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网上和舍友吵架过,也和网友闹过矛盾,是不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以前在网上和舍友吵架过,也和网友闹过矛盾,是不是没什么大不了的?,第1张

我也有和舍友吵过架,每次吵完架我都会反省自己有没有做错。其实吵完架以后那个阶段还是比较清醒的,很适合自我反省。如果反省结果是自己有些过了,那么应该跟对方说声对不起。其实吵架需要勇气,道歉也需要勇气。而且有的时候吵完架你主动道歉收到的效果还可能特别好。我舍友那次就说她也有不对的地方,两个人互相理解。如果发现自己没错,那你不需要软化态度,该强则强。吵架难受的不只你一个,对方也是不好受的,他/她也会自我反省。最怕是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没错,那么你可以请教你们身边的人,让他们来裁断谁对谁错。如果你很看重你们之间的情谊,那么等时间久了这件事告一段落了,你主动点去找找话题~如果你发现他是碰到了你的底线,那你也可以决绝些,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过,是舍友,还是不要把关系搞僵。知道不可深交就可以了。

网友的话,我自认为我发言都比较文明,而且鄙人是个性格温和的人,很难才能跟一个陌生人吵架。如果那个网友与你已经有一定的熟识程度,那么你就想想,茫茫人海,天南海北,相识一场不容易,珍惜这份缘,忍忍也就过去了是吧?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时候大不了就挥挥手说再见,反正估计是此生不会再见~毕竟网络还是比较虚的,不比现实。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祝你心情好~

日俄战争中导致俄国战败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当时的俄国受到英国与美国的敌对与牵制,有很多的军事力量都被限制在欧洲而无法来到远东。当时俄国的盟友之一法国由于路途过于遥远,也无法来到远东支援俄军。所以俄国当时处于形单影只的状态之下,单靠远东守军的力量不足以击败蓄谋已久的日本军队。

其次,俄国的战略腹地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是欧洲为主,也因此俄国一直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国家。远东只是出于战略需要才予以一定的守备。无论是指挥将领还是军队的实力,亦或是后勤管理、队伍的士气,都处于落后的状态之下,与将远东作为自己大本营的日本来说,相去甚远。

其次,沙皇俄国的政治腐败导致远东指挥将领没有实际才能,在应对突发事情的时候,指挥系统趋于瘫痪。根本形不成行之有效的指挥体系,甚至大连港的丢失也是俄军将领的不作为导致的,与实际上的俄军真实实力没有关系。

俄军在日军偷袭港口的情况下,三次都没能让日军突围,虽然这足以见得俄军工事之坚固,但是由于俄军在远东奉行的是落后的防守战术,应对日军的进攻相当不积极,最终还是没能抵过日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最终败下阵。

这次战役也暴露出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其作为帝国主义最为薄弱一环的身份彻底坐实。其国内落后的政治制度极大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矛盾的根深蒂固导致局势不稳,沙皇对全国百姓的暴征无度以及残酷镇压让俄国处在极度不团结的状态之下,国内的政局不稳,国外的军事行动也很难达到目的。就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俄输掉了日俄战争。

俄罗斯拍的日俄战争**是《二百三高地》。

这是100多年前日俄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意义,堪称人海战术的巅峰之作。日军6万余人阵亡,山坡上到处都是残肢断体。这就是1904年日俄在旅顺战场上的真实一幕,其惨烈程度可比一战、二战,因此这场战争也被后世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影片以日俄战争中旅顺攻围战前在203高地为主轴,依据史实描述日军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率军攻取此高地的历史故事。

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却发生在中国的领土上,两军底层士兵在他国领土你死我活的厮杀,无数人命丧沙场,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是五味杂陈的。

203高地的真实战况简述

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日本与俄国争夺对朝鲜与中国东北控制权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当地现存日本人修筑的弹形纪念塔,塔上铭文将“203”改名为“尔灵山”。这场混战因旅顺战役的惨烈程度空前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恶战,而它的惨烈又是在203高地争夺战中表现出来的。

为了胜利,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上将置己方官兵性命于不顾,一味蛮干,强令他们不断进行近乎自杀的强攻猛打,以巨大的伤亡来消耗俄军,最终赢得了胜利。对于乃木希典来说,这样的胜利是功勋的标志,但其代价是一片废墟和10万亡灵。战争狂徒视生命为草芥,使和平成为奢望。

-203高地

普京:“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一个民族。基辅应当与顿巴斯达成共识,这样的问题通过斡旋是无法解决的。”苏联解体后,自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宣告独立国家联合体建立以来,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一系列矛盾被彻底暴露出来,争吵不休一直不断。两国从前苏联遗留军队归属、前苏联遗留武器装备分家、核武器处置、黑海舰队处置问题上争吵了十多年,然后到2005年前后,又在能源输入、参加北约和欧盟问题上较量不止,最近又在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直至爆发乌克兰危机,军事专家告诉记者,我们知道两个国家爆发矛盾和冲突最终是国家利益问题,但不得不承认,俄乌之间的历史恩怨情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俄乌之间的矛盾不是前苏联解体后的这短短30多年,而是已经横跨了近四个世纪了。

日俄战争,日军死伤残三十八万,消耗军费十七亿日洋,基本上把日军的常备兵力和财政储备给打光了,无力再战。再看俄国,损失比日本还大。虽然沙俄的伤亡比日军小,但是俄军被俘的人数比日军高,死伤残人数最起码也有十几万,而且两大舰队被歼灭,国内经济面临崩溃。也导致后面一战的惨败。

一、日俄战争的背景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大打出手,但实质上是英、美等国为了自身利益,对沙俄在远东扩张的一次联合围剿。而日本只是充当了这场西方列强博弈的代理人而已。沙俄也不是孤军奋战,它的背后同样有德国和法国的支持。具备了两大集团之间的博弈性质。

这场战争爆发的背景,是当时中国的东北完全被沙俄侵占了。沙俄军队故意赖在东北不走,日本是在经过清政府同意后,才出兵中国东北。并且在战胜沙俄后,日本归还了东三省99%的领土给清政府。

二、日俄战争双方的心理

日本和沙俄在战争前都是压力巨大。双方心里都清楚,如果打输了,就意味输掉一切;如果赢了,就意味赢得一切。尤其是日本,完全就是在赌国运。因为假如日本战败,必然会丢掉朝鲜,那么日本本土被沙俄入侵只是时间问题。搞不好日本也会落得跟清政府一样的下场。但是如果打赢了战争,就很有可能跻身于世界列强行列。而俄国陆军大臣——阿列克塞库罗帕特金大将列出了一个非常狂妄的计划:以远东现有兵力坚持六个月的防御作战,直到集结足够的兵力之后,再进行反攻,俄军直接在日本登陆,击溃其本土部队,平定人民的反抗,占领都城,生擒日皇。

所以这场战争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拼了老本的战争。日本绝对不能输,否则亡国。沙俄就没想过会输,一开始就制定了灭亡日本的战略计划。因此战争的残酷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战争结果

在经历了长达一年半的战争后,最后以沙俄惨败、日本惨胜告终。在战争中,日本完全不计较损失,掏上老本跟沙俄在干仗。当时日本派遣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提出了一个冒险的六成法则,也就是每一场战斗,日本对俄国胜率只要有六成就够了,不要求有十足的把握。在很多情况下,日军都是弹尽粮绝,频临崩溃境地。例如203 高地战,简直就是后来凡尔登绞肉机的预演。当时很多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都首次用在了战争中,比如速射炮、机枪和射击准度更高的卡宾枪,都在日俄战争中首次被大规模使用。

虽然日军在此之前与清军交手过,但是清军只是装备了西式武器的旧式军队,根本没有近代化军队的模样;而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后,也没有打过像样的战争。所以这场战争,是双方在工业革命之后,第一次打近代化的战争。损失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

日俄开战

1904年2月6日,日本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8日,日本海军突袭了旅顺港内的俄舰,日俄战争正式爆发。作为这场战争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清廷选择了“局外中立”。此立场成了近代中国最著名的耻辱性标签。但就当时的客观形势而言,此乃清廷唯一可能且唯一正确的选择。

甲午战争后,清廷编练的新军稍有起色,即因慈禧之盲目而遭八国联军打击。再者,按《辛丑条约》规定,中国须接受为期两年的军火禁运的国际制裁,如此,速成一支近代化军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1903年,清政府设练兵处改革军制,制定了一个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练兵40万人的计划,但该计划直到清朝灭亡也未能完成。

海军方面,甲午战争之后因经费拮据,重建始终未能提上日程。财政方面,清廷也不足以支撑一场战争—1904年1月,慈禧谕告军机大臣,曾发出“库储一空如洗,无米何能为炊”的哀叹。正因为中俄的军事实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故而清廷官员无一人考虑过单独对俄作战的可能性。

但就常理而言,清廷当时也没有宣布“局外中立”的客观环境—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是中国的东北领土,倘若清廷宣布“中立”,则不得不承担“中立”的恶果:不能守卫疆土、保护民众而招致举国痛骂尚在其次,更重要的在于,“中立”必然会给战胜国以中国自愿放弃东北主权的口实。故而,清朝多数地方督抚主张“联日拒俄”。

但直隶总督袁世凯则坚决反对,理由是:“附俄则日以海军扰我东南,附日则俄分陆军扰我西北,不但中国立危,且恐牵动全球。日俄果决裂,我当守局外。”至于“守局外”的具体操作方式,袁世凯说:“如日船在各口购备战物,地方官应按局外公例,行文诘阻,如用兵强办,我亦无可如何,但不可由我接济,及由我明许。至无论将来如何,必须先从局外入手。”

袁氏虽然主张“局外中立”,但客观上,“中立”即意味着清廷放弃东北领土主权。如何才能既保住东北领土主权,又避免加入日俄两国的大战当中自取灭亡,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开的死结。

解开这个死结的,是列强的介入。早在1903年11月25日,日本就已向清廷通报了日俄交涉的破裂及日本的备战情况。但直到1904年2月12日,清廷才宣布“中立”。

个中原因,正是列强的介入—美国国务卿训令美国公使向中、日、俄三国表明美国的意愿,要求交战国尊重中国的中立地位和领土完整;同时,英、法、德、意四国驻华公使也分别致电本国政府,建议本国向有关国家表达与美国相同的意愿。

站在英、美等国的立场上来看,清廷参战势必助日,如此,在中俄之间漫长的边界线上,清廷无防御力量,俄军势必长驱直入,再加上内部的反清浪潮,清廷极可能因此彻底崩溃。

这种局面对急于领土扩张的俄、日而言,实乃求之不得,却不符合更重视商业扩张的英、美等国的利益。所以,维持清廷的完整与稳定,就成了英、美等国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此,清廷的领土完整得到了国际承认,其宣布“局外中立”也就具备了可行性。

英、美等国的态度,也决定了日本的态度。日本自然是希望中国出兵助战的,但英、美等国既然支持中国“中立”,日本政府也就从现实利益考虑,很快表达了同样的意愿。于是,1904年2月12日,清廷宣布:“现在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均系友邦,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正式定下了“局外中立”的外交策略。

蛙呀呀`` 气死啊` 居然还有和我一样的人。在那破地方工作真的是要气死人啊。麻痹的``劳资真是够火了啊` 你说的那些个人吧。以为来网吧上个网就跟来当皇帝似的,啥服务都要好。麻痹的``从兜里掏出十块的还不让押。上不完了你可以退的嘛,钱又不会少了你的。好吧好吧,你不押还算了我找给你还不行么,气人的居然是过一会他就一块一块的来加,麻痹,想累死我是不?看我很闲啊` 现在我总算是明白了,如果他给你掏个五块十块的出来,你就全给他押进去,别理他说什么,有种你就别上啊。他瞪我我就当没看见。哼~ 气死他。一个个小气吧啦的。还有还有,把我们都当丫头使唤了哈。动不动就网管,给我泡桶面,网管给我拿包烟。麻痹的,``这些个傻冒。是缺胳膊断腿还是怎么着的啊才几步路的事自己不会拿啊?如果网吧每个人都象他一样的话,那我还坐着干什么,直接让老板把我当跑腿的算了。也许那工资还高一点啊。不说还不气,一说真的会气死。在那破地方工作啊,你说话大声点叫凶。说话小声点他听不见。娘的,我现在可全明白咯。你只管对他们凶,不对他们凶他们就欺负你。哼~` 我老早就晓得啦`凶又怎么的,有种以后你别来我们这上,反正你不来我还清闲点,赚的钱又不是我的。我干吗找这气受啊`` 我建议你~ 以后要是有人还敢这样凶你,你就趁老板不在的时候整死他。他正玩游戏的时候你就给他下咯` 气死他 `哈哈`` 说出来多舒服啊` 耶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217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