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生活过的好没意思,没劲,爸妈除了吵架,就是让我好好工作学习,

感觉生活过的好没意思,没劲,爸妈除了吵架,就是让我好好工作学习,,第1张

大千世界,无挂无碍,自去来去,自由自在!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自杀后留下的后遗症

科据《完全不必自杀手册》中以记者身份,节录写实的自杀「后遗症」二则,最令人感到心酸:

(一)、……上午六时许,当年十岁的姊姊,带着年仅六岁的弟弟,起床后准备吃早餐上学时,发现餐桌上空无一物,妈妈并没有准备早餐,此时姊姊还嘀咕了一下,就开始在透天别墅里里外外寻找,但是并无所获。

最后姊姊灵机一动,想到妈妈会不会是到顶楼阳台晾衣服?于是推开通往顶楼的大门。

没想到映入眼帘正面相对的,竟是全身穿满红衣红裤和红鞋,并以红绳子上吊自杀已经气绝身亡、舌头外吐的母亲!

姊姊被眼前的景象给吓了一大跳,连嘴都合不拢,没想到更令已经吓坏了的姊姊;更无法接受的,竟是年仅六岁的弟弟,竟然脚跟着姊姊一起上了阳台,还不懂事的弟弟,还以为妈妈是在开玩笑、玩游戏。

果姊姊因为完全无法接受这一个残酷的事实,大叫一声之后就不支倒地,任凭弟弟怎么拉、如何叫,姊姊都无法再顺利站起身来。从此以后,她的女儿就再也不曾站

起来过。可怜的孩子,因为刹那间承受了远超出内心负荷的压力打击,遭此重大刺激后,从此罹患肌肉萎缩症,除非奇迹出现,否则一辈子永远没有再站起身来的机

会了。医生说,小女生除了必须接受长期治疗外,未来不能再遭到任何重大刺激,否则还可能有生命危险,爸爸只好将女儿送到乡下,交由亲友照顾。

因为妈妈的一念之间,这一个家庭为之破碎,并造成子女心中永远无法弥平的伤痕。

(二)、1993年八月十六日凌晨二时许,哥哥在华中桥上徘徊许久后,打电话向表姐表示,他活得很痛苦,准备跳华中桥自杀,当表姐急忙赶出租车前往华中桥上,却在刚下出租车时,亲眼看见表弟跨过桥上护栏,向桥下的新店溪一跃而下。

世界上最残酷的事,就是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人在眼前逍逝,自已却无力挽回对方的生命。

八月十八曰,在哥哥去世后二天,弟弟写下了第一封遗书。遗书中写着,当哥哥死的那一天,他万念俱灰,原先地想跟着跳下去,可是回头想起家中还有妹妹和外婆需要照顾,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

回想起哥哥,弟弟有百般不舍,在遗书中提起哥哥为何留下他一个人,他好伤心,哥哥生前曾说要教他美工的功课,结果呢?哥哥竟选择一走了之,他恨哥哥,丢下他这一个弟弟,没有哥哥的亲情,就算上了高中又何?没有哥哥就没有弟弟。

写给女朋友的遗书中,则希望女友能够了解他失去哥哥的感受,因为哥哥最疼他,真的无法失去哥哥,好爱哥哥,好想哥哥,没有哥哥后,完全失去了一切的精神支柱。而八月卅曰,弟弟选择跳河处,正是半个月前哥哥跳河的同一位置上。

听听活着的人的苦闷

(一)、《完全不必自杀手册》第一五0页亦载一则殃及无辜的事实:在捷运站自杀者,不仅可能祸延家人,还可能殃及无辜。

有一位女性驾驶员,因为一名女性在月台上突然跳下轨道自杀,结果一次自杀事件,却有二位送医;原来这一位女驾驶,也因为惊吓过度,和自杀者一起被送医治疗。

另一位捷运驾驶,运气更背、自杀者跳轨自杀当时,他惊觉到可能发生事情,没想到当他透过驾驶窗往下查看时,竟然和仰躺在轨道上,已经气绝身亡的自杀者四目相接,二人的眼神交会而过。

这一起太过震撼和血淋淋的遭遇,令这一位驾驶饱受惊吓,不仅现场被吓的无法言语,历经多次心理治疗后,仍然无法走出阴影,捷运局虽然安排他调职,希望能远离可能唤起悲剧的伤心地,最后仍以离职收场。

(二)、

接下来请看一个自杀未遂,事后其胞兄所写下感言的片段,《向自杀Say

NO!》:「走在蛋壳上的哥哥—一开始,我要说,在你情况最糟糕的那段时间,我对你真是爱恨交加、百感交集,一面极度地同情你,一面又感到哀伤,有时对你

的苦难感到极其绝望,因为我这些怜悯的感受已使你变得有点自怜的倾向。

此,有时我对你的同情会受到考验,每当我觉得你表现得一副『我有祸了,我一生痛苦不堪,你们全都得负责任』时,我就失去耐心。固然我了解一般有自杀念头和

忧郁症的人都会有这种专只顾自己问题的心态,但是我依旧轻忽这种理解,而认为你是全世界唯一得解决人生各种不同问题的可怜虫。就这一点而言,我想无论有人

多么爱护、照顾像你这样的病人,他们的同情心都会像我一样,在奋力养家、处理工作问题、支付一堆账单等等苦恼中,对你的同情变得勉强、做作。

幸的是,我已受苦到一个地步,就是我一点儿也不喜欢陪伴你度过这个黑暗的岁月,这令我相当难以承受,因为过去我一直觉得我们有许多特质很相似,我也很怀念

与你促膝长谈、一同欢笑的日子。但是,当我在你身旁时,我总觉得自己『走在蛋壳上』,时时刻刻如履薄冰担心会说错什么话伤害到你。因此,干脆避免和你接触

为妙。但是,这当然令我有罪恶感,就是患有『做也该死,没做也该死』的症候群。」

(三)、

若已自杀成功所留下的是什么?从我自己的经验中,可确定『死亡造成双方都—备受折磨。」考虑要将俗家胞兄的事件放在此书,所以先征询家人的意思如何;虽已

事隔了十多年,在电话这端我向父亲说:「我最近要写一本书劝人不要自杀……」隔着电话那端,传来父亲心湖底下隐隐不平的动荡回响:「那是不可能的事。」我

急着叉开话题……。我不想多去揣测他人的心境,就举一例,任由您们去构思那种镜头—一只不知名的鸟,在玄关的木架上筑巢,并产下四颗蛋;约经半个月的孵

化,四只小宝贝先后出生。某日,母鸟外出觅食,其中一只受到惊吓而摔死,为免其母鸟哀伤,我便私下将其埋葬。谁知母鸟也懂得算术(四减一等于三),竟不断

四处奔窜地哀鸣四天,待余三小儿皆成长留下空巢后,仍不时地在屋顶上探望,只期待那只「怎么忽然消失」的心肝宝贝能再出现……。

杀—在日本据统计推算,全国每天约有三十个儿童因父亲自杀而成为孤儿,而「长腿育英会」这个日本民间非营利团体,正以援助父母亲因自杀、疾病、灾害、犯罪

受害等非交通事故因素死亡,或是父母亲因重度残障无法工作的子女,提供他们奖学金及心灵上的关怀。该团体并无国界限制地于台湾九二一大地震时,并将其关怀

触角也延及台湾,而仿照神户「彩虹之家」(长腿育英会所设立)的台湾「彩虹之家」也成立了。在此要推荐的《说不出是自杀》一书,便是由自杀遗孤当中的十一

位全国大专院校学生,于二000年二月,在日本所举行的第一次自杀遗孤会议中,尽情吐露丧亲之后的情况,并诉说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此书一出,得到热烈的回

响,也鼓励了其它的自杀遗孤、家属、朋友及自杀未遂者,忍住他们自己的伤痛,希望能帮助所有生命需要激励的人—您也是有这份德能可帮助他人的,别忘了!!

迟了半世纪的「感应」

「因

缘」真是不可思议,当这本书都定稿,也一一请

会公及三位道友作最后的文义校正,但说不出的因缘安排之下,道友接到一位老者来信,听说我在编写此关怀自杀一书,而他随喜之余,更有一件五十多年前的往

事,希望能藉我这支钝笔,将此事写出以为诫劝;但因病无法亲来,能否请他人代为转达给我云云。我不忍拂其意,便托一位道友前去访问这位长者。透过采访录

音,亲聆当事人追述五十余年的前尘往事,历历宛在目前;听了二遍,深感造化弄人,竟让活着的人折磨了半个世纪……。(为护当事人,故时空地点不予交待,但

希望您相信这件真实的事。)

话说日据时代的民风,仍是相当保守,即如男女仍凭媒妁之言而由父母决定一生的婚姻大事,所以未婚前的男女界限,好比日月一样地分明;而偏偏这个剧情就是以台湾光复(1949年)前当作时空的背景。

一对男(甲)女(乙)年纪都廿出头,其相遇也只是以姊弟之情来往。甲因体弱多病,乙便招呼其医药、饮食等;因彼此都很单纯,却不知暗地里,乙的长辈老早就

看不过去;假某次因缘,当着余人面前,赏了乙几个耳光,打得满脸是血,回过头又打病虚中的甲一耳光,也打得牙龈出血,二人都被打得莫名其妙。

女平时有个坏习气,凡遇逆境便嚷着「要自杀」;而这次的含冤莫白,更将此种子挑起现行,让平时的念头付诸于行动—丙女一整昼夜地看守乙女,恐其寻短;次

日,乙趁着丙女去小解时,便穿着整齐地投井自杀—而丙女小解完从前面走来,就眼睁睁地看着乙女跳下;一时大家七手八脚的放下竹竿、绳索、梯子等,但心意已

决的乙女,待拉上来时早已断气;这一幕的凄凉影像,却完全落在甲的永恒记忆里(八识田中)。

事件发主后的一个月内,甲天天夜梦乙女—全身湿淋淋地站着不发一语,直到甲从梦中哭醒;之后凡一个月内总会有一、二次相同的梦境,至今已五十余年了,皆如此地重演……。

年的小伙子,早在无情岁月的洗炼下已近垂暮之年矣。今年十一月初四,当甲鼓起勇气,诚恳地要求述说此事,而发函给道友的当天晚上,又见乙女来到梦中,但不

同五十余年所穿湿淋淋的衣服,而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衫褂,脸也开了,向甲合掌,然后愈升愈高;而甲很高兴地用日文叫了她—

「姐姐!姐姐!」之后就不见了。(案:此因缘,或可件如本书第110页所引《子不语》中的公案,由于书生破解吊死女鬼之妄想故,女鬼因此感恩作礼而去来看

待;此因缘非我能解,亦不敢妄称本书有此度人之能而速得此感应者;倒不如说—因当事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为恰当。

意间承

会公之慈意而写此书,不料却帮这位老者,打开了埋藏五十余年的心结,当他向道友陈述此感应时,其喜悦言溢于表。最后,老者警诫—心里头绝不能有自杀的念

头,否则有此业因,待一遇逆缘,势必结成恶果。种子的成熟结果,当中的因缘时空,有时牵延跨越的不只一生一世,您可以承受生命中如此的苦吗?(此可为下面

—妄想.是一切苦难的开始一科的伏笔。)又五十年前的老一辈人物,过于保守,男女单独讲话亦不可;今时已无此况,然今时之开放过度自由,两性交往过于随

便,而致引发三角关系,甚至由爱憎而伤杀、自杀事件,报纸时常登载,问题之严重,超过古时之保守情况多多(此是保守的反面)。过与不及皆有其利弊,若能保

持中庸之道,才能将过失减到最低限度。

不容易将「苦」一科写完,就如同骤然而降的黑夜,不会让您等太久,黎明依然即将升起。在黑夜当中,炫人心目的闪烁霓虹灯,只会让您我更加的失落—就如小儿

梦骑蜻蜓上太虚;想摘下雨后乍晴所现的彩虹;亦如渴鹿一再迷失于阳焰(海市蜃楼)的追逐;而此时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盏菩提心灯。(慈悲、智慧与愿力的和合

体—《华严》喻菩提心灯,以大悲为油,大愿为灯,大智为光。)

人身难得

自杀的人,是身心难熬到连一秒钟,似乎也无法再捱下去的苦闷,道是外人难以了解的情结;但无论如何,「想死」的信念一直支持着想自杀的人,它的坚固难拔,

就好比小偷抢匪,他也确信不移—这次作案一定「成功」,如果他相信会失败—坐牢、枪毙,他还敢去抢去偷吗?今天,既然已知自杀之苦。何不反过来相信活者当

一个人是多么的难得—在佛教经典中说:「得人身如爪上土,而失人身如大地尘」,其得失之差岂能比较?又有一喻:如深海中住一盲了双眼的海龟,它每百年会浮

出海面一次,而海上因风而吹浮一块有孔眼的木头;得人身的机率,是相当于这只盲龟从深海底中浮出海面时,恰好头穿过这块漂浮不定的木头的孔眼。再有一喻:

如一人从须弥山顶,悬垂一条缝衣的细线,当在风吹不止的状况下,刚好将线穿过山底下定位不动的针孔。故《弘一大师传》中说:「人身难得—是万古一瞬的因

缘,佛法难闻—是历劫不遇的际会;错过了,没人能承担这份过失。」尽管,这辈子的身心不是令您百分之百的满意,但请您务必要尊重珍惜。

天无绝人之路 千万不可自杀

自杀是杀自性佛 罪报重恶性循环永无出期

自杀是后悔和无止尽痛苦的开始

一支草 一点露 活者就有希望

敬请珍惜你的生命

南摩药师琉璃光如来

念药师佛圣号 诸恶鬼远离 可断绝自杀念头

消除忧郁症等精神疾病,回到健康正常的生活

答: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1 黄风怪

虎先锋是知,黄风怪是识。区别是什么呢?

以眼为例:每个人看到的颜色不一样,每个人看物体的清晰度不一样,看物体的亮度都是有差别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物体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只是作为人这同一个物种看到的差别不大。

而不同物种之间看到的同一物体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比如有些能看到红外线的生物看生物体应该是跟红外成像仪一样的效果,而蜜蜂的复眼看到的物体与人看到的肯定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人们看到的物体的形象都只是自己觉得的,是自我的知觉。是假象。

耳鼻舌身意都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听闻尝识到的都是假象。

这种认知的假象是知的作用。

而每个人一眼望去,都会看到众多的物体,能够引起人的思维和印象的只是极少数。那么在众多的物体中,选择引起自己反应的是识的作用。

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人们只看到美女,乞丐,熟人。。。。这是识的作用。

做为识的形象代表的黄风怪,是灵山的生物。如果说灵山的佛是人的最高智慧(空性)的代表,那黄风怪就是人的灵性。

人们通常把心灵合起来理解。孙悟空这颗心如果是阳性的,那黄风怪这个灵就是阴性的(老鼠是阴性的)。

心和灵是互补的,所以乌巢禅师说不知孙悟空是少识。也就是说不明白识和识的本相,就不可能真的认知心的真相。

黄风怪在虎先锋抓住唐僧后,实际上根本不打算吃唐僧,把唐僧绑在定风桩上,找各种理由推拖等着孙悟空来救。

而定风桩这个名称,本身就是过黄凤岭这一关的方法。

当一个人激动的时候,一定是呼吸急促杂乱的,脑子里的想法纷乱。比如夫妻吵架的时候,呼吸杂乱是一定的,几十年的事情都能抖搂出来。

而修行人,在打坐的时候都会有明显的感受。随着呼吸越细,越长,念头会越少。

修行人所谓的念头,就是意。意由识引起。

因为有了日常生活中的识,才会引起打坐时的意。我们闭上眼的胡思乱想,开头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杂事。本来就是今天见了一个老友,打坐的时候与这个老友相关的几十年的事情都连续不断地浮现。

但当我们能做到关注呼吸,把呼吸尽量的拉长变细微,就能在见了老友这个识一起的时候很快的觉知到,而后边的无数关于老友的联想也就中断了。

定风,就是安定呼吸。

关于识,在佛教中有唯识宗,讲中观唯识。玄奘法师著作有《八识规矩诵》,其翻译的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都是在讲人的识。其他的著作还有很多。从理论上解释了识,实际上就是物质世界是如何在人脑中形成的。最终证明物质世界是虚幻的,是人心的变现。

2 三花九子

孙悟空被黄风怪吹坏了眼睛。就是被认知蒙蔽了,看不清真相。

是护法伽蓝给了三花九子丸治好的。

我们知道一路上守护唐僧的诸神,六丁六甲代表六十甲子年。四值功曹代表春夏秋冬。五方揭谛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那么伽蓝是梵语代表僧舍,也就是修行的地方。

伽蓝给孙悟空个修行之地,让他闭目内观。做到三花聚顶。

人持戒而不漏,加上打坐修行,渐渐就能做到精满不思*,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最后神聚在玄关一窍,也就是泥丸宫的地方,得到光明。就是精气神三花聚顶。

到了三花聚顶,人的九窍就开了(面部的七窍加上二阴),此时呼吸不单是口鼻,九窍甚至每个毛孔都可以呼吸。渐渐的凡息就停止了。

这是三花九子丸。

当然,此时的凡息停止并非时时刻刻能做到,只是在练功状态入定时可以做到。

这是生理上的反应。

3 飞龙杖

孙悟空知道灵吉菩萨是听黄风怪自己说的,黄风怪还把唐僧绑在定风桩上教唐僧修行方法。

所以这黄风怪看似在为难师徒,但实际上是在帮助他们。

在今后的旅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这样的情形。貌似凶恶的妖怪,实际上行为都是在帮助取经人。

凡夫理解的困难,就是逆着人的意愿的事情,比如人穷到身无分文。但是在修行人看来,这些都不叫事,因为修行就是要逆着人性,要去掉人性。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许多逆缘和恶人。从修行角度看都是在帮助人们。能认识到这一点,逆来顺受,渐渐就会变得淡定从容,最终开始修行的旅程。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是自己的事。只是人们都认为是一场表演,为外物所扰。

黄风怪的法宝是三昧神风。三昧就是三摩地,也就是止息的意思。如果能把这种止的状态延续下去,就是入定。

人,经常会出现出神的状态,比如盯着一个地方或一个物件突然忘了自己在干什么。这种状态也是三昧。只是凡夫无法将这种状态持续下去。

当人将认知集中在一件事物上,其他所有的事物都不存在了。心会随着这件事物去到很远的地方而不自知。就像一个作家集中精神写作或者科学家心无旁骛的做研究。此时的状态也是三昧状态,但呼吸没有停止,不是真的入定,而是迷惑,就是三昧神风。

西游记中还有红孩儿的三昧神火。当人发怒时,脑中也是一片空白,所有的事物都不存在了,近于止的状态。

在入定到了三花聚顶,九窍全开时,悟空见到了灵吉菩萨。

悟空见到灵吉菩萨与见到观音菩萨不一样。见观音菩萨要下拜之后在旁边站着。而见到灵吉菩萨则是分宾主落座。说明此时的灵吉菩萨跟孙悟空是平级的。孙悟空到了见“灵”的境界。

有时候我们叫心灵,灵光一现,神灵。。。这个灵就是人本具有的佛性之一,是人的灵动的能力,从一个念头转到另一个念头,都是灵的作用。

见到了灵,是吉祥的,好的。这是灵吉菩萨。

灵吉菩萨用飞龙杖降伏了黄风怪。

我们知道龙是意,而识是灵(也就是灵动)。用意抓住识,让灵动的识定下来,不能跳跃移动。

以打坐为例,想起了白天见到老友,就紧紧的抓住见老友这个情景,就不会联想到与老友相关的各种事情而浮想联翩。自然这个情景就过去了。

这是修行方法。

如果能对于心中的每一个识都能做到明明白白,就是智慧。相应的反映到生理上,呼吸就停止了,在庄子的境界就是吸风饮露,以踵息。

凡夫俗子,一天纷纷扰扰的思绪,数不清的认知场景,有几个场景是自己能意识到受自己控制呢

出家人享受到的每一份供养(一颗米)都是众生了脱生死的大愿,这样的大愿如同须弥山一样重,如果出家而不修行,不思进取,白吃白拿着人家的供养,混日子,辜负众生的期望,这样欠下的众生债,那是要在以后的生生世世做牛做马(披毛戴角)都还不完的。

这句话表达的就是出家人也要努力做好本职的工作,修行也要从心出发,不要把施主的愿浪费掉,否则会在来事为人当牛做马。

布施的重要意义:

把财物、体力、智慧等施舍给他人,为他人谋福利。把财物分给他人称为“布’;舍己为人不留私称为“施”。通过布施,佛教徒可以积累功德,修行自身,达到解脱。

小乘佛教中的布施,就是把衣物、食品等施舍给穷人,用以破除自身的吝啬与贪心,以免来世陷于贫困之中,这是度自身;大乘佛教的布施,则又增加了法施和无畏施,专门用来超度众生。

向人宣讲佛法,让他人得到功德利益,这种施称为法施;使人脱离危险可怕的境地,这种施称为无畏施。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种施是菩萨道必须修行的布施。

活了下来

被西方佛教势力带走成为佛门护法

后来叶凡打败须弥山解救弟子花花的时候,老外跟着跑出来加入叶凡组建的天庭做了花花的护法

最后返回到地球,回到西方做光明神

在1800章有交代,那已经是六千多年以后了

就是这样

祝你好运!

下面是末学两年前的一篇讲稿,供楼主参考:

今天来这里与大家谈论一下这个题目《佛法,人生与和谐社会》,感到很荣幸。这次讲座的缘起是×××的邀请。也是因为各种因缘成熟,才有机会和大家见面。借这个题目把自己多年学佛的心得给大家做个汇报。(今天的讲座会有一些佛教术语,在讲的过程中会尽力使初学者理解,我所讲的问题大家如有疑问,或者在以往的学佛过程中有疑问,可以用纸条写下来交给我。讲完后如果有时间与大家一起探讨)

对这次讲座,其实自己是感到很惶恐的:一是因为××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座就有很多出家僧宝和在家护法居士,怕自己水平不够,班门弄斧;二是佛法太精深,深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害怕讲错,如果误导了大家问题就严重了。所以,开讲之前,先请大家在心里默念一遍南无阿弥陀佛,愿正法永存,愿利益众生。

一. 佛法

本小节所讲内容涉及佛教的一些基本观点,学佛的人应该都理解,没有学佛的人和初学者就可能会因为闻所未闻而不认同,如果是这种情况,也请以学习一点佛教常识的想法,可以听一听。

对于佛法,很难有个下手的切入点,甚至连讲解的切入点也很难找到。所以,我想先谈谈人生这个话题,大家比较熟悉一点:

(一) 人生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很多疑问,如果大家静下心来。

扪心自问以下这些问题,可能就会很感兴趣了:比如----什么是幸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如意的事发生?为什么有的人有钱有地位,做什么事都如意。而有的人一生穷困潦倒,做什么都做不成?为什么“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些问题,在佛法中都有答案,今天因时间关系就不讲了,大家有兴趣自己去佛法中寻求。

但是,有一个问题要谈一下,因为这是人生的根本问题。

这就是生与死的问题:我未出生之前在哪里?死亡以后又在哪里?该怎样看待生和死?我来到人世间这100年,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在社会上日复一日的升降沉浮、追名逐利中一直到老吗?该怎样珍惜活着的时光?

对于死亡这个问题,虽然忌讳(但是佛教不忌讳),还是要简单说几句:因为在死亡这个问题面前,什么问题都变小了。每个人都害怕死亡,面对尸体时我们有与生俱来的恐惧。害怕的不仅是我们这个肉身的消灭,更害怕的是:连我们这个能够思想,能够感知世界的这个意识也不复存在了----我们拥有了几十年近百年的身体和思维都消失了。----真的会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下一个小节会给大家解答。

为什么上面要从人生,乃至生死的问题谈起呢?因为,在这里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佛法在一定意义上(或者说浅层意义上)说,就是真实的学会死亡,了死脱生,解脱生死束缚的方法。现在可以讲讲对佛法的理解了:

(二)对佛法的理解

佛为什么出现(示现)在世间,宣扬佛法呢?经上说。“诸佛出世(示现人的形象),为一大事因缘,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略讲)

所以,人作为六道众生中的一道(略讲南阎浮提世界众生特点)。就是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出世所度的主要对象(佛现人相,为人说法。而非现其他五道众生相)。所以,佛法是为了众生,利益众生而出现在世上的。那么,让众生“获得”佛的知见有什么“好处”呢?从大处(最终目的)来说,就是让我们成佛,从小处来说,就是让我们解脱生与死的束缚。(讲明诸佛出世的原因)

这样,我们对佛法就有了一个切入点:(我要回答上面所讲的关于生死的问题了)下面的话很重要,这也是佛以自身的真实体验证明之后告诉大家的——

关于生死的问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那就是----人是不会死的!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是不会死的!会死的只是每一个有情众生的肉体和意识心,而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拥有一个叫“真如”、“真我”、“如来藏”的东西不生不灭!它体现出来的功能叫做“佛性”,就是“成佛的可能性”-----佛告诉我们:每个有情众生因为拥有“如来藏”的原因而能够成佛。(发愿成佛,普渡众生。是大乘菩提道)

当然,也因为我们自身拥有的“如来藏”永不坏灭(不生不灭)的原因,我们知道了人身百年不过是象一个旅客在旅店里住一天,无论这个旅店是豪华还是简陋,第二天12点退房就要离去。实际证知五蕴、十八界和一切有为法皆是虚妄,皆是因缘生灭,无有不坏。(证得“空”而解脱生死。是小乘解脱道)

(三) 佛法的基本知见

以上简单讲了二乘佛法的大体情况,比较有慧根的人听了会有所领会。下面讲一下佛教的基本知见:讲基本知见是为下一讲“佛法修证”----先做个准备。

今天如实告诉大家,我是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讲佛教的问题,以前一直不开口,更没有过这么多听众。我为什么不讲?因为严格说来,对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人,听到这些法有可能因为不信而诽谤佛法僧三宝,“诽谤三宝,造地狱重罪”佛在开讲《法华经》时,有5000比丘退席,----因为不信而离开了。今天之所以讲,是因为绥江有这个条件,来这里的人都有善根。相信不会起反作用。但是,讲之前提个要求,如果有从来没学过佛的人,请先暂时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如果认为是无稽之谈,可以离开这里。我等三分钟时间。(第一个知见)

1简单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佛教的基本知识,就是说:有情(趋利避害)众生从无始的“过去”到目前的现在,再到无终的“未来”(阿僧祈劫,无量劫)都是在不断的生死中循环往复,这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前面讲到真如,真如的“不生不灭”性导致众生的“不生不灭”,)而轮回的范围就是“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善业生三善道,因不善业生三恶道。这就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2“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加一句:“佛法难信,难行”是说,我们现在得到这个人的身体是非常稀有的事(盲龟遇浮空,手中地上土)得了人身,70亿人只有几亿得闻佛法,几亿中可能只有几千万的闻正法(《楞严经》:末法时期,邪师说法,《佛藏经》狮子身中虫,以佛法的外衣求在家人供养,地狱门前僧道多,“宁饮铜汁,不受供养”非是谤僧,为护正法)几千万中只有几百万能生信心,发菩提心的就更少。读《金刚经》能信受奉持的人是在过去世在佛前种过善根的人。所以要珍惜自己。

3 “众生悉有佛性,因迷为众生,因悟成佛”所以,在理上说“生佛不二”(佛法也叫做“不二法门”)既然“生佛不二”。佛说过“见众生如见塔想,如见佛想”“众生平等” (在理上说,众生三世轮回中互为父母,在过去世可能养育过我们,应当报众生恩。这也是不吃肉的原因之一)。“如来藏”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究竟圆满的佛“如来藏”不会多一点,或者高明一点。蝼蚁小虫“如来藏”也不会少一点或者低级一点。发了菩提心,在三大阿僧祈劫以后,都会成佛。所以我们是“三世诸佛”中的未来佛。所以,大家不要看不起自己。(外道“神”问题)

(四)修证佛法

既然“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就不能入宝山空手而回,所以希望大家随缘学佛。(这里不是叫大家今天听过了就去学佛。因为学佛是需要条件的,因缘成熟时,不学也会学,不成熟时逼迫他学也不会学)。因为难信,难行的原因。不求初初听到的人就来学佛,但是,只要不诽谤三宝,了解一下也是有好处的。

学佛的实践就是修,真实的体验就是证。可以说修行是过程,得证是结果。法门无量,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实践(修行)。

但是,五祖弘忍大师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好高骛远,看几部经就以为很高明,这叫“我慢心”这样容易亲近各种邪见,离正法越来越远,如果因邪见而诽谤三宝,就比不学的人果报还惨)“开悟”就是识得本心,就是证得了我们自己的那个“真如”“如来藏”发启般若智慧,能真正读懂大乘经典(佛法不在文字,不在思维),实修(熏习)“般若波罗蜜”,成为“不退转”的7住位菩萨。但是,悟是很难的,难就难在我能积累的福德资粮不够,福德资粮够的人,即使不识字也能听到一句经就悟(禅宗六祖),福德不够的人出家修行一辈子也不悟。

所以,对我们凡夫位的众生来说,老老实实积累福德资粮才是正确的道路,(凡夫位也叫做资粮位)。积累福德资粮的方法是:发菩提心,皈依三宝(在家居士也可以,不一定是出家人才能皈依),然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菩萨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所以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诸佛教”。

法门选择上,最普遍的是净土宗和禅宗。简单说,净土就是“念佛求生西方”禅宗就是“参公案话头求开悟”要深入讲内容太多,讲不完。净土有《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等等,篇幅不长。近代有《印光法师文抄》,禅宗可以读《心经》《金刚经》篇幅也不长,国产的《六祖坛经》(唯一一部非佛说而称为经的著作)近代有虚云老和尚的开示。现在是末法时期,最简易的修行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所以,对有兴趣学佛的人,建议修净土宗以念阿弥陀佛名号为正业!南无阿弥陀佛!(楞严经《大至势菩萨念佛圆通章》)

(四) 初学者的误区

1 求“物法”舍“心法”

佛法是“心法”,学习佛经喜欢在里面寻找宇宙起源等属于科学

范畴的问题和各种哲学问题,这些问题在佛经中往往没有答案,或者是以现代科学眼光来看以为是错误的解释。比如佛经中讲:日月绕须弥山运行,有点天文常识的人都认为很荒谬,于是认为佛法是过时的原始的主观唯心主义。那么,世界上有须弥山吗?西藏密宗说须弥山就是岗仁波齐峰,佛教学者研究后又说须弥山是银河系,太阳系处在离银河系中心的四分之三位置,所以佛经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佛法,因为即使研究到最终,仍旧是轮回生死,对我们的生死问题毫无作用,所以佛也有比喻(手中叶,林中叶)

2求“有为法”追求神通。

佛法是“无为法”,我们这个其实会断灭的意识心,有贪嗔痴

三毒,处处攀援六尘。是生死轮回,坠入恶道的根源。消除这些习气,修行净土,禅宗。修菩萨六度万行才是正道。佛法有五神通(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但是,有为法对我们的生死问题毫无作用。《金刚经》明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有为法不是根本,是枝节。很多外道也有五神通,甚至可以人四禅。但是,开悟明心,发起般若智慧对他们来说叫做“不可思议” 至于打坐练功,没人指点易入魔道,(楞严经五十阴魔有论述。外道可以现佛金身,光芒万丈,找现在的伪气功来说叫做超强特异功能)

3落入“边见”

我们学佛有了一段时间,接受各种佛学理论,自己思维整理,或

者听别人的讲解后,有了一些见解,但是,很多情况下会走入歧途:所谓“边见”就是因自己的福德资粮不够,善根,慧根不够,学佛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不正确的,和佛法相违背的见解、知见;常见和断见。大乘了义正法即使很多成名的法师,都可能有误会。这个问题,是今天讲的比较深的问题,建议学习《佛藏经》,《大乘方广总持经》。

先讲常见:我在这里讲,你们在听,在思维,这个能知能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的心是我吗?是真心吗?是时时刻刻不断灭的吗?不是!举个例子:睡着而且无梦时,这个心就不在了,就断灭了,醒来时它又重新生起了,每天都要断灭再生起的心和不生不灭的“真如”我们的本心是不一样的。常见就是认为我们这个意识心,或者是“潜意识”是永远存在,不会断灭的,是常不是断。会跟随我们去到下一世。其实,死亡的时候,这个心也就断灭了。很多求悟的人就是这样悟错了。《楞严经》7处征心而不可得,佛早就论述了意识心是生灭法,是假我,非真我。如果以为:只要我们放下这个心,发下执着,对外境、六尘不生起贪嗔痴就是找到了真心。这是常见。

再讲断见:学佛到一定程度,容易落入断见,佛法讲“四大皆空”进一步讲十八界法空,一切有为法空,我们所知的一切找不到一样不空的东西。连我都是空。都会毁坏,都是生灭法。这个见解是对的。但是,再走一步就可能错了。声闻、愿觉乘(小乘)实证缘起性空之后,断了我见,成为阿罗汉。解脱生死,入无余涅盘。这是修证佛法的一种方法。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认为一切皆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断灭了。这样就落入断灭见。是外道。

常见、断见不是般若中观智,“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是是也不是非,不在左也不在右,不是二,而是一。所以叫“不二法门”不执着两端是般若中观智。《坛经》《心经》有说。

简单说说不生不灭:如果是灭,是断,就否认了“如来藏”否定众生本来具有的佛性。只好“心外求法”,想象出一个超越凡人的“神”存在。落入断见外道;如果是常,它里面含藏的习气种子就不能消除,凡夫永远是凡夫,永不能陈佛。积累福德资粮,找到这个“如来藏”再修除各种含藏在里面的习气。圆满究竟。这是菩提道。

4强求出家(以为儿戏)

出家不是因为对社会上的各种尘劳,各种争斗产生厌烦的感觉而逃避;也不是因为执着于情感纠葛寻求避难所;更不是走投无路为了养身活命而出家。

真出家是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家,众生轮回的六道都在三界中,众生在三界中长时间升坠不息,佛把三界比喻为火宅(着了火的房子,众生活在里面懵懂不觉)佛以大悲心救度众生出离这个火宅,叫做出家。破山禅师有句话叫做“我为生死来出家”,所以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实修佛法,解脱生死,早日见道,普渡众生。

古时的出家人往往是智慧很高,学富五车,(起码相当于现在的硕士博士)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使是比丘尼也是大丈夫。古时曾有位宰相试探一位高僧,说要出家,高僧当场拒绝: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不是一个宰相能做到的。现在是末法时期,每况愈下因缘不成熟就强求出家,容易成为破戒比丘,出家人破戒的后果远远大于在家居士。不严守五戒的人说出家和跳火坑差不多。

在家居士如果有出离心,发愿出离三界,不受生死。也是出家。出家比丘,如果追求世俗的繁华,身在佛门,心在尘世。如果追求名闻利养,借佛的威力求发财之实,就是佛说的狮子身中虫。

《佛藏经》:“破戒比丘着圣法服。犹尚不应入寺一步。何况得受一饮之水。乃至床榻。何以故。舍利弗。如是恶人于天人中是为大贼。一切世间皆应远离……破戒之人如来手遮。非我弟子。何况一日住我法中。”

受戒出家,古德云:“不受则已,若一受,更不得分毫毁犯。当守护清净,如白璧明珠,了无瑕玷,斯成戒品。”俗语云:“袈裟之下失人身、地狱门前僧道多。”为什么?宿世善根不足,若轻易出家,容易破戒,以如来弟子的身份破戒,果报惨烈。善根具足,发大勇猛心,自问必能严持戒律者,才能出家。佛门僧宝,严谨持戒,可以接受十方信众供养、顶礼。否则:《佛藏经》(净戒品)“破戒比丘当于百千亿万劫数。割截身肉以偿施主。若生畜生身常负重。所以者何。如析一发为千亿分。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养。”

发菩提心,不是到寺庙里面去领一张“证书”以求得佛、菩萨的保佑,而是诚心发愿“尽未来皈依佛、法、僧。再发诸佛通愿:度生、断恼、学法、成道”在家之人发菩提心,非常殊胜。

《优婆塞戒经》:“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胜于二乘极果是什么?菩萨!“初发心菩萨”)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佛称)

其次,佛法的修行在各种逆境中往往更有效果,天界的众生,因为福报很好,根本没有穷困潦倒的概念,想修六度的“布施波罗蜜”你布施给谁?所以,在我们这个五浊世间修行很容易,就算拿一天时间不吃肉,拿一天时间不和周围的人吵架,忍辱负重都是在修六度。

二.佛教与创建和谐社会

下面讲一下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谐社会归纳起来

一是人与人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达到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其实,佛教的的知见中,早已经有了这方面的阐述净土思想就说明诸佛世界有无量净土,(其中阿弥陀佛所住的西方净土最为殊胜,阎浮提世界无可比拟,难以想象),其次,有唯心净土,心净则净土生,这是在修行、调心的时候从根源上达到人与世界的和谐。

六度菩萨行,哪一度都与创建和谐社会相应。布施波罗蜜,在施者是修行喜舍心,在手受者是基本生活物质的满足,与世间法的慈善事业相应(慈善二字源于佛教,慈者,见仇人欢喜而同生欢喜心。不杀不*不盗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持戒波罗蜜,不杀不*不盗不妄语不饮酒,不杀者,不食肉,不害畜生乃至蝼蚁小虫,何况伤人和各种刑事犯罪;不*者,即是在家居士,不可与合法配偶之外的人有性关系,色情污染,就更没有了市场;不盗者,不仅是偷窃行为,受贿,行为乃至虚开发票都属于,不仅是刑事犯罪,也是在人的行为规范上彻底根除腐败;不妄语,除非说的实话会破其他几戒,凡不真实都是妄语,这是最彻底的诚信:在与自然的关系上,也因为慈心不杀的戒律,不能破坏动物栖息的环境,这与生态平衡相应,不贪者,把物质追求降到最低,也就不可能为了商业利润而破坏环境,导致空气、土壤、水资源的污染;不嗔恚,无有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体谅,佛在世间时说:“人常与我共诤,我常不与人共诤。行世如清风-----给人与安详快乐的感受,不与万事相抵触。

当然,作为学佛人,如果发愿皈依三宝,尽未来为佛弟子。应当尽力遵守最基本的五戒,就算是没有学佛的人,为了未来世(业障轻而善业重的人,甚至在今世都可能善业成熟,)的福报,也当向善、行善。

阎浮提世界下一世的佛名弥勒佛,佛经预言:弥勒佛出世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将达到什么程度的和谐景象。《弥勒下生经》。“尔时时气和适、四时顺节。人身之中无有百八之患。”“人心均平皆同一意。相见欢悦善言相向” 。“举阎浮地内,谷食丰贱。人民炽盛,”

愿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和谐,愿众生早脱苦海!

南无阿弥陀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441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