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及寓意
1、翻译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2、寓意
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分析评论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
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扩展资料
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见主回答。出自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韩非子·难一》。
自相矛盾
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解释: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揭示道理: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参考资料:
原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①”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②宜”竟斗而讼于社伯③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刘元卿《贤类编》/《世说新语》刘义庆 又称《兄弟射雁》 注释 昔,以前,昔日①烹,煮②燔,烤③伯,长者 1睹:看见2援:拉3烹:烧煮4舒燕:栖息的大雁5宜:应该6燔(fán):烤7竞斗:争吵;争吵8讼(sòng):裁决9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10索:寻找译文 从前有个人看到天上的飞雁,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行动舒缓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争吵起来,而且同到社伯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随后兄弟俩再去找天上的飞雁,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启示 表面意义是不要一昧无休止去争论做一件事的方法,而错过完成它的机会引申意义完成一项事业、实现一个理想,就象猎雁而烹一样,不但有阶段性,而且还有时效性不完成前一个阶段的任务,是无法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无法达到目的 它告诉人们: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将一事无成。
3 《争雁》古文、翻译刘元卿《贤类编》寓言故事
原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刘元卿《贤类编》
译文:
从前有一对兄弟看到天上的飞雁,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行动舒缓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争吵起来,而且同到社伯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随后兄弟俩再去找天上的飞雁,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1]
4 翻译文言文击皮得实 选自《北史》
原文: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 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
注释① 释:放下。② 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 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 《北史·李惠传》。④ 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⑤ 群下:部下,属员。⑥ 实:事实,真相。
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 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 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 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 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5 负荆请罪古文翻译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索隐王劭按:董勋答礼曰“职高者名录在上,於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於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正义秦汉以前用右为上。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於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於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索隐肉袒者,谓袒衣而露肉也。负荆者,荆,楚也,可以为鞭。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索隐崔浩云:“言要齐生死而刎颈无悔也。”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拼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如果是动词的话,最常用的是:quarrel
例句:He always quarrels with his friends
其它:
to argue;
to wrangle;
to bicker;
to squabble;
to exchange angry words;
to be at odds with sb
谢谢了!!
吵架归吵架,生气归生气,但绝不能分开。英语翻译如下:
Quarreling is quarreling, getting angry is getting angry, but we must never separate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