之后,欧美或许还是那个欧美,亚洲或将不再是现在的亚洲。
奥匈帝国这个名字出现得比较晚,在1867年已经失去绝对霸权的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另一大地区匈牙利再次发生独立,于是跟当地的贵族们讨价还价,要求他们跟奥地利签订一份《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将奥地利帝国改组为奥匈帝国,代价是匈牙利可以获得高度的自治权,基本上是自己过自己的,在法律规定上,奥地利和匈牙利是平等而独立的两个国家,但是大家普遍看待奥匈两国是同一个政治实体。不过奥地利给出的自主权是实打实的,匈牙利可以在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铸币等领域享有自主权,奥匈帝国真正染指的也就只有总体财政、外交和国防这三个部分,但是奥地利帝国的君主仍然可以兼任匈牙利国王。
不过即便如此,奥匈帝国依旧是一个内部问题重重的国家,它的最大问题是它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其实多民族国家也不打紧,但是奥匈帝国没有一个像样的主体民族,没有一个民族能占据50%以上的人口,所以奥匈帝国的各种国家级事务基本上都是在吵架中度过的,其国内的12个民族代表基本上没有一次能消停。但是从表面上来看,奥匈帝国的强大毋庸置疑,它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毕竟出身哈布斯堡家族,这个家族是欧洲最顶级的豪门。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奥匈帝国的版图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大小为欧洲第二,也就仅次于沙俄,并且总人口数量也就比俄罗斯和德意志帝国少点,位于欧洲第三,是一个很有势力的国家。
奥匈帝国的崩塌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很快来就来了,都不用五十年,在1914年就出现了,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成打的王冠落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开始选边站,于是奥匈帝国选择站在德意志民族这边,因为奥地利也是德意志人,说个冷知识,贝多芬是德国人,但是大家更多的记住的是他在维也纳弹琴;而小胡子是奥地利人,大家记住的更多是他在德国发动的战争。
奥匈帝国选择跟德国一样加入同盟国一方,然后他们两个国家在1918年战败,而当初说好一起走的意大利选择不当落水狗,反水了,摇身一变成为战胜国。奥匈帝国败了,于是受到列强们的清算而出现了解体,于是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出现了,成为原先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但是小弟们跑路,还跑了很多,比如说在原本奥匈帝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甚至还有一部分被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继承,一代帝国就此烟消云散。
提起列支敦士登,可能有许多中国人不熟悉,其实,它和安道尔、圣马力诺、摩纳哥3个袖珍国家,还有梵帝冈,在西方无人不晓。凡到欧洲旅游的人大都会好奇地去这些小国观光。
列支敦士位于瑞士的东南部和奥地利之间,与瑞士隔莱茵河相望。从瑞士边境乘车,通过一座几十米的莱茵河上的公路小桥,便是列支敦士登。它的国土面积仅有160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北京市面积的百分之一,南北长26公里,东西平均宽度约6公里。如果开车沿它的国境线跑一圈,只需半个多小时。
这个国家的首都瓦杜兹只有南北一条街,背面是阿尔卑斯山,群峰巍峨,南面是莱茵河,山谷、河流的自然景色呈现多层次的立体感,格外壮丽。这里没有机场,没有火车站,全国交通运输仅靠公路而已。游人还会发现这个国家没有城市,只有城镇和乡村,镇乡连成一片。首都瓦杜兹仅有人口5000多人,相当于中国的一个镇。全国人口约3万,其中来自瑞士、奥地利和德国的外籍人约占40%,实际上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口仅有16万多人。许多瑞士和奥地利人在列支敦士登工作,早上开车到这里的公司、企业上班,傍晚驱车回到各自国家的住所。
列支敦士登在欧洲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微型国家,它有不少独特的地方。其一是政府小。列支敦士登公国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世袭的大公亲王一般被称为国王,为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选举、国王任命的5名成员组成,这5名成员是首相、两名副首相和两名兼管其它部门事务的成员。政府办公楼设在首都瓦杜兹,是栋很不起眼、三层高的白色楼房。
楼房地下室是临时关押犯人的“监狱”。其二,列支敦士登是一个没有军队的不设防的国家。全国仅有25名警察和20多名助理警察,负责维持社会治安。它的国防一直由没有常备职业军队的瑞士承担。其三是没有自己国家的货币。它的法定流通货币是瑞士法郎。在商店购物,美元等外币也可按银行外汇与瑞士法郎的比价折算后使用。
此外,列支敦士登的海关、邮电及外交事务也均按协议由瑞士代管。这个国家多年来在国外只有一名外交代表,那就是列支敦士登派驻瑞士首都伯尔尼的代表。新国王汉司·亚当二世继位后,希望扩大列支敦士登在国际上的影响,先后在奥地利和欧洲委员会设立了常驻代表。然而,在世界其它各国和国际事务中仍然由瑞士代理其外交利益。
初次到列支敦士登,你会感到这里恬静、安逸、空气清新,一片大山坡上的绿草树林中有小楼房式的农舍、别墅和教堂,山坡上的层层草场中有成群的牛羊漫步吃草,农舍房前房后种满鲜花,呈现一派山区农村的田园景色。
首都瓦杜兹没有高层建筑,街道整洁,现代化的城镇设施齐全,有各式商店、旅馆、邮局、博物馆和医院。城镇和乡村居民来往密切,相处和睦,社会秩序良好。据说,这个小国多年来未发生过暴力冲突、恐怖和重大推动盗窃事件,甚至连殴斗、吵架的事也极少发生,社会十分稳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的家园,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去他国谋生。
在瓦杜兹大街上,你会仰望到矗立在半山腰的一座古老的王宫城堡。据记载,这座城堡始建于700年前,后不断扩建而成。它是列支敦士登的象征。亲王的城堡由数座塔楼组成,墙垣紧帖,高低错落,矗立在树木苍翠的悬崖峭壁上,蓝天下白云缭绕,给人一种神秘之感。从瓦杜兹有一条盘山道通往古城堡,专供亲王和皇室家族上下山使用。这条公路口竖立的公路牌上写着“游人止步”四个大字。城堡是亲王和皇室人员的住地,一般不向游人开放,到瓦杜兹观光的游客只能对这座“神秘的古堡”望而却步。
历,列支敦士登曾受奥匈帝国的统治。17世纪初,奥地利一个名叫列支敦士登的王子向当时一个破落的伯爵买下了瓦杜兹及其附近的领地。这位王子于1719年在这里建立公国,并以其家族的姓氏“列支敦士登”命名。1868年,当时的约翰二世亲王为了避免卷入奥地利和普鲁士的战争冲突,宣布废除军队,要求和平中立。从此以后,列支敦士登成为一块“和平绿洲”,幸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至今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与安宁。
列支敦士登虽然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历代亲王的统治比较开明,以直接的民主选举产生议会,由议会选举产生政府内阁成员。亲王和他的臣民相处很好,一切按宪法治理国家,未曾有过皇室和政府之间的重大纠纷。亲王是国家元首,在国内外一些公司还拥有大量股份,加之历代亲王留下的财富,因而无须再去领取政府的工薪。有人曾这样说,如果皇室缺钱用,只要亲王拍卖一张他收藏的名画就足够用了。
列支敦士登在世界富国排行榜上位于前列。90年代以来,它的年国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美元,高于美国和其它一些欧洲发达国家。
二战以前,列支敦士登还是一个仅靠农牧业和手工业为生的贫穷小国。那么,这个小国怎样变成了富裕发达的国家呢?一种说法它是靠发行邮票。的确,列支敦士登有“邮票之国”的称号。首都瓦杜兹以印刷邮票精美著称世界,那里有世界独一无二的邮票博物馆和专门出售邮票的商店。游客们到这里首先想到的是购买列支敦士登发行的精美邮票作为收藏或留作纪念。
据了解,这个小国1912年开始发行邮票,每年要发行数套、共几十种新邮票销往世界各国。这里印制邮票技术先进,种类繁多,题材广泛,设计新颖,装帧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列支敦士登为了发展邮票业,动员全国的美术工作者设计邮票,还出高价邀请欧洲一些美术家为它设计邮票图案,有时还仿照收藏的名画印制邮票,因而受到世界各国集邮爱好者的青睐。每年,世界各地有数以万计的邮票收藏家、集邮者专门订购这里发行的新的纪念邮票。每年邮票收入占这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
应该说,邮票收入仅是列支敦士登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这个国家国民收入主要靠的是外资工商业的税收。此外,列支敦士登还利用其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特别是近年来,这里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每年到这里旅游观光的外国游客达十几万人,相当于这个国家人口的4倍。与此同时,传统手工艺制品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收入也相当可观。
笔者曾多次到列支敦士登一游,常听一些外国朋友谈起这个小国几件有趣的事。一位外国朋友讲述,他第一次从瑞士乘车到列支敦士登找不到海关。他乘座的车跨过了莱茵河上的小桥,瞬间就进入了首都瓦杜兹大街。下车后不久,他想起自己没有办理入境签证手续,担心出境时会遭到海关的责难。于是他拿着护照到处打听海关检查站在哪里,想补办入境手续。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是一个不设海关、不设国防的国家,进出境随便,无人检查,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有一个没有海关的国家,真是太奇妙了。
瑞士朋友还常谈起这样一个故事。列支敦士登政府办公楼工作人员不多,傍晚工作人员下班后,最后一个人要习惯性地把大门锁上。一个冬天的傍晚,副首相因公务繁忙留在办公室,一直工作到夜间9点半,当他要下班回家时,发现大门上了锁。于是他用力敲打大门,希望引起过路人的注意,让行人去找锁门人开大门,结果毫无回应。
这时,有一个睡眼惺忪、头发蓬乱的人从政府大楼地下室摇摇晃晃地走出来,他手里拿着一串钥匙,为这位急于回家的副首相打开了大门。副首相问他是谁,他答道:“我是被关押在大楼地下室的一名囚犯。”“你怎么有大门钥匙?”副首相又问。囚犯回答:“当然有。”“你现在要干什么去?”副首相追问。他的回答是:“回到大楼地下室牢房再把自己锁起来。”这真是一件让人听起来难以想象的趣事。
为最后一名士兵举行隆重葬礼的故事也很有趣。自1868年,列支敦士登宣布解散军队之后的几十年间,被解散的几十名士兵先后死去。最后一名士兵于1905年病逝。当时,政府为纪念小国不再存在一兵一卒,成为真正无军人的和平国家,决定为这最后一名老兵的逝世举行隆重葬礼,并为他修建了一座大理石墓碑。碑上刻着死者的姓名和生死年月,以名垂后世。看来,任何特殊的事情,都值得人们记忆或缅怀。
我是“红雨说 历史 ”斯拉夫人是欧洲大陆上使用斯拉夫各种语言的居民。他们主要分布区域是欧洲东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是欧罗巴人种。他们起源于波兰维斯瓦河河谷地带。他们大概是世界上最是一盘散沙的民族了,难以统一。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简单来看看:
他们人口众多,分支众多 ,但是不团结,一盘散沙斯拉夫人总是大概4亿。按照区域划分为西部的斯拉夫人(也叫维内德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塞尔维亚卢德人(也称卢日支人,索布人,生活在德国)。东部斯拉夫人(安特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南部斯拉夫人(斯拉文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波斯尼亚人,保加利亚人。 西部的斯拉夫人(也叫维内德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塞尔维亚卢德人(也称卢日支人,索布人,生活在德国)。东部斯拉夫人(安特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南部斯拉夫人(斯拉文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波斯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各个分支之间不能相互尊重,甚至有的分支希望控制另一个分支。比如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捷克,波兰和俄罗斯的关系都不好。
信仰,语言,文化各异,却不能相互尊重斯拉夫人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分支有了各自的特色文化波兰人,捷克人和俄罗斯人等。在宗教上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等大多信仰东正教,使用俄文字母。捷克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等则大多信仰天主教,使用英文字母。
他们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但是以铁托来说,他执政的时候打压塞尔维亚人。他们自己人之间都存在歧视和不尊重对方文化地位的思想存在,有的分支存在大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
历史 原因冷战时期,西方和平演变,分化斯拉夫人。结果斯拉夫还中计了,捷克和波兰先后成为反俄先锋,东,西斯拉夫出现了“世仇”。 铁托死后南斯拉夫就开始混乱了,首先大塞尔维亚主义引起,然后接着大克罗地亚思想。南斯拉夫内部越来越混乱,各个分支都想独立或者控制别的分支。欧洲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搅局。最后一个好好的南斯拉夫分裂成了波黑,克罗地亚,马其顿,黑山 ,塞尔维亚以及两个自治省,斯洛文尼亚。
历史 上他们也曾团结过,一战他们战胜了奥匈帝国,二战他们共同对抗法西斯。二战后东西斯拉夫国家更是形成了以苏联为中心的强大斯拉夫队伍。现今,斯拉夫人之间依然矛盾重重。虽然有人说阿拉伯人不团结,但是人家起码有一个共同阿拉伯国家联盟。斯拉夫人呢,估计很多连坐在谈判座上面对面的心情都没有。
文/红雨说 历史
千年时间里,由于频繁的民族迁徙,攻城掠地,斯拉夫人的聚集地遍布东欧、中欧、东南欧等广大欧洲地区。
根据区域的不同,斯拉夫人向东走演变成了以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罗斯人为主的东斯拉夫;向西走形成了以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为主的西斯拉夫;向南走进化为以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克罗地亚人、北马其顿人为主的南斯拉夫。
无论是东斯拉夫,还是西斯拉夫,亦或南斯拉夫都是斯拉夫人的一部分,这三大斯拉夫区域涉及十多个国家。
如果斯拉夫人想统一,必然是欧洲广大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国家先合并统一。
但这种可能性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别看他们属于斯拉夫人,拥有斯拉夫人的血脉,似乎都是亲兄弟,说实话他们内部早已翻脸不认人了,很少有国家还会以斯拉夫人为纽带来连接彼此的关系,不吵架就已经不错了。
看看现在西斯拉夫的波兰与东斯拉夫的俄罗斯,本来应该是堂兄弟关系,现在却发展成了水火不容的仇人关系。
在 历史 上,波兰受到俄国人无数次的欺负,甚至多次瓜分波兰人的领土。
仅在18世纪下半叶,俄国人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就三次肢解波兰,直接把存在八百多年的波兰剥削至灭亡,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123年之久。这其中俄罗斯人所夺取的波兰领土约占他原领土的62%,共有46万多平方公里。
一战结束后,波兰得以复国,没想到再次遭到苏俄的压制。尤其是在德国闪击波兰发动二战时,苏联竟然跟德国沆瀣一气,再次肢解波兰,让波兰又一次走向了灭亡。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面对弱小的波兰,俄国人不帮助波兰人也就算了,还屡屡侵占波兰的利益,让波兰人成为“国际孤儿”,有这样的堂兄弟吗?
苏联解体以前的时代,俄国人完全没把波兰人当堂兄弟看待。
这也难怪波兰现在对俄罗斯恨透顶了,家恨国仇已让波兰无法忘却。
撇开堂兄弟不讲,比波兰人关系稍微近一点的乌克兰人,与同属东斯拉夫人的俄罗斯人也不在一个频道上。
为了一块克里米亚半岛的地盘,彻底撕裂了俄乌之间的亲兄弟关系,有时候甚至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
乌克兰拼命地往北约、欧盟的圈子里钻,为啥呢?
不就是为了找一个有实力的靠山吗?!能跟俄罗斯正面硬刚。
不得不说,斯拉夫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相比可就差远了。
看看现在的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处成了牢不可破的盟友,与斯拉夫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三个堂兄弟分家至今,绝大部分的成员已经投到了美欧西方的怀抱,像捷克、波兰、斯洛伐克、黑山、北马其顿、克罗地亚皆属于北约成员国或欧盟成员国,乌克兰正在加入北约和欧盟的道路上狂奔,塞尔维亚正在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边缘徘徊。
能跟东斯拉夫的俄罗斯站在一起的国家只有白罗斯,其次就是塞尔维亚。
一定程度上说,东斯拉夫的俄罗斯在整个斯拉夫圈子里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其他的斯拉夫国家更倾向于向西看。
尤其是西斯拉夫国家深入西方腹地,深受美欧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以至于西斯拉夫人形成了信仰美欧的天主教圈子,而东斯拉夫和南斯拉夫还是以东正教为主,这就是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斯拉夫人还怎么统一到一起?相关国家根本都没有合并的共识,如果依靠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强制实现斯拉夫人的统一,必将是昙花一现式的短聚罢了,长久不了。
而且,北约和欧盟国家也不会允许斯拉夫人的统一,因为他们绝不想再看到一个新“苏联”出现。
纵观世界 历史 ,统一是特例,分裂才是普遍现象。我们中华民族 历史 上统一是主旋律,其他民族、族群、种族鲜有统一,即使统一了,也往往隔了一两代人就重新分裂。
分裂的主因是无法融合,宗教、文化、地域、甚至文字都可能成为统一的障碍。直至今日,各国分裂势力依然动力十足,一言不合就闹分家。
庞大的罗马帝国是个绵延千年的强大帝国,对整个欧洲 历史 文化影响深刻。即使这样一个帝国跟我们 历史 上的各朝代也有很大不同。罗马帝国可以看做是以罗马城邦为核心的联合了亚平宁其它各城邦的军事联盟集团。整个罗马帝国的其余部分只是这个集团的战利品和殖民地而已。时过境迁,罗马人还是罗马人,高卢人还是高卢人,完全没有归属感。
现代民族国家则是18世纪以后的事情,而且这些民族国家关于民族的定义在我们看来也极端狭隘。以至于成为后来种族主义的思想根源之一。
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几千年来,无数先贤做出了巨大努力,我们历代先民付出重大牺牲才换来了统一文化。以统一作为一个目标,西方还差得远。
斯拉夫人只是拥有共同的祖先,但这个族群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分裂,在语言文字方面内部相差非常大。比如斯拉夫语族里使用人数最多的是俄语,但以俄语为母语的人只能听懂同属东斯拉夫语族的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但却完全听不懂波兰语等西斯拉夫语和塞尔维亚语等南斯拉夫语言。反过来也是一样。而在文字方面,东斯拉夫民族多数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其语言,而西斯拉夫各民族则基本使用拉丁字母(英语使用的也是拉丁字母)。南斯拉夫则两者兼而有之。
东斯拉夫三种主要语言,俄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
另外比语言文字差别更大的是宗教差别。在欧洲,宗教经常是区分不同民族,甚至是导致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在现在的斯拉夫各民族之间体现的非常明显。比如最近几年的乌克兰内战,表面看是政治争端,但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则是宗教信仰导致的民族隔阂。乌克兰西部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而乌克兰东部居民则主要信仰东正教,所以他们之间也总是能够找出产生政治分歧的原因,现在的内战也是这种分歧的一种体现。
西斯拉夫主要语言,波兰语、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
情况类似的还有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这两个民族其实族源非常接近,可以说本来是一个民族。但因为 历史 原因,克罗地亚人改信天主教,而塞尔维亚人仍然信仰东正教,所以双方干脆就成了两个民族。尽管两个民族的语言到现在仍然基本是一样的,但塞尔维亚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克罗地亚则使用拉丁字母拼写,同一种语言也硬生生被拆成了两种语言。
南斯拉夫的语言区分更加复杂
在斯拉夫语各民族中,这种差别比比皆是,而每一种都能成为矛盾乃至冲突的理由。所以斯拉夫人基本不可能统一。
前南斯拉夫 社会 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 南斯拉夫素有“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形容。南斯拉夫的民族隔阂冰冻三尺由来已久。尤其是自1980年铁托总统去世后,南斯拉夫从此进入了分崩离析的年代。
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 社会 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宣告解体。原南斯拉夫 社会 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2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57号决议,决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制裁,以惩罚其派兵支持波黑和克罗地亚境内塞族的武装行动。由于制裁,前南联盟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退步为欧洲最为贫穷国家之一。 1995年波黑和平协议签署,从而宣告波黑战争结束波黑正式独立。 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塞尔维亚境内科索沃自治省的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遂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实施武力报复,从而引发了对阿尔巴尼亚族的血腥杀戮。联合国暨国际 社会 因此而强烈谴责南联盟在科索沃制造反人类的杀戮犯罪行为,于是对南联盟实施相应制裁, 塞尔维亚弱小的科索沃自治省从此被纳入联合国的保护。科索沃虽然从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但最终还是宣布独立,并立即得到联合国暨国际 社会 的承认。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着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国家正式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盟从此不复存在。
欧洲不统一吗?只是区别于中国式的统一罢了。欧洲只是部落状态 ,与蒙古没多大区别一一各部落相对自立,又统一在一个宗教之下,根据理解不同分了一些派别,各认自己派别的庙。在世俗方面,部落长老们本身就是大贵族,享有各种特权,呈高度自治状态,各有自己势力范围,还搞了个部落长老协商机制,被称为“民主”。他们共同反对一家坐大的“独裁”,奉行圆桌式“雨露均沾”的利益交换,采取“轮流坐庄”式的“选举”进行治权交接。所谓邦联制,和部落联盟制有多大区别?难道仅仅是“邦联”比部落联盟看起来更“文明”些?
你可能对欧洲种族不太了解。日耳曼人统一了吗?(日耳曼人包括德国人、奥地利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冰岛人、荷兰人、英国人);拉丁人统一了吗?(拉丁人包括意大利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
“不统一”,主要是因为各地斯拉夫人不团结,认同感不高;如果团结,他们追求统一的“泛斯拉夫主义”早就实现了。
反过来说,同样是在欧洲到处都有的犹太人,他们为什么能团结一致呢?一个种族是否团结,不外乎 历史 因素、宗教因素、地理因素。
我们先说说犹太人为什么团结,作为参照,再分析斯拉夫人为什么不能团结,应该好理解一些。
一、犹太人的团结和高智商的原因我们看现在的犹太人,他们在全世界比较团结。以色列建国时,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纷纷跑来帮助;来不了的也在世界各地出钱出力;尤其美国的犹太人,他们能影响美国政府,制定有利于以色列的政策。
犹太人智商也普遍比较高,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世界大师级人物。据统计,全世界的犹太人大概只有1600万人,占全球总人口不到025%,但他们却包揽了全球22%的诺贝尔奖;犹太人的平均智商是110~115分,比白人要高出1个标准差。
其实他们团结是被逼出来的,他们的智商比较高也是被世界形势淘汰出来的。
在古罗马时期,罗马人是看不起别的种族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是蛮族,犹太人是既“蛮”又“贱”的,因为犹太人的宗教和他们不一样。
当帝国需要战士时,因为宗教的原因,犹太人不能参加,这加剧了帝国对犹太人的不待见。犹太人从事的职业都是手工业、酿造、放贷等,在帝国看来,犹太人不当兵,却做生意赚钱,很不公平。
于是,他们对犹太人单独征很重的人头税,不是所有犹太人都能交得起这样的重税,所以就有犹太人脱离自己的种族,改投基督教。离开的基本都是没钱交税的犹太人,这也是帝国的税收把贫穷的犹太人从他们种族剥离了。
交得起税的犹太人都是做生意的有钱人,做生意是要智商的。所以,继续交税、在犹太社区统一活动的都是一帮聪明人,这也让犹太人平均智商更高。智商低一点没赚到钱交不起税的犹太人改信基督教去了。
不断地淘汰,犹太人越来越聪明,也更加团结。战乱的欧洲各国经济萧条,不当兵的犹太人却很富有,日子很滋润,这让欧洲人怎么受得了。所以,各国都不待见犹太人。一战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德国人看着大发战争财的犹太人,心里恨得要死。
希特勒一上台,要聚拢人望,“人少、钱多、大家恨”的犹太人首当其冲遭殃;1938年10月,犹太青年格林斯潘在巴黎刺杀了德国驻巴黎使馆三等秘书恩斯特·冯·拉特。消息传到希特勒那儿,他正在想办法把德国经济命脉从犹太人那里夺回来,这下来了理由。
1938年11月12日,德国颁布《将犹太人从德国经济生活中驱逐出去的第1号命令》。德国爆发了对犹太人的打砸抢杀活动,著名的“水晶之夜”就是这是发生的,很多地方被砸毁。12月3日,戈林又颁布《关于出售犹太人财产的条令》,把犹太人资产变卖一空。
资产变卖了,钱得收回,戈林规定:犹太人必须要承担“水晶之夜”行动的所有损失,为自己的罪行“赎罪”,所以,德国的犹太人要支付10亿帝国马克的赎罪金。而欧洲各国其实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行为什么话都没说,说不定私下里还觉得希特勒有魄力呢。
典型的例子是,希特勒收拾犹太人的时候,几乎没人反对,在国内还得到全民拥护。总之,犹太人的团结、富有、高智商,一方面是宗教原因,另一方面是 历史 淘汰的结果。
二、斯拉夫人是从统一状态向外发散的斯拉夫人就没有犹太人那样的经历与环境,他们最早生活在现今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河谷,公元5世纪开始,匈奴人不断从东方涌进,在东北欧大杀四方,逼得生活在这里的人向南迁徙,斯拉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不断迁徙过程中,斯拉夫人形成三个大支派。向东的斯拉夫人最后形成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基辅罗斯”,并且在建立了基辅罗斯以后,不断向外扩张,直到公元1240年被蒙古征服。
蒙古人准备西征的军队在中国四川的钓鱼城遇到宋朝军队的阻击,大将蒙哥战死,蒙古缺少继续攻打到欧洲必须的兵力。所以,包括白俄罗斯在内的广大欧洲没有受到侵扰。要不然,所有的欧洲人现在都长得更俄罗斯人一样,就是绍伊古那个样子。
向西迁徙的斯拉夫人,就是后来形成的摩拉维亚、捷克、波兰等。他们已经到达欧洲中部,但面对欧洲各个强大的势力,他们没有办法抗衡,只能改变自己,接受欧洲的文化和宗教。所以,这一部分斯拉夫人也是西化最重的斯拉夫人
向南迁徙的斯拉夫人在公元681年来到保加利亚人生活的地区,由于保加利亚人并不多,所以斯拉夫人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人口结构,斯拉夫人占多数,成为主流,他们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斯拉夫国家,即保加利亚帝国。
包括保加利亚帝国在内,斯拉夫人扩张到整个巴尔干半岛,他们在地缘上与拜占庭帝国相近,西边就是天主教国家,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又统治了这里,所以,南斯拉夫人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加上这里的宗教非常复杂,造就了“欧洲火药桶”之名。
如果要团结一个种族,他们的文化应该不断地趋同,种族固有的传统不能丢掉,在一定的区域,他们是不断凝聚的,而不是发散的,这样 历史 上流传下来的传统不会变异太多。比如犹太人,他们坚持自己的宗教文化,即使遍布全世界,还惦记聚到一起组成国家。
斯拉夫人恰恰相反,他们在匈奴人的压力下,不断向外扩散,每到一个地方就形成新的文化,有的建立国家,有的与周边相融;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他们再也不是以前的斯拉夫人,已经没法再凝聚在一起了。
斯拉夫人是从相对的统一状态向外发散的,在发散的过程中还不断改变。比如东斯拉夫人受蒙古入侵的影响,烙下了深深的蒙古印记。别的种族的入侵,又让斯拉夫人彼此之间产生仇恨,比如波兰人与俄罗斯人,就是典型的斯拉夫人互相之间的仇敌。
宗教在这个 历史 进程中也发挥了作用。南斯拉夫什么宗教都有,但天主教占有很大的成分;东斯拉夫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主要是东正教;而西斯拉夫的典型捷克、波兰,几乎可以算是新教在欧洲大陆的大本营。
三、即使有统一的想法,但就是做不到,一场无疾而终的“泛斯拉夫主义”
由于 历史 、宗教、文化、地缘等原因,斯拉夫人改变很多,有的变化是颠覆性的,所以再想统一已经不可能,他们之间甚至相互排斥,比如南斯拉夫和东斯拉夫就不冷不热;冷战时期,南斯拉夫既不靠向美国和西方,也不加入苏联的阵营,很特立独行的样子。
东斯拉夫人连长相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已经烙下东方特有的样子;同时东斯拉夫人的白俄罗斯由于受到的影响小,以至于东斯拉夫内部都发生了分裂;而乌克兰由于夹在东、西斯拉夫中间,现在乱得一塌糊涂。
西斯拉夫受西方影响特别大,尤其宗教和生活习惯上,他们和东斯拉夫、南斯拉夫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已经接近欧洲了。由于 历史 原因,西斯拉夫与东斯拉夫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不过,斯拉夫人还是记得要团结的,他们把每年的6月25日定为斯拉夫人的“友谊团结日”。在19世纪初,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歧视和挤压,感觉到斯拉夫人在欧洲几乎没有发言权,在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的知识分子中,形成了一种“民族再认识”的趋势。
他们研究斯拉夫各民族的民歌、民间传说和乡村方言,希望以此来唤醒、发掘、维持、加强共同的“斯拉夫意识”。这是一种民族觉醒,也是斯拉夫人民族意识的产生和发育。对比欧洲其他民族,斯拉夫人感到自己要团结起来,激发斯拉夫民族精神,争取同等的民族地位。
斯拉夫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产生了“泛斯拉夫主义”,一些斯拉夫人也为在中东欧建立一个统一的斯拉夫国家而四处奔走,但他们得不到斯拉夫人国家的支持。比如俄国,压根就不理会;其他国家也保持沉默。
泛斯拉夫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不论是哪个国家的斯拉夫人都是斯拉夫民族的一员,斯拉夫民族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斯拉夫人要有民族自信,争取让欧洲改变对斯拉夫人不公平的态度,斯拉夫民族有权利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个“泛斯拉夫主义”不具有暴力性,只是喊喊,当然不能成功,因为几千年的 历史 变迁,利益的不断变化,再加上民族内部特有的发散性问题,注定了“泛斯拉夫主义”得不到热烈的响应。
沙皇俄国强大时,欧洲的“泛斯拉夫主义”者把统一斯拉夫民族的希望寄托在沙俄身上。但当时的亚历山大一世不感兴趣;到尼古拉一世时,他本来就是个仇视任何革命的人,他把“泛斯拉夫主义”和欧洲此起彼伏的革命一样看待,对这个更加漠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建立,他们对“泛斯拉夫主义”进行了研究,想把这个作为一种有力的地缘战略武器;而这时的斯拉夫国家却怕了,他们认为:不管是沙俄,还是苏联,要是搞“泛斯拉夫主义”,其实就是俄罗斯对其他斯拉夫人的征服。
实际上俄国人还真是这样想的。“泛斯拉夫主义”传到俄国,形成了“俄国泛斯拉夫主义”,他们恰恰认为,俄罗斯应该成为世界所有斯拉夫人的统治者,因为俄国是最大的斯拉夫国家,也是最有实力的斯拉夫国家。
这样,旨在追求斯拉夫人统一的“泛斯拉夫主义”对俄国没有吸引力;而“俄国泛斯拉夫主义”,对俄罗斯以外的斯拉夫人是毫无意义的。
渐渐地,即使到斯大林时期,他本人也改变了对“泛斯拉夫主义”的看法,但长久形成的隔阂、 历史 带来的变化、宗教施加的影响、东西方敌对带来的对立,使“斯拉夫人统一”变得更加没影了。冷战结束后,干脆连提“泛斯拉夫主义”的人都没有了。
以前,“斯拉夫人统一”还算是“镜中花、水中月”;
现在,镜子已碎,水也干涸,连个影子都没有了。
为了乌克兰,斯拉夫人有打起来了!
斯拉夫人最早起源于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及周边南方地区,这可能是冰河时期气候条件决定,人类赤身露体无法抵御严酷寒冬的原故吧?
随着地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现存环境已经无法满足斯拉夫人的生存要求,慢慢地就不断向东西北地区迁移,遍布于整个欧洲大陆。于是,最后就衍生而成南、东、西,三大斯拉夫蛮族体系。
文章简单概括挑重点写好,文字太多,估计还真没几个屌丝会有耐心读下去,道理都懂得。
斯拉夫人的发展史, 历史 上就从来没有实现过完整统一的情况。无论是以前的奥匈帝国,还是后来的拿破仑希特勒,也许他们可能都有过那种想法和冲动?但是现实始于人,最终还是归于没落和分裂出不同的派系国家。
所以说,一个从来没有实现过完整统一的欧洲斯拉夫人体系,就根本谈不上所谓凝聚力维和感的存在。即便是近代组合而成的欧盟,其体制内国家间的互相倾扎也是矛盾百出勾心斗角,动不动就搞退群的尿性,注定了这个金发、碧眼、白皮肤的种群,很难走向斯拉夫人最终的民族统一。
斯拉夫人有奶便是娘见利忘义的人性本源,尽管他们自视为人类史上最具纯正的高贵血统。但是,由于地缘气候以及各种文人环境的所处不同,让我们看到南斯拉夫人的热情奔放,东斯拉夫人的野性十足,西斯拉夫人的沉稳严谨。总体而言,各写不同的特质所在,什么皇室贵族都慢慢退出 历史 的舞台。
理性看待世界,笔者可没有些许有意贬低斯拉夫人的意思。 历史 潮流所向,今天的我们,喜欢崇尚追求白色纯静的审美观念的转变,让更多肤色不同的青年男女走在了一起,不为种性,只为共同欣赏认同。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开放认同的世界,让我们有缘看到各种肤色不同的人和谐相处在一起,经商合作,朋友相处,甚至于异性相吸爱情结晶缘份。
于是乎最后说,走出去,引进来,地球并不大,东西合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和欧洲国家演变的 历史 有关。整个欧洲才990万平方公里,只比中国多出30万平方公里,分出可能快到100个国家了!这和它的 历史 有关,欧洲很长时间时间是城堡国家,白天出猎,夜晚归宿到一个城堡,以城堡为家园,城堡以外是公共的。我们中国人、东方人,发展的是种植业,以广大的土地面积为家园。同时也形成防守型的理念。种植业要的是土地面积。欧洲后来才逐渐形成扩充土地面积的需求,出猎也好、扩展也好,对外总是有侵略性。城堡型家园,是造成他们国小的 历史 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