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首先明确下,命运只不过是一个人的局限性而已,而不是一条固定的”line“。如果说命是一个人天的高度,那么运就是某个时期海浪能卷起的高度。命好运差的人可能是天很高但是海浪捐不起来,最后也只能一般了。而命(格局)不佳的人大运好,也会受到天空的高度的局限性。
问命运一般先看格局。主要术数手段看的是天地人中的天时,天时能决定一定范围的地利人和,但不是全部,还得看你如何用主观意志与之结合。
一般按照格局50% 10年大运30% 流年20%来推断。流月也比较重要,流月即可定吉凶,流日流时主要判断这一天容易发生什么样的事,及情绪身体的变化(测算难度大,且基本上是学到一定水平给自己用,而且还得做几个月的笔记才能用成熟)。
最关键的是要明白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运气做什么,
即天时和人和的结合,而不是去浪费掉。
我也更希望你能说明你的问题的侧重点,我一般按照给的分数决定回答的详细度。
无事不占,这点切记。
By the way,可能你听说过八字分正格和从格。正格多凶,从格多吉,但是能改造世界的大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正格。一者为与命运抗争搏斗,用苦难磨砺自己的正格;一者为顺应最符合自己的那个神去顺应天时的从格幸运儿。按照我的家族的经历,倒是大人物基本无一例外不是与命运抗争的人,即正格中磨砺出来的精英。在少年期间多吃苦,火炼成金,也是我以后会留给我的后人的精神财富。
从格很少,可遇不可求,而且就算你自己是也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因为你或许可以有富贵,但是你无法成为历史的弄潮儿。
简而言之,正格多凶,占的大比例中普通人多,但是一旦出精英阶层就可以有改变历史方向级别的人物(也有不少经历磨砺后的精英阶层,但不算是大富贵,只能说有不错的地位和经济条件,比如幼年丧父的农村出身的清华教授或者企业家等),特点是人生需要经历艰苦而后有更大的发展,大运影响虽然不小但是个人主观努力的影响值很大。从格多吉,多幸运儿、富二代、聪慧之人,可能是没吃过什么苦一路北大清华上去的或者是一些没经历过很大挫折的明星,只是这种结构一旦走一个不好的大运就和自由落体似的,对大运的要求极为苛刻。
用年月日时的术数只是天地人中的天时,虽然能看出不少,但是不要忽略自己的主观进取
还有,把问题一次性找权威的人去问,省的越问越糊涂。
逻辑思维优先级会让你更明智:
先看这个人说话到底是空穴来风,还是把你当做会术数的人给你进行分析,最后告诉你答案,来判断此人是否靠谱
然后再看他都说了些什么,是否符合事实。
若第一条就没满足,你可以无视此人了。
个人水平有限,但是用紫微斗数看大方向还是不会错的,
除非你提供的信息有误。
若你要更权威的解答,度娘令东来吧,按照格式发你的帖子,他会在3天以内回复,
但是如果没按照格式发,他是不会回的。
请把提供的信息不够请核对补全,这样才有人能够帮你解答:
性别出生地出生年月日时并注明公历农历及是否有夏令时。
欢迎补全信息来追问我,I'm heree waitting for you
我的回答范例:
也就是公历1968年12月9日的卯时对吧。这个盘命身空劫,从来花钱就很快,配合天梁阴煞天巫确实容易接近宗教命理,想象力丰富。虽然这盘的命财官迁没见到任何吉星,但毕竟本身是同梁,道德原则还是很坚守的。福德宫太阴权入庙,内心还是要求比较高的,也比较喜欢安静上档次的事物。综合来看,这个盘有着比较深的慈悲心,经常比较喜欢照顾别人,并且道德方面很难挑出什么毛病,但是吉星主要都分布在兄弟宫和奴仆宫一线,自己的吉星不多能力有限普通人,夫妻宫天机忌+羊恐怕老公和你的关系有些问题并且容易和你分开。2015年走紫微破军,这个宫位吉星确实很多,同时紫微化科,今年的眼光、水平会有不错的提升,配合左右昌曲和大运的文昌科,若有升职考试不妨多多参加,另外大运财帛宫会照天机禄,经济上确实会有一定的提升,不过幅度不大。现在是已卯月,也就是3月6日-4月5日,这个时间段是今年财运最好的时候。壬午月财运较差,但是你的进取心会增加,可能会做事更加上进。甲申月财运也不错。重点把握已卯月甲申月戊寅月,注意壬午。同时,今年有一种容易大起大落,环境变换,去旧更新的性质紫微破军,可以比喻为破军先把原先的破坏了,紫微皇帝再来建设,且紫破加吉,建设的力度更大,并且主体是往好的方向,不妨争取。
不把你的信息按照规范补全我是无法解答的。欢迎来追问。盗版者没有能力提供追问解答服务,因为他们就没花钱学过。在下虽然是初学者,但大方向的问题还是绰绰有余的。
时间一定要搞清楚,精确到时辰,及出生地。时辰对格局影响不少,安星诀中的文昌文曲(吉)火星铃星(煞),命坐宫位及14正曜的排布,及重要杂曜的分布都是按照时辰安星的。时辰也能决定你是否能够得到月支的左辅右弼吉星及年支的天魁天钺吉星。
另外,如果你给的财富值不足50分,我一般会少于100字的解答。如果你问的范围很大给的分很少,就算我回答了你也不会当回事,所以如果你想要细致回答,注意及时提高你的悬赏。、
一句话:如果你是推算你本人的。请把信息补全了来追问我。信息若不全则恕难从命。
版权所有:斗数之家Mourn0702 不得盗用,盗版者不会提供追问解答服务。
作为一名秦安人,对秦安的了解可谓深入骨髓。但要写秦安,通过自己的笔描述心中的秦安,其实很难。想想八千年的辉煌历史,六十多万优秀儿女,多年未敢动笔。今日却有种冲动,想把秦安写一写,希望各位秦安优秀儿女口下留德。--题记
秦安城是一座小城,一座适意温馨的小城,群山环抱,葫芦河沿城而过。在这座城里居住,每天早上总会听到,卖凉粉了、卖豆腐了的叫卖声。那一声声悠长舒缓的声音,总是让人心暖如春。我就是在这样的叫卖声里,洗漱完毕,骑上自行车,穿小巷,过解放路,到新马路。然后把自行车靠路边一停,去高打儿的辣子面馆吃一碗辣子面。只要是秦安人,每个人都知道高打儿的辣子面最好吃。辣子面馆,其实并不阔气。起初在十字路口,后来搬到新马路建秦花园楼下。饭馆里面放着几张锃明发亮的黑色长条桌,几条板凳,后厨隔着木隔断。吃饭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高师傅一家四口在里面下面。吃过辣子面的人都知道,高师傅眼睛贼亮,谁先来谁后来,一清二楚。他总会按照先来后到,给你下面。辣子面,其实就是机器面条,调上一些辣子,撒一些葱花,再调一点醋而已。就是这碗辣子面,是秦安人的最爱。他们无论职务高低,身价几何,隔几天总会吃一碗解解馋。在你吃饭时,总会碰到县局领导,商贾巨富。他们很自觉,不会插队,只按先来后到顺序吃饭 ,饭毕,上班的去单位,做生意的去摆摊。
秦安县城不大,城东出城就是大东山,城西过西大桥是西川,城南一过南小河,就是革家堡云山,城北三里就是蔡店。城东背靠凤山,山上有庙,依山而建,飞檐斗拱,亭台楼阁,蜿蜒曲折。站在东山顶远望,凤山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俯瞰整个县城。城中有一座广场,广场北是县博物馆,以前是四小,后来,迁四小而建,里面最知名的般若殿,是元代土木建筑,气势恢宏,上面悬挂乡贤胡缵宗榜书“般若”匾额。最有特色的要数上关明清一条街。街在城南,长约三百米,为明清遗留古街。街中有一条青石铺成的道路,自东向西,穿街而过,道路两旁是猩红色的木门铺面,在阳光照耀下,斑驳陆离,门框上飘扬的彩旗告诉人们,这里往日的繁华热闹。当你置身其中,仿佛回到那个人声鼎沸,物丰人盈,骡马成群的年代。紧临上关就是南下关,古巷深深,旧檐青瓦。秦安最长的古巷--九拐巷,就在南下关。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夕阳余晖下,诉说古城昔日的繁盛。
秦安县城虽不大,却是秦安人最爱的地方。假如把秦安比做一本书的话,这本书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精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代代优秀的秦安儿女。
人们常说,三千年的历史看北京,五千年的历史看西安,八千年的历史看秦安。秦安八千年的历史,主要是秦安境内发掘的大地湾遗址。说起大地湾遗址,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在秦安县五营镇邵店村。遗址从7800年前至5000年前,大概3000年的历史,出土了大量骨器,陶器。最出名的要数人头瓶,那是一个少女模样的陶瓶,是国宝级文物,典雅秀丽,风华绝代,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当然最让人震惊的是遗址中的F901大殿。大殿是一座大型原始宫殿式房屋建筑遗存,具有“前堂后室、东西厢房”结构,占地420平方米,是大地湾遗址发现的最大房址,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原始建筑。大地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也是中华文明在神州大地露出的第一缕曙光。
记得清华教授李学勤说过,如果把中国历史比做一个舞台,秦安好像这个舞台的后幕,时不时蹦出几个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从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开始,汉有飞将军李广,五胡十六国时有前秦皇帝苻坚,唐有宰相权德舆,明有河南、山东巡抚胡缵宗,清有陇上铁汉安维俊,等等。
飞将军李广的事迹,伴随着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而被国人知晓,也被历代文人赞颂。如唐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高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王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等。在中国人心中,他就是一代英雄的楷模。
前秦皇帝苻坚,这位被台湾著名学者柏杨称为中国五大帝的人物,在文治方面,任用贤能,偃甲息兵,设立学校,整顿吏治,鼓励农耕,前秦国一度政治清明,人心安静,生产发展,出现了少有的繁荣局面;在武功方面,东攻前燕,北取代国,出兵杨拓,南逼东晋,武功赫赫。虽然最后兵败淝水,但不能否定他在中国历史中的崇高地位,死后得到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以及朱元璋等众多人物的肯定与赞扬。
大唐宰相权德舆,出生在仕宦家庭,自幼聪慧,三岁识四声,四岁能赋诗,十五岁有文数百篇,文学成就斐然,是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代表人物。刘禹锡,柳宗元皆投文其门下,一生宦海浮沉,官至宰相,死后归葬故里,大文豪韩愈为其撰写《唐故相权公墓碑》。其中《唐诗三百首》收录他的诗《玉台体》一首,诗云: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有好事的秦安人,考证出其为现秦安县王尹乡权窑村人。我也听说出土过韩愈撰书的那方墓碑,但一直是听说,未亲眼所见,谨引用。
经过元,到明代时,秦安又出了一位官声,民声,文声俱佳的人物,明正德三年进士胡缵宗。他出生在秦安县城胡家巷,聪慧好学,传说幼年丧母,后母对他管教甚严,不让他夜间读书,怕费灯油,他姐姐每晚偷偷口含清油,吐入油灯,供他夜晚读书。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勤学苦读,终于高中进士。他一生宦游多地,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在任期间,他为官清明,政绩卓著,官声显赫。罢官归里后,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秦安志》等多部著作传世。他还是一位大书法家,被誉为“颜鲁公第二”,大楷榜书,神完气足,苍劲有力,留下江苏镇江“海不扬波”、山东济南“趵突泉”,曲阜孔庙“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与天地准”牌匾,等等。敢在孔庙立匾,足见其书法造诣精深。在江南期间,他与江南四大才子均有交往,特别是唐伯虎、文征明交往更深,到现在仍然流传着他们交往的逸事。在秦安,至今仍有他的竹刻《早朝诗》四吊屏珍藏在胡氏后人之家,能得到它的拓片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到清代,陇上铁汉安维俊又横空出世。他是秦安县神明川(今秦安县西川镇农民村)人,作为陕甘分试后甘肃第一次乡试第一名,安维峻曾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他面对国家民族危亡,不顾个人安危,上书进谏,在十四个月时间内,连续上疏65道,其中最著名的是《请诛李鸿章疏》。在《请诛李鸿章疏》中,他揭露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倒行逆施,接济倭贼等卖国行径。还在奏疏中痛斥慈禧太后专权误国行为。慈禧太后大怒,要将他严惩。光绪皇帝极力保护,他才躲过一死,被革职发派张家口。至今想来,他那过人胆识,铮铮铁骨,一心为国的铁汉精神,让人佩服至极。他就是优秀秦安人的杰出代表。在今天的秦安,有人自发修建安维俊纪念馆一座,表达对先贤的无限尊崇。
除了以上历史名人,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南北朝时,秦安人郭荷,携千卷典籍,远赴河西授徒,为南北乱世时,保留中华文化血脉做出了巨大贡献。既使诗仙李太白,离开祖居地已经很久远了,但他仍念念不忘他是秦安人。他在《与韩荆州书》中说,“白,陇西布衣”。
八千年的历史,给了秦安人莫大的自信与坚强。有一个段子能说明秦安人出于历史的自豪。话说县城某局有次接待省城领导,依惯例,要敬酒。局长端起酒杯说,我们秦安敬酒,有一种规矩,要敬八杯。省领导不解,为什么这么多两杯就可以了!这位局长说,秦安历史八千年,千年一杯,共八杯。省领导是一位文化人士,一听这话,非常满意,满口应承,说,今天咱们就喝文化酒,八杯酒一饮而尽,豪气云干。从这个故事里,你一定读出了秦安人的自信与自豪。
论地理,秦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山地,除了县城,阳兀川,清水河流域外,全部为山地。用一位曾经任职秦安的外地领导的话说,秦安就是一堆黄土一堆人。就是这一堆人,创造了西部干旱地区的传奇。
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秦安人进西藏,上新疆,下四川,甚至跨出国门。他们用自己的双肩,硬挑出了一片新天地,进而带动了国家级文明市场--秦安西部小商品城的发展壮大。其实外地人对秦安人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商贸交易。在他们眼里,秦安人能吃苦,会说话,最会挣钱。一个普普通通的秦安人,担一担麻子卖,也能养活一家人。
外地人也把秦安人叫秦安鬼。可能与商贸发达有关系吧。秦安人说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留下的一半让别人猜。如果是一群秦安人,基本一张口就知道你要说什么,而对于外地人,感觉就是鬼,他们不明白,为啥不说清楚呢?
秦安人最大的特质,是吃苦耐劳,是忍辱谦让,是低调务实。吃苦耐劳的事情非常多。一个普普通通的秦安人,怀揣几十块钱,就可以出门闯荡。和我一起长大的发小,初中毕业后,为了改变贫困的家境,从一位当老师的同学处借得二百元钱,只身前往西藏闯荡。他不畏高原缺氧,雪域寒冷,克服生活困难,以及长期的心里寂寞,一个人用自己不屈不挠的意志,硬是在高原上扎下根。在西藏二十年里,他成为某知名品牌矿泉水的总代理,拥有亿万身家,创造了白手致富的神话。这样的人,在秦安,有很多很多。再看看刘坪山顶的万亩桃园,郑川,郭嘉,魏店等乡镇满山的苹果、花椒园。它们都是勤劳的秦安人用双手一株株栽植而成,每一颗果实,凝结着秦安人一滴滴幸勤的汗水。还有遍布秦安县城的陪读大军,无论家庭多么困难,总是举全家之力,硬把孩子送进好的大学,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许许多多的秦安人,就是通过读书,成为大学教授、校长,知名艺术家,商界娇子,政界明星。在他们身上,流淌着吃苦耐劳的基因。除吃苦耐劳外 ,秦安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忍辱谦让。这种品质,可能源于传统文化的深厚。秦安人很少吵架,和和气气,如果在大街上发现有人吵架,一定会有人拍拍肩膀说,算了少年,你没理,你走。你如果不理,继续吵,会过来好多人,劝你离开。那么多人说,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还有力气吵架,离开便是。弟兄姊妹,邻里之间,单位同事,一般互相谦让,和谐相处。在秦安人心里,任何事情,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秦安人的低调务实是出了名的。大街上,一个穿麻鞋,戴草帽的说不定有亿万身家,一个和你拉家常的,可能就是省部领导,也可能是教授与大艺术家。和秦安人在一起,你永远不知道他的心有多大,量有多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安这片土地,也结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秦安老调》这朵文艺奇葩。据传说,《秦安老调》是明代胡缵宗江南任职时,自江南带入的曲艺,后经历代喜爱音乐的秦安人不断完善,传唱至今。老调曲风端庄典雅,毫无西北粗狂之风,反倒多了几分江南的婉约与风韵,舒缓,悠长,绵延,像山涧的溪流,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据说某位著名诗人听后感慨,秦安老调和昆曲一样,是人间仙乐。如此高的评价,让秦安人心里多了一分自豪。无论城乡,秦安人总会三五成群,煮一盅罐罐茶,围一张小方桌,敲钹开弦,张口吟唱《秦安老调》。在浓浓的月夜,在清风徐来的午后,在飘雪的夜晚,伴着三弦,二胡的旋律,他们把人生吟唱成一曲曲或高或低,或轻或重的老调,什么烦心事,干活的劳累,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在秦安人眼里,生活怎么能缺少老调的吟唱
还有一部分秦安人,在劳作之余,舞起壳子棍。刹那间,棍起风生,如龙蛇入境,平凡生活便多了几分精彩。据传说是秦安高姓人家,搭救一位落难武僧,武僧为报搭救命之恩,遂传授壳子棍技艺。听武术行家说,壳子棍变化多端,简单实用,符合实战,是中华武术的瑰宝。秦安人也以此为豪。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肚丝汤,一角麻覆饼,甜得蜜津津的水蜜桃,白森森的脆皮瓜。每一种味道都是故乡的味道,都是父老乡亲双手创造的幸福的味道。就此搁笔!
1948年6月18日,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吴唅拿着一份拒绝接受美国面粉的声明书来到了一个教授的家中,这位近50岁的教授正因为胃病复发营养不良而卧床不起,瘦得不成人形。
吴唅拿着声明书对他说:“你一家老少九口,日子特别艰难,如果拒绝在声明上签字,经济损失特别大,但为了尊重你的意见,我还是来了,总之不要勉强。”
这位瘦得不成人形的教授艰难地坐起来,坚决在声明上签了字对吴唅说:“我的秉性,吴先生是知道的。春秋时节气节之士坚持不吃嗟来之食活活饿死,傲骨可嘉,足可为人师表。故我宁可饿死,也不要带有侮辱性的美援面粉。“,两个月后,这位教授病逝,他就是以《背影》闻名的文学家朱自清。
01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898年出生于江苏梅州,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祖父朱则余是海州当地的承审法官,父亲朱鸿钧在扬州的江都县做过官。
1901年,3岁的朱自清随父母迁居扬州,在杨州市安乐巷29号老宅中住了十三年,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文官因此从小对他的教育都十分重视,朱自清从小就授受正式的私塾教育,也为他后来成为大文学家打下了基础。
1912年,14岁的朱自清考入新式教育的扬州高等小学,随后进入江苏第八中学就读,四年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预科,后来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严”中的“自清”二字,改名为朱自清。
1916年,年18岁的朱自清也遵从父母之言娶了当地名医武威三的女儿武钟谦,婚后倒也美满,武钟谦是个贤妻良母,先后为朱自清生下了六个孩子,婚后第二年,朱自清的父亲因为一场风波丢了职务,从此朱家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不过这也没有影响到朱自清的学业,他在大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于1919年2月出版了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儿》,他还参加了新潮社,并且积极参与“五四运动”,在青年时期是个有为青年。
1920年,朱自清以优异成绩提前一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年仅22岁,高等大学毕业后的朱自清工作却不怎么顺利,他先带着妻子去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老师,后来又回到母校杨州中学任教,当时父亲已失业,弟弟妹妹又小,全家都靠朱自清收入生活,经济负担很重。
当时朱自清的新派思想跟父亲的旧派思想老是发生冲突,于是他又带着妻儿离开了杨州,前往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任教,但还是每月寄钱回老家补贴家用。
02
1925年,27岁的朱自清在好友俞平伯介绍下进入清华大学任教,生活总算稳定一些了,这时他的妻子武钟谦却积劳成疾去世了,给朱自清留下了五个孩子,一个带孩子的男人急需一个女人帮手,于是好友浦西为他介绍了一个叫做陈竹隐的女孩认识。
陈竹隐是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四川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也是一个知识份子,她很仰慕朱自清,愿意跟朱自清结婚,但善良的朱自清考虑到自己是个丧偶还带着五个娃的男人,而对方是个未婚的年轻女子,不想拖累,所以拒绝。
但陈竹隐为朱自清的人品所折服,主动示爱,表示不计较当孩子的继母,朱自清大受感动,两人热恋于1932年结婚,他们婚后非常幸福,陈竹隐又连续生下了三个孩子,对朱自清与前妻的五个孩子也视如己出,感情很好,但是由于陈竹隐一人带着八个小孩,难免偶然会有情绪。
朱自清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点,主动减少在外应酬,并承担了一部分家务,顺利度过了婚姻的磨合期,感情历久弥坚,两人相亲相爱,一直到朱自清去世,都很恩爱。
03
朱自清与妻子的关系处得非常好,但之前跟父亲的心结一直没有打开,1928年,朱自清前妻去世前一年,他突然收到久不通信的父亲朱鸿钧的一封信。
当时的父亲已经年过半百,他在信中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看到这封信心里非常难受,连续几夜辗转反侧,没有睡好,想起父亲以前对自己的种种好处不免动容。
尤其回忆起1917年他去北京大学就读时,父亲送别他的场景,一时之间百感交集,灵感喷发,朱自清挥笔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最经典的散文之一《背影》
之后,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朱自清的散文集,其中就有这篇《背影》,朱自清的三哥朱自华看到大哥的散文集就带回家给父亲看,父亲看到儿子写的《背影》,不禁老泪纵横,父子冰释前嫌。
随着父子关系的缓和,朱自清也进入了文学创作高峰,接连创作出了很多优秀作品。1934年他出版了《欧游杂记》,1935年编辑了《中国新文学系》,1936年出版了散文集《你我》。
这时抗日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达昆明,出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的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在抗战时期,物资短缺,就是像朱自清这样的文学家和大学教授生活都非常困难,当时他的月薪不过400块出头,全家开销远远超过收入,很多时候需要依靠友人的救助过活,但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朱自清仍然孜孜不倦地从事着教学和文学研究。
04
抗战胜利后,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继续教学,这时一宗惨案打破了他生活的平静,他的挚友闻一多出事了。闻一多是湖北黄冈人,出国留学归来后也在清华任教,但他是个抗战积极份子,于1944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会,1945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
1945年,国民党出动大量军警镇压学生运动,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国民党特务认定民主人士李公朴是罢课的组织者,将其暗杀,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公开斥责国民党特务,被国民党暗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闻惨案”。
朱自清闻讯非常悲痛,他立即写信给闻一多夫人,表示了愤怒和商议遗稿出版事,还表示愿意尽力照顾闻家人的生活,由此事件为契机,朱自清也坚定地成为民主主义战士。
05
毛泽东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中国人是最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主义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其中就列举了朱自清一身重病,宁愿饿死也领美国”救济粮“的例子。
抗战前,朱自清就因为生活不规律患上胃病,再加上家中八个孩子,他为了节省口粮,经常一天只吃餐,后来胃病开始严重,不得不休养了整整一年。
抗战结束后,内战又爆发,国家的经济一片混乱,朱自清这样的教授虽然比普通老百姓生活要好一些,但也就勉强填饱肚子而已,当时他的胃病已经非常严重,每餐只能吃少量的细粮,当时这种情况要么去黑市买粮,要么就接受当时美国提供的”救济粮“。
美国的”救济粮“是指美国人在1948年援助国民党政府数亿美元的一部分,主要为了解决中国饥荒的问题,这些粮食有很多种,其中就有粗粮和细粮,但当时清华大学一批爱国教师起草了一份《百十师长严正声明》,拒绝美国收买性质的施舍。
当时朱自清没有细粮就活不下去,但他宁愿饿死也不愿意接受美国的施舍,真正地体现了一位爱国文学家的气节,可歌可泣。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永远活着,朱自清就属于后者。
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转发点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