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宽大的汉服上个厕所都不方便,古人都是咋解决的?

穿宽大的汉服上个厕所都不方便,古人都是咋解决的?,第1张

要论最喜欢网上吵架互怼的,汉服圈绝对榜上有名。

除了汉服圈内部的党派相争、撕X互怼让人敬而远之,很多人关于汉服的一个争论点是:汉服好看是好看,但是太不方便了,穿着咋干活?

其实,今天咱们在大街上看到各种**姐穿的汉服,都是古代王公贵族才穿的,除了这种不利于行动的“飘逸”汉服之外,还有一种“尘封”了的汉服款式——短打

如果你喜欢汉服,又担心穿汉服行动不便,可以试试这款属于平民的汉服款式,你可以穿着直接穿着它冲向劳动第一线。

短打到底长啥样?

短打是古代汉服的一种,又被称为“竖褐”、“裋褐”(也读作“shù hè”)。

一开始,短褐的原意是用粗麻布或兽毛编织的上衣,但后来也被引申为普通百姓的劳作装、便服(通常分成上衣下裤)。

由于古代穿短打的都是平头百姓,因此这种衣服的形制基本不会出现在诸如墓室壁画之类的地方,所以今天我们只能从戏曲和影视中对这种服饰一探究竟了。

在各种关于水浒传的戏剧中,武松身穿的套装便是“短打”。

武松的这套“皮肤”甚至帮助他打赢了西门庆!

不信?咱们就来分析一下。

话说武松直奔狮子楼而来,他一身短打,而西门庆则是一身大氅。

武松是奔着杀人来的,属于重体力活,因此穿着短打,而西门庆是前来赴宴,且是个土豪,所以穿着大氅。

这一细节给两者带来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武松因为身着短打,手脚灵便,而西门庆则束手束脚,再加上常年荒*导致的身子虚空,虽然也是练家子,但不久后就处于下风了。

最后,西门庆被武松一脚踢下楼去,还被割下了首级。

显然,在生死搏杀之中,武松的短打衣服更占优势!

戏曲中短打也能体现汉服的造型美,能体现身段的舒展、武打的火爆、剧情的紧凑。

比如走边,它通常表现身怀武艺的剧中人轻装潜行的景况,常用于侦察、巡查、夜行、暗袭或赶路等特定情境,是武戏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走边要求动作灵敏,节奏明快,于轻巧中见稳重,所以短打是标配的服饰。

侠客们的“标准制服”

戏台上的“短打衣”也常被叫做“紧身衣”,想必爱看武侠小说的朋友们对这一名词是再熟悉不过了。

以金庸著作为代表的港台武侠影视剧开始流行之后,侠客们也有了专属的“皮肤”,由于没有什么先例,因此武侠们的服饰基本还是沿用戏曲的设定并加以少量改动。

这里面最突出的例子是1969年由香港邵氏**拍摄的武侠片《独臂刀王》,里面由王羽饰演的独臂刀王方刚就是一身短打。

在**中,男主角的设定是绝世刀手,再加上他真的会武术,因此这身装扮不但没给人很low的感觉,反而分外英姿飒爽。

张彻执导的暴力武侠**,捧红了姜大卫与狄龙,狄龙饰演的武松,姜大卫饰演的燕青,在《荡寇志》中都有精彩的武打场面,尤其是姜大卫的燕青,由于燕青在小说中就擅长相扑,所以为了表现燕青的功夫,姜大卫就是穿着紧身的短打。

在**中,史文恭也先后与林冲、卢俊义交过手,作为同门师兄弟,三人的招式基本雷同,在没有特效的那个年代,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十分过瘾。三人的衣着都是短打,干脆利落,卢俊义的扮演者丹波哲郎甚至袒露了一条胳膊,看起来非常彪悍。

而假如不是身穿短打,而是日常的长袍大袖,无论如何,也成就不了张彻的暴力美学。

由此,历史悠久的“短打”从平民百姓的专属服饰成为了戏台武生服饰,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侠客们的“标准制服”。

短打的演变

作为平民服饰时,“短打”本来侧重的是服装的简陋。然而,随着这种服装进入戏剧以及武侠影视领域,它的“逼格”也在逐渐提高,以至于现在汉服圈津津乐道的所谓“短打”已经与古代“裋褐”存在较大区别了。

早期的“短打”在各方面都非常像港台武侠片里的形制,这时候可以说与古代还算是很相似的。

不久后,“真正的短打”进化成了“汉服短打”。其领襟样式越来越多样化,颜色也不再是麻布、毛毡的黑灰色,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但它短衣窄袖的根本特征还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就不再是短打了。

随着戏剧和武侠的没落,短打在人们视野中的“曝光率”也在不断下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短打的外观不好看,由于“短打”的便利性和日常性,商家们曾经一度非常热衷于将其改成家居服来售卖。然而,由于这种服饰是古代普通百姓为方便劳作而发展的,并没有在美学方面做多大考虑,销量不佳。

而且,戏剧和武侠剧也更侧重于“短打”的实用性,在“美学方面”的改造是聊胜于无的。

所以,“短打”在日益追求美的现代生活中逐渐被遗忘和淘汰。

汉服日常化,短打该不该普及

在如今的汉服圈内,有越来越多人热衷于扮演皇帝、后妃、将军等,最差也得是个锦衣卫,代表平民百姓的“短打”自然不受待见。

此外,有很多汉服党的爱好其实与cosplay是一模一样的,单纯追求的是“好看耐看”,而并非“复原形制”,那就更不会有“短打”的生存空间了。

不过,“短打”遇到的困境不止咱们国内独有。

东亚各国保留的大部分民族服饰,比如日本和服、韩国韩服也都只保留了“礼服”形制,也就是在重大场合中才能穿出来的服饰,平民服饰也都纷纷消失了。

追求传统服饰的美观,固然没错,但毕竟,不是那么好看的“短打”才是古代普通百姓的普遍穿着,而且,短打证明了汉人除了在吟诗作对之外也是有尚武精神的,这个意义不容抹杀。

汉服圈,有真心喜欢汉服的,但也有很多撕X的人,只是停留在好看的“作秀”上,浮于表面的自我表演和自我感动。

如果汉服想要日常化,短打也应该在考虑美观的前提下,改良、普及和发展。

近几年吹起了一股汉服风,无论是有很多网红,还是一些普通的**姐,都喜欢穿上汉服。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汉服,也有很多人反感汉服呢?

汉服对于我们民族来说,就是我们民族的服装,就相当于日本的和服一样。只不过我们没有普遍的全部都穿上,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服饰也各种各样。现在的服装都以简便时尚为主,怎么舒服怎么穿。

很多新人在刚开始穿汉服的时候,对这个圈子并不是很了解。比如汉服该配什么样的发饰?该穿什么样的鞋子?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穿带错误的话,被那些了解汉服的人看到可能会被吐槽的。

而且汉服代表了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有时候就像你穿着汉服去日本拍了一张照片放在网上,这样也会被人各种吐槽,说你不尊重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不爱国。所以汉服就被标上了爱国与不爱国的标签。

汉服也有很多的讲究,而且该买的时候要买正版,如果你穿的低劣的产品,也会被那些人吐槽的。我是面有很多人喜欢汉服,她是以前喜欢看古代的小说,慢慢的就爱上了汉服。那出门在外基本上都在穿汉服,但是买一件汉服其实也挺贵的,少则几百多则上千。比买一件品牌服还要贵。

而且在汉服这个圈子里面,也会有很多的语言攻击。拿着文化道德来绑架别人,如果别人买的是山寨版的,就说别人不尊重原创什么的。或者是穿错了就说不了解历史就不要瞎穿。

很多人进了汉服这个圈子都悄然无声的退出来了,有太多的人反感汉服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29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