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害怕父母吵架。
1、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在漫长的成长期,他们还无法独立生存,完全依赖他们的父母(或是其他抚养人),提供食物以及营造的生活环境。环境中一旦出现冲突、矛盾,孩子会敏感地捕捉到,本能地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因为不安定因素可能破坏环境的舒适,以及稳定的食物来源,安全感受到了影响。孩子经常会关注父母的互动,并以此来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安全的依据。所以,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是头等大事,它意味着是否能生存下去。
2、破坏孩子的内在统一性。孩子内心当然是希望自己的组成部分和谐共处,相安无事。如果出现矛盾、分歧,孩子就要承受两端拉扯带来的撕裂感。父母的吵架会让孩子处于高压的压迫下,孩子会害怕、恐慌,后果可能出现偏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地甚至会绵延一生。
3、让孩子产生自责心理。他们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认识问题总是很主观。所以不管生活中发生了好事还是坏事,孩子都会下意识地认为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孩子的自责是这个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如果父母经常吵架,会让孩子养成讨好别人的性格,变得软弱且不自信。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对弱势受害者毫无同情心的混账话,现在是挂在众多无脑年青人嘴边的口头禅,甚至成为他们用来判定是非的低层次低智商的座右铭了。
每当看到这句混账话时,我都会为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感到可悲。诗圣卖炭翁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达了对以卖炭翁为代表的穷苦劳动人民无限的同情,诗圣却没有一个字说到这位卖炭翁有什么可恨之处,恰恰相反,在诗圣的笔下,强烈谴责有可恨之处的,恰恰是造成卖炭翁如此不幸遭遇的封建剥削制度。
唐朝陈陶《陇西行》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表达了对牺牲将士和留守家属的无限悲悯同情,没有一点点意思在指责这些河边骨梦里人有什么可恨之处,其谴责的也恰恰正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帝王功业,而驱使这些年青人献出生命,和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痛苦灾难的封建统治者。
信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混账话的人,为了表明他的原则有所出处,有时会含糊其辞的告诉你说,这句混账话出自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但《小窗幽记》的原话是“天下可爱的人,都是可怜人;天下可恶的人,都是可惜人”,这不过是一句略有辩证思想的生活哲理,表达的又哪里是为加害者开脱这种混账意思呢?
混账话的信徒于是继续开脱说,这句话出自《佛经·第6条·修身训条》,但是哪里有这样一部名叫《佛经》的佛经?而其所谓修身训条的相关内容,竟然全是一些民间的俗语,诸如“付出未必期待回报”,“人至清则无徒”。所谓“人至清则无徒”,出处是班固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把班固这位儒教信徒的名言,改头换面假称是佛经中的训条,在网上居然有佛教徒信之不疑,岂不是很可笑吗?
看来看去,唐朝到明朝,佛教到儒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混账话,在中国古代是查不出任何出处了。怎么办,混账之人必有混账之处就认输投降了吗?不,他们还在继续狡辩,他们这次又改口说,这句话是鲁迅说过的,但是鲁迅从没说过这样的混账话,翻遍鲁迅名言也只找到这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这句话是对弱势受害者不觉悟的愤语,表达的意思却完全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无关。前者不幸是遭遇,不争是状态,所谓不争,恰恰是表达了对加害者的炎威赫赫,使弱势受害者不敢争,不能争,争也争不过的控诉。而后者可怜是遭遇,可恨是原因,完全是站在加害者的立场为其寻找开脱的借口,二者岂可混为一谈等量齐观?
那么这句混账话,是来自文革时期吗?也不是,查遍文革语言也没有这句混账话的踪影,可见得即使是在那么过激的年代,中国人的思想仍然没有堕落到信奉如此混账话的地步。从佛教到儒家,从唐明到五四,从建国到文革,遍查不获之后,最终这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总病根,落实到了卖弄低俗者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上。
2002年春晚,赵本山和范伟高秀敏,合演了小品《卖拐》的续集《卖车》,在《卖车》的最后,赵本山正式把这句“可怜之人就必有可恨之处”的毒素,通过春晚这个数亿收视观众的平台,流布给了全国观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句混账话逐渐在全国蔓延,国人的价值观因之而扭曲,年青人的是非观因此而受到侵蚀,变得是非不明毫无同情心。直到这部小品的演员之一高秀敏女士,在演出三年后的2005年,以年仅46岁的大好年华不幸英年早逝,第一个成为了这句混账话的牺牲品。英年早逝岂不正是很可怜吗?但是高秀敏的可恨之处又在哪里呢?赵本山面对昔日合作者的英灵,还能再笑嘻嘻说出这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吗?
综上所述,是到了彻底否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混账话的时候了。可怜之人没有可恨之处,可恨的是造成他可怜境遇的加害者。这种加害者,有可能是病魔,有可能是凶手,有可能是制度,但无论如何,也绝不能再为加害者开脱罪责,而毫无同情心的把过错推卸到受害者身上。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批判的不正是错误信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别人的苦难麻木不仁,却忘了也许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可怜人的袖手旁观者吗?
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身边朋友的故事:
女孩19岁,男孩17岁,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两个人好上了。
男孩是一个不上学也不工作可以说不努力上进谁也瞧不起的落后男性,他没有接受过初中教育,没有看过很多书籍,甚至可以在公众场合破口大骂。
女孩现在是自考本的一个阶段,努力上进,满身正能量,且经济独立。
大概是女孩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男孩,所以情有独钟,在她看来所有的都是新鲜感。被爱情冲昏头脑之后仅处了一个周左右就顺利住进了男孩的家,我去过一次他家,家徒四壁,连沙发都没有,几乎下一秒就要倒下的农村土房子,这里不是夸张句! 而且男孩的母亲也是随口破口大骂,毫无素质可言。我很难想象她是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住了那么久 不过男孩对她关爱有加 很是照顾。
在恋爱期间,所有的开销全部是女孩买单,就连买瓶水也不例外,男孩大摇大摆的拿着女孩的手机出入各种会所,用女孩的手机进行支付,每当有隔阂总是会用各种办法赢得女孩的欢心。
相处了一个多月,女孩怀孕了,男孩的家里异常兴奋,吵闹的要把孩子留下来,可这是不可能的,难道要让孩子的一周岁和父亲的成年礼一起过吗…荒唐可笑。男孩的母亲是在大排档干服务员,月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男孩和女孩因为孩子的问题每天吵闹,甚至在大街上大打出手。 在争议之下,双方权衡利弊之后还是决定把孩子打了。于是女孩向学校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谎称子宫囊肿。
打完孩子之后就在男孩家静养,男方家成天小米粥鸡蛋照顾着。在静养期间,每一次小两口有什么矛盾,男孩就会很不耐烦的说:你就知道闹闹闹,孩子是我们家让你打的吗?我们家就该伺候你吗。这些话连我听起来都句句扎心,
在打完孩子的第三天,我想去看看我朋友,于是给他打电话,在晚上八点多钟,两个人不知道又因为什么吵架,在我还没到找到她家时(下雨农村路不好走)我朋友哭着被推了出来,直接把门反锁,男孩在电话里大声怒斥着滚,去死这些字眼。没有办法,我只能把朋友先接回我家。
在出租车上,男孩的妈妈一直给发信息说是冲动,刀子嘴豆腐心。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女孩在车上痛哭流涕。可还有衣服身份证在男孩家。于是最后恳求男孩的母亲说能够允许她回去收拾衣物,从此两个人不再联系。男孩的母亲誓不罢休,咬着说打孩子花了他家里2000块钱,两个人说不联系就不联系了凭什么的混账话。
其实如果男孩家庭很有素质家里人很有礼貌家里穷一点也没什么,只是错就错在了女孩不自爱,男孩没出息的一个事件。
此文章经过女孩允许发布。文章并不是很详细,心中愤愤不平。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