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班牙国家的奠基人:"白衣女王"伊莎贝尔一世的生平简介

现代西班牙国家的奠基人:"白衣女王"伊莎贝尔一世的生平简介,第1张

伊莎贝尔一世(IsabeI;卡斯蒂利亚-莱昂女王,1474-1504年在位 )伊莎贝尔一世是现代西班牙国家的奠基人。她原是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的公主兼继承人,违背兄长、卡斯蒂利亚-莱昂国王恩里克四世为自个安排的政治婚姻(嫁给比自个大20岁的鳏夫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自个作主嫁给阿拉贡王国王子费尔南多,他们的婚姻最终促成了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和阿拉贡王国联合,促进了西班牙的统一。她御驾亲征,攻下了 在西班牙南端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彻底终结了 在伊比利亚半岛持续780余年的统治,为延续数百年的伊比利亚半岛基督徒"收复失地运动"划上圆满的句号。她企图在思想上统一西班牙,为了确保国内基督教"铁板一块"的局面,建立了残酷的宗教裁判所,并将数十万 和犹太人驱逐出境。她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之举,是资助了哥伦布远航,使1492年成为永远载入史册的伟大一年,两个隔绝的世界从此联结成一体。凭借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断的黄金供应,西班牙也借此在此后百余年间成为世界霸主。而拉丁美洲也从此打上了西班牙语言文字的烙印。 伊莎贝尔一世是诸多女王中最富于机智的一人。她的美貌曾惊艳欧洲王室。她思维敏捷且意志坚强。她拥有非凡的经历和横溢的才华。生活中的伊莎贝尔一世,高贵而素雅,总是穿一身白色的衣服,以"白衣女王"闻名于世。

公元1492年,西班牙好像突然之间成了世界的中心。这一年,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降临到这个伊比利亚半岛上饱经沧桑的国度。而这一切,显然应归功于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和其夫斐迪南二世的努力。

1454年伊莎贝拉的父亲卡斯帝利亚国王胡安二世死后,由她兄长恩里克四世继承王位,而伊莎贝拉则与1469年跟当时的阿拉贡王储斐迪南联姻,1474年恩里克四世过世膝下虽有一女但是已嫁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伊莎贝拉顺理成章继承卡斯帝利亚王位,但是葡萄牙王阿方索五世坚持该由恩里克四世女儿也就是阿方索自个的王后继位,两方爆发了继承权战争,1476年托罗一战葡萄牙战败,阿方索五世被迫签署瓦什和约,放弃对卡斯帝利亚王位的所有要求,使伊莎贝拉王权更加巩固。伊莎贝拉是虔诚天主教徒,在1478年于教宗支援下成立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一年后阿拉贡国王去世,其夫婿斐迪南成为阿拉贡国王,1480年俩夫妇召丛集臣跟34位平民代表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法律,为未来西班牙的统一立下基础。1492年1月伊莎贝拉的军队攻下了统治西班牙南部长达700年之久的摩尔人重镇格瑞那达,完成伊比利半岛收复失土运动,也让天主教教义更加落实,同年,在对哥伦布提出的西行计划三次拒绝后,伊拉贝拉终于同意哥伦布第四次的西行计划,由于当时西班牙刚刚结束对摩尔人的战争,财政吃紧,伊莎贝拉特地拿出自个装满首饰的首饰盒给哥伦布作为资助并答应哥伦布及其后代均为西班牙殖民地总督。次年,哥伦布带着一些印第安人跟黄金凯旋回航,西班牙从此开启了黄金年代,1494年伊莎贝拉通过托而德西里亚斯条约,予葡萄牙合作瓜分了新世界的资产跟财富,伊莎贝拉也于新大陆建立印第安事物处所,试图让印第安人免于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迫害。

中世纪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曾存在着众多 教和天主教小国。经过几百年的兼并,到15世纪中期,主要剩下了西部的葡萄牙、北部的纳瓦拉王国、中部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和东部的阿拉贡王国,加上半岛最南端的 小国格瑞那达,其中最强大的是卡斯蒂利亚王国。伊莎贝尔是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二世和葡萄牙公主的女儿。1454年,胡安二世死,伊莎贝尔的异母兄恩里克四世(绰号"无能者)继位。

少女时代的伊莎贝尔非常不顺利,恩里克继位后,她同妈妈、弟弟阿方索搬到阿雷瓦洛一个幽闭的城堡里居住。其母(与女同名,也叫伊莎贝尔)患有精神病,时而发作。但这并不影响伊莎贝尔受到来自萨拉曼卡大学的老师们的良好教育。1468年,对恩里克四世不满的贵族们拥立阿方索为王,一场兄弟阋墙的内战由此开始,不久阿方索突然死去,反对恩里克四世的贵族又抬出了伊莎贝尔公主来继续与之对抗。最后双方终于达成和议,停止内战,全体贵族都必须宣誓效忠恩里克四世,伊莎贝尔公主则成为王位继承人,但规定她的婚事必须得到王兄的批准。

十分有心计的伊莎贝尔公主派亲信侍从到各国去私访年轻王子。反馈回来的结论是,阿拉贡王子斐迪南品貌出众、英勇善战。伊莎贝尔便与斐迪南通讯往来,最后终于私定终身。但恩里克四世却要把她嫁给葡萄牙鳏居的国王阿丰索五世,企图把伊莎贝尔抓起来。于是,1469年,伊莎贝尔迅速同斐迪南王子订婚,然后借助阿拉贡的军队武力反抗王兄的干涉。这段看来像戏剧的风流韵事,最终成全了西班牙作为一个国家的统一。

恩里克四世以伊莎贝尔不遵守协议为由,剥夺了她的继承权,改立他自个的女儿胡安娜,但由于恩里克有性无能之名,多数贵族均以为胡安娜的血统存在疑问。1474年,恩里克死,伊莎贝尔和胡安娜均宣布自个继位,她们分别借助夫家阿拉贡和葡萄牙的力量,得到国内一部分贵族的支援。经过4年战争,葡萄牙军队被击败,伊莎贝尔终于坐稳了王位。1479年,斐迪南也继承了阿拉贡王位,两国王室联姻形成统一王权,成为欧洲最早的集权共主联邦。(但两国仍然维持各自独立的议会、法律和税制)。

伊莎贝尔由患有精神病的王后所生,而她的女儿中也有"疯女"胡安娜,但她本人却思维敏捷,意志坚强。她与斐迪南共为国王,是强强联合的典型。国内的反对派贵族大多已在内战中被清除,这使伊莎贝尔可以顺利地加强中央集权。她将市长委任权收归国王所有,设立神圣兄弟会武装控制市政生活,使议会行同虚设,摧毁贵族的城堡,没收贵族在恩里克四世时代所得的王室领地等,并以对格瑞那达用兵为由,维持了一支强大的常备军。西班牙的王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西班牙的11世纪以来的历史就是基督教王公不断向 小王国夺取地盘的历史,史称"再征服运动",到了伊莎贝尔时代, 在西班牙只剩下最南端的最后据点-格拉纳达王国。历史将这个荣誉交给了伊莎贝尔夫妻,1490年两位国王亲率大军压境,斐迪南二世在前线搏杀,伊莎贝尔则居中排程,并负责后勤供应,还建立了战地医院。1492年,经过8个月的围困,格瑞那达弹尽粮绝,末代国王巴拉迪尔出降,半岛终于统一在基督的庇护之下。这一天,欧洲所有天主教教堂钟声长鸣。

伊莎贝尔一生勤政,她的五个孩子全部在旅途中出生。她大概有洁癖,总是穿一身白色的衣服,以"白衣女王"而闻名。

作为一对虔诚的天主教夫妇国王,他们对境内的异教徒,包括犹太人和 进行了迫害,并成立了宗教裁判所。就在1492年,20万拥有财富和技术的犹太人被驱逐出境,10年后摩尔人遭到了相同的命运。这或许是中世纪所有虔诚国王共有的缺憾,他们在天主教世界中得到广泛尊敬,却心安理得地对异教徒犯下了罪行。他们的宗教政策被后继者们延续下去,在卡洛斯一世和腓力二世时代达到极点。在宗教审判制度下,西班牙失去了灵气,逐渐变成一个死气沉沉的角落(而与此同时,绚烂的文艺复兴运动正在其它欧洲国家蔓延)。

资助哥伦布

"为了某些理由和目的,我们派遣高贵的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率领三条装备良好的帆船,携带一些礼物飘洋过海,走向印度地区"--伊莎贝尔一世夫妻发给哥伦布的通行证。

资助了哥伦布的壮举。这个落魄的浪子在经过10年的碰壁之后,终于在伊莎贝尔的宫廷中获得了理想的新生。哥伦布的伟大构想得到女王的欣赏并得到慷慨资助,据说伊莎贝尔甚至拿出自个的私房钱来,哥伦布被封为海洋舰队司令和将发现土地的总督。1492年,这个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年份,哥伦布的探险队经过70天航行之后,终于到达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新大陆的发现,给西班牙带来了广阔的未来空间。此后一个世纪,西班牙依靠广阔的海外领地和源源不断的黄金输入,确立了世界霸权。

对于历史上每一对夫妇国王来讲,非常难将各自的作用严格划分开来。她与斐迪南二世是"强强组合",不过传统上以为她的作用要更加突出。在这中间,斐迪南二世的非常多努力大概也被归到了伊莎贝尔的名下。单就赞助哥伦布远航这件事而论,她就足以排进世界最有影响的帝王的行列。已有旧大陆的人在哥伦布之前到达美洲的几种假说,但不管怎样,只有哥伦布的壮举才开辟了新航线,将新旧大陆连为一体。另一方面,是西班牙而不是其它国家率先占有了美洲,这使美洲大部分地区的文化打上了西班牙的烙印,一直延续至今。由于西班牙在此后100多年里建立了霸权,她留下的影响也超出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范围,远达拉丁美洲、尼德兰等地。

人物评价

由于伊莎贝尔鲜明的个性和魅力,使人们极易过高的评价她在历史上的影响。她的业绩或许首先在于支援了哥伦布探险,然而,哥伦布的航行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向西寻找印度新航道或许仅仅是出于哥伦布的个人判断。事实上,15世纪的欧洲处于躁动之中,贸易在不断扩大,探险活动不可避免,美洲大陆被发展只是时间的问题。

伊莎贝尔本人的婚姻影响了历史,而她给子女安排的婚姻也基于政治的考虑。她的女儿"疯女"胡安娜被嫁给了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连之子、尼德兰君主腓力,他们的儿子卡洛斯一世(也称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继承了包括西班牙、尼德兰、奥地利在内的庞大帝国。

此外,伊莎贝尔给西班牙奠定了政治统一的基础,并努力在思想上一统西班牙,但她所建立的审判制度却使西班牙境内的知识分子处于困境。从此之后的几个世纪,西欧思想文化界群星璀璨,而西班牙却一片沉寂,因为在审判制度下,任何一种与官方不一致的学说都会被视为异段,而且会受到残酷迫害,甚至是杀身之祸。在这样的社会里,非常难有思想家出现。的确,她所建立的西班牙审判制度距今已有5个多世纪,被废止也有近200年了,但西班牙依旧不可以从它的影响中全面恢复过来。另外,由于南美和中美洲国家沦为了卡斯蒂利亚(西班牙)殖民地。这也意味着卡斯蒂利亚(西班牙)的文化和制度,包括审判制度,扩散到了这些地区。不难想象,由于西班牙的文化发展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因此,他们在南美的殖民统治,也落后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假如没有她,后来的西班牙或许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我觉得,还是应该说,赞助哥伦布第一次航海的是伊莎贝拉女王。

因为:

1、1492年1月,三次召见了哥伦布的是伊莎贝拉女王。

2、1492年4月17日,与哥伦布签订协议的是伊莎贝拉女王。

3、授予哥伦布海军大元帅任命状的是伊莎贝拉女王。

4、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走的三艘帆船是伊莎贝拉女王赞助的。

伊拉贝拉和斐迪南虽然是夫妻,但他们的政治关系不能用中国的王与后的关系来比照。

在1492年,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国家。伊莎贝拉一世是卡斯蒂利亚的国王,费迪南二世是阿拉贡的国王。他们是两个国家的国王之间的联姻。

注:当时西班牙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统一国家,而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是这片土地上两个主要的国家,当时他们刚好打败了一个共同的敌国—格拉纳达。真正完整意义上的西班牙是在1515年纳瓦拉被打败并入西班牙时才形成。

伊莎贝拉之所以称为女王而不是王后,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王后,其地位是因为嫁给国王而取得的,其政治权力来源于与国王的婚姻关系。而伊莎贝拉的王位并不是因为嫁给斐迪南而获得的,是从其哥哥恩里克四世手里继承并经国民拥戴而取得的。

而在1558年卡洛斯一世的统治结束,卡斯蒂利亚并入统一的西班牙。

所以当时的所谓西班牙王后是卡斯蒂利亚国王伊莎贝拉一世 。

西班牙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是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结婚后,联合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三大强权——莱昂、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才有实力统一西班牙。

可看可不看的历史资料,对上边有疑问的看这段:

在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代,今日西班牙是当时帝国辖下的一个行省(Hispania),这些土地是在凯撒出征高卢期间并入罗马的同执领域。其后西班牙陷入松散的封建状态,多个王国、公国、领主和军阀共存,直至摩尔人才有能力再次统一。查理曼大帝曾欲兼并西班牙入法兰克帝国但不成功,其侄子罗兰更因再次发动远征而送命。西班牙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是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结婚后,联合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三大强权——莱昂、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才有实力统一西班牙。

正式而言,西班牙一字“España”,直至1837年,才正式出现在波旁君主的头衔上。当时在位的伊莎贝拉二世,决定用“西班牙”取代她原有的冗长头衔“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等地的女王”。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西班牙”在拉丁文字里是个众数词——“Reina de las Españas”。直到1874年,西班牙才以单数名词出现在西班牙王室的头衔上。但以西班牙“Hispania”作为王国之名的提法,早在16世纪前已经出现。在腓力二世年间所铸造的钱币上便用了拉丁文“rex Hispaniarum(西班牙的国王)”取代正式而冗长的头衔。“西班牙”确切出现的日子固然无法确定,但以下四个时间点可以被视为西班牙统一王国的开始:

1479年,卡斯蒂利亚王夫斐迪南继承其父的阿拉贡王位,自此西班牙归于单一家族的统治

1516年,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继承外公的阿拉贡王位,并在卡斯蒂利亚取得国王称号,与自己母亲共治。据云在墨西哥曾铸造刻有“西班牙及印度国王卡洛斯和胡安娜 (Carolus et Johana, reges Hispaniarum et Indiarum)”的钱币。

1555年,胡安娜女王驾崩,查理五世成为卡斯蒂利亚唯一的国王。此时,西班牙仍未正式统一,葡萄牙为一独立国。

1580年,葡萄牙出现王位继承危机。查理五世之子,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腓力二世获得葡萄牙王冠。此时,有人认为,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等王国是以单一的西班牙王国的身分和葡萄牙王国组成共主邦联。而在其后1640年,葡萄牙脱离该共主邦联,另立布拉干萨家族为王。其他王国便以西班牙的名义,继续归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但西班牙仍未统一,仍是以若干王国的共主邦联形式存在。

由此,西班牙历任君主的签名,都不会用到自己任何头衔,往往只是一句,“我,即国王(Yo El Rey)”或“我,即女王 (Yo La Reina)”而已

卡斯蒂利亚是中世纪西班牙土地上4个主要的基督教国家之一。它是从统一的阿斯图里亚斯—莱昂—纳瓦拉国家分裂出来的。纳瓦拉国王桑乔大帝兼领了半岛上的所有西班牙人国家,但随即又把它分封给诸子,因此卡斯蒂利亚国王们的排序是沿自莱昂国王的排序。卡斯蒂利亚的女继承人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王国的继承者斐迪南二世结婚,两国从此合并。这两个国家形成了今天西班牙的主体。

PS:

通俗点的一个故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园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小喜欢学地理,少年时期,偶然读到一本书,上面讲整个地球是圆形的。他就大胆地设想,向西航行也许可以到达东方的国家。

公元1476年,24岁的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建议,向西环行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当时,许多有学问的教授和哲学家,都讥笑这位大胆的年轻人,说他向西方行驶,只能掉进地球边缘的深渊,而企图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简直是傻子说的疯话。

哥伦布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可是,没有当局的支持,自己一无船,二无钱,是没法实现这个计划的。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继续宣传西行主张,罗马教皇知道他有这种大志,并且已经等了十几年,就怂恿西班牙的王后,请她帮助哥伦布。教皇送给哥伦布65元钱,作为去见王后的路费。哥伦布用这点钱买了一套衣服、一匹驴,一路上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全靠乞讨过日子。

西班牙王后和统治者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了哥伦布三只船,但没有水手,谁都不愿去冒险。哥伦布没有办法,就跑到海边去拉住几个人,先是哀求,后是说服,要他们答应一起去。他又请王后释放狱中的死囚,答应他们如果航海成功,就给他们自由。

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终于领着87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之后,哥伦布又率领船队分别于1493年、1498年、1502年三次西航,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岛屿以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等地方。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所以,加勒比海一些岛屿至今还被称为西印度群岛。

偌大一个美洲,在当时还不为世人所知。所以,人们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虽然没有绕地球一周,但他勇于开辟新航路的探险精神,几百年来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这是一份西班牙君主的列表。严格来说,是现代定义下统一的西班牙的君主列表,此前在现今西班牙乃至葡萄牙领土上的君主国统治者,请参看下面的列表:

西哥特君主列表

科尔多瓦统治者列表

格拉纳达统治者列表

阿斯图里亚斯君主列表

莱昂君主列表

卡斯蒂利亚君主列表

阿拉贡君主列表

纳瓦拉君主列表

上述各系王室,最终在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联姻中得以统一。自此,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形式上是两个独立王国,实际上是一个共主邦联,受同一政府所统治。其后斐迪南二世征服纳瓦拉的南半部,并将其并入西班牙。伊莎贝拉一世去世后,她将卡斯蒂利亚交予其女儿胡安娜。但由于胡安娜的精神失常,其父斐迪南二世最初获得摄政权,但其夫美男子腓力在卡斯蒂利亚贵族支持下与斐迪南二世争夺摄政权。但腓力很快病故,斐迪南得以继续摄政至1516年时逝世。其后胡安娜之子,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继承阿拉贡的王位和卡斯蒂利亚的摄政权,得到“卡斯蒂利亚国王”的称号,自此两国王位便以共主邦联的形式契合下来。

卡斯蒂利亚君主列表

费尔南·冈萨雷斯 923年 - 970年

加西亚·费尔南德斯 970年-995年

桑乔·加西亚 995年-1017年

加西亚·桑切斯 1017年-1029年

莫内阿东娜·埃尔比拉 1029年-1032年 她嫁给了纳瓦拉国王桑乔·加尔塞斯,使卡斯蒂利亚伯国被纳瓦拉兼并

卡斯蒂利亚国王(往往兼任莱昂国王)

桑乔·加尔塞斯三世 1000年-1035年

斐迪南一世 1035年-1065年

桑乔二世 1065年-1072年

阿方索六世 1072年-1073年

乌拉卡 1109年-1126年

阿方索七世 1126年-1157年

桑乔三世 1157年-1158年

(高贵的)阿方索八世 1158年-1214年

恩里克一世 1214年-1217年

贝伦加利亚 1217年

斐迪南三世 1217年-1252年

阿方索十世 1252年-1284年

桑乔四世 1284年-1295年

斐迪南四世 1295年-1312年

阿方索十一世 1312年-1350年

佩德罗一世 1350年-1369年

恩里克二世 1369年-1379年

胡安一世 1379年-1390年

恩里克三世 1390年-1406年

胡安二世 1406年-1454年

恩里克四世 1454年-1474年

伊莎贝拉一世 1474年-1504年

斐迪南五世 1474年-1504年

疯女胡安娜 1504年-1506年

腓力一世 1506年

卡洛斯一世 1506年-1558年

卡斯蒂利亚并入统一的西班牙

西班牙君主列表

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也称:“哈普斯堡王朝”(Hapsburg)。欧洲历史上最为显赫,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神圣罗马帝国国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奥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奥地利帝国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国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亚国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国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国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1864年—1867年)和今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区若干王国、公国的国王、大公与公爵。

16世纪中叶,哈布斯堡家族分裂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指1556年至1700年间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和意大利部分公国和1580年至1640年间统治葡萄牙的家族。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宗,而其母系祖先分别为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他们都是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成员。而在1700年后继承西班牙王位的都是波旁家族的成员。)

卡洛斯一世 (1516年-1556年)

腓力二世 (1556年-1598年)

腓力三世 (1598年-1621年)

腓力四世 (1621年-1665年)

卡洛斯二世 (1665年-1700年)

波旁王朝(西班牙波旁王朝(西班牙语: Dinastía Borbón de España)源于法国的波旁王朝,自1700年至今断断续续统治西班牙。其分支亦曾统治过那不勒斯与西西里等位于今日意大利境内的领地。自1964年至今统治卢森堡的波旁-帕尔玛家族也是西班牙波旁王室的分支。)

腓力五世 (1700年-1724年)

路易斯一世 (1724年1月14日-8月31日)

腓力五世 (1724年-1746年),复位

斐迪南六世 (1746年-1759年)

卡洛斯三世 (1759年-1788年)

卡洛斯四世 (1788年-1808年)

斐迪南七世 (1808年3月19日-5月6日)

卡洛斯四世 (1808年5月6日),复位

波拿巴王朝

何塞一世 (1808年-1813年)

波旁王朝

斐迪南七世 (1813年-1833年)

伊莎贝拉二世 (1833年-1868年)

萨伏依王朝

阿玛迪奥一世 (1871年-1873年)

西班牙第一共和国

波旁王朝

阿方索十二世 (1874年-1885年)

阿方索十三世 (1886年-1931年)

西班牙第二共和国

佛朗哥独裁

波旁王朝

胡安三世 (由胡安·卡洛斯一世追封)

胡安·卡洛斯一世 (1975年至今)

莱昂君主列表

莱昂是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上四个主要基督教国家之一。它是从阿斯图里亚斯分离出来的王国,后来又从它分离出卡斯蒂利亚王国。莱昂与卡斯蒂利亚最终合并,成为统一的西班牙的一部分。

加西亚一世 910年-914年

奥多尼奥二世 914年-924年

弗鲁埃拉二世 924年-925年

阿方索四世(修道士) 925年-931年

拉米罗二世 931年-951年

奥多尼奥三世 950年-956年

桑乔一世 956年-958年

奥多尼奥四世 958年-960年

桑乔一世 960年-966年

拉米罗三世 967年-984年

贝尔穆多二世 982年-999年

阿方索五世 999年-1028年

贝尔穆多三世 1028年-1037年

斐迪南一世(大帝) 1037年-1065年

(勇敢的)阿方索六世 1065年-1109年

乌拉尔卡 1109年-1126年

阿方索七世 1126年-1157年

斐迪南二世 1157年-1188年

阿方索九世 1188年-1230年

斐迪南三世 1230年-1252年

(英明的)阿方索十世 1252年-1284年

(勇敢的)桑乔四世 1284年-1295年

斐迪南四世 1295年-1312年

阿方索十一世 1312年-1350年

(残忍的)佩德罗一世 1350年-1369年

恩里克二世 1369年-1379年

胡安一世 1379年-1390年

恩里克三世 1390年-1406年

胡安二世 1406年-1454年

(无能的)恩里克四世 1454年-1474年

伊莎贝拉一世 1474年-1504年

斐迪南五世 1474年-1504年

疯女胡安娜 1504年-1506年

腓力一世 1506年

卡洛斯一世 1506年-1558年

莱昂与卡斯蒂利亚一起并入统一的西班牙

阿斯图里亚斯君主列表

阿斯图里亚斯是西哥特王国灭亡后在西班牙兴起的第一个基督教王国,它的王室是西哥特王国的后裔。阿斯图里亚斯后来分裂成莱昂和卡斯蒂利亚等几个部分。

佩拉约 -- 718年-737年

法维利亚 -- 737年-739年

阿方索一世(天主教徒) -- 739年-757年

弗鲁埃拉一世 -- 757年-768年

Aurelio -- 768年-774年

Silo -- 774年-783年

Mauregato the Usurper -- 783年-788年

贝尔穆多一世 -- 788-791

(纯洁的)阿方索二世 -- 791年-842年

拉米罗一世 -- 842年-850年

奥多尼奥一世 -- 850年-866年

阿方索三世(大帝) -- 866年-910年

西方国家有严格的血统继承法,王室大公之间经常联姻所以血统很杂,很多孩子还从叔叔,伯父,兄弟,母亲继承不同的王位和称号成为国王或并立为国王。有的女孩以婚姻来说是王后但同时以继承来讲是女王或女大公,有自己独立的领导权。

伊莎贝拉一世是卡斯蒂利亚女王,她的一生政绩卓越,才干出众。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的事情众人皆知,但是有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哥仑布的成行完全得益于伊莎贝拉的资助。

当然,伊莎贝拉一世的成就不止于此……

伊莎贝拉一世出生于1451年,她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公主,王位第二继承人。

而王位第一继承人是她同父异母26岁,已经结婚的哥哥恩里克。

过了两年之后,伊莎贝拉的弟弟阿方索出生,伊莎贝拉便成了王位的第三继承人。

伊莎贝拉的公主生涯很短暂,她在3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

伊莎贝拉的父亲去世后,同父异母的哥哥恩里克继承王位。

恩里克十分地痛恨伊莎贝拉母女,他在继位不久,就把伊莎贝拉母女赶出了王宫。

举目无亲的伊莎贝拉母女只能到地处偏僻的阿雷瓦洛城堡居住。

阿雷瓦洛城堡早就破败不堪,这里的条件非常的恶劣。

伊莎贝拉的母亲原本是个高贵的王后,现在却成了贫困的寡妇。

伊莎贝拉的母亲心情越来越郁闷,她身边没有多少钱,也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

日子越来越困苦,伊莎贝拉的母亲终于撑不住了,她精神失常了。

伊莎贝拉天天望着神情恍惚的母亲,年幼的弟弟,她明白自己小公主生活结束了。

不过,伊莎贝拉母亲虽然精神失常,但她在清醒的时候,对子女还是非常的尽责。

伊莎贝拉的母亲不仅教女儿学习知识,还对她进行了严格的宗教训练。

所以,伊莎贝拉从小就是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教徒。

伊莎贝拉在11岁的时候,她和弟弟被召回了王宫,生活条件总算有所改善。

伊莎贝拉和母亲、弟弟在阿雷瓦洛城堡过了8年艰苦的日子,这段经历造就了伊莎贝拉坚韧性格以及对宗教极度的虔诚。

这些经历对伊莎贝拉日后的成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恩里克四世有个绰号叫 “无能者” ,他是一个无能而自私的君主。

有很多贵族对恩里克四世的执政非常不满,他们都拥立伊莎贝拉的弟弟阿方索作君主。

到了后来,双方势力发生了激烈冲突,阿方索被封为亲王。

不幸的是,阿方索这个亲王在第二年就去世了。

自己的亲弟弟就这么走了,伊莎贝拉真的伤心极了。

在阿方索的遗嘱中,他指定姐姐伊莎贝拉为王位继承人。

于是,那些反对恩里克四世的贵族便要求伊莎贝拉继续与之对抗。

但是,伊莎贝拉拒绝了,她表示自己不会抢哥哥的王位,只要哥哥活着,她永远不会有非分之想。

最后,谈判双方达成和议,全体贵族宣誓效忠恩里克四世,伊莎贝拉则成为王位继承人。

在协议中,伊莎贝拉的婚事需要经过恩里克四世的准许,但谁也不能违背伊莎贝拉的意愿,强迫她与别人结婚。

一场宫廷风波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在协议达成后没过多久,恩里克四世就岀尔反尔了。

恩里克四世不想让伊莎贝拉继位,他先是让伊莎贝拉嫁给葡萄牙国王。

恩里克四世的提议遭到伊莎贝拉的断然拒绝。

不甘失败的恩里克四世又想让伊莎贝拉嫁到法兰西王室,再次遭到伊莎贝拉的拒绝。

不久之后,恩里克四世为了得到一笔巨款,还答应把伊莎贝拉嫁给佩德罗。

伊莎贝拉知道后,非常震惊,但是又改变不了什么,无奈的她只能向上帝祈祷,希望这桩婚事无果而终。

也许是上帝听到了伊莎贝拉的祈祷,佩德罗竟然因病死在了路上。

伊莎贝拉的心放下了……

其实在伊莎贝拉6岁的时候,就跟阿拉贡的王子斐迪南有订下了婚约。

伊莎贝拉对斐迪南十分喜欢,她做梦都想嫁给他。

在伊莎贝拉的国王哥哥为了政治,为了钱给谋划她的婚事时,伊莎贝拉就已经秘密答应嫁给斐迪南。

伊莎贝拉在斐迪南的父亲,也就是阿拉贡的国王胡安二世的支持下,他们俩秘密策划结婚的事。

伊莎贝拉知道恩里克四世不会死心的,自己留在王宫等于待宰的羔羊。

于是,伊莎贝拉找了个借口,逃出了王宫。

伊莎贝拉与斐迪南结婚了,这一年她只有18岁。

一个18岁的少女就有如此的胆识和魄力,这样的女人一定会做岀非凡的成就。

伊莎贝拉的私奔彻底激怒了恩里克四世,他取消了伊莎贝拉的继承权,转而指定自己的女儿胡安娜为王位继承人。

1474年,恩里克四世去世了,这位囯王死后没有留下任何遗嘱。

恩里克四世的女儿胡安娜与23岁的伊莎贝拉都宣布自己继承王位,

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位女王,于是就爆发了一场内战(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

这次伊莎贝拉不再退缩,她要捍卫自己的权利,她积极谋划,参与战事。

经过4年的内战,最后伊莎贝拉取得胜利。

伊莎贝拉名正言顺地登上王位,她就是伊莎贝拉一世。

伊莎贝拉一世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对自我的道德要求极高。

伊莎贝拉一世每次睡觉都要让人做记录,为的是让人知道她洁身自好。

不过伊莎贝拉的丈夫斐迪南则是个花花公子,这个男人在结婚前就是个私生活不检点的人。

斐迪南在婚后依然四处留情,生了很多私生子女。

丈夫对自己的妻子不忠诚,这是任何一个女人都不能容忍的。

伊莎贝拉是女王,也是一个女人,她心中一定气恼不已。

但是,伊莎贝拉一世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她知道自己是一囯之君,不是普通的家庭主妇。

所以,伊莎贝拉对斐迪南的风流,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把苦水都放在自己心里。

在婚后,伊莎贝拉为丈夫生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伊莎贝拉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成材,因此她对子女的教育非常的严格。

即使在战争时期,伊莎贝拉都会把孩子带在身边。

伊莎贝拉夫妇二人对孩子都非常重视,他们为孩子安排的王朝联姻,在他俩去世一百年后,依然对欧洲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说一一

要说斐迪南虽然私生活混乱,但他与伊莎贝拉却是事业上的好伙伴。

斐迪南和伊莎贝拉与其说是恩爱夫妻,不如说是政治夫妻更为恰当。

1479年,斐迪南也继承了阿拉贡王位,从此两国合而为一,成为西班牙王国。

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共同统治(两个王国各自独立),他们俩人的地位平等。

伊莎贝拉一世登上王位时,卡斯蒂利亚王国因为恩里克四世无能的统治,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负债累累。

伊莎贝拉一世从执政起,就开始了各种改革。

伊莎贝拉一世确立了王室造币的垄断地位,制定货币制度的法律标准,恢复了公众对她管理国家财政能力的信心。

在伊莎贝拉执政期间,她极力压制封建贵族,禁止私斗,没收贵族所得的王室领地,很好的解决了恩里克四世在位时留下的巨额债务,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犯罪率。

不过伊莎贝拉也是一个独裁者,她加强了中央集权,议会成了一个摆设,失去了参政资格。

为了集权统治,伊莎贝拉一世设立的宗教裁判所,国家法制形同虚设,这是她一生最大的污点。

不过除去这一点,伊莎贝拉一世还是政绩斐然。

伊莎贝拉一世与丈夫斐迪南二世一起收复了失地,他们统一了西班牙。

但是伊莎贝拉一世对历史影响最大、最著名的事件,则是1492年资助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由于航海大发现,此后的一个世纪,西班牙凭着海上的优势,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伊莎贝拉好像永远都是精力无限,因为她总是喜欢穿一身白色的衣服,所以被人称为 “白衣女王” 。

但是后来因为接连失去自己的孩子,百病不侵的伊莎贝拉一世病倒了。

伊莎贝拉一世重病缠身,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1504年11月26日,奋斗了一生的伊莎贝拉闭上了眼睛,这一年她53岁。

伊莎贝拉在临死前,恳求丈夫斐迪南承诺不再续弦,而斐迪南也发誓不会再娶。

可是在伊莎贝拉去世不到一年,不甘寂寞的斐迪南就娶了一位年轻的公主。

一个风流的男人是不可能对妻子做出任何承诺的,何况他们只是一对徒有虚表的政治夫妻。

伊莎贝拉或许也知道丈夫不会遵守承诺,她只是在临终前自己骗自己罢了。

虽然西班牙的辉煌已经成为了历史,但西班牙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伊莎贝拉女王。

伊莎贝拉一世,当之无愧的 “铁腕君主” ,她一生的功与过留给后人评说。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搜索

伊莎贝拉女王经典语录

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

一代女王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晚年生活

西班牙伊莎贝拉二世

武士女王伊莎贝拉

对于哥伦布来说,实现出海探险计划,远比学习地理、天文知识以及制定计划难,因为,他是个穷孩子,既无船只,也无钱财,靠什么出海探险呢?脑子里充满幻想和创造意识的哥伦布想出了一个计划;把探险得来的财富的大部分给提供资助者,以此来换取有钱人对他的航海计划的支持。有了这个主意后,哥伦布就开始向意大利那些有名的大财主游说。他运用优秀的口才,先向有钱人宣传中国、日本等地遍地是黄金和香料,只要船到了那里,就可以随便拿。从海上到达这些国家的距离并不远,只要有几条船和几个月的费用,就可能到达那堆满黄金的地方。哥伦布像讲神话故事一样,从热那亚到罗马,再到佛罗伦萨,逐个向那些有钱人讲述。他讲得津津乐道,听的人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一说到出钱时,就都摇头摆手了。原因是哥伦布太能吹了,他把自己的计划说得完美无缺,把中国和日本的黄金说成随便让人拿,这使很多人不信任他。哥伦布几乎走遍了意大利,也没获得一文钱。这使充满幻想和野心的哥伦布大失所望。

正当哥伦布为找不到钱财而无法出海探险时,有人告诉哥伦布,葡萄牙王子亨利组织的船队,早已远航过多次,并且还带回来一些黑皮肤的俘虏。听到这个消息后,哥伦布就愤怒起来。他咒骂那些有钱人,称他们毫无见识,是一群只配赚小钱的低能儿。愤怒之后,哥伦布又回到了自己的计划中来。靠什么搞到出海的钱呢?愁苦中,他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北欧海盗的故事。他灵机一动,暂时去当几天海盗,不就能够弄到船只和出海的钱了吗?当哥伦布说要组织一只海盗船时,年轻的伙伴以为他是在开玩笑,而年长的人则斥责他不学好。当他所在船只的船长听说哥伦布要组织海盗队伍时,就毫不客气地把他开除了。父亲听说儿子因为想当海盗而被解雇时,生气地将哥伦布赶出了家门。

这下哥伦布可惨啦,既没有了职业,又无家可归。但是,如果不能出海探险,他觉得整个一生都没有意思。被逐出家门后,他每天带着梦想在海边闲逛,希望能够出现奇迹。有一天,他听说法国沿海出现了海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哥伦布立即越过边境,到法国去寻找海盗了。

哥伦布一心想当海盗。他来到法国不久,就真的遇上了海盗。一次,他在海边闲逛时,正巧碰到一群海盗在分抢劫来的东西。哥伦布被海盗蒙住眼睛揍了一顿。海盗头子说:“他看见了我们的事,他会去告发,把他扔到海里去。”这时,哥仑布大喊:“我是来当海盗的。我知道哪里有黄金。我会对你们有帮助的。”一听说有黄金,海盗头子就说:“暂时留下他,如果找不到黄金,再杀他也不迟。”哥伦布这才明白为什么人们那么恨海盗,原来这些家伙真不是好人。哥伦布有些后悔,可是想不当海盗也不行了,因为,海盗头子已经派人把哥伦布看管起来。

哥伦布向海盗头目讲述了他从《马可波罗游记》中读来的关于东方黄金的故事。海盗头子听得心花怒放。他说:“既然有那么多黄金,你就带路,咱们明天就去抢。”哥伦布告诉他,到中国和日本,要航行很长时间。他把自己画的海上线路图拿给海盗头目看。那家伙只瞥了一眼,就问:“要走多少天?”“3个月左右。”哥伦布回答。“3个月?走3个月的路去抢东西?你在骗我吧?在海上航行3个月,我们不就跑出了地球?”海盗头子根本不相信哥伦布说的话。

海盗头目不再相信哥伦布的黄金故事,但是,看他聪明机警,又熟海上生活,便没有杀他,而把他留在了身边侍候自己。哥伦布虽然保住了性命,可是,并没有达到目的。他原想通过参与海盗活动,积累出海探险的钱财或者借助海盗的支持出海探险。现在这一切全落空了。然而,哥伦布是从磨难中成长起来的。他不会被一个海盗头目吓住。跟随海盗头目几天后,他就燃起了新的希望。他发现了海盗头目的许多弱点:酗酒、打骂部下、海上作战毫无章法……他觉得自己比这个头目聪明多了。说不定有一天,他会代替这个头目。如果能够统治一支海盗队伍,就有条件实现自己探险的梦想了。想到这些,哥伦布就安心当起海盗来。

既有天文、地理知识,又有航海经验的哥伦布,显然比别的海盗素质高得多,再加上他聪明机灵,很快就博得了海盗头目的信任。在其他的海盗中,也有不少人对哥伦布怀有好感。这使哥伦布暗自欢喜。他想,看来离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远了,等海盗头目战死或掉到海里淹死,这头目的位置就是我哥伦布的了。

哥伦布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被摧毁了。这支海盗队伍在一次攻击意大利船只的战斗中,遭到强烈的抵抗。海盗船只被击中起火。海盗头目和许多人被烧死了。哥伦布及时跳海逃生了。哥伦布凭借良好的水性和丰富的海上求生知识,顺利脱险。他游到了属于法国的科西嘉岛。这里距意大利本土仅隔一条海峡。但是,当了海盗的哥伦布不敢再回到自己的祖国。

哥伦布在科西嘉岛流浪了一段日子。生活的磨难、死里逃生的经历和无家可归的痛苦,都没有使哥伦布懊丧,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件事,这就是探险。已经长大的哥伦布,在饥寒交迫中,并没有丧失意志和追求。他还在寻找实现目标的道路。在流浪中,他听法国人说,葡萄牙人已经沿着大陆向南探索了许多年,并且从南部大陆获得了大量财富。听到这些,哥伦布意识到,葡萄牙可能会有上层人物对自己的探险计划感兴趣。于是,他决心到葡萄牙去闯一闯。

已经沦落为流浪汉的哥伦布,先乘船从科西嘉岛来到法国大陆,然后沿法国和西班牙近海航行,行程数百海里,穿过地中海,来到大西洋岸边的葡萄牙国。

葡萄牙国自15世纪初就开始了向海外的探险与扩张。早在哥伦布出生之前,葡萄牙王子亨利,就开始组织船队,沿大西洋海岸向南探险。他们发现了非洲西海岸,并从这里向南探索,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到达加纳利群岛、波加多尔角、佛得角等地,还带回来非洲的玫瑰等植物。1441年他们从非洲俘虏了12名土著人,带回葡萄牙国。

葡萄牙虽然有探险远航的历史,但是,那都是王室组织的,还没有一个普通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过探险远航。所以,哥伦布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尽管踌躇满志,但是,这里并没有人欣赏他,更没有人愿意听这个外来的下等人教唆。当时的航海权掌握在王室手中,要想获得出海权和得到一定的资助,必须有王子一类的人物支持。一个外国来的流浪汉,怎么可能得到王室的支持呢。

在葡萄牙求见王室成员受挫后,他来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家大修道院祈祷。当时葡萄牙的贵族妇女有住在修道院学习和祈祷的时尚。这时的哥伦布,已经长大成人。高大的身材,英俊潇洒的相貌,再加上历经磨难后的成熟,使他成为对女性很有吸引力的男子汉。哥伦布的出现,引起了一名贵族**的注意。哥伦布似乎也对这位贵族女性产生了好感。于是,他从最初的偶然前来祈祷,发展到每个礼拜都来这里。那位贵族**,对哥伦布从好感发展到热恋。穷困潦倒的哥伦布,此时巴不得有人帮他一把。现在有贵族**爱上了他,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接受了这位**的爱情。

流浪中的哥伦布,意外的获得了贵族**的芳心。不久,他们结为夫妻。穷困的流浪汉一下子变成了贵族中的一员。他本可以借助这次婚姻过悠闲舒适的生活。但是,不管是在贫困中还是幸福中,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他还要想法出海探险,还要去追求少年时期产生的黄金梦。娶了贵族**的哥伦布不再是社会底层的穷汉子,而是上流社会的人了。哥伦布借助这个身分和妻子的支持,频繁地参加社交活动,广泛接触有钱的贵族。当他觉得自己在上流社会有了一些影响时,就开始向掌握航海权的王室成员靠近了。

在上层贵族的引荐下,哥伦布终于获得了裘安王子的接见。当时,这个少年王子掌管航海权,手中也有一定的实力。于是,哥伦布开出了一个价格很高的报价单:要三艘大船、优秀的船员、足可以使用一年的费用,封给骑士头衔,还要在新发现的土地上担任总督,出海所得财富的1/10归哥伦布所有。

裘安王子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对哥伦布的计划表示怀疑,对他开出的报价单也不满意,但是,并没有马上回绝他的要求,而是答应召开一个学者会议,对他的计划进行评审。如果学者们认为哥伦布的计划可行,就准备接受他的条件。然而,由于这些葡萄牙的学者在探险知识方面还不如航海者知道的多,所以,他们认为哥伦布的计划并不可行。学者们的意见,促使裘安王子拒绝了哥伦布的要求。

葡萄牙王子的态度使哥伦布苦心经营的计划全部落空。他原以为,王子会为东方的黄金所吸引,因而,也必然会同意他的条件。现在,他不得不再想新的出海途径。

正当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新的打击又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爱妻,在重病之下不治而亡。哥伦布悲痛欲绝。妻子死了,也就等于失去了葡萄牙贵族的支持;没有了他们的支持,在葡萄牙不可能干成任何事情。他明白,在葡萄牙的努力全白费了。悲痛之余,哥伦布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在葡萄牙已经难成大事,哥伦布不得不把目光移向别的国家。这时,传来西班牙王国成立的消息。并且,新成立的西班牙王国正网罗出海探险人才。哥伦布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打点行装,前往西班牙寻求出路。

哥伦布东行来到西班牙。他虽然是满怀希望而来,但是,这里也没有鲜花和笑脸迎接他。哥伦布在这里举目无亲,没有钱财,没有靠山。他只好一面作工,一面寻找求见国王的机会。在哥伦布流浪期间,葡萄牙王国的裘安王子即位。他很想在航海探险方面超过他的前辈亨利王子。这时,他又想起了哥伦布。当有人告诉他,哥伦布已经到了西班牙时,裘安急了,他怕这个难得的人才被西班牙利用,就秘密派人前往西班牙找到哥伦布,告诉他,国王答应他提出的一切条件,只要他愿意为葡萄牙出海探险。然而,哥伦布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他怀疑葡萄牙国王的诚意,就谢绝了葡萄牙的秘密使者。他决心在西班牙实现自己的目标。

为了生存,哥伦布就在港口找些活干。他干临时工的巴洛斯港在当时是个较大的港口城市。这里居住着一些学者、修士、有知识的僧侣。哥伦布主动结交这些人士,一有空闲,就向他们讲述自己的计划。渐渐地,有见识的僧侣对他的计划发生了兴趣。有人愿意出面为他引见王室成员。由于教会的活动,哥伦布终于有机会见到了王室成员,向他们介绍了自己的计划。可是,此时的西班牙统治者正忙于国内统一,内部政权尚未稳固,哪儿有心思到外面去掠夺?所以,哥伦布再次受挫。

哥伦布在西班牙碰壁之后并没有死心,又分别来到法国和英国,向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介绍自己的如意计划。这些国家的王室成员,更不相信哥伦布,没有一个贵族或王子认真对待过他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哥伦布又无可奈何地返回西班牙。在这里,他至少可以找几个修士、僧侣,一起谈谈他的探险计划。有这样几个知音,也可暂时安抚一下他那屡屡受挫的自尊心。

熬过了几年的寂寞和无奈之后,哥伦布盼来了希望。西班牙国内获得了统一。统治者有意向外扩张。环境的稳定和哥伦布的努力,使他的计划引起了西班牙银行家的注意。银行家把哥伦布的计划说给王室的财政顾问。财政顾问又把这个计划当作故事告诉喜爱财富的王后。王后又找机会说服国王。国王经过考虑后接见哥伦布。兜了一个大圈子,哥伦布终于可以向西班牙国王陈述自己的计划了。

哥伦布说服西班牙王室的工作进展缓慢。

当时,西班牙刚刚成为统一的国家,国王分别是斐迪南和伊萨白拉。原先,两人是各自国家的国王,他们结婚后使两国合并,统一的西班牙成为欧洲的强国之一。

两位国王第一次召见哥伦布时,认真听取了他的计划。讲究实际的斐迪南国王,最关心这次冒险可能带来的物质利益,他用怀疑的眼光望着哥伦布,问:

“您冒这么大风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哥伦布于是把计划的要点,向这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国王重复了一遍。

斐迪南国王听罢,摇摇头,说:

“无论如何,在摩尔人(西班牙南部割据一方的异教徒)的威胁没有消除以前,我们还不能对您的计划给予帮助。

“陛下,您打算放弃这个计划了?”哥伦布失望地问,“如果是这样,那么葡萄牙将会先于西班牙,捷足先登。”

“我没有说过彻底放弃,我只想说时机还不成熟。”斐迪南国王回答。

女王伊萨白拉是个狂热的基督徒,她对哥伦布计划中的传教内容很感兴趣,就劝说国王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研究哥伦布的航海计划,以便在适当时机采取行动。

斐迪南国王表示恩准。

但是,专家委员会却在无休止的争吵中把计划搁置下来,一拖就是4年。

哥伦布因为计划迟迟不能得到批准,心急如焚,度日如年。有一次,他甚至绝望地想到,“作为一个外国流浪汉,我也许注定要一无所成了。”这个念头当然不符合这位倔强的航海家的性格。

有一天,哥伦布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找到那位支持他的神父,忿忿地说:

“只有您鼓励我,可您瞧瞧他们,他们嘲笑我是‘疯子’,把我拒之门外!”

“您不要灰心,只有国王说了才算数。”神父开导他说。

“那您让我怎么办?”

“等待!”

“等待!等待!那些人也总是这么说,可要我等到什么时候!”

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

在等待期间,哥伦布还把他的计划献给英王和德王,都没得到答复。他终于明白,目前,只有西班牙具备支持他的权力和力量,他除了继续等待之外,没有别的出路。

1489年5月,斐迪南国王和伊萨白拉女王,在和摩尔人作战的军营里再次召见了哥伦布。一年半以后,哥伦布又受到国王的第三次召见。虽然谈判没有成功,但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1492年1月,摩尔人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据点被攻占了。在和摩尔人的长期战争中,西班牙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些大臣和贵族急于到海外去捞取金钱,也敦请国王支持哥伦布的计划,这才使国王下定了决心,要和哥伦布签订协议。

消息传来,人们都以为哥伦布一定会高兴得发疯了,没想到他只是“哼”了一声,说:

“我终于战胜了所有的人,因为我是上帝指定的人。派我把福音书带给东方的居民,这是上帝赋予我的使命。”

在哥伦布看来,他的成功是自己赢得的,不是别人恩赐的。长期等待的痛苦不但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反而使他变得更加自命不凡。

签字这一天,国王对哥伦布的接待非常隆重,在热烈的气氛中,一切障碍都消除了。

协议满足了哥伦布所提的要求,协议商定,哥伦布将以西班牙王室的名义,去寻找通向东方的航路,并且封他一个很大很长的“头衔”:“在各海洋中由他亲自发现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及大陆的海军上将”。

协议签订以后,有位叫科斯塔的地理学家特意来迎接哥伦布,尽管他认为哥伦布的航海计划根本行不通,仍然来向哥伦布表示祝贺。

交谈中,阿科斯塔郑重地告诉哥伦布,说:

“我认为您弄错了,您肯定到不了‘大汗’的国家。”

“为什么呢?”哥伦布反问道。

“因为那块陆地比您想象的要遥远得多。”

“如果我到达了那块陆地呢?”

“那也不是‘大汗’的国家,而只能是一块新的大陆!”

“噢,您真是不可思议,居然幻想出一块‘新大陆’来了!”

两人究竟谁对谁错呢?只能等待哥伦布远航的结果了。既然协议已经签订,那么揭开这个谜底的日子将不会太久了。

远航的准备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钱,为了凑钱,伊萨白拉女王把自己心爱的首饰都变卖了,这笔钱加上哥伦布到处募集来的捐款,再加上从国库支出的一部分,总算勉强凑够了数。

接着是找船,好不容易弄到三艘,其中有两艘是西班牙政府强制征用的,另一艘由宾松兄弟自愿提供。最大的一艘叫“圣玛丽亚”号,长111英尺,可以载重100吨,搭乘30至40名船员,另外两艘叫“品达”号和“尼纳”号,可以分别载重40至50吨,搭乘船员20名左右。

有了钱和船,只完成了准备工作的一少半,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人,需要有几十名豁得出命的真正水手,到哪儿去找呢?

正当哥伦布为寻找伙伴发愁时,宾松兄弟中的哥哥马丁宾松主动找上门来。起先,哥伦布并不信任他,一见面就试探着问他:

“感谢您对我这次远航的支持,可是这很可能是一次徒劳无功的远航,弄不好,不但船回不来,连命都得搭上。”

“唔,您真是这样想的吗?我可从来不认为结果会一无所获,既然我把自己的船都带来了,就没打算把它撇下,死活全拴在一起了。”马丁干脆地回答。

“这么说,您心甘情愿和我一块去冒险啰?”

“我和您有共同的愿望,我请求与您合伙,同舟共济。”

“妙极了。”哥伦布边说边在马丁的肩头重重的拍了一下。

随后,马丁又把弟弟维森特介绍给哥伦布,当哥伦布了解到维森特的海上“功夫”后,立即对两兄弟说:

“我现在就发布这次远航的第一道命令,‘圣玛丽亚’号担任旗舰,由我亲自指挥,马丁指挥‘品达’号,维森特指挥‘尼纳’号……”

有了指挥官,水手就比较容易找了,很快就聚集了87个人,其中有不少是从监狱里提出来的罪犯,还有几个死囚犯。哥伦布挑选这些人,是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有过当“海盗”的经历。

《明日方舟》是一款塔防类型手机游戏,其中有特别多的角色,特别是女性角色,这也给很多喜欢御宅系游戏的宅男带来了很多满足,也因为这些角色,产生了很多梗。

1、阿米驴

让方舟火起来梗。什么兔子哪有这种耳朵她明明是驴(狗头)。

2、先蒂

因为昵称为蒂蒂六星干员斯卡蒂太弱,而后登场的干员温蒂很强,所以斯卡蒂被“乳蒂”爱好者称作先蒂。

3、拖拉机近卫

风笛的档案中有提到她专精拖拉机,毕业于皇家近卫学院,然而是个先锋。

4、罗德岛鲁迅

干员阿在语音里表示学医救不了泰拉人而被称作罗德岛鲁迅。

5、丢人熊

凛冬行动失败语音:丢人你给我退出战场。

6、人形天使电脑心 憨天使

干员送葬人因为性格非常像AI而显得很憨憨,被刀客塔调侃。

7、哥伦布 达尔文 拿破仑 周杰伦 麦克雷

干员麦哲伦的名字总被刀客塔有意无意的叫成什么奇奇怪怪的名字。

8、“很傻的狗”

以地狱犬为原型的干员刻俄柏的三个技能分别为“很冰的斧”“很热的刀”“很重的枪”,因为过于生草而被称作“很傻的狗”。

9、龙门粗口 难以名状的企鹅尖啸

剧情中出现的过于生草的形容“不可描述”词语方法。

10、体弱女子温蒂

干员温蒂的资料中说明她体弱,入职前锻炼三个月才勉强达到体能及格线。然而她的技能是推人,经常能看见她把一大群敌人推开慢慢去世的实战视频。

11、闪羊羊

干员闪灵因精灵立绘的脸很像喜羊羊而被称为闪羊羊。

12、鲍勃卡 

指干员泡普卡。《骑兵与猎人》活动中出现一名脱离了整合运动的敌方单位大鲍勃,手持电锯、全身盔甲包裹,泡普卡武器也是电锯。且鲍勃和泡普有点谐音,因此有了大鲍勃变成泡普卡投靠罗德岛一说。 

13、大道都毁灭了 

有潭友发了一个帖子[能天使这一枪,大道都毁灭了],主楼内容是来自贴吧的一张截图,后来楼下逐渐变成截图套娃现场。由于NGA版规明确禁止队形,开启轨道炮(一炮轰一串)禁言了一大批潭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40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