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2021-08-03,第1张

8月2日心理学上午课程总结

课程主要学习进食障码和睡眠障碍。

一、进俞障碍:神经性厌俞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障碍。进俞行为受到严重干扰,对体重增加极度恐惧和忧虑,很强的社会文化渊源-西化的观点

1、神经性贪食症:暴食-神经性贪食症的标志,进食过量,进食所伴随的失控感,补偿行为消除手段-自我诱发呕吐、利尿剂、泻药:过量运动或禁食

相关的医学特征:大部分超过她们正常体重的10%左右,清除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医学问题,牙釉质的侵蚀,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心率不齐、癫痫发作,肠问题,永久性结肠损伤

相关的心理特征:大部分是关注体型,恐惧体重增加,有心理障碍共病,有自卑感,不被爱,没有安全感

2神经性厌食症:成功减重-厌食症的标志,体重明显低于预期的15%,强烈恐惧肥胖和进食失控,厌食症患者表现出的努力不懈地追求瘦削,通常开始于节食。很多是在123岁时开始关注异性,开始有社交是注意体型。有限制饮食型 -通过节食限制热量涉入,或过度锻炼降低体重:暴食清除型-重复暴食或清除行为。

相关特征:身体意象显著的扭曲,大部分是伴发其他心理障碍,减肥的方法有危及生命的后果

3、暴食障碍:暴食,但无补偿行为。通常家族性肥胖。对身材有担忧,一边担忧一边吃。

几种进食相关障碍约18到21岁发病,柚经性厌食症大部分患者是女性,占了90%以上,女性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5%,男性为05%,女大学生中约有6-7%有神经性厌食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是慢性的。大多数是女人和白人,中层到上层中产阶级家庭,一般在13岁或青春期早期发病,慢性问题,比神经性贪食症更抗拒治疗。

个体发展因素:绝大多数案例开始于青春期,因此,厌食症和贪食症与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男孩女孩身体发育的不同形式以及与文化的交互作用导致了进食障碍的产生。在青春期之后,女孩的体重增加主要是脂肪组织增加>理想体型

媒体和文化方面的因素:瘦=成功,幸福真的吗文化对于瘦的要求直接导致了节食行为。理想身形的标准,改变不亚于时装流行款式的改变,媒体对于理想身形的标准很难达到。产生进食障碍的危险因素,与女性内化或”吸收”媒体对苗条的信息和想象的赞美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当前文化和生理学的冲突,已经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女性对自己身体不再满意。第二个影响是节食

和运动的显著增加,以图达到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节食健身在中国的市场可能不止2300亿,可见这个市场有多大。

贪食症、厌食症产生的原因:自我效能低,缺乏控制感,自信心低,完美主义倾向

神经性贪食症的身心治疗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长期

医疗和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帮助减少暴饮暴食和清除行为,长远来看不是有效的

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治疗

总体目标和策略:体重恢复,最先和最容易实现的目标;认知行为的干涉:针对食物、体重、身体形象、思想和情感,治疗尽可能纳入家庭;预防进食障碍:动机性访淡。

4、肥胖:不是障碍,导致死亡率与吸烟差不多,成因:基因30%,有奖励神经:很小的时候,被说小胖很好玩。个案治疗:领患者去解剖室,看到很胖的人死了,问对方是否也要如此对方看后不停呕吐,后来瘦了下去。肥胖的治疗成人一半达到成功,青少年更容易一些。

二、睡眠障碍:两种主要的睡眠障碍--睡眠紊乱(在数量、质量、或入睡困难,如原发性失眠,原发性嗜睡)和睡眠异常(睡眠时有异常行为和生理活动,如梦覆和梦游)

1原发性失眠: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微睡眠,入睡/保持肆眠困难,或醒后感到没有恢复状态,感到休息不充分。原发性失眠不是由医学或精神问题引起的,35%的成人报告白天有睡意,常与医学和心理状况有关,影响的女性是男性的2倍。失眠的人对他们应该需要多少睡眠有很多不现实的预期,对失眠的后果考虑也不现实。认知在失眠中是很重要的,仅仅是我们的思维就可以破坏我们的睡

2、原发性嗜睡:常与医学和心理状况相关,抱怨情睡,影响情绪,并非睡眠

不足。

3发作性昏睡病:日间的有睡意,伴有短暂的肌张力消失,猝倒。

4、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日间睡眠和(或)夜间睡眠被干扰,睡眠呼吸暂停,限制空气出入和一小段时间停止呼吸

星夜节律睡眠障碍:睡眠受到干扰,大脑无法使睡眠节律与现实昼夜节律同步。昼夜节律与一天24小时不精确匹配;大脑中的机智可以使我们保持与外部

世界同步--生物钟位于下丘暖中的视交叉上核中椒照素对生物钟的设定起到了很大作用。尽夜节律障碍的类型:飞行时差型(跨越多个时区):倒班型(不确定工作时间):睡眠时相位延迟型(比正常睡眠时间晚):睡眠时相位提前型(比正常睡眠早),不规则睡眠清醒型(睡眠节律变化大):飞24小时睡眠周期型(25-26小时为一个周期)

心理治疗:放松和减压减少压力,帮助睡眠;修正对睡眠不切实际的期望刺激控制步骤:改善睡眠卫生,习惯卧室只用于睡觉,对于孩子建立就寝时间的规律

2、睡眠异常:

班梦障碍:10%50%的儿童和9--30%的成人有题梦,涉及痛苦的和令人不安的梦:那些梦境干扰正常的生活功能和独眠。

三、关于课程中穿插的分享和个案

1、关于神经性贪食个案:学员有段时间在国外生活,主要吃牛羊肉,体重从119斤到了130斤。听到客户说她“你胖了”,很恐慌。自己自卑,感到穿衣服不好看,大约35岁,生完两个孩子后,开始关注体型。当时有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开始发胖。但是没有催吐。到国外后胖了10躲进,开始控制饮食,吃多了会有催吐行为。出现恶性括环,吃了催吐,又吃又催吐,无法控制。大约持续了半年左右,意识到这是病态,开始慢慢调整。先是每天催吐,然后三天催吐等等大约调整了一个半月,提供个案的学员感到自己情况当时不严重。

孙天伦博士详细询问学员,当时具体的情况:有没有什么事件压力怎么评价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询问,学员提到自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自律不强,-般要晚上2点左右独觉。在睡觉上拖廷,是因为觉得这段时间是属于自己控制的,尽管知道早睡好,但是却做不到,自己的自律不强。学员觉得工作是自己控制不了的,想这样做却只能那样做。和母亲的关系(被控制)是控制不了的,要么就会和妈妈吵架,要么就选择忍。觉得睡眠是属于自己的,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孙天伦博士:你有个模式,能控制的就乱来。睡觉属于你能控制的,就磨来磨去乱来了。生活中很多是你想控制控制不来的(工作,和母亲的关系),你为什选择工作和母亲忍呢在你的世界里没有你可以有效沟通,你不懂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是大家都拿到想要的,共赢。我们讲心理健康,其实是讲平衡,你这里不能控制就那里控制,你要达到平衡。我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是变态的控制,变态的显示我能控制。你从小到大分不清控制和规律。控制是说我说了算,规律是找一个方法一个环境,和母亲也好和自己也好,大家是磨合,是找一个规

律。你没有找规律,你是在忍,人际方面在忍。好好思考,我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和工作方面,和母亲沟通拿到我和对方都要的。这只是一个症状而已,是自我伤害的行为,及时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催吐时你是不喜欢自己的。消化一下,我们上课在帮你看到自己,让你觉察自己,你才有想法,有想法才有做法你才有不同的人生。

2,厌食,贪食和控制感有关系,是关于自律的能力。在生活中大家都想自己说了算,但是都是剧人说了算,是他制的生活,不可能是自制。要有个平衡,有自制有他制,不会失控。想把自制生活拿回来,其他问题不如意,控制不了,就在饮食、睡眠上拿回来。

3、学员:比如知道薯片不好,就是吃,吃了有满足和掌控感。

孙天伦博士:你的生理上,你做的事情,想的事情,感受到什么都是在回应你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状态,你所说的“知道薯片不好,就是吃,吃了有满足和掌控感“反映了你的心理平衡很差,心理环境不好。

4、睡眠中有呼吸暂停,要去医院进行睡眠检测,根据结果可以配带睡觉用的呼吸机。另外,要提高睡眠质量,可以带上眼罩,耳塞,穿袜子。治理鼻炎的小知识:用盐水喷鼻,一天三次喷鼻,效果很好。

5、课中孙天伦博士提到了木匠兄妹妹妹苑于厌食症。我在下课后查阅了孙天伦博士在上课时提到的这位歌手,发现她原来是我喜欢的美国巨星歌手卡伦·卡朋特,在上大学时我和同学特别喜欢唱她的歌《昨日重现》看完她的资料后很震撼。无论歌声还是人品,卡朋特都是无可挑别的。她是一个极度的完美主义者她没有任何叛逆行为的纯洁,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她满从社会规则并渴望社会认同的表现,这些社会规则自然也包括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观点。从孩提时,卡伦因为超重而受到嘲笑。卡伦和哥哥理查德一同走上音乐道路后,才华横溢的理查德雄心勃勃,他掌握着乐团,包括卡伦。卡伦一直觉得哥哥才是成功的。卡伦的母亲吝于对女儿的夸赞,总是指出理查德做得更好。卡伦的父母从来不会给她任何亲吻和拥抱。卡伦不是在与自己的体重顽强搏斗,而是在和内在那个饱受挑副的孩子激烈抗争。卡伦曾用心的录过自己的影带,她很满意,但是亲属们听后没有一个给她认为的鼓励和赞美。卡伦的母亲,哥哥包括只有一年婚姻的丈夫都控制她。从未感到自己真正得到关爱的卡伦极度孤独,导致她成瘾般依赖于向内部寻求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得以变相碎立自己的独立性。卡伦因为节食最终厌食,出现多种并发症,才32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正是因为卡伦卡朋特在生活中没有控制感,没有自信,太遍求完美主义才患上了厌食症。这和孙天伦 博士讲的:贪食症、厌食症产生的原因:自我效能低,缺乏控制感,自信心低,完美主义倾向

恰恰完全一致。

每次学习,我都感受到病症的背后大都有心理原因。当我们从小自我效能低,自信低,不接纳自己,成人后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会形成各个病症。要从内在信念入手,提升自我效能,接纳自己,爱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创造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避免小胖危机!胖宝宝的饮食与健康 很多长辈喜欢见到孙儿孙女,认为越是白胖越可爱!但是过早喂食宝宝不当的饮食,则很可能会产生「小胖」危机!宝宝该怎样适当喂养,避开哪些饮食,方能摄取足够营养及热量呢?且看本篇专业儿童内分泌次专科的医师娓娓道来! 小胖,可能来自遗传吗?

长庚儿童内分泌暨遗传科副教授级主治医师罗福松指出,曾有一项母鼠实验发现,在母鼠怀孕阶段给予薯条,则母鼠出生的第一代及第二代的小鼠,就会变成胖老鼠。目前也有许多医学研究证实,世代遗传对基因表现的影响,亦即基因体学中的『表观基因学』(Epigeics),何谓表观基因学呢?亦即是上一代父母所做的任何行为,尤其是饮食行为,一旦吃进过多的工业加工等不天然食品,确实能透过遗传基因来影响孩子的健康体态。

食品添加物,危害下一代

罗福松医师表示,最近一项依据欧美医学研究的调查发现,每年推陈出新的工业添加物有上百种,甚至上千种之多,而且这些是属于没有被确实检验过的食品添加物。好比说,已知塑化剂、双酚A(BPA)等的危害,确实都会影响孩子内分泌的发育表现,也因此,罗医师特别建议,爸妈尽量不要到卖场购买罐装的水果、罐装的玉米粒、罐装的蕃茄酱,因为所有的罐装内榇物质,就是需要涂上所谓的双酚A。而双酚A,也是造成现代人肥胖、胰岛素阻抗,甚至引起第二型糖尿病的因素。

从怀孕起,做好饮食管理

有鉴于现代人多半晚婚、晚育,假使夫妻有怀孕计划,更应该从怀孕之初即特别注意饮食来源,并做好BMI(身体质量指数)的日常管理。假使女性本身体重超标,那么还没有怀孕以前,应该先让体重回归正常标准为宜。该怎么自我管理饮食达到理想体重的标准呢?罗医师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先戒除喝含糖的饮料,以及嗜吃油炸物、加工食品等饮食习惯。

例如:汉堡、薯条、可乐,对体重管理的杀伤力非常的大。相对的,夫妻所孕育下一代的精卵品质DNA,也间接会对健康带来深重影响。尤其体重超标的胖妈咪,通常也较易孕育体重容易超标的下一代。此外,据实证医学研究指出,孕妇尿液中所含的塑化剂越高,其出生的宝宝也易有注意力不集中、短期记忆表现较差、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较高比例;甚至,还可能影响男宝宝未来易有性取向偏差、男性女性化、男性女乳症等荷尔蒙失衡的现象。

避免小胖危机!胖宝宝的饮食与健康 母乳宝宝,不易发胖

刚出生的婴儿,尽量能够喂食母乳,且母乳喂养至少满六个月以上最理想。罗福松医师说,因为喝母奶的宝宝,未来比较不易有肥胖倾向。而且母乳哺喂有众多优点,包括:随喝随到、温度适中、营养新鲜、清洁卫生、经济实惠、抗体丰富、亲情交流、消耗热量(注:每100㏄的母乳,相当于67大卡的热量,如果宝宝喝了1000㏄,即可消耗妈咪身上约670大卡的热量,自然达到减肥之效)。

避免果汁取代开水

罗医师提倡,家长尽量少用新鲜果汁取代开水来给宝宝喂食。尤其是宝宝还没长牙,且开始要吃副食品时,可先帮宝宝手部清洁(避免因此吃进过多接触生活用品或玩具残留的塑化剂),在去除果皮之后,让宝宝自行用手拿着慢慢啃,这样也就不怕吃进手部或餐具所残留的化学物质。

家长自己鲜榨的果汁,给宝宝喝有何不妥呢?罗福松医师指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有近4000~5000人的研究指出,哪些东西最容易使人发胖?就是加工食品,例如:培根、洋芋片、薯条、果汁,其实这些都是很容易造成我们下一代变成小胖的因素。相反的,假如是选择给宝宝吃苹果、喝鲜奶(无论是低脂或全脂),其实就不会造成过胖的问题。

易发胖的宝宝年龄

罗福松医师说,人类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约在5~6岁的年龄阶段是最低的,图形约呈现J字形。但若往前推到2~4岁,则是调控避免养成小胖的关键阶段。从许多个案观察发现,部份婴儿可能在3个月、6个月,甚至是一岁时,即有体重过重的倾向,其实当这种情况被发现时,家长就应该要特别注意了。

此外,在宝宝1岁半至两岁左右,每当孩子口渴的时候,相比选择下,宁可给宝宝选喝鲜乳也比给予配方奶更好一些。其次,母乳哺喂固然为优,但其中因缺乏维生素D,故儿科医学会建议,纯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宝宝,从新生儿开始每天应给予400 IU口服维生素D。

由于缺乏维他命D易造成软骨病(佝偻症),即便个案的父母亲身材高大,也会造成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不良的现象,因此牛奶等乳制品的补充,可获得乳糖、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对宝宝发育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价值,所以罗医师建议,四个月以上宝宝的饮食内容,务需以均衡摄取,不可偏废为主要原则。

罗医师也特别指导,五岁以下宝宝如果有特别肥胖的倾向,家长也要特别留意!如果及早观察孩子的体重有否超标倾向,也越能够避免孩子将来失控式的肥胖发展。尤其五岁以下宝宝的过度肥胖,是有必要去找出原因来的;当然成为小胖子的原因,一方面也可能是来自于遗传。

避免小胖危机!胖宝宝的饮食与健康 探究小孩肥胖的原因

罗医师分析说,肥胖分为两种。一是「单纯性肥胖」,二是「病理性肥胖」。单纯性的肥胖,通常孩子外表高高胖胖的,这常与摄取过多不当的饮食及热量超标有关。通常这种单纯性的肥胖,可透过生活饮食管理,请家长开始确实记录孩子的饮食日记,配合医师或营养师指示,即能获得良好的大幅改善。

假使是病理性的肥胖,小孩的外观则多为矮矮胖胖、长不高的类型,这种肥胖则与内分泌失衡有关,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假性副甲状线功能不足、库欣式症候群(体内类固醇过多)、小胖威利症候群,以及生长激素缺乏或家族遗传因素有关。

病理性的肥胖,如何改善?

所谓的小胖威利症候群,是怎样的情况呢?罗医师回答说,通常小孩的外观会比同龄的孩子矮胖,以及有智能不足的倾向。一般来说,高高胖胖的宝宝,比较没有内分泌的疾患,多半是与热量摄取超标有关,来门诊检查时,医师会给予宝宝检查血糖、血脂、胆固醇、甲状腺、瘦体素(Leptin)等数值,并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除病理性肥胖因素,即可慢慢改善。

瘦体素由人体白色脂肪细胞所分泌,一般来说,白色脂肪越多者,瘦体素也会越高,瘦体素是用来通知我们脑部下视丘的一种食欲抑制的讯号,好比车子油量不够时,需要先观察油表,而瘦体素就类似我们的油表,通知我们现在的油量多寡,以决定是否需要进食。

罗福松医师表示,理论上,瘦体素分泌且会作用于脑垂体的下视丘,会通过一系列的机转来抑制人类的食欲,但是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肥胖的患者,胃口很好,也很会吃,代表瘦体素的机转作用可能不良,甚至可能缺乏瘦体素。因为肥胖有很多因素,一种是先天缺乏瘦体素,就好比油量加满了,却没人通知我们该停止进食,如此即可能造成肥胖;不过附带一提的是,先天无法分泌瘦体素的患者实际案例,其实是非常的少。

因此,门诊检验瘦体素的原因,主要在分析宝宝致胖的可能因素,是否与罕见的瘦体素缺乏症有关。然而,绝大部分检查结果发现,胖宝的瘦体素都是正常的,而且分泌量也是高的,但为什么还会胖、食欲那么好呢?罗医师说,这就是下视丘针对瘦体素的反应机制作用不良的缘故,所以无法发挥抑制食欲的作用。

单纯性的肥胖,如何调控?

当饮食摄取的热量,大于身体所需要及消耗的热量,一样也会造成发胖。那么人体的热量是如何消耗的呢?罗医师指出,人体有:(1)基础代谢的热量;(2)运动消耗的热量;(3)非运动性的热量消耗(NEAT;non 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根据2005年美国的Science杂志的一篇报告指出,研究中找了一群胖子和瘦子,并分别去统计这群人一日的活动量,结果竟然发现,胖子比瘦子更喜欢坐在椅子上,至少每天都会多坐了25小时以上,两者间的热量消耗,就足足差距了300~400大卡之多。

由此可知,有些瘦子,虽然看似没有固定运动,但平时可能就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常常很容易坐不住。相反的,胖子看到椅子就很开心,就喜欢赖在椅子上坐着。所以,光是比较站着和坐着的时间,就可以消耗近300~400卡的热量差距。可见,当小孩过胖的时候,当然也就要鼓励他多多起身活动,假使不爱运动,至少也应减少孩子依赖在椅子上的时间。

此外,对于小胖子,罗医师鼓励他们可以多增加睡眠的时间,甚至每天多睡足10个小时,可减少小胖整日花在进食时所占据的时间。由于临床观察发现,许多小胖子,到了晚上不睡,甚至爱当夜猫子熬夜,相对人体在熬夜时,压力荷尔蒙可体松会分泌增加,一旦分泌过多的可体松,则会造成饥饿,因此也就更想要进食,假使这时又吃薯条,喝可乐,则发胖势必在所难免。

另外,假使有心陪宝宝一起减重,罗医师主张全家应共同合作执行减重计画,家人的作息及生活习惯应尽量一致,如此才不会令孩子有孤军奋战之感,并可能因此导致减重失败。带孩子外出时,避免接触甜食饮料,像是珍珠奶茶、泡沫红茶、汽水果汁,甚至连运动饮料都最好不要喝;然后,让孩子睡眠充足,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此一定可以慢慢远离小胖危机。

罗医师说,关于小朋友日常进食顺序,建议可先喝汤,并尽量喝清汤,而非浓汤。然后再陆续进食青菜、肉类或米饭。其次,饭菜的量,可配合医师及营养师的指导,运用固定的菜盘,盛装成一定的份量来吃,而非吃完以后还有无 的饭菜可持续供应。罗医师指出,孩子的体重如果并没有超出太多范围,其实是不鼓励减肥的,只要能让体重不再增加就好,等孩子身高慢慢抽长时,通常小朋友都可以慢慢步入正常的体重轨道罗!

避免小胖危机!胖宝宝的饮食与健康 结语

罗福松医师最后叮咛,家长平日可多带孩子练习走路上学,或宁可爬楼梯,也不要搭电梯。社区如有亲子户外活动及竞赛,也可以多多陪伴孩子参加,或是商请教练或保母带孩子一起去踢足球、打棒球、打篮球都很好。此外,国小老师及家中长辈,应避免习惯性的利用饮食去犒赏小孩,也不要再用诱人的零嘴或奶茶当奖励;不妨选择带宝宝走出户外拥抱大自然,充分跑跑跳跳,必能给予下一代一个更健康无负担的快乐童年!

罗福松

学历: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

经历:中华民国儿童生长协会理事长、台湾儿童糖尿病关怀协会理事长、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研究员

现任: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内分泌暨遗传科主治医师、林口长庚医院学术组副教授

正式医学名为普瑞德-威利氏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俗称“小胖威利”。是一种十五号染色体异常的疾病。约有百分之七十的患者是由于来自父亲的十五号染色体有缺失,发生率约1/15,000。临床症状复杂,在生长发育任何一阶段表现不同,很容易被疏忽而错失治疗时机,因此提醒父母注意以下情形:

家有孩子,家长也操碎了心,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事情。在山西运城一个中学里面,两个孩子就发生了吵架事件。两个小朋友在吵架之后被老师看见了,就罚两个人站在同一个凳子上,啥时候和好啥时候就下来。没想到两个人站到凳子的一瞬间就和好了,一个胖一点的同学一脸不高兴的先站在了凳子之上,而瘦一点的学生站了两次都没有站上去。

小朋友吵架多快能和好

这个小胖终于还是忍不住了,扶着瘦弱的同学两人站在了椅子上,两人瞬间都笑了起来。估计大家也没见过,吵架之后能这么快和好的吧。其实小朋友在一起玩了发生争执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心里面是很单纯的,并不会想太多,在一瞬间就会和好如初。所以孩子发生了争吵,家长也不要生气,觉得是孩子做的不对,就去找对方的家长,这样反而对孩子的影响不好。

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还容易让孩子在社交的时候恐惧,大多数小朋友都是渴望有小伙伴的,团结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品质。小朋友在一起玩比较开心,总比一个人待在家里要有意思,在玩闹的过程中,小朋友也学会了约束自己,两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如果家里有不合群的孩子,要也要鼓励孩子都和其他的小朋友接触,这样孩子就会体会到和别的孩子在一起玩的乐趣。

应该怎样做?

要教孩子关心他人,如果别的小朋友摔倒了,让孩子主动的去扶起小朋友。可以告诉小朋友,那个孩子摔倒了他很痛苦,让孩子有同情心,也会给他树立乐于助人的思想。要培养孩子之间的真正友谊,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如果对方遇到了什么难处,作为好朋友,可以试着帮助他分担一下。其实小孩子都是很单纯的,在一起玩难免发生吵架,吵架之后也很快就会和好。

  刘若英的“后来……”相信你们应该听过吧?有些事有些心情,要经历过,痛过,悔过才能明白。

  看看你们俩,他固执你倔强,是不是跟那MTV有点象啊?为些许小事争争吵吵,伤伤心心,闹得心灰意冷的。

  其实,回头想想,是不是可以有除争吵以外的其他方法解决问题?

  这里先批评男孩,怎么做人男朋友的,咋说也是男子汉,说点好话哄哄女孩儿会死人啊?就算心里再怎么不喜欢小胖丫,也不应该说出来嘛,善意的欺骗也不会,再说,那只是假如,真是笨小孩。

  接着要说你了,好好的玩笑,怎么就弄成了吵架呢?已经决定主动找他了,就不能等大家心情好的时候再慢慢诉委曲啊?唉,男孩子也是要哄的,况且,你也说了伤人心的话,说不得他也还没想通,觉得很受虐呢。

  好啦,也别难受了,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给他,送上一个晚安吻,明天就雨过天晴了。

  附送“后来”的歌词,也许这时候听听这首歌,能让你有些新感觉

  后来 女歌手->刘若英

  词:施人诚 曲:玉城干春 编曲:王继康

  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 如何去爱

  可惜你 早已远去 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错过就不再

  桅子花 白花瓣 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

  “爱你” 你轻声说

  我低下头 闻见一阵芬芳

  那个永恒的夜晚 十七岁仲夏 你吻我的那个夜晚

  让我往后的时光 每当有感叹

  总想起 当天的星光

  那时候的爱情 为什么就能那样简单

  而又是为什么 人年少时

  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在这相似的深夜里 你是否一样 也在静静追悔感伤

  如果当时我们能 不那么倔强

  现在也 不那么遗憾

  你都如何回忆我 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这些年来 有没有人能让你不寂寞

  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 如何去爱

  可惜你 早已远去 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错过就不再

  你都如何回忆我 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这些年来 有没有人能让你不寂寞

  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 如何去爱

  可惜你 早已远去 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错过就不再

  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 如何去爱

  可惜你 早已远去 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错过就不再

  永远不会再重来

  有一个男孩 爱着那个女孩

医学统计学之概率分布的概念

 众所周知,统计分析可以分为描述性统计分析 (descriptive statistics)和推断性统计分析 (inferential statistics)。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医学统计学的知识,欢迎阅读。

 对于推断性统计分析来说,要抓住其本质,就必须对其背后最根本的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有个清楚的理解。概率分布是很多统计推断方法的基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正态分布,很多统计检验方法都会涉及到正态分布。而有些统计检验则是直接建立在统计量值服从某种概率分布的基础上的,比如t检验的t值服从t分布,方差分析的F值服从F分布,卡方检验的卡方值服从卡方分布等。因此在展开推断性统计分析或统计检验之前,先和大家一起熟悉一下概率分布。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几个常见的概念:

 1、Random variable (随机变量):

 假设我们掷硬币,那么出现的结果有两种:正面或反面。我们换个角度,把正面和反面的结果与数字联系起来,将结果数量化,比如我们掷10次硬币,出现5正5反。这时我们就把掷硬币的结果 (正或反)与出现正或反结果的数字联系起来了。而随机变量就是一种function,它把每一种结果都与一个唯一的数值联系起来。对于随机变量的定义,版本有很多,我们来看一下其中的一个定义:一个随机试验的可能结果(称为基本事件)的全体组成一个基本空间Ω 。 随机变量X是定义在基本空间Ω上的取值为实数的函数,即基本空间Ω中每一个点,也就是每个基本事件都有实轴上的点与之对应。

 随机变量一般可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discrete)和连续性随机变量(continuous)。

 所谓离散型随机变量是指随机变量X的取值是有限个或可列无限个。比如我们掷硬币,我们定义随机变量是正面的次数,那么我们掷10次,那么X的取值只能是0,1,2,3,4,5,6,7,8,9,10,这时我们就称X是个离散型随机变量。

 所谓连续性随机变是指X可以取某一区间的所有值。比如,我们定义X为收缩压血压值,理论上来说X可以取任意非负值,此时X就是个连续性随机变量。

 了解了什么是随机变量,接下来我们开始看一下什么是概率分布。。

 2 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random variable X describes the likelihood of obtaining certain values or ranges of values of the random variable

 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变量取某个特定的值或取某一区间范围内值的概率。

 对应着概率分布的定义,取某个特定的值或取某一区间内的值,或者说对应着离散型变量或连续性变量,概率分布可以分为离散型概率分布和连续性概率分布。

 常见的离散型概率分布有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和泊松分布(Poission Distribution )。

 常见的连续性概率分布,我们一般称为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包括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t分布 (t Distribution)、卡方分布 (Chi-Square Distribution)、F分布(F Distribution)等。

 一提到概率分布,我们一般第一想到的便是正态分布,有人说没有正态分布就没有统计,由此正态分布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为什么正态分布如此普遍和重要呢

 首先,很多情况下,自然界很多东西都是自然呈正态分布的,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的应用。所谓中心极限定理是指当样本量足够大时,无论其总体分布如何,其样本均数趋于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为正态分布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对于上则几百例病人的临床试验来说,正态分布更是找到了其适合生长的最好土壤。另外,我们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都是依赖于正态分布的:

 (1) 一些统计方法如t检验和方差分析,其应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2) 而对于一些统计模型来说,比如线性模型,往往要求其残差服从正态分布。

 关于正态分布在统计模型中的应用,下边有一段论述很有意思,小胖摘抄下来供大家参考:

 正态分布对统计学家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垃圾的分布”。

 当向一个统计学家问什么是正态分布时,他会回答:当一个变量有多个、解释不清的因素决定,而且每个因素的作用都不强,于是变量就呈现正态分布。

 一个随机变量中有两种成分,一是非随机成分,一是随机成分分。建模把非随机部分用模型(函数形式)来表达,纯随机的成分就成了残差。

 回归不论线性与否,残差是正态,说明模型不能表达的成分确实是“垃圾”,不能再处理的。

 但是,我们把数据馈入模型,结果发现残差非正态(或并非白噪音),怎么办,最理想的办法是修改模型,使其符合正态假设。回归其实就是在杂乱的信息中,把有规律的信息用模型表达出来,而无规律的白噪声滤掉。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296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