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双方协商解决,或者让村委会调解解决,最后让国土局登记。
具体法律规定如下: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条规定,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扩展资料
它涉及到土地行政纠纷,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
土地行政纠纷按照行政复议一般程序、行政诉讼程序办理。
1.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如村委会办公室,医学教育和医疗、乡镇企业用地和其他集体土地非住宅建筑应当确认,注册并依法发行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确认。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由各权利主体确认。依法使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申请权利确认和登记。
2.运用土地权利确定的原则和方法,确定实践中具体土地权利的类型、性质、主体、客体和内容。
3掌握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土地所有权纠纷的种类、方式、权利和程序,具体纠纷处理办法和程序,适用土地权属纠纷调解的有关规定。
4.利用土地权属认定和纠纷调解方面的法律政策,对具体纠纷案件进行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所有权纠纷调解解决机制,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资金支持、规范程序等方面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纠纷。
调解不成的,向县土地管理局登记处提交《土地权属纠纷调查申请程序》,并通过县土地管理局土地权属调查出具书面结果。对不满意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
参考资料:
人和人相处的过程中,总会产生纠纷。在村集体的人中产生纠纷后,应当怎么解决呢找哪个部门解决呢处理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为大家整理了村里的民事纠纷如何解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村里的民事纠纷如何解决
在一般处理民事纠纷的案例中,一般有四种方法,协商解决,调解解决,诉讼解决,仲裁解决。协商解决主要是指发生纠纷的双方,在经过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之后,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协商解决纠纷和分歧诉讼解决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这里面就涉及诉讼双方,律师,法官,法院的司法评判,双方各自的举证,证据,法官最后的判决,仲裁解决,发生纠纷的当事人根据达成的冲裁协议或者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仲裁机构审理,做出客观性的裁决,最后当事人对裁决结果执行或者人民法院或其他仲裁机构申请强制执行,从而解决纠纷。
二、民事纠纷找哪个部门
解决民事纠纷的部门:民事纠纷可以向乡镇、村,办事处、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如果是劳动纠纷,需要先到劳动局或是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民事纠纷还可以向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起诉。
三、民事纠纷处理程序
产生民事纠纷派出所的处理方式和流程;1、协商。双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协和让步,解决纠纷。该方法快捷简便、心平气和,但应以书面方式记载协商内容。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一裁终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诉讼。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综上所述,村集体成员产生纠纷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协商。若是协商不成的,可以请一个具有威信力的人进行调解。以上就是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村里的民事纠纷如何解决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法律分析:对于邻居之间打架纠纷,应当由派出所或公安局区分根据造成伤害的程度,分别处理:1、如果造成轻微伤以下的伤害,是治安案件,由公安机关进行罚款、拘留。2、如果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在查明案件事实后移送检察机关起诉。3、如果不构成轻伤或以上程度的,双方可以进行协商处理,若协商不成,受害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般的民事纠纷,法院都会进行调解。
法院调解作为《民事诉讼法》一项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除了以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外,所有民事争议事件,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在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中,均可适用法院调解。
但法院调解不是审理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
如当事人不愿调解或无调解基础的案件,法院不经调解而作出判决。
在执行程序中也不适用法院调解,因人民法院的裁判已发生法律效力,非经审判监督程序,人民法院和当事人都不能变更裁判所确定的内容。
诉讼调解的方法主要为以下几种:
1、在调解过程中,应当保持中立地位,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
2、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思想,坚持“两便原则”。
3、从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原则出发,在调解的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
4、根据案件的需要,在调解过程中,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调解。
5、充分发挥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特别是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在诉讼调解中的积极作用。
6、要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贯穿诉讼的整个过程,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从以上法律规定看出,调解的程序是依照当事人的意愿来决定是否进行调解。也就是只要双方当事人都同意调解。法院可以随时组织调解。
近年来,因为案件数量急剧上升,各地法院都在事实矛盾多元化化解机制,积极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工作机制作用,往往会在立案前实施诉调对接解决矛盾纠纷,立案后在各方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优先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矛盾。
调解本身是一个谈判的过程,当事人在法官或者调解员的主持下,能够更加理智的处理问题,双方也都能够从重获利,把当事人诉讼成本降至最低,努力促成当事人握手言和、和谐相处。
调解书本身也是法院出具的法律文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被告未按照调解书履行义务,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