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昌女医生遭针管袭击送进ICU一事,你有何看法?

关于南昌女医生遭针管袭击送进ICU一事,你有何看法?,第1张

江西南昌发生伤医事件

最近媒体上又爆料了一出伤医事件。事件原来是发生在江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名患者病人用一支农药的注射器袭击了一名坐诊医生,医生在遇到袭击之后昏倒,被送进ICU进行抢救,目前院方已经联系北京的中毒救治专家前来南昌参与救治这名受害的医生。

与此同时,警方也向外界通报了该名犯罪嫌疑人裴某的作案细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犯罪嫌疑人裴某今年已经76岁了,他的家庭状况不甚乐观,比如他的儿子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他已经与妻子分开了多年,所以裴某在家里就经常和儿子发生过争吵打斗,至于受袭击的医生为何无端端遭到裴某的伤害,警方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案件目前还在进一步的审查当中。

伤医事件屡次上演

其实像这种医生遭遇袭击的事件在中国可不止发生过一次,比如种种的医闹事件,伤医事件曾几何时也在一直上演着。比如在前年一名暴徒冲进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将值班医生杨文残忍的地杀害了,而在案件发生的现场竟然没有保安前去阻止。案件发生之前犯案的暴徒已经多次扬言要对医生采取行凶手段,而杨文医生在遇害之前也曾多次向院方反映以及报警处理,但是让人心痛的是杨文医生终究还是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像这样的伤医事件,一次一次的在我们的社会上演着重演着,不得不让人感叹,我们医生的生命其实时刻都遭受着威胁。

加大医院安保防护成为重中之重

其实针对这些屡次发生的伤医事件,坦白说中国绝大部分的医院几乎都没有对一些行凶暴徒采取设防的手段,所以才会导致一些暴徒可以肆无忌惮的携带凶器进入医院内部任意杀害院内的医护工作者,所以说加大医院内部的防护工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一刻都不能迟缓。

在过去的一年里面,我们见证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医护工作人员奋战抗疫的前线,正是由于他们的忘我付出心系天下苍生的大爱精神才换来我们如今在抗击疫情所得来的成果,在国家的一声令下她们无怨无悔奔赴前线,他们才是我们祖国人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所以针对我们的医护人员所随时遭遇潜在的危险,但愿医院安检能够全国范围内顺利有效的推行,以此保证我们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再受到威胁。

有一位大妈斥责医护,并且大声的说服务是应该的,言论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严重心理伤害。这位医护人员也没有和大妈吵架,仅仅说“对”就匆匆离开,不过这一幕被旁边人拍摄下来。拍摄视频的人当时没有生气,发到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认为这位大妈极其没有素质。别人来援助上海,就是希望上海会越来越好,可是这位大妈却自命不凡,认为自己特别清高,那么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大妈斥责医护

这位大妈一边玩着手机,一边躺在病床上,可能和医护人员发生了一些争执,于是才有了这样一番言论。在说话之时姿态洋洋得意,根本没有把医护人员放在眼里,并且知道就算对医护人员太差,医护人员也还是会为她服务。这只是医护工作的职责,这一行为也不免让人有一些心寒。大部分人对于医护人员都比较感恩,毕竟冲在了第一线,为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位大妈就像寄生虫一样,不帮助他人就罢了,结果还倒打一耙。

二,其言论给医护人员带来哪些心理伤害?

这位医护人员呆呆的站在一边听大妈训斥,在大妈发脾气时,医护人员还一直说对,可能心里正在滴血。想着也有一些悲哀,每个人都对医护人员都十分客气,因为工作太辛苦。每天穿着如此厚重的防护服,有的人为了节约时间,每天都穿着尿不湿上班,只是为了让工作效率更高一些。这位大妈却觉得上海人特别了不起,还让医护人员离开上海,也让不少网友十分气愤。

总之,这位大妈的行为属于个例。希望这件事情曝光之后能够反省自己,不要把低素质总是展现出来,显得特别无知。

请各位老师帮助分析病人家属的心理状态,我只做了片面总结,请高手完善和指正!

陪床家属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的内心解析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医患关系已发生质的改变,患者的知情权已受到法律的保护,医疗服务的神秘面纱将被无情的剥去,其透明度将越来越高,这无疑是完善医疗服务的促进剂,但随之而来的医患纠纷会逐年增高。加之不当的媒体报道,更是推波助澜。正确理解和剖析陪床家属的心理变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每位医护人员是一个必修的课题。

1:医护工作不到位或出现差错。

个别医护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恶劣,解释病情不严谨,医疗行为出现差错,对疗效不佳的晚期病人推委等,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本身素质,端正服务态度,摆正医患关系,时刻提醒自己是为患者服务的医务工作者,认清大夫与患者的关系,任何时侯都不要超出这种关系。对工作要极端负责,一名出色的医务人员,不仅表现在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按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坚决杜绝医疗差错的发生。

2:对医护行为的误解。

由于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及其它医疗行为中解释不够,患者及家属发生误解或家属本人逻辑思维混乱,认为对患者不负责任、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拿患者作试验、增加了经济负担等。医护人员在医疗行为中,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目的、方法、必要性、目前水平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解释病情要科学严谨、客观公正并具有艺术性,既要交待清楚患者的病情,又要家属理解和接受不良后果,不能过于强调负面作用而造成患者及家属拒绝,也不能盲目乐观而造成患者及家属对常规副作用的误解。

3:不是真正关心患者的病情,而是借题发挥:

①由于经济、观念及心理因素。

患者的直系亲属,由于承担经济责任、传统观念及厌烦陪护等,对患者尤其是长辈患者,本不想在医院正规治疗,又担心舆论对自己不利,故借题发挥,以求既不在医院治疗,又把责任推给医务人员。对这种心理的家属要特别小心,因其可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可做可不做的医疗行为尽量不做,尽可能保守治疗,讲话要严谨,诊治要细心,不给其可乘之机。

②讨好患者的家属及有关人员。

患者家属的同事、朋友、下级等,并不关心患者的病情转归,只是要在患者的家属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以满足自己的政治或个性需要。在进行诊疗活动时,非直系亲属不得在现场,不向非直系亲属解释病情。

③受他人唆使。

某些家属受他人唆使,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要了解症结所在,及时揭穿。

④炫耀(能力炫耀和感情炫耀)。

某些家属或非直系亲属,特别是从事特殊工作的亲属,为了炫耀自己的医学知识,借题发挥,即所谓能力炫耀。某些亲属为了表现自己对患者的关心和感情,甚或假装孝子,明知病情无力回天,却向医护人员提出不可能的条件,即所谓感情炫耀。要抓住其弱点或错误,婉转的予以点破,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讹诈。大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明知患者为疾病晚期无力挽救,吹毛求疵,其目的最终回到经济利益,要求医院赔偿或困难照顾。

请各位前辈批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187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